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目前开展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着重对已有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矫治,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倡导发展性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着眼于心理素质结构的优化及整体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原则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每学期初,通过科学的心理测量筛选出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以及仔细调查来自非常态家庭(单亲家庭、离异重组家庭等)的学生,为其建立心理档案,注意做好保密措施,做好对后续的学习和生活的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干预。其次,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基本的心理问题自我调适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最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预防机制不是阶段性的,而是长期性的举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注重前期的适应性教育和后期的干预性教育,更应贯穿于中学阶段的全过程,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二、建立学校心理健康问题干预机制
首先,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传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只是把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纳入干预机制,还有另外一个常见的认识误区,把“差生”作为重点对象,忽视了优秀学生的心理困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中学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针对全体学生。其次,采取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和途径。
第一,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休闲辅导,投入专项经费,增加学校休闲娱乐的硬件设施,为学生放松身体提供客观条件。另外,为学生进行休闲意识和休闲能力的指导,提高学生的休闲品位。
第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选择适合学生身体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系统地普及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第三,创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家校合作,使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另外,还有净化校园风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策略。再次,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根据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确立以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学习心理教育。通过归因训练、利用奖惩手段等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了解基本的学习策略,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2)社交心理教育。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推进中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进程;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尊老爱幼,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中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3)行为心理教育。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能够正确处理早恋问题,应对逆反心理、网络成瘾等心理困惑。最后,区别应对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中学生群体。当学生出现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或精神障碍类心理问题时,应积极进行医学治疗,另外需注意一种情况,即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心理危机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普兰提出,他认为:“每个个体都在努力维持内心的一种稳定状态。在这种状态中,自身与环境能够平衡及协调,但是一旦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被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针对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应明确问题的根源,制订问题解决的计划,逐步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
一方面,加强行政组织队伍建设。成立由教育管理部门、校级领导和班主任为主体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政组织,加强责任意识,明确职能,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在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中,最高领导是主管校长。主管校长直接领导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咨询室的工作。心理咨询室指导班主任、学科教师以及团队组织开展心理教育工作。”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促进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体系中。另一方面,制定相关规章管理制度。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提高学校专职教师、科任教师和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各地区、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政问责制度,真正把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建立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考核制度,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定晋升和评职称的实施细则,并进行全面系统的业务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培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机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具有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和激励功能。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估。通过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等专业的心理量表的检测结果,客观公正地评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根据需要调整方法和手段,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对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调适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意义深远。首先,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传统的由领导单方面评价的方式,学生和家长的评价也极具参考价值;其次,评价内容全面化,改变传统的重视学生学习心理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最后,评价方法多样化,改变传统的纸笔考试,增加竞赛、活动等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89年关于健康第四次定义:健康的涵义是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性。心理健康作为身体健康的指标之一,它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其表现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个人的身心潜力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作为一名积极的社会成员而存在。结合自己多年的心理辅导案例与实践,我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智力正常
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具有积极向上的求知欲望;在解释认知的事物时,以事实为根据,能够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且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对他人的内心活动要有较敏锐的洞察力,不会误解他人的言行。
2.情绪平稳
