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村官的职责

大学生村官的职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村官的职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村官的职责

大学生村官的职责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现状;制度;对策

“三农”问题一直都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新农村建设当中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大学生“村官”计划正是应于这一问题的解决而“出世”的。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若能充分挖掘大学生的才能,势必能使大学生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农村建设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来保证,而大学生“村官”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人才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大学生“村官”计划不仅有利于大大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而且有利于加快农村的经济发展,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保障。新农村建设需要大学生“村官”,大学生需要新农村。

一、大学生“村官”问题现状

大学生“村官”是指政府通过严格考核程序在高校中公开选拔优秀应届毕业生,派驻到农村党支部或村委会担任村官,协助处理农村工作,故又称选聘生。大学生“村官”计划有着吸引人才进农村,促进新农村建设、缓解城市就业压力等积极意义,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村官”存在自身缺陷

1、思想认识欠缺,扎根农村决心不够

担任大学生“村官”,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迫于就业压力而做出的选择,有的则是被大学生“村官”的相关优惠政策所吸,而非大学生自身的理想发展方向。不少大学生本身就来自农村,向往在大城市发展,他们选择“村官”到农村工作,大多是抱着“先就业,后择业”的态度,一旦有机会,大多数大学生“村官”会选择离开农村,往城市或更高职位靠拢。在缺乏良好、有效政策的引导下,大学生“村官”能够很好地融进农村,干出点“名堂”的人还是少数,反而有不少人陷入了工作和生活的困境:在农村无法发挥力量,离开又很难找到合适的去处,进退两难。大学生本身思想认识的欠缺或错位,扎根农村的决心不够,使他们本身并未对大学生“村官”制度有清楚的了解和认识。

2、工作职责不清,出现“水土不服”

由于人际关系难处理、利益纠葛较多和大学生“村官”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大学生进村第一年多数面临工作难以“深入”问题。在选拔分配大学生“村官”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专业是否对口问题,难以对乡村管理“对症下药”,导致大学生到农村后自我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只是作为村支书和主任的助理,整理资料等等。另外,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岗位设置不清楚,职责不明确,角度很模糊,工作难开展。

(二)大学生“村官”制度的缺陷

1、东西部农村地区差距大

由于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尤其是边缘地区农村和发达地区农村,导致大学生“村官”在待遇福利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在理论上按照国家制定的待遇标准,实际上,在地方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尤其是财力限制,在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后能发到手中的数额已经很少。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资源分配不均,东西部差距明显,而且社会医疗福利保障等政策不健全等导致落后地区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大学生“村官”队伍。

2、缺乏相关保障措施

除了少数的大学生“村官”可以留任外,其余的大学生的去向成了一道难题。合同期满后,大学生成了过期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方面困难重重。虽然大学生“村官”有一些优惠政策,如:参加公务员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考,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用等,但基层工作琐碎而复杂,大学生“村官”鲜有充裕的时间专注学习。大学生“村官”期满后到底如何管理,期满后出路在哪里等相关保障措施的不完善和缺乏导致大学生工作难安心。这也使得村干部、村民觉得大学生“村官”是“临时工”,不会长久在本村工作,不愿也不敢把本村重要工作安排给大学生去做,使得双方难以进一步沟通、融合。

二、大学生“村官”存在问题原因剖析

(一)大学生“村官”问题现状的主观原因

大学生“村官”对自身角色定位不清,对“村官”工作思想上存在误区。相当多的大学生为逃避就业的压力而选择当“村官”,把当“村官”作为一种更好发展的跳板,心态没有摆正,因而无法真正服务农村、投入到农村建设中。此外,不少大学生“村官”自身能力不足,缺乏良好的指导、培训,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大学生“村官”问题现状的客观原因

农村内部情况复杂、问题矛盾多。农村村民大多受教育程度不高,封建思想还较浓厚,家族观念,宗族利益往往放在首位,加上大学生与村民存在生长环境不同、语言差异等原因,交流、沟通起来不是那么顺畅。此外,大学生大多涉世未深,处事能力相对有限,而大学生“村官”是直接面对群众,当面解决群众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有的问题甚至非常棘手,连经验丰富的村干部都难以招架,更何况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更有甚者,由于大学生“村官”并不属于公务员,也不是真正的村干部,一些地方的村干部往往只把大学生当做秘书或文员来对待,总是安排大学生“村官” 打字、送材料等琐碎之事,并不让大学生干实事,埋没大学生的才能。

三、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对策

大学生村官的职责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6-0050-02

大学生村官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中央从党和国家长远战略需要出发,着眼于新农村建设培养骨干力量、改善基层党政干部来源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大学生村官创业既面临着机遇,也经受着考验。当前,如何让大学生村官在创业富民实践中成长成才;如何帮助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健康、持续、科学发展;如何通过积极的扶持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从而实现大学生村官计划在提高大学生创业水平和新农村建设两方面的“双赢”效果,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长治市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成功经验

(一)联动帮扶,创优创业环境

在帮扶政策上,长治市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学生村官领办、合办、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引导大学生村官转变观念,为大学生村官通过创业富民推动农业现代化开辟了路径。同时,协调工商、地税等部门,采取减免优惠政策、开辟绿色通道等措施,降低大学生村官创业的门槛。

在帮扶资金上,按照人均一万元的标准,通过贷款担保、贴息、小额资金支持等多种形式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

在帮扶项目上,通过“捆绑式”、“承包制”服务,对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实行“三优先”,即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发展前景好、带动辐射作用强的项目优先扶持,同时,对“抱团创业”、团队创业也优先扶持。

