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音乐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音乐教育;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
我是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和平时与学生接触中,发现天真、活泼、可爱的小学生,不少人由于受社会、环境、家庭因素的影响,他们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在学习、生活、与人相处的能力却在下降。一部分学生只要受到挫折,常常成为了生活的弱者。受过挫折的学生,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有一种恐惧不安的情绪体验,表现为紧张,过于敏感,精力不集中,心情郁闷。这种焦虑,轻者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重者则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产生心理障碍。为此,让我揪心。我常常思考: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挫折耐力和心理承受力。为了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的教育,我对小学生抗挫折能力低下成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一、小学生抗挫折能力低下的成因分析
1.学业压力大
学业压力是学生最容易受到挫折的一个方面。在新课程改革中,虽然大力提倡减轻学生负担,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家长对成绩的过度重视,学校的质量评比,学生的学习压力是很大的,甚至是较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漫长的学习经历中,会承受繁重的作业和学业任务,会遇到学习困难,会经历考试失败等,这些都考验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我曾设计了一份《小学生压力状况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如果:
(1)你觉得学习有压力吗?选非大占12.6%,较大占34.8%。
(2)如果感觉压力大,主要来至于哪些方面?(多选)选择作业压力大占25.1%;考试压力大占49.3%;课外学习压力占5.6%;家长压力占15.4%;老师压力占10.2%。
(3)你觉得学习是件很难很烦的事吗?选是占8.5%,有时是占52.9%。
(4)你觉得作业对你来说多吗?选择很多占12.5%。
(5)你觉得作业对你来说很难吗?选择难占5%,较难占36.7%。
(6)当你的成绩下降,考试失败时:(多选)选会遭到父母打骂占25.1%,遭到父母批评的占36.2%。
(7)当你课堂提问回答不上来、考试成绩差时:选受到老师惩罚占5%,受到老师训斥占15.3%。
现在的家长对学生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值高;学校老师担心教学质量下降,对孩子们一再加压。家长拥护,认为老师很负责,学校质量保证了,却苦了孩子们: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难免受到失败,没有勇气对家长倾诉,不能得到家的帮助和安慰,更不好意思面对老师,在同学面前也没面子。成长的烦恼得不到疏通和释放,“问题”长期压抑在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心中,久而久之,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2、学生自身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磕磕伴伴变少了,经历也变简单了。有的只是虚拟世界里为所欲为的满足,有的是现实世界物资优越的享受,一旦遇到阻力、遭到失败、碰到不幸都会让这些一向顺风顺水的孩子难以承受,甚至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3、交流渠道断裂,学生缺乏必要的宣泄渠道
孩子们有自己的心理发展过程,可能在家长的眼里是幼稚可笑的。但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少年维特”式的烦恼,他们的交往圈子恰恰是这些烦恼悄悄消失的自然通道。农村的现实导致大量的“留守儿童”存在,已经成了父母还健在的“孤儿”,缺乏与父母的交流,更渴望父爱母爱的滋润。在他们面临一些困难或失败时,多么希望父母来扶一把,哪怕是一句安慰的话,一个关爱的眼神,但对于“留守儿童”来说都成了奢望。这些现实问题的存在,让一部分学生逐渐变得内向、敏感、脆弱,已成为制约学生性格发展。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
4.个别学生遭受意外刺激
学生在家庭变故、天灾人祸等家庭发生的重大事件中,往往会使有直接关联的学生表现出非理性的行为或消极处理的心理,性格上也会出现种种不良倾向。如狭隘、抑郁、自卑、孤僻、对立等。当前社会的离婚率增高,单亲家庭给学生造成的心理挫折也明显突出。
二、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1.音乐是抗抑郁的好方法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丰富而敏感的,然而孩子对事物的认知又是有限的,所以他们总是有那么多的问题渴望去问身边的人。然而由于很多原因,孩子们也会把这种渴望抑制住。有可能是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的家庭环境,或者某种外来的因素,使得孩子对人际关系迷茫,甚至失望,从而产生抑郁!抑郁是阻断人际沟通,使人情感失衡的一大问题。音乐是公认的抗抑郁的好方法,它不但能重塑我们的情感世界,而且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而且音乐能舒缓心情,陶冶情操,让孩子能用更好的心态面对挫折,不钻牛角尖,遏制抑郁的根源。
2、音乐能给人好心态
嫉妒也是一种不好的心理,然而小孩子与大人的不同,他们处于道德建立期,他们并不能完全意识到嫉妒是不好的。小孩子有他们的世界,有他们的攀比,一只漂亮的水彩笔,一辆酷炫的脚踏车都能一起他们的羡慕,如果这种情绪发展不当就有可能演变成嫉妒!嫉妒的心理有可能产生很严重的后果,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而音乐却能给人更好的心态,能净化人们的心灵。一个心灵纯洁、健康的孩子受到的诱惑与自身的欲望都会更少,嫉妒也就没有滋生的环境啦!
