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藏品管理与数字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物馆还存在着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还较低。博物馆对藏品负有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出和提供使用(对社会主要是提供藏品资料、研究成果)的责任。博物馆要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壮大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笔者认为就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根据自身特点实行管理创新。而藏品管理工作就是重中之重。
一、坚持规范的基本操作流程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根本
博物馆的主要活动是藏品的保护管理、科学研究、陈列展示以及宜教服务。其中藏品的保护管理是博物馆工作的基础,也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其基本操作流程也就十分重要了:
1.藏品来源。藏品来源的信息资料应该尽量详细。
2.移交入馆。填写文物移交清单,附详细的背景资料,清单只要记载这些文物的不可变特征即可。
3.馆内清理。主要有下列步骤:
(1)分类。根据博物馆现行采用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2)定名鉴定。根据每件文物的具体情况和现行定名方法给文物定名,对文物进行鉴定并填写鉴定意见表。(3)技术处理及实测。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如除尘除垢、防锈、薰蒸、简易修复等。同时对文物进行实测,记录其尺寸、重量、成色、完残情况等。(4)记录图像资料。可采用拍照、摄像、绘图等。 (5)填制入库凭证。前阶段工作所取得的资料应充分进入入库凭证中成为其若干要素。(6)数据处理。在建立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博物馆,应将前阶段工作的资料录入数据库进行处理,自动生成总登记账、分类账、卡片、文字、图像档案及各种报表;未建该系统的应将这些资料之一份提供建立总登记账和有关藏品档案。
4.入库。完成以上工作后,由相关人员一起进行核查清点,正式办理入库手续。
5.库内整理。编制藏品分类账和卡片、整理资料建立藏品档案、设计制作藏品包装、排定藏品存放柜架、编制修复年度计划、收集与藏品有关的信息、对藏品进行研究等,同时应即时将有关信息交计算机中心录入藏品管理数据库,以便处理、保存。
有规矩则成方圆,对事物只要依据一定规则办理都会提高效率,变难为易,藏品管理工作也是如此。
二、动态化管理是藏品管理工作的重点
过去我国藏品管理相对简单,在一般的状况下,藏品仅会存在于库房和展厅两个空间,少有变动,因此只需为每件藏品建立相应的档、账、卡,并做好相关的保护和保管即可。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改变,各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频繁组织对外展览、临时展览,编辑有关展览、藏品的出版物,举办各类知识讲座等等,藏品进出库房成为常态。处在移动状态下的藏品,遭到损坏的可能性也最大,藏品动态化管理于是就成为博物馆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1.必须制定一个严格的藏品提用制度。在这个制度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藏品提用中的安全要素、提借藏品的审批手续、藏品提用凭证的填写要求、发现问题后的应对办法等。这些细碎但却具有实效的条例是藏品在进出库房的动态过程中的安全保障。
2.明确藏品在博物馆中只有一个进出关口。所有相关事宜都应集中在保管部门由专人办理。
3.严格办理、填写相关的藏品进出库房凭证,如提借日期和原因、藏品的名称、总登记号、完残情况等,相关领导和经手的工作人员要分别签字,如此才形成了了一份完整而具有法律效应的藏品进出库房凭证。
4.各种进出凭证要妥善保管,使每一件进出藏品都有账可查,有理可据。
5.藏品进出库房是为了使用,做好动态藏品的年终统计,可以准确反映出各类藏品的利用率和它在宣传教育、科学研究中发挥的作用,进而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藏品为社会文化事业服务。
通过上述工作,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藏品管理工作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动态藏品管理的秩序井然。
