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数学教育概论

小学数学教育概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数学教育概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数学教育概论

小学数学教育概论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162-01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是面向教学,解决教与学问题,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而制定的一套系统方案。它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是落实教学理念和指导教学行为的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它也是一门科学,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依据课程内容、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策划师生学习活动的互动;同时它也是一门艺术,必须融入教育者的丰富经验,分析教学中的问题,规划出有效解决数学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1.学教学是师生互动、平等对话的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更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人格平等的主体,在课堂上,师生间和学生间在这平等的基础上,对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信息进行多种多样的动态的对话交流,实现真正意义的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在这个对话互动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猜想、推理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生命的历程,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体,让师生成为真诚的合作伙伴和诚实的朋友。当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有话就说,敢于争辩,敢于质疑时;当课堂上师生双方相互"捕捉"对方的想法,双方产生积极互动时;当课堂上师生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时;当课堂上拥有一个情感、思考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民主和谐和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时,师生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互动、平等对话便开始了。

2.教师要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明确提出"拓展数学课程内容的领域,减少机械和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加实践性、操作性和探索性等","学生学习数学应当成为学生探索数学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例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让学生拿出不同大小的圆柱形罐头,将外面贴的商标纸剪开,展开后看是什么形状。有的学生沿高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有的学生按斜线剪开,展开后是平行四边形。通过动手大家认识到: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可以是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是正方形,还可以是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长(或底)与圆柱底面周长相等,宽(或高)与圆柱的高相等。在此基础上,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这样学生学得主动,不仅理解圆柱体侧面积的概念,掌握了计算侧面积的公式,而且发展了空间观念。又如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首先取一排4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长方体,然后取三排同样的长方体摆3排1层,再取6排同样长方体摆3排2层……经过操作、观察、思考,学生发现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学生在搬弄具体事物时思维易于发散,印象极其深刻,兴趣越学越浓

小学数学教育概论范文第2篇

一、语文为枯燥的班会课注入了一泓活水

每周一节的班会课是班主任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过去,我大多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或表扬好人好事,或批评不良现象,或讲一些空洞的道理,尽管我讲得辛苦,但效果并不理想。于是,我有意识地尝试把语文知识、技能引入班会课,在轻松愉快的语文训练中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1.成语中学做人。我首先布置学生把有关为人处事方面的成语分褒贬两方面精选出来,每人至少一条,全班共列举了30多条。褒的如:老老实实、宽大为怀、光明磊落、能屈能伸、披肝沥胆;贬的如:华而不实、趋炎附势、阿谀奉承、求全责备、朋比为奸。尔后,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分清是非,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培养正直、善良、忠诚等做人的品格,学会做人的道理。

2.寓言中学思考。古代不少的寓言既包含生动的语言艺术又包含深刻的辩证法因素,如《自相矛盾》、《盲人摸象》、《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班会课,我让学生先讲述寓言故事,然后联系实际评析,引导学生全面、动态、联系地观察事物,反对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从而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

3.古诗中学科学。我常常选择一些包含着科学因素的古诗句集中在班会课上赏析。学习《明月几时有》,我让学生明白了“高处不胜寒”的天体常识;学习《惠崇春江晚景》,我引导学生领略了“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把科学知识融于鸭子恣意戏水情景的自然与妥帖;学习《枫桥夜泊》,我启发学生理解“夜半钟声到客船”所体现的声学原理。这样的班会课,使学生在艺术美的陶冶中受到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从而培养了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用语文去美化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人们喜欢贴上一些名言警句加以美化。我觉得,名言警句固然对学生有激励作用,但未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尝试这样的方法:首先向学生征集格言,指导学生将自己对人生、社会、学习、生活的种种感悟,精练准确地概括成句;然后评选若干佳句,让学生工工整整地写好、裱好,贴在教室里。这样,既可以鼓励学生广开视野、感悟生活,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而且使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下面是部分学生最近撰写的格言:1.浪费一分时间,就失去一份财富。2.青春,纵之则短,珍之则长。3.付出必有回报,耕耘定能收获。4.刀子不磨会生锈,人不动脑会落后。5.耸天的大树是一枝一杈组合起来的;渊博的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我还在教室里挂上一块小黑板,开辟了“每日成语”栏目,布置科代表每日写一个成语并加上注解,然后每周一早读课对上周刊出的成语进行小测试,每学期进行一次大测试。日积月累,学生理解运用成语的水平大大提高,并由此激发好积累词语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备有一个精美的本子,把刊出的成语记下,然后还写上了一段对这条成语的理解与感悟。教室的学习专栏,开辟了“每期古诗”、“每期名言”、“名人学语文话语文”等小栏目,使学生积累了不少古诗、名言、名人故事等,这对丰富他们的写作材料帮助很大。

