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际沟通与说话技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人际沟通 对台广播 传播效果
由于两岸长期分隔,30多年来媒体对峙的影响今天依然存在。不同的政治、文化、媒体环境使台湾受众与大陆受众存在相当程度的差异性;对台湾受众的分析不准确,对台传播依照大陆媒体平时传播的套路和话语体系;新闻报道中意识形态过于明显等,造成大陆对台宣传普遍存在宣传效果差等问题。台湾民众没有受到大陆媒体传播的影响,“以情动人”改变民意也基本没有实现,并且在短期内还看不到实现的可能性。
要想增强对台传播的有效性,除了遵循传播规律、讲究传播策略和艺术之外,还可以借鉴人际沟通中的相关技巧,把对台传播媒体与台湾受众之间的关系,从过去的单向传输向双向沟通转变,成为人与人、甚至朋友之间的自然亲切对话。
人际沟通概念在对台广播中的具体呈现
人际沟通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一般把有反馈信息的人际沟通称为双向沟通,如两个人进行对话,而把只有一方发出信息而另一方只是接受信息的人际沟通称为单向沟通,如广播电视播音员和受众之间的沟通。①
台湾听众作为对台广播的信息接收者,是构成这个特定传受模式中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台广播的传播效果。但是,以往那种高高在上式、口号宣传式的信息“灌输”模式会勾起台湾听众的反感记忆,造成宣传的反效果。即使在新时期的广播语境下,如果过于直接表露政治观点,比如刻意引导受访者说出宣传味过浓的话语,甚至播音员的不当播报方式都有可能令台湾听众产生心理反感,同样会削弱对台广播的传播作用。
在人际沟通中的障碍同样影响着对台广播的传播效果。一、地位障碍。台湾社会贫富差距悬殊,不同的党派、宗教、职业甚至省籍矛盾等,都会影响传播效果。二、组织结构障碍。对台广播真正要传递到台湾听众耳中,在客观上需克服的技术障碍还有很多,如果一味借助台湾媒体转述,很有可能造成信息的失真、丢失。三、文化障碍。台湾是一个由多元族群共同组成的移民社会,不同台湾听众的文化背景使他们收听对台广播时,会对同样的信息产生截然不同的反应。除此之外,两岸的长期隔绝也使对台广播无法明确海峡对岸听众的反应,信息沟通中的交流反馈难以即时达成,虽然现在已经开放大陆媒体驻台采访,但两岸的文化差异一直是制约传播效果的重要障碍。四、个。台湾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物欲横流、思想多元的市场社会和信息社会,崇尚个性自由、追求时尚享乐成为这个社会的重要特征,因此一档广播节目令所有台湾听众都赞同或都反对同样难以做到。五、社会心理障碍。2001年12月19日至2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台湾岛内进行的包括25个县市的听众抽样调查,有一项重要发现:台湾听众收听大陆对台湾广播的目的并非满足其政治需求,只是兴趣爱好和休闲娱乐之需。这一调查结果实际上颠覆了对台湾广播长期以来形成的“重政治,轻娱乐;重理性,轻感性;重训导,轻感化”的宣传思维定势,再加上少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怀有偏见和歧视,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对台广播的传播效果。
早在1979年,以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为契机,中央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新时期对台宣传的基调在这个基础上确立起来,引发了在宣传对象、宣传内容与形式上的一场变革,一种以“典雅、亲切、平等、真诚”为基调的新时期广播语言风格,通过主持人节目这一全新的节目形式得以确立。②
“讲究人情味”的“主持人节目”,在对台广播中的体现即以人际传播的模式来制作大众传播范畴的节目,因为人际沟通的特点恰恰能够弥补以往对台信息传播方式中的某些不足。2013年5月12日,中国华艺广播公司在台湾高雄举办台湾听友见面会,台湾听众对华广与高雄快乐广播电台合作的《快乐华广Easy Go》纷纷表示喜爱之情,但也针对节目中出现的语言表达问题提出建议,如“语速放慢一些,再慢一些”“大陆当地方言听不懂,可不可以翻译成‘国语’再说一遍”等等。这些听众又表示当面听华广主持人说话完全没有障碍,其原因就在于“面对面、人对人”的沟通方式。