三、数字化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衡量博物馆的主要标志变成以宜教服务和对社会的影响来衡量。藏品的数字化管理能使博物馆这些功用大大增强。
1.藏品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建立藏品信息的数据化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馆藏文物的文字资料、图形、图像资料、音频、视频资料等信息,系统、准确、多角度地进行存储备份,提供准确高效的查询、修改、统计、复制、输出等功能。同时也是博物馆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工作高效率、工作人员高素质建设的重要步骤,是博物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2.数字化管理系统中植入藏品出入库管理模块。内容应包括核对藏品出库时的审查口令;提供藏品的现状、数量和存放架位;记录藏品的出库时间、理由和去向;藏品归库时的现状、数量等。有了这一功能,可以使工作人员很轻松地从电脑中检索到藏品的方位。并且使得馆藏文物除展出、保养外,一般无须提取文物本身,减少了文物的流通次数,降低损坏的风险。
3.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了博物馆科技含量,促进了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借助计算机强大的统计功能,可在数秒之内完成过去整个部门几天才能完成的查询统计、资料的修改补充工作。使得学术研究能够更加深入、更为方便。藏品展览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甚至虚拟环境技术结合起来,使展场变得丰富多彩、开放生动。
4.以馆藏文物数字化管理为基础,可以将博物馆的自动化控制防盗、防火等安全报警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控制体系。可以将博物馆的信息资源连接到Internet网上,建成数字博物馆。藏品实现数字化管理不仅能更好地满足博物馆藏品实物库房管理的需要,还可以为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尽的资源。
博物馆发挥着保护和展示文化与自然遗产,开展社会教育,提供休闲娱乐的功能,现已成为人民群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从根本工作抓起,努力提高藏品动态化和数字化管理水平,才能在新形势下推动整个博物馆事业的大发展。才能把我国每一座博物馆都建设成为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课堂,都建设成为展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及其前进的方向的坚强阵地。
参考文献:
[1]《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第二章.1989.
[2]《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总则,第三条.
[3]陶洁,李春晓.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方案.南方文物,2003,(3).
[4]王建平.论藏品信息管理.中原文物,2003,(4).
[5] 鲁宁,周劲思.动态藏品管理工作刍议.中国文物报,2005.
张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公元1098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寺内保存有全国最大的西夏佛教寺院殿堂,亚洲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世所罕见的明代手书金经。在历史上,大佛寺既是古代甘、青、宁地区建筑的典型,又是与西夏、元朝等皇室有着密切关系的丝路名刹之一。现位于大佛寺院内的藏经库房珍藏各类佛经和经板7794卷(本、块),其中包括唐咸亨元年墨书写经1卷、《大明三藏圣教北藏经》(官版)5301卷、《大明三藏圣教北藏》(手抄补藏)852卷、金银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558卷(287本)、金银书“五大部”佛经126卷、姑苏版五大部佛经132卷、金银书藏文写经140册页、墨书藏文经10卷、清银粉写经5卷及明清佛经雕版795块,藏经之浩瀚,世所罕见。
张掖大佛寺藏经保存现状
张掖大佛寺藏经库房建于20世纪90年代,总面积260平方米, 2000年7月江总书记参观大佛寺后,拨款加固改造为上下两层540平方米,现库房配备恒温恒湿空调设备和专门用来保护寺藏佛经的天然樟木柜。库存经书现主要集中在一、二两库。通过几年的努力,大佛寺业务部门已为经书建立了包含册页、类别、题记、名称、卷数在内的纸质藏经档案。