(二)借船出海,整合创业资源

首先是引入YBC模式。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outh Business China,简称YBC)是为缺乏条件启动创业和发展企业的创业者提供“一对一”的导师辅导以及“无利息、无抵押、免担保”的资金支持。其次是争取扶贫支持。长治市13个县区中有五个贫困县,其中有两个国家级贫困县。目前,长治市武乡县、沁县、平顺县、壶关县的一百余名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参加扶贫培训,15个产业发展项目受到资金扶持,每个项目所在村获得30万元左右的扶持资金,这些支持对于贫困村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次是启动“向日葵行动计划”。长治市委组织部、长治市财政局、山西省中小企业担保公司、长治银行共同启动了 “向日葵行动计划”,创新金融支持方式,采取党委政府推荐项目和给予贴息、担保机构评定风险和进行担保、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和提供金融服务的全新合作模式,在岗大学生村官创办、合办的创业项目可以得到百万以下的银行贷款。

(三)加强培训,提升创业能力

首先是创新SIYB创业培训。旨在培训有创业意愿且创业遇到困境的小企业家,帮助他们顺利起步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结合长治市大学生村官创业的特点,重点对创业优惠政策、创业与投资、创业风险评估、项目选择等方面进行专题辅导。其次是重视实用技术培训。农业、科技、农经、团委、妇联等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在大学生村官中开展了“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村巾帼领头雁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等创业技能专项培训,确保每名大学生村官都能掌握一至两门创业实用技能。再次是加强实践基地培训和陪伴式培训。长治市在全市遴选了68个农业龙头企业和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大学生村官培训实践基地,同时提供陪伴式培训,推行“创业导师”制度,组建了五百余人的专家服务团,对大学生村官创业进行政策咨询、现场指导、专题辅导等,及时有效解决大学生村官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二、长治市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村官创业扶持多,但效果不明显

部分大学生村官在项目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缺乏发展壮大的信心和能力,小富即安和“等靠要”等思想严重,也有的创业项目发展良好,规模不断壮大,可是在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帮助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作用不明显。

(二)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多,但质量不高

长治市目前已有一千二百余名大学生村官参与到创业实践中,但真正领办创业项目的仅有198人。在这198个创业项目中,公司2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46个、服务中心26个,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6个。从创办的项目的选择看,种植业102个、养殖业47个、加工业13个,分别占创业项目总数的52%、24%和6.6%,“种、养、加”项目占到全部创业项目的82.6%,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普遍规模不大、项目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力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小。

(三)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多,但工作受影响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目的是为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村务管理、基层组织建设、创业富民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创业大学生村官不仅要履行工作职责,还要进行创业实践,在时间、精力的投入上远超不创业的大学生村官,有时处理不好工作和创业的关系,会导致本职工作和创业项目都受到影响。

三、完善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机制的对策分析

(一)在政府方面,建立健全扶持机制

首先,在组织架构上,构建科学合理的扶持体系。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大学生村官创业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同r应设立一个综合性的专门扶持机构,采用政府主管、市场运作的方式,整合社会资源、汇集各方力量,目标是建立系统化、分层次、全方位的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体系。各县也可以成立分支机构,及时掌握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进展情况,做好创业项目的评价考核、政策落实、资金使用等工作并定期报告项目发展运行情况。

其次,在具体措施上,采取扎实有效的扶持办法。一是积极学习借鉴目前国内、国际上走在前端的一些扶持方法和模式。结合长治市村官创业的实际,下一步需要将多种帮扶方式进行有机整合,使扶持模式科学化、系统化。二是建立项目信息库。大学生村官创业应该按照自身兴趣选项目;按照当地的文化背景、产业优势及现有市场选项目,因地制宜带动农村产业升级,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三是建立一支更加高效的导师队伍,充分发挥“导师辅导”的优势,从创业能力的养成、创业项目的筛选、创业资源的调配、营销渠道的培育、经营管理的规范等方面,为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提供指导和帮助。四是设立多种形式的创业扶持基金或资金。在资金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专项基金或资金,成立基金或资金管理委员会,制定具体的基金或资金管理办法,为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提供担保、贴息和奖励支持。

再次,在流动出路上,做好创业项目的接续工作。随着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的发展,势必会出现影响力较大、社会竞争力较强的创业项目,大学生村官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既完成好工作职责又发展好创业项目,再加上大学生村官考录公务员、考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后会出现无法继续经营的局面,因此为保证创业项目持续发展、保护政府和个人前期投入、必须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后创业项目的接续工作。“抱团创业”可以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很好的选择。

(二)在社会方面,营造全民创业氛围

社会各界应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积极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企业家可以给予他们创业经历、经验的帮助和辅导。社会团体和组织可以利用自己募集的人才、资金资源,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专业的、专项的支持。同时应加大对创业的宣传力度,一方面通过对村官创业典型的报道可以使社会各界更加了解这个群体,另一方面还可以鼓励和带动更多的社会青年走上创业之路,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农村的新变化、新气象。

(三)在高校方面,建立健全培养机制

首先应完善培养体系。在加强大学生文化、能力、素质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农村、农业、农民方面知识的教育和创业理念的培养,开设创业方面相关选修课程,让有创业意愿和想法的大W生开拓思维、丰富知识、提高技能。转变大学生就业“城市化”倾向,帮助大学生了解基层,培养在农村基层干事创业的意识。其次开放高校资源。高校可以组成专家服务团,带领大学生对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进行实践和巡诊,大学生在服务过程中提高了创业技能,而大学生村官也得到了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帮助,同时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也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一个重要阵地,是高校科研和实验的良好场所,对于高校科研成果市场化、产品化和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科技化、前沿化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在个人方面,提升创业技能和水平

