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法改革方案

教法改革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法改革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法改革方案

教法改革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价方法改革;比较;选择

Abstract: Valuation method, is a calculation method of price of construction products. The valuation method of current building products in our country, there is a fixed unit price table unit valuation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disadvantages of this method, workers building economic theory put forward many reforming scheme. Comparison and selection of the paper valuation method reform plan, talk about some superficial view, reform for colleagues to in-depth study of building products pricing method approach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valuation method reform; comparison; selection

中图分类号:F293.33

计价方法,是指建筑产品价格的计算方法。我国现行的建筑产品计价方法,是一种有固定单价表的单位估价法。针对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建筑经济理论工作者提出了不少改革方案。本文拟就计价方法改革方案的比较和选择,谈一些肤浅的看法,供各位同行深入研究建筑产品计价方法的改革途径作参考。

一、计价方法改革方案的比较

为了对各种改革方案进行筛选,必须对这些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通过方案的比较来选择最优的方案。下面是几个有代表性的改革方案的分析比较。

(一)工缴费法

工缴费法是依据非标准设备计价方法而提出的一种改革方案。这种方法的基本做法是先算出完成建筑产品所需的各种材料的用量和人工工日数量,随后用各种材料的用量计算出材料费,用人工工日数量计算出其它费用。材料费加上其它费用即为建筑产品造价。这里的其它费用是指工程造价中除材料费之外的各项费用,可以采用按人工费的一定百分比计取,也可采用按每工日的费用标准(元/工日)来计算。

工缴费法是一种实物量法。它是采用先确定整个工程的人工、材料的实物用量再据以计算工程造价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由于不再采用单位估价表,因而避开了固定单价表的缺点。这种方法可以采用当地最新的价格资料来计算材料费和其它费用,可以随时反映工程所在地的价格资料的涨落情况。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由于取消了单位估价表,不能直接套用现成的工程预算单价,在计算工程造价时必须先计算汇总出整个工程的材料用量和人工工日数量,因而计算量要比现行计价方法大一些。另外,由于材料费之外的费用全部归结在“其它费用”一个项目内,规定“其它费用”计取标准时比较困难,不容易准确地反映出其它费用的实际需要量。

(二)无固定单价表的单位估价法

这是直接针对固定单价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改革方案。这种方法的基本做法是不编制地区统一的固定单价表,国家或地方的主管部门只规定统一的预算定额和地区统一的价格资料,各预算编制单位在编制预算时,根据统一的预算定额和工程所在地的最新价格资料逐一编制单位估价表,再据以确定工程造价。

这种方法是一种特殊的单位估价法,其优点是不再编制固定的单价表,因而象工缴费法一样,避开了固定单价表的缺点。各使用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用最新的价格资料来编制单位估价表,可以随时反映价格资料的涨落变化。其缺点是由于不再编制统一的单位估价表,无法套用现成的工程预算单价。在实际工作中,每一个预算编制单位都要编制各自所需的单位估价表,和现行的计价方法相比,加大了预算编制的工作量,也加大了预算审查时审查单位估价表的工作量,势必拖长预算编制时间,而且出现大量的编制单位估价表的重复劳动。

(三)以全费用单价为基础的单位估价法

这是针对现行的以直接费单价为基础的单位估价法而提出的一种改革方案。这种方法的基本做法是取消现行的取费标准和取费过程,将各种费用的计取并入单位估价表的编制之中,使单位估价表反映的工程预算单价从只包括直接费扩大到包括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和税金在内的全部费用。

这种方法属于有固定单价表的单位估价法,其优点是由于有固定的单价表,因而可以直接选套工程预算单价,而且由于预算单价中包括了全部费用,在编制预算时不必再计取各项费用,因而简化了预算编制过程。其缺点是由于有固定单价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变化,就会出现不能随时反映当时当地价格资料涨落变化的问题。另外,预算单价中包括了全部费用,如果选用预算单价时需要对预算单价进行换算的话(由于工程设计的多变性,为了准确反映工程的造价,这种单价换算是不可避免的),直接费部分的换算势必影响到间接费等费用,使单价换算成为极其繁琐的工作(即每次单价换算都要重新计取一次费用)。如果需要编制补充单位估价表,在确定了直接费单价之后,也需要按规定在单价中计入各项费用。因此,这种方法表面上看起来简化了计算,实际应用时并不能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现行的计价方法中,一份工程预算只需计取一次费用,这并不是什么复杂的工作,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将取费纳入单价之中。

