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土地开荒的方法步骤

土地开荒的方法步骤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土地开荒的方法步骤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土地开荒的方法步骤

土地开荒的方法步骤范文第1篇

根据布鲁纳“发现交流”的理论,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发现交流”的教学方法。

“发现交流”就是要求学生用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通过课前和课内的自习,发现课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的规范和技巧,通过交流接受新的语文知识和发展学习语文的能力,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学生学习语文与学习其他学科的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学生不是从零开始,不是完全从不知道开始。因为,一方面语文课文都是通过语言文字的规范组合来表达一定的内容,都同样渗透着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方面的知识;课文与课文之间有着相当多的可以迁移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已经对许多事物有一定的认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就为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上进行发现交流提供了可能。再加上学生的年龄特点,“发现交流”的热情比较高,这就更为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实施“发现交流”制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如学习《草地夜行》一文时,一学生说,老陷入泥潭时对“我”讲的话:“快离开我!我掉进泥潭里了!”这是前果后因的句子。“我掉进泥潭里了!”是“快离开我!”的原因。因此也可写成:“我掉进泥潭里了,快离开我!”而课文中,老先是要“我”快离开,再告诉“我”他掉进泥潭了。这就充分反映了老在生死关头,首先想到的是别人。

这一番发言,显示了一个高年级学生在掌握了围绕课文中心思想领悟语言文字的阅读方法后,表现出的“发现交流”的能力。“发现交流”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显然这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

怎样使学生具有“发现交流”的能力呢?

一、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发现交流”的本领指导小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应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出发。因为他们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一般形象思维和初步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这就是说,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具体的形象的知识,所以对小学生的学法指导,不是进行抽象的讲解,而是应结合具体内容的学习逐步进行渗透。

为了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首先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对此,我不是要求学生去背解释,而是要求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联系上下文,知道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即使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了词、句的本义后,我也总是再要求学生联系课文来理解这些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然后,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词句所描写的意境,通过与同类同语的比较,体会这些课文运用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如学习《井》一文时,课文中“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一学生通过阅读发现了“多远!多远!”后面用感叹号,而“多深?多深?”后面用问号,议论道:前一句是感叹号,句中的“多”是“多么”的意思;后一句是疑问句,句中的“多”是“多少”的意思。前一句感叹星星离我们很远,后一句在猜测这井水到底有多深。问题是“发现”的前提,他首先发现了标点符号运用的不同,通过思索,运用已掌握的有关语文知识和语文学习能力,继而发现和理解了“多”在不同句型中的不同含义,进而达到对句意的颇有深度的理解。这样学习,就有了“交流”的内容。因此,我常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想一想与学过的课文在表述方法上有哪些不一致的地方,想一想新课在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上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并对此提出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提问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二、创造机会,锻炼学生“发现交流”的能力

能力,通常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它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初步感知了一种学习方法,并不等于就已经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就会在实践中运用这种方法,当然更谈不上熟练地运用。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发现交流”的能力,我在教学的全过程——从课文的导入、审题,到初步感知课文,到分析理解课文,到小结归纳,都创造机会,让学生来进行发现交流。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则是在学生想讲而讲不清,想挖而挖不深,想结而结不了的时候才加以点拨,加以启发引导。

教学《南泥湾开荒》一文,学生从审题,阅读交流文章的内容安排,到课文内容如何反映战士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都由学生自己发现交流:课题一出现,学生即运用已掌握的审题的一般思路开始了审题交流。“题目中的关键词‘开荒’。我查了字典,‘开荒’的意思是把荒地开辟成可种植的土地”“‘南泥湾’起限制作用,限制了开荒的地点。告诉我们课文写的是在南泥湾这个地方开荒的事情。”“从课题看,这是篇写事的文章,一般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的。”

至此,学生的交流进入到对课文内容及思路的揣摩。我顺势引导:默读课文,是按这一顺序写的吗?少顷,交流继续,“我认为是按这一顺序写:课文第一、二小节写开荒的起因,最后一小节写开荒的结果,其他是写开荒经过。”我点拨:经过有两层意思,开荒准备和开荒经过,因此课文也可分4段,这样分更能突出文章重点。段落划分好,朗读课文后,学生进入初步领悟中心思想的过程,交流道:“这篇课文是赞美三五九旅战士的。”“赞美他们不怕苦、不怕困难的精神。”我再点拨:请从选材角度看,课文是怎样表现战士们不怕苦、不怕困难的艰苦奋斗的精神的?除此之外,文章还赞扬了战士们什么精神?学生有所启发后边阅读,边从选材角度(一天劳动过程,典型材料——挖荆棘狼牙刺……)紧扣课文内容,阐述了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我只是对什么是乐观主义精神?课文为什么3次使用“在开荒热潮中”?这些学生确有困难的问题,我才加以重点启发讲读。先让学生找到课文对“艰苦奋斗”和战士“憧憬美好未来”的描写,从而帮助他们悟出“革命乐观主义”的含义。

