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院感持续改进方案

院感持续改进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院感持续改进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院感持续改进方案

院感持续改进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品管圈管理工具;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应用

QCC名为“品管圈”,又称质量控制圈、QC小组、质量小组等。依据目前品管圈活动的现状调查来说,它是以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推行管理及改善自己的工作场所,提高护理质量的工作方法,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近年来中医护理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得到认可,为保持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3—2015年先后下发了52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我院在管理与实施方案过程中引入了QCC管理工具,经过两年的运行,使得中医护理方案得到有效落实,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11个病区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考核结果,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2方法

成立“品管圈”组织,由护理部主任、各科护士长及高年资责任护士组成,护理部主任担任大组长,各科护士长担任小组长。2实践2.1确定活动主题运用“品管圈”活动方法进行特性要因分析,找出以往方案落实考核存在的问题与要因。存在的问题中主要包括:①科室在中医护理方案落实上没有详实的管理要求;②应用过程中没有评价结果的核查;③护理效果评价缺少客观标准,依照病人主诉及护士的主观判断进行判定;④护理记录缺乏主症辨证施护措施;⑤对方案的掌握不能与病人病情相结合,机械地背记方案。主要原因分析如下:①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认识不足;②执行方案的落实措施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③质控体系不健全、缺少考核标准;④信息反馈不及时。

2.2针对问题要因,运用脑力激荡的方法,找出解决办法

2.2.1依据重点专科建设要求、三级中医院持续改进管理细则,制定工作目标和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工作要求,并围绕实施工作要求制定考核标准,满分100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下发的304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以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临床症状评估量表、症状分级量化标准,与医疗组共同研究制定33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效果评价标准及中医护理技术依从性判断标准。

2.2.2每个病房依据本科优势病种,结合方案内容,具体指定各单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实施考核质控员即组员,并制定工作要求、工作职责、明确工作方法。2.2.3QCC组员即是科室单病种方案质控员,须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每人负责一个病种的方案质控管理,为保证每份评价信息的准确性,质控员在病人入院次日、出院前日,与责任护士共同完成护理记录及评价表的核查。质控员对负责的病种按时间段或完成的一定数量,进行统计、整理、分析,并向小组长提出问题及整改意见。小组长每月对组员负责的病种病例进行抽查复核,了解方案落实情况。小组对科内执行方案存在的问题讨论后提出解决措施并整改。年终,小组提出各组方案的优化意见上报护理部。

2.2.4护理部作为大组长每月按考核标准对各护理单元单病种护理方案落实情况(运行病例、出院病例)进行考核,对存在的问题与小组长及组员共同讨论,提出解决措施。检查结果做到反馈、整改、复查,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科室考评指标之一。并不断规范和细化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增强患者对中医护理操作的依从性,提供独特的个性化中医健康指导,推进中医护理方案有效落实。

3结果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活动前后1年的资料相关项目进行统计分析,活动后中医护理方案落实情况检查缺陷明显减少,中医特色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活动后较活动前考核分数提高46.2%(活动后总分—活动前总分/活动前总分×100%)。

4结论

在管理活动中,要重视人的因素,一切管理活动均应调动人的积极性,以做好人的工作为本。QCC管理方法能有效地挖掘护理人员的管理潜能,实现全员参与质量持续的改进。首先小组成员经过调研提出现存问题,经过QCC小组的讨论,共同制定整改措施并组织落实,如制定工作方案、执行措施、考核标准,细化管理环节,做好环节质控、终末质控,总结出方案管理流程图。对方案落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评价反馈,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并将方案管理与科室护理全程管理相融合。经过两年多的活动,各项评价指标均有明显提高,活动后较活动前考核分数提高46.2%。同时也形成了一套中医护理方案管理的三级质控体系,即一级质控-责任护士、质控员;二级质控-护士长、质控员;三级质控-护理部、护士长。

制定了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工作制度、中医护理方案实施评价标准,各单病种中医护理评价标准,中医护理技术依从性判断标准,并优化中医护理方案30余条。护理团队是以基层人员为主,由一群工作性质相似的人组成的,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群体,这符合QCC对团员的要求。通过品管圈活动,增强护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更好地落实中医护理方案,提高中医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石晶,程青虹,王子迎.品管圈在国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J].农垦医学,2011,33(5):458-460.

[2]王玉琼,郭秀静,雷岸江,等.品管圈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1945-1946.

[3]孙秋华.中医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2-13.