大学生村官创业和普通社会青年创业不同,与普通农民群众创业也不同,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根本目标在创业富民和自我实现上,通过创业发展农村经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增长个人才干,正确的创业观念才能使大学生村官在创业过程中体现自身价值。同时不论是大学生村官创业,还是有序流动后再就业,都需要全面、丰富、专业的知识支撑。创业知识的汲取、创业能力的扩展、创业经验的积累,能使大学生村官成为做好各种工作的多面手,同时也为日后从事其他工作或有序流动后担任其他职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大学生村官的职责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有效需求 充分供给 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6-0-02

大学生村官就是通过政府选拔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的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早在1999年,海南省就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等省市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四川省近年来大学生村官的流失率高达70%以上,海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渐趋停滞。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大学生村官这种制度安排是不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1 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合法性,《村委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因此,大多数地方政府的“空降村官”,多以村支书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形式出现。虽然这些职务的安排有打擦边球的嫌疑,但只要能够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接受,权且不去纠缠合法性的问题。我们仅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人才交易的方面分析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1.1 大学生村官岗位的事业平台

在对人力资源的激励因素中,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首要因素是事业平台。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农村,乃至三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农村,尤其是西部或欠发展的农村地区,并不具备吸纳大学生这一人才群体的环境和条件。然而,在以行政主导为特色的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模式中,农村的领导班子和管理队伍的水平和素质,对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以政府需求的方式,搭建一个村官的事业平台,首先在农村村级领导层中引进具有高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大学生人才,作为农村吸纳人才的突破口,无论从成本与效用的比较,还是从可行性考虑都不失为一种立足现实的择优设计。

目前大学生村官就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优势,协助并村委班子,引导农民认识农村发展的模式与大趋势,传播农业科技,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走规模化、集中化和合作化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着力发展农村的社会和文化事业,推进国家的农村社会事业政策的落实等方面施展才干;大力促进农村的民主政治进程,法治进程,促进农村的和谐社会的形成。

1.2 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源交易的报酬机制

作为一种人力资源交易的大学生就岗村官,公平、合理的报酬待遇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情况来看,由大学生村官的使用村来承担其薪酬显然是不现实的,一是一般的村集体收入缺乏,根本无力支付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即使是现任职的村干部的津贴,往往也是由上级财政拨付的。因此,现在的大学生村官的报酬都是由省级政府拨款的。陕西省每年每一大学生村官2.1万元的津贴。除了现金报酬以外,政府对大学生村官还附加有若干非经济报酬的条件,诸如考研加分、考公务员优先等,重庆市规定到农村岗位工作满两年的大学生村官可以直接转正为公务员。

纵观这些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和待遇附加,不难看出具有很强的暂时性和应急性的特征。在陕西,每年2.1万元,对于目前就业状况不佳的大学生来说,考虑先解决目前短期的就业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这种一刀切政策,能否长期执行以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和奉献才能,都是存在疑问的;对于大学生村官所附加的考研、考公务加分或优先的条件,更是与设计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意义相去甚远。因为如果大学生村官立志于考研、考公务员,他(她)们根本就不会去就应招村官,因为农村根本就不具备考试的学习或复读环境,加那么一点点分数,根本抵不了留在城市或学校复读取得的进步的幅度。再说,到农村去,每天都复习考试课程了,那还有时间和精力承担村官的工作;对于工作几年后能够直接转正为公务员,这倒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果这种政策能够长期实施,无疑,大学生村官队伍肯定会壮大和发展。

因此,大学生村官的报酬机制必须要有一种长效机制,否则,现行大学生村安排,也就是毫无意义地解决了一些大学生的临时就业,与真正意义上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去甚远。

1.3 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除事业和待遇外,吸引和留用人才的重要因素是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其考虑的主要内容有事业发展前景、职位提升的阶梯、收入增加的预期,以及家庭、婚姻和生活环境。对于受市场经济环境熏陶,越来越讲求现实的大学生来说,这些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必然在其抉择村官的考虑之中。然而,在事业、职位和收入的未来预期不明,个人生活环境明显差于城市的条件下,就职村官只可能是一种短期的或者是权宜的选择。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从长远考虑,必需为他们的事业发展和生活前景设计出适合其预期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1.4 大学生村官有效需求的长效对策设计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制度安排,不应该是一项临时的、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权宜之举,而是借此机遇,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应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农村,乃至于“三农”发展趋势和变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农村基层管理水平提升的一项长远的工程和长效的制度设计。

1.4.1 岗位设置法定化

目前的大学生村官岗位只限于村支书和村主任助理,且没有明确、统一的国家或地方法律确认,这些大学生村官,很容易就被只作为临时性的跑腿打杂工来使用。国家或地方可以通过立法或行政法规将大学生村官的岗位,以及岗位职责进行规范,这些岗位不仅仅限于助理,也可以在大学生不是当地村民的情况下,以村官的身份经由村民选举和认可成为合法的村主任或村支书。

1.4.2 报酬待遇常态化

借鉴于行政岗位的报酬待遇,对于大学生村官可以按助理、副职、正职等相应地与科员、副主任科员、副科长等级别予以对应。使得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待遇常态化。其它有关大学生村官的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等附加措施完全可以不要。

1.4.3 组织管理和生活保障双重化

在组织管理上,大学生村官的组织关系保留在县级机关,他们以县派干部的身份,在县城和所工作的乡村拥有和安排生活保障条件。

1.4.4 职业生涯通道法制化、正常化

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县乡公务员管理渠道,规定在村官岗位上工作满两年以上的可以经考核和选拔,成为公务员。同时可以将已经被村民选举为村副职以上的正式村官,按相应级别的公务员对待。

