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日常生活中的说话技巧

日常生活中的说话技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日常生活中的说话技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日常生活中的说话技巧

日常生活中的说话技巧范文第1篇

一、交际话题的设计要颇具匠心

“匠心”者,巧妙之心思也。要上好口语交际课,教师首先必须选择合适的话题,既让学生有话可说,又让他们有话想说。因此,在话题的设计与挖掘方面要多花点心思,多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实际出发,从日常生活中摄取。

如教师可以抓住“节日”这一话题做文章,设计出一组口语交际的小话题。“母亲节”到了,可以要求每位同学给母亲一个惊喜,在送给母亲一份小礼物的同时陪母亲说说话、聊聊天,打开话匣子,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对母亲的理解和爱都“倒”出来,从而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教师节”到了,可以让学生充当小记者采访任课老师,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真实的环境中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虽然学生如何采访、提什么问题等都是事先设计好的,但老师的回答未必按学生的问题思路,学生就要相机调整提问的角度,否则采访就会很难继续下去。这就能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的应对与表达能力。

又如小小新闻,介绍一位亲人,当节目小主持人,提个小小建议,诸如此类,都可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业余生活中选取,以满足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需要。也可从社会热点问题中选择,因为这些内容往往为大家所关注,街头巷尾议论较多,学生也会有自己的感受与想法,既符合生活实际与发展的需要,又避免话题的单调,更能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交际机会的拓展要时时留心

古人云:“处处留心皆学问。”口语交际是以口头语言为载体进行的双方互动的信息交流活动,课堂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际时空。由此我们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时刻不忘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把握契机,注意融合。

在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对话必不可少,我们要充分利用它来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与应对能力。如学习记叙性的文章,让学生说出“六要素”;学习说明性的文章,让学生说出说明对象的特征,等等。

口语交际不能只局限于教室,而应走出课堂,辐射到整个校园的生活并面向社会,真正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如有一次我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镇中心市场去“买”商品,与不同身份的摊主进行精彩的讨价还价,然后选出代表向大家汇报过程与结果,学生兴趣浓厚,体验深刻。

只要我们时时留心,处处留意,其他如问路、问诊、做客、道歉等都是绝好的交际机会。可以这样说,无视学生的实际,只拘泥于完成教材内容,不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外延拓展,是绝对达不到其教学目标的。

三、交际训练的方式要多一点新意

口语交际的训练可和读写训练相结合,在课堂中进行,也可在课外活动或日常生活中进行。如果只采用单一的形式,缺乏新意,就不能让学生“说”兴大发,乐于表达。

同样是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就可以多用与众不同的创造性复述方式:或变换角度、或变换文体、或变换结构,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系统而连贯的说话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同样是课堂上的互问互答,既可以采用学生问教师答或学生问学生答的方式,又可以采用一问多答或抢答的方式,在激活学生思维的同时促进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可谓一举多得。

同样是同学之间的辩论,可以采用“开放型”的方式,学校通过组织召开主题辩论会,让在场的人都可以参与辩论,而且在辩论过程中可以临时改变立场。你辩我驳,针锋相对,益处多多。

同样是传统口语训练方式――背诵,就可尝试运用“口诀记忆、重视背诵法、抓关键词句背诵法、理思路背诵法”等,既可增强记忆力,又可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其他如“向古人学一点谈话的技巧、即时口头发言、日常生活角色模拟”等方式都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以取得最佳效果。

四、交际效果的评价要少一点随意

口语交际评价既要有过程性评价,又要有终结性评价;既可采用观察、面谈、问答、口试等动态的多样的评价方式,又可将学生平时的口语交际情况与考试结合起来;既可吸收英语听力测试的成功经验,又可借鉴普通话水平测试(口试)的方式进行评分。但不论是哪一种评价方式,都应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

1.口语交际课上的评价

口语交际课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之一,是实施口语交际评价的主要空间和舞台。可以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1)学生互评,可以评语音:发音是否准确,语言是否规范,用语是否恰当;评思路:内容表达得是否清楚,逻辑是否清晰;评仪态:声音是否响亮,仪态是否端庄,表情是否自然。(2)学生自我评价,可以评自己有没有听清别人的话,看自己是否有效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是否言为心声;看自己心态是否自然,是否克服了紧张的心理。自评和互评从三个维度出发,但主要集中于外在表现和主观的方面,也就是情感和态度的方面,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有利于在口语交际评价过程中发挥学生的评价能力。

2.重视教师的评价

“思维和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这个环节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在回答问题、讨论、交流中可以表现出口语交际的能力,但由于学生是不自觉地表现出来的,自己无法评价,因此老师不仅要关注情感态度方面的问题,如是否乐于发言、有没有表达出自己的看法等,对学生表现出的口语交际的技巧也要及时给予评价。