2004年文物调查项目数据采集软件开始在全国推广使用,在经书的录入过程中我们陆续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馆藏数据化录入软件在经书的信息录入中一部经书只能作为一件文物来录入,无法提供详细的具体经卷检索、题记内容及藏品数量等相关信息。这样的数据信息录入,导致的结果是具体的经卷、题记、柜架位号无法检索、查询,从而为文物信息的查询带来极大的不便;二是馆藏数据化录入软件是针对全国馆藏文物的共性而设计的查询录入软件,而对于具体馆藏的特殊情况尚无法完成本地化改造,这样的缺憾在其他博物馆的馆藏数据化录入中也都有所提及。因而如何建立一个专门的、合理的、高效的、实用的经书数字化管理及展示平台便成为我们做好藏经保护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经书数字化平台建设的目标
一、经书数字化平台对经书的保护和宣传作用
张掖大佛寺寺藏佛经一直被历代佛教信徒所尊崇,很多人都以目睹经书为莫大的荣幸。在我馆各类接待和参观中,人为的翻阅对经书的保存存在着直接的物理伤害。除此之外,通过触摸,人体的汗液和细菌侵入也会导致经书的褪色、老化和霉变等。利用现在高科技技术手段对经书实行扫描,整合利用馆藏文物资源,有机结合媒体技术,以虚拟展示、交互式等为手段最终以图片、文字、多媒体信息的形式将经书存入数据库中,再通过专业的模拟软件将库藏的经书数字化的形象展示在显示屏上,可以提供更广泛、更深入的收藏保管、文物保护、专题研究、宣传教育、对外交流、多媒体辅助陈列等各项服务功能。这样数字化的经书演示,既隔绝了各种人为的损害,同时又满足了广大信徒对金经的观摩与欣赏。
二、经书数字化平台对经书的存储管理的高效性
我馆馆藏经书多以千字文编次进行排序检索,这样的排序方式在现在经书的管理和查询上都存在很大的不便。馆藏文物数据化录入软件又无法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因而必须以藏品的总账、分类账、影像账、藏品编目卡的藏品管理为基础,建立专门的经书数据库和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从而实现佛经编目、媒体采集、保护修复、检索查询等藏品管理的自动化和规范化管理系统。
针对经书不同于一般文物的特殊性,建立详细记录佛经文物特征(柜架位、登记号、原字号、佛经名称、时代、卷次、卷数、版式、质地、现状、提及记录、照片、特点、说明)的数据库。通过信息的采集、编目、保管、展示等基本业务的自动化管理建立起B/S架构,为内部管理提供读者管理和系统监控平台,为专家用户提供采编、检索、交流、发表的专用平台,克服目前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和共享的弊端。通过合理巧妙地运用高科技技术,将博物馆中的藏品本体组合转化为精神文化产品,渗入到社会公众的宣传服务之中,将逝去的历史活化呈现出来,起到事半功倍、画龙点睛的功效。
三、经书数字化平台能更好地促进经书的研究工作
经书数字化平台建设,遵从“一源多用、个性定制”的设计思想,以馆藏基础信息库为核心,以建设智能化、网络化、虚拟化、知识化平台建设为阶段目标,以数据中心、采集中心、网络中心、管理中心、应用中心为主线,为经书收藏、专业研究、保管管理、修复保护、陈列展示、宣传教育、馆际交流等提供信息服务平台。在建立好的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基础上搭建合理的资源共享平台,利用网络的互联性建立合理的网络交互平台,不仅能极大地方便内部的研究和学术交流,还能将相关资料到网站上,为文物专家或专业人员提供学术成果、专题资料共享。
经书数字化平台对张掖大佛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立馆藏佛经信息化管理及服务网络,强化博物馆各项功能,建设数字化博物馆平台已成为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趋势。该数字化平台的建立不仅可以独立运作也可在未来的数字化博物馆系统中作为一个子系统运行。数字化经书平台的实现不仅仅为现在的工作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同时也可使张掖大佛寺馆藏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实现质的飞跃,从而在甘肃地、县、市一级博物馆数字信息化建设中起到探索和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康.张掖大佛寺寺藏金银书《大般若波罗米多经》降魔曼荼罗[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1(14).
[2] 冀亚丽. 计算机技术在数字博物馆中的应用[J]. Value Engineering.
[3] 王裕昌. 浅谈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J]. 甘肃科技,2010(10).
