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院护理绩效考核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063-01
量化绩效考核又称为业绩考核,主要是针对团队中个人所承担的工作或所做的贡献,应用多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对员工的工作实际效果和其对团队的贡献或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1]。早在19世纪80年代,英国文官晋级就采取了注重表现、看能力的考核方式,对员工进行多方面考核后以其结果优劣进行相应的奖励或升降[2]。随着企业对管理政策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团队选择了采用绩效考核模式,绩效考核将企业长期战略目标分解为短期目标,不断督促员工完成目标,改进管理方式实现企业总目标。绩效考核实行利益与绩效挂钩,打破传统的均等分配、“大锅饭”等消极政策,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奉献精神,实现了企业和员工双盈的目标[3]。本研究以我院ICU护理团队为研究对象,通过一年的绩效考核制度的实施,将其结果与过去一年未实施绩效考核是的护理资料进行对比,进一步论证量化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院ICU科室作为绩效考核的示范科室,实施时间为2013年2月―2014年2月,科室开设床位为36张,全科室护理人员共24名,均为女性,主管护师4人,护师9人,护士11人,本科及以上学历7人,大专学历17人,平均年龄29.37±3.59岁。与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全科护理人员基本资料相比,所有护理人员在年龄、职称、学历人数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常规管理模式
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科室护理团队主要采用以往常规管理模式,即护理人员收入以基本工资加奖金计算,基本工资按职称衡量,奖金分配均为平均分配法。自2013年2月开始实施量化绩效考核方案,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1.3 量化绩效考核方法
2013年2月―2014年2月,全科所有护理人员均实行量化绩效考核制度。考核主要包括固定分工考核政策宣教、具体考核内容与实施、绩效计算。
1.3.1 分工与宣教
考核小组包括医院护理部、科主任、护士长,根据以往分工或员工特长,将24名护理人员分为不同工作小组,负责相应的护理工作,根据ICU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考核政策。同时在实行考核前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考核政策宣教,使其对考核政策具有充分的了解,能在工作中更好的贯彻考核政策。
1.3.2 考核内容
根据ICU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对所有护理人员的考核均采取百分制评分方式,由考核小组进行公平、公正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1)整体面貌考核(10%),根据护理人员品格、性情、同时交往情况、上级命令执行力、规章制度遵守情况等方面,对多有护理人员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以分数计算,满分100分。(2)专业知识评分(20%),每月一次专业知识考试,以我院护理部自制试卷为考核方式,按总分评估,满分为100分。(3)工作质量评分(60%),由评估小组对每个护理人员当月工作质量就行评分,其内容包括工作态度、工作量、上级命令执行情况、应变能力、临时医嘱执行情况、护理程序和无菌原则遵循情况、个人原因导致的护理差错情况、等方面综合评估,总分100分。(4)护理满意度(10%),采用我院自制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人员所负责的每个患者或家属进行书面调查,取平均分,总分100分。以上四项评分得分按所占比例折合后相加即为个人所得分[4]。
1.3.3 绩效计算
科内绩效总金额÷科室护士人数即为每人平均数。根据医院规定,护士长拿科室平均奖的1.4 倍,白班人员拿平均奖的 80% ,(绩效总金额―护士长和白班人员的奖金数 )÷所有人的总分数,就是每分所对应的绩效金额。 个人的总分×每分所对应的绩效金额 = 个人当月总绩效金额[5]。
1.4 观察及评价标准
比较实施量化绩效前后所有护理人员在整体评分、专业知识评分、工作质量评分和科室护理差错发生总例数、科室护理总满意度方面的的差异。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 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人员各项得分情况比较见表1。
3讨论
ICU主要收治的对象大多是严重创伤、重症休克、大手术后生命体征需要探秘监护者以及多器官或组织衰竭的重症或者,其诊疗和护理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和特殊性[6]。优质的护理工作是患者康复的前提,而优质的护理服务离不开科学、专业的管理方式[7]。绩效考核制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管理模式,且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护理管理中运用量化绩效考核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明显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责任到个人,赏罚分明,促使护理人员在中作中加强责任心和慎独精神。