三、确切地评价学生,激发学生“发现交流”的兴趣

要在课堂内实施“发现交流”,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求知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发现交流”的兴趣。为此,我十分重视正确评价学生“发现交流”的积极性,对学生发现交流得好的,常常是发自肺腑地赞一声:“你讲得真精彩。”“你真会动脑筋,想得比老师还深。”“你能紧扣中心,理解得很有层次。”……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更注意给予真心实意的评价,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是充满希望的:“你今天讲得真好,说明你有能力学好语文。”“你的发言令人对你刮目相看了,进步真快。”……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在评价学生时注意紧紧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无限乐趣和魅力。

学生参与发现交流的欲望好似火焰,而教师的期望和确切的评价如同柴、油。我班不少学生在课堂上都想着要“露一手”。如《一个苹果》一文中有这么一句:“我刚想命令大家认真地把苹果吃了,忽然觉得防炮洞里格外沉静。”一学生说:“沉静”是很静很静的意思,“沉”表达了“静”的程度。我觉得这是“无声胜有声”,是因为战士们都被这阶级友爱的场面感动了,这种感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学生精彩的发言,使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从心底发出对他的赞赏。

四、重视课外阅读,拓宽“发现交流”的知识面

语言文字产生于生活、生产,运用于生活、生产。如果教师只是把眼光停留在几十平方米的教室,只是停留在一学期教二十几篇课文,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是很困难的。学生课内发现交流的质量水平很大一方面取决于课外的学习、生活。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浩瀚无垠的社会,引向课外读物。经常表扬一些课外阅读好的学生,介绍一些报刊杂志上的好文章。丰富的课外阅读,提高了学生课内发现交流的水平。

课堂教学的改革,首先是备课的改革。为了适应学生的发现交流,我备课时首先做到目标明确。不仅是每一课的目标明确,而且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年级乃至整个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目标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使我能把每一课的教学放到语文教学的整体中进行考虑,知道每个知识点在整体中的地位。

其次是在整体指导下认真钻研每一课教材,钻研教材运用语言文字和表达思想内容的规范和技巧。“心有灵犀一点通。”只有教师对此有一定的“发现”,才能对学生的“发现”产生共鸣,才能进行点拨和诱导。如教学《一个苹果》,课文中有一处对防炮洞内“沉静”的气氛作了描写,因为我在研究课文时也认为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所以当学生“交流”到这一点时,我能立即给以呼应,再其次是在备课时既要考虑教师的活动,也要考虑学生的活动。而教师的活动是为指导、引导学生的活动服务的。如在理解课文时,学生的活动是通过圈点词句来体会课文用词造句的规范和技巧,进行交流。教师的活动则是指导学生抓住重点,领悟中心,提供思考方向。如《南泥湾开荒》一文,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要求学生注意圈点艰苦环境和战士们憧憬美好未来的词语。并要求学生读一读,想一想,结果学生在理解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时就不感到困难了。

最后就是在备课时心中要有学生,要对学生的知识基储思维能力有清楚的认识。

土地开荒的方法步骤范文第2篇

一、多角度、全方位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鼓舞人从事某项活动的重要动力。”每学期第一节课上,我会重点结合生活实际,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谁知道民勤的黄河蜜瓜为什么特别甜?人为什么穿大袍子,却时常露出一只胳膊?为什么藏族人的脸是古铜色的?为什么双线铁路上行车在东面,下行车在西边?能不能调换位置?如何用三角板和量角器量出你所在的大致纬度?”当我告诉他们学习了地理我们就会懂得所有这些我们认为奇怪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当我用地理知识一一解释了以上现象,学生的脸上露出了惊奇而愉悦的神色,我知道,学生已经对地理产生了兴趣。

初中学生的兴趣易激发,但不易保持。为了使学生对地理产生持久的兴趣,甚至迷上地理,在教学过程中要投其所好,不时插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讲到“火山与地震”一节时,联系“印尼大海啸”和“南亚大地震”并教给学生预防地震的常识;讲到“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时,联系美国刚刚发生过的百年一遇的“卡特里那飓风”,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全球生态环境是所有国家的共同责任。讲到某一点知识,可引用大量课外有趣的地理现象,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常常在关键处留个悬念,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好奇心,真正培养其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能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在每章每节都设计了与之紧密联系的地理活动。如:白天用一块手表测量你所在地的方向,夜晚用自制的简易测高仪测量本地的纬度,用地球仪、手电筒,演示昼夜更替现象等。通过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兴趣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加强地理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学生对地理产生了兴趣,往往不满足课本上的讲解,会把目光投向课外或探究现象的原理或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有了研究的动机和愿望,教师要及时捕捉并认真指导,帮助他们确定探究的内容,教给他们研究的方法,帮助他们写出探究计划;也可与学生一同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指导,最后指导他们写出简单的报告,并对结果作出适当的评价。在探究性学习中要以鼓励为主,以肯定为主,要经常提供机会满足学生的成功欲、表现欲,激发和保持探究的兴趣。

