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化藏品管理

数字化藏品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化藏品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化藏品管理

数字化藏品管理范文第1篇

[摘要]藏品是博物馆立足的根本,对文物藏品的保护管理是博物馆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日常工作之一。本文从藏品管理的根本工作、动态化和数字化管理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博物馆藏品管理水平。

[关健词]博物馆藏品管理动态化管理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物馆还存在着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还较低。博物馆对藏品负有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出和提供使用(对社会主要是提供藏品资料、研究成果)的责任。博物馆要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壮大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笔者认为就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根据自身特点实行管理创新。而藏品管理工作就是重中之重。

一、坚持规范的基本操作流程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根本

博物馆的主要活动是藏品的保护管理、科学研究、陈列展示以及宜教服务。其中藏品的保护管理是博物馆工作的基础,也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其基本操作流程也就十分重要了:

1.藏品来源。藏品来源的信息资料应该尽量详细。

2.移交入馆。填写文物移交清单,附详细的背景资料,清单只要记载这些文物的不可变特征即可。

3.馆内清理。主要有下列步骤:

(1)分类。根据博物馆现行采用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2)定名鉴定。根据每件文物的具体情况和现行定名方法给文物定名,对文物进行鉴定并填写鉴定意见表。(3)技术处理及实测。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如除尘除垢、防锈、薰蒸、简易修复等。同时对文物进行实测,记录其尺寸、重量、成色、完残情况等。(4)记录图像资料。可采用拍照、摄像、绘图等。(5)填制入库凭证。前阶段工作所取得的资料应充分进入入库凭证中成为其若干要素。(6)数据处理。在建立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博物馆,应将前阶段工作的资料录入数据库进行处理,自动生成总登记账、分类账、卡片、文字、图像档案及各种报表;未建该系统的应将这些资料之一份提供建立总登记账和有关藏品档案。

4.入库。完成以上工作后,由相关人员一起进行核查清点,正式办理入库手续。

5.库内整理。编制藏品分类账和卡片、整理资料建立藏品档案、设计制作藏品包装、排定藏品存放柜架、编制修复年度计划、收集与藏品有关的信息、对藏品进行研究等,同时应即时将有关信息交计算机中心录入藏品管理数据库,以便处理、保存。

有规矩则成方圆,对事物只要依据一定规则办理都会提高效率,变难为易,藏品管理工作也是如此。

二、动态化管理是藏品管理工作的重点

过去我国藏品管理相对简单,在一般的状况下,藏品仅会存在于库房和展厅两个空间,少有变动,因此只需为每件藏品建立相应的档、账、卡,并做好相关的保护和保管即可。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改变,各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频繁组织对外展览、临时展览,编辑有关展览、藏品的出版物,举办各类知识讲座等等,藏品进出库房成为常态。处在移动状态下的藏品,遭到损坏的可能性也最大,藏品动态化管理于是就成为博物馆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1.必须制定一个严格的藏品提用制度。在这个制度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藏品提用中的安全要素、提借藏品的审批手续、藏品提用凭证的填写要求、发现问题后的应对办法等。这些细碎但却具有实效的条例是藏品在进出库房的动态过程中的安全保障。

2.明确藏品在博物馆中只有一个进出关口。所有相关事宜都应集中在保管部门由专人办理。

3.严格办理、填写相关的藏品进出库房凭证,如提借日期和原因、藏品的名称、总登记号、完残情况等,相关领导和经手的工作人员要分别签字,如此才形成了了一份完整而具有法律效应的藏品进出库房凭证。

4.各种进出凭证要妥善保管,使每一件进出藏品都有账可查,有理可据。

5.藏品进出库房是为了使用,做好动态藏品的年终统计,可以准确反映出各类藏品的利用率和它在宣传教育、科学研究中发挥的作用,进而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藏品为社会文化事业服务。

通过上述工作,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藏品管理工作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动态藏品管理的秩序井然。

三、数字化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衡量博物馆的主要标志变成以宜教服务和对社会的影响来衡量。藏品的数字化管理能使博物馆这些功用大大增强。

