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法制教育知识

小学生法制教育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法制教育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生法制教育知识

小学生法制教育知识范文第1篇

关于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抓好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使他们从小知法、守法、用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努力实践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普法教育要按照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要求,坚持持之以恒,坚持校内外结合,坚持课内外结合,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二、主要内容和做法:

1、教育内容:

《宪法》、《国旗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环境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禁毒法》、《卫生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本校自编的《学校规章制度》、《学生常规教育管理要求》。

2、师资力量:

学校所有教师为普法工作基本师资。学校主任、班主任都要成为学校“法律明白人”。×××老师为我校兼职安全教育员,负责全校的法制安全教育,再聘请荫子派出所的×××同志为治安副校长,负责对全校的法制教育进行指导;选送骨干教师参与法律培训;举办班主任法律学习班,使他们具有初级法律知识,逐步养成依法管理班级习惯,能解答一些简单法理。从而形成校级——班级——外聘三级师资力量。

3、教育时段:

⑴每学期,邀请治安副校长作一次社会及学校周边治安情况报告,教给学生自我保护的应对策略。

⑵每年的四月份和十一月份,邀请综治副校长分别与教师、学生进行一次有关法律法规的互动式对话。

⑶周一升旗仪式,结合上级要求或学校实际,安排有关校领导讲话。每学期不少于五次。

⑷每学期教导处要安排两个课时,由任课老师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

⑸晚点和少先队活动课,班主任结合学校相关要求,对本班学生进行简单的法规教育。

⑹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五班队活动课,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法律法规教育。

4、教育阵地:

(1)互联网。根据法制教育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上网学习。

(2)红领巾广播站。每星期二、四下午1:30~2:00由各班选派的小播音员轮流播出,内容由各班小记者采编,并经由学校德育负责人审核。

(3)学校 宣传栏。由校宣传组负责,定期张贴法律法规资料,学校相关活动照片等。

(4)班级板(墙)报。由班级宣传委员和学习委员负责,配合上级、学校要求,在“法制”专栏上登载相关的活动要求、案例、警言等。

5、教育形式:

⑴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普法教育尤为重要,要通过学习、培训、测试,使教师学法守法,并能依法施教,做遵纪守法的带头人。

⑵开展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坚持开展争戴雏鹰奖章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争戴环保章、小回收章、清洁章、消防章、法律知识章等,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中受到法律熏陶。

⑶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如:配合环保部门,开展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的“小雏鹰活动”;配合消防部门,开展“11·9”少年消防警校活动;配合工商管理部门,开展“3·15”消费者维权行动日活动等。

⑷家长会。利用每学期各年级分别召开家长会之机,邀请法制教育工作者做专题报告,向家长发送宣传教育材料,并建立家校联系制度。以动态管理形式监控学生的校外活动。

三、态度与决心: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我们将站在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从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出发,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做好少年儿童法制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合理安排,长年坚持,定期研究和落实,不断探索新思路,拿出新措施,使法制教育工作连年上台阶。

××完小校园综合治理领导小组

20__.3

附:

××完小

校园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荫子派出所副所长)

××(校长兼党支部副书记)

成员:×××(政教处主任)

×××(教导主任)

小学生法制教育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校生 法律常识 教育

从事职业教育多年,笔者感到劳动者权益保护和打架斗殴、违反校纪校规,甚至违反法律是职业学校学生遇到较多的两个法律问题。

一、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

1.学生遇到的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

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很多学生有着迫切就业或边上学边打工的心理,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找工作时的盲目性,出现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工作时间长。学生缺乏实际经验,大多只能从事简单工作,个别不法单位利用学生这一弱势,要求学生长时间超负荷工作,榨取学生的剩余价值。比如,学生在饭店、超市当服务员,在生产企业担任基层员工等。