2 大学生村官的供给机制分析

农村所需要的是大学生村官,而不仅仅是大学生。而目前的情况是只要是大学生,就可以就岗大学生村官,而不论其所学专业与技能。由此而导致的情况是,一些理工科和人文社科专业的大学生村官,由于自身缺乏适应于农村的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出现了无法适应农村环境,专业知识技能无处发挥,只能做一些打杂跑腿的零活。因此,作为农村基层管理岗位的村官,并非是只要是大学生都能适应,同样需要与岗位职责相对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学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养。

2.1 大学生村官岗位的知识、技能

(1)具有一定的农村发展变迁与农业经济的知识和信息;

(2)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的技能;

(3)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

(4)具有农村行政管理,以及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5)掌握党和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和“三农”政策和法规;

(6)具备基本的现代信息知识和技术的运用能力和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能力。

2.2 大学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或专门培训机构的设置

我国现行的大学专业设置并没有专门针对村官的管理专业。从能够真正的培养适合农村工作需要,又能够留在农村工作的现实考虑,让重点大学或外地大学培养当地所需要的村官人才是不现实的。因此,可以在高职学院,地方性的二本院校,或农业院校设置农村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有针对性地为农村村级行政管理培养村官人才。

现在大学并没有针对性村官专业,或不设置村官专业的情况下,对于已经选拔确定的大学生村官,必须指定相关的大学再进行一定时间的专门培训。培训内容是大学生村官的岗位知识、技能要求的内容。并且在培训过程中,适当地安排一些实践性的考察和训练的科目和内容。

2.3 大学生村官的培养

由于我国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且不同发展程度的农村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必须以适应当地农村的村级行政管理需要为导向,培养能留得住、用得上的村级干部。在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政策支持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内容:

2.3.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适应农村基层行政管理需要的管理人才。

2.3.2 专业知识技能模块与课程设计

专业的知识技能模块和课程设计不要求统一,而是根据地方的实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村级行政管理的需要,以及当地农村的特色与优势进行具有特色的课程设计。具体实施时可以在保证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设置具有侧重经济管理、社会事业管理、农村文化的组织管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管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与管理等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方向。

2.3.3 实践性教学环节

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应该加大对学生实践性环节的训练力度。采取建立实践基地、校村结合的方式,从入学开始,在各个学期都应设置和安排认识实践、调研实践、问题分析实践和具体的专项管理实践等实践性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农村现实的管理能力。

2.3.4 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品格的教育培养

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是为农村村级组织培养管理人才的,因此,必须教育学生具有热爱农村、服务农村和奉献农村的思想和品格。加强学生对农村,以及农村发展的新认识,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 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与考核

大学生村官作制度安排,只有将其纳入公务员管理范畴,才可能成为一种长效机制。在这种长效安排中,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和考核必须体现为建设和发展新农村事业,以及为了加快我国农村的转型与变迁选拔农村行政管理人才的初衷。

3.1 大学生村官的选拔

在选拔大学生的过程中,首先明确其目的是为农村村级管理选拔行政干部,必须使应聘的大学生清楚,村官岗位设置不是政府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应急举措,同时就岗村官不应成为择业的过度跳板和再选择的镀金过程,它是奉献新农村建设事业的职业选择。其次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必须体现出不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村级行政管理的人才需求特点。

3.1.1 大学生村官选拔过程的政府主导

虽然大学生村官是村级需求,但是就现行的农村,特别是西部或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并不具备对外来大学生的有效需求。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还必须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计划安排。政府承担大学生村官岗位的全部成本。

3.1.2 大学生村官岗位需求的地方特色

由于我国农村发展的极不平衡,以及不同的农村具有不同的地域特点,因此在选拔大学生村官时,不能够进行一刀切式的计划安排。对于不同地区大学生村官的知识、技能要求进行深入的调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大学生村官岗位的职责说明。这样就能够保证选拔到适合于当地村级管理需要的不同专业、不同技能的村级管理人才,也能够确保大学生村官就岗后具有其发挥优势的有效的事业平台,和发展空间与前景。同时,也能够实实在在地为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3.1.3 大学生村官选拔过程中的村民参与

大学生村官最终是与村民打交道,对农村的了解、与村民的融合是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基本前提。为了预防所选拔的大学生出现不适应农村、村民不接受情况、难以同村民融为一体的尴尬境地,在大学生村官的选拔过程中,安排由村民参与的大学生村官面试环节,以使村民了解当代的大学生知识、技能和信仰品格,大学生了解农村和农民生活状况,双方进行深入、有效的勾通,确保在随后村官工作中的融合基础。

3.2 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和业绩管理与考核

大学生村官,是具有我国特色的村级行政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尝试,大学生村官工作具有很强的探索性、适应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是一个不断地干中学的过程。因此,对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评价应形成融管理、培育与考核为一体的评价体系。

3.2.1 制定明确的大学生村官业绩评价体系

大学生业绩评价体系应包括目标责任、岗位要求、发展通道,评价方式,以及奖励措施等完整的激励内容。使大学生村官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职业发展前景。同时,业绩评价体系要既能够保证大学生村官的个人发展和个人权益的保护,也要能够确保村官的工作促进农村的发展与建设,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转型与进步。

3.2.2 业绩考核与培养提高相结合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评价过程,不应仅仅进行与升迁、奖励等激励相挂钩的单向结果考核过程。由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探索性,各级政府组织应从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干部知识技能化需要的战略高度出发,对他们更多的进行帮助,培养和促进其农村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业绩评价方式是一个目标沟通、形成共识、支持帮助、结果反馈、不断提高的循环进步过程。

3.2.3 大学生村官考评过程中的村民意见表达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考评,必须更多地考虑村民的意见表达。大学生村官的去留、升迁、奖励等,都应以村民的意见作为主要依据。这样,既能够对大学生村官的业绩和作为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又能够促使大学生真正努力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新农村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总之,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不应是一种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临时举措。只有从新农村建设对知识型、技能型村级行政管理人才需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村级行政管理人才的有效需求和充分供给为基础,开展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使用和考核评价工作,才能使大学生村官的安排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赵锦山,《论大学生村官权威的合法性》[j],天府新论,2008年第5期.