1.藏品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建立藏品信息的数据化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馆藏文物的文字资料、图形、图像资料、音频、视频资料等信息,系统、准确、多角度地进行存储备份,提供准确高效的查询、修改、统计、复制、输出等功能。同时也是博物馆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工作高效率、工作人员高素质建设的重要步骤,是博物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2.数字化管理系统中植入藏品出入库管理模块。内容应包括核对藏品出库时的审查口令;提供藏品的现状、数量和存放架位;记录藏品的出库时间、理由和去向;藏品归库时的现状、数量等。有了这一功能,可以使工作人员很轻松地从电脑中检索到藏品的方位。并且使得馆藏文物除展出、保养外,一般无须提取文物本身,减少了文物的流通次数,降低损坏的风险。

3.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了博物馆科技含量,促进了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借助计算机强大的统计功能,可在数秒之内完成过去整个部门几天才能完成的查询统计、资料的修改补充工作。使得学术研究能够更加深入、更为方便。藏品展览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甚至虚拟环境技术结合起来,使展场变得丰富多彩、开放生动。

数字化藏品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小型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问题;对策

藏品是自然与人类发展的历史见证,具有珍贵的历史、科学、艺术等文化价值。作为博物馆的收藏品,它是博物馆所有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博物馆能够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基本保证。因此,藏品管理工作对于博物馆发挥其自身价值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这个层面出发,对中小型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新时期加强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对策。

1 当前中小型博物馆藏品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增长,我国博物馆事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博物馆的数量与种类越来越多,藏品越来越丰富,在这种情况下,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与新问题也呈增加的发展趋势。尤其是中小型博物馆,它们的软、硬条件均不如大型博物馆,难以应对新时期对博物馆提出的更高要求,逐渐呈现出各种问题。笔者欲对中小型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梳理、探讨,并试图对如何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1 对藏品的保管措施不科学

近年来,中小型博物馆藏品数量、种类的增多与馆内保管软、硬条件不足之间的矛盾越发凸显。总体而言,中小型博物馆藏品保管的不科学集中表现为藏品堆积式存放和“一刀切”的保管方式。中小型博物馆的文物库房普遍较为狭窄,随着馆藏数量及种类的增加,很难根据藏品的质地、级别等对其进行分类存放,很多文物只是简单地堆放在文物仓库中。加之保管设备简陋,有些博物馆甚至没有配置恒温恒湿等设备,无法为不同类型的藏品有针对性地营造适合的存储环境,这种“一刀切”的保管方式显然不利于延长文物寿命。

探究中小型博物馆藏品保管措施不科学的原因,除了受制于库房面积和设备条件外,与藏品管理工作人员本身也有关系。一是人员紧缺。由于人员编制较少,许多中小型博物馆存在保管员不足的情况,有些保管员往往一人多职,无法专注于更科学地做好藏品保管工作。二是专业素质欠佳。博物馆藏品保管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保管员专业素质的高低,在中小型博物馆中,人力资源普遍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保管员专业素质较低,知识老化,对文物进行科学保管的意识和能力不够强。

1.2 藏品管理人员工作水平较低

在县级博物馆时间调研中我们发现,由于管理者工作水平较多造成的藏品管理问题,对于博物馆日常工作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如下:第一,对文物藏品造成破坏。文物藏品是博物管理藏品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实践工作中,因保管人员缺乏文保专业知识或疏忽大意造成,进而对文物造成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第二,技术能力缺陷。新型藏品保护技术的应用,是确保藏品管理|量提升的重要方法。但是由于部分博物馆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技术能力(如专业应用软件的操作能力等),无法使用适应新型控制技术,进而影响藏品保护技术优势发挥是当前博物馆藏品保护中遇到的重要难点问题。

1.3 科研水平较低,未充分发掘藏品信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藏品本身所反映的历史、科学、艺术等文化信息是进行社会教育的丰厚题材,能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因此,现今社会对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博物馆不再仅是文物收藏、展示的地方,更承担着进行社会教育、科学研究的使命。因此,博物馆的管理工作应由对藏品的保藏上升为对藏品的管理,包括对文物的保管、利用以及研究。但中小型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工作目前仍更多地关注于保藏方面,对如何更好地发掘、利用藏品信息,进行科学研究则涉及较少,大多没有专门的科研部门,未能全方位地开展藏品管理工作。因此,新时期中小型博物馆尚不能满足社会精神文明需求对藏品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究其原因,这种现状主要是因中小型博物馆经费不足,人员编制紧张,业务员素质不高等因素导致的。当然,这也与基层博物馆保管员的陈旧观念脱不了关系。受传统观念影响,疏于钻研业务,科研意识淡薄。