二是不按规定支付工资。有些实习学生并不看重报酬而重实践经历,用人单位利用这一心理支付极低报酬。教育部关于学生勤工俭学的有关文件都规定,学生勤工俭学,用人单位支付的报酬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三是克扣、拖欠工资报酬。部分不法单位利用学生维权能力弱、维权成本高这一特点,违反约定拒付或拖欠工资,很多学生无奈只能充当免费劳动力。

四是用人单位利用强势签订不公平劳动合同。这在工作实习期、劳动培训等方面很常见。

五是人身权利受到侵害。大学生由于未与单位签订合同,出现工伤事故而难以举证和自我保护。

在学校经常有学生向教师咨询外出打工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就涉及上述情况。

2.学生签订劳动合同遇到的违法案例

2009年6月,正值学生毕业时间,有几个学习焊工、钳工的学生拿来一份劳动合同让老师看是否有问题,其中有一条款违法非常明显。这份劳动合同第二条就规定学生在签合同进厂工作时,要把毕业证、技术登记证押在单位,这无疑是用工单位为了掌控劳动者而实施的违法行为。《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第八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3.学生打工遇到拖欠工资报酬的违法案例

2010年9月初,有几个服装班的女生来找老师咨询一些法律问题。她们几个都来自农村,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利用暑假留在学校附近的一个饭店打工。老板以她们是暑期工、两个月时间太短为由,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两个月后,她们要求老板支付工资时,老板以现在饭店资金紧张无法立即支付为由给她们打了一个欠条。此后学生多次去要工资都被老板拒绝,学生无奈想走法律途径解决。老师听到学生的经历后十分气愤,不能让几个单纯的学生白白工作两个月,后来经学校通过劳动部门交涉问题才得以

解决。

二、打架斗殴的问题

学生遇到的第二个法律问题就是打架斗殴的问题。职业学校学生大多为中考或高考落榜者,学习成绩不好,在中学阶段就养成了不爱学习、不愿受纪律约束、为所欲为的坏习气。加上现在学生独生子女多,家庭过分宠爱使他们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进入职业学校以后,他们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于是各种不良习气和缺点就暴露无遗。违反校纪校规甚至是违反法律事件屡有发生,偏离了正常生活的轨道。笔者在职业学校工作多年,遇到过几次学生打架事件,最严重的还造成学生较重的人身伤害。这引起了我们的高度关注和认真反思,如何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一直是我们关心的问题。

公安部门的一个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殴打他人=10日拘留+500元罚款+3000元医药费+100元护理费+200元营养费+500元误工费+50元交通费。”在某市区部分娱乐场所、车站、批发市场等公共场所,出现了一种写有上述内容的小卡片。这就是警方的“打人成本清单”,旨在提醒人们预防因斗殴而引起的系列社会问题,为暴力犯罪预警。警方公布“殴打他人成本计算法”的原因,缘于当地一起小纠纷,当地居民吴某和高某因为一部手机充电器而发生了争执,在争执中,吴某突然情绪失控,挥拳打向高某,造成对方胸腔纵隔气肿,经鉴定构成重伤,吴某不仅赔偿了2万元的医疗费,还被法院判处三年缓刑。事后,吴某面对办案民警懊悔不已,痛哭流涕地说:“都怪我遇事不冷静,今年本来想报名参军的,现在没有任何希望了……”

笔者所在的学校今年上半年发生了一例学生打架事件,被打学生的医疗费和整形费加起来近1万元。打人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情况不好,事发后不仅自己违法受到处分,同时也连累了家里,增加了家庭负担。该生为此后悔不已。

教师结合这个事件把这个“打人成本清单”告知学生,让他们知道冲动打架的严重后果是什么。轻易动手殴打他人,将付出高额的“暴力成本”,包括自由成本(判刑、拘留)、经济成本(罚款、赔偿)、政治成本(不能参加公务员招录、不能参加服兵役征招)、情感成本(让家人担惊受怕)等。如果法医鉴定受害人为轻微伤,责任方所需付出的代价可能就会低于上面公布的“成本”;若被鉴定为重伤,“打架成本”就相应增加,便需要重新核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具有多次殴打等较重情节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此后,学生之间因为琐事而出手打架的事情少了很多,没有发生一起造成较严重人身伤害的事件。