[4]林菊英,金乔.中华护理全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971-1972.

院感持续改进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培训包 钟表维修工 职业

1 钟表维修工“职业培训包”的实验性培训

1.1 培训时间。2014年3月10日到21日,50课时,钟表维修工初级,19人参加培训,16人取证。2014年4月7日到18日,75课时,钟表维修工中级,15人参加培训,15人取证。

1.2 验证分析和研究。通过实验性培训,对所开发的“职业培训包”进行验证,并根据验证结果对开发的“职业培训包”成果进行修改和完善。验证的主要内容是:①标准包的完整性、创新性和可行性。标准包适应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岗位技能的需要,与本市企业先进生产经营技术、设备、工艺水平相一致,满足培训目标的要求,培训标准是具有先进性、可行性和适用性。②指南包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指南包内容充实、指向性明确、便于使用者(用人单位、培训机构、学员)选择。③资源包的先进性和多样性。资源包满足各类人员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面授、函授、自主学习等)的要求。④培训模式是否先进、多样,能达到培训目标的要求。

1.3 职业技能鉴定。实验性培训结束后,按照培训包制定的要求向我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申报职业技能鉴定。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按“职业培训包”的职业标准、鉴定标准和鉴定试卷进行技能鉴定。因此实验性培训得以圆满完成。

2 持续改进管理制度的研究

为了加强钟表维修工职业培训包持续改进管理,保证钟表维修工职业培训包项目的顺利实施,推动钟表维修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天津市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职业培训包”项目开发实施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12〕61号)精神,为了培养更多的钟表维修工合格人才,确保培训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持续改进管理制度。

2.1 目的。持续改进管理制度是针对钟表维修工职业培训包开展的持续改善活动,是培训包工作计划的某一项工作的细化。项目改进计划能使全部教师和学员的潜能得到发挥,增进其被重视感和归属感,更能提高每位教师分析判断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如果实现全体培训参与者参与持续改进,必定能提升整个培训包项目的实施效果。

2.2 适用范围。持续改进管理制度适用于参与培训包项目日常工作的全部教师、学员、学院领导、企业项目负责人和所有希望为培训包项目更加完善提供帮助者。

2.3 管理机构。持续改进管理由学院“骨干校项目建设办公室”直接负责和管理并按照要求负责日常监督工作和相关数据的采集,并接受上级有关业务部门指导和学院的检查和监督。

2.4 内容

2.4.1 课程建设体系和不同模块培训体系的持续改进。①每年组织培训包参与教师对国家职业标准进行系统深入学习。②定期检查培训包文本的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新技术应用等相关知识,需要在国家标准之上有一定的提升。③定期更新能力单元要素内容以适应钟表行业动态发展需要,使培训内容与企业要求一致。④定期举行教师在一线钟表维修岗位培训,以确保教学师资的先进性,使培训教师讲授内容贴合生产实际。⑤随时对培训场地设备进行调整,改进。使培训设备时时发挥最大的培训效能。⑥定期更新职业指南文本,使学员了解最前沿的行业发展动态和相关知识。⑦根据教学反馈的内容,结合真实市场需求变化,不断修改完善培训指南文本。⑧根据对学生教学情况的研判,定期对基础培训模块进行完善,使之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⑨随时根据钟表维修新工艺新技术,补充和改进拓展培训模块,使培训紧跟行业技术前沿。⑩根据行业发展特点和情况,主动修改行业培训模块,使学生随时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定期举行教学资源研讨会,请行业相关人士介绍相关情况,以完善教学资源。■学院领导和天津海鸥表业总公司专家不定期对培训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抽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归纳,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完善模拟考核平台,使考核平台能够真实体现学习者的能力和水平。

2.4.2 通过与企业专家交流推动持续改进管理。①定期组织人员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并撰写企业调研报告和对培训内容的调整意见。②定期组织企业专家对课程进行论证,并提出针对课程的相关完善意见。③定期到企业,对通过企业对培训学员的评价进行总结反思,完善课程建设。④通过对先进企业和整个行业的调查,总结,定期更新新技术动态信息。⑤通过对企业技改项目的调研,调整完善职业技能水平项目的案例体系。⑥通过定期与杭州,上海,南宁等钟表行业的同行进行交流,使培训包项目使用的范围更广。

2.4.3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使持续改进管理得以完善。①教师随时听取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和意见,完善教师自己的教学效果。②定期收集希望参加培训的人员的希望和诉求,通过改进完善满足他们的需求。③每期培训完成后学员对整个课程进行评价,使持续改进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

与此同时,钟表维修工职业培训包提供了大量的职业信息、就业岗位信息,为我们培训学员培训、择业、就业搭建服务平台。目前钟表维修工职业培训包已经和一家钟表维修单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书,得到了培训学院和企业的充分认可。

参考文献:

[1]白洁,张永红,只井杰,高立荣.基于校企合作开发“职业培训包”项目的研究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3(12).