(四)综合预算定额法

这是针对现行预算定额项目划分过细而提出的一种改革方案。这种方法的基本做法是将几个相关的分项工程的预算定额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扩大分项工程的综合预算定额,随后以这种综合预算定额来确定综合预算单价,再据以确定工程造价。

这种方法也属于有固定单价表的单位估价法。它的优点是可以直接套用现成的工程预算单价,并且由于这种单价是一种扩大的综合预算单价,在运用时可以大大减少需要计算工程量的项目,缩短用于计算工程量的时间。它的缺点主要是由于一个定额包括的工程内容增多,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工程内容具有多样化的性质,为了反映这种多样化,就会大大增加定额项目的数量。这种方法尽管减少了工程量的计算项目,却加大了选套和换算工程预算单价的工作量。辽宁省曾在1986年实行过运用综合预算定额编制建筑工程预算的办法,但很快就放弃了。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的可操作性很差。

二、计价方法改革方案的选择

在众多的改革方案中,究竟选择哪一种方案作为计价方法改革的突破口,这是一个有待认真研究的问题。

笔者认为,改革方案的选择,应该符合如下选择标准:

第一,方案必须有利于准确地反映工程造价的水平,因而必须能随时反映价格资料的涨落情况。

第二,方案必须有利于简化预算编制工作,加快预算编制速度。

第三,方案必须有可操作性,既要能适用于当前主要靠手工编预算的现状,又要为以后采用计算机编预算创造条件。

第四,方案必须符合国际上建筑产品计价方法的惯例,为我国建筑业打入国际建筑市场奠定基础。

依据上述选择标准,对前面四种改革方案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提出的改革方案各有侧重,尚无一个方案能同时符合全部选择标准的要求。笔者认为,在这些改革方案中,较为理想的是第二种方案,理由如下:

1.这种方案符合第一条选择标准,而这一条应该是最主要的;

2.这种方案并未打乱现行的计价方法,只是舍弃了固定单价表的形式,因而便于采用和推广;

3.这种方案虽然在采用手工编预算时较为繁琐,但在采用计算机编预算时完全可以由计算机来快速完成;

教法改革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法教学;教学方法;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J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59-01

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从精读到泛读,从听力到阅读,几乎所有课程都会涉及语法教学。尽管如此,语法课程的教学依然不尽如人意。笔者与多位教授语法课程的教师交流后发现,任课教师普遍反映“学生积极性不高”“课上一个人独白,累”。由于以上原因,笔者对2012级学生进行了关于日语语法课程的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以及教师交流结果的基础上,对2013级学生进行了日语语法教学改革。

一、调整课程安排

在教学内容上,笔者所在学校采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徐卫主编的《日语语法教程》。本教材共30讲,分两学期,共60学时。本书内容丰富,课后习题完整。另外我们会辅以杨诎人主编的《现代日语语法大全》进行补充。

(一)改革前课时安排(共计60学时)。语法概说(2学时);名词、数词、代词、形式名词(6学时);动词的活用与分类(2学时);授受动词和补助动词(2学时);动词的时、体、态(2学时);形容词、形容动词、副词(6学时);接续词、连体词、感叹词(6学时);助动词(8学时)格助词(2学时);接续助词(8学时);提示助词、副助词(2学时);并列助词、终助词(2学时);敬语(8课时);句子的种类和构成(2学时);语篇和语体(2学时)。

(二)改革后课时安排(共计60学时)。语法概说(2学时、教师主讲);名词、数词、代词、形式名词(4学时、学生主讲);动词的活用与分类(4学时、教师主讲);授受动词和补助动词(4学时、教师主讲);动词的时、体、态(4学时、学生主讲);形容词、形容动词、副词(4学时、学生主讲);接续词、连体词、感叹词(4学时、学生主讲);助动词(6学时、教师主讲);格助词(4学时、教师主讲);接续助词(6学时、学生主讲);提示助词、副助词(4学时、学生主讲);并列助词、终助词(2学时、学生主讲);敬语(8课时、教师主讲);句子的种类和构成(2学时、学生主讲);语篇和语体(2学时、教师主讲)。