[2] 李法霞,《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0期(中).

[3] 李包庚等,《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思考》[j],青年探索,2007年第6期.

大学生村官的职责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计划;时代背景;合法化;发展通道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183-03

1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时代背景

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开始,农村精英输入城市,农村出现了基层行政组织缺失或者老龄化。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央开始调整发展策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标志着国家发展策略从城市中心、以农村哺育城市模式开始向新农村建设、以城市反哺农业模式转移。

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背景下,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就业难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与此同时,考取公务员成为毕业生竞相争抢的热点,社会上出现了一股考碗热潮,为了顺利的端上公务员这个“金饭碗”,大学生们在认真复习应考,奋斗在“题海”与“辅导班”之间,不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社会竞争。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选拔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开始启动。

2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发展过程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当前我国为建设新农村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担任村支书助理或村主任助理等“村官”,是解决农村人才匮乏,搭建农村人才 “高地”,促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举措。

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发展过程的研究各位学者的观点也有所不同。认为大学生村官计划走过了试点、深化和组织制度化三个阶段;周成军根据大学生村官规模、社会关注及相关政策措施制定和试行,将大学生村官政策归纳为萌发(1995~2001),成长(2002~2005年),普及(2006年至今)三个递进阶段。李华忠,杨桓则将大学生村官计划划分为初期探索(1995~2004),全面铺开(2005~2007),战略提升(2008年至今),关于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发展过程各位学者的观点虽然不一致,但各位学者都将1995年江苏丰县的“雏鹰工程”作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开始,划分的分歧主要在于对村官计划理解角度的差异。

3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主要研究成果

3.1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作用与意义对于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作用与意义,大部分研究者从理论与实践层面给予了肯定与积极的评价。他们认为“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当前我国为建设新农村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制度设计上承载着为新农村建设培养生力军,为党政领导培养基层后备人选,同时也是国家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

安勇提出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新农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双赢之举”: 一方面缓解了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匮乏,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 开创了人才培养和锻炼的新型模式,使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素质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全面提高。胡跃高概括了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带来了新技术、新方法,部分技术和方法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给农村带来了一股新风;三是改进了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殷殷通过调查提出了大学生村官制度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鉴学伟等认为大学生担任村官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则从更深刻的层面解析大学生村官制度的重要意义,提出大学生村官制度所内涵的“知识与社会相结合、农村与城市相结合、上层与基层相结合”的政治发展理念,对探索、形成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生态建构与转换模式,对培育深层了解中国基本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政治人有重要意义。

3.2 大学生村官计划存在的问题大学生村官计划由于政策设计的缺陷和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预期效果,使得不少大学生村官有被冷落的感觉,纷纷选择其他就业方式,寻求经济上更大的收益,拓宽个人的发展空间。

学者们将这些问题归纳如下:大学生个人方面的问题、政策设计的缺陷以及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

安勇从大学生村官自身方面,概括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误区:把参加新农村建设当作进入大城市的“跳板”;在新农村建设中急于求成;认为参加新农村建设是“大材小用”;在新农村建设中畏难怕苦;在新农村建设中轻视农民和农村干部。

马骥从大学生村官心理方面,认为存在着如下矛盾:法律定位与工作身份的矛盾;扎根心理与未来发展的矛盾;事业热情与工作经验的矛盾;知识结构与服务工作的矛盾。

吕洪良从村官政策本身,归纳出以下问题:大学生村官制度存在待遇标准偏低,工作推动困难;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模糊,身份处境尴尬;大学生村官专业技能偏离,前途发展困惑。

侯典牧对北京市大学生村官的访谈认为大学生村官计划存在以下问题:大学生自身“村官”行为的短视性;缺乏系统有效的管理和培训体系;工作内容琐碎、专业才能难以施展,造成大学生当“村官”的资源浪费,同时也大大影响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村官卸任后的出路问题,工作满意度随“村官”工作时间逐步降低。

通过文献梳理,总结大学生村官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身份尴尬,岗位配置模糊;第二,工作待遇偏低,且地区差异较大;第三、培训与管理机制不健全;第四,未来出路狭窄,发展空间受限;第五,社会支持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3.3 如何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

3.3.1 探索新的制度安排,使大学生村官身份合法化针对大学生村官非官非农的身份定位,以及大学生村官没有本地户籍不能直接参与村委会选举的法律瓶颈,学者们提出:吕洪良提出应明确政策的合法性,完善村民自治法,鼓励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为村官职业化消除政策和法律上的障碍。

安勇认为针对困扰大学生村官进入村委班子的身份问题,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实行身份与岗位分离制度,探索诸如“荣誉村民”等机制,解决好选举身份问题。

认为破解大学生村官身份困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其未来身份的定位,最理想的状态是希望现在的大学生村官成为优秀的政治人或优秀的企业家。