院感持续改进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外科手术部位;Ⅰ类切口;感染

1 资料:

某院2012年1~12月Ⅰ类切口手术例数2061例,共感染1例,感染率为0.048%。此例感染发生在2012年6月份,当月Ⅰ类切口手术例数为150例,感染1例,感染率为0.63%。

此例感染为骨科患者XXX,男,48岁,5月14日08:30因外伤入院,诊断为脾破裂、左侧闭合性多发肋骨骨折、右股骨骨折,共住院44天。患者于5月14日在普外科做脾切除手术,术后切口I期愈合。6月4日转到骨科住院治疗,6月4日在全麻下做右股骨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左侧闭合性多发性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时间长达6小时,6月14日左侧肋骨切口出现红、肿及分泌物,诊断为左侧肋骨切口感染[1]。

2 感染因素分析:

通过查阅病历,现场查看病人,与主治医师交流查找出原因:(1)患者长期患病卧床,住院时间太长(住院44天),做多次及多部位手术,抵抗力低下。(2)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2]。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4],预防性用药在术前0.5~1h使用,术后72h均应停药。此患者在同一天同时做两种手术,手术时间长,适合术前预防性用药。(3)手术超过6小时,术中未加用任何抗菌药物[2]。手术持续时间的长短与手术的难易程度、手术医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及熟练程度有关。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术野及各种医疗器械受空气污染的概率增加,工作人员手随汗腺排出的细菌增加,如果手套破损则污染手术部位的机会增加;同时,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可能造成创面扩大、出血及局部血肿形成,这些因素都将增加手术切口污染的机会,造成手术切口感染[3]。(4)疾病消耗,营养摄入不足。

3 手术部位感染控制对策:

3.1加强外科医护人员的培训,使各级人员明确自已的职责和任务,掌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3.2进行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制定《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规范和流程》、《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调查记录表》和《医院手术院感风险评估表》。对目标性监测的手术,按预先设计好的方案和表格内容进行登记。

3.3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天去科室参加查房,换药时与手术医生一同查看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及时了解手术切口的动态,对可疑者及时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培养。

3.4 每月10日前把上月外科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情况通过质量运行报告和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反馈表反馈给手术科室,使手术科室能及时掌握手术部位切口感染动态,采取控制措施,分析查找原因并不断持续改进。

4 结果:

2012年共监测外科Ⅰ类切口手术2061例,发现切口感染1例,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048%;患者手术时间过长、手术前未预防用药、手术超过6小时术中未加用任何抗菌药物、住院时间过长等是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

5 结论:

加强外科医护人员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培训,进行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加强抗菌药物规范使用的监管,特别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监管等危险因素的管理,能有效降低I类切口感染率。

参考文献:

[1] 2001年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2] 2010卫生部颁发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院感持续改进方案范文第4篇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感染监控部,内蒙古牙克石 022150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对共性问题提出对策。方法 参照行业标准及规范等,2011年12月对呼伦贝尔地区19所二级医院感染管理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2012年末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对感染管理重视不够、三级网络不健全、专职或兼职人员知识欠缺、微生物检测设备设施不全,对质量持续改进措施追踪检查不完善等,是目前我区基层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共性的根本问题。结论 通过提高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培训、完善检测设备及设施、坚持质量持续改进,针对重点、突出问题的管理,有效改善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

[

关键词 ] 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c)-0074-02

医院感染已成为影响病人安全、医疗质量和增加医疗费用的重要原因,也是医疗高新技术开展的主要障碍之一。针对此,为全面了解我市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进一步加强基层医院感染管理,2011年12月及2012年12月,两次监督评价中,对所辖19所二级综合医院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评价,对其存在共性问题、根本性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对策、落实改进措施。

1存在问题

1.1 缺乏医院感染控制的意识

医院感染管理科未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12所,院、科两级医院感染管理核心制度不全2所 ,医院感染监测未制定计划7所,监测内容不全面9所,前瞻性监测和目标监测未作6所,对于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以及流行病学调查处理程序未做12所,无医疗废物和污水管理处置流程及预案4所,关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及《医院感染监规范》等六项卫生行业标准[1],各家医院均在做,但具体措施未得到很好落实。

