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六年级学生 心理特点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六年级是小学学习的最高、最后阶段,他们处于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关键时刻,在这一阶段,他们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明显增强,成长中各种烦恼和焦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如学习压力、同伴关系等都带给他们很多烦恼。由此,作为老师,我们需要了解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心理需求,以及做好相关的教育措施。
1 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1.1 学习方面
六年级学生,随着对小学教育的不断适应,这一时期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以及心理上都比初入学的儿童稳定,但是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自我意识随之迅速发展起来,他们不再唯老师之命是听,对枯燥的说教和单一的训练方式都不感兴趣,注意力也比较难于集中到学习上来。这个时期,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方面,六年级学生中普遍存在学习焦虑的问题,他们的思维基本特征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在学习方法上,小学生的学习多数是由老师手把手地教,所以面对新的学习任务,在心理上有不同程度的压力。因此,很多学生都会感到学习不适应,自信心受到打击,甚至出现迷茫、焦虑、厌学的情绪。
另一方面,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学习更加广泛,内容增加、难度加大,这样以来就可能出现以下情况:一部分同学求知欲增强,对知识十分渴求,总有一股生怕落后的不服输思想,学习很自觉;而有一部分同学则出现惰性,怕辛苦,或因为知识的掉坎而自信心丧失,破罐子破摔,成绩出现较大滑坡;也有一部分同学协调不好不同学科的学习,学习出现偏科现象。
1.2 生活方面
六年级学生在这个阶段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除了学习任务繁重、学习压力较大之外,在生活方面他们也有很大的变化。他们已经在各种生活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事物逐渐形成了一种稳定的评价,这一阶段他们既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对各种人和事物比较敏感,但是也缺乏自我分析和缓解情绪及压力的能力。
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生理逐渐发生变化,很大一部分进入青春期,对于身体的变化,很多孩子紧张、焦虑、害怕,羞涩之中又希望有人能帮助自己得以舒缓。这种情况下,很多事他们都处于好奇阶段,似懂非懂,开始有独立性,自尊心逐渐增强。表现在男女同学交往之间,对异性有些朦胧的好感,但是又不清晰,希望异性关注自己并受到异性喜爱,喜欢和异性在一起,或者表现为对异性本能的排斥等现象。
2 家庭教育措施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发展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由于高年级小学生的独立意识大大增强,他们对父母的要求不再一味顺从,对父母过多的“看管”常常表示抗拒,因此,父母跟孩子之间的代沟明显加大,相互理解和沟通明显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父母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及时和孩子进行沟通。
六年级学生产生学习焦虑属于普遍、客观的现象,并且可能需要经历一段的时间才能适应。在这一适应期,作为家长,首先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培养孩子应对困难的信心;其次,调整学习成绩的定位,尤其是对曾经在小学时成绩较好的孩子,更需要重新看待孩子的进步,可以制定具体、短期的目标引导孩子不断进步。
同时,六年级学生即将面临小升初考试,这将意味着更多的竞争,但从孩子全面、长远发展的角度思考,每一次的考试是在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是某一阶段学习过程的反馈和检验。在考试中,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分数,更多的是孩子的发展情况,包括心理的应对情况。因此,家长在与孩子分析考试情况时,一方面了解分数,更重要的是了解以下这些情况:比如考试前的复习情况、考试过程中孩子的心理情况、考试后孩子自己的心理状态等,家长应该与孩子共同理解“考试”的含义,善待考试。
3 学校教育措施
相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的威望在这一阶段已开始逐渐下降,也就是说学生的“向师性”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学生对教师不再像过去那样崇拜,甚他们可能更多地去关注老师是怎么做的。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搞好教学之外,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学生尤其到了六年级下学期,心理变化很大,比如说一些平时成绩比较好的同学考试成绩开始变得不那么理想,或者在家庭作业的完成上,不再那么认真,课堂上发呆、做小动作等。又比如,男女同学之间有书信往来,而且有同学风言风语,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老师在接管六年级学生时,多观察学生,及时发现问题,作好学生的心理档案,平等对话和学生多交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学习上的坏毛病,并及时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导向,疏通学生心理上的一些问题或障碍,而不是去强制性地杜绝和堵塞。
总的来说,小学六年级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期,这一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打下的教育基础,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个性还没有定型,还有很大的可塑性,由于教育水平的限制或家庭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小学六年级学生在个性发展上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甚至倒退,因而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心理及教育问题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来职业中专已经17年了,对职业学校的学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教育学生中,既有心酸,也有喜悦;既有豪情万丈,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刻。其中的滋味也只有实际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才会有深刻的体会。
