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与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当今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开展?其效果怎样呢?为此,我在平安县平安镇东村小学进行了实习教学,并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教学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所以,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阅读教学,并搞好阅读教学。
(二)阅读教学的现状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将造成很大的影响,在阅读教学的认识方面也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阅读教学没什么好的方法,带领和要求学生读书就是了,学生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实际上,在读的方法和读的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还是大有可为的,应对学生进行认真的指导,不然学生乱“吃”一通吃坏了肚子那就麻烦了。
我对平安县平安镇东村小学三至六年的学生在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材料、阅读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掌握了一些数据,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阅读兴趣不高。多数同学不喜欢看课外书,即使看的同学也相当马虎,做摘记的同学很少。另外,从同学们的阅读时间上反映出,同学们平时上课期间的阅读较少。说明同学们学习负担过重,这也应该是同学们不很喜欢的原因之一。再次,同学们交流也很少,作用不大。
第二,阅读对象单一。学生大多喜欢故事书,对其它的书涉猎很少,如文学书籍、科技书记和生活书籍等。虽然,这不能说不好,但我想我们教师,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积极的引导,把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书籍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在健康书籍的海洋里健康成长。
据了解,小学生大多对中外经典文学作品都不熟悉,文学积累薄弱,他们对文学作品故事的了解,大多都是从电视剧中得知的,如,中国的四大古典名着《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第三,阅读数量不够。从该校的情况来看,进行了课外阅读的仅有10%左右。就其原因有二:一是学生没有很感兴趣的课外书,这与本地区的经济环境,语文教师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二是和现在的考试制度关系密切,个别教师一味追求考试成绩,这也直接的剥夺了学生的阅读时间,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健康成长。
第四,阅读环境较差。学校与家庭,教师和家长共同构成了学生的阅读环境。家长文化素养高,爱看书读报,对学生能起到积极而良好的影响。所以,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坏与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文化素养很有关系。在家庭环境中,家庭文化氛围浓,书籍报刊丰富,那么学生有书可读,其课外阅读状况就好,反之,则无书报可看,课外阅读只是纸上谈兵。另外学生家长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爱读书看报,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影响力是很大的,反之,学生家长文化素养低,爱好庸俗,不读书不看报,沉醉与打牌酗酒,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二、阅读教学的策略及措施
1、题目:
时间:xx元月23日-27日
地点:xx
形式:访谈形式
主体:xx 马xx
社会实践内容:一.我乡镇乡村中小学教育的总体情况
2、调查方式
3、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4、改变农村的教育现状的策略
5、调查过程中的收获与反思
(1)乡村教育的总体状况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xx大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建进程。
然而,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标准,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进而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2)调查方式
我选择了访谈的调查方式,通过访谈的形式,探寻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为农村义务教育建言献策。在访谈人群的选择上,我根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寻找影响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3)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1. 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占gdp2%的比例,然而就这2%绝大部分都投入到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官员政绩思想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开展所谓的现代化教学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通,能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学成了空想。
2. 师资力量薄弱。乡村中小学的教师大部分不是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清一色的民转公。他们中只有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
3. 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县乡教育行政部门在学年末,年终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名。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晋级加薪,于是老师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延长时间。有道是:“不管是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
4. 德育教育令人堪忧。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不少学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盗,出入网吧,侮辱师生。
5. 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大部分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都返乡务农或外出打工,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经济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
6. 初中学生流失现象死灰复燃。除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这一客观原因外,还有教师敬业精神差,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式陈旧,教学质量低下等,也是导致学生厌学而流失的主要原因。
7. 农村留守儿童居多,缺乏家长关爱。
(4)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策略。
1.加大农村教育资源投入,最大限度的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来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
2.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清退不合格教师,招有具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状况,完善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农村教育的公平正义。
3.在我国,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曾经推行“末位淘汰制”广大农村教师担心自己本来就来之不易的“铁饭碗”砸在质量上,丢在末位上。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身上大力弘扬人文精神,落实人文关怀,不遗余力的为他们减轻工作压力,消除心理障碍,为在广大农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铺平道路。
4.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个性健发展。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学生德育工作,首先要把握好中小学教育阶段青少年身心成长的特点,把握好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从而有的放矢的对他们进行道德情况,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标。
5.农村教育改革,彻底改变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局面。农村中小学教育要与农村实际结合,国家要大力改革农村中小学课程,设置一些体现农村教育特点的实用性课程,使之在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同时还能更好的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6.针对农村初中生辍学现象。一方面要加大义务教育宣传和实施力度,确保困难学生不会因贫困失学。另一方面要推进教育改革,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乐学善学,确保学生不会因厌学而辍学。同时还有完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机制,切实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到教学督导评估序列并不断提高评价指数,最大限度的控制学生流失。
(5)调查过程中的收获与反思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对家乡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有了认识和了解,而且为对改革家乡义务教育提出粗浅的建议,同时还加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增强了发奋学习和顽强拼搏的信心,为日后报效家乡祖国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受益匪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珍惜火热的青春年华,珍惜琅琅的大学时光。在学院党委和团委的领导下发奋学习,顽强拼搏,待学有所成,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和智慧。
在此,真诚感谢家乡父老给予的支持与帮助,衷心感谢院校领导和团委给予我这难得的接受锻炼教育的机会。
此致:
敬礼!