1.2 三级网络不健全或未按职责完成工作

其中9所医院一级感染管理委员会及三级感染管理小组未开展活动或无活动记录,未能履行职责12所,未独立设置医院感染管理科9所,专职人员配备不合适12所。二级管理感染管理科无年工作规划、月工作计划17所。

1.3 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欠缺

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或兼职人员无短期或长期培训16所,不能达到持证上岗。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计划及落实,基本无规范的培训计划12所,关于培训计划的落实等资料不全面4所,19所医院院感知识培训均未能达到规定的6学时,无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信息和培训资料的简报16所。

1.4 建设布局及设备设施不全

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门的布局不合理4所,尤其是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口腔科等,医院在新建、改建、扩建等工作中,未进行相关卫生学评价6所。

1.5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督检查缺乏持续改进措施

对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人群的质量督查未定期执行7所,无质量持续改进措施、无效果评价、无反馈记录12所,综合监测结果未及时反馈及指导9所。

2原因分析

2.1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淡薄

部分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重视不够,对医院感染产生的危害性认识不到位,对医院感染控制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部门设置等不能满足目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需要,医院感染质量管理未纳入到全院质量管理工作中。

2.2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能力不足

对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未按工作需要合理安排,同时缺乏专业培训,沟通协调能力欠缺,最重要是缺乏医院感染管理的责任感。

2.3对与传染病和医院感染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指南等执行力不够

①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指南等内容不掌握或不深入、不明确,无具体落实方案、制度、措施等,或落实后未进行督查指导,不能坚持做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②医院感染管理因规模及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不能满足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与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发展不能相适应,感染管理水平滞后于医疗技术水平[2]。

3措施与对策

3.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基础[3],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保障[4],即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及信息交融系统。首先由一名主管副院长负责主持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由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负责全院医院感染的具体工作,由临床或医技的科主任负责的科室的感染控制小组,即形成医院感染三级质控网络,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完成各自岗位职责内容。健全的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能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到人人重视、层层把关、处处落实,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3.2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队伍建设

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措施与规范制度的落实,与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管理能力、技术水平和自身素质有直接的关系,必然影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开展[5]。在人员选配上,因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涉及临床诊疗、护理、消毒学、流行病学、药理学等多学科领域,应以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为主,同时配备相应数量责任心强,具有专业知识的医务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

3.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

专职人员须有相应的专业培训,每年受教育培训尽可能达到15学时以上,以达到不断更新理论知识及技能,适时了解国内外医院感染管理的信息,避免出现知识老化造成管理工作滞后或缺陷。同时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将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了解的新信息,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及时传达到全院医务人员,对各级人员进行培训、包括保洁员,每年至少培训6课时,强化培训可有效提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意识及知识技能。

3.4 实施质量标准检查的持续改进

笔者认为,要使医院感染管理达到规范化管理目的,必须依法管理,依照预防医学的规律采取措施,控制医院因素影响[6]。针对与传染病和医院感染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指南,深入研究分析,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措施、流程、预案等,在实施过程中感染管理控制部门负责协调沟通。医院感染质量督查中严格落实《医院感染质量持续改进制度》,最终使与传染病和医院感染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指南严格贯彻执行,并达到质量的持续改进目的。

3.5 结合医院实际完善建设布局及设备的同时做好基础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因规模及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不能满足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时,作为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首先立足做好:①常规消毒隔离工作、预防交叉感染。②重视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③重视医院感染病例诊断、报告、处置及质量持续改进。④重视医疗废物规范管理,预防环境污染。⑤重视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完善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⑥督导检查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正确性及依从性。⑦加强现有条件基础之上的质量持续改进措施落实。最后应结合地区及医院实际做好协调、沟通、指导,尽最大可能创造条件落实传染病和医院感染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指南等。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必须依法管理,不断更新观念、知识、技能,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逐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7]。

[

参考文献]

[1] 巩玉秀,么莉,李六亿,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

[2] 郭达,谷峰.32所基层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研究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管理学杂志,2010,19(15):1993-1995.

[3] 杨华明,易滨,钱培芬,等.全国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质量控制与技术常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

[4] 于爱玉,张开玲,房彦丽,等.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中华医院感染管理学杂志[J].2009,19(24):3380-3381.