2 加强中小型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对策

2.1 引进数字化信息技术,提高藏品管理技术水平

第一,采用数字化监控技术提高监控质量。数字化监控技术较之传统系统,具有监控视频清晰、灵敏度高以及监控死角小等技术性优势。如红外线监控设备的应用,在藏品夜间与消防监控中都起到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作用。第二,利用自动化处理技术提高环境控制精度。数字自动化控制技术与人工管理技术比较,其对环境控制的精度、反应效率更加准确高效,进而更好的提高了藏品保护质量。同时自动化管理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很好地避免因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的对藏品的二次伤害。如利用自动控制主机将恒温空调、排风除湿系统进行一体化控制操作,即可很好地提高藏品环境质量。第三,保证整体化控制管理模式的运行。藏品保护不仅是单一的控制过程,而是环境、人员、设备整体控制的过程。因此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确保了藏品保护中整体管理模式的开展。如数字化一体监控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协调各类监控设备开展藏品管理监控工作。同时,对监控中发现的问题数据,监控中央处理设备可以根据程序设计流程做好问题分析、预警警报以及对空气质量、消防设备等保护性设备进行控制,确保问题处理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2.2 开展实践性职业培训,培养合格的管理人员

在实践性培养中,其工作内容包括了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已就业人员的技术培养。对于博物馆已就业工作而言,职业培训的重点应集中在新型文保技术以及相关理论技术的培养中。如加强对已就业人员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培训,进而提高其数字化文保设备的控制质量与效率,就是当前博物馆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是新入职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对于博物馆新入职员工而言,其文保理论与相关技术知识水平较高,但是其文保实践能力的缺乏却是其管理工作中遇到主要问题。为此管理者可以采用工作经验分享、职业技能培训等不同模式,对新入职员工开展职业能力培训(如文物修复实操培训、环境控制设备操作培训等),提高其藏品保护实践工作能力。同时在职业培训中,管理者针对基层博物馆管理经验较少的劣势,可以派遣工作人员管理规范的省、市等大馆开展实践学习,提高其实践工作能力。

2.3 利用网络平台最大限度地传播藏品信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时期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对象不应该只是针对实体文物的管理,中小型博物馆应充分利用可以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通过建立网络博物馆(又称虚拟博物馆),将藏品信息呈现给更多的受众,实现博物馆功能最优化,方便快捷地给公众提供更丰富、更高层次的精神食粮和文化大餐。

3 结语

博物馆承担着保存历史文化,教化社会民众的重要使命,而藏品管理工作作为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绝不能以敷衍的态度对待之。虽然当前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在解决过程中仍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阻碍,我们都应朝着这些方向努力,建立起一个更加完善的博物馆藏品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数字化藏品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博物馆;博物馆管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日益扩大。在中国这样一个文化底蕴浓厚、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博物馆便成了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影响博物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博物馆管理工作,因此,我们应当把博物馆的管理工作视为博物馆发展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在新形式下的今天,博物馆发展为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面向公众,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与此同时,博物馆在发展的道路上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博物馆藏品的更新换代、硬件设施的短缺、管理人员的不合理运用、资金的不足等,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严重影响了博物馆的发展,因此我们要从根本上对博物馆进行分析与研究,寻求博物馆管理的真确方法,从而为广大公众提供一个多元化的博物馆。下面笔者主要从藏品管理、人员管理、资金管理、活动组织、数字化管理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当前我国博物馆管理所面临的巨大问题。

一、藏品管理

藏品是博物馆的基石,是博物馆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人类社会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藏品象征了一个时代的文化产业,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不能进行再生产的特性,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因此,必须加以科学的管理和保护使之长期保存。