(2)绩效考核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政策实施以后,护理人员为了获得最大化的收益,不断完善自我修养,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3)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绩效考核实施后,出于对某方面的追求,护理人员不再安于现状,只满足于日常工作,而是积极地、最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努力减少工作中的差错,极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4)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由于护理人员观念的转变,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患者也从中受益,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8]。
【关键词】医院;办公室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考核
医院办公室绩效评估是指识别、观察、测量和开发组织中人的绩效的过程,绩效考核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环节。医院办公室绩效考核与评估有助于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的提升,能够充分发掘工作人员潜力,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虽然医院属于公益性事业,但是在经济社会医院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不得不披上经济的外衣,这就使得医院成为了公益与经济的双重矛盾复合体。医疗服务本身具有高知识密集、高工作风险、高劳动复杂性的特点,在按劳分配的市场经济中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以及应得的经济回报很难形成固定的评判标准。为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稳步发展,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绩效评估与考核制度逐渐应用于医院绩效考核领域,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一、问题
(一)管理体制。任何领域的管理都是针对人的管理,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有理、有据,能够让被管理者信服,能够让管理者以及被管理者理解其目的。目前医院文化元素、工作人员价值观、人生观、管理人员对待绩效考核分配管理体制的态度、绩效考核分配管理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受管理者的执行能力是制约该制度在我院有目的、有计划实施的主要原因。现阶段大多数医院仍然实施职称等级制度,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医院管理者不能很好地认识绩效考核与评估和奖金、津贴制度的不同,有些人甚至将这两种制度归为一种,认为只是换汤不换药,这种观念严重制约了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如果不针对这一制度进行改革,绩效考核与评估制度永远只能是一个口号,不能发挥该制度真正的价值。
(二)上下级评价制度。完善医院办公室工作绩效评估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成熟的等级评价制度,通过员工间上下级的公平、公正、公开化的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地考核评估主体。主要制度完善内容体现在上级对下级的评估制度、下级对上级的评估制度、开创同级之间主体或协作部门之间的评价制度。办公室上级充分了解下级员工的工作内容,并且能够第一手掌握下级员工工作状态等问题,绩效考核中上级对下级工作的中肯评价有助于督促下级更加认真负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同时能够鼓舞下级员工的斗志。而下级员工对上级领导评价制度则有助于发挥主体的力量监督、督促上级领导认真、公平对待办公室工作。同级之间的绩效评估则体现了医院绩效评估中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绩效评估结果更加真实可信。
(三)绩效评估内容不明确。医院办公室绩效评估的内容必须具体明确,当下医院办公室绩效评估过程中存在绩效评估内容不明确这一问题,严重制约着医院制度改革的进程,此外不利于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提高,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制定明确的绩效评估原则,在综合保障医院医疗水平及人员管理水平的基础上确保绩效评估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而解决当下医院绩效考核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而且绩效评估标准要根据科室的不同,综合评价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具体评价内容包括医疗质量、运作指标、经济效益、人力资源以及发展指标等。
二、方法
(一)建立绩效评估与考核管理运行机制。在经济社会,一个单位或者企业要保证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工资分配以及奖励制度,在医院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与考核,最终体现即工资分配,这是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合理的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制度,才能够发挥该制度本身的优势,促进员工间的竞争意识,为患者及工作人员提供一个高效、热情的医疗以及工作环境。各个科室按照自身特点建立责、权、利责任制度,制定个体化分配管理模式,争取体现多劳多得原则,切实做到绩效与业绩挂钩。