小学生法制教育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国职业教育;职校学生就业

一般来说,教育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小学和中学,这是提供基础性的教育;第二类是职业教育,要让学生利用这个技能加以实践;再往上是大学教育,主要是基于知识的传播与应用。作为教育,它要提供三方面的内容,学生通过学校的教育能够掌握知识,掌握技能。对于大学来讲,更关注的是基于知识的使用,而职业教育则更多的是实用性的技术、技能。而那些研究机构,他们更关注的是如何创造出更多新的知识、开发新的应用。”欧特克亚太区新兴市场教育总监乔治・亚伯拉罕(George Abraham)认为1,“职业教育,更多的是要鼓励这些学生掌握实际的技能,去解决现实社会所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制造”的重要差距之一是职业人才的差距。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中职学生所占比例达到或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略低于欧盟21国,而我国高职学生占普通高等教育学生比例约为45%,高出世界平均值近一倍,高出发达国家一倍多,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职业教育。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是建立第二个以升学导向的教育制度,也不是建立第二个无职业资格的学历证书的教育制度,它仍然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育制度。

我国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人才为目标的教育,不管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都是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职业教育的每一级都构成完整的职业资格,可根据劳动市场的需要就业,而在个人需要时还可重新回到职业院校再次接受教育,所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又是符合终身教育需要的开放性的教育制度。

我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具有以下六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坚持五个对接:职业教育的专业和产业企业岗位对接、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和职业教育证书对接、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对接;第二个特点是深化产教融合;第三个特点是聚焦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办学质量;第四个特点是扩大优质资源;第五个特点是服务社会公平;第六个特点是推进综合改革。2

二、我国职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我国职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1.我国职校毕业生数量及就业率均呈上升趋势

《201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2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4%,与2012届本科毕业生91.5%的就业率基本接近,初次就业率仅次于985院校,从量上看,高职毕业生的毕业情况并不差。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2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总数为658.21万人,就业学生637.51万人,就业率为96.85%。其中,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三类学校毕业生538.00万人,就业学生520.54万人,就业率为96.76%;技工学校毕业生120.21万人,就业学生116.97万人,就业率为97.30%。

2.我国职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多元,升学比例提高

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520.54万就业学生中,进入企事业单位就业392.50万人,占75.40%;从事个体经营67.65万人,占13.00%;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的60.39万人,占11.60%,比2011年增加2.22个百分点,毕业生升学比例提高。表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取得新进展,职业教育学生成长“立交桥”初步打通。

3.我国职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多样,但以学校推荐为主

2012年在本地就业的中职毕业生为363.01万人,占69.74%;异地就业156.37万人,占30.04%;境外就业1.17万人,占0.22%。学校推荐就业403.26万人,占77.47%;通过中介服务实现就业36.54万人,占7.02%;其他渠道就业80.74万人,占15.51%。学校推荐仍是就业主渠道,但通过其他渠道就业的人数及比例在逐年增长,毕业生就业渠道有所拓宽。

4.我国职校毕业生就业产业分布合理,但以第三产业居首

伴随产业结构调整,毕业生就业的产业分布区域合理,进入第一产业就业的46.53万人,占8.94%;进入第二产业的173.89万人,占33.41%,比2011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进入第三产业的300.12万人,占57.65%,比2011年增长约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领域。

5.我国职校毕业生就业专业优化,加工制造专业就业走俏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确定的19个专业类别,加工制造类毕业生人数、就业人数、就业率均名列前茅,为别为107.56万、105.44万和19.99%、97.38%;石油化工类就业率居其次,达97.38%;旅游服务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和财经商贸类就业率在平均水平以上;教育类、土木水利类、轻纺食品类、医药卫生类、农林牧渔类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