付建军认为,可以从大学生村官的户籍方面入手,对于那些愿意扎根农村,同时工作表现良好的大学生村官,将户籍转至工作地,进而实现大学生村官的户籍本土化,为大学生村官参与农村选举提供制度支持。蔡杨则提出将大学生村官的“组织选拔”改为“志愿服务”,这样既可以避免与现行的村民自治的基本法规相冲突,同时可以培育整个社会志愿服务的水平。下派大学生村官工作岗位由“工作分配”转变为“职业选择”。增加大学生村官选择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有利于大学生人尽其才,发挥专业优势。

3.3.2 设计明晰化的岗位职责,使大学生村官岗位实权化大学生村官选拔过程中对专业性的忽视,导致大学生村官与服务地区需求的脱节,致使大学生村官所学不能所用;大学生村官的助理身份使其在实行工作的过程没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及工作权限,导致大学生村官工作内容的不确定性以及依附性。有的学者提出一方面在现有的选拔模式基础上,增加服务地区的自主性,同时考虑到当地经济发展与大学生村官的专业背景想结合。刘唐宇等提出在大学生选拔环节应注重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与服务地区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大学生村官有服务农村社会的强烈意愿与热情;要选聘思维习惯、民间风俗和语言风格较为相近的大学生。殷殷提出在选拔考试过程中,注重选拔标准的合理化和科学化,适当增加关于农村基层现状、农业生产的知识测试,使真正有思想、有能力、有志于带领农民致富者脱颖而出。曹青提出明确“大学生村官”角色以及职能,使“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干事创业,使用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组织部门在工作安排上应尽量让“大学生村官”担任一定的实职,分配其负责某个方面的工作,通过给权力、压担子、激发其工作热情,加快其角色转变。同时,实行一个村多名大学生村官,既方便相互支持、相互照应,又利于相互之间的传帮带作用的发挥。安勇提出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选拔优秀的、专业对口和立志扎根农村的大学生,特别是要优先选拔那些本乡本土、自愿回乡创业的大学生。付建军提出在大学生村官选拨过程中应将大学生村官的本土模式与合作模式,把农村大学生与城市大学生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工作。

3.3.3 采取多元化激励措施,提升大学生村官待遇大学生村官应当是具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素质人才,这种高定位必然要伴随以优惠的政策和待遇,只有这样才能弥补农村远落后于城市的缺憾。王文举等提出按照国家政策,严格落实各项待遇,设立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因服务地区差异而导致的收入差距过大,鼓励多种形式的奖励方式,保证将要进入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大学生村官有一个良好的预期。吕洪良等认为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第一,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经济待遇,在财政允许的范围内,保证大学生村官的待遇水平与当地公务员的待遇水平相当,甚至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待遇水平;第二,提高大学生村官的政治待遇,按照合法程序推荐优秀大学生村官担任各级人民代表或乡镇一级的团委干部,积极探索从农村基层干部选拔公务员的有效途径。

3.3.4 加强系统化培训体系建立,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理论水平

大学生村官要尽快适应村官的生活,端正动机,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做好服务工作,提升个人能力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为此学者提出了很多观点。为大学生村官提供知识、能力与心态的培训。为大学生村官建立导师制,通过服务地区的优秀党员、干部带动大学生村官尽早熟悉农村环境,融入农村生活,更好地服务农村地区;有的学者提出高校应该在大学生中开设农村管理、农村经济以及农村文化方面的课程,为大学生毕业后从事村官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吕洪良提出加强大学生在农村社会的实践机会,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跟踪了解,利用学校资源,帮助大学生村官解决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困难。胡跃高则主张在高等学校专设类似于推广硕士的大学生“村官”专业硕士,进行大学生“村官”在职专业训练,增强创业知识与能力,为村官的进一步深造提高平台。更多的学者提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应该定期化、常态化、个性化。张淑春提出高等院校是培养大学生村官能力素质的基地,为此高校各有关部门要协调一致,建立培养大学生村官的有效机制,为广大农村输送合格的大学生村官。曹青认为应当采取提供实践参与的方法,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加强与农村的沟通。

3.3.5 完善管理与考核机制,使大学生村官管理规范化现有的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考核模式是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一个软肋,大学生村官的考核机制的不健全或者部分缺失,导致大学生村官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偏离制度设计的初衷,部分大学生村官被截留在乡镇,部分大学生村官在服务地区忙于考研、考公务员,对农村事务则敷衍了事。因此,部分学者提出健全村官考核机制、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待遇、加强人文关怀,通过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使优秀的大学生村官能够在农村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才干,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胡跃高提出对期满的大学生“村官”进行公平合理的考核,建立大学生“村官”人才库,向用人单位进行推荐。加强“出岗”后管理工作,做好大学生“村官”跟踪管理,根据发展需要,制定专门政策给予支持。周春林提出对已经任职的“村官”要加强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并出台相应的制度,例如“三帮一联”制度即村级干部帮带、乡镇领导帮教、县直局委帮扶。曹青指出应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分聘期考核与目标考核,考核办法包括:对“大学生村官”开展的工作细化分解成量化指标,考核结果县委组织部备案,要将考核情况与年底评优和奖励相挂钩,同时,应明确考方式,适当合理运用淘汰制度,作为“大学生村官”享受续聘、奖惩、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的重要依据。张清华提出制定一套完善的追踪评估体系,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定期进行评估。大学生通过选拔成为村官,成立一个专门负责管理全国大学生村官的办公室,来操作实施具体工作。