假设对台广播的编辑、记者、主持人、播音员,制作节目时都能够把广播中的“电台与大众”尽量替换成人际沟通中的“人与人”、甚至是“老友之间”的对话,那么,此时的遣词用语、评论角度甚至嗓门大小都将是自然放松、亲和温暖的,再辅以抑扬顿挫的语气、合理搭配的音乐素材、充分地留有思考空间等,就可以强化传播效果。
人际沟通技巧如何运用到对台广播实践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说过:“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由此可见沟通的重要性。有一些人际沟通技巧具有广泛适用性,可以普遍运用于传播实践中,如理解沟通的细微差别,善于倾听,口齿清晰等。要提高我们的交际技巧,最好的途径是向别人学习,观察其他的谈话者会使我们学到别人的优点。
听众对于一期好的节目来说,相当于射箭手面前的靶子,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确定了听众对象,有针对性地满足听众的需求,才能办出有自己特色的优秀节目来。要使对台广播发挥最大的效果,人际沟通技巧不仅是可以借助的技巧,在当前的形势下改善人际传播,增强舆论宣传的人情味和亲和力中,更是十分需要的技能。主持人、记者、编辑应多问问自己:“跟你的朋友聊天时你会这样说话吗?”用台湾听众听得懂、听得进的平民化语言,才能让节目内容被听众接受。法国哲人毕丰说得既简洁又中肯:“风格即人格”。同理,一个主持人的人格,也决定了他的节目风格。因而,锤炼风格,必先锤炼人格。只有真诚地面对听众、面对生活、面对自己,才能客观地观察事物,客观地反映事物,才会有自己的独特视角、独特思考、独特表述,让台湾听众感受到电台主持人与听众的空中相遇是一种“结缘”的过程。交朋友需报以平常心,不急于效果,“无意插柳”才能更成荫。
(作者单位:中国华艺广播公司)
注释:
【关键词】沟通 陌生人 新环境
【中图分类号】I2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86-02
如今沟通已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因素之一。沟通能力涉及到人们的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他们个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和完善、人际关系和协调、冲突的解决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问题大都起因于沟通障碍,心理问题的产生直接制约着他们的潜力发挥,心理问题的被动“治疗”变主动“预防”的唯一措施是在生活中积极开展沟通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对我们的好处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找工作,与人相处等等,要知道中国很多东西都与人际关系有关,如果你沟通能力好,那么与人的关系想必也不错,沟通能力也是立足社会的能力之一,沟通能力强能让你生活更好,结交更多朋友,做事情更顺利。上司与下属需要沟通,朋友之间需要沟通,爱情也需要沟通,所以说沟通能力有巨大的作用,在当今社会中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已迫在眉睫,要求社会各界转变观念,尤其是年轻人应重视自身沟通能力的培养。
如何与陌生人沟通已经成为当今大家必须要学习的必修课,与陌生人沟通得好,可以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沟通得不好,只能导致四目相对,举促无言,怎样才能与陌生人很好沟通呢?
以话试探,侦察共同点,陌生人之间对话,为了打破沉默的局面,开口讲话是首要的,有人以招呼开场,询问对方籍贯、身份,从中获得信息;有人通过听说口音、言辞,侦察对方情况;有的以动作开场,边帮对方做某些急需帮助的事,边以话试探,有的甚至借火吸烟,也可以发现对方的特点,找开际的机会。