(一)藏品保护方面

为了保证藏品的安全,博物馆必须建立收藏藏品的专业库房,并配备专业的库房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对于价值珍贵的藏品,开设专柜进行收藏。该库房必须具有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虫、防霉等功能,以便更好的保护藏品安全。同时,控制好库房内部温度和湿度,调整藏品的受光度,从而减缓藏品的自然老化。

(二)藏品修复方面

关于藏品的修复,要做好清除和修补两方面。及时清除藏品上的一切附着物,对藏品残缺部分进行修补,使藏品的危害降到最低,以恢复藏品的本来面貌。修复时要注意修复方法,修复过程中,不能改变或者破坏藏品原有的特征,质地各不同的藏品均有其各自的修复方法。

(三)藏品展览方面

由于藏品信息的不够全面,许多博物馆内的藏品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其实就是一种摆设。因此,博物馆方面应该最大限度的完善藏品信息,利用图片、文字、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让观众真正的了解藏品。

二、人员管理

近年来,大多数博物馆的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不尽人意,普遍人员专业不对口、文化知识水平不高,抱着“混下去”思想的人员被安置在各业务部门,似乎进入博物馆工作不需要什么门槛,不经训练、不加专业考核的一些人不断进人博物馆工作,严重阻碍了博物馆的健康发展。博物馆的技术管理人员在博物馆管理方面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员。要实现科学化管理,就必须从本质上提升博物馆管理人员的专业修养。因此,在博物馆的管理中,我们有必要加强专业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

(一)员工招聘方面,完善员工招聘信息,制定一份详细的员工招聘计划。

(二)员工培训方面,不仅要培训博物馆相关内容,而且还需培训营销、管理、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知识。要有针对性的培训,确保所有层次的人员都能胜任其岗位。

(三)员工管理方面,创造清晰的组织架构,明确描述所有员工的工作,完善薪酬政策,保持定期的员工会议。

(四)此外博物馆方面可以与高校合作,要求职员定期参加高校的学历教育,充实自己的知识水平。最后组织员工去参观一些知名的博物馆,学习国内外博物馆管理的成功经验。

三、资金管理

资金是博物馆赖以生存的中流砥柱。在资金的严重缺失下,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大大小小的问题,例如博物馆要增添大量存包柜、安检设备、保安、清洁工等,在这种情况下博物馆面临了严峻的挑战。资金是博物馆的物质食粮。为了使博物馆能够长期的发展下去,每个博物馆管理人员都必须争取获得资金支持和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点对博物馆进行资金管理。

(一)博物馆应该采用并保持一个财务方案。

(二)积极参与一些学术的、政治的大型活动并宣传博物馆,来提升博物馆的可信度和知名度,把博物馆发展与当地文化、旅游业相结合,确保博物馆运行的公共资金。

(三)博物馆可以成立捐赠者俱乐部,制定资助、捐赠政策。

四、活动组织

博物馆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专题性的活动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大型政治题材专题展等,同时对普通大众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众的需求并举办一些合大众口味的展览,此外,博物馆还需了解一些当下人们关注的话题,紧跟潮流,在社会潮流的推动下,人们就有可能成为博物馆的观众。在组织活动时,要注意走“亲民”路线,做到与观众无沟通、交流等任何障碍,拉近大众与博物馆之间的距离,让观众真正的融入到活动本身。

五、数字化管理

如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也需要走进博物馆的大门,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了博物馆管理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对传统的博物馆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加大对博物馆内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如引进计算机、数字显示屏、藏品管理软件等设施和系统,打造一个以多媒体为核心的数字化平台。同时,还可以建立一个网络博物馆,将博物馆的相关信息在网络博物馆宣传,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的最新动态,网络博物馆作为实体博物馆的一种延伸,更方便、更快捷地位广大人民服务。

综上所述,博物馆能否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做好博物馆的管理工作,改革博物馆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已成为当前博物馆发展的首要任务,因此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从根本上提高博物馆管理效率,为广大观众创造一个多元化的博物馆。

【参考文献】

[1]纪远新.浅析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运营管理[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06)

[2]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2)

数字化藏品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字化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24-0063-02