例如:在讲到“水资源”一节时,针对学校附近有一家造纸厂,严重影响学校及周围人家的环境,指导学生确立探究对象,以造纸厂为对象,探究它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由于学生平时深受造纸厂臭气及浓烟的危害,再加上探究方便,学生积极报名参加。我根据学生的兴趣,组建了探究小组,并指导他们制定探究计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附近的造纸厂展开了全面的调查,收集资料,采访周围居民,最后写出了总结报告——-《大坝造纸厂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调查及整改措施》,并在全校举行的科技小论文评选中获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通过探究学生也掌握了许多探究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研究奠定了基础。

我认为,实施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教师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探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指导学生选择容易的、简单的、单一的,一般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社会生活和自然中的资源作为探究学习的内容。

2、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专题内容的情境(背景资料)。

3、要指导学生设计探究的方法、步骤、目的等。

4、要适时指导学生收集获得的信息(数据、事例、现象等),并进行整理。

5、要及时在探究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并指导学生在过程中自评和互评。

6、适时适地选择合适的方式使学生在组内、班内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及结果,满足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

7、教师根据探究性学习需要家庭、社会联系有关场所,争取有关支持等,切实做好学生的后勤保障工作,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8、指导学生对已结束的探究性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书写总结报告或论文并做出适当评价。

三、挖掘乡土地理资源,丰富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土地开荒的方法步骤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生态价值;科尔沁沙地

中图分类号 F 0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7)03-0060-06

土地是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的载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1]。土地利用是人与自然生态系统交叉最为密切的环节,它在带给人类巨大直接利用价值的同时,还兼具改变陆地表层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间接生态价值[2]。由此,土地利用以及由此导致的土地覆盖变化对维持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4]。然而,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大多是公益性的,尚不能直接通过市场反映出来。正是由于人类对这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识的局限性,长期以来, 在环境演变的敏感地带,尤其是在我国北方半干旱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一直是以耗散环境的服务价值来获得产品服务功能最大输出的非持续型方式发展,这种以草地开垦、超载过牧为主体的土地利用活动,加速了区域环境的沙漠化过程,导致区域经济、生态双重滞后的局面。由此,量化研究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的生态服务价值是迫切需要的。有鉴于此,本研究以地处半干旱农牧交错带的科尔沁沙地为研究区域,估算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改变情况,定量地评价土地利用活动对沙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旨在为研究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促进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进程以及制定区域生态安全管理决策提供基本的理论支持。

1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科尔沁沙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西部,西起燕山山系的七老图山,东至松辽平原西部,南以努鲁尔虎山为界,北接大兴安岭山地南缘。地理坐标为42°41′~45°15′N,118°35′~123°30′E。沙地的主体处在西辽河下游干、支流沿岸的冲积平原上,北部沙地零散分布在大兴安岭山前冲积洪积台地上[5]。行政区域包括了东部的17个旗(县、区),主要分布在通辽市、赤峰市和兴安盟的科右中旗,并涉及辽宁省彰武县、康平县的部分区域和吉林省通榆县的部分区域,沙地总面积5.18万km2(1994年全国荒漠化普查数据),约占行政区域总面积(16.46万km2)的31.5%。

科尔沁沙地处于东北平原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气候具有从暖温带向温带、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的特点,年太阳总辐射5 200~5 400MJ/m2,年日照时数2 900~3 100h,年平均气温5.2~6.4℃;年降水量343~500mm,降水空间分布为北部少南部多,西部少东部多,年降水的70%~75%以上集中在6、7、8三个月,冬春季降水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1%~16%;年平均风速3.5~4.5m/s,其中1~3月平均风速可达5.0~6.0 m/s,一年内大风日数平均为21~80d,冬春两季大风频率可占全年的69~81%[6]。区内主要土壤类型有栗钙土、黑垆土、沙土、草甸土和盐碱土等;原生植被景观为典型草原到森林草原的过渡类型――疏林草原,是传统的宜牧地区。然而近100多年来,由于受干旱多风等气候因素和滥垦、过牧、过度樵采等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活动的影响,其原生景观已被沙丘、沙垄和丘间低地相间分布的沙地景观所替代。已有研究表明,该区域2000年的沙漠化土地面积为5.02km2,占全国沙漠化土地的47.5%[6] ,是我国沙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目前,科尔沁沙地正以1.9%的速度在扩展[5]。

1.2 研究方法

1.2.1 土地利用数据与归类

研究区1995年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的全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库。该数据为土地资源的二级分类(25类),应用时将其合并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湿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地7个类型(见表1)。