一、职校学生的特点
1.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大部分职校生对于学习什么,怎么学,学到何种程度,并没有搞清楚,至于将来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心中并不明白,因此出现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不刻苦学习的现象。
2.行为习惯差。说话粗鲁,卫生习惯没养成,随处乱丢垃圾,衣着不整洁,发型怪异,抽烟、喝酒、上网,喜欢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3.表现欲强但没用在学习上。很多学生喜欢搞恶作剧,目的是引起别人的注意;上课喜欢接老师的话茬,做不应该做的事,以引起哄堂大笑为目的。
4.个别学生性格孤僻,不愿和别人交往,或者是交往不当,有的学生几乎没有朋友。
5.不懂得如何与异往,个别学生陷入“早恋”,与异性在公共场合表现亲昵,毫不避讳。
二、教育策略
1.给学生以关爱。我们常说:以心换心,以情感人。职校的学生受到的歧视、冷落太多了。在原来的初中学校,老师不关心,同学不重视,在家里受冷落,他们得到的关心少、表扬少。因此,作为职校的班主任,应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多理解他们,要把他们缺失的关爱弥补过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师爱,让他们懂得这里的老师是他们的亲人。只有我们动之以情,以心换心,才能真正打动他们,让他们重新燃烧起爱的火花。
2.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客观地讲,班主任要时时、处处、事事都做到这一点确实很难。学生喜欢老师的原因有千千万万,但其中一条就是公平、公正。成绩优异的学生、家庭生活优越的学生、在校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生,在一些老师心目中往往占有“重要地位”,而一些成绩偏差且表现不好的学生也在老师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但这一席往往是“偏席”。在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面前,老师是笑脸;在成绩差、表现差的学生面前,老师通常是一张“黑脸”。诚然,学生有错误,老师应当批评教育,但学生渴望的是表现差的学生有优点时老师也应予以表扬,成绩好的学生有缺点时老师也应予以批评,而不是包容。这些在学生眼中就是公平、公正。否则,学生会认为老师偏听偏向,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也会大大降低。
3.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哈佛大学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学生在图书馆看书时,趁管理员不注意,偷走了一本书。过了一段时间图书馆失火,所有图书全部焚毁,学生偷出的书成了孤本、宝贝。这位学生经过反复思考,将这本书交给了学校并说明了原因。一个月后,哈佛大学作出了决定,对这位学生勇于承认错误、交还图书的行为予以表彰,但同时也将这位学生开除了学籍。哈佛大学为了严肃校规校纪作出的决定,可谓严而有信,保证了校规校纪的严肃性,在规章制度面前没有丝毫的含糊,功就是功,过就是过,不能功过相抵,否则就会损害了规章制度的严肃性,让学生感到校规校纪可有可无,从而引发不良后果。
关键词:心理;有效;数学
吉林师范大学分院(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普师、幼师并存的五年制高等专科学校,有初中起点三年制的幼师专业和五年制的学前教育和普师专业,也有高中起点三年制的普师专业。客观地分析,我校学生的文科和艺体科基础不错,但他们入学的数学成绩却参差不齐,多数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薄弱,而动手操作能力却并不差。他们性格活泼开朗、乐观好动。针对实际情况,教育教学方法需要作相应的调整,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既要考虑学生学习心理的共同规律,又要注意到他们学习心理的个性特点,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
由于我校培养的是未来的小学和幼儿教师,应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数学教师不应“教教材”,而应“用教材教”,即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应关注给谁讲、讲什么、怎么讲,精选学生终生学习和个人发展所必备的内容,提高其科学和人文素养,真正实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根据教学需要,应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方法,科学使用并创新应用教材。比如,笔者在给2008普师班学生讲《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节课时,根据他们喜欢折纸这一学情,没按书上引入椭圆的定义,而是以折纸游戏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这节课。让学生将课前教师统一发放的圆形纸片拿出来,分组指导学生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①将圆心记作点o,然后在圆内任取一除o以外的定点F,见图1;②在圆周上任取10个点,分别记作B1,B2……B10,将它们与圆心相连,得半径OB,,082,083……OBio;③折叠圆形纸片,使点B.与点F重合,见图2。将折痕与半径OB,的交点记作C.;然后再次折叠圆形纸片,使点B2与点F重合,将折痕与半径OB2的交点记作C:……;依此类推,最后折叠圆形纸片,使点Bio与点F重合,将折痕与半径OBio的交点记作C10。并提出如下问题:用平滑曲线顺次连接点C1,C2……C1O,你有何发现?见图3: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猜想轨迹为椭圆。教师到各个小组巡视,并找小组代表回答:在刚才的折纸游戏中,折痕与对应半径的交点的共同属性, (与两个定点0、F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引导学生归纳出椭圆的定义。同时提出问题:要想用上面那句话作为椭圆的定义,要保证它足够严密、经得起推敲,那么这个常数可以是任意正实数吗?有什么限制条件吗?如何体现点F在定圆0的内部?