听人介绍,猜测共同点,你去朋友家串门,遇到有生人在座,作为对于二者都很熟悉的主人,会马上出面为双方介绍,说明双方与主人的关系,各自的身份,工作单位,甚至个性特点,爱好等等。细心人从介绍中,马上就可发现对方与自己有什么共同之处,这当中重要的是在听介绍时要仔细分析认识对方,发现共同点后再在交谈中诞生,不断地发现新的共同关心的话题。揣摩谈话,探索共同点。为了发现陌生人同自己的共同点,可以在需要交际的人同别人谈话时留心分析,揣摩,也可以在对方和自己交谈时揣摩对方的谈话,从中发现共同点。步步深入 ,挖掘共同点。发现共同点是不太难的,但这只是谈话的初级阶段所需要的,随着交谈内容的深入,共同点会越来越多,为了使交谈更有益于对方,必须一步步地挖掘深一层的共同点,才能如愿以偿。
寻找共同点的方法还很多,比如面临的共同的生活环境,共同的工作任务,共同的行路方向,共同的生活习惯等等,只要仔细发现,陌生人无话可讲的局面是不难打破的。
和陌生人交谈体现个人独立性,有助于人格的发展。和熟人打交道说话的方式依附与社会关系,服从说话人的身份,很多时候并非是个人独立意志的表达。和陌生人说话则不一样,互相之间常常作为独立的个体交往,彼此没有切身的利益关系,双方见到的都只是眼前的这个人,不会特殊关照也不会有什么成见,相对客观、平等,这种完全对等的关系,对青少年时期的人格成长是很有帮助的,和陌生人交谈。更能锻炼口才和人际沟通艺术,熟人之间,彼此都很了解,不会很注意说话的方式和技巧,而陌生人之间的交往从零开始,需要有意识的运用沟通技巧来建立关系,人际沟通能力和口才就会的到提高。
一、讲出来
坦白地讲出你内心的感受、感情、痛苦、想法和期望,但不是批评、责备、抱怨、攻击。
二、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不攻击、不说教
批评、责备、抱怨、攻击这些都是沟通的刽子手,只会使事情恶化。
三、互相尊重
只有给予对方尊重才有沟通的基础,若对方不尊重你时,你也要适当地请求对方给予尊重,否则很难沟通。
四、绝不口出恶言
恶语伤人,就是所谓的“祸从口出”。有的人因为一句话就发生口角、打架,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结果事后总是后悔莫及。都说:“恶语伤人六月寒。”要想与人友好地相处,就要在平时注意千万不要恶语伤人。
五、不说不该说的话
如果说了不该说的话,往往要花费极大的代价来弥补,正是所谓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甚至于还可能造成无可弥补的终生遗憾!所以沟通不能够信口雌黄、口无遮拦,应“三思而后行”。但是也不能完全不说话,不然会让人觉得你无心与他沟通,有时反而会使事情变得更糟。
六、在激动情绪中不要沟通
处于激动情绪中的沟通常常无好话也没逻辑,既理不清,也讲不明,很容易冲动而失去理性。例如:吵得不可开交的夫妻、反目成仇的父母子女、对峙已久的上司下属……尤其是不能够在激动的情绪中作出冲动性的“决定”,否则,很容易让事情不可挽回,令人后悔!
七、理性的沟通,不理性不要沟通
不理性只有争执的份,不会有结果,更不可能有好结果,所以,这种沟通无济于事。要尽量从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理解对方。都说“旁观者清”,这样的沟通才能事半功倍。
八、自知
不只是沟通才需要自知,一切时候都需要。“一个巴掌拍不响”,不能只想着别人的错,也有可能是自己的原因。如果是自己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如不想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时,就不要不承认,这就是一种自知。
九、承认我错了
承认我错了是沟通的消毒剂,就一句:我错了!勾销掉多少人的新仇旧恨,化解了多少打不开的死结,让人豁然开朗,放下“武器”,重新面对自己,开始重新思考人生。
十、说对不起
说对不起,不代表我真的犯了什么天大的错误或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而是一种软化剂,使事情能有回旋的余地,甚至于还可以创造和谐。其实死不认错就是一件大错特错的事,一句“对不起”并不会使你损失什么,但你若不说,则很可能真的会让你蒙受损失!