3、音乐能让逆反心理得到控制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逆反产生于青春期,其实不然,孩子第一个逆反期从他们上小学时就开始了,有的孩子会延续到成年。因此,我们也要重视起来!而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与孩子之间是有很多互动的,而且互动的方式很多,比如:教师和孩子一起进行音乐游戏;教师带孩子一起唱歌……等。音乐活动多了,接触多了,关爱孩子的机会多了,孩子的逆反心理自然而然就得到了控制。
4.音乐有着重要的心理教育作用
音乐教育对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人格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大多数西方国家都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大学是世界排名第一的理工大学,学校有40多名音乐教授。学生在学校期间要求修完的艺术分,要达到总学分的25%左右。我们的近邻日本,在小学三年级以前,不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文化课考试,每学期只考两门课:钢琴和教育,他们对音乐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反观我国对音乐教育形成科学的认识走了很大的弯路,很长一段时间,高考变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指挥棒,高考考什么,我们就学什么,高考不考的,我们就不学了。我们应当纠正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充分发挥音乐的育人作用。
一、音乐教育促进了学生的自信心的培养
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学生拥有自信是学习的关键,自信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学习态度。研究发现,学生越自信,学习就越起劲,学习成绩就越好。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可是也有的学生缺乏对自己正确的认识而表现出自卑、信心不足,这就需要老师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看到自己能行的一面。用自己宽广的胸怀,真诚地接纳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一位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展现最自信的自我!如:在课堂上,胆小内向的学生很少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很小声,生怕自己说错了会受到同学们的讥笑。对待这些学生,我会事先跟他商量好,假如你上课能大胆举手发言,我会保护你的。在你认为回答有把握的,你的手就举高一点,在你认为回答把握不大的,你的手就举低一点。当他回答正确的时候,让同学送他掌声,当他回答不全面的时候,也要比值于肯定,鼓励他大胆发言。
二、音乐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意识与合作意识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过着以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这在小学生中已越来越普遍。音乐课上的独唱训练和独唱比赛,正好可以帮助小学生摆脱这类的心理问题。独唱,从字面意思看,就是一个人单独演唱,培养小学生的独唱的能力时,也正在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学习的主人是自己,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简单道理。而合唱、合奏比赛则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因为每个参加合唱、合奏的学生通过音乐艺术的实践,训练并养成统一的节奏,和谐的声音,均衡的声部,一致的速度与力度,每个人都要自觉地维护并保持合唱、合奏在旋律、情绪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并使他们懂得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形成统一意志和共同感情的集体,学生们都会自觉自愿地接受纪律的约束,从而有利于培养他们遵守纪律,协调统一的合作精神。平时比较任性,以自己为中心的学生,他们在此类音乐活动中,会逐渐学会与别人交往,也会时刻考虑到应以集体的面貌去想或做每一件事,注重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时,学生的心目里无形中形成了先大家,后自我的良好的心理品质,而且在音乐活动的熏陶下,学生的审美意识得以提高。
三、音乐教育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的养成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融入自然;回归生活
音乐是一门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学音乐教育融入自然,回归生活,是当前音乐教育改革的一种教学创新,可以启发小学生的想象力,使富有强烈求知欲的小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好地探索音乐知识,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从事小学音乐教育多年,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小学三年级的音乐教学内容详细地论述使小学音乐融入自然,回归生活的方法。
一、将音乐教育融入自然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人们的音乐教育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少人开始正视音乐教育,认识到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情感陶冶以及艺术鉴赏等方面的能力培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音乐教育也成为发展素质教育的一大亮点。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想要将音乐教育融入自然,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学会从多方面发掘学生的动力,尊重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从小处着手,从细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学习音乐的美妙之处。这样,学生的音乐视野才有可能得到拓展,他们才有可能在学习中学会探索音乐知识,使自己学习的音乐知识跳脱于课本知识,将音乐融入自然。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如何做,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音乐融入自然回归生活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音乐知识时,可以扩展音乐领域,多开展课外音乐活动。比如说,在学习《春天来了》这首歌时,教师就可以组织班上的学生去户外感受春天之美,看一看春天来了,大自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这样的户外音乐活动,学生自己深入地感知了春天的变化,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在学习的时候对音乐的感触也就更深了。
二、从生活中体验音乐
音乐不同于语言,不分国籍和种族,只要有一颗热爱音乐的心,任何事情都无法阻止音乐的发展和传递。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只是学生学习和认识音乐的很小一部分,生活中只要用心感受就会发现处处都有音乐。音乐教师要想实现音乐教育的创新,就要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音乐,学会引领学生从生活中寻找音乐,使音乐回归生活。音乐大多都是有感而发,饱含感情的,它是一定的社会阶级文化的产物。