二、课堂活动重新规划

(一)课前准备。由于在课程开始之前就已经将学生分好组,所以学生会分组准备。例如,第一组同学5人主讲接续词部分。课前准备主要由第一组同学查询资料,寻找例句。我们的句子不要求学生自己编写,要求在日本网站上或者词典上搜到原汁原味的日语例句。而且要求例句力求简单,对该部分语法具有解释力。这样做既不会给学生造成自己编写例句的烦扰,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分组讲解。由该组同学逐一讲解自己负责的部分。例如,第一组讲解接续词的5名同学分别讲解“逆接”“顺接”“选择”“递进”“转化话题”。讲解方式也由学生自主选择。通过这种不受限的方式,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做得很认真。他们会提前准备资料,查询合适的例句,甚至一部分同学还用多媒体进行讲解,这也让学生觉得枯燥的语法课有了新意。

(三)教师提问与答疑。这部分主要是针对学生主所讲解的内容进行提问,以及补充学生讲解中没有涉及到的部分。另外,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积极评价,给予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

(四)作业布置。针对本次讲解内容布置相应作业,我们的作业模式有所更改,以前是根据所学语法进行造句。这样的方式导致学生造句单一没有发散性。现在的作业主要采用自主造句与网络查的方式。这样既让学生了解日语句子的生成方式,也能培养他们的造句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方式的改革,在学生自我的学与教的过程中,他们更好地了解所学的语法。另外,笔者也发现,尽管也有学生敷衍了事,但是大部分都能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三、结语

语法教学的难点就在于如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以往的语法教学正是忽略了这一点,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通过学生讲解与教师答疑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度,也让教师在学生讲解过程中更好了解学生学习状况。

参考文献:

[1]彭广陆.日本学校语法批判――兼论我国日语语法教学改革[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2).

[2]徐卫.日语语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杨诎人.现代日语系统语法[M].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作者简介:

教法改革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 行政法课程 教学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65-02

所谓案例教学,从广义上讲,其就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方法,与传统教学方式、方法不同,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案例问题设计者、学生学习激励者的角色,而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讨论交流,进行建构式自主学习。狭义上的案例教学,则是指以特定教学目的为指导,通过引用真实的、且与教学目的、学生所学知点紧密相联的“案例”,利用案例设计若干“问题”,吸引与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讨论,旨在找到问题解决措施的一种教学方法。自案例教学法被广大一线教师接受并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应用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也积极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行政法》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应用尝试,案例教学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行政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加强了师生互动,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培养与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行政法》课程案例教学前的准备

1.教学准备

(1)案例选择与设计。首先,案例要有典型性,其与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有直接或间接的密切关系;其次,案例必须是真实的,且要生动、翔实、丰富,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后,案例中应该有“冲突”,只有这样教学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主动与其中。

(2)课前熟悉案例。教学过程同样是一个教师熟悉、分析案例事件的过程,为保证案例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课前充分、全面收集案例可能涉及的诸多背景素材、资料,对案例相关资料、内容进行充分梳理、把握,必要时要对相关背景、资料依据教学需求、要求进行修改和丰富。

(3)分析学生学情,预测学生反应。课前教师要充分析学生学情,预测案例及相关资料的难易程度,并预测学生可能的反应,特别是学生可能针对案例提出的问题、观点、建议等,便于及时做出指导、应对。

(4)制订科学的讨论方案。讨论是案例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为保证讨论的正常进行与有效,需要教师在课前认真、科学的制订讨论计划、方案,包括讨论前期的铺垫、案例的引入、讨论过程与进程的控制及如何结束讨论等。

2.学生准备

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学生准备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讨论的最终效果;为保证学生讨论的正常、有序进行,以及学生的全体参与,应该在开展案例讨论之前告知学生讨论主题和部分案情,要求学生按着主题、案情等收集相关资料,提前了解、思考案例,甚至要求学生制订一份关于案例内容的相对翔实、逻辑性相对较强、有个人见解的提纲或者个人看法的文字资料,在讨论时由学生发言使用,这无疑会增强课堂中案例讨论的热情,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锻炼学生独立深入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行政法》课程案例教学的应用实施

1.案例教学讨论与交流

讨论与交流是行政法课程案例教学的核心,课程案例教学的实施其很大程度上就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1)学生小组讨论。开展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学生所持观点的“对立”、“相关”等的不同,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开展小组式讨论,这样保证小组内的人人都有参与讨论的机会,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理由或者展示自己的依据,在不同学生、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中相互启发,达到共识。