十一、等待转机
如果没有转机,就要等待,急也无济于事。当然,不要希望成果会从天上掉下来,还是要自己去努力。虽然努力并不一定会有成果,但若不努力,你将什么都没有。
十二、耐心
等待唯一不可少的是耐心,有志者事竟成。
十三、爱
一、修内,提升自信与知识储备。 面试,是一场考生与考官之间面对面的信息沟通和行为观察。足够的自信,能够加深考官对你的信任感,是面试成功的必备要素之一。在面试中,何为自信?在行为上要从容不迫,在进场、问好、退场三个环节,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在回答考官提出的问题时,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语言连贯,跟考官有一定的眼神交流,给考官以谈话的感觉,而非面对的是一台答题机器。
当然,前面所说的自信并不是盲目自信。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自信的基础来源于丰富的知识储备。而很多考生共同面临的问题是,平时知识储备不足,对热点问题的思考不足,进入考场之后大脑一片空白,亦或是模式化的答题方式让考官感觉索然无味。怎样才能提升知识储备并答出考官希望听到的亮点呢?专家建议:一是留意近一年来主流媒体上的热点新闻事件,并重点看事件的评论。二是多关注官方网站,里面的历年真题,热点预测将给你最全面、最系统的信息。三是确定上岸之后,尽早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课程,专家会根据你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二、修外,提升自己的外在气场。
气场,并不单纯是指激情和气势,而是对他人的吸引能力。有气场的人,别人愿意靠近你,被你吸引,不敢随便忽视你,轻视你。所以气场并不是一定要强大得像圣斗士的小宇宙,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不是让人双腿发抖、战战兢兢。修练到家的人,平淡含蓄中同样也会有气场。气场这个词,从表面上看很好理解,但是在字面意思的背后,做到是很难的。气场的修炼并非一日之功,所以在面试中,气场通常被理解为气势。有的人天生嗓门大,说话自然而然声音洪亮,有底气,这样的人让别人听上去很有底气,很有气势,这类人相较于怯场的考生来讲,是有优势的,但切不可过于强势,要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对于那些想提气势但是欠缺的人来说该怎么解决这一难题呢,当然要做到第一步突破自己,尝试说话的音量适当提高一些,但切不可给考官喊的感觉,并且要突破心理障碍,让自己自己敢说,有很多人不敢说,有想法却不敢,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你需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答错也没关系,突破心理防线就好。不久你便会发现,自己的整体答题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公务员面试技巧之情景处理篇
情景处理类题目的设置,其目的主要是真实有效地考查考生的临场反应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此类题目还是考核考生与同事、领导的沟通协调能力和技巧,但是需要考生现场将考官作为题目中的一个角色,进行情景模拟解决问题。对于此类题目要求考生不但要掌握人际沟通类题目基本的答题思路和原则,还要在备考中提升自己的角色转换和化解矛盾的执行能力。
考生在回答时需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认真审题,把握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大方融入情景之中,自然与考官交流,拉近与考官之间的距离;第二,情景模拟类题目尚属标准结构化试题中的人际沟通与协调类试题,仍应从结构化的角度作答,适当运用人际沟通技巧,体现沟通意识;第三,不要畏惧情景模拟的答题形式,调节心态从容应对。
公务员面试技巧之应急应变篇
【活动理念】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沟通是最主要的渠道,良好的沟通能帮助学生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其中,“我向信息”的表达方式是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良好沟通技巧的重要性,掌握“我向信息”的表达方式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知道良好的沟通技巧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体验“我向信息”的表达方式所带来的愉悦
能力目标:运用“我向信息”的表达方式
【活动重难点】
在实际的人际沟通中,运用“我向信息”的表达方式。
【活动形式】
情景剧表演、讲授、讨论、展示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1)了解学生的生活事件、心理状况;
(2)准备情景AB剧、相关阅读文章和学习任务单等,制作课件。
2.场地准备:
(1)多媒体设备;
(2)学生分组围坐,每组5~8人。
【适用年级】
高一
【活动时间】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情景AB剧,看一看
导入:在我们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面对同样的事情,我们可能会有不一样的反应。我们在澄清误会、处理冲突的时候,通常会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模式去表达呢?怎样的沟通方式更有效呢?请看情景AB剧。
1.教师播放视频――情景AB剧,先播放第一部分:情景A。
情景:张雪最近老在背后说李明的坏话,李明感到很生气。今天,李明在校园看见张雪,他想过去跟她说清楚,让她别再这么做。他该怎么说比较好呢?
李明怒气冲冲地走向张雪,说:“张雪,你真过分,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有种在我面前说啊,你说啊!”
张雪听了也很生气,说:“说的就是你,怎么样,如果你自己是清白的,还怕我说你吗?”