土地类型二级类型含义耕地水田、旱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耕地、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的农果、农桑、农林用地林地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其他林地指生长乔木、灌木等林业用地草地草地指以生长草本植物为主,覆盖度在5%以上的各类草地,包括以牧为主的灌丛草地和郁闭度在10%以下的疏林草地水域河渠、湖泊、水库坑塘、滩地指天然陆地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湿地沼泽地指地势平坦低洼,排水不畅,长期潮湿,季节性积水或常积水,表层生长湿生植物的土地城乡工矿

居民用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其他建设用地指城乡居民点及县镇以外的工矿、交通等用地未利用地沙地、盐碱地、裸岩石砾地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包括难利用的土地

1.2.2 土地资源动态度计算

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K)指的是某研究区一定时间范围内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情况。

式中Ua、Ub分别为研究初期及研究末期某一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T为研究时段。当T的时段设定为年时,K值就是该研究区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变化率。

1.2.3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

美国学者Constanza等人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对全球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8],我国学者谢高地等人总结Constanza等的研究成果及不足之处,在对我国200位生态学者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出中国不同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9],用于我国区域生态资产价值的评估。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应用Constanza等人的估算方法或谢高地等人的测评体系,对全国、海河上游农牧交错区、黑河流域、吉林省以及三江平原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7,10~13]。考虑到科尔沁沙地地处半干旱农牧交错带的具体情况,本文采用谢高地等人制定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见表2)[9]来计算科尔沁沙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维持、食物生产、原材料生产、休闲娱乐共9种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V为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元);Pij为单位面积上土地利用类型i的第j种生态服务价值(元/hm2・a);Ai为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类型i的分布面积(hm2)。

2.1 土地利用变化及分析

从科尔沁沙地1995年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及面积变化动态度(见表3)看,全研究区草地和耕地面积所占比例较高,土地利用以农、牧业为主。5年间,科尔沁沙地的耕地和湿地面积有所增加,其余类型面积均在减少。其中耕地明显增多,面积增加了2 007.93km2,增幅为4.87%,年变化率为0.97%;未利用地明显减少,面积减少了1 458.74km2,减幅为8.83%,年变化率为1.77%;林地和城乡工矿用地面积有所减少,年变化率分别为0.45%和0.64%;草地、水域和湿地面积变幅很小,年变化率仅为0.01%~0.26%。

从研究区各旗县2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数据(见表4)看出,5年间,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性较大,表现为20个旗(县、区)中有16个旗县的耕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其中12个旗县的耕地增加部分主要由草地和林地转换而来,以敖汉旗、科左后旗、翁牛特旗、奈曼旗和库伦旗尤为突出,其耕地面积共增加了1 305.10km2,变化率为7.71%~12.59%,相应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分别减少了321.33km2和842.51km2,变化率分别为0.99%~21.42%和1.75%~9.13%;科左中旗的耕地面积增加了416.83km2,但其增加部分主要由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地转换而来。此外,扎鲁特旗(含霍林郭勒市)的草地增幅很大(变化率为11.61%),面积增加了1 050.92km2,几乎平衡了整个科尔沁沙地丧失掉的草地面积,林地也增加了20.51km2,草地和林地的增加部分全部由未利用地转换而来;科右中旗的湿地增幅较大(变化率为7.80%),面积增加了43.67km2,主要由草地、耕地转换而来;康平县、彰武县和通榆县的土地利用结构则较为稳定。

由此表明,在1995-2000年间,科尔沁沙地的主体部分仅有扎鲁特旗(含霍林郭勒市)对其境内61.64%的积沙荒地进行了林草植被建设的有效治理,而大部分旗县仍维持着毁林毁草开荒的不合理土地利用活动。

2.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科尔沁沙地1995年和2000年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及其变化如表5所示。5年间,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中草地的生态价值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4%,其次为林地,约占22%;耕地和湿地的生态价值接近,但耕地面积却是湿地面积的近10倍;仅占总面积约3%的水域所产生的生态价值约为总价值的9%,而占总面积9%~10%的未利用地所产生的生态价值最小,仅为0.4%。

1995年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额为1 463.67亿元,2000年为1 467.36亿元。5年间,沙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3.69亿元,增幅为0.25%,平均每年增加了7 381万元,其中各种土地类型生态价值的变化幅度与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幅度相同。

从研究区各旗县1995-200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数据(见表6)看,5年间,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区域差异性亦很大,表现为凡是将草地、林地和湿地开垦为耕地的大部分旗县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下降趋势,以敖汉旗、科左后旗和翁牛特旗尤为突出。虽然这几个旗县因耕地面积增大后所产生的生态价值分别增加了2.80亿元,1.51亿元和1.05亿元,但因林地和草地等地类面积减小导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分别下降了2.57亿元,4.08亿元和1.04亿元;扎鲁特旗(含霍林郭勒市)则由于大面积的沙荒地得到有效治理后转换为草地、林地、湿地和耕地,其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显著增大,增加了8.36亿元,仅草地的生态价值就增加了6.73亿元,占总增加部分的80.5%;科右中旗由于湿地面积大增,其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增加了2.10亿元;科左中旗由于大面积沙荒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转换为耕地,其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增加了1.56亿元。