情绪平稳就是一个人能够协调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心境保持良好,自我调控能力较强。心理健康的人总会保持乐观、愉快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能够很好地调节自己的心理冲突,遏制自己非理性的行为,在相关的领域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3.自我接纳
一个人要对自己的优缺点做出客观评价和理性认识,对个人的情感和动机有一定的知觉,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要切合实际,不要盲目自大,也不要过于掩饰自己,刻意取悦于他人,要保持适度的自尊,接纳自己,欣赏自己,保持心理相对的平衡。
4.人际关系良好
与他人要有正确的交往态度,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技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乐意与他人交往,将自己融入不同的环境中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与他人分享其中的乐趣和担忧。
5.热爱生活,独立自主
生活充满激情,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周围的事物持有独到的见解,有独立谋生的能力,不盲目跟从别人,专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并且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上进心。
6.健康的人格
本我、自我和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三大要素,保持三大要素的动态平衡,协调各项心理机能健全发展,正确认识和评价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度,使行动与目标相适应,认识与情感相协调,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1.焦虑症
焦虑症是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它的表现是忧心忡忡,紧张不安,集中注意力困难,对轻微的刺激就做出过度反应,逆反心理强。这种心理障碍在大学生身上表现得较普遍,尤其是毕业班学生。
2.抑郁症
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理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一般来说,过度的抑郁反应,会出现注意力不仅集中、记忆力衰退、精力减弱、头脑反应迟钝、晚上睡不好、爱发脾气和工作效率不高等现象,出现了焦虑、担心和烦躁等不良情绪,看不到生活中积极的一面,甚至有自伤、自杀行为。
3.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指长期偏离正常的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是由不适当的或是不成熟压力或者问题方式组成的,其人格在内容上和方式上都存在异常。所以人格障碍是一种病态的现象,通常表现为被动的生活取向,有自我否定的倾向,对他人缺乏关心和同情,缺乏罪恶感和羞耻心。
4.性偏差
性偏差是指大学生在性发育过程中的一种不良反应,比如迷恋黄色书刊和杂志、看黄色影视剧等,他们不属于心理障碍。但这些不良行为会给大学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应给予一定的干预,要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让他们转向其他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文体活动。
5.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主要是睡眠量不正常和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大学生的睡眠障碍主要有失眠、梦魇、过度思睡等,造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身体疾病等。而且,失眠常常是由生活、学习压力造成的,也可能是神经症的伴随物。所以长期的失眠会导致大脑功能的紊乱,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三、齐抓共管,合力创造心理健康的教育管理环境
1.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高校要切实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比如,开设恋爱与心理教育课、心理健康课等,向学生传授和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首先,用教学的形式,通过给学生系统的心理知识培训,让学生的心理发展由“自发”向“自觉”过渡。其次,开设兴趣活动小组,授课教师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的思维品质训练相结合。这样,不仅活动气氛轻松,学生可以自由地学习、讨论和研究,提高自主创新思维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磨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拼搏精神,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
2.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活动
学校要定期开展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活动,在参与中真正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在内容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强调大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行动的全面投入;在组织上结合各个班级和各个团队活动来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有关知识,也可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或者小组辅导。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大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管理自己、接纳自己,认识掌握了周围环境,并不断与其相适应,增强他们应对困境和压力的能力和勇气,并鼓舞学生寻求生活的真谛。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学科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心理发展过程。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疏导,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同其他心理教育的方式相比,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不仅有广泛性,而且有整体性。因为它不是针对具体的某一学生的心理问题来辅导,而是针对广大学生普遍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倾向来咨询和辅导,这种教育是隐形的,它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方法将心理影响积淀在学生的心理结构中。所以,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灵活性。
4.提高高校教师的心理素质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心理发生着巨大变化,使一些高校教师的心理产生了压抑感和冲突感。教师的行为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和思想,所以教师不健康的心理必然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代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包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所教学科和学生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充沛的精力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崇高的品德、严谨的治学风格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富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人格特征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了解大学生为基础,营造和谐的气氛为前提,教师通过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用自身的健康心理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1.主客体评估指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客体评估指标包含主体评估指标和客体评估指标,分值25分。主体评估指标包括主体构成评估指标体系和主体素质评估指标体系。客体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包含学生的基本心理素质。
(1)主体评估指标体系包含主体构成和主体素质两个指标。主体构成主要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情况,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是执行者。包含四个方面,其一专兼职心理咨询队伍的建设,考察的内容主要是否按照相关文件精神设置专兼职心理咨询队伍,设置的比例是否按照1:3000来执行,评估的组织人员是否满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需要。其二,心理健康教育授课教师队伍建设,考察的主要是心理健康教育授课教师的职称、年龄、师生比例等内容。其三,学生心理社团组织的建设,指学校时候成立了心理社团,学生社团机构是否健全,社团时候开展了相关的心理健康活动。其四专兼职人员的心理知识培训,考察的是心理咨询人员是否接受持续的接受相关的培训,加强再教育。主体素质主要是指心理健康教育主体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具有指导性和方向性的功能。主要是指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情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指授课教师和咨询工作队伍。考察的素质包含政治素质、理论知识、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必须爱国爱校,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能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学生的心理素质评价指标
