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

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范文第1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其发展中的重要事项。通过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完善其自身的发展,更加有利于其获得发展的优势。如何促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顺利地开展下去,是国有企业发展应重视的重要工作。在国有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积极地转变发展理念,完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发展意义。

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逐渐成为国有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只有充分利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契机,完善自身体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发展的市场竞争力,进而实现长期规划的战略目标。如何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困境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更加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顺利地开展,也是国有企业获得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发展中,重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的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发展意义。

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困境

为了更好地进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针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国有企业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提高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的效率,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情况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观念上的障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着经营上的挑战;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着产业上的障碍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国有企业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观念上的障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着经营上的挑战;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着产业上的障碍等内容。

(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观念上的障碍

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观念上的障碍,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困境之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观念上的障碍,主要是指由于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是相对对立的两个概念,国有企业在发展中,曾经受到过国家经济上、政策上的支持,在经营理念上更具开放性和多元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将私有股份引入到国有企业中,私有化和股份化两种经营理念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观念上的障碍,是国有企业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着经营上的挑战

在实际工作中,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面临着经营上的挑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逐渐成为国有企业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着经营上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经营工作中,没有及时调整自身的经营方式及习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考虑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之间的关系,并合理地制定发展方案。因此,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着经营上的挑战,也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一个很大的困境。

(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着产业上的障碍

在国有企业的经营工作中,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着产业上的障碍,也是其改革工作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着产业上的障碍,主要是指混合所有制改革集中在支撑着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结构上,进行改革工作,需要重新进行资产分配、收益分配、债权分配,国家和政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着产业上的障碍,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的进展。

四、解决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困境的有效对策

(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进行资本融合

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中,合理有效地进行资本融合,是解决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困境的有效对策之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进行资本融合,主要是指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进行资本融合可以提高资本的运营效率,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因此,应充分重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进行资本融合这一发展对策。

(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

在国有企业发展中,为了有效地提高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的效率,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非常关键。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主要是指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充分授权,在市场经济中建设一批国有资金运营的公司,促使国有资本合理的流通,提高国有资本的利用效率。同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也是完善其自身改革结构问题的基本前提。因此,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也是一项有效的发展对策。

(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注重创新管理

在实践工作中,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注重创新管理,也是解决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困境的有效对策之一。针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存在的陈旧管理问题,改革需要注重创新管理,提高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的水平,可以有效地完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注重创新管理方案的实施,是促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实施的重要前提。因此,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要注重创新管理工作的实施。

五、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改制发展,成为其必须重视的发展问题。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正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困境,并结合国有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探究解决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困境的有效对策,可以有效地促进国有企业更好地发展下去。如何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强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国有企业应充分重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困境的相关探究工作。

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范文第2篇

我国出现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源于国有企业改革。这些年,关于所有制的争论和改革探索一直未停止过。之所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一方面国有资本希望通过混合所有制,引进社会资本一同建设,可以直接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还可因投资主体多元化而改善公司治理,提高效率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大量民间社会资本要求拓宽投资渠道,从而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创造了现实条件。

但以往国资的混合所有制更多从本位主义出发,民资进来只是点缀和陪衬。很多民企感叹,和国企合作劳神费力,不但没话语权,更别提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民营企业家的合法财产权利也得不到足够的保护。

这一轮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会否有所突破,还是新瓶装旧酒?混合所有制能否成为国企改革的一剂良药,笔者对此并不乐观。

2014年2月,处于垄断地位的超大型央企中石化宣布,将在油品销售业务板块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参股,打响了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枪。有评论认为,中石化的混合所有制经营,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也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最终,这将有助于让消费者用上更优质、更便宜的油。但也有观点认为,中石化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参股,比例不超过30%,这件事只是油品销售垄断者的产权改革,是垄断利益重新划分,而不是打破垄断。

从中石化的改革方案来看,尽管允许民营资本入股销售业务,但上游的勘探与炼化还是垄断在国企手上。民营资本一方面要投入真金白银,另一方面对投资标的并没有决策权,投资回报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民营资本介入的时候,想必会仔细掂量。而从国有企业来说,吸收了社会资本,但现有的公司治理和企业管理不会有太大改变。

而近期中信国安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更是引起广泛争议。改制前,中信国安集团由中信集团100%控股,注册资本15亿元。根据集团网站披露,2012年年末,中信国安集团合并资产总额为826亿元,合并净资产为155亿元。改制后,通过增资引进5家民营企业股东,中信集团持股比例下降为20.1%,仍为第一大股东,其余5家民营企业持股比例都在20%以下。从公开披露信息来看,花16亿现金,就可获得该改制后的中信国安集团15.8%股权,意味着中信集团持有的中信国安股权估值仅为23亿元。因此,有媒体认为国安的改制有国有资产流失嫌疑。