2.3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及变化

科尔沁沙地1995年和2000年的各项生态服务价值如图1所示。从其服务价值构成看,研究区废物处理、土壤形成与保护、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气体调节等间接生态服务功能起主导作用,所产生的价值占总价值的88.9%,而食物生产和原材料等直接产出价值仅占总价值的7.3%,娱乐文化价值占总价值的3.8%。表4 科尔沁沙地各旗县1995-2000年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km2)

5年间,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各项服务价值的变化都很小,但区域差异性很大(见图1)。例如敖汉旗除了食物生产产出价值增加了7.83%以外,其废物处理、土壤形成与保护、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气体调节等间接生态服务价值、原材料产出价值以及娱乐文化价值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原材料产出价值和娱乐文化价值均下降了16.33%,气体调节、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形成与保护以及气候调节生态价值分别下降了8.75%,8.60%,6.68%,3.95%和3.42%;扎鲁特旗(含霍林郭勒市)无论是直接产出价值还是间接生态服务价值均呈增

3 结 论

(1)科尔沁沙地草地和耕地面积所占比例较高,1995年和2000年分别为47.7%,25.1%和47.6%,26.3%。在1995年到2000年的5年时间里,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幅度较小,其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湿地、城乡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的变化率分别为4.87%,-2.25%,-0.03%,-1.32%,0.54%,-3.21%和-8.83%,但区域差异性较大,如敖汉旗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较为剧烈,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湿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变化的幅度分别为12.59%,-21.42%,-9.13%,-2.58%,10.94%和1.15%;奈曼旗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变化的幅度也很明显,分别为11.14%,-4.51%和-8.34%,扎鲁特旗(含霍林郭勒市)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变化的幅度十分显著,分别为11.61%和-61.64%。

(2)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废物处理、土壤形成与保护、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气体调节等间接生态服务功能起主导作用,所产生的生态价值占总价值的88.9%,而食物生产和原材料等直接产出价值仅占总价值的11.1%。在1995年到2000年的5年时间里,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仅增加了3.69亿元,增幅为0.25%,但区域差异性很大,如敖汉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下降了2.57亿元;扎鲁特旗(含霍林郭勒市)则由于大面积的沙荒地得到有效治理后其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增加了8.36亿元。

研究区各旗县土地利用结构及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趋势表明, 1995-2000年5年间,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加实质上并非因耕地面积的增加所产生,而主要是由于沙荒地转换为草地、林地、湿地和耕地以及城乡工矿居民用地转换为耕地后引起的生态价值增值所致。敖汉旗和扎鲁特旗(含霍林郭勒市)各项服务价值的变化趋势进一步表明,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代价可换得一时的直接经济利益,而注重环境的治理则可获取生态、经济双赢的效果。由此,有步骤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有效治理沙荒地,有效控制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展,是恢复和提高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有效途径,也是该区域生态恢复重建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刘纪远, 张增祥, 庄大方等. 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地理研究, 2003, 22 (1):1~12.[Liu Jiyuan, Zhang Zengxiang, Zhuang Dafang, et al. A Study on the Spatial-temporal Dynamic Changes of Land-use and Driving Forces Analyses of China in the 1990 s[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3, 22(1): 1~12. ]

[2] Lambin E F, Ehrlich D. Land-cover Changes in Sub-Saharan Africa (1982-1991): Application of A Change Index Based on Remotely-sense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Vegetation Indices at A Continental Scale[J].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1997, 61(2): 181~200.

[3] Turner B L Ⅱ, Skole D, Sanderson S, et al.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Science/research Plan[R]. IGBP Report No. 35/ IHDP Report No.7. Stockholm: IGBP, 1995.

[4] Lambin E F, Baulies X, Bockstael N, et al.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R]. IGBP Report No. 48/ IHDP Report No. 10. Stockholm: IGBP, 1999.

[5] 蒋德明, 刘志民, 曹成有. 科尔沁沙地荒漠化过程与生态恢复[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3.[ Jiang Deming, Liu Zhimin, Cao Chengyou. Desertification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Keerqin Sandy Land[M]. Beijing: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 2003.]

[6] 王涛. 中国沙漠与沙漠化[M]. 石家庄: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Wang Tao. Desert and Desertification in China[M]. Shijiazhuang: Heb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ing House Press, 2003.]

[7] 王宗明, 张树清, 张柏. 土地利用变化对三江平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24(1):125~128.[Wang Zongming, Zhang Shuqing, Zhang Bai. Effects of Land Use Change on Values of Ecosystem Services of Sanjiang Plain, China[J].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4, 24(1): 125~128. ]

[8] Costanza R, Arger R, Groot R, et al.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 Nature, 1997, 387: 253~260.