关键词:美术馆 数字化 虚拟现实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1)12-0162-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数字化工程进入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所带来的各种效益也逐步显现出来。在我国美术馆普及程度还严重不足的形势之下,利用数字技术,突破时空限制,让美术馆的资源能够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为美术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成为现代美术馆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美术馆未来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1、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的兴起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数字技术开始在各国博物馆兴起,各信息科技大国都非常重视数字技术在博物馆建设和推广工作中的运用。在北美,美国国会图书馆1990年开始启动“美国记忆(American Memory)”项目,将图书馆内的文献、手稿、照片、录音、影片等藏品数字化,到2000年共实现了500万件文件文献的数字化。
加拿大遗产信息网络(Canadian Heritage Information Network,简称CHIN)将各博物馆的丰富资源全部整合到加拿大虚拟博物馆(VMC,Virtual Museum of Canada)中,利用加拿大藏品资料库的影像信息提供各种在线展览,虚拟影像画廊服务,并开设了趣味游戏、教师中心、社区记忆、博物馆活动、个人博物馆及在线购物等特色栏目。自开通以来,以其生动的形式和丰富的多媒体内容,吸引了自世界各地的在线观众,第一年的访问人次就达到了300多万。[1]
在亚洲,日本最著名的数字博物馆计划是“全球数字博物馆(Global Digital Museum)计划”,主要是支持网络环境中数字典藏资料的检索,同时支持互动式的网络浏览、编辑,尤以博物馆教育为重点。[2]
我国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与国外同步,较为成功的案例有“数字故宫”、“数字敦煌”、“今日数字美术馆”等。
故宫博物院早在1999年就提出了“数字故宫”的构想,旨在采取数字虚拟现实技术,对故宫的建筑、藏品和档案进行模拟与复原,实现文物影像的细节浏览和虚拟展厅的360度旋转展示。2001年数字故宫网站开通,改变了故宫近百万件藏品只有不到1%能与观众见面的旧有格局,源源不断地将故宫中珍藏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珍宝陆续介绍给世人。
十多年前,敦煌研究院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开始了“数字敦煌”的探索和研究。对敦煌莫高窟的洞窟、壁画、彩塑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有关敦煌的文献、研究成果、相关资料等,全部进行数字处理。近10年,敦煌研究院已对43个洞窟进行了数字化保存,在文物图像采集与保存、文化遗产历史复原、洞窟虚拟模拟、壁画图案创作等方面已经掌握一套成熟的技术和经验。2011年,今日数字美术馆正式上线,包括了今日数字美术馆实体空间、今日数字美术馆虚拟空间、VR艺术研究推广中心和今日艺术网。[3]
2、数字化技术在美术馆的运用
关于“数字化美术馆”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明确的定义,本文所探讨的美术馆数字化建设是指将美术馆工作中所涉及的各种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运用数字技术来实现美术馆的收藏、展示、研究、教育、娱乐等功能。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美术馆馆藏资源的数字化,这是美术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建立藏品的数字档案,不仅压缩了存储空间,还使得藏品信息可以反复使用而不受损,减少了实物的流通次数和珍贵藏品人为损坏的机率,有效地解决了藏品的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通过相关的软件系统,美术馆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信息检索的方式查看藏品信息,缩短了查找藏品的时间,也可以不用通过查看藏品实物本身就可获取藏品信息,有效地改善藏品管理的质量,提高管理水平。
二是美术馆资源的数字展示,这也是美术馆数字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常见的有网站信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两种形式。目前我国大部分美术馆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成为公众深入了解美术馆的一个窗口。好的美术馆网站还可以实现远程教育功能,成为公众接收美育熏陶的“第二课堂”。