(二)绩效评估与考核指标。在经济社会工资与工作质量及工作量直接挂钩,因此医务人员绩效评估与考核必须制定一个相对统一的工资评价标准,受医疗卫生事业本身工作性质的影响,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医院、不同的科室分别制定不同的标准,但是这些标准一定要受相同的总体纲领的制约。医院在制定参考标准时要参照国家制定的总标准,然后根据医院自身特点进行上下幅度调整,这些标准的制定要遵循“按劳分配”原则,保证每位员工受到相对公平、公正的待遇。具体措施包括:1.首先对医院医疗服务成本进行正确、科学核算,以此作为绩效是加强成本核算,是考核的标准参考指标之一。2.根据各个科室特点,充分考虑科室职工岗位分配的难度、责任强度系数同时在制定标准时要充分尊重员工的意愿,保证绩效评估与考核过程中的科学合理性。3.总体评估依据收入制定绩效评估与考核标准,在制定标准过程中要保证各个科室收入差距,尽量达到让所有工作人员满意。
(三)完善的奖惩制度。绩效考核的最终结果是以工资、奖励等制度、形式体现出来的,为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有必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奖惩制度,通过绩效分配保证绩效评估结果公平、公正,激励工作人员工作热情的作用。
三、讨论
医院办公室绩效考核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体系,是对医院人事制度科学合理的分配,因此医院办公室绩效评估与考核制度必将随着人事制度改革而不断深化,从而不断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医院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薪酬是对职工工作能力的认可,是医院员工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不仅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生存保障,同时是对其社会价值的认可。因此科学合理的医院绩效评估考核制度对于吸引、留住和激励人才至关重要,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考核分配制度是医院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基础,可以深层次地影响员工的行为及业绩,进而影响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因此规范医院绩效u估与考核制度,对于保障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稳步发展,保障居民就医质量具有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涛,孙凯洁,张华宇,等.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病案,2015,16(11):69-72.
[2]陈健,孙爱国,刘新荣.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4):161-162.
关键词:“九不准” 绩效考核 工作量 改革
2013年12月国家卫计委针对医疗卫生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以下简称“九不准”)。“九不准”明确规定,不准将医疗卫生人员个人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不准开单提成。
新医改方案提出:“改革人事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严格工资总额管理,实行以服务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因此,从政策层面上看,医院扭转以收入为导向的行为、重新回归公益性是大势所趋,医院要顺应潮流,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而绩效考核制度是员工行为的风向标,要改变员工追求收入的行为,首先得改革绩效考核制度。
一、绩效考核相关概念
绩效管理是通过组织战略的建立、目标的分解、业绩的评价,将绩效成绩用于日常管理活动中,以激励员工持续改进业绩从而最终实现组织战略及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和绩效沟通的循环提升过程。绩效管理不仅促进组织和个人绩效的提升,同时能使个人目标、部门目标和组织目标保持高度一致。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绩效考核是通过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工作效果及其对组织的贡献或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最终以绩效工资的形式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当然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进行利益分配,而是促进组织与员工的共同成长。
二、以收入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弊端
目前多数医院采取的绩效评价标准是总收入和总结余,部分医院同时采用了简单的几个工作量指标进行考核,这种以收入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制度存在一些缺陷。
1.不同科室收入可比性差,绩效考核时将之等同处理不合理
业绩考核时往往以科室为单位,目前我们判断一个科室经营的好坏,往往会说科室业务收入有多少,结余有多少,全院排名第几,其实这种比较法是不科学的,因为不同科室医院投入资金不同、技术水平不同、风险不同、劳动强度不同,同等收入价值不对等,如100元的检验收入和100元的手术收入完全不可比。
2.结余与奖金挂钩的形式致使医生开大处方、增加不合理检查项目等现象难以控制