[9] 谢高地, 鲁春霞, 冷允法等. 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J].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18(2):189~196.[Xie Gaodi, Lu Chunxia, Leng Yunfa, et al. Ecological Assets Valua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3, 18(2): 189~196. ]

[10] Chen Zhongxin, Zhang Xinshi.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China[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0, 45(10): 870~875.

[11] 高清竹, 何立环, 黄晓霞等. 海河上游农牧交错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J].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17(6):706~712.[Gao Qingzhu, He Lihuan, Huang Xiaoxia, et al. Dynamics of the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of Farming-pastoral Zone along the Upper Reaches of Haihe River[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2, 17(6): 706~712. ]

[12] 张志强, 徐中民, 王建等. 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J]. 冰川冻土, 2001, 23(4):360~366.[Zhang Zhiqiang, Xu Zhongmin, Wang Jian, et al.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the Heihe River Basin[J]. 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2001, 23(4): 360~366. ]

[13] 王宗明, 张柏, 张树清. 吉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19(1):55~61.[Wang Zongming, Zhang Bai, Zhang Shuqing.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Change o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of Jilin Province[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4, 19(1): 55~61. ]

Effects of Land Use Change o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of Horqin Sandy Land

ZHANG Hua ZHANG Aiping YANG Jun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029, China)

Abstract Studying the changes of land use o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can assess quantitatively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activity on the regional eco-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land use data of 1995 and 2000, and referring to the table of Chinese land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of unit area which was established by Xie Gaodi, etc.[KG-0.5mm],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change in Horqin Sandy Land o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were estimated.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from 1995 to 2000, the area of farmland increased 4.87%, the area of forestland decreased 2.25%, and of grassland decreased 0.03%, of water bodies decreased 1.32%, of wetland increased 0.54%, and the land of rural-urban, industrial mining and residents reduced 3.21%, unused land decreased 8.83%. The land use in the study area were different from region to region, as most county kept abusing land by destroying forestland and grassland. The total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in Horqin Sandy Land increased from 146.367×109 yuan to 146.736×109 yuan in period of 1995-2000. There was 0.25% net increment of 369×106 yuan, and the increment was not caused by the extent of farmland, but by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n the sandy land in some counties.

土地开荒的方法步骤范文第4篇

关键词:森林采运;发展;问题

森林的采伐运输是森林经营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林业大省,曾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过量采伐及森林掠夺性开发,造成森林资源锐减,林业陷入“两危”。特别是天保工程的实施,国家限量采伐,使木材生产单位的采运任务量大幅下降,在林业“两危” 中森林采运的危机更加突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又使森林采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林业可持续发展要求森林采伐运输既要满足工业需求,又要符合生态环境作业标准。面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浪潮,森林采运如何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森林采伐和运输是森林经营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由于采伐运输方法对林地生产力影响最大,因此必须十分重视作业方式的选择。采伐运输作业对森林生态系统可能造成不利影响,包括保留林分、土壤稳定性、野生动物、稀有物种、水域调节等。草率的作业会导致幼树幼苗过量死亡,从而造成物种减少、木材生长率下降、轮伐期延长的后果。即使在有效的木材永续经营条件下,木材采伐仍然会对可持续经营的其它方面产生危害。木材采伐作业对林分结构、森林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性仅次于农业开荒而居第2位,远高于其它土地使用方式所造成的危害。

森林采伐作业是易于产生矛盾冲突的领域。人口增长使得对林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采伐作业具有破坏环境的潜在威胁。人类社会对维护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也愈加复杂,这一切使得对森林资源的利用普遍存在着冲突。上述问题大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加以解决,如保证采伐作业人员知晓和认识减少采伐干扰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采取一定的政策和激励手段以保证这些措施得到普遍落实。

然而,上述措施不是易于实行的。采运作业者认为,环境可行的采运技术过于昂贵,且要求熟练的操作人员,因而影响了采运生产效益。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其木材生产成本必须大大低于发达国家,这种认识更是根深蒂固的。

2、促进森林采运业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2.1 提高认识

由于多年来的超强度掠夺性采伐、对环境的破坏,使人们对森林采运的认识存在严重偏差,只看到其对资源的消耗,环境的破坏,而看不到科学的森林采运对森林资源增长的作用。如在全国林地中人工低质林和天然次生林还占很大的比重,急需抚育采伐作业,这是我国林业当前一项战略性任务。通过抚育与改造,改善林分环境使其尽快成林。林分改造的目的是调整林分结构,改善林相,提高森林生长量和蓄积量。林分改造应因地制宜,采造结合,采用皆伐或择伐方法进行,效果良好。实践证明,科学先进合理的采运方式不仅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对促进森林生长、改善林木生长质量、促进林分改造都有其积极意义。因此应深入研究,广泛宣传,改变人们对森林采运的传统认识,为森林采运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2 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