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要想让音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必须学会根据时展的变化,发展音乐教学。比如说,在小学三年级的音乐教材上有一首名为《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歌,歌曲讲的是革命年代的祖孙之情,歌词描写的场景和表达的感情十分动人。但是,在今天,身处在和平年代的小学生,对歌曲中所描绘的感情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距离感,不能够准确地理解。教师在教学时,如果遇上这样的情况,就不能按照教材内容生搬硬套,而是要学会变通,在教学的时候学会联系生活实际,如可以在教学之前让班上的学生回忆一下平时自己的爷爷奶奶为自己做了哪些事情,通过这样的生活实际,将学生带入课堂教学中,使他们感受到歌词所要传达的情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欣赏音乐。
三、举办音乐活动实地学习,让音乐回归生活
音乐是生活的产物,许多音乐都是源自于生活实际,如黄梅戏、越剧、京剧等,他们的诞生都与人们的生活有关,许多歌词描绘的也是人们的生活情景,这样的一些音乐通俗易懂,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在学习音乐时,要想让音乐融入自然回归生活,教师也必须深入实际,带领学生探访音乐,学习音乐知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深入生活实际,了解音乐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一些音乐活动。如,将当地的地方音乐名家请到音乐课堂上,让这些音乐大师讲解一些有趣的音乐知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比如,还可以带班上的小学生去实地调查,了解自己生活的地区有哪些独具特色的音乐。通过这些方式,学生既学到了新鲜有趣的音乐知识,又能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能够有效地将音乐融入自然回归生活。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让音乐教育融入自然,回归生活,是音乐教育上的一种创新,音乐教师利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这些活泼好动,富有创造力的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音乐知识,拓展自己的音乐视野,陶冶自己的情操。当然,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也要有毅力,有耐心,持之以恒,这样学生在学校里学习音乐知识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怡璇.唱会歌、唱好歌和会唱歌:浅谈对吴斌教授这一观点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教学参考,2013(18).
【关键词】小学音乐;素质教育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学生们对音乐的强烈兴趣与爱好、为音乐作品的情感所感动、在音乐活动中获得的充分满足和愉悦,这些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全面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素质教育为音乐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在音乐教学中也不同程度地打上了应试教育的烙印,甚至背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例如,在音乐教学中还存在着用专业教育的眼光和要求看待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问题:重视一节音乐公开课的质量,忽视平时的教学质量;重视音乐尖子人才的培养,忽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重视艺术比赛成绩,忽视艺术活动本身的育人目的;重视音乐专业知识,技能训练,忽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忽视了音乐教育对德、智、体等各育的重要辅助,促进作用。鉴于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音乐教育的位置将逐步得到提高,音乐教育的功能将得到更好的发挥。
二、面向全体学生,突出音乐教学的育人功能
应试教育把学生看作是一种学习的工具,而素质教育则是把学生看作是有生命意识的人,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主体意识,也就是人的独立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展,使之人人成功。例如:在口风琴进课堂的器乐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但必须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口风琴即保持了键盘乐器的特性,又吸取了吹奏乐器的特点,所以说它是一种能吹奏的键盘乐器,比较简单易学,但也需学生掌握利用气息控制的平吹、单吐、双吐、花舌等吹奏技巧,还需掌握右手(掌关节隆起,五指直立如握球状)正确指法的弹奏如:顺指、扩指、穿指、跨指等键盘演奏技法。为使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空间,并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地学习。我把教学材料,一首32小节单旋律的朝鲜童谣《小白船》,配成一首四声部的全奏曲。学生根据自己掌握乐器的技能和程度,自选声部。基础较好的孩子吹奏主、副旋律,其余的孩子吹奏和弦与低音,或者为乐曲配置节奏乐器,使全体学生都在参与。每个孩子都为自己的声部尽心尽力,并为完成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当乐曲达到了声部和谐,节奏整齐,吹奏出有强弱变化的圆舞曲风格的音乐感受时,孩子们无不为自己演奏的美妙乐曲所感染,为自己努力的结果欢心鼓舞。无疑培养了学生的演奏能力、感受能力、表现能力与合作能力。从而对儿童的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用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意境美激发学生情感,真正地会唱歌
怎样演唱歌曲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主要内容。在教学生演唱歌曲之前我先认真分析教材,做到抓住歌曲的情感核心以及速度,力度综合处理要点,使自己心中有数。在教唱歌曲时我一改以往要求学生记背歌词,一句句听琴模唱的方法,而是首先让学生感受曲子,理解歌词,从而启发学生自主表达,这种表达也是一种对旧的教学模式的创新。如教学《小雨沙沙》这首歌时,我对教材作了如下分析:《小雨沙沙》是一首天真活泼,娇嫩的儿童歌曲.歌曲采用2/4拍子,一段体分节式,由自然音域中的六度内的三度流向进行展现,乐句之间节奏方整,旋律相韵,体会出一种对话般的呼应感。整曲短小精致,琅琅上口,易学易会,符合儿童乐感发挥的自然天性。教学这首歌,我设计了如下演唱教程:让学生分成两组进行乐曲对唱,在对唱中,引导学生处理好力度,使学生产生呼应感,从中体会到旋律中所表现的儿童情趣;启发学生分析词意,激发他们演唱之情。没有感情唱歌就不好听,不动人。唱歌的感情从哪里来呢?是从歌词的意境,旋律展现中来。至此,让学生尝试着演唱,再通过老师的范唱进行修正,完善。这时,学生们才真正学会了这首歌。这种教学方法,改变原来纯粹教唱歌的单一感性教学,转变为学生用情感去体会学习演唱歌曲。
四、提高审美素质,突出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
在音乐教学的诸多功能中,它的美育功能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功能。因此,我在教学中,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重点突出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手段,来培养小学生的综合审美素质。
【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生;音乐素养