2.教师提问:情景A中李明的表达方式给你什么感受?(请学生分享)
3.教师引导:同学们都和李明一样,很容易预想到情景A中的表达方式是有问题的,不利于沟通,甚至会使关系恶化。那么,请想象一下,假如你是李明,想达到沟通的目的,又想避免关系恶化,你会怎么对张雪说呢?(请学生思考后分享)
4.教师小结:在处理矛盾的过程中,说话语气要委婉,态度要温和。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对于良好的人际交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个“沟通至上”的时代,而在处理矛盾的过程中,用“你”开头的表达方式十之八九都会遭到挫败。其实还有一种更好的表达方式,那就是以“我”开头。(出示课题,标题在上课前贴在黑板上,空出“我”的位置,“我”和“你”字放在标题下面,引出课题之后把“我”字贴到相应位置。)
5.教师引导:那么,如果李明用“我向信息”来表达,应该怎么说呢?我们一起看看李明所想象的第二种表达方式――教师播放第二部分,情景B:
李明走向张雪,说:“张雪,听说你到处说我坏话,我很生气,希望你以后有什么意见可以当着我的面说,如果是我不对,我会注意的。”
张雪很尴尬,说:“我……对不起,我以后会注意的。”
教师小结:A剧中“你”出现的频率很高,批评指责对方,而B剧中有比较多的“我”,表达感受和需求。多用“你”和多用“我”呈现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结局。也许B剧的沟通结果会显得过于理想化,我们也承认,“我向信息”也许不能时时都带来如此理想的沟通结果,但至少会使双方的沟通往好的方向发展,而不会导致关系恶化。
二、“我向信息”和“你向信息”,比一比
“我向信息”和“你向信息”是沟通信息中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见表1。
教师引导:沟通需要建立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我们应尽量多用“我向信息”,少用“你向信息”。
三、“我向信息”表达三部曲,学一学
1.教师讲授“我向信息”表达三部曲:
第一步,事实/行为,即引发你情绪的行为与事实;
第二步,感觉,即真实地表达“我”当时的感觉;
第三步,说出事实或行为的影响,或者是你希望对方怎么做。
2.学生尝试从情景AB剧中“我向信息”表达部分区分出三部曲的每一步,以便进一步熟悉“三部曲”。
四、“我向信息”表达,练一练
1.如果你是以下事件的当事人,你想和对方说什么?用“我向信息”来表达的话,你会怎么说跟对方说,把你要f的话写下来。请注意包括:陈述事实/行为,表达感受以及影响/希望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分组研讨,2~3个组研讨同一个事件)
事件一:关灯不久,你很想睡觉,但你的几个室友正热烈地开着卧谈会,越说越兴奋,把你吵得睡意全消。
事件二:你向爸爸要钱去看动漫展,但爸爸认为学习更重要,拒绝了你的要求。
事件三:老师知道你有时候会抄作业,但这次比较难的题目你是独立完成的,老师却认为你抄了某某同学的作业,还批评了你。
2.小组讨论,选出组内最好的表达方式,并把它写在小组展示用的大白纸上,可选择直接读出来(或由学生当场用情景剧的方式呈现出来)。
3.各组展示各自研讨的表达内容,研讨同一个事件的组别或不同事件的组别均可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适当点评和引导。
五、“我向信息”,我会用
1.教师小结:“我向信息”表达,要注意:
(1)参照“我向信息”表达三步曲;
(2)考虑说话对象;
(3)考虑实际对话情景。
教师小结:“巧用”就在于我们在熟悉“我向信息”三步曲之后,更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更灵活地把握使用的场合与时机。
2.现学现用:尝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我向信息”表达方式。
(1)请学生选择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来填写:
“我向信息”,我会用!
(2)“我向信息”使用分享。
请学生分享:如果你用这样的方式和对方说话,你觉得对方会有什么反应?
(3)邀请学生尝试把填写内容付诸行动,不管成功与否,把过程(自己所说的话,对方的反应等)记录下来。
3.课堂小结:
英特尔公司前CEO安德鲁・葛洛夫曾说过,“我们沟通得多好,并非取决于我们对事情述说得多好,而是决定于我们被了解得有多好。”“我向信息”表达方式能帮助我们拥有更加平和的心境和语气,让对方对“我”的感受和对他的期望有了更多的了解,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多运用“我向信息”的表达方式,提高沟通技巧,收获更多人际交往的温暖情境,期待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成为沟通达人!