互联网时代,数字化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数字化博物馆的产生是时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传统博物馆突破自我、实现与互联网有机结合的大胆尝试,在文化教育传播领域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国数字化博物馆建设起步较晚,仍处于探索尝试的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暴露出诸多问题。因此,在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中,需要努力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还很多。

一、数字化博物馆的概念及内涵

数字化博物馆是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互联网等引入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科研保管、日常管理以及教育传播等过程中,借助于外部的因特网、微信平台等来实现博物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数字化博物馆给广大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服务新体验,将现实中的实体文物以数字化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搭建数字展厅,实现了传统博物馆难以实现的展示功能;依托互联网的优势,建立网络虚拟博物馆,实现藏品在线展示。数字化博物馆在传统实体博物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扬长避短,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了博物馆的文化教育、传播功能。数字化博物馆以社会公众的需求为主导,采用人机互动式,为观众提供服务。该服务突破了传统形式上时间、空间的束缚,是对传统实体博物馆服务功能的延伸和拓展。

二、数字化博物馆的发展优势

(一)智能化

数字化博物馆将现实中的实体文物以数字化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让死板的文物焕发了活力。观众参观博物馆的同时,可以亲身经历到数字化虚拟出来的历史时代。搭建的数字展厅,实现了以往传统博物馆中难以实现的展示功能,观众们可以在古人中间穿梭,在历史场景中拍照留念,倾听古人的声音……新的多媒体互动技术的应用,使数字博物馆更加智能化,提供动静结合的体验模式,既可以加深观众对历史的了解,还能激发兴趣。

(二)交互性

数字化博物馆借助三维立体技术和网络虚拟环境搭建陈列展厅,可为观众提供最佳的展示效果。如湖北省博物馆在对曾侯乙编钟及其他七件乐器进行高精度文物模型复原时应用了数字技术,观众可以通过触控屏来弹奏乐器。在这种虚拟场景下,观众既可以尽情感受古代乐器发出的韵律,又不会对文物造成损害。一些博物馆还充分利用了移动设备,如手机微信平台、平板电脑等,通过虚拟主人公带观众游览景点,让观众在家就能领略历史风情和人文魅力。这种全新的互动技术增强了数字博物馆的交互性,让古代文物动起来,让历史重新焕发生机,活在了人们的身边。

(三)信息化

数字博物馆的信息化优势主要体现在博物馆的建设、管理中。如博物馆馆藏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应用其中,实现了文物信息整理、收集、加工、存储、研究、展示的现代化、信息化,大大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此外,信息化技术还应用于博物馆的安保系统和内部管理系统,既增强了馆藏文物的安全性,又能够高效衔接博物馆的相关职能部门,信息沟通更加及时、快捷。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各N资源的开放和共享,让人们有机会接触到世界各地的历史文物藏品,还促进了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加快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对策分析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政府接连出台相关的政策导向支持,我国的数字化博物馆建设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机。因此,要抓住机遇,多措并举地大力推进数字化博物馆建设步伐。

(一)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文本、静态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进行综合处理,达到用户跟计算机实时互动效果的新型技术。

目前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音频技术、影像技术、触摸屏技术、场景组合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可以打破传统形式上的静态展览,使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功能更加立体化、空间化。全新的动态效果,增加了陈列展览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多媒体音效更具渲染力。声音是最具渲染性的传播介质,利用多媒体音效技术,可以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聆听历史的声音,再现时代场景,极具感染性的音效拉近了观众与古代历史的距离。

多媒体立体画演示。立体画就是利用摄影成像技术,使画作呈现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连续动态播放,极具流畅性和观赏性,很好地渲染和突出了陈列的主题。

触摸屏的应用。触摸屏凭借其灵活、方便的优势可以更好地为观众提供浏览、查阅等功能,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博物馆中,使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形式更加直观、生动,呈现出来的内容也更加丰富。目前很多博物馆结合影像和音效技术,强化了触摸屏的人机交互功能。

总之,多媒体技术为观众提供了更加精彩、更具趣味性的参观体验,这仅是一种辅助手段,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仍旧不能脱离历史现实,需要严格按照相关史实真实呈现。