寝室是学生主要的生活环境,我也要求学生利用语文去布置它、美化它。学生们有的在寝室一角开辟了文学小书库;有的把语文书里的插图临摹下来贴在床头;有的则抄一首小诗、一句名言、一则小故事或小幽默挂在墙上……每当我走进他们的寝室,就仿佛置身于一个语文小世界。

三、让语文智慧的火花去点亮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的思想工作面对的是学生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教师若能巧妙地将语文的睿智之花、情感之花与学生的心灵世界发生碰撞,思想工作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记得有一次,学校图书馆窗户的玻璃被人打破了,有人反映到我这里,说是我班里的学生干的。我没急于展开调查,而是利用语文课,与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皇帝的新装》一课,并着重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小孩子”的形象,让学生理解“童心”的可贵、“讲真话”的可贵。第二天,学校图书馆的玻璃窗换上了一块崭新的玻璃。该周的周记里,有一位男同学主动承认了错误――原来是他踢球时不小心而为。他在周记里诚恳地写道:“是《皇帝的新装》里的小孩子唤回了我的童心。”

四、语文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

小学数学教育概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策略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6A-0064-05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世界中小学的教学改革产生了广泛影响。他最初认为人类具有七种基本相互独立的智能――语言、数学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关系、自省,后来又提出了另外两种智能――自然探索、存在探究。根据他的理论,一些人可能在某种或某些智能方面水平较高,而在其它智能方面则一般或较弱。人在某方面智能水平较低,并不意味着其它智能水平也必然低。多元智能理论提示人们,尤其是教师,不能以某科目成绩来评价学生的整体能力水平,也不能由此形成对学生个体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现实社会中,很多人具有某种或某些智能优势,而在其它智能方面水平也不差,往往能获得较大成就,没有突出智能优势或者存在较多智能短板,则会影响人的工作成效。因此,在中小学阶段,我们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不应使学生在人生之初就有明显的智能短板,以免影响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在很多国家,心理与教育专家与小学教师都已经开始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中小学教学改革,以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我国部分中小学也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有人已尝试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索适宜每一个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模式,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能力。[1]但是,如何通^数学学科教学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此研究,为小学数学老师提供参考。

一、确立多元智能培养目标,引领数学教学设计与过程改革

目标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就有相应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学生通过这些经历和经验形成一定的观念和能力。我国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编制是数学专家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规律制定的,考虑的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目标,而对语言、自省等其他方面的目标考虑较少。小学数学对学生数理逻辑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教学活动在发展学生语言、空间、自省、人际等方面有很多空间与机会,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利用,就能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局限于学科目标,应当树立多元智能培养目标,不仅发展数理逻辑智能,而且使每一位学生的多种智能在小学阶段都能达到均衡发展。小学数学教师要敏锐地识别教学中能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活动,并有意识地组织安排相应的活动,来提高教学的多元价值与效果。例如,可以通过计算与描述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可以通过让学生讲述解题的思路来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可以通过学生互批作业、自批作业来发展学生的自省智能。

确立多元智能发展目标,并不是要求每节数学课都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9种智能,而是希望教师能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编排结构与顺序,在每个年级、每个教学单元中都有相应的多元智能发展目标与计划,从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多元智能发展目标下,教师还应加深对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整体结构与顺序的理解,挖掘不同教学内容对数理逻辑智能之外的其它智能的发展价值,设计相应的环节和活动。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是值得提倡的,在教学中打破传统数学教学的学科壁垒,与其他学科沟通,整合不同学科的力量,促进学生多种智能的发展。

二、设计与组织多种学习实践,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美国课程理论与教育评价专家泰勒教授很早就指出,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是取决于学生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因为只有通过经验,才会产生行为变化、情感态度的转变,才能产生学习,从而才有可能达到教育目标。[2]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多元的“智力观”,这就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多种智能的组合。确定了小学数学的多元智能发展目标,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选择相应的学习经验,来激发他们的各种智能的组合,从而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每一种智能的发展,都需要有特定的学习活动和经验来促进。有的活动与经验只能促进一种能力的发展,而有的学习活动和经验则可以促进多个智能发展。我们认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下面这些活动的组织,会有助于学生多种智能的发展。