主要考察学生心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校在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层面的工作。考察的主要方式可以借助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来进行,考察过程中注意随机性。
2.环境评估指标。
(1)内在环境评估指标
分值8分,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建设和管理监督体系。制度建设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选拔、培训以及管理机制的完善情况。管理监督体系主要是指是否定期对相关职能部门以及相关教育工作进行定期考评。主要是考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制度化情况以及决策监督体系是否健全。
(2)外在环境评估指标
分值8分。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机构设施以及专项经费提供等指标。宣传指标考察的开展多种渠道、多媒体的宣传活动,包含网站建设、校刊、校报、宣传板以及广播等渠道,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的途径应该多种多样,有自己的宣传阵地。机构设施主要是指有无心理咨询室、监督部门的办公场所、心理咨询档案室和活动场所,以及基本的满足需要的仪器设备、测评设备,这些设备是否能符合标准。经费指标,主要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情况,经费支持是开展工作的保障和动力。
3.过程评估指标。
(1)计划评估指标
分值5分。主要包含教育的整体规划、计划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计划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否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及计划的全面性。
(2)实施方式评估指标
分值20分。主要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途径。包含了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咨询、举办报告情况等5个指标。教学管理考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单位隶属,教研室的设置以及教材的落实情况。课程设置和举办报告指标考察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和必修情况以及课程的覆盖率能否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主要侧重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情况。校园文化活动考察的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情况,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否丰富多彩。心理咨询工作指标考察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的团体咨询、个体咨询以及解决学生问题的实际情况。
4.绩效评估指标
(1)活动成效评价指标
分值8分。主要通过在校生的满意度、往届毕业生的满意度、教职工的满意度及学生家长的满意度来进行评价,实行纵向和横向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方式,纵向评价考察的是不同时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效果,横向考察的是同一时期不同群体产生的效果。
(2)科研和奖励指标
分值7分。主要是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面是否有投入及投入绩效,通过科研项目和表彰奖励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3)安全稳定指标
分值5分。主要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有无发生重大影响稳定的极端事件。包含学生因心理问题发生的自杀、伤人,以及影响学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事件。
二、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各个指标所占分值应该达到什么程度才合理,才能引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投入本职工作,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根据目前的主要工作,对指标内容进行细化。
三、评估注意事项
评估指标体系有效发挥需要考核结果的有效运用,也就是需要考核主体重视、辅导员群体的重视,否则考核就成为一种形式,有了做秀的成分。
1.及时反馈
评价部门不能将考核结果简单进行公布,评价结果应该和结果分析进行结合,避免出现只知道结果而不知道出现结果的原因、不知道需要改进的地方,工作中类似的情况还会不断出现,甚至出现逆反情况,反而达不到评估的初衷,所以在评价体系中要注重及时反馈。
2.评估结果合理运用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 重要性
从一定意义来看,健康的内涵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它突出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关资料表明,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比例越来越大,追溯原因,他们的心理不够健康。面对当前青少年面临的心理危机,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当务之急便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培养具备“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能力”的新一代。而能否培养出具有优秀的心理素质、健康人格的新一代,则是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的成败。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心理障碍的现象,如有的学生性格脆弱,有的学生性格倔强冲动,有的学生孤僻不合群,有的学生嫉妒心强,唯我独尊,有的学生娇生惯养,经受不起一点挫折,更有的学生产生叛逆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问题和心理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非常重要,而且也是势在必行。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它主要包括认知与学习心理、心理品质、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内容。
(一)认知与学习心理
一般而言,认知与学习心理主要包括观察、记忆、思维、创造、学习环节和方法、思维方法、社会认知。研究表明,加强这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可以使小学生按学习规律去学习,讲究学习方法和用脑卫生,注意劳逸结合,消除学习中的被动状态,从而更好地掌握注意记忆、观察、思维规律,学会学习。
(二)心理品质
一般而言,心理品质主要包括认识自我、自信、兴趣、动机、能力、性格、气质、情绪、意志、战胜挫折等。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从而学会做人。因为任何教育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情意结构,而内化的程度将取决于他们自身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因此,心理品质教育是小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重头戏。
(三)人际关系
一般而言,人际关系主要包括社会交往,善待他人,正确处理与同学、家长、教师与集体的关系。通过这方面的教育,可使小学生提高交往能力,学会调整人际关系,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能在和谐、安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如何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还要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如果教师本身存在心理问题,又怎么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所以作为教师,要积极调整自我的心态,创造宽容、乐观、和谐的“体内环境”,开辟一块宽敞明亮的心灵绿地,用心去思索学生,竭力寻找他的优点,采取正面的教育,将会从中体会到教育是一种“享受”。
(二)平等对待学生,诚心尊重学生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教师办事要公平、公正,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优等生,多看缺点,对后进生多看优点。不可感情用事,要认识到只有一视同仁对待学生,学生才会从情感深处,萌发对老师的尊敬和信任。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只有转变心态,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往,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才能在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向上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多渠道多方位多角度进行教育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
1.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主阵地。