0引言
本文通过研究当前农村小学教学的现状,通过分析和研究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在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其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为提高我国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较高素养的的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目前农村小学教学现状
(一)小学教师队伍单薄
目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主要问题:一是教师老龄化严重,教龄一般在20到30年之间。他们在教学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模式,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面对新教材使用老方法,“穿新鞋,走老路”,跟不上形势发展的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二是英语、音乐、体育和美术等专业化教师严重不足,越偏远的地方越突出,一个教师上几门课,严重制约着农村小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二)生源流失致村级小学消失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和城镇化进程,导致很多村级小学生源不足被撤消、合并。一部分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学生到城市里去读书了,一部分随打工的父母外出求学。我所了解的10余个乡镇里,每个乡基本只有1至2所完全小学。一所学校中的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仅一至两个班,每个班30多名学生。由于村级学校被撤消、合并,较远的学生就只有在学校寄宿,教师除了日常教学外,学生们的饮食起居、人身安全、纪律管理等都是教师们工作的内容,教师扮演着老师和家长、宿管、保安等多重角色,也意味着教师们的工作更累,任务更重、责任更大。
(三)家庭教育制约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近年来,农村居民到城市务工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也就出现了,孩子的父母亲到外地打工,孩子交由爷爷和奶奶照管的情况。很多家庭没有担负起孩子明天的发展的责任。其次,部分农村家长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没有尽力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知识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违背小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有些家长的教育思想不正确,将教育子女的责任过度依赖于学校。以我校为例,许多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完全的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学校和教师的负担。
二、目前农村小学教学问题对策
(一)加快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步伐
评估制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起着指挥棒的作用。评价制度不改革,教育教学的状态就不会有什么大的改观。现虽说是素质教育,但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注重学生的考成绩,因为那是自己工作成绩的体现。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也是挺热衷于举行统一考试的,因为那是评价各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最简捷的手段。现在,大多数地方仍然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尺度,而不是关心全体学生的发展,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教学就会只围绕着考试转,新课程改革就不会有较大的前进。所以现在急需教育部出台措施,要求地方部分实行绿色评价指标,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同时也推动农村小学的新课程改革向前进行。
(二)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和针对性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最活跃因素。一要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通过校本研修、定期培训、外出考察、实践探索等方式,为他们充电、加油提供方便,提供必要的支持。二要坚持实行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农村学校每年必须保证一定数量农村教师进修培训,合理安排城区学校名师、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采取更加优惠政策鼓励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严格控制农村骨干教师流向城区学校。三要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增强责任意识,培养教师的专业敬业精神。
(三)科学合理建设农村小学教学点
中心小学的建设要综合考虑教师教学、学生就学、地理环境、交通状况和便利服务各村庄等问题,科学合理布局,使得中心小学附近的农村小学生受教育便利。在中心小学建成之后,接送小学生的交通设施和小学生住宿的心理辅导要及时跟进,师资力量的整合要及时。
(四)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独处与反思的时间
我们的教学过程不是教师讲,学生听,就是学生们在一起讨论,学生自己独处与反思的机会较少,然而在美国专家和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反思。独处与反思被确定为探究性学习的十条设计原则之一:独处与反思独处、反思和静思能够帮助我们恢复精力,开拓思维。保证学生们有时间独处,理顺思路,做出判断并形成观点。然后,还应给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彼此交流心得,与成年人互诉体会。一年级的学生就有进行反思的能力,农村小学的教学设备条件差一些,教师要多给学生反思的时间,让他们从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
(五)构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阳光桥梁。
让家庭和学校共同承担孩子的成长负责。1建立家长学校。这可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2.学校设家长接待日,专门接待来访家长,在某些问题上进行交流、沟通,达成共识。3.教师应定期进行家访,全面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学生的在家里的表现,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从而因材施教。4.设“家校联系卡”,定期或不定期发送到家长手中,并回收反馈信息,使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
(六)根据学校实际,合理核定学校教师编制
现在部分学校从编制来看超编,但部分教师接近退休年龄、体弱多病,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学校教师的年龄结构核编。