3.在日常生活中的评价

日常生活中的说话技巧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能力 能力构成 能力培养序列

小学生在认知掌握与应用实践语文的活动中能够培养其听、说、读、写等四种基本语文能力。换言之,语文课程所特有的“口头为语、书面为文”的典型特征决定了语文实践活动的基本训练目标就是“听、说、读、写”这种四种联系紧密但是又相互的独立的基本能力。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和学段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对学生提出要求,以培养并完善其各种能力。

一、听话能力构成及其培养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小学生的听话能力需要满足其在日常的口语交际过程中,文明礼貌地听人说话,并领会说话人的主要内容的要求。当然,年级的不同所要求达到的听话水平也不尽相同: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要求其可以认真听某人讲话,并将其中的某件简单的事件或者某个段落的基本内容进行复述;对于中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要求其能够认真听某人讲话,并比较正确地理解其讲话的主要内容;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要求其可以认真耐心地听某人讲话,不仅可以比较正确地理解其讲话的主要内容,更加能够进行比较完整的转述。

在培养小学生听话能力的过程中,可以为其安排趣味化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来带动能力的培养。有效交际是语文这门学科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的重要应用之一。培养小学生的听话能力需要充分考虑该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语言发展规律,说教和灌输式教育是不可取的,应该选择通过趣味化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自然地提升其听话能力,可以选择具有童趣的各种小故事或者童话等,例如讲讲《迷路的小兔》《老山羊请客》等故事,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和双向互动训练,提升其创新思维能力。

二、说话能力构成及其培养

说话能力受到说话者思维深度、思维广度、周密性、条理性、敏捷性以及深刻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仅仅体现说话者的口头表达能力,更充分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他们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关注能力的提升。根据不同的年级,对小学生说话能力构成要求也存在差异: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要求其态度大方、礼貌,学习普通话,可以讲述一段意思连贯完整的话;对于中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要求其态度大方、礼貌,在交流中坚持使用普通话,同时能够合理对待不同意见;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要求其态度大方、礼貌,可以清晰复述所见所闻,同时要求其稍作准备之后可以进行语义连贯的简短发言。

通过系列化的训练设计可以为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提供有益的帮助。这个系列化的训练应该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学习各种相关知识,让学生明白正确说话所应该具备的要素,也可以参照相关的教学案例或者教学视频;其次,教师创造特定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述能力的训练,提升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最后,积极调动学生的创造性,认识自己的语言风格,并进行启蒙式的培养。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需要遵循“接受模仿主动操作创造运用”这样的学习规律。

三、阅读能力构成及其培养

语文阅读能力即指读者从汉文读物中提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心智技能。在小学阶段,也就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者是默读课文,能用精读、略读和浏览的阅读方法有创意地阅读,从而达到培养语感、丰富积累、深入体验、拓展思维空间、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质量的能力。

阅读策略是一种综合性的策略,而阅读理解的策略又是阅读策略的主要内容,它的核心是在于如何促进阅读中的新信息与已有知识的结合,发掘比字面意义更深的意义和结构,从而促进对课文的理解。首先,训练新旧知识相结合的技巧;其次,训练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最后,训练学生阅读推理的技巧。

四、写作能力要求及其培养

小学阶段习作能力的总目标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同时,在书写能力方面,需要用硬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日常生活中的说话技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 言语 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35-01

书面言语是在口头言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幼儿期的言语发展主要是口头言语的发展,也有一些幼儿开始学习书面言语。

1.言语的概述

言语是运用语言进行实际交流的过程。不管哪个民族的语言均是为交流沟通而服务的,而使用着一定语言的人,他说话、听话、写作、阅读中的说、听、读、写等活动,就是言语活动,是一种心理现象。

2.幼儿言语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掌握语言成分的基础上,口语的表达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

2.1对话言语的发展和独自言语的出现

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不但能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和要求,还会在协调行动中进行商议性对话,如:进行角色游戏时,会互相商量安排游戏角色和情节等。由于幼儿独立性的发展,活动范围的扩大,在和同伴与成人的交往中,他们需要独立地向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知识经验等,这就促进了幼儿独自式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有趣的是,从3岁开始,在幼儿独自地或平行地与同伴绘画和做结构游戏(搭积木等)时,这种独自式的语言看起来就像是幼儿在自言自语,实际上这时幼儿是在有目的地运用语言对他的游戏和绘画等进行调节和指导,他并没有想要与他人交流,也并不介意他人是否作出回应。