科室结余与奖金挂钩,必然使科室尽量增加收入降低成本,达到增加结余的目的。增加收入的途径应该是增加工作量,但也有的医生通过开大处方、增加不合理检查项目来达到增收的目的。
以结余作为绩效考核对象,还存在管理上的漏洞。如有些材料遭盗卖所得收益大于成本增加减少的收益,就会有人铤而走险,起不到成本控制的作用。
3.科室奖金数与工作量间的相关性比较差,难以反映实际工作量水平的变化
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工作全部以收入来体现,无法反映各自工作数量和质量。如科室更换设备后,在工作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大增,科室奖金大增,而这部分收入的增加是由于医院增加投入带来的,不应该表现为科室业绩的增加。
加之,由于当前的物价政策调整还不到位,有部分科室无法合理收取诊疗项目费用,尽管这些科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很大,很辛苦,但收入水平偏低,如果按照收收入总额减去成本支出的核算模式进行绩效奖金分配,这些科室的奖金收入长期处于偏低水平,导致这部分人员的贡献价值无法在分配方案中得到合理体现。
4.绩效考核系统同时承担成本核算系统的功能,使成本控制效果不理想
在全成本核算绩效管理方式下,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都考虑到绩效考核中。其中,变动成本随着工作量的变化而变化,科室可控性强,而固定成本在一定范围内不随工作量变化,科室可控性弱。如果将固定成本也作为科室考核对象,意义不大,甚至会打击临床科室的工作积极性。如科室为了降低成本,而疏于对医疗仪器设备进行定期保养,甚至不愿意添置所需医疗,器械以及更新设备,不愿意开展新项目。
所以说全成本核算是成本核算系统的功能,绩效考核不需要意图对成本进行全面监控,监控太多效果往往不理想,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三、绩效考核体系改革设想
以收入、利润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不符合“九不准”和新医改要求,医院进行绩效体系改革,突出工作量考核、突出公益性成为必然趋势。绩效考核体系改革领导重视是关键,只有从院领导到科主任到员工要形成思想上的统一,大家都认可并感觉公平公正,改革才能顺利推进。
1.建立以工作量为基础的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管理要以医院战略为导向,要符合政策要求,“九不准”不允许分配直接与收入挂钩,不允许下达创收指标,这决定了以工作量为基础的绩效考核体系更符合新形势的需要。
以工作量为考核对象,能充分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鼓励医生加大工作量来创收,而不是靠多开单创收。让医生只需对自己的患者负责,而不需要过多考虑医院的总体收入和经济状况,鼓励医务人员对提升长期可持续的服务质量作出自己的努力。
在制定工作量指标时,要综合临床科室意见和职能科室意见,只要是员工付出了,都可以作为工作量指标,不论是否可收费项目,如写病历虽然不收费,但也是医生的劳动付出,也应该作为工作量进行考核。工作量指标应该尽量扩大覆盖面,临床医师、医技医师、医辅人员和护理人员,其工作尽量量化。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医院,还可以将门诊医师绩效考核具体到人,住院医师具体到组。
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考核,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的方法值得借鉴。千佛山医院考核护理人员工作量采用实际占用床位日指标,同时引入“护理时数”概念,反映不同护理单元不同病种护理难易程度、技术要求和风险大小。
2.相关政府部门牵头,制定相对统一的工作量绩效费率
不同科室的工作量数量无法简单对比,按绩效费率(点数)进行换算才具有可比性。
工作量绩效费率的设定可以参考哈佛大学的RBRVS(Resource-based relative value scale),中文名称是“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
在RBRVS体系中,医生提供医疗服务所需资源投入主要有三种:医生的工作强度及技术含量;医疗项目所需要投入的成本;风险造成的成本。得出医疗服务项目的相对价值量后,再乘以货币转换因数计算出医生医疗费。
借鉴RBRVS的形式,考虑中国国情,我们也可以根据临床医务人员在临床医疗项目中的劳务贡献(如技术含量、风险性、辛苦程度)来确定医疗服务项目的绩效费率。各工作量的数量乘以相应绩效费率之和,为总绩效(点数),总绩效的多少表示工作业绩的好坏。在绩效工资分配时,按绩效工资总量折算出每个点数单位价值,科室(员工)工作量点数越多,奖金越高,鼓励员工努力增加医疗服务数量,提高工作效率。
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制定医疗服务项目的绩效费率有几个好处:一是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政府部门制定绩效费率可以邀请权威专家参加,有条件利用更优质的人力资源,结果更科学、合理。如果医院自己制定,科学性且不论,容易造成科室之间争议不断,影响工作积极性。二是节约管理成本。绩效费率的制定是个浩大的工程,如果每个医院各自为政自己动手制定,必将耗费大量人力,增加管理成本。而政府部门设计绩效费率,不论是全国范围适用,还是全省范围适用,都大大节约了社会资源。
3.仅将可控成本纳入绩效考核范畴
在全成本核算的绩效管理模式下,科室的所有成本都是绩效考核范畴,成本控制效果不理想。我们应该让绩效考核回归考核,重点将科室可控成本纳入考核范畴。
根据各医院管理需要,将成本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其中不可控成本是不需要员工费精力去过多关注的,因为这部分成本不是员工可控制的,如设备折旧;可控成本是需要员工去努力控制的,将控制成效落实到绩效工资分配的方法是,可控成本耗费额直接从绩效工资扣减。这让员工深切领悟到:每花一分钱都是自己的,大大加强了成本控制力度。比如,对医生而言,差旅费、不可收费的器械材料是其可控成本,直接是绩效工资计算过程中的扣减项;水电的使用不应让医生过多分心,所以是其不可控成本,但是水电费作为护士的可控成本,需要护士努力减少耗费。