虚拟展厅,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表现展厅真实场景的一种形式。参观者在虚拟环境中可以身临其境,随着计算机中所呈现的参观路线来浏览展品,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了大部分观众不能亲自到美术馆现场参观的遗憾。2011年上线的今日数字美术馆虚拟馆充分地利用了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艺术在数字世界的自主浏览、实时交互、临场体验。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虚拟展厅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虚拟展厅解决了馆长以及策展人面临的最大挑战――如何让已经结束的展览永久的存活下去;虚拟数字技术还可以成为策展人的一个策展工具,他们可以按自己意愿自由摆放虚拟展馆的任何一件藏品,并且对虚拟展厅内颜色、布局、灯光任意更换,从而达到最佳的展出效果。[4]
三是多媒体数字技术在实体美术馆中的运用,包括了馆内的计算机终端、数字化投影设备、数字化电视机、DVD播放系统、触摸屏、语音导览系统等。这些都已经逐渐在各美术馆普及,帮助观众在展厅增强视听感受,参观时获得全方位的体验。例如南京博物院的科技人员邀请音乐家编写了编钟的专用曲谱,用数字高科技手段编入多媒体系统,当观众在导览系统中点击相应的图片时,就会听到古朴的钟罄竹之声。
更有美术馆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展厅,在美术馆内设定专门的空间并配备特定的设备,产生亲临现场的感受和体验。如今日数字美术馆实体馆就是基于今日美术馆实体建筑而营建的全球首个公益性的高科技艺术展示空间,包括以大型环幕、大型三维立体投影、头盔显示器、360度可触摸设备、数据手套以及各种多感知系统为核心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以及“混合现实”环境。[5]
四是对美术馆内部行政和业务管理系统的数字化,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信息管理、财务管理、建筑设备自动化以及藏品鉴定、修复、研究交流等系统的数字化,利用计算机软件实现美术馆内部的科学管理。
3、我国数字化美术馆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我国美术馆的数字化经历了美术馆网站建设,藏品管理数字化和美术馆全面数字化三个阶段。从现实发展情况来看,由于观念、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限制,我国美术馆的数字化建设发展情况不尽如人意。大部分的美术馆网站建设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网页设计长期不更新、内容陈旧等诸多问题。在虚拟展示方面多以静态图片和文字介绍为主。视频窗口和三维立体展示因为硬件和软件的限制而导致网速过慢或无法观看,形同虚设。
藏品的数字化建设方面,各美术馆在长期的工作中基本上都建立了本馆的藏品数据库。但是可以说没有任何一家美术馆的藏品数据采集、记录方法与别的美术馆完全一致,美术馆藏品数据标准缺乏全行业范围的一致性。这就为将来的资源整合和交流带了了一定的障碍。因此,为达到数字化建设的目的,首先需要制定一套合理、严谨而完整的数字化标准,适用与各个美术馆,并且定期进行修订。[6]
在虚拟现实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方面,各美术馆的建设程度不一,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成功的案例屈指可数。这跟各个美术馆的历史发展、政府投入、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起步晚、基础差,任务重,这是我国美术馆数字化建设所面临的现实。尽管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现在国家也开始重视美术馆的数字化进程,文化部与各地方政府也开始加大力度支持美术馆的数字化工程,各大美术馆也提高了对数字化建设的认知,这给美术馆的数字化建设带来了发展机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增强了人们对美术馆的关注,也对数字美术馆的建设提出了强烈的需求。完善美术馆的数字化建设逐渐提上各美术馆的规划议程。
但是美术馆实现全面数字化是否真的是百利而无一害呢?大量数字化资源被放在互联网上,数字藏品的侵权、篡改更加容易,将严重侵犯到数字资源拥有者的合法权益。除了数字水印外,还有没有更好技术保证数字作品的所有权归属?观众是否会越来越依赖于数字化的网络呈现方式,而放弃了到美术馆去体验原作魅力的机会?高仿真艺术品泛滥是否会以假乱真,让艺术贬值?原作可随意放大缩小,是否会让观众模糊现实和虚拟的界限?这些问题都值得在发展中认真思考。
数字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美术馆管理者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需要大量的资金、设备的投入和维护,需要配备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些都决定着美术馆数字化建设的发展。如何适应时展需要,加快建设步伐,需要各美术馆科学规划,做好基础工作,才能抓住机遇,拓展美术馆的展示、教育、研究等功能,为实现美术事业的全面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陈刚.数字博物馆概念、特征及其发展模式探析.中国博物馆,2007年第3期,第91页.
[2]陈刚.数字博物馆概念、特征及其发展模式探析.中国博物馆,2007年第3期,第92页.
[3]百度百科.今日数字美术馆.
[4]中国创意同盟.全球博物馆步入虚拟数字时代,网络版.