(一)适当增加语言表达活动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是在不断的语言表达实践过程中实现的。数学课应该鼓励学生利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数学课堂中应增加语言表达环节,让每个学生都有想说的愿望,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准备发言、回答问题、小组交流、两两结对互相提问、汇报作业解题思路、专题作业展示交流、小组作业汇报交流等,并在学生语言表达的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语言表达。

(二)适当增加学生评价实践活动

学生自省能力的发展,也是在不断的评价实践中实现的。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应增加学生评价环节,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增强质疑能力,与自我比较,更好地认识自己。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互相批改作业,使学生掌握作业评价方法,从而学会评价自己的数学作业,逐渐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慢慢做到自批自改,发展自省能力。

(三)适当安排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包括项目讨论、组织与计划、交流与沟通、形成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等环节,可以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发展。教师可通过分工合作环节使尽可能多的学生的组织能力得到发展,可通过小组内独立制定项目计划来发展学生的规划能力,可通过小组内的交流与沟通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感受他人的心情。这种互动能够在学生间建立相互尊重的良好关系,帮助学生正确地评价他人与自己,从而促进学生自省智能与人际交往智能的发展。

(四)加强手工绘图、制表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图形、图表呈现可以达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让学生手工绘图、制表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同时绘图、制表作为一种精细动作,需要通过观察、模仿、练习使之熟练、灵活,也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在一单元学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单元图表或类似树状的概念地图;在新课教授完后,教师可帮助学生利用颜色、图像、符号、连接线等完成艺术卡片,并运用它们来展示自己的数学知识,将视觉和机械记忆结合。

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是以一种滴水穿石的方式产生作用的。人的行为的一些重大变化,是由于经验的累积,而不是在一夜间发生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帮助学生积累各种数学学习经验,使它们相互迁移与强化。

三、树立“一个都不能差”的数学教育质量观,改革课堂教学

小学是个人学习生涯的基础阶段,数学更是决定学生今后学习和职业选择的基础。小学生数学学得不好,对数学缺乏信心,会直接导致中学阶段数学学习落后。而中学阶段数学成绩将会影响升学。许多中学生因为数学成绩不理想,不能选择自己真心喜欢的学校、专业或职业,留下终身遗憾。事实表明:进入985、211高校的绝大多数学生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成绩都比较高且均衡。而某一学科特别是数学成绩偏差,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升学、职业选择等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小学阶段数学在学生生活与学习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一个都不能差”的教育质量观,改革课堂教学,使每个学生的数学成绩都达到较理想水平,特别要为后进生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使其数学学习达到平均水平甚至较高水平,以免成为今后数学学习、其他学科学习与今后人生发展的障碍。根据布R姆的观点,“掌握水平”意味着在一项反映课程标准的测验中获得80%-85%的分数。[3]

有学者指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方式不同。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的、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可以愉快而能干。[4]因此,数学教师应该认真对待孩子的特质和兴趣,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教育,加强个别化指导,尽最大可能去激发学生的潜能。

教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多种活动与经验,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能够自由自在地探索新鲜事物和陌生环境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到学习中来,多动手,多思考,多发言,体验共同积极参与和交流的乐趣。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形式导入新课,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内容联系起来,将实际生活和课堂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一开始便充满了乐趣。[5]教师可以借助幻灯片、音像、计算机等多元教学媒体来展现具体形象的内容,使学生尽快进入知识情景状态,构建合作、探究的多元智能环境。[6]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除此之外,教师应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来促进教学,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有效沟通的前提。还可以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能特征来设计个性化作业,同时注重对作业的批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四、关注每个学生多元智能中的短板,加以指导并创造机会,消除短板效应

在当今社会,虽然有少数人因为某种特殊才能成为了明星或特殊人才,但是也有很多人却因为自己的某种智能短板或学科短板,影响了升学,不能选择自己真心喜欢的学校、专业或职业,留下终身遗憾。事实上,很多人的智能短板和学科短板在小学阶段就有具体的表现――偏科。根据对南京市某小学三到六年级期末考试成绩的统计,我们发现,学生语文、数学、英语期末考试成绩在年级中的Z分数(一种相对位置量数)差距在2.0以上的占11.1%,差距在1.5以上的占18.8%。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小学阶段,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就已开始出现偏科现象,一些学生某学科成绩很好,但在其他学科上则表现平平,甚至很差。如不重视,这些学生将会为偏科所害。