4.将满意度调查结果作为重要考核内容
既然医院要回归公益,那么一定得办让群众满意的医院,因此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应该是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满意度调查是国家卫生部开展“三好一满意”工作赋予的内容之一,是衡量临床工作质量的标准之一,是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之一。
患者满意度调查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医疗服务质量的好坏,为体现公平性,一般是聘请第三方进行满意度调查。除此之外,我院窗口部门如收费处和药房,还设置了评价器,评价器的评价率和满意率也是绩效考核内容之一,每月进行考核。满意度得分以考核分的形式参与绩效工资分配,对员工起到较好的约束作用,员工服务意识得到较大幅度提高。
5.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体系
工作量考核是整个绩效考核体系的基础,同时还应该对科室进行质量考核和综合运行结果评价。我院在质量考核指标设计上作了不少探索,从以前的重经济效益的考核,转变到目前的重服务质量、重社会效益的考核。指标考核时限分为年度、季度和月度,如新技术新项目考核、科研考核适合年度考核,质量控制指标、药品比例控制适合季度考核,工作量适合月度考核。
为保证质量考核和综合运行评价公平、高效,需要有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制度、方法作支撑。在制度上,需要制定严格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办法、成本控制办法,在考核方法上,可以签订院科合约、应用平衡计分卡(BSC)或360度考核。
多年来,我院院部与科室签订《院科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是对科室进行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责任书考核项目分九大类近200项,总分1000分,其中医疗业务400分,效率效益指标300分,医德医风100分,其他200分。考核结果和年终奖及评优评先挂钩。
一年前我院开始进行平衡计分卡的设计与开发,现已初步完成。平衡计分卡的设计必须符合医院战略目标,考虑医院文化特点。我院经过学习借鉴,充分征求主管职能部门意见,不断地与业务科室沟通,选定了大约24个关键指标,从财务、客户、内部管理和学习创新四个方面对科室进行考核。针对科室业务的不同,关键指标的选择也略有不同,如医技科室有“出报告时间符合率”指标,而临床科室没有。为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临床科室需要考核“每门诊人均费用”,而医技科室不需要相对应的每检查人次的平均费用水平,因为人均检查费用水平不是医技科室能控制的。对护理人员的考核同样选择合适的、护理人员可掌控的指标。
行政后勤管理人员的考核比较难选择定量指标,我院采用360度绩效评估方法。360度绩效评估是指由员工自己、上司、直接部属、同仁同事甚至顾客等全方位的各个角度来了解个人的绩效,同时也可从这些不同的反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长处与发展需求,使以后的职业发展更为顺畅。
综上所述,绩效考核体系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具体工作实践中,首先要使医院的战略目标深入人心,其次在医院工作量目标逐层分解过程中,要有沟通和辅导,让员工理解岗位要求,知晓业绩衡量方法,改革才能获得广泛支持,才能更顺利地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以工作量为基础的绩效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范柏乃著.政府绩效评估与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0-0108-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0.058
护理绩效考核是护理管理工作中关键的组成部分,是夯实基础护理、优化护理服务水平、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责任感的重要保证[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深入,人们对临床护理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传统护理绩效考核中着重于对护理人员工作量的考核,而忽视了对工作质量与护理风险管理的量化考核,从而造成考核结果有失公平,无法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热情,导致绩效考核方案实施效果有限[2]。因此,如何制定更加全面有效的护理绩效考核方案以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改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成为当前临床关注的重点[3]。为此,笔者所在医院自2014年5月起实施全面的护理绩效考核方案,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4年5月起对笔者所在医院20名护理人员实施护理风险与工作质量量化绩效考核,其年龄22~46岁,平均(29.73±4.28)岁;工作年限2~26年,平均(10.38±1.24)年;其中大专学历3名,本科学历2名。1名副主任护师、7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8名护士。
1.2 方法