【活动拓展资料】
1.心理老师的小提示:在日常沟通中,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等,使用“我”来表达自己的信息可以让你变成一个很好的说话者。这种表达方式一般用这样的语句来开头:“我认为、我觉得、我倾向于、我发现……”还可以这样来表达你的看法:“对于我来说、站在我的立场上,我这样认为、我的观点是、不知道我的想法对不对……”
2.课外阅读:不良对话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即使是沟通高手,也可能遭遇不良对话。我们有时候会失去理智、反应迟钝、固执己见、勃然大怒、自艾自怜、责备埋怨,但事后也会对自己指手画脚和发脾气的行为心怀愧疚,而这些正是构成不良对话的诱因。不良对话的产生分为故意和无意两种形式,无论是出于哪种原因,我们事后都会感到懊悔和自责。
不良对话无法深化人际关系,通常只会使其恶化,它会影响情绪,减少信任度,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当谈话恶化到一定程度,或者这种行为方式已经定型时,人际关系就无法弥补了。在不良对话中,怒气冲冲的人们可能永远不会原谅,甚至不会忘记对方所说的恶言恶语,对方要花很多时间、很多精力去弥补受损的关系,回头路走得漫长而艰辛。
(哈尔金斯:《说话就是影响力》)
你的嘴甜不甜
今天早上,我起床,发现家里一个人也没有,只好打妈妈的手机。手机是你接的。“你们到哪儿去了啊?”我问。“你难道不知道我今天要上中文课吗?”你在那头喊,“我们正在去徐老师家的路上。”
晚餐前,我到厨房的柜子拿杯子,你也过来,伸手往同一个柜子里摸。“你要什么?”我问你。你没答,从柜子里拿出一个碗,把碗在我眼前晃了晃,就D身走了。愈是当你们大了,有了主见,或进入青春期,愈得教你们说话的礼貌。
譬如你今天早上,当我问你在哪里的时候,你为什么不直接说“我们在去上中文课的路上”?相反,你用了一句责难的话――“你难道不知道我今天要上中文课吗?”
孩子!你大了,应该知道说话的技巧。会说话的人,绝不是总以责难语气咄咄逼人的。
想想,如果天气冷,你穿少了,妈妈对你吼:“你想冻死啊?”是不是在感觉上远不如她对你温柔地讲:“今天天冷,多穿一点!”
想想,如果你在教室里开窗子,有同学对你喊:“你不冷吗?你不冷,我们冷。”是不是远不如她对你关心地说:“别开窗子吧!回头着凉了。”
“多穿一点”和“别开窗子”都是正面的句子,好比你上幼儿园时老师教我们对你说话的方法,不是很简单、很明确,感觉上比你用责难的“问句”好多了吗?
相对的,有许多直接而简单的句子,你又应该改为问句,才显得婉转。譬如你问:“对不起,我是不是能离开一下?”是不是比你直接讲“我有事,要离开”感觉有礼貌得多?
再谈谈你晚餐前拿碗那件事。你知道中国人常用“颐指气使”形容人没礼貌吗?“颐指”的意思是用半边脸指挥;“气使”表示用“哼、嗯、喂”的语气使唤人。西方世界也一样,当你指挥别人,却只有动作,没有声音的时候,是最没礼貌的。
举例来说,你去餐馆,茶杯空了,你最好对侍者说:“是不是麻烦您,帮我续杯?”或者一边指杯子,一边简单地问他:“我是不是可以?”除非侍者距你很远,你叫他,会吵到别人,你绝不能只指一下杯子。即使指杯子,不说话,你也一定要看着他,露出笑容。
至于你去银行或邮局那些柜台外面有玻璃的地方办事,更要注意。不能用敲玻璃引起对方注意,而必须开口说话。即使不得不敲玻璃,也必须伴随着说一声:“对不起!打扰您。”
好!现在回头想想,我要纠正你什么?晚餐前,你把手横过我面前去拿碗,是不是不如开口问:“爸爸,能不能请您把碗递给我?”就算你自己拿了,当我问你要什么的时候,你是不是也应该开口说“我拿碗”,而不是在我面前晃一晃?
最后,让我告诉你两件有意思的事――
我念研究生的时候,有个在餐厅打工的同学曾经偷偷说:“如果有客人耍大牌,颐指气使,我就在他的菜里吐口水。”
还有一个在领事馆做事的朋友说:“我最恨人家敲窗子了,我又不是动物园里的动物。他只要敲,我就装作忙,要他等;如果他再敲,我就找他麻烦,给他刁难。”
无可否认,这两个人做事的态度都很不对。但是你能不知道、不警惕吗?
没礼貌,除了显示自己没教养,还可能吃暗亏!
要知道,你所给予外界的每一点,都会在自己身上得到回馈。所以说,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若是想问自己的生活今后会是如何,若是想要一个更加温暖、丰富的世界,那么,请先问一句――
你的嘴甜不甜?
(刘墉:《刘墉家书:少爷小姐要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