作为数学教师,也应充分认识到每一位学生的智能短板和其它较落后学科学情,给予学生指导,并创造机会借助学生的智能优势发展其智能短板。例如:某位学生的语文成绩较差,那么数学教师结合数学教学,给学生更多的语言表达的机会,从而提高该生的语言表达智能,慢慢地使其语文学科水平提高。在语文学科上的进步会让学生树立信心,从而促进其在其他学科课堂上积极思考,积极发言。

数学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智能和个性特点布置个性化的作业,通过多元化的作业开发学生的多元潜能。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数学教师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让学生从自身水平出发去选择自己能够圆满完成的作业。这样的作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将学生的优势智能迁移到弱势智能中去。[7]同时,数学教师应当注意将平时的作业、练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发现并发展学生身上多方面的潜能。[8]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的精细批改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学习的最新进展,提供及时的指导,以个性化的方式利用学生的智能优势发展其智能短板。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设计实际有趣的专题实践活动来消除学生的智能短板。在专题实践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提供的学习素材往往跨越了学科界限,这意味着资源的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研究同一专题的不同方面,这就有了选择学习材料的自由,也有了充分的机会探索各个学习领域。[9]在专题学习活动中,从确定专题到展示交流再到回答师生问题,学生有机会将各种智能组合起来,从而使多种智能得到发展。教师也可以通过专题学习了解学生的智能特征,为每一位学生创造适宜智能短板发展的条件。

五、采用赏识教育原则,善于发现与肯定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与闪光点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对学生点滴进步与闪光点的及时的肯定,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数学教师不仅对数学学科表现进行肯定与表扬,对其他学科的进步也给予积极的评价,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各学科的兴趣,利用学生在其他学科中的智能优势,积累经验来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评价的目的也是为了让教师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效果,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将多元智能理论渗透到学习评价中去,可使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和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学习,在表扬与鼓励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调动学习主动性,使其自觉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实效性。[10]教师应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去评价学生,将评价重点放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了多少,以及发展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教师应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多角度、多层面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既要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方面去评价数学逻辑智能的发展水平,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以及多元智能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赏识教育在具体实施时有六大原则: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和提醒。要做到这六点,就要关注十二个学会:学会倾听、学会请教、学会反思、学会等待、学会崇拜、学会自豪、学会感激、学会陪伴、学会发掘、学会分享、学会批评、学会分担。作为教师,我们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不亚于家长,我们对学生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一声“你真棒”就可能创造出奇迹。

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没有人能精通所有的知识,也没有人在所有智能上都达到最优。但作为数学教师应当清醒认识到,小学生在某些智能上的短板会影响到其它智能价值的充分实现。教育是一门艺术,数学教学具有发展学生多种智能的空间与机会。数学教师若能跨越单纯的数学学科目标观,树立“一个都不能差”“一科都不能差”“一个方面都不能差”的多元智能发展目标观,关注学生的智能短板,善于发现有助于各种智能发展的机会,善于设计与组织各种智能发展所需的学习实践,进行赏识教育,创新新时代的因材施教方法与措施,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才会超越传统数学教育的范畴,上升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新境界。

参考文献:

[1]高学虎.多元智能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 2012(29).

[2]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9.

[3][美]布卢姆.教育评价[M].邱渊,王钢,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87:91.

[4]徐宝龙.小学数学多元智能教学策略初探[J].吉林教育,2012(5).

[5]邵华忠.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0(8).

[6]周爱萍.新课程呼唤全新的数学课堂[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1,(Z4).

[7]闫立伟.试论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4).

小学数学教育概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改革

从第一台计算机ENIAC的诞生,到今天只有半个多世纪,然而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已经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学校和家庭。由计算机、通信、控制技术结合起来的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社会的第一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技术基础和保证。从掌握计算机这个"人类通用智力工具"的必要性来看,同学习语言、文字一样必须从娃娃抓起。计算机教育,尤其是计算机在中小学的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而有关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也显得势在必行。

一.信息技术课内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

计算机普及教育推动着教学体制的结构性改革。大量实践表明,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课内外结合,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对学生的计算机教育要达到基础知识普及、科技素质训练、培养计算技术后备人才的多重任务,因此要课内、课外并举构成一个有机配合的整体。