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范文第3篇

老白干酒(600559)的混改方案正在推进当中,沱牌舍得(600702)已经迈出白酒股国企改革实质性的一步。而在高端白酒领域,五粮液(000858)则是国企改革的最大看点。

我们认为,2015年是酒类国企改革的大年,后续白酒企业的改革将陆续到来,将对板块形成持续的催化。这其中,五粮液是观察白酒股改革动力的重点标本,能不能改革、如何改革,对白酒板块未来走势影响大。

老白干酒破题白酒股改革

在老白干酒公布的混改方案中,将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分别引入战略投资者、经销商以及员工持股。

其引入经销商的战略预期是借助混改提升公司资本实力,进一步优化产品质量并提升营销理念,借助与优秀经销商的合作强化公司品牌运作,巩固在北方市场的影响力,并强化公司全国营销网络的市场推广能力。

同时,老白干酒也推出针对830名员工的持股计划,成为首家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白酒上市公司。

沱牌舍得:改革进程待观望

沱牌舍得此前公告集团国企改革方案为,国资委拟向投资者转让38.78%股权,转让后,投资者对沱牌舍得集团增资11844万股,对集团进行重组。完成战略重组后,投资者将持有沱牌集团70%的股权。

这是近年来首个涉及国有资本退出控股权的混改方案,但其进程仍需观察――接盘方需要接受业绩承诺:意向投资方须承诺做大沱牌舍得酒业,2018年沱牌舍得集团销售收入力争实现50亿,税收10亿。2020年,沱牌舍得集团销售收入争取实现100亿,税收20亿。

中信证券方面测算,要实现业绩承诺,沱牌舍得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须达到22%,结合到产品和主销地市场竞争的考虑,这一业绩承诺能否实现待观望。

专销公司:拉开五粮液改革序幕?

五粮液在2014年末传出的信息是,已经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正在做总体设计,接下来将大力推进国企改革。

在今年四川两会期间,五粮液董事长刘中国又再次明确了五粮液的国企改革,称目前是国务院要求企业升级,推进混合所有制。在这样的前提下,公司要主动出击,转型升级。而转型升级可以拓展更宽的视野,对于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企业可以做一些主动出击的工作。

此前,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五粮液系列酒计划成立两家专销公司,头曲、特曲一家,五粮醇一家,未来可能会引入经销商,成为混合所有制公司。专销公司的成立,或许将是五粮液国企改革拉开的一个序幕。

长城证券白酒行业分析师陈鹏认为,五粮液集团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股份公司的改革也在深化,集团在股份公司的股权肯定要减持,引入战投、商家持股、薪酬体制改革、员工持股均有可能。专销公司值得看好,一方面可以专业化运作,更快地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决策和反应;另一方面,专销公司未来可能会让经销商入股,成为混合所有制公司,与经销商利益绑定,提高经销商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解决串货、价格混乱等问题。

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范文第4篇

2017年,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呈现出加速落地态势。

近日,国务院批转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时指导推动各地积极稳妥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2016年,新一轮国企混改铺开。第一批确定了中船集团、联通集团、东航集团、南方电网、哈电集团、中国核建等9家试点企业。第二批10家试点企业名单,已经由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审议确定中。目前,国家发改委启动了第三批试点遴选。

“今年的国企混改有望现从点到面、由央企到地方的全面突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表示,经过多年的爬坡上坎、滚石上山,今年混改将迈出实质性步伐。

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不少官员、专家表示,如果认为混改是“灵丹妙药”,国企存在的问题能“药到病除”,这样的想法显然过于理想化。但是,本轮改革涉及资产规模较大,社会关注度高,开展混改试点有利于引导社会预期并产生积极影响。此外,某些国企有望通过此次混改带来由内而外的蜕变,从而找到中长期发展途径。变革的确是大势所趋。

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认为,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后期在股权结构安排、企业话语权等方面,有关部委还需进一步把工作做得更细致。

混改新意

混合所有制改革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混合所有制”的提法始于十五大报告,迄今已进行两轮。第一轮“混改”侧重于股权结构的调整。此轮混改中,很多国有独资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公私合营等方式逐步变身混合所有制。

国资委数据显示,截至2015 年底,中央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数已占到67.7%。但是,改制后的企业绝大多数存在“一股独大”问题:国有股东占绝对控股地位,制约了董事会作用的真正发挥。