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经历椭圆概念的生成和完善过程,提高其归纳概括能力,加深对椭圆本质的认识,引导学生更加主动、有兴趣地学,富有探索性地学,并逐渐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引发学习激情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大大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可以使面向学生的画面生动活泼、色彩鲜艳、声情并茂,改变以往课堂上学生只能看黑板、听教师讲的单调模式。同时可以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使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变成具体的可观察的画面、图形,动态地演示一些变化过程,把一些变化过程分阶段进行演示。笔者在给学生讲《大学文科高等数学》中导数的几何意义这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回顾了两个问题:①求导数f’(xo)的步骤有哪几步?②观察函数y=f(x)的图象,平均变化率 在图形中表示什么?(平均变化率表示的是割线斜率)。引导学生思考瞬时变化率转贴于
在图中又表示什么呢?以此引入新课。借助两个类比的动画,从圆中割线和切线的变化联系,推广到一般曲线中用割线逼近的方法直观定义切线。通过将曲线一点附近的局部“放大、’放大、再放大”的直观方法,形象而逼真地再现在某点附近的很小区域内,可以用切线近似代替曲线来研究问题,即“以直代曲”的思想,帮助学生消除误解。当点Pn(x0+x,f(xo+x》沿着曲线f(x)逼近点P(xo,fx0))时,即x-0.割线PPn趋近于确定的位置,这个确定位置上的直线PT称为点P处的切线。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导数f’(xo)的几何意义:函数f(x)在x=xo处的导数就是曲线在该点处的切线斜率k,即:=f,(x0)。教师应积极探索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适当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求方程的近似解,搜集数据建立函数模型,利用正切线画正切函数图象等信息技术,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激发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本质。
三、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数学的教学应该使教学内容自然、亲切,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水到渠成而不是强加与人。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以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加强应用意识和数学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创造力。笔者在给学生讲指数函数这节课时,针对音乐班的学情,给学生重点分析了音乐中的指数函数。钢琴是一种用琴槌击弦而振动发声键盘乐器。琴声逐渐由低到高,这是因为琴声的高低与琴弦振动的频率有关,而琴弦振动的频率又与琴弦的长度有关。
设左边第一根弦的长度为1.则第二根弦的长度为l.q,第三根弦的长度为l.q2,……如图,取第一根弦所在直线为y轴,各弦靠近键盘的端点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坐标系,相邻两弦间的距离为长度单位。这时,将弦的另一端点(上部)连成光滑曲线,那么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x,y)都满足函数关系y=lq‘。若令c=logql,则y=l.qX,可化为y=qx*。 (音高每提高八度,频率增大为原来的2倍,而八度音域内包含12个半音(连续的7个白键和5个黑键),所以,第十三个音的频率是第一个音的频率的2倍)。经过适当平移,就可知道光滑曲线是指数函数y=q´的图象——指数曲线。
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发现自然界的奥秘。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的理性、严谨及数与形的和谐统一美,展现数学实用价值。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培养函数应用意识,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四、重综合评价,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力量,必须从新形势、新任务对班主任提出的新要求,特别是要按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积极探索在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特别是要对当前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特点、小学生心理特点以及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加强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创新,使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及小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一)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特点
小学班主任是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导力量,对于加强班级管理、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因而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有其自身突出的特点。笔者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认为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不同于普通教师,必须按照《小学生守则》《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加强对小学生的日常规范和管理工作,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特别是在教育工作方法上必须将宏观把握与微观指导紧密结合志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心理调节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家长”般的人文情怀,既要严格要求小学生又要与小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