2.2情境性言语发展和连贯性言语的产生

情境性言语是指幼儿在独自叙述时,口语表达不连贯、不完整,并伴有各种手势和表情,听者需要结合当时的情境,审察手势表情,边听边猜才能懂得意义的言语。连贯性言语是指幼儿的口语表达中句子完整,前后连贯,能反映完整而详细的思想内容,使听者通过语言本身就理解所讲述的意思。3~4岁的幼儿,甚至5岁的幼儿言语中仍带有情境性,他们说话断断续续,并辅以各种手势和面部表情,对自己所讲的故事,丝毫不做解释,似乎谈话对方已完全了解他的讲话内容。但随着年龄增长,到了6~7岁,幼儿连贯性语言得到了发展,开始把整个思想内容前后一贯地表述,能用完整的句子说明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3.幼儿言语兴趣的培养

3.1重视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要求幼儿发音正确、用词恰当、句子完整、表达清楚、连贯并及时帮助幼儿纠正发音错误,尤其要重视纠正一些幼儿普遍容易发错的语音。对发音好的幼儿,要给予鼓励表扬。要运用玩具、实物、图片、讲故事、说儿歌、做游戏、演戏剧等有效的教学工具和方法,调动幼儿说话的积极性,并反复练习。教师还要作出良好的示范,促进幼儿言语的规范化发展。另外,教师还要注意言语本身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媒介,也是幼儿日常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言语能力必须在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培养。因此,要将语言领域与其他各领域相互融合,在各领域课程中都要着力提供言语学习和练习的机会,还原幼儿语言发展的真实环境。

3.2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就是要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因此要组织丰富多彩的幼儿园园内、园外活动,使幼儿广泛认识周围环境,扩大眼界,丰富知识面,增长词汇。同时,要提供给他们更多与同伴交往的机会,重视和要求幼儿在交往中用词的准确性和说出完整的句子。幼儿见多识广并加以练习,自然而然语言就丰富而准确了。

3.3将言语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

幼儿园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时间是有限的,除了要渗透在其他领域的课程中外,还应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言语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收听广播,看电视,通过随时随地的观察、交谈来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并及时复习、巩固和运用在专门的语言活动中学过的词汇、好句式,更多地学习新的词汇,学会用清楚、正确、完整、连贯的语言描述周围事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等。

3.4成人做好幼儿言语的榜样

幼儿对言语的学习一定程度上要通过对他人的模仿而获得,所以教师和家长要注意言传身教,提高自身的言语修养,做好榜样示范。另外,还要注意不要去学幼儿不规范的语音和语句,也不刻意地用“娃娃腔”对幼儿说话。成人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模仿自己规范化的语言,纠正错误,促进幼儿口语的发展。尤其是在家庭里,父母和祖父母不但要注意尽量避免使用方言,而且要为幼儿提供正确的口型和发音标准,形成好的家庭语言氛围,还要注意纠正幼儿容易出错的发音。

3.5注重个别言语教育

幼儿的个性和智力、言语敏感性、学习积极性和语言驾驭能力都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对个别幼儿的言语教育。如,对言语能力较强的幼儿,可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完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言语交际任务;对言语能力较弱的幼儿,要主动亲近和关心,有意识与之交谈,鼓励他们大胆说话而不是批评训斥,并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愿望、看法,叙说自己喜闻乐见的事情。另外还要在教育活动中给予他们更多的言语实践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史献平主编. 幼儿心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8.

日常生活中的说话技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口语表达能力;凭借教材;创设情境;随机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221-01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一要求充分说明了小学生口语交际,即听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凭借教材、创设情境、随机训练等有效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教学中凭借教材,充分练说

1、精心设计每一堂口语交际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口语交际同样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就得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流。在口语交际课中,课标建议我们选择主题要贴近生活,融入生活。对于他们经历过、感受过的事,学生就会感兴趣,乐于说。教材在编排上就很有针对性。

2、利用课文插图,启发想象后练说。课文中常常出现看图学文、看图说话等教学内容。我就巧借课文插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启发他们大胆想象,进行看图说话训练。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我会写”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几句话。图上画了老师带同学们去动物园看猴子,一群小猴子在假山上玩耍。教学时,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从多个角度写看到小猴子都在做什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有的同学认为,小猴子在玩捉迷藏的游戏;有的同学认为,小猴子看见我们来了,在为我们表演杂技;还有的同学认为,那只抓脑袋的小猴子在想问题,在思考。话题一打开,同学们的想法就更多了。再让同学们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大家听,也就水到渠成了。通过这样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3、抓住主题,启发学生联想后仿说。在教学中,可经常有计划、有选择地启发学生从教材内容出发,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地展开联想,并模仿课文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要说的内容。如:教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之后,课文以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害为主题,抓住这一主题后,可安排这样一个口头练习:

的 ,本来是 ,可是 ,这究竟是为什么?