(2)学生小组间交流。在各小组充分进行组内讨论的基础上,每个小组选派至少一名“代表”陈述、表达本小组组内讨论的结论、依据,适时进行解释说明,学生在不同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使用依据的“碰撞”下,再次进行思考、交流,将对案例的理解再深入一个层次,使学生真正将所学知识融入案例问题解决之中。

2.案例教学总结与升华

案例的讨论与交流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但要想保证案例教学效果的扎实、有效,教师对案例进行总结、升华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通过对案例适时、及时的归纳、总结,将案例涉及的知识真正固化在学生脑中,让学生课后依然意犹未尽的思考、思索案例。案例教学总结、升华的过程,需要教师掌握以下技巧、方法。

(1)总结案例讨论过程中关键问题的分析思路、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法,使案例教学“有始有终”;特别是对于那些学生没有达到一致意见或者共识的问题,教师应该综合各方意见及其长处,给学生一个“肯定”,鼓励学生继续思考。

(2)对案例讨论时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方法进行补充,丰富学生对案例、问题的看法;学生的已有知识体系相对来说还很不完善,不能完全的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思考与详尽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使讨论、交流流于表面,而教师的补充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案例。

(3)单独阐释意料之外的学生讨论成果;对于案例讨论中学生提出的、独到的个人见解,特别是有明显创新性、创造性的、积极的问题解决思路、方法要给予充分肯定、表扬;对于讨论中意料出现的、消极的想法、建议,要加以澄清。

(4)大胆尝试,鼓励学生进行总结、回顾;教师大胆的让学生来阐述、表达自己从案例讨论中所得的收获、心得、经验,无疑会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认识案例及涉及的知识。

三、结束语

公共事业管理业专业《行政法》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相对较强的课程,这就为案例教学法的成功应用奠定了基础,也更加体现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价值;虽然笔者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受到教师经验不足、学生参与度不高、学校支持不够等因素的制约,效果仍不尽理想;为保证案例教学优点、优势的充分发挥,切实借助于案例教学法提升《行政法》课程教学效果,还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提供与创造更多的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岩.行政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鄂州大学学报,2014,(05).

教法改革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案例;学术前沿;课程讨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031-03

与本科生教育不同,研究生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科学研究素质养成教育,其特殊性体现在研究生的职责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包括学术研究和学术创新。在课程教学中,如何激发研究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以及培养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虽然已有调查表明,研究生课堂教学方式已经走向多元化,但是目前研究生教学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其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不相符,课程内容与本科阶段重复较多,在难度上也与本科差距不大,前沿性知识比重低,限制了研究生思维创造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课堂教学在教学观念和教学目标上仍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上,以教师和课堂讲授为中心,多数学生仍停留在以教材为中心的应试学习状态,大大弱化了研究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三是在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不够紧密,难以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难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针对以上三个问题,结合专业课程《船舶板壳力学》,提出了面向工程实践、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方案。

一、工程案例教学的特点

原有《船舶板壳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偏重板壳基本理论的学习,涉及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方面的内容较少,《船舶板壳力学》中的“船舶”专业特色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由于课程教学与实际工程联系不够紧密,而且教学目标仍然处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上,学生虽然了解知识却难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对于相关力学理论与方法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为了在课程教学中把力学理论与工程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笔者将实际工程案例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依托,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交流为手段,以开发学生潜力、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目的的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目前在国外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被认为是一种能够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与传统的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导的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传统的教学方式关注的是向学生传输了哪些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而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学生通过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在对已有资料做多方面分析的过程中促使自己的思维不断深化,并在力图对一个问题寻找多种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

2.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针对实际工程问题,在一定的条件下对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案做出判断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自我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和经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与合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常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之间会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小组内部成员通过讨论相互沟通,形成小组的案例分析报告。最后各小组再指派代表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结果的汇报与答辩。