3.3.6 设计合理的发展通道,使大学生村官前途明晰化决定大学生村官制度能否长效的关键就是大学生村官的发展路径,现有的为村官设计的出路只能使很少一部分村官获益,大部分村官要重新回归就业市场找工作,而村官工作的经验对其重新回归城市、市场经济并无裨益。安勇提出通道建设。要使大学生村官能够安心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政府应建立灵活的进入与退出机制,加强他们二次择业的通道建设。要改革户籍制度,既允许他们将户口迁到农村,也允许他们在重新就业时把户口迁走,形成能进能出的畅通机制。对于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应予以奖励,对于在服务期间另谋职业的应给予相应的资金补偿。政府还应建立大学生村官人才信息库,及时为人才市场提供信息,优先为他们推荐工作。姜勇提出转变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倾斜重心,目前的大学生村官政策,更像是为大学生去农村镀金而设计的,这使得大学生村官在合同期满后离去的人必定众多。因此,应当把优惠政策的重心进行适当倾斜,一是由精神上的鼓励转化为物质上的支持;二是要更多地给予在合同期满后留守农村的大学生村官优惠政策,而不是给予其考研、考公务员时的加分政策。蔡杨认为“大学生村官”的退出机制应该从“就业安置”转变为“货币补偿”,在目前就业岗位比较紧张的情况,对大学生村官的安置也可以采取货币补偿的办法。胡跃高提出农村创业是大学生村官的根本道路;付建军提出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吕洪良认为应积极探索从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中考录公务员、提拔乡镇领导干部的有效途径。王文举认为应当为大学生村官开设职业生涯培训,帮助其树立符合自己实际情况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路线。大学生村官创业是很多学者所主张的。设计出一套弹性任期制。于泉提出对多年在农村工作,且连续多年考核合格、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可直接保送到国家重点大学读研;对于大学生“村官”任期届满选择自主择业的,政府部门应为其提供优质服务;对长期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政府应出台配套措施,帮助他们解决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

3.3.7 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机制,使大学生村官工作专业化吕洪良提出加强对学生村官的帮扶政策以及切实帮助大学生村官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王文举提出完善大学生村官的支持机制的具体措施:为了弥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社会的不适应,建议成立工作队,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加强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上的合作与支持,降低其孤独感;建立完善的信息定期上报与反馈机制,及时将大学生村官在服务地区的不适应反映出来,并及时解决,为大学生提供及时、必要、人性化的支持。

安勇提出要强化校地合作,以校地共建助推“大学生村官计划”。高校应成立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研究机构,组建专家顾问团,结对支持大学生村官,及时为他们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使高校成为他们的坚强后盾。

4结语

通过梳理文献,可以看到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研究已有了不少成效。然而,当前的研究尚有一些不足,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大部分的研究是建立在理论分析与思考的基础之上,所制定的发展策略立足于研究者、观察者的角度,从大学生自身的需求,考虑个性化的大学生村官实际需求的实证研究比较少。

第二,对村官的定量研究较少,在有限的定量研究中样本量也较少。也有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来关注大学生村官,但是,根据笔者分析,大部分的样本量在100以内,其样本较少,代表性不足。

第三,已有的研究缺乏对大学生村官的人文关怀。对大学生村官的主观体验、生活质量、闲暇生活、社会支持的关注较少。大学生村官的主观感受、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对其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种忽视对科学研究大学生村官政策是不利的。

第四,已有研究的社会性别视角较为模糊。大学生村官具有社会性别,其工作的地点基本在农村,这些地方也是中国社会性别影响最为深入的区域,因此,对大学生村官从社会性别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村官在服务地区的社会融入、个人发展路径以及功能发挥的差异,必将对进一步完善村官计划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吕书良.新农村视角下大学生村官及其政策考量[J].中国农村观察,2008,(3).

[2]吕洪良,吕书良.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村官政策[J].中州学刊,2009,(1).

[3].大学生“村官”与中国政治生态:意义、问题与趋势――大学生“村官”的一种政治学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

[4]蔡杨.“大学生村官”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基于北京市百位”大学生村官”的调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4).

[5]李华忠,杨桓.当前“大学生村官”的实践成效及政策建议[J].社会主义研究,2009,(5).

[6]曹青.“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评价及相关对策研究――以成都市区“大学生村官”为例[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9,(43).

[7]安勇.推 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制度保障[J].调研世界,2010,(11).

[8]胡跃高.向“屯留模式”看齐,满腔热情支持大学生村官事业[J].村委会主任,2010,(22).

[9]张清华.大学生村官计划――双赢战略的政策选择[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8,(1).

[10]王天敏.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历史审视[J].安徽农业科学,2007,(34).

[11]于泉.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历史审视[J].岱宗学刊.2010,(3).

[12]党国英.大学生到农村中去能做什么?[J].中国社会导刊,2005,(17):461.

[13]马骥.80后大学生“村官”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工会论坛.2010,(16).

[14]姜勇,王永萍.辽宁省大学生村官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02).