6.我国职校毕业生就业总体向好,地区差距缩小

深圳、宁波、大连、重庆、江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6个地区就业率超过98%。广东、上海、厦门、北京、浙江、福建、安徽、河南、四川、湖南、青岛、青海、广西、天津、云南15个地区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2011年相比,就业率在98%以上的地区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各增加1个,表明各地区就业差距整体呈缩小趋势

(二)我国职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1.我国职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但仍需要提高就业质量

上海市职成教育所有关研究人员通过问卷、实地走访等形式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中职毕业生高就业率下同时存在就业质量不高这一问题,值得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在保证高就业率的同时,不断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既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更好地发挥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功能的内在要求。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长期共同努力,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形成技能型人才成长良好环境的长效机制。

2.我国职校教育中出现就业低移化问题

职校学生有相当多学生文化基础方面素质偏低,而由中职对口升上来的学生专业技能好,而文化基础一样薄弱。高职与中职是同类型但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都是培养面向生产、管理与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由于高职教育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经验积累不够丰富,内部关系没有理顺等原因,高职与中职在教学方式与课程体系方面有很多相似处,为兼顾高等性,甚至出现高职学生技能不如中职学生的现象。夹在普通高等教育和中职及培训机构之间的高职教育,陷入了理论水平不高,专业能力不强的两难境地,出现了职校教育低移的现象,这必然导致职校学生就业低移。

3.我国职校毕业生就业前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需要重视

职校以培养适应需要的技术型人才为主要办学目标,既要求学生有职能,又要求有正确的观念和充分的职业准备。但经调查发现,职校毕业生对自己缺乏全面认识,对未来职业也缺少了解;对步入社会的转换角色,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以致就业后在工作中心理承受能力低及自信心不足。因此,对中职校毕业生在就业前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

三、发展职业教育对就业的作用分析

(一)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有利于解决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

中国解决就业结构型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革。通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来解决中国教育结构调整和改革问题。通过教育部具体的四项改革,最终使我国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符合市场需求的结构,课堂、教材,教法,老师,所有的观念都要紧紧围绕市场,从而解决就业增长与就业的包容性的问题。

(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技术能力,对促进就业具有重大意义

现代职业教育的特色就在于培养的人才具有技术性和技能性,一切教育教学环节都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服务,它克服了重理论轻实践、重课程体系完整性轻岗位需求等传统教育思想所形成的弊端,突出了职业教育特色,提高了受教育者的综合职业能力。即便失业,也能从容应对再就业。

(三)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有助于毕业生创业

通过职业教育培训,打破“一政府,二国企、事业单位,三私企、个体”的就业观念,使失业者意识到“工作无贵贱之分”,有利于在就业选择中,更倾向于灵活就业。也可以自己创业,一方面实现了再就业,另一方面还能对经济做出贡献,带动就业,即实现了以培训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结论:通过上述,发展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今后应该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持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少辉.中职教育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9.

[2]李国强,金环.我国中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成人教育,2009.

[3]许明.职业教育对就业增长贡献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

[4]尹晓燕.职业教育培训破解就业难题[J].中国培训.2009.

[5]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社编辑部.2002-2006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2006.

注解:

小学生法制教育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校管理 法制教育 实效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改革纲要》第二十六章六十四条“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学校要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这是对依法治校的本质要求,也是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1.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环境的需要

学校法制教育具有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制人才以及预防与减少违法犯罪等特有功能。早在1999年,“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写进宪法,法制教育作为实现这一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和途经成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青少年作案成员占全部刑事犯罪作案成员的比例曾经高达73%,且趋于低龄化。校园安全事件也屡有发生,防不胜防,为校园稳定嵌入了不和谐音符。这固然有社会变革的原因,但更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我国学校法制教育效果不佳的结果。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无论是从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高度来讲,还是从依法治校、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要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2.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一个社会、家庭、学校相互配合、相互补进的系统工程