第二轮混改正是针对上述问题。第二轮混改“胎动”于十八届三中全会,侧重于治理机制的改善。新的经济形势也为其赋予了新内容。

一位接近发改委的人士总结称,此次混改有三个新特点。

首先,以往国企股份制改造,民间与外部资本只有分红权,并没有事实上的决策权。而此轮混合所有制,鼓励不同性质资产在混合经济体中发挥决策作用。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谭云明也认为,核心看点就在于打破“一股独大”,允许国资、民资双向进入,甚至民资控股,这对整个国企改革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其次,啃下垄断领域。垄断领域的“混改”一直是难啃的硬骨头,但该领域“混改”对整体国企改革有着牵引作用。

前述接近发改委的人士称,垄断领域的攻坚战放在今、明两年。目前,国家发改委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均选出了试点企业,有些企业的改革方案已经在审批中。在今年,垄断领域的几家企业有望最先在销售端和新增板块引入社会资本参股或合营。

再次,此轮混改相比以往更为审慎,鼓励“一企一策”,宜“混”则“混”。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喜亮表示,此次混改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确保改革规范有序进行。

前述人士称,去年和今年,国家发改委都启动了一批试点企业,确定了先抓典型企业的混改方案与进展,以期进行经验复制。他还进一步表示,虽然第三批试点企业在遴选中,但是数量仍与前两批相当,不会出现爆发性增长。缓设试点,是为了鼓励企业更深入地改革探索。

先行先试

除了央企层面以外,混改正作为各地国企改革的重要环节加快推进。截至目前,河南、四川、山东、黑龙江及浙江等全国大部分省份已就国企混改作出明确部署。

前述发改委人士称,不少地方的混改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现在发改委、国资委等部门正在研究,是否可以在地方甄选不同类别国企,进行大踏步的试点,寻找突破口,形成经验,以备后续推广。

譬如,对于小型地方国有企业尝试采取管理层收购(MBO)与职工持股并行。这样可以实现员工集资、管理层出资、银行补贴三方合力,共同解决某些国企的融资问题。

2016年8月,多部委已经联合印发了《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新一轮员工持股改革也迎来契机。

“尝试以合适的方式给予员工、管理层股权,使二者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而提升员工的向心力与忠诚度,最终达到混改的目的。”前述发改委人士说。

对中型地方国有企业考虑采用优先股改革。该方式拟引进民营资本参与企业经营,甚至获得控制权地位,而地方政府按照持股比例,每年享有固定股息或者强制分红的优先股红利。如果还有剩余利润,优先股股东可以与普通股股东享有二次红利。

对大型地方国有企业研究尝试民营资本的一票否决权。民营企业参股大型地方国有企业一定百分比后,享有特定事项一票否决的权利,保证民营企业不仅在资本市场能“用脚投票”,更能在公司内部管理中“用手投票”,最终形成民资与国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动机制。

但是,前述人士仍强调,这些尝试仍在研究中,具体如何实施还将有待部委决策。

此前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徐善长也表示,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则和方向是明确的,就是让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同时,强化激励机制,包括职工持股等一系列问题都要充分考虑。

前述人士透露,此次混改会有相关配套措施出台,目前正在紧张的制定中。主要包括:加强民资出资人对关键业务、重点领域和重要事项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允许民资派代表进入董事会;对国企高管分层管理,任命和选聘相结合等等。

混改的种种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改革依然需要很多重要的规范与配套改革。

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声誉;软预算约束;硬预算约束;混合所有制经济;逆向选择

中图分类号:F1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7)05-0018-07

一、问题的提出

“软预算约束(Soft Budget Constraint,SBC)”由科尔奈首次提出,经过学者们长期的研究及拓展,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软预算约束理论体系,对各国尤其是转型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今后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对此,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然而,混合所有制是一个复杂的融合过程,需要足够的资金注入,面临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为了获取资金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企业可以利用自有资金和无形资产。也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还可以谋求政府支持。此时,资金预算的软硬程度显得十分重要。硬预算约束有助于融资主体规范投资行为,努力降低混合所有制投资成本,提高项目成功率。相反,如果存在严重的软预算约束,容易导致融资主体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混合所有制项目投资,将风险转嫁给贷款主体,诱发外部性问题,从而扰乱资本市场,降低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质量。与此同时,软预算约束一直以来都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难题之一。虽然经过了大规模的产权改革,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隐形的软预算约束依旧存在,成为制约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障碍。因此,有必要从软预算约束视角研究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问题,为“十三五”规划目标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的实现提供动力。目前软预算约束理论已经比较成熟,其体系大体可以分为产生的原因、影响和治理三个层面。