关键词:博物馆;信息化;构想;问题
中图分类号:G26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8-0237-02
一、问题的提出
(一)博物馆信息化意义
我国博物馆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了艰难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当时的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都先后开展了馆藏品管理信息系统(CMIS,Collec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的研发和应用。30年前,文博业务软件几乎都是基于BASIC或dBase(FoxBase)系统而建立的,对于文物最重要的特征――照片、录像、图像扫描则由于当时成本较高而没有采集相关信息;加之当时计算机硬件和知识以及人才的严重匮乏,使得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工作长期未能真正开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后,计算机技术尤其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其周边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有些博物馆比较深入地开展了计算机网络建设和CMIS的应用,还有一些博物馆在藏品数字化的保护和展示手段上开展了许多科研性的工作。
博物馆信息化有利于提高藏品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水平;有利于加强全国文博事业的宏观管理;博物馆信息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的功能,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客流。
(二)张掖市博物馆的历史及信息化现状
张掖市博物馆初创于1958年9月25日,原设于镇远楼,后迁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掖大佛寺内。张掖市博物馆馆藏文物比较丰富,现馆藏文物1万余件[2]。目前,大佛寺及由张掖市博物馆所管理的万寿塔、镇远楼正在整体申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张掖市博物馆的信息化工作起步于2003年,现已完成全博物馆的监控系统建设、员工电子考勤系统、恒温恒湿的藏经楼建设及对藏经楼的数字化管理。
二、张掖市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构想
博物馆的信息化应该包括保管、陈列、研究、教育和行政管理等博物馆工作的各个方面。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看,至少包括自动化系统、信息管理和知识工程这三大门类。根据国家文物局制订的文物事业2015年远景目标[3],结合甘肃省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经验[4]和张掖市博物馆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张掖市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领域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博物馆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信息化建设要标准先行,标准是规范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和共享的基础条件,在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国家文物局颁布了《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和《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5],为各博物馆藏品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张掖市博物馆可以在广泛调查、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进一步细化标准,并逐步加以完善。通常来讲,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历史悠久、馆藏丰富的博物馆所使用的标准比较先进,而且已经经过了长期的论证和实践,张掖市博物馆可以参照它们的信息化建设标准,以利于将来和国家未来出台的新标准相衔接。
(二)藏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在信息化建设中,最主要的就是藏品数据库的建设。在藏品数字化的基础上建立博物馆藏品管理信息系统,是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藏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全国博物馆共同的建设任务,各博物馆负责对本馆藏品数据库的数据录入和更新以及局域网、网站的运行,采用统一的藏品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网络进行全行业共建共享。
张掖市博物馆馆藏的万余件文物中,藏经阁内珍藏着的明英宗颁赐的国宝《北藏》最为珍贵。该经书历经五百余年沧桑,得以完整保存,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部《北藏》经典,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和文献学价值。一般游客很难见其真容,通过藏品的信息化,可以让更多的普通观众一睹国宝的风采。