应建立森林采伐实务规范。“森林实务规范”是一套针对森林经营和利用作业的规定和准则,以便政府部门和林业企业遵循。在理论上,按这些规范进行作业将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即在商业采伐中满足可持续经营的标准。虽然专业人员和普通公众都赞成可持续的概念,但是很难将这些概念直接应用到实践上。因此,森林采伐实务规范的建立将为林务人员、规划设计人员和采运作业人员提供指导,从而使得森林采伐作业不但能为社会所接受,而且能满足生产者的经营目标。目前,一些采伐实务规范正在制订之中。比如,亚太林委会(APFC)在1996年建立了一个特别工作小组以探索制订一个地区性森林实务规范的可能性,这一规范将补充和加强亚太地区有关的国家法规和区域性法规。1996年在圭亚那制定了一个规范草案。上述规范均以世界粮农组织的实务规范为范本。

2.3、加强技术支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家、地方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科技投入,充分发挥科技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国家林业局应根据我国当前森林采运科技的现状,组织专人制定和编写今后15 -20 年森林采运科技发展规划和实施细则,同时加强森林采运基础科研力度,重点跟踪世界森林采运高新技术,缩短与世界先进国家森林采运科技的差距。未来森林采运科技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要抓好采运科技人员梯队培养,要有一支稳定的采运科研队伍,合理分布全国采运科技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木材采运面临的技术问题,重点解决具有地域性森林采运难题,组织全国科研力量对重大技术装备问题进行联合攻关。

2.4 建立森林生态采运评价指标体系

采运作业作为一种对森林的人工干预活动,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和森林的环境服务功能,对这些影响进行科学的评价是森林生态采运理论和采伐作业环境成本核算研究的基础。在评价指标选择时应注意综合性和可操作性这两个基本原则。应根据不同评价子系统的特点和要求,分别建立采伐作业技术、森林生态环境、森林生态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二级指标的基础上构建森林生态采伐评价的一级指标,并由一级和二级评价指标形成森林生态采伐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土地开荒的方法步骤范文第5篇

一、*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目标

(一)水环境质量保护目标。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环境保护局关于湖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类别的通知》(*政办发[2*0]*号)和*春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春县地面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适用标准>的通知》(*政办发[2*0]*号)的要求,将长江*春段、长江一级支流*河划为Ⅱ类水域,水质主要适用功能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2)》Ⅱ类水质标准。按照技术规范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建立各乡镇(办)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信息数据库,完成各乡镇(办)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报告。

(二)综合整治目标。*河流域综合整治工作实行分段监控、分段管理、分段考核、分段问责。对水域环境进行综合整治,采取堵口查污、截污导流、拆违拆迁、架桥修路、河床清污、绿化美化、净化环境等措施,彻底改善*河水环境质量,达到“水清、岸绿、流动、畅通”的目标。

二、部门和所辖乡镇的责任

(一)部门责任

县发改局:加强对*河流域建设项目管理,凡是在*河流域内新上项目(包括新建、扩建、改建项目)一律由县发改局审批、核准或登记备案;未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立项和审批。

县环保局:加强对*河流域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把项目审批关和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关,对不符合总体规划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对排放污染物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予验收;加强对流域内重点工业企业的监督管理,确保污水稳定达标排放;加强对*河流域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对超标排放污染物的企业进行限期治理;积极开展*河沿线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工作,制定实施计划,按照技术规范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建立各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信息数据库,完成*河沿线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报告。组织开展*河水环境容量控制研究,根据环境容量测算*河流域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

县水利局:制定*河流域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规划,对*河流域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恢复生态系统,提高土地涵养水源的能力;按照《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流域内的开发建设项目进行普查,对没有申报水土保持方案的项目要限期补报,并对水土保持方案及时审查、批复、验收。

县农业局:开展*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调查,宣传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种类、危害和预防方法,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感;加大无污染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举办无污染农业技术培训班,推广无公害农产品技术、秸杆综合利用技术、废弃物沼气处理技术,力争使农药、化肥使用量低于现有水平;加大农业执法力度,重点对国家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生长调节剂、激素类药物进行市场执法检查,净化农资市场。

县畜牧局:教育和引导养殖业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积极推广建立沉淀池或沼气等实用粪便处理技术,提高畜牧业污水处理效果和水平;对*河上游的畜禽养殖场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完善污染防治设施;加强对养殖场的监管,推行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规模经营、集中治理的发展模式,引导畜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县卫生局:按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河流域乡镇卫生机构的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的整治力度,加大资金投入,采用达标的污染防治技术,确保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的达标排放。

县国土资源局: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对*河流域采石场、洗沙场的管理,严禁无证经营洗沙场和采石场,对目前已有的洗沙场和采石场进行清理整顿;结合土地整理,调整*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并逐步达到优化。

县林业局:加大*河流域植树造林力度,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加强封育保护,提高*河流域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改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