(二)建设藏品数据库系统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不仅仅是藏品的多媒体展示,更重要的是基础藏品数据库的建设。完整的藏品基础数据库是建设数字化博物馆的重要基础,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博物馆在藏品数据库建设方面不愿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认为藏品数据库建设工作耗时较长,不能一蹴而就,于是把发展重点都转向了多媒体的陈列展览建设,从而形成了多媒体展示技术很先进,但是藏品内容过于单一的尴尬局面。建设藏品数据库系统是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中的重头戏,应根据博物馆内馆藏文物的种类来进行科学划分,采取不同的数字化技术,逐步建立、完善综合数据库。

加强馆藏品的信息管理。传统的藏品管理工作量非常大,需要人工对藏品进行分类、整理、登记、编码、维护等,耗时长,而且藏品也极易损坏。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系统就是把藏品的年代、材质用途、历史背景、外形结构、颜色、出土地址等进行属性编码,录入数据库,进而建立起馆藏品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检索、对比、分析等工作。

为专题展览提供便利。藏品数据库应根据博物馆展览的需要,设计出历史、革命、自然、探险等专题,并进行分类。 如展览陈列需要某件明代的瓷器,只要按照时代和质地组合检索,就能迅速找到符合条件的所有器物,并进行比较、挑选,省去了进库房逐一比对查找的麻烦,可谓事半功倍。

(三)完善博物馆网站建设,提高社会关注度和认知度

随着网络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国内外很多博物馆都建立了自己的专属网站。博物馆网站作为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一部分,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博物馆网站打破了传统实体博物馆受时间、地域、气候条件的限制,可以向全球观众展示馆藏文物,更好地宣传了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底蕴。虽然我国博物馆网站发展速度和规模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过于强调藏品的展示展览功能,忽视了互动性;网络营销效果较差等。

因此,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进一步完善博物馆网站的相关功能。网站页面设计要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激发浏览网站的兴趣。观众在网站中可以浏览更多的藏品信息,还能够轻松检索出相关藏品背景、出土过程、历史年代、人物介绍等相关信息。其次,实现或强化与观众的互动。可以设计一些与藏品文物有关的小游戏,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了解到藏品的一些常识和历史背景。最后,充分利用平面媒体、有线电视网、移动数字平台等展示博物馆网站,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

(四)建设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博物馆数字化、信息化人才队伍

博物馆信息化建设除了可以模式化的信息系统,还包括文物信息管理及应用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博物馆的信息管理人员既要精通信息化技术,也要精通博物馆文物管理知识。所以,当前博物馆应该加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博物馆数字化、信息化人才队伍。一是加强在职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加快推M现有人员的职业道德再教育和专业素质能力建设,制定一套系统完善的人才培养发展计划,增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二是建立博物馆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从制度上保障从业人员的利益,改善目前博物馆人员结构不合理现状。三是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博物馆在建立人才聘用制度的同时也要遵循市场规律,对内可以实施竞聘上岗,任人唯贤,杜绝滥竽充数;对外采取公开招聘的形式,择优录取。适当提高博物馆所需要的专业高级人才的福利待遇,既能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又能有效避免人才外流现象的发生。

四、结语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传统博物馆已经难以满足社会民众的文化需要,数字化建设在未来博物馆发展中将会占据重要席位。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不仅仅是博物馆顺应科技信息发展趋势的需要,更是传承文化、教化民众的一种全新的媒介。目前我国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各博物馆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利用好数字化信息技术,不断尝试创新,积极推进博物馆建设由数字化向智慧化、智能化升级。

[参考文献]

[1]赵秀琴.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10,(9).

[2]王裕昌.浅谈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J].甘肃科技,2010,(10).