学校教育应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一些腐败现象,社会风气也不尽人意,对学校教育有很大的影响。不仅学校要在指导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过程中,进行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辨别是非曲直,而且青少年法制教育是社会、家庭、学校一个相互配合、相互补进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好。

2.1 法制教育要贴近学生实际,融进学生生活

法制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思维特点、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在针对性上下功夫,在科学性上做文章,在时效性上出实招,要入境入情,使学生们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认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例如我校在每学期举行的普法宣传活动中,开展“法制教育漫画作品展”,法制漫画真实的反映学生日常生活中涉及的法律知识,《偷自己家的钱也违法》、《小孩不能抽烟喝酒》、《不满12岁不准骑车上路》等系列作品。学生在创作和参观的过程中,懂得了法律法规,知道了行为准则,在学习生活中就会自觉遵守。还有的学校制作“法制手抄报”,征集“我身边的法制小故事”,组织“我与法同行征文比赛”,将简单的说教形式转变成为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寓教于乐。听到的可能忘记,看到的可能记住,亲身做的才能学会,让法制教育贴近实际,融进学生生活。

2.2 法制教育要形成合力,得到社会的支持

各学校可积极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一是邀请当地政法工作者进学校,结合实际,分析案例,摆事实、讲道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二是争取当地执法机关和居委会(或村委会)的配合,对学生在社会的守法情况进行监督;三是建立家长教育委员会,成立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争取家庭的支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和管理者,是孩子首要模仿的对象,家长的思想观念,言行和文化素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

2.3 法制教育要遵循规律,坚持日常性、持久性

对青少年法制教育是一项持久的工作,这种教育或有行或无形,要把学生已知的法律知识,转化为长期的法律行为,要靠长期的训练。因此,要让法制教育落实到育人过程的各个环节,抓实、抓牢、常抓不懈。法制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规则意识,特别是权利、义务观念的培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使学法、守法、依法办事、按制度办事成为每个师生的自觉行为,成为校园的一种风尚。

要明确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并列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法制教育属于民主政治建设范畴,不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知识教学不能代替法制教育,知法是前提和手段,守法、用法和护法才是法制教育的目的和归宿。把学校法制教育内容变相为德育内容,这无疑于否定了法制教育的重要地位。

2.4 要加强学生法制教育的安排和规划

小学生法制教育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德育教育 目标分层

一、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目标分层的依据

所谓“中职学校学生德育目标分层”指的是:在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根据教育大纲的总体目标,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原有表现为基础,分步确立明确的、有层次的阶段性目标,让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充分、有效的发展,以德育的发展奠定他们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其依据是:

1.因材施教是目标分层的理论核心。因材施教是贯穿于古今中外教育发展史上的基本原则,也是被无数教育前辈公认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原则。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朱熹曾经对孔孟的因材施教思想赞不绝口:“孔子施教,各因其才”、“圣贤施教,各因其才,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欺人也。”孔子说,教育学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出,察其所安”,即教育学生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了解他的经历,观察他的兴趣爱好。可见,这是一条古代教育家一贯崇尚的、也是我们今天学校教育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

2.循序渐进是目标分层的基本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德育教育也必须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依据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有序、有效地提出目标,实现发展。违背了学生的认识规律,任何教育都是没有成效的。

3.心理学研究是目标分层的重要依据。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肯定、表扬与鼓励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肯定、表扬与鼓励往往能激发一个人的上进心。肯定得越及时、越具体,越能引发内驱力。当学生通过努力,实现了阶段性的目标,教师又能从正面的、积极的角度适时、适度地给予肯定与表扬,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就得到满足,良好行为也可以得到强化,进而就有了继续向前的动力。

4.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目标分层的前提条件。社会的发展需要各方面、各层次的人才。也就是说,社会的发展需要决策者,需要管理者,也需要各行业的劳动者。依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没有理由一定要学生按照同样一个标准,作出同样的努力,实现同样的目标。

二、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目标分层的实施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