关于软预算约束产生的原因,学者们的观点主要可以分内生性解释、外生性解释和综合性解释三种,广泛涉及到政策性负担、国有产权和动态承诺不一致性等方面。一是外生性解释。部分学者将软预算约束的产生归因于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制度环境等外生因素,例如科尔奈提出的“父爱主义”及争取政治支持,Hillman和Rosenberg提出的保障就业目标,林毅夫等认为的政策性负担。这些学者虽然都是从外生性角度分析软预算约束产生的原因,但就公有制是否是产生软预算约束的根源这一问题上。仍存在一定的争议。Li认为社会主义国家软预算约束更为严重的原因可能在于公有制,而林毅夫等与Desai和Olofsgard认为所有制与软预算约束并没有必然联系。二是内生性解释。Dewatri-pont和Maskin着眼于经济系统内部。从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视角探讨软预算约束发生的机制,将软预算约束归因于时间不一致性问题,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造成对一个坏项目的再融资。这一分析思路很快被其他学者所借鉴,Segal从垄断视角、Qian和Ro-landt从财政集权视角、Bai和Wang从政企不分视角深化了软预算约束理论。三是综合性解释。谢作诗和李善杰将各种内生性与外生性软预算约束产生原因置于一个包含项目筛选成本和替代选项的动态承诺不一致模型。罗长林和邹恒甫认为过去所有关于软预算约束原因的解释都存在一个“硬”的预算约束,软预算约束其实并不存在。

关于软预算约束的影响,受科尔奈等的影响,人们往往将软预算约束与低效、盲目投资相关联。学者们从多个视角研究了软预算约束对国有企业行为的影响。主流观点是软预算约束会导致国有企业低效。从微观层面来看。主要表现在科尔奈认为的短缺以及Jefferson与Song和Gao认为的在企业重组、投资、公司治理、业绩等方面的低效;从宏观层面来看,Qian和Xu认为软预算约束会危害宏观经济稳定。但Huang和Xu认为软预算约束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取得比硬约束更好的绩效。

对于解决软预算约束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主张:一是以科尔奈为代表的私有化。二是以林毅夫等为代表的消除政策性负担。三是以Segal与Qian和Roland为代表的财政分权、分散化的银行体系、企业重组、新项目的进入和非垄断化等基于内生性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大多数研究将借贷双方的金融契约看做是一次性博弈和静态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声誉显得无关紧要。在一个更为现实的动态环境下。借贷双方必须要考虑当前决策对未来的影响,进行自我约束。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每个企业和个人都有自身的声誉函数。在行动中都会关注自身声誉,而声誉作为一种复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会将融资双方的博弈长期化,对硬化软预算约束、解决逆向选择问题和提升社会福利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借方会认识到获得一个好的声誉会增强未来获取再融资的可能性。贷方会想通过获得一个强硬的声誉来遏制借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增加利润。即使没有政府的规制政策。声誉考量也会推动预算约束的硬化。对此,仅有很少的学者注意到声誉在抑制软预算约束上的重要性。Alexeev和Kim认为借方可以通过声誉来了解贷方类型(硬或软),贷方声誉具有抑制软预算约束的作用。同时,与集权的信贷市场相比,在分散化的信贷市场中,声誉能够更好地发挥这一作用。Deviatov和Ickes研究了借贷双方声誉与软预算约束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他们认为声誉虽然不能完全消除软预算约束的负面影响,但仍能够硬化软预算约束并且提高社会福利。当仅有借方拥有差别声誉而贷方声誉同质的时候,声誉对于软预算约束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如果引入贷方声誉,贷方为了吸引好的借款者,会倾向于形成一种强硬的声誉,可以获取更高的利润。这些思想和研究方法为软预算约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借贷方声誉。但已有成果仍局限于静态分析,未将声誉置于一个动态环境中考察。

3.惩罚的有效性

惩罚力度、及时性和有效性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声誉功能的发挥。Bulow和Rogoff研究了国家之间的外债问题,认为借款给小国家要以对借方直接有效的惩罚措施,而不是一个国家的偿付声誉来支撑。如果贷方能够施加给借方的惩罚力度很低。那么声誉对软预算约束可能就没有什么重要作用。贷方对借方能否进行可置信的惩罚,很大程度上在于整个市场法制建设的完善程度。

三、声誉视角下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中的软预算约束

在中央关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思想的指导下,各级地方政府及国有企业纷纷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存在过急和“一刀切”等问题,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软预算约束问题严重,逆向选择问题突出,不利于改革目标的实现,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声誉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一)市场经济不成熟,信息不对称严重