1.2.1 制定绩效考核方案 对笔者所在科室各病房进行整体护理分组,实施责任包干制度,将20名护理人员分为5个责任组,每组4名,设1名组长,3名责任护士,各责任小组均负责4个病房,12张床位,制定连续排班制度,护理期间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医院简介、基础护理、病房管理等。由护士长管理整理护理工作流程,包括工作分配、人员配置等各方面工作的管理。各组长采取8 h上班制,但需保持24 h负责,对本组成员工作内容及作息时间进行合理安排,组织本组参与抢救危重患者、定期探查病房、解决疑难问题,同时对本组成员日常工作给予必要的监督与检查。另外,整体护理人员之间均可相互监督,即上下级相互监督,责任护士相互监督。月底对护理工作量、质量及风险进行量化绩效考核,优秀者给予相应的奖金作为鼓励;发生严重失误者,将当月绩效工资扣除,并提出适当批评。
1.2.2 实施方法
1.2.2.1 工作量考核 工作量考核评分占总体绩效考核评分的1/5,依据工作岗位的具体特性,赋予不同分值,如给予A班(7∶30-16∶00)、P班(16∶00-0∶00)5分,给予N班(0∶00-8∶00)6分,组长可赋予6分。另外对各护理人员具体护理内容赋予相应的分值,如静脉输液、口腔护理、健康教育、康复训练、预防压疮等分值具有一定差异。月底汇总评分。
1.2.2.2 工作质量考核 护士长根据护理工作质量考核标准,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健康宣讲、护理技能、护理文书,各项工作质量合格者可得满分100分,扣除不合格处相应分值。每月对责任组长及责任护士进行基础理论及技术操作进行检测,得分≥90分者,绩效考核评分加1分,80~89分者绩效考核评分无加减,
1.2.2.3 护理风险考核 成立风险控制小组,共同商讨不同护理工作相应的风险系数。如进行深静脉置管、留置静脉穿刺、输血等具有护理风险的操作时,护理风险系数增加10%,绩效评分加8分,对围术期患者与急危重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者,护理风险系数加15%,绩效评分加10分,在对抢救器械、药物等方面管理工作完成较好者,护理风险系数加5%~20%,绩效评分加5~15分;未能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导致并发症者护理风险系数减15%,绩效评分扣10分。
1.3 观察指标
(1)随机抽取护理风险与工作质量量化绩效考核实施前后的80例患者为调查对象,对参与考核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健康宣讲、护理技能、护理文书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采用百分制,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高、护理风险越低[4]。(2)应用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包括护理人员技能、态度、治疗环境等方面满意情况。调查表满分100分,90分以上者为非常满意、75~90分者为满意、60~74分者为一般,60分以下者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字2 检验,P
2 结果
2.1 绩效考核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
实施工作质量与护理风险量化绩效考核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绩效考核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331,P
3 讨论
量化绩效考核是指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有效性、连续性、积极性等内容采用科学的手段进行优化后给予量化评估,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护理人员素质、工作能力、岗位特征评价依据,从而有助于制定合理的薪资标准,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责任感[5]。在确保护理质量的情况下,合理控制护理风险对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关键性意义[6]。本研究即深入探讨护理风险与工作质量量化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人事制度改革 绩效考核 绩效工资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78-01
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客观标准,对专业技术人员思想品德、履行岗位职责或任期目标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进行考查,做出评价,它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及基础性工作。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约束和指导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近年,我院在全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实施了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经过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考核内容,拓展考核范围,改进考核方法,加大考核力度,使绩效考核结果在医院管理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提高了医院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