根据生源的特殊性,中职学校可以实施德育教育目标分层的方法。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分年段实施整体目标、因人而异实施个人目标。

1.分年段实施整体目标。遵循人的认识规律和循序渐进原则,我们可以按学年将德育目标这样分层:

第一学年:靠学校制度的强制力量培养学生被动的正确行为。

所谓被动的正确行为,是指在学校规章制度的强制力量下,通过班主任老师的强烈监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这是实现德育目标的第一个层次。

可以说,职校新生,没有把握好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缺乏社会公德意识,缺乏纪律约束意识,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缺乏行为控制能力。在应试教育中,他们得不到与优等生同样受教育的待遇,缺乏自尊,不会自爱,没有自信,不求自强。因此,新生一入学,我们就要通过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措施,强制学生改变原有的不良习惯,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我们可以在强化纪律意识、提倡语言文明、培养卫生习惯等具体的方面向学生提出要求。

在学校规章制度的强烈监督下,我们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为三年的德育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学年:靠学生内部的自我监督培养学生自动的正确行为。

所谓自动的正确行为,是指学生在自身的道德意志、自我监督但尚需一定努力的前提下作出的正确的道德行为。这是实现德育目标的第二个层次。

在学校制度的强制力量下,学生被动行为一旦形成,他们对自己的言行便会逐渐形成一种正确的认识。这种正确的道德认识,是让学生自动地形成正确行为的前提。

在这个阶段,教师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是最复杂、最困难的任务,就是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鼓励学生努力巩固已形成的正确认识,并努力将这种认识内化为自动的正确行为。我们可以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热情地肯定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瞬间进步”。

第三学年:逐渐形成即不需要制度监督、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而产生的主动的正确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工作的基本内容就是凭借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这是个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形成健全人格的问题。在我们教师身上表现出来的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困难的不屈不挠,对失败的不沮丧,对成功的不狂热以及正直坦荡、善良朴实和宽容的情怀,都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无形的感染力,从而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与精神上的共振,激励学生在逐步完善道德和人格的基础上弥补自己综合素质的缺陷,努力达到社会发展需要对人才的要求。因此,教师严于律已是学生达到德育目标的前提。教师的以身作则、以诚相待、以情动人都是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前提。

当然,学年目标的分层不是机械的、僵化的。学生成长的动态是目标分层的主要依据。

2.因人而异实施个人目标。所谓的个人目标分层,就是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班级可以按学生间的差异,允许每个学生制定不同的个人目标;学生也可以依据自己原有的基础,制定出阶段性的个人目标。这样,可以在德育教育中,形成时时有进步、人人能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也能为每个学生提供获得鼓励的机会。

因人而异是制定个人计划的依据。我们要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允许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个人目标。

(1)按学生间的差异分层。如:学生甲不迟到早退;学生乙允许有几次迟到但不能早退;学生丙尽量减少迟到早退的次数。

(2)按个人原有基础分层。如:学生丙可以在第一学期上课迟到、早退不超过三次;第二学期上课迟到三次是上限但决不早退;第三学期上课不迟到不早退。

“允许失误,力求进步”是个人计划实施的原则。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学习能力不一样,自我控制能力也不一样,在个人计划的实施中,允许学生有失误,但要强调形成进步的趋势。“允许失误”是过渡,不是三年学习的终极目标。在这三年中,班主任最辛苦的就是及时把握每个学生的瞬间变化,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哪怕是“今天你做值日生了,你进步了”这类表扬。同时,对他们提出相应的高一层要求,如“以后值日生要更认真”等。

因人而异的目标分层操作起来难度较高,它需要教师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及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并及时肯定学生品行的进步,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我们已经清楚地意识到,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是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的。随着国家肯定和支持力度的加大,职业教育已越来越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能以最大的热情全身心致力于职校学生的德育工作,我们就能实现大纲的规定,学生就能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1]郭景阳主编.现代课堂教学与管理.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