[5] 盖显英,王成玉,黄英华,等.全面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J].中华医院感染管理学杂志,2004,14(11):1265-1267.

[6] 庄英杰,李可萍,杨静,等.依法规范护理操作预防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4):380-383.

院感持续改进方案范文第5篇

1.1加强护理团队建设,提升护士职业素养护理文化与品牌的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护理团队。要加强护士的团队建设,必须不断提升护士的职业素养。护理部在工作管理中,要注重培养护士的团队意识,增加集体荣誉感,提高与他人协作配合能力。护理部常年举办护理团队与个人素质提高班,设计全套系统化课程,包含团队意识与管理、现代员工协作能力、护士礼仪、职业形象、护士语言与行为规范、护患沟通、美学、心理学、人文关怀、护理价值观等,激发护士学习兴趣和热情,提升职业素养,从而不断提升护理团队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1.2创新护理质量管理理念,全员参与PDCA循环质量改进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我院在护理质量管理上,积极探索运用科学管理工具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自去年10月以来,运用PDCA循环、头脑风暴法、RCA根本原因分析法、QC手法、5W1H工作法等,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提高,并通过科室QC小组成果展示活动,为护士长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互相借鉴经验,弥补不足,共同提高护理管理水平。自开展PDCA循环质量管理以来,护士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质量意识、发散性思维等有了明显的提高,质量改进变以前的“要我改”为现在的“我要改”,质量控制变以前的“重检查”为现在的“重改进”。护理质量管理组织向临床一线科室前移,实现护士长、护理组长及专项质控护士、护士的三级管理模式。

1.3加强护理专科质量建设,不断促进专科护理发展今年我院专科护理建设,在以往静脉治疗、糖尿病护理、压疮护理、危重症护理4个专科小组基础上,又新建立急诊急救护理、中医护理2个专科小组,并成立我院专科护理管理委员会,形成了全院网络管理,选拔了114名专科小组联络护士,促进各科室专科护理的技术提高,从而为病人提供更加专业的护理服务。专科小组不仅承担了相应专科的培训、质量持续改进工作,还承担了全院相关疑难复杂病例的专科会诊、护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工作,每季度召开小组及联络护士会议,交流专科护理前沿信息,讨论我院专科护理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改进,以达到专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和发展。

1.4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创建中医护理模式病房今年初,护理部以针灸科、耳鼻咽喉科、骨伤科、肛肠科病区为试点,打造中医护理模式病房。确定各科室常见病种,制定中医护理规范及中医护理标准计划。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结合工作实际,制订《中医单病种辨证施护标准》,组织全体护士进行学习,明确中医护理病历书写、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规范。全院各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不低于4项,中医护理模式病房不低于6个,并认真组织各科室落实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护理方案,及时评估中医辨证施护效果,检查中医特色护理开展情况,修订中医特色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对各科室中医护理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考评。下一步,护理部将以点带面,在多个护理单元推广中医特色护理模式,发挥中医优势,提升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创建我院中医护理品牌。

1.5加强护理制度规范建设,不断改进服务流程和效果医疗服务属于动态过程。为了适应新的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护理部重视各项护理制度的落实,并定期对制度和流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不断完善优化。每月对全院科室各项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质量检查,现场进行反馈,指导科室进行改进,并对改进效果进行跟踪检查。通过科室制度规范化建设,力争做到“以优良的技术让病人放心、以优质的服务让病人称心、以优美的环境让病人舒心”。

1.6组建护理通讯员队伍,创办护理期刊,扩大护理影响力为进一步做好我院优质护理服务,加强宣传报道,今年护理部组建了护理通讯员队伍,并创办了护理期刊《护理园地》,在全院选拔了60名通讯员,并对60名护理通讯员举行培训讲座。邀请报社编辑讲授通讯稿的写作方法,对通讯稿基本概念、写作要求、写作技巧、写作注意事项、通讯稿案例分析等一一培训。报道内容以优质护理服务、科室护理活动、身边感动病房故事、护理工作创新、中医特色护理等为重点,突出我院护士专业过硬、服务优质、锐意进取、朝气蓬勃的良好形象。

2初步效果

实施护理文化与品牌建设半年多来,取得了初步成效,护理工作得到了病人的普遍好评,病人满意度调查从96.00%上升到99.30%。护理工作得到了县级其他医院同行、社会人士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医院领导也给予了极大支持和肯定,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感和职业价值感得到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改进。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