二、工程案例教学的实践

1.调研国内外研究现状了解学术前沿。要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研究生能够对学术前沿动态保持密切关注。大量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是了解某个专业领域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的最有效途径。文献是研究生培养深入探讨学术并保持学术研究创新性的必要资源。没有足够的、高质量的文献作为学术研究的基础,研究生很容易做无用功。没有广泛的阅读,研究生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观点,更不可能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研究生既能够获得知识与信心,又能够获得思维与方法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对于研究生的学术素养的形成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船舶板壳力学》这门课主要涉及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强度与安全领域的相关内容。通常将研究生分成八个小组,并列出该领域中八个研究方向分配给各个小组的学生进行调研,包括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的极限强度、剩余强度、屈曲强度、疲劳与断裂等。每个研究方向查阅的文献要求是近三年公开发表的期刊、会议论文或者是研究生学位论文等,其中国际期刊论文数量不少于十篇。每个小组最终要完成一份某个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调研报告,作为课程平时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2.采用案例教学联系工程实际。本课程在教学中引进工程案例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本课程仍然注重力学理论与方法的学习,但是力学问题的提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都是基于具体的工程案例,研究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既提高了学习力学理论的兴趣,又加深了对理论与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工程案例中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让研究生思考并寻求解决方法,从而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每组学生给出的分析问题思路和解决方案有可能是不同的,但正是在不同解决方案的比较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本课程采用的工程案例全部来自笔者完成的实际工程项目,涉及的内容包括船与海洋平台结构的屈服强度、屈曲强度及疲劳强度的分析与校核。例如在讲解薄板屈曲强度时,笔者以实际船舶甲板板架为例,给定边界条件和外载荷的大小,设置的问题是当甲板板厚偏薄不能满足屈曲强度要求时,采取何种加强方案最为有效而且增加的结构重量最小。每组研究生在计算报告中给出了各自的加强方案和分析结果,采用的方法包括增加板厚、增加纵向骨材或者横向骨材的尺寸及减小骨材的间距等。虽然各组的解决方案各不相同、有优有劣,但是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既充分运用和巩固了学习的薄板屈曲理论,又动用了自己的智慧,锻炼了自己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开展课题小组讨论激发学习热情。研究生在完成国内外学术动态调研和各个工程案例分析的报告后,开展一系列学术汇报、答辩和讨论非常重要。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开展课程学术讨论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共同研究问题、交流思想、表达自我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本身要有较强的创新思想,同时还要有启发学生思路、驾驭讨论过程、评价与总结学生讨论结果的能力。本课程开展学术讨论主要分为三个环节。首先,要求每个小组针对各自完成的问题进行组内交流。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这一环节由各组学生在课后自行组织完成,但可以邀请教师参与。在讨论中,组内的每个成员可以自由发言,在合作中分享不同的观点和思想,最终形成小组的讨论成果。成果形式包括文字报告和汇报用的幻灯片电子文件。教师在参与过程中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并帮助协调与推进小组的活动。然后,在课堂上每个小组指派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小组研究工作的完成情况和讨论成果。其他组的学生可以质疑和提问,汇报小组的所有成员参与答辩。这一环节有时会出现非常激烈和精彩的辩论,教师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讨论问题的理解,也开阔了思路,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和参与辩论的能力。当出现冷场的情况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可以通过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最后,教师要对整个讨论活动进行总结,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及全班讨论的情况进行点评。比如对于某个工程案例的解决方案,可以从基本原理和实际工程应用等多方面评价其准确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另外,教师还要能够通过每个研究生的表现掌握其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学习态度及付出的工作量,从而对学生讨论环节的成绩给出公正的评定。本课程为了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学术前沿调研、工程案例分析和学术讨论,将这部分成绩的比例定为课程总成绩的40%,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占60%。

三、教学改革成效总结

“船舶板壳力学”基于工程案例的教学方法经过两届研究生的实践,获得了学生很高的评价。通过与学生座谈交流,本课程教学改革收到的实效总结如下:①研究生在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研究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使他们懂得怎样灵活应用这些知识。③在课程中引入工程案例分析,能够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案例分析的完成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④以组为单位的学习与讨论,锻炼了研究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成果汇报与答辩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⑤在教学过程中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研究生的主体性。同时,通过师生间的讨论与交流,教师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精度,真正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劲光,何涤非.关于研究生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调查与思考[J].长春理工人学学报,2011,6(2):150-152.

[2]段丹.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的若干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26(7):71-72.

[3]王根顺,李立明.从案例教学看研究生教学改革方向[J].中国电力教育,2011,4:38-39.