(二)小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和学习知识阶段,更是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逐步形成的阶段,因而小学生具有比较显著的心理特点,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心理十分简单但又十分矛盾。一是基本上都有美好的愿望,很多小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却不够努力,特别是对现实荣誉十分看重。二是基本上都缺乏理智,感性往往往都会“战胜”理性,很多时候都非常感情用事,特别是现在的小学生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因而其自我意识更强。三是基本上都具有较强的进取心,争强好胜的心理比较强,但很多时候都停留在“口头上”,付诸行动的时候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于一些困难普遍都有畏难情绪。
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党的十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至关重要。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有针对性的解决小学生普遍存在的情绪不稳、学习困难、缺乏毅力以及抗打击、抗挫折能力不强等问题,能够使小学生健康成长。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让小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适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特别是能够改变小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团队精神不足的问题,让小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班主任如何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而,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心理需要,加强“学情”分析,特别是要通过与小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让小学生愿意与班主任交流,深入了解每一位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生的心理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既要重视心理教育更要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二)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小学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导者,特别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与小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时间最长,因而必须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把创造“和谐班级”作为重中重,鼓励、支持、引导小学生树立民主、和谐、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注重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对小学生健康心理的教育,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小学生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谅解,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
(三)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种花须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小学生感性思维都比较强,因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必须时刻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因为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常常会表现为外在的变化。比如有的小学生会莫名的出现不爱说话,有的小学生也会莫名的出现脾气暴躁,还有的小学生会莫名的出现成绩下降,等等。这些都需要班主任细心的去观察,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四)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积极应用于教学中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特别是要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各方面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教学工作、班管理工作相结合的有效载体,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推动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四、结论
在我国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新课改”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必须大力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着力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小学班主任应切实担负起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从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大力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要在了解学生心理需求、融入班级管理、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四个方面狠下功夫,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刘晓京.中小学班主任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探微\[J\].中小学电教(下),2010,(06).
\[2\]任亮宝.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黑河学刊,2010,(06).
\[3\]张嘉玮.中小学班主任怎样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03).