大学生村官的职责范文第5篇

第一,要立足岗位实际,锤炼创业精神。当村官就是创业;当好村官,富民兴村,必须创业。大家要珍惜这个良好的创业平台,立足岗位实际,锤炼创业精神,积极投身创业实践。一是创业意识要增强。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大学生村官靠什么造福一方?只能靠知识、靠创业。要深刻认识“创新才有路,创优才会赢,创业才能富”的道理,坚信自己“能创业、创成业”,勇于挑战自我,敢于中流击水,紧紧抓住时代提供的机遇,主动投身市场经济实践,在自主创业的大舞台上奉献青春、展示才华,真正实现从“思想扎根”到“事业扎根”。从大家的人生发展轨迹来看,大学生村官能走出去的只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可能仍要扎根农村,大家一定要把做农村基层工作的根基打牢,眼睛向远处看,脑筋往深处想,不断强化创业意识,坚定在农村创事业、求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要坚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立足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立足当地的资源特点、产业基础等实际,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和专业特长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统筹考虑,科学论证,合理确定创业方向,明确创业思路,制定创业规划。二是创业意志要坚定。任何人创业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大学生村官也不例外。特别是农村创业基础较差、条件艰苦、难度很大,是对我们意志的巨大考验。大家要克服畏难情绪,做好打攻坚战和持久战的准备,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勇于接受挑战,困难面前不退缩、挫折面前不气馁、诱惑面前不动摇,在艰苦的环境中砥砺意志和品格,做到愈挫愈勇、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三是创业作风要务实。大学生村官创业,空有一腔热情不够,还必须有脚踏实地的作风。要坚持求真务实,尊重客观规律,不好高骛远,不浮躁冒进,不怕苦、不怕累,发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精神,坚持吃住在农村,扎根于基层,在与农民群众一起摸爬滚打中开创出一番事业来。

第二,要注重学习实践,增强创业本领。创业不是无源之水,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方法。大学生村官有文化、眼界宽、脑子活、信息灵,但经历比较单一,社会经验不足,直接投身创业实践,必定会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学习和历练,不断提高创业的本领。一是要坚持向书本和网络学习。现代社会,信息渠道十分畅通,与创业相关的政策、技术、方法、管理知识、市场信息等都可以在书本和网络上学到。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从创业的角度来看,“黄金屋”就是通过学习将书本和网络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而转变为物质财富。这方面的空间很大,大家一定要充分挖掘利用。二是要善于向成功的创业者学习。这是许多创业者的共同感悟,刚才就有几个同志谈到了这一点。向成功的创业者学习,切忌照搬照抄,而要在学习他们的首创经验、精神品质、创业模式和技术本领的基础上,深入把握本质规律,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力求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三是要虚心向专家和同行学习。大学生村官从高校直接到农村基层任职,在创新、创业、创优方面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实践经验欠缺。这就要求大家要虚心向农业科技、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家请教,向基层管理经验丰富的老支书、老党员和村干部请教,向在农村改革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各种致富能人请教。要通过请教和学习,达到熟悉情况、增长才干、整合资源、凝聚人心的目的。四是要向生动的社会实践学习。这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最主要的就是要坚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创业实践中学习和改进创业,把创业的过程当作一个不断学习、调整和提高的过程,真正在实践中精通市场法则,把握经济规律,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创业本领。

第三,要强化大局观念,确保创业成效。古人讲,“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大学生村官创业不同于一般的自主创业,不能脱离建设新农村这个大背景,不能背离服务“三农”这个根本宗旨。要增强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当官”与创业的关系,自觉把个人的发展放到农村改革发展的大格局中来谋划,把个人的创业融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来进行,使自己的创业少出状况、少走弯路,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不仅大学生村官应如此,其他的新老村官也应如此。具体来说,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履行村官职责与开展创业活动的关系。对大学生村官来讲,创业是主旋律,要通过创业这个主旋律来推动工作创优,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大家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区分轻重缓急,全面推进本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防止因创业影响了村级组织的工作,又要防止因忙于具体事务而放不开手脚、迈不开创业步子,真正做到创业和履职两不误、两促进。二是要正确处理好个人自主创业与带动村民创业的关系。大学生村官创业,不是纯粹的个人行为,在质的提升和量的增长上都有特殊要求。要始终坚持“做给村民看”和“带着村民干”相结合,在个人成功创业、带头致富的基础上,自觉把成功的致富路子介绍给村民,把自己的知识、技术传授给村民,热心为村民创业牵线搭桥,并在启动资金、市场资源等方面积极为村民提供帮助,引导和带领村民抱团创业,走上共同富裕之路。三是要正确处理好当前创业和长远发展的关系。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粗放型经济发展所积累的矛盾与问题的凸显期,损害村民利益的事件频频曝光。如我省近日发生的浏阳市镉污染、武冈市铅中毒事件,就是典型例子。可以说是损失惨重,教训深刻。我们大学生村官创业,必须以此为鉴,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自觉把当前创业发展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与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结合起来,绝不能搞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急功近利、祸害百姓的事。大家一定要在妥善处理好以上三方面关系的基础上,理清创业思路,选准创业项目,创新创业模式,团结带领农民群众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发展、符合群众意愿的创业路子。

第四,要善于理性总结,放大创业效应。创业历程充满艰辛,创业经验值得总结。各位大学生村官要坚持边干边学边总结,边总结边学边干,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深入把握创业规律,全面提升创业智慧,充分凝聚创业合力,不断优化创业环境。一是要致力打造创业品牌。品牌就是竞争力。大家要大力弘扬永不满足的创业精神,不断创新思路,整合资源,拓展空间,力争用最快的时间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亮点,塑造自己的品牌,以过硬的品牌壮大项目规模,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发展进程。二是要广泛推介创业经验。如何让大学生村官的创业之花结出更多的农民群众共同致富之果,让创业的“星星之火”在农村大地形成“燎原之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创业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成功者要把自己的创业智慧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把自己的创业经验毫不吝惜地推广开来,充分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创业的生动局面,实现创业效应最大化。三是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大学生村官创业要成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要始终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以回报社会、服务“三农”为己任,在捐资助学、解决就业、扶贫济困、修路建桥等公益事业上多献一份爱心,多尽一份责任,多下一份功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大学生村官的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