中国的市场经济在制度建设上已经初具规模。但由于历史、文化和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制度并没有发挥预期效果。总体来讲,中国的市场经济尤其是资本市场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企业和政府信息透明度差,公平交易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充斥着大量的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市场价格机制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使声誉抑制软预算约束的功能大打折扣。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涉及到巨额国有及非国有资本的流动,在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混合所有制投资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借贷双方声誉行为的收益和成本不对称,导致贷方和借方不顾及声誉进行决策。贷方通过隐瞒信息获取投资资金,当项目失败时利用信息不对称推卸责任,同时由于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和信息传递不顺畅,对未来的项目融资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政府和国有银行等贷方由于其垄断地位也不必担心短期软预算约束行为对未来收益造成太大影响。

(二)政企不分,国有企业投资决策扭曲

一方面,国有企业领导者选拔任用机制不健全,投资决策行政色彩浓重。虽然大多数国有企业从形式上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领导者选拔任用机制仍不完善,重要岗位需要上级行政部门任命,其选拔、考核和晋升都由上级人事部门决定,也就是说领导者的声誉是由政府而非市场决定。这容易导致经营决策行为受行政力量的扭曲,很多情况下追求政绩而不是效益。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仍承担政策性负担。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国有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政策性负担。哪怕会影响到企业利益。当项目失败时,国有企业决策者可以将责任归于承担政策性负担,由于信息优势在企业一方,政府无法准确判断真伪,导致政府及其控制的国有银行不得不承担一部分改革成本,代价之一是诱发了软预算约束。这主要源于国有产权结构所带来的政企不分。国有企业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经营决策仍受到政府行政力量的影响。

(三)清算成本高

一方面,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其混合所有制改革关系着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对于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投资,一旦出现大范围、大规模的失败,将对宏观经济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此时,政府将借贷双方的声誉放在次要位置。助长了企业利用信息优势谋求软预算约束的机会主义行为。另一方面,当前很多行业的市场壁垒依旧很高,一旦进人会产生大量沉淀成本。当混合所有制投资项目在第1期失败时,如果沉淀成本高到一定程度,即使考虑到声誉因素,政府和银行也继续融资,产生软预算约束。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了声誉与混合所有制投资项目中软预算约束的内在作用机理,在一次性博弈中,借方声誉对软预算约束的作用是不确定的。但从长期博弈来看,借方声誉有助于硬化混合所有制投资中的软预算约束,抑制逆向选择。声誉能够使借方了解贷方类型,并增加强硬的贷方的未来收益。在利率低于均衡水平的情况下,强硬的贷方能够吸引声誉好的借方,比软弱的贷方获得更多的利润,实际上是增加实施软预算约束的借方成本,进而激励所有借方都倾向于强硬,进一步推动软预算约束的硬化。但市场完善程度、清算成本和惩罚的有效性制约着声誉功能的发挥。当前中国在市场成熟度、政企关系和清算成本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影响了声誉抑制软预算约束的功能。基于此,笔者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加强市场机制建设

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完善价格机制,合理界定并规范政府行为,为通过声誉抑制混合所有制投资中的软预算约束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具体包括构建可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坚持市场公平原则,减少市场准入及退出的行政审批程序,给予企业足够的进入和退出自由。防止混合所有制投资项目掉入沉淀成本陷阱;对于易产生沉淀成本的大型能源开发设备和技术等资源,培育统一、有序、规范的二手交易市场和租赁市场,减少项目清算时的贷方损失:加强市场运行的信息化建设,以制度形式促进企业信息的公开化,严惩故意隐瞒、篡改信息的行为:大力发展经理人市场,为国有企业领导者形成有效的外部竞争压力,以抑制其机会主义行为。

(二)健全声誉机制

声誉机制能够通过提供交易双方的声誉信息来降低不确定性,从而硬化软预算约束。与法律机制相比,两者都是约束行为主体的重要手段,但声誉机制成本更低,需要在硬化软预算约束的过程中给予足够的重视。政府要大力扶持声誉中介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将其培养成为缓解混合所有制投资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桥梁:构建科学合理的声誉评价体系,确定有效的指标和测量方法,科学准确地测量企业声誉;建立有效的声誉识别机制,采用合理的技术和标准。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保证识别的动态性,以保障识别的准确度和时效性,将声誉差的国有企业排除出市场;国有企业领导者要以身作则。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打造崇尚诚信、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坚守声誉。

(三)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由于缺乏强制力,声誉机制难以单独对软预算约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需要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实现与声誉机制的相辅相成,共同维护好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国有资产投资立法。加强资本市场融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健全金融契约,实现对融资全过程的动态监管,为融资双方提供一个良好的融资法律环境;加大惩罚力度,对混合所有制投资过程中各种有损于国有资产安全的行为形成强有力的威慑。

(四)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