1 当下医院绩效考核及考核结果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现状。医院实行绩效考核目前经历了两个阶段:最早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主要是以针对员工年终进行的以德、能、勤、绩为考核内容的年度考核,这一方法现在仍被应用,作为晋升工资的主要依据。这几年,随着医院市场化的进程加速,对医院科学化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新的管理概念的引进,医院管理者迫切需要先进的管理手段,也自觉地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例如,针对管理人员的管理,针对高级技术人员的考核管理,针对业务科室的专项业务考核等,也逐渐将技术指标量化纳入考核内容;这些尝试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考核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2 问题。第一,考核组织目标引导性不强中高层管理职工、管理职工、技术职工、业务职工、操作职工日常考核均以考核行为规范为重点,没有将个人得分与医院总体目标实现挂钩,各部门对医院服务收入和服务质量等真正的关键指标关注不够甚至不予关注。第二,正负激励效应性不强医院的绩效考核没有考虑医院所处的发展阶段,没有发挥正激励的作用,经查阅职工考核档案,除重要科室职工绩效系数超过 1%以外,其他职工很少有超过 1% 的。第三,医院某些考核指标的确定不够合理。
2 提高医院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工作的具体措施
绩效考核是一柄“双刃剑”,用得好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挖掘医务人员的潜力;反之,则会挫伤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给医疗机构发展和声誉带来消极影响。
2.1 确立绩效考核的原则。通过对工作分析(岗位分析)确定对职工的期望和要求,制定客观的绩效标准,通过制定岗位任职资格标准及绩效考核的具体标准,将医院对其职工的期望和要求明确地规定下来,使考核的总体性和全局性得以加强,进而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组成部分。把绩效考核的结果及时反馈,作为正确的行为、方法、程序、步骤、计划、措施坚持下来,发扬光大,不足之处,加以纠正和弥补。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没有反馈的绩效考核制度将失去存在的意义,不能发挥员工潜能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绩效考核必须建立在公开性,开放式的基础上,开放式的绩效考核首先应体现评价上的公开公平性,借此才能取得全院上下的认同,使绩效考核得以推行。绩效考核方案所需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要被使用者及实施的环境和条件所允许,因此在制定绩效考核方案时,应根据绩效考核目标和要求,合理进行设计、并对绩效考核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要讲究可行性和实用性,又要确保绩效考核的可靠和正确性。
2.2 建立业务档案,转化考核结果,充分发挥绩效考核作用。绩效考核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只有及时合理的将考核结果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增强激励机制,增强职工的竞争意识,才能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绩效考核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为此,我们专门制定了专业技术人员年度绩效考核表,详细记录一年内的考核成绩。并建立了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将专业技术人员每年的绩效考核情况归入业务档案。
2.3 明确绩效考核测算方法。第一,行管部门测算行政各级各类人员=临床医、护、技、药四类人员人均金额×70%×各级各类人员系数×综合目标考核得分比±专项考核。第二,医技部门考核测算=(责任中心收入- 协同成本- 直接成本)×系数×综合目标考核得分比±专项考核。第三,临床医生及护理人员考核测算=(责任中心收入- 协同成本- 直接成本)×系数×综合目标考核得分比±专项考核。第四,药剂部门考核测算=当期实发处方张数×单张处方薪酬额×综合目标考核得分比±专项考核。
2.4 形成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绩效考核工作作为医院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一个方面,它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医院的整体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架构的建立和机制的完善,同时绩效考核也要成为医院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企业必须从整体战略的眼光来构筑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大厦,让绩效考核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它环节(如培训开发、管理沟通、岗位轮换晋升等等)相互联结、相互促进。医院建立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良性机制,就会被无情地淘汰出医疗市场。
3 结语
总之,医院作为具有鲜明行业特征的组织,其绩效考核也应从考核组织机构、机构的职责、考核的指标及考核流程都具有相应的特殊性。通过一套具有针对性的绩效考核管理,在医院内部能够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考评机制,从而促进医院业务水平、管理水平及经济社会效益的的提升,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最终形成考核与工作改进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周荣娟.浅议新医改下的医院人力资源绩效考核[J].人力资源管理,2010,03:36
[2] 赵永壮.谈论在新医改下的医护资源绩效考核工作[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