⑴.课内教学要完成对青少年的计算机知识普及。首先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及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增长对计算机的基本了解和爱好,能适应学校教学中逐步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法的要求和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本人担任高一年段的计算机教育课程,所开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正是重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主要讲解了计算机的发展、应用、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录入技术(五笔字型)、Word2000文字处理系统,VB程序设计基础等。

计算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要重视理论知识与上机相结合。

⑵.校内、外的课外科技活动要为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提高的条件。更好作到计算机理论与上机相结合。我校一直重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并且取得好成绩:数学、物理、化学等都有全国、省、市竞赛中获奖的。电脑兴趣小组才刚刚起步,就有喜人的好开端。晋江季延中学在近四年"中国电信杯"信息学竞赛中三次取得了初中组团体第一、两次取得了高中组团体第一、个人奖第一的好成绩。而且信息技术会考也大面积的丰收,今年高一所有学生将参加福建省信息技术(二级VB)会考。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经过我们的努力,以后定能硕果累累。我曾设想,中学也象大学一样,提高计算机的利用率,将机房向有志学习计算机的老师与学生开放。当然这样可能产生人多、设备不够的矛盾,不过凭"机票"上机能解决此问题,我校目前每天中午与周末免费开放电脑室让学生上网进行"研究性学习",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知识,也加强了信息技术的学习。目前中学有繁重的基础教育的任务,可能会对其他学科在时间上有小的影响,但若真正推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加强计算机教学正是其有效途径。而且能真正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素质,从而给其他学科带来好的影响。

二.关于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六点建议

现在教育体制改革正大力推行,信息技术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

1.关于信息技术课的地位

电子计算机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和龙头,它的出现和发展,把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创了一个技术革命的新时代。计算机把人从重复性的或有固定程式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人类智能获得空前发展。科学家们曾预言:计算机科学将是继自然语言、数学后的第三位的,对人的一生都是大有用途的"通用智力工具"。正因为如此,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当今世界大趋势。在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是提高人才科学素养的需要。过去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恐怕不行了。社会向前发展了,跨世纪人才的科学素质应有五大支柱: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近年来国家教委提出了在中小学开设计算机课的规划,强调了计算机在中小学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十分重要和正确的,也真正体现了小平同志曾说的"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性。要提高信息技术课的地位,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⑴.计算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知道当今社会计算机的普及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计算机教学。我们肩负着"科教兴国"的历史重任。

⑵.对已有的计算机房加强管理,让设备发挥最大效能,而不是应付上级检查或为了提高学校名气的单纯的"摆设"。

⑶.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狠抓计算机教学效果,干出成绩,让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看得见"有投入必有收成"。

⑷.保护和调动计算机课程教师的积极性,在考核、晋升、进修等方面与其他学科等同对待,甚至优先考虑。

2.关于课程结构与课时调整

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应试教育",比较重视分数。时常用考试来刺激学习,"考试是法宝,分数是命根"仍在一定程度上起很大的作用。计算机课决不能再循老路。计算机应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实践学不会,不实践学了也没有用。针对这一特点,计算机课程应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让练的比重大于讲。

一个中学生坐在计算机前,他所面对的不是一般的物理仪器或化学试验装置,而是他可以用来进行学习、动手实践和进行构思与创造的环境。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还有创造能力的培养都可以借助于这个环境来实现。

鉴于目前中学生负担比较重的情况下,不可能拨出很多计算机课时,因此必须通过教学改革通盘考虑。比如有的课的部分内容可以利用计算机上,计算机课的作业也可以用于解数学题或物理题。总之,在中学开设计算机课,决不是仅仅多了一门课,给一些课时的单一问题。教育部门及学校都应做好课时的适当调整。中学计算机教学每周至少应安排2课时,才能满足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操作的需要。

3.师资培训:

面对计算机普及的大潮,师资水平的提高显得越来越迫切。目前计算机课的教师紧缺,真正计算机专业人才不太愿意到计算机教育第一线。大部分中学计算机教师是从数学和物理课转过来的,多数人边教边学,非常辛苦。加之计算机学科的知识更新极快,更加使这些老师难以胜任。为此,师资培训工作很有必要开展起来。我们从事计算机教育的老师,特别是中小学老师深感计算机文化交流的范围太小,须知搞计算机工作绝对不能闭门造车,所以迫切希望教委能多给我们一些培训的机会。