[关键词]小学生武术教学注意问题
一、前言
小学生武术教学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要经过小学生武术教学的实践,不断地总结和发现新的规律,改进和充实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除了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外,还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根据小学生生理特点,在武术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培养良好体态,控制力量训练
小学生的骨骺比较柔软,软骨成分多,故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折断但易弯曲变形。小学生的关节窝较浅,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的韧带较薄弱、松弛,所以小学生的关节伸展性与活动范围较大,灵活性与柔韧性容易得到发展,但关节牢固性较差,在外力作用下轻易脱位。
小学生的肌肉收缩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但易恢复。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育不平衡,大肌肉和上肢的肌肉发育先于小肌肉和下肢的肌肉,肌力增长不均匀。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中应注意:对各种动作正确的身体姿势的培养,养成良好体态仪表,防止骨变形。但在力量训练中,负重练习要慎用,宜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12-13岁后,力量训练可逐渐增加,而且对小学生的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力量应均衡发展,各项素质搭配练习,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以“双基”教学为主,控制耐力、静力训练小学生的血液中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成人相比较低。神经调节系统还不够完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耗氧量大,所以心率和呼吸频率较快。
但由于心肌纤维收缩力弱,心脏泵血能力小,所以每搏输出量小和血压都比成人低;,呼吸肌的力量较弱,所以肺活量也较小。
所以,我们在武术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小学生不宜过早的进行专项的耐力训练。在武术教学中,应以“双基”的教学为主,以平和的简短武术套路进行教学。以动作的速度练习为主,如冲拳、推掌等。而不宜进行过多的耐力、力量和静力性的练习。在武术教学中,小学生的运动量也不宜过大,应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密度与强度要注意交替节奏,练习时间不宜过长。科学的运用间歇训练、重复训练等方法。适当发展难度动作,尽量减少憋气、紧张性的练习,以免心脏负担过重,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同时,也应注意调整小学生在练习动作时与呼吸的正确配合,凡是使胸廓扩张的动作应吸气;反之则呼气。如在作跳跃的动作时应吸气;在落地的动作时应呼气等。
(三)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小学生的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不完善,兴奋过程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等。学习和掌握动作较快,但多余动作或错误动作较多。这主要是其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低,易疲劳,但恢复得也较快。神经活动中,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善于模仿;但抽象思维能力差。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中应注意: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避免单调的重复和静止性的活动。在进行套路动作练习时,应穿插分组练习、小组比赛或游戏等。并要安排休息。以免出现疲劳,提高他们的兴趣。在教授新的动作时,应少讲解,多示范。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的能力,全面发展各项基本技能。在小学生武术教学时,教师或教练员不应求快、花、多,在产生错误动作时,要有耐心纠正。多采用直观教学法,应运用简单、易懂,形象生动的口令或口诀进行讲解,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帮助理解。
三、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在武术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加强思想教育,以鼓励为主
小学生武术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过程。教师或教练员要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启发,让他们认识到“双基”训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武术教学中,要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表扬鼓励为主,教练员应善于及时发现小学生优点给予表扬。教学实践表明:小学生喜欢表扬,一经表扬,信心倍增,训练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例如:在教学中,可让表现好的同学在其他同学面前进行演练。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提高训练效果。往往有些教师或教练员一看到他们完成不好就训斥、责备,使学生自信心下降,甚至因此产生逆反心理。而另外有些教师或教练员在教学中看似严肃,反而使小学生的大脑皮层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训练效果不佳。
(二)使小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和效果
小学生在武术教学中,都有迫切希望知道自己的成绩和效果的欲望和要求。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教师或教练员的肯定。所以,在教学与训练中,教师或教练员如能使他们及时知道教学的效果,就能使错误的技术动作得以纠正,正确的动作技术得以巩固,从而创造教学的良性循环。实验证明:知道效果,会使训练取得较好的成绩。指出优点和问题,能使有关的神经得到阳性的刺激,而使另外的神经中枢的联系受到阴性的强化。加强分化过程,使兴奋和抑制两个过程更加精确,促使正确技能的形成。特别是当小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能起到振奋精神、活跃情绪的作用。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能鼓舞信心和勇气,产生增力的情绪体验。
(三)创设优良情绪体验情景,激发竞争意识
在小学生武术教学中,要把已形成的潜在学习和训练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创设优良的情绪体验情景,活跃小学生的学习和训练情绪,激发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的不断更新和变化;环境的改变;形象生动的启发语言;趣味性的游戏;变换教学的项目和形式等,都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训练的积极性,调动身体各器官尽力完成教学与训练任务。当然,教师或教练员在制定教学任务时,应注意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是经过努力能够克服的,这样才能推动小学生心理的适应性不断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