(三)多媒体陈列辅助系统建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正在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多媒体把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以及三维图形等结合在一起,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在博物馆陈列中,长期沿用的实物加说明牌式的展示手段难以充分地诠释展品。多媒体导览系统有很好的交互性,能使观众更深刻、更主动、更全面了解博物馆的各种信息,满足观众互动式参观的愿望。例如,张掖市博物馆所在的大佛寺内大佛殿内有木胎泥塑卧佛像,长34.5米,为中国境内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通过多媒体展示可以让观众直观地了解卧佛的修建、塑造过程。
(四)博物馆局域网建设
博物馆内部网络平台是博物馆局域网的软件、硬件环境。在局域网上运行办公自动化系统,实行网上协同办公,可以促进博物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网络的建设要整体规划、逐步实施,遵循先进性、经济性、实用性、安全性和开放性原则[6]。
张掖市博物馆在未来的局域网建设中,起点应比较高,采用星型拓扑结构,要有比较高的传输速度,有较好的升级和扩展空间,以适应博物馆多媒体演示与传输的需要。局域网可以提供较高的访问外网带宽,方便内外信息交流,满足长远发展需要。对于博物馆计划的新建建筑,如展室和办公楼,内部的布线系统的实施应从博物馆网络化建设的规划出发予以全盘考虑。为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服务于博物馆业务,可经常从互联网上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通过搜索引擎检索信息、挖掘信息,以充实博物馆的数字化资源库,服务于博物馆业务。
(五)博物馆智能化建设
博物馆智能化系统是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结合的产物,包括全馆安全保卫监控子系统和环境监控子系统。智能化系统应用于文物库房,可对文物藏品所在环境进行自动监测控制,实现防火自动监测、防盗报警的功能;应用于观众接待,可实行观众出入和博物馆门票的智能管理;该系统应用于参观、讲解,通过声控及红外线控制,观众可以自主、交互式了解陈列内容。
(六)Internet网站建设
博物馆的网站面向社会,是向公众传播知识的重要途径,博物馆的网站又体现着博物馆的对外形象,它也是公众了解博物馆和博物馆进行交流的窗口。
未来张掖市博物馆的网站可以建设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文三个版本,内容要丰富,形式要新颖。通过网站,进一步提高张掖市博物馆的知名度,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益,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网站中对外信息展示分为两个部分[7],一部分是面向互联网的信息展示,另一部分是面向前来参观的观众的信息展示。由于两种信息展示各有其特点,因此展示的内容和形式也要有所不同。
三、张掖市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中须关注的问题
藏品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证张掖市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质量,结合甘肃省博物馆及其他博物馆的实践[8],笔者认为,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博物馆信息化进程中,应遵循“数据至上”的原则,采用国内应用比较成熟的软件系统,完成采集数据的录入、保存、审核、查询等工作,保证数据的准确、规范。第二,张掖市博物馆的藏品相对较多,采集工作量较大,参与部门和人员较多,为保证采集工作质量和进度,可以从实际出发,结合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制订一系列制度措施,主要包括工作管理的操作规范、标准要求和工作流程,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第三,重视人才培养、引进。张掖市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普遍老化、知识结构也过于单一,应当从工作需要的角度出发,从全局考虑、统一规划、逐步调整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组成,形成可接续的年龄阶梯,要对业务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培训,在具体操作使用后要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开展培训,提高各类人员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水平和维护水平。第四,要避免博物馆的信息孤岛现象。要在博物馆各个部门间建立起网络联系,重视博物馆内部网络和其他博物馆的链接,建立博物馆网站信息的定期更新机制。
信息时代,文化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护民族珍贵文化遗产紧迫性的要求下,张掖市博物馆作为张掖博物馆事业的中坚力量,要紧紧抓住大佛寺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机遇,努力作为,迎头赶上,在信息化建设的思想观念、管理机制和人才培养诸方面,改革旧的不适应时代要求的体制和制度,争取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和优质的文化产品。
参考文献:
[1] 张小明.博物馆的发展类型:实体博物馆的信息化和虚拟博物馆[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4,(5):14.
[2] 吴正科.大佛寺史探[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文物事业“十五”发展规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 [EB/OL] . sach.省略/tabid/287/
InfoID/11338/Default.aspx.
[4] 王裕昌.甘肃省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博物馆,2005,(10):74.
[5] 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EB/OL].sach.省略/tabid/437/InfoID/14367/Default.
aspx. 2008-07-09.