数字化藏品管理范文第5篇

(初稿)

1引言

今年6月18日我馆正式营运开馆以来,馆内的实体建设业已完成;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硬件建设已基本就绪;各部门的计算机设备配置和联网工作运行已转入正常;展览陈列、网站宣传、安防监控、多功能会议厅、票务管理、人事财务等部分业务也实现了计算机应用软件管理,我馆的数字化建设已具有了良好的基础。抓住时机,加大力度,尽快尽早地切实推进我馆的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是进一步深入提高我馆经营管理服务水平,迈向“西部领先、全国一流、世界影响”建馆目标的必然选择。 2目标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是个长期的、不断完善、发展的任务,是一个有始无终的现代化发展过程。应遵循“统筹规划、需求牵引、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思想,以资源建设为核心,以资源系统整合与共享为主线,采用开发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设。“十一五”期间三峡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是:实现馆藏文物资源数字化、文物管理和信息传播网络化、办公决策现代化和科学化,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持续发展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工程,力争使我馆数字化工程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3任务

(1)完善馆内计算机局域网和网络集成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统一的文物数字化采集和存储系统,实现多媒体辅助展示导览系统的统一管理和运行监测;

(2)完善三峡博物馆网站建设,实现虚拟博物馆和实体博物馆资源与展示的整合,通过Internet 强大的表现能力,面向不同层次、不同访问对象的网络用户,系统、全面、生动地真实反映博物馆内容,传播博物馆的理念,更好地为社会进步、为社会公众服务,同时实现国际化的交流;

(3)通过文物数字化采集和存储系统,为管理部门、研究机构对文物的保管、研究、保护、利用提供便捷的查询、统计、分析手段;

(4)通过办公系统和网络的支持,建立远程办公环境,实现诸如田野考古工作实时会诊、汇报、资料调阅等功能。

4计划

2006年 开发或引进藏品管理系统、文献图书管理系统、影像图片管理系统的应用软件,实现藏品著录、文献编目、媒体采集、保管管理等基本业务的自动规范化管理。完成重点馆藏文物的信息化著录整理、重要文献资料图片的信息数据录入。为博物馆内部管理和专家用户提供采编、检索、读者管理和系统监控工具,克服目前博物馆文献、档案等资源得不到快捷方便的有效利用和安全共享的弊端。

2007年 开发或引进办公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形成以电子文件流转为

核心,覆盖行政和业务等各部门的高质量、高效率的办公系统。面向办公核心业务流程,提供行政公务、文档管理、电子邮件、票务、电视会议、视频点播、信息、信息查询等功能,实现博物馆电子化办公及网络远程办公,有效提高员工的办公效率,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手段,集声音、图像、文字、三维、视频为一体,不断充实完善馆内藏品、文献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丰富网站内容。

2008年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 )技术,实现考古工作和不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管理,通过网络支持田野考古现场和远地的实时会诊,为三峡地区的考古工作提供方便的、快捷的工作手段。完善三峡文物考古发掘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整理,充分展示三峡文物考古工作的成果,体现三峡博物馆本身的重要特色,为人们全面认识三峡地区的人文历史,进行长期的综合研究提供服务。

2009年 完善已实施数字化建设的各子系统的资源整合,建立大规模的多媒体资源库,实现文博数字资源的统一制作、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提高图文多媒体制作、音视频编辑、动画制作、光盘能力,为馆内的业务建设提高提供便捷高效的数字资源平台。

2010年 进一步充实数字化信息资源,不断完善数字化建设系统功能,提高数字化系统运用管理技术水平,利用虚拟现实、多媒体、数据库技术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为一体,强化数字化陈展手段和个性化导航服务,通过网站动态系统、多媒体导览、三维辅助陈列展示、视频点播(VOD )、在线知识讲座、网上会议直播与发言等个性化服务,在更大的范围内服务于大众,实现博物馆资源的社会共享,力求展示出国内先进水平的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成果。

5投资

资金的短缺是博物馆存在的普遍问题,而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又是很耗费财力的领域。好在其数字化建设的投资,是属于“一次投资,终身受益”的行为,值得倡导和推行。虽然我馆数字化工作起步晚,但却能够借鉴和汲取兄弟博物馆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使投资更有实效。基于现实客观情况,和我馆每年能争取到四五百万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投资的设想,拟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十一五”期间投资概算表》(附件一) 。 6要点

(1)更新观念,全馆动员

根据国际博物馆学会1989年9月海牙第16届全体大会通过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与人类环境的见证物” 。当代世界博物馆发展的趋势表明,现代博物馆不再是单纯的文物标本的收藏和研究机构,而更应该是为社会和公众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信息资料咨询机构。社会办博物馆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博物馆收藏、整理和研究标本,向公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科研和生产部门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正好为博物馆发挥自己的使用价值,实现自己的社会使命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的空间。