三、结论
小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核心课程和启蒙课程。但目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农村小学教学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在来解决。通过此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同时也看到了很多农村地区的问题,并通过了简要分析,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农村小学的教育具有特殊性和长远性,保持农村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也是复杂多样,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工作,只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探究、敢于实践、敢于创新,农村小学的教育才能日臻完善。农村小学教育问题也是农村发展问题不容忽视的部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期盼农村教育能立教之基,为祖国明天的建设而托起新的太阳。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对策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启蒙阶段,是学习知识、长身体、开发智力以及发展思维的重要阶段,是人生中可塑性最好的时期。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快乐,而且是整个国家健康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着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小学体育教育在小学阶段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本省小学体育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深化小学体育教育改革和改善青少年体质。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我区8市120所城乡小学,发放经查阅大量资料而设计出来的《小学体育教育调查问卷》,并对部分小学进行实地访谈,总共收回有效问卷112分,其中市级小学32份,镇级小学35,农村小学45份。
2.统计方法
对收回的问卷进行统计,利用SPSS19.0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小学生所能得到的体育教育情况主要根据学校开设及完成体育课的情况决定的。201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条文规定9年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占总课时的比例要在10%-11%之间,同时我省也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制定了我区的试行办法,即小学期间每周体育课不得少于3节。调查结果显示有90所城乡小学按照规定每周至少设置了3节体育课,只有22所学校因为各种原因每周的体育课课时不足3节。此外大部分农村小学以及部分乡镇小学出现了没有专职体育教师,没有卫生室和卫生员,没有体格检查和体能测试等,而且多个农村小学的体育课活动场地仅有一个篮球场。
在完成情况方面,城乡小学都存在体育课被其他科目老师占用的情况,其中农村小学体育课被占用情况最严重,城市小学体育课被占用比例相对较小,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三、提升小学体育教育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观念
长此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体育教育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大都认为“成绩第一”,而忽略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所以要提升小学体育教育的质量,就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观念。学校领导和家长们都必须清楚的认识到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包含着体育,它是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基础,通过体育教育能够使学生们掌握基础的体育知识,养成健康的锻炼习惯,从而为以后的继续教育打好坚实的基础。
2.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力度
在小学教育过程中,体育课程相比其他课程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它能否落实完全取决于学校领导对其的重视程度,特别在农村小学,体育课经常会成为其他科目老师的占用对象,因此小学体育教育需要政策制度的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完善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管理制度,并加强监督力度,保证每位小学生都能够接受到体育教育。
3.加大投资力度,提升城乡体育硬件配置
城乡小学的体育设施资源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市级小学往往缺乏场地,而农村学校则往往缺乏器材。所以政府及教育部门应该根据城乡的不同情况加大对小学体育设施的专项资金投入,并把学校体育设施作为学校评级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学校积极发展体育教育提供政策条件。农村学生相比城市学生在体育教育上面是弱势群体,因为农村家庭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体育器材,所以各级部门可以在经费上和政策上给与贫困家庭支持,使农村家庭学生也能像城市小学学生一样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
4.促进城乡体育教育师资力量的分布均衡
农村小学在薪资待遇、生活条件以及职称评定等方面都与城市小学差距很大,所以专职体育教师更偏向于到城市小学工作,这直接导致农村小学体育师资力量匮乏。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当前现状:鼓励专职体育教师留在农村小学任教,并为他们制定薪资待遇、职称评定以及生活环境等优惠政策;此外还可建立体育师资流动上课制度,安排体育教师城乡流动上课,以及城市教师到农村小学支教或交流等活动,做到优质师资资源共享;最后加大对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如在城市设立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进修站等,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从而有助于缩小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差距。
四、结论
根据当前我区小学教育情况的调研情况,体育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城乡体育教育发展存在不均衡,相关部门应该积极采取行动,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保证我区城乡小学体育教育能够统筹和健康持续发展,使所有小学生都能真正获得接受体育教育的权利。
参考文献:
[1] 周欣元,董理峰,张倩,等. 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5:112-115+137