师资培训还包括对其他非计算机行业老师的培训。我校就经常利用假期对青年教师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与培训,学校规定每周六下午为学习电脑日,早在1997年就对全校教师大规模进行电脑培训,部分老师不只通过了全国计算机一、二级考试,掌握了计算机入门知识,以及一般教学软件的使用知识,如:Windows98、Word(wps2000)、Excel、Powerpoint、IE5网络浏览器、E-mail电子邮件等。现在几乎所有老师可以通过电脑编辑打印试卷,为真正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而精选试题,精讲精练,所有教师都能使用校园网络系统辅助日常教学,大大推进了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的应用。这样既提高了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又让更多青年教师能参与到计算机教学中来,从而更好推动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发展。

4.要把计算机做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学校。

现有的教学模式已经沿续了几百年,这中间有过改革,但从总的投入产出的教学系统效益看,其能力接近饱和,已经不太适应新的形势。作为新体系的物质方面的支柱,历史地落到了信息科学的头上,这里最重要的是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将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势在必行,也已成为发达国家的趋势。科教兴国,重点首先是教育。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支持环境要定位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当然,限于国力,我们不能想像全国80万所中小学全面铺开,但我们又不能不开始试点。先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始试点工作,不然,我们还会贻误时机。使我们感到高兴的是我们学校算走在前列,为了推行"素质教育",我校花了大笔的资金添购新的电脑设备,还搞起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网络系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我校真正成为"窗口学校"、省重点侨校。

5.加强学生信息化教育,有效使用校园网络系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为了加强学生的信息化教育,还必须更好使用校园网络系统。只有学生的信息化教育水平提高了,学生才能主动接收并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学习,相反,只有加强信息化教育,才能更加有效使用校园网络系统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服务。当今发达国家都把信息化教育摆在首位,我国信息化教育也必须加强,我们学校在信息课教学中不只是教会学生"掌握计算机与网络操作",还把"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所提供的强大能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作为重要内容,让他们能主动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学习更多的新的知识。早在几年前我校就将计算机列为了必修课,学校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和网络兴趣小组,在福建省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竞赛方面成绩十分喜人。我们还建立了一支学生计算机管理员队伍,他们不仅能在日常的计算机教学中承担管理计算机的工作,而且能指导其他学生学好计算机。同时他们也能很好使用和管理教室里的终端设备。

6.以国际互联网为拓展,建立学校网页、班级主页、师生个人主页,从而开展"自主性学习"。

在校园网络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同时,我们以国际互联网为拓展,建立学校网页、班级主页、师生个人主页。学校网络系统对外通过高速光纤(10M)宽带网专线24小时全天联接Internet网,季延中学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址:),网页全面介绍了学校各方面情况,开设了领导机构、光辉历程等栏目;有的教师从互联网上找到相关的资料,为做课件服务,也制作教师主页,把所教学科的一些具体内容送到互联网上,给同学们开辟了一个永不落幕的第二课堂。学校每天晚上对教师开放网络教室,中午对学生开放,让他们能上网主动参与网上文化建设。还专门组织成立了网页制作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班级主页(比如《演义二班》)和一些优秀的个人主页。同学们从国际互联网中学习到了更多新的知识,开展"自主性学习",获取了更多的信息,使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愿全社会多关心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与改革,为"科教兴国"献上一份厚礼。

以上仅仅是本人在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建议,希各位领导与同仁们指教。

参考文献

1.吴文虎主编:中小学计算机知识辞典

2.吴文虎主编: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

小学数学教育概论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美国小学;小学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

1美国教师教育的兴起与教师专业化

20世纪30年代后,发达国家的“师范教育”概念逐渐被“教师教育”所取代,并成为世界通用的概念。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概念替换或文字游戏,而是标志着教师培养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教师教育”的丰富,从内容上来讲,包括人文科学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和科学实践;从顺序来看,有职前教育和在职教育;从形式来看,有正规的大学教育和非正规的校本教师教育;从层次来看,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教师教育包含教学职业的职前、试用和在职等层次。

教师教育的出现是教师专业化趋势的结果。教师专业化运动兴起子2O世纪60年代,80年展成为一场波及全球的教育改革运动。1955年召开的世界教师专业组织会议率先研讨了教师专业问题,推动了教师专业组织的形成和发展。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做出了明确说明,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1986年,美国的霍姆斯小组、卡内基工作小组、复兴小组相继发表了《明天的教师》、《国家为培养2l世纪的教师做准备》、《新世界的教师》、《有装备的国家——2l世纪的教师》等一系列报告,明确提出了以教师专业性为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目标的理念,期望通过教师专业化提高专业报酬,促使教师职业成为一门真正的专业。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推动教师专业化是“改善教师地位和工作条件”的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