课堂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主要场所,最能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就是师生交往,课堂是学生心理成长的主要空间,教师要用爱心抚慰学生的心灵,用智慧去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这将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有益补充。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兴趣不能持久,课堂上所受到的教育如果不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强化,天长日久难免会养成“说一套做一套”的不良习惯,因此,结合学生生理年龄特点,我们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讲故事比赛、跳绳、赛跑、接力、下象棋、转呼拉圈……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同学们心灵受到了陶冶,能力得到了提高。
3.在班集体建设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1.打造“成员多元”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对专、兼、聘职教师加强请进来、走出去的长短期培训,提高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1.1按标准配足专职队伍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要求:高校应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高校应按学生数的一定比例配备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每校配备专职教师的人数不得少于2名,同时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配备兼职教师。但目前仍有高校人员配备不到位,以兼职代替专职或者以聘请代替专职等情况,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1.2按需求聘请专家队伍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原因复杂,问题多变,仅仅依靠高校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很难达到预期成效。因此高校应依据本身的办学规模、办学层次、男女生比率、专业布局等实际情况聘请校外专家队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例如:文科类女生多的高校,聘请的专家首先应侧重女生生理辅导和人际交往辅导,其次应注重男生的男子汉气质的塑造和担当精神的培养。另外,聘请专家时还要注重与医院的对接,聘请临床经验丰富的心理医生来校内讲座,同时指导严重心理问题学生的转介就医等,共同做好本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3按发展聘任兼职队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涉及面广,仅仅依靠专职心理老师(1:3000~5000比例配备)是无法达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的。因此,必须依据学生实际需要和本校实际发展状况配备适量的兼职心理老师补充队伍力量,特别要重视对二级院系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工作指导,他们的重点工作是定期排查二级院系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指导辅导员开展学生的成长辅导和心理疏导,遇到严重心理问题学生及时转介到学校心理中心或协助心理中心送医院就诊。
1.4按目标打造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是大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大学生从新生入校一直到学成毕业接触最多老师,是最能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需的老师,也是学生最信任的老师之一。因此辅导员能够适时开展有针对性的、连续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更能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所以高校应依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培养打造适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辅导员队伍,充分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进而提高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1.5按实际培训朋辈辅导队伍
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是广大学生的同辈朋友,在其所开展的工作、活动及进行的心理辅导中,主要是向周围同学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援助途径等,同时深入观察并及时反映周围同学的心理动态,扮演同学或朋友之间的倾诉、共情、沟通和帮助、支持、引导角色。他们被称为“阳光天使”,是预防最基层的心理危机产生的关键力量。因此,按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朋辈辅导队伍的培训是加强最基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需要。
2.开辟“形式多元”的培训教育途径
2.1校内培
学校每学期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讨会、心理健康案例交流会、团学人员培训班、外出学习交流者的返校汇报会、校内专职心理教师的面授等方式加强工作交流和研讨,促使大家向身边的人学习,获得典型经验,并在工作实践运用中进步。
2.2专家讲
为了紧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要求与新形势,高校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校外知名专家面向全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队伍、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让他们学到更前沿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更实用的教育咨询技巧,促进本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业务水平不断提升。
2.3送出学
高校应大力支持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参与各类专业培训与交流活动,包括全国高校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高峰论坛、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修班、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学术交流会、各类心理健康疗法理论与实务培训等,从而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技巧技能。
2.4竞赛激
唐纳德?克雷斯说:“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你比过去做得更好,而在于你比竞争者做得更好。”竞争能给我们以直接现实的追求目标,赋予我们压力和动力,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的潜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因此,高校应通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评选、心理健康教育赛课、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评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单位与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等竞赛活动激励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不断加强学习,强化专业素养,提高创新、创优意识,从而促进工作的开展。
2.5考证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问题越来越多、情况越来越复杂,仅仅依靠几名专职的心理健康老师是远远不够的。但兼职的老师往往专业知识又比较欠缺,能较好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就是通过培训考证促成长。因此,高校可免费对兼职心理老师、全体辅导员进行国家二、三级心理咨询师、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的知识培训和考证,从而提升兼职心理老师的专业水平。
3.创新“方式多元”的考核激励措施
创新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考核机制是激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活力,鼓励创新、争先进、创优秀的有效途径。
3.1加强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考核
高校应将各二级机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综合考核中,并明确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单项奖,并对单项奖的评选从发展性心理教育和预防性心理教育等方面提出详尽要求。
3.2落实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考核
在辅导员工作考核中应有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考核内容和分值,学生工作处、二级党总支每学期应对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全面考核。
3.3细化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考核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纳入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工作,每月检查一次。对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考核,在辅导员月考核中建议实施缺项扣分的方式。
3.4重视朋辈辅导员的考核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