[2] 戴维红,黄瑞国. 福建省小学体育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5:116-120
[3] 邓振新. 对河源市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10:207-208
[4] 张玉英. 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以芜湖县农村小学为例[J].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93-96
[5] 陈顺太. 论如何发展我国小学体育教育[J]. 中国校外教育,2010,07:162
[6] 谭步军,官卫英. 对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理性思考及对策[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04:115-118
1、降低了培训成本,切实为农村教师减负排难。“送培下乡”让广大教师减少了交通、食宿等费用,每年可节省几百万元,为农村教师减轻了经济负担,排解了诸多困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务实高效的培训指导思想。
2、节省了时间,解决了教师的工学矛盾问题。如果每年让农村教师到县上集中培训,至少要花费一周以上的时间,对学校教学工作影响大。而尽量利用寒暑假、双休日“送培下乡”,可最大程度地少占用教学时间,很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问题。
3、促进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送培下乡“丰富了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让他们不断更新了教育观念,拓展了教育视野,在学习、反思中不断加深了对新课程的理解,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逐步转变了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教师的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明显增强。“送培下乡”为实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4、促进了校本培训、教研工作,推进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在‘送培下乡’中,培训教师为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教研教改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全县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培训、课程改革与研究创新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5、促进了培训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培训质量。“送培下乡”也是培训教师难得的学习和“充电”的机会,他们从中增进了对农村基层学校教育教学现状的了解,增强了教师教育的职业情感,丰富了教师培训的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了培训模式和方法,从而促进了培训者自身的专业发展。多年来宣汉县教育局通过“送培下乡”培养了近20名专职优秀培训教师,促进了全县教师培训质量的不断提高,实现了培训者与参培者的双赢,形成了教师培训机构与农村中小学教育共同发展的局面。
二、开展“送培下乡”的几点启示
启示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是搞好“送培下乡”的前提早在1997年,该县成立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全县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同时开始了以区(镇)为教学点的“送培下乡”活动。2004年,为了组织开展好小学新课程送培下乡工作,县教育局采取以乡(镇)中心校为依托、“分片设点”的新办法,共设立了26个培训教学点。2007年,又在乡(镇)设立了11个培训教学点,采取了“送培下乡”的办法,对全县初中教师进行了全员规范性培训。为了组织开展好“送培下乡”工作,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和完善了相应的培训管理制度,规定了县教师进修学校在培训中的职责主要是负责教学、考核、培训管理工作;并明确培训点所在学校校长为“点长”,负责该培训点的组织、后勤及“送培下乡”的具体安排,并提出明确要求,确保该项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启示二:做好教育教学调研,凸显培训的针对性,是搞好“送培下乡”的基础为了避免理论与实际脱节,使培训有的放矢,县教师进修学校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大力开展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调研活动。一是在每年的3-5月组织培训教师到乡(镇)学校听课评课、与一线教师座谈,收集第一手资料,总结课改经验;研讨课改的难点和疑点,从而发现问题,探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思路和办法,确立有针对性的培训课题,编写指导性与可操作性较强的培训资料。二是在“送培下乡”、继续教育工作检查等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广泛听取农村学校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培训教师进行研讨与反思,从而对培训内容和方式加以调整,保证“送培下乡”取得明显实效。
启示三:强化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培训质量,是搞好“送培下乡”的关键一是加强对培训教师的培训。每年组织培训教师到省、市参加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学习新理论、新方法。二是县教师进修学校大力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和教师自主研修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水平,培养培训教师后备军。三是让专职中青年培训教师到中小学教学一线锻炼(县教师进修学校于2003年开办了附属小学),积累教学经验,并承担各种培训任务,使其成长为骨干培训教师。四是每年从省、市、县聘请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专家名师作为兼职培训教师(每年聘请“送教下乡”兼职培训教师近10人),力求提高培训质量。
启示四:创新培训教学方式,增强培训实效,是搞好“送培下乡”的重点“送培下乡”不仅是培训地点、培训组织形式的变化,而且要在此过程中实现培训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和创新。根据各校教育教学和教师教育的实际情况,改变了过去一味灌输的方法,采取了专题讲座、案例探讨、现场教学(示范课、研究课)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老师们听讲、观摩、反思、讨论、交流有机结合,教学情景更加丰富直观,教学方式更加生动有趣,教学效果明显增强。比如从2004年开始,在新教材“送培下乡”中,组织优秀学科骨于教师到每个培训点上语文、数学示范课,授课者与广大教师交流课例设计思路与方法,参培教师联系教学实际进行交流探讨,实现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际的紧密结合,让广大农村教师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