音乐是一门源源流长的艺术,随着时代的变迁,新课标的改革,音乐艺术在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音乐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还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价值观,而其中不可忽视的一条必要途径就是家庭教育。
1 音乐家庭教育的价值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万面有着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而家庭在音乐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无庸置疑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很多家长把音乐教育视为“小三门”的现象还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世界著名钢琴大师拉扎尔・贝尔曼曾经说过“一个家庭不论是贫穷还是富裕都应该让孩子受音乐教育,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成为音乐家,但它可以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懂得欣赏美好的事物”。
让孩子们男∠不兑衾郑并且能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来,成为有一定水平的欣赏者和自娱自乐者;让他们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智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发展。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日后的竞争中不会落后于人。而音乐教育正能够培养完整的人,在发展个体直觉、推理、想象以及表达和交流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音乐艺术是人类文化的浓缩与人类文明的结晶,音乐艺术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注入激情,没有音乐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经济力量,本来社会有赖于对生机勃勃的艺术社会的建设。不过可喜的是,现在己有很多家长认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开始重视课外的家庭音乐教育。
2 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性
音乐素养是学习音乐的综合素质教育,是一门相对独立的专业学科,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快、更全面、更深入的学习音乐课,音乐素养是音乐学习的基石,是个人音乐素质的体现,小学生正处于教育的启蒙初期,这一年龄阶段加强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实现的保障,音乐欣赏是学生音乐审美的过程,学生只有学会了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才能分辨出这首音乐作品里所蕴含的情感和审美因素,才能得到美的享受。要实现音乐对学生的教化作用,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中包含的情感和审美效果,只能经过音乐欣赏来实现。因此,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爱好、扩大学生视野、陶冶情操、提高音乐鉴赏力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3 在家庭教育中提升小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
3.1加强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但从目前来看,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不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在家庭教育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在学习中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通过教学方法的转变,来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并给予更多的鼓励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也会就更加积极主动,有利于音乐素养的提高。
3.2加强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的升华由于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因此,音乐是创新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它能激发起学生创造音乐的情趣和无限的想象。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是不相同的,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会不同,对音乐产生的想象也不同,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应鼓励学生敢于想象,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途径,它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声音形象和风韵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精神力量去激励学生,逐渐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3坚持学习与欣赏健康音乐,提高音乐鉴赏力
首先,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生活及思想感情,它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完美组合,感染欣赏者。人们对音乐的感知、理解与欣赏是通过一系列心理活动来完成的,而音乐的社会功能也主要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欣赏者的心理活动得以发挥。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音乐欣赏的过程也就是感情体验和升华的过程;其次,对音乐的欣赏,还可以起到唤起人们的想象、联想、提高注意力、记忆力的作用;第三,美好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和社会面貌也往往通过音乐鲜明地反映出来。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假、美丑、善恶的能力,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逐渐形成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尽量让他们接触有一定高雅情趣的音乐,使学生在接触音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个人修养也得到了提高例如。
4 结束语
在家庭教育中,对于小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还有待于其他方面的素质作支撑。音乐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它具有整和人格的作用。所以,要想具备和提高音乐素养,首先要学会怎样做人。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范畴,音乐是构建人的感性与理性协调发展的文化心理结构。因此,音乐教育不但要学习音乐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健康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和人格品德的教育与培养。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塑造孩子健康美好的心灵,让音乐伴随着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