[6] 陆远.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局域网建设[J].博物馆国际,1998,(3):48.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管理
藏品管理是博物馆各项活动有效开展的保障,藏品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博物馆的业务水平,因此高效的藏品管理对于博物馆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在博物馆管理方面也促成了藏品的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藏品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以及藏品信息的资源共享。在现阶段,对博物馆藏品进行高效快捷的信息化管理,符合时展的需求,受到了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
一、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博物馆藏品的信息化管理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这是现阶段所有博物馆管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业务工作内容。目前我国博物馆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作流程,即从征集物品到鉴定、登记、编目、人库、保管、使用、核对、注销、统计、建档、检查以及清点等工作的有序进行,然而在这些过程中,需要填写接受清单、入馆凭证以及藏品档案卡等,大部分都是通过手工操作完成,工作量大,重复性强,阻碍了博物馆管理工作的高效性。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博物馆利用计算机系统软件管理藏品信息,藏品信息在需要利用的时候,计算机能够提供快速、方便、准确的数据。计算机能够储存大量信息,满足了“制度健全,帐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阅方便”的博物馆藏品管理要求,实现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管理,提高了藏品管理的工作效率,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管理过程,就是把藏品精准、完整的信息实现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并将这些信息输入计算机中,而计算机藏品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能够使计算机对储存的藏品信息进行检索、查询、分析、统计、汇总以及指标等加工处理,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对于藏品信息的需求。
二、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管理措施
(一)建设博物馆藏品数据库
建立藏品数据库是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所在,改变了传统的藏品卡片式管理模式,使藏品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大大提高。博物馆应该遵照标准化、规范化的准则,制定统一的采集、处理、存储、输、服务等标准,提高藏品信息的兼容性及共享性,建立一个有序、规范、标准的藏品信息数据库。由于博物馆的性质不同,藏品特点也有区别,因此,藏品数据库的设计要结合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博物馆要建立符合自己馆藏的藏品数据库,在项目名称、功能表述等方面都应反映藏品的独特属性,实施多种方式的库物信息检索,满足顾客的不同需要。博物馆工作者要加强藏品录人数据库的管理工作,从而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的藏品管理。
(二)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提高办公效率,使各部门工作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它可以提高博物馆管理人员处理日常事务的效率,高效地协助博物馆完成各项重要任务。充分利用公网和建设中的国家政务专网,建立连接中央、省级文物行政部门、重要文博单位和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的信息网络,实现博物馆办公系统的“无纸化”和“移动办公”的工作模式,更好地实现藏品信息共享,提高日常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三)建立博物馆网站
建立博物馆网站是实现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博物馆综合科学管理水平,展示博物馆的风采。就博物馆网站来说,每个博物馆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馆情去运作,网站要反映博物馆的收藏、展览、教育、研究等多个方面内容,工作人员要把网站当成无围墙的博物馆展示门面去经营和管理,使其馆内的所有资源都应得到立体全面的展示,发挥博物馆信息网络资讯作用。另外,博物馆应特别考虑网站与观众的互动流,力争在每个展示环节上能够设计参与项目,就像网络游戏那样让观众逐步得到体验,广泛调动观众的操作热情,诱导和调动观众前来博物馆亲身感受浓郁的文化氛围。
(四)加强安全防护
藏品信息安全问题对博物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一些藏品信息的保密性与安全性,我们可以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去杜绝病毒与黑客的破坏。在硬件方面,安装防火墙并且实时更新防火墙来防范可能的入侵,网络服务器尽可能不要存放机密档案;在软件方面,在博物馆每台电脑上安装杀毒软件杜绝病毒的破坏,当然也需要博物馆系统管理员具有相关知识,能时常留意网络安全的发展动态来预防病毒与黑客的破坏。此外,工作人员要做好各项资料信息的备份工作,对于所有数据,提供光盘备份和恢复机制;对于系统数据,应对重要数据服务器进行一次完全的系统的灾难备份;对于成果数据,进行一次脱机硬盘的完全备份。
(五)提高管理员素质
博物馆要对藏品进行信息化的管理,会涉及到很多的专业领域,例如文物、考库、计算机,所以在引进外界高端技术人才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管理员的培训工作,进而实现信息化管理。随着现阶段博物馆信息化进程加快,专业人才是博物馆发展所需,因此,博物馆应当积极采取对策,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理论培训,使其掌握信息化管理技术;对每一个工作人员给予信息时代新思想引导,培养其创新能力和精神;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藏品信息库的更新维护,实现藏品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化和现代化。
三、结语
总而言之,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复杂工程,博物馆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藏品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建设藏品数据库,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博物馆网站,加强安全防护,提高管理人员素质,逐步实现藏品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满足博物馆业务工作的需求,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中一.论博物馆纪念馆藏品信息化管理[J].上海文博论丛,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