然后,让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形式,说一段话。这样一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模仿中得到提高。

二、活动课中创设情境,丰富训练内容

1、情境模拟。小学生天性好动,表现欲望很强。有很多的口语课都能适用分角色表演,利用这种形式把课堂变成欢乐的海洋,为学生创设一个磁力强大的“说话场”。如:在主题为“以诚待人”的活动课上就可以在教室里摆上桌椅,拿出茶杯,摆上鲜花等来营造一个家的氛围。请同学分别饰演留守看家的孩子和拜访朋友的客人。在情境模拟中学生感到亲切,就能自然的融入交谈对话中。

2、故事会。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对学生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他们关心主人公的命运,谴责坏人的卑劣行径,希望好人有好报。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讲故事,生动、好听的故事,他们非常感兴趣。在活动课上,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来编故事,讲故事。如:《保护有益的动物》、《善良的小猪》等等。

3、开展辩论。挖掘同学普遍关注的问题,分正反双方进行辩论。在五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中,我们开展了一次辩题为《正方:上网交友多多益善/反方:上网交友危害大》的辩论赛。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就各自观点展开了激烈地辩论。在活动中不仅提高学生对社会、对问题的认识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辩论中发展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学会明辨是非,发展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新闻会、演讲、背古诗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他们创设一个施展口才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口语训练的内容。

三、生活中抓住机会,随机训练口语

课程标准指出:“应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日常生活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活动,教师须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口语交际基本知识和技巧,在生活实践中加以锻炼、提升。

1、在课间交流中进行对话训练。学生在校最多的空余时间就是课间,所以,对于农村的孩子,教师可以要求他们课间一定要用普通话交流。在交流中也尽量要求学生对每一个话题的表达都尽量做到流利、有条理地说,形成良好的训练氛围和说话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能在对话中不断提高。

2、活动之后的交流会。学校里经常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如:运动会、广播体操比赛、啦啦操比赛、“六一”游园活动、唱红歌比赛等。活动之后,学生都还沉浸在兴奋之中,余兴未尽。这个时候,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中自己看到的或经历的有趣的情节跟大家交流,这样,学生就兴致勃勃,滔滔不绝了。教师应认真倾听,对于学生表达不清楚的地方提出疑问,提醒学生注意自己表达的条理是否清楚、流畅等。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自然得到了提高。

日常生活中的说话技巧范文第5篇

一 师生要明确训练的意义

着眼学生各项语文能力的均衡发展,是语文教学永恒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各项语文能力中,“听”是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语文能力,其在获取信息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明确了倾听训练的价值,教学活动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只有明确了“倾听”的意义,为师者才能彻底更新育人理念,着眼学生倾听水平的提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抓准契机做好学生的倾听训练。学生明确了倾听的意义后,就会增强倾听意识,主动参与倾听练习,自觉提高倾听水平。为师者必须让学生明白:具备一定的倾听能力,是广泛而准确地获得信息和掌握科学知识的需要;是积极从事交际活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在日常口语交际活动中,只有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才能在与他人交谈时做出积极、准确的应对。而做到耐心倾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也是虚心好学、尊重他人的表现,是提高自身品德修养的需要。

二 帮助学生掌握训练的技巧

因为日常缺乏倾听训练,有的学生倾听时不得要领,乃至出现诸多倾听障碍,其结果是,虽然用心倾听,积极参与,但倾听效果不佳。可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倾听技巧,是做到有效倾听的关键。那么,学生应掌握哪些倾听技巧呢?首先,倾听时必须做到心平气和,神态自然,举止沉稳,尤其是在交谈过程中倾听对方说话时,不能因心绪烦躁而东张西望,甚至打断对方的谈话。倾听时要目视对方,经常和说话人进行目光交流,有时还要察言观色,捕捉对方通过表情和动作所传达出来的非语言信息。其次,不管是否需要应答,倾听时都必须全神贯注,抓准说话中心,理清条理,不能遗漏对方的说话内容,要从对方的话语中捕捉尽可能多的信息,并积极有效地存储所获取的信息。再次,一边专注倾听,一边勤于思考,不失时机地做出积极有效的应答反映。倾听时,听者不但要抓住对方所表达的主要观点和情感态度,还要弄清对方话语中可能隐含的弦外之音,并迅速对头脑中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判断,然后做出积极、准确的信息反馈。可以说,能够把握谈话中心,理清说话层次,给予积极恰当的语言回应,甚至做出认同或赞许的表示,才是善于倾听的最佳状态。

三 构建训练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