2美国小学教师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美国建国初期没有专门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机构,小学教师一般由没有受过专门教育训练的神职人员担任。最早开设专门的小学教师培训班的是1823年在佛蒙特康考德市由教士霍尔创设的私立师资培训班。1825年在美国出现了第一个教师资格证书。l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更新了教育观念,传统的小学教师培养主要依托师范院校的教育专业输送人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中小学教师几乎全部由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和文理学院教育系培养。20世纪60年代受到终身教育思潮与全球化背景的影响,美国的小学教师教育开始注重职前培养与在职继续教育。即,全球共识的教师教育包含了教师职前与在职教育。加上美国的教师专业化程度较高,目前的趋势是走向高学历结构,美国义务教育12年,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学历起点是大学本科毕业,研究生、博士生也很普遍。各地高校和专门的教师进修机构共同开拓了在职教师进修班,对职前与在职教师的学历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在美国当一名小学教师是件高尚而又艰难的事情。因为教师在美国各种职业中的地位受到人们的尊重,美国历来重视知识、重视教育,不管是中小学还是高等院校的老师都受到人们的钦佩。而教师资格审定程序和队伍管理也是很严格的。众所周知,小学教师的要求不同于中学或大学,所以小学教师的培养也与他们存在差异。中、小学与大学教师的培养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具有终身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理念的引入导致小学教师教育分两个阶段贯穿教师职业整个生涯。

2.1小学教师职前教育

美国小学教师职前教育体系形成之初,教师来源主要有四个渠道:第一是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第二是普通大学,有志从事教育的学生从第三学年开始必须选修教育、教学类的课程,如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并经实习、考核合格;第三条渠道是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在大学也没有选修教育课程者,经师范院校(教育学院)培训并考核合格;第四是已获得博士学位的。美国小学教师的培养任务由师范学校承担。二战前虽然有公立和私立师范学校同时存在,但是两种师范学校都是培养小学教师的主要场所。21世纪初,美国没有专门培养教师的师范大学,小学教师主要由文理学院和综合大学培养,在获得了4年制的非教育学科的学士后,如果要从事教师职业,必须专攻1年的教育专业,选修30个学分的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和教育法等相关课程获得教育硕士学位,并通过考试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才能应聘上岗。为了解决小学教师的数量与质量问题,美国还推出了社区学院和普通大学联合培养小学教师的新模式。这种模式利用了普通大学的学术水平和社区学院的实践能力优势给小学教师培养创造了一个成功典范。

1825年第一个教师资格证诞生之后,美国小学教师资格认证体制逐步得到完善。进人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小学教师资格证分为两大类,即普通教师资格证书和特殊教师资格证书。这是针对普通儿童与特殊儿童而设置的教师从业资格认证。由于美国的分权自治行政方式,各州对教师资格证的时限有不同的规定。但是近年来,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大部分州都趋向于取消教师资格证的终身制。

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开设的课程虽然各州会有所不同,但主要是五类,第一类是普通教育课程;第二类是学科专门课程;第三类是教育原理课程;第四类是教学方法课程;第五类是早期实际经验与教学实习。

2.2小学教师在职教育

小学教师在职教育也可称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它的出现主要是因为随着现代教育观念、技术与信息的不断更新,小学教师的职前教育无法满足教师职业的整个生涯的需要。现任美国小学教师大部分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教育硕士教小学也是很普遍的事了。为了提高小学教师的学历,除了人职前有学历要求之外,美国在职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取得学历的或自我提升的非学历继续教育。美国在职教师的进修由高校和专门的教师进修机构共同负责。为了提高小学在职教师的学历与教师专业素养,全国各地向小学教师推广的进修课程包括专业课程、学术性课程和教育行政人员与辅导人员的学位课程等。

美国的小学教师必须是能教几科的人才。比如,英语语言老师既要能教英语语言又要能胜任小学科学教师。由于对小学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他们在职前都接受过良好的训练,但是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美国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与其职称和学历相关,所以许多在职教师都希望在职期间不断通过学历进修来提高自己的待遇。小学教育硕士的出现就是很好的例子。小学教育硕士面向的人群就是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小学在职教师。通过对小学教师的观念更新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

2.3小学教师教育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