县城管综合执法局:将*河流域内的生活垃圾纳入县城管理范围,并进行集中清运,严禁乱堆乱倒。

(二)所辖乡镇的工作责任

*河流域的檀林、大同、张?、青石、向桥、刘河、狮子、株林、横车、赤东、八里湖办事处等乡镇(办)具体负责“碧水工程”的组织协调和督办工作。实行分段监控、分段管理、分段考核、分段问责,以工作结果倒排工作进度,对水体进行综合防治,确保水体水质按功能达标,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三、实施步骤

按三年时间倒排工期,即从2*9年7月1日起至2011年6月30日止,分十个阶段对*河进行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确保水域整治按时完成。

第一阶段:2*9年6月1日?7月31日为宣传发动阶段。要充分利用*春电视台、电台和《*春视听》,大力宣传发动*河水环境整治工作,让这项工作深入人心。

第二阶段:2*9年8月1日?8月31日为清运清理阶段。各相关职能部门和有关乡镇(办)要按照各自管理职能,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对*河两岸堆存的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等进行清理清运。

第三阶段:2*9年9月1日?12月31日为违章建筑清理和拆迁阶段。国土资源管理局、建设局、规划局和城管综合执法局结合各自的职责,对*河流域的违章建筑进行清理和拆迁,由乡镇牵头进行督办和拆迁安置工作。

第四阶段:20*年1月1日?2月28日为堵口查污阶段。县环保局组织专班,所辖的乡镇(办)配合,对*河沿河两岸排污口进行拉网式检查和督办,封堵排污口,关闭和限期治理一批污染企业。

第五阶段:20*年3月1日?5月31日为截污导流阶段。水利、交通、建设、环保等部门结合各自的职责,进行截污导流,所辖的乡镇(办)配合,禁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

第六阶段:20*年6月1日?7月31日为清於清脏阶段。县水利局、县国土局要抓紧*河枯水季节时间,对河道内的淤泥和沙丘进行清理清运,实现*河内无淤塞、无杂物,河道畅通。

第七阶段:20*年8月1日?9月30日为设施建设阶段。*河流域乡镇(办)政府对人口集中居民区要配套建设垃圾箱、垃圾中转站。

第八阶段:20*年*月1日?2011年2月28日为架桥修路阶段。县交通局对*河流域两岸人口集中居民区进行勘测、设计,规范架设桥梁,对破损的路面进行修复。

第九阶段:20*年3月1日?3月31日为绿化美化阶段。县林业局要根据“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督促各乡镇(办)对*河流域进行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加强封育保护,提高*河流域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

第十阶段:20*年4月1日?6月30日为检查验收阶段。县委、县政府及职能部门逐河逐段进行检查验收,各职能部门作出书面总结,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彰。

四、治理措施

(一)加大*河流域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组织工作专班对*河沿河两岸排污口进行拉网式检查和督办。要巩固横车河沿线16家企业限期治理的成果,使沿河石英砂加工企业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企业实施关闭和限期治理。

1、关闭一批企业。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精神,对*河流域内的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治理无望的超标排污企业于2*9年底前依法予以关闭。对“十五小”和“新五小”的企业,发现一个,取缔一个。逾期不予关闭和取缔的,将按照省监察厅、省人事厅、省环保局《关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对有关责任人严肃处理。

2、限期治理一批企业。对*河流域内的重点企业虽有治理设施,但外排污水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在今年12月底前全部完善治理设施,确保外排废水稳定达标排放。12月初,环保部门要组织检查验收,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对完不成治理任务的,一律停产治理。

3、依法查处一批环境违法企业。要加强对*河流域内的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督管理力度,对企业闲置治污设施、偷开偷排、超标排放的,要依法严肃查处,并按照省监察厅、省人事厅、省环保局《关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行政处分暂行规定》追究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企业法人代表的责任。

(二)加大*河流域医疗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力度。加强*河流域医疗废水处理力度。*河流域的乡镇(办)卫生院在医疗诊治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水严禁直接外排,必须采取物化+生物+消毒的处理达标方法进行处理,沿河采取有效的治理方案和措施,确保医疗废水稳定达标排放,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加强*河流域生活污水的处理和收集管网的铺设工作,多途径、多渠道筹措资金,扩大污水管网的覆盖面,禁止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及其支流。

(三)加大*河上游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力度。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河上游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全面推行科学施肥,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绿肥和沼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农药、化肥及畜禽养殖带来的面源污染,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和国家名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实行无公害生产。正确处理*河流域环境保护和经济利益的关系,以长远利益、可持续发展为主,兼顾库区水源地的群众眼前利益,搞好小流域治理,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采取生物措施,搞好封山育林,禁止毁林开荒、非更新砍伐水源涵养保护林。加快修建塘堰及小型水库,搞好拦蓄截流。

(四)加强*河流域新建项目环境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严格限制审批流域饮用水源保护区的项目。严格限制审批流域内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坚决杜绝已被淘汰的项目以技术改造、拉动内需等名义重新上马。严格按照总量控制的要求,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排放指标作为*河流域行业、企业发展的约束性条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成立综合整治专班,综合整治专班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县环保局局长管振君兼任,具体负责*河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