教法改革方案范文第5篇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的迫切性,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必须对专业进行改革。最早的机械设计制造以其自动化专业不是这个名字,是由石油矿场机械到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然后再和机械工程专业合二为一,才有了现在的名字。其实经过一系列的改革,虽然课程不断完善,但是还是不够健全。现阶段,如何解决课程专业面过窄、教学模式机械化、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是现在专业改革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2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整体高能力与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人才必须身心素质、工程素质、科技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都很强。现在高校机械工程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把课程中的科学技术变成生产力的机械工程技术人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我国现阶段建设需要的人才,他们必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且专业知识过硬,可以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制造的人才。

3技术基础系列课程改革方案

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很快,机械技术也不例外,从积雪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就可以看出。主要是因为新材料发展、新设计理论、新制造技术综合发展造成的。所以,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主要教程是材料工程、设计、制造,其次是外延课程。本文主要对课程进行分析,不仅对整体课程体系进行了分析,还对专业课程和技术课程进行了分析,冰箱制定了改革方案,下面讲解一下。

3.1技术课程的分类

教育部针对高等学校专业教学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其中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有了相关规定,并且把专业进行分类。其实大学生的类型不一样,培养的方向也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分类的教学课程是不同的,因为不同分类的人才起到的作用与地位是不同的。还有,对自动化专业的人才进行了分析,主要是从道德、知识、能力三方面着手分析的,然后制定相对应的模块。技术课程分为五大类,包括计算机应用、测试控制技术、电、制造技术、机械设计。主要是根基整体课程、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进行分类的,技术课程的分类把材料、设计、制造与外延课程结合在一起,而且每一类的学分占有的比重不同,计算机应用和测试控制都为五点五一,电位三点七六,制造技术为三点五一,机械设计占有的比重做大,为五十三。

3.2教法与学法“一体化”体系构建

分析自动化专业教学课程,总结概括出自动化教学课程的类型,把课程体系根据类型分为三类目标,既道德养成目标、知识教授目标、能力培养目标。为老师制定教学方法体系,也就是三大类目标各自采用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制定学习方法体系,也就是什么方法可以使自己充分理解老师教授的内容。教法与学法结合在一些的设计依据是各种课程之间的联系,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师教学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示范、讲解。每一种方法运用的模块是不同的,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方法主要用于道德教学中。讲解法只要用于知识模块,教师用这种方法要适当,不能不管什么内容都一一讲解给学生听,这样学生分不清请重点,很难吸收。要少讲,从全部知识中找到精华部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吸取最有价值的知识。示范主要用于专业技能教学中。各大高等学校对于机械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同的。其实这样是不合理的,因为我国教育部对于他们有专业标准,高等院校制定专业课程体系要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专业标准,这样我国高校教学目标才能够统一。

3.3专业课程的改革

专业课程分为两大类,主要是专业任选课与专业限选课。任选课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而限选课是必须要学习的课程。主要是为了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向关联学科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限选课占有的比重为五点零一,任选课为三点零。

3.4改革后的系列课程特点

上面对于课程改革的内容、学分进行了讲解,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改革后的课程特点如下A总体的学习时间减少,技术课程的学习时间占有的比例一如既往的高,而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比重却减少很多。B很好几类课程的重要性在学分中得到体现,比如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学分占有的比重为一百零三,测控类占有的比重为八十三点七,电类占有的比重为三十八点七。C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对于一些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制造类与设计类的课程为主要改革目标。主要体现在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上的变化。增加了多媒体与电化教学,对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和完善。制造类与设计类虽然占总体学分的比重还是比较高,但是比例却下降了很多,制造类减少了二十八点二,而设计类降低了十六点八。D专业课程调整比较大,虽然原有机械专业的特色还在,但是已经看不出原有专业的模样,专业面越来越广。

4改革效果

改革进行了六年,现在已经形成已经形成三大类课程方案,分别为专业课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技术课程方案,而且这三类课程方案比原来的课程更加合理,更加完善,更加系统。改革后的课程体系和方案与教育部对于专业的要求是相同的。而且改革方案已经在一些学校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非常满意,制定的教学方案与培养方案都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的专业面,为社会培养了创新能力强、专业能力强的人才。A学生不仅理论知识和知识面得到提高,而且还了解了一些关联学科知识。懂得多种学科之间知识结合,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最近几年,在校生研究的越来越多,考研的人数与理论知识竞赛获奖者的增加,都可以改革课程对于学生的影响程度。B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越来越强。现在社会,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从而导致了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强弱关系工作能力的强弱。两千年以后,机械设计毕业论文,学生都是运用计算机进行设计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越来越多,也表明学生的专业面越来越广。C学生综合能力越来越高。从各大高校的毕业论文可以看出,参加科研项目的人数增加,而且科研项目难度和水平增强,从而导致学生设计的毕业论文专业度越来越高。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不只局限于机械行业,很多相关行业都可以看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身影。

5结语

相关期刊更多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上海中学数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