但是,在我国博物馆界还存在着严重的观念滞后,还根深帝固地保留着“重藏轻用”的传统观念。在不少博物馆及其工作人员看来,博物馆的意义主要在于收藏和研究文物标本,而与公众如何有效地获得博物馆的信息,与社会科研

机构、生产部门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藏品资料的关系不大。因而在实践中,他们不把文物藏品的利用放在首位,关心的仍是如何保存好藏品、如何研究藏品,并视其为博物馆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而不是藏品有多少被有效地用来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要。另外,博物馆界相当一部分人还存在严重的小生产狭隘观念和封建私有观念,具体表现为把博物馆的藏品视为本馆所有、本部门所有或个人所有,排斥社会利用,同行利用或他人利用,进行资料垄断和封锁。这样的观念和行为必将严重制约着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尽管目前我国有近百家博物馆建立起自己的网站,似乎在推进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但这些网站不过是个花架子而已,所能获取的信息仅仅是博物馆的概况、展览信息等简介性资料,远远不能达到博物馆数字化的要求。除了技术、资金因素外,主要的还是观念问题。对一些人而言,内心深处恐怕还不愿推进博物馆数字化。

观念的贫困是可怕的贫困,观念的滞后也是最难改变的。要推进我馆的数字化建设,首先必须克服观念的制约。只有当我们真正转变观念,树立起为社会和公众服务的意识时,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才有希望,否则,博物馆的数字化只能是一句空话,最多也不过是徒有其表的空中楼阁。

全馆员工应当积极行动起来,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作为推动博物馆事业和自身发展的动力,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思想观念、适当改变工作方式,利用一切外出机会,到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首都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国内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先行单位,参观学习取经,增长见识、拓展思路、提高素质,为我馆数字化建设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2)加强领导,协调配合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性的、长期建设的宏大系统工程,牵连到博物馆日常业务和管理的方方面面,涉及的学科众多,有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历史学、传媒学、艺术学、计算机科学、法学等。因此参加的部门和人员也较多,需要加强领导,统一指挥,协调工作,合理充分地利用馆内现有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这是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成效与否的关键。

(3)贴近实际、重视资源

坚持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资源建设优先的原则,重视持久的、可能让人觉得枯燥乏味的数据资源采集整理工作。按资金投入和技术发展的需要,视项目开发进度,实时配置相应的软硬件,做到适用、合理、高效、便捷。力求将丰富的馆藏资源转化成为知识、发展为技术优势。应当清楚地意识到没有足够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拥有再多再好的软硬件设备配置也只能够构成泡沫。

(4)引进为主,高效建设

鉴于目前我馆数字化工作底子薄,起步晚,经费、设备设施及人员配备都不足的现状,我馆在进行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时,尤其在初期,宜采取合作共享,引进为主的方式,借鉴国内一流博物馆多年来在博物馆数字化研究和建设方面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成功应用经验,引进其技术成果,寻求资源共享,降低投入成本,避免重复开发,力求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我馆的数字化建设。

(5)争取投资,追求卓越

近年来,国内不少大型博物馆和新建博物馆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投资可谓是不遗余力,动辄四五千万到上亿(附件二) 。这对重庆这个全国最穷的直辖市来说,如此投资怕是现阶段的财政能力所不能承受的。这也使我馆要实现我们的

建馆目标,面临着强大的困难和挑战。在财政经费支持有限的情况下,应当积极寻求合作开发,资源共享,多方面、多渠道地争取筹措资金,保障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卓有成效的开展,力争在技术层面上使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要动员全馆职工,继续发扬这一年来,在新馆建设、老馆搬迁过程中所焕发出的团结合作,努力工作的精神和干劲,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切实搞好我馆的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工作,坚定不移地向着“西部领先、全国一流、世界影响”的建馆目标推进。

附件一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十一五”期间投资概算表

金额单位:万元

附件二

国内部分大型博物馆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投资:

1、上海博物馆:信息化二、三期建设:4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