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构筑学生的自主心理发展平台
我们非常重视学生的自主心理健康发展平台的建设。学校每年都要举行大规模的校同艺术节。通过艺术节的美术成果展示、文艺成果展演等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高雅艺术文化,从而陶冶学生的心灵,推动健康心理发展。我们还成立了全国闻名的《浅草》文学社,是全国的百家校园文学社团之一,作品都是学生心灵的反应。我们为《浅草》设计了独特的网站,通过学校的校同网站就可以访问。这个社团若干年来不仅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健康的校园文化特色,还培养出了不少文坛新秀,成为学生培养良好心灵的自主发展平台。
二、注重校园硬环境的建设
学校教育中,校园环境给学生的教育是第一位的,一个好的环境能净化一个人的心灵。我们学校特别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有各种花园、各种亭廊等,在有限的容积下打造出了省级同林学校。学生生活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下本身就有利于对健康心理的培养。
三、培养三位一体的心理辅导队伍
要搞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身心健康的新人,在学校应形成学校班级管理人员、普通任课教师和专职的心理健康辅导员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以班主任为日常教育的主体,在学校班主任就像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关心和了解学生,要做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做学生生活中的朋友,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事实证明,班主任是影响学生一生的人。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班主任要把自已一生中的经验和体会用到教育辅导学生中。只要教育者用心选择了适当的方式方法,学生是能够接受的,要知道师生不是天敌,在短暂的教育与受教育者相处的时间内要做良师益友,让学生回忆的是班主任曾给学生以启迪智慧、修正航向、树立理想方面的指导。在教育学生时,对学生的优点和成绩要用加法,不断地积累学生的闪光点,形成耀眼的光环;对学生的失误或错误要用减法,就事论事,不要在教育时动不动就翻学生的旧帐,学生最受不起的就是这样的教育,本来学生有了错误一般是知道错了,就会产生改正错误的潜意识。如果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会形成反正自己在老师眼里不是好学生的消极想法。再者教育学生时,对学生的不足要用吸水法,不仅不能对学生的错误放大,而且要尽量缩小,就事论事,不要夸大,不要联想,一般问题不要乱追所谓的思想根源,其实老师自己也知道,学生犯错误哪有那么多的思想根源,学生还没有到品德败坏、故意犯罪的地步。在教育层面上讲,不要什么事都把学生错误当典型,这样会让学生思想上翻不过身来。教育学生也不要采用随意地叫学生家长来校或以将错误情况通知家长为教育手段。虽然我们说师生关系可以类比家长和子女关系,但毕竟它不是,所以教育学生时,不能动手。真到了这个地步的教育也就失败了,这样的学生在这样的班主任手下不可能教得好了。因此说班主任是学生的一盏灯,是学生健康培养的主体,学生终生不忘的就是班主任。
普通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者,有责任和义务协助班主任在思想教育方面查漏补缺,个别时候还要起调和作用。我们学校还实践了副班主任的管理教育模式,目的就是更好地发挥普通教师在学生教育领域的作用。
专职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助手。这样的老师的任务是在比较充裕的时间里,解决学生深层次的心理健康问题,解开学生心理的结,帮助学生越过心灵上的坎,引导学生培养正确健康的思维方式。
近年来,河南省平顶山市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部署要求,以深入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指导纲要》为主线,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为载体,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心育活动为补充,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教学研究,构建教育网络,凝聚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做法如下。
一、健全工作机制,心育工作有位置
市教育局高度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生全面成才的必然要求,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放在突出位置,列入议事日程,健全机构,制定计划,强化指导,抓好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教育局成立了由主管局长任组长、教研室、普教科等职能科室负责人任成员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为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扎实开展,依托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在局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搞好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实施。各县(市、区)教体局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指导中心,各中小学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教科室,建立健全了市―县―校三级工作网络。
(二)制定发展规划
围绕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坚持“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工作方针,制定了《平顶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发展规划》,明确工作目标,突出重点关键,强化业务考核,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清、思路明、措施实。同时,指导各县(市、区)和中小学分别制定了各自发展规划,并将发展规划细化到学年、工作任务量化到学校、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做到有规划目标、有工作机构、有专项考核、有责任人。
(三)加强业务指导
围绕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进班组、进家庭的“三进”,先后制定下发了《平顶山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见》《关于开展平顶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活动的通知》《关于做好平顶山市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活动的通知》等系列文件二十多个,对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统筹指导。同时,实行基层教研员联系学校、定期听课指导制度,指导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定期深入基层联系学校,进行听评课活动,督促各学校明晰思路,提高认识,开展工作。
二、发挥课堂主渠道,心育工作有作为
坚持以心育人、全员育人,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发挥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开足开好健康教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加强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不断提高心育工作能力。
(一)好健康教育课
结合学校实际,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列入中小学课程计划,小学每年不少于12节,初中和高中每年不少于14节,督促学校按照要求配备教材,细化课时。为确保健康教育课时落实到位,市教育局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督促检查,利用开学、教育督导、综合检查等契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考核指导,查课时、查教材、查档案、查活动记录,确保全部开设、不留空白。同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中和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督促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工作计划,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二)实行全员育人
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倡导“每一个教师都是心育工作者”的理念,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与班级管理相结合,与校园文体活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大力营造“人人都是心育责任人、处处都是心育责任点、时时都是心育全过程”的良好氛围。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制定了《关于开展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的通知》,督促中小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机制,开展心理危机预防和宣传活动,每年一个主题,及时回应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需求,使其化解心结,健康成长。
(三)开展心育教研
发挥心理健康教学研究在提升心育能力中的引领作用,通过课题研究、优质课评选、学术交流等活动,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专业化、科学化。市教育局基础教研室,围绕省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发放调查问卷3000多份,圆满完成“平顶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中学生学业情绪常见表现及有效干预策略研究”等科研课题8项,分别获得省、市奖项。同时,加强校本研修,先后编印《小学生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小学生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平顶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集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学案例》等心育书籍二十余册。新华区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通过国家级课题鉴定。近年来共评出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五百多篇,心理漫画两百多个,教学设计三百多个。
三、加强教师配备,心育工作有队伍
教师是最核心的资源,关系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配齐工作队伍,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作为当代的体育老师,在上小学生的体育课时最应该注意的是健康教育,为什么是健康教育呢?首先,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期,身体各方面都不成熟,骨质不够像成年人那般健康,所以不应该让他们做太剧烈和危险的运动。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多注意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之所以他们是小学生是因为他们在年龄和心理各方面还不成熟,他们都有着一颗善良天真的幼小心灵,因此,在小学生上体育课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最后,应该注意的是不管他们多么调皮,体育老师都应该理解他们,而不能用威胁的方式来应对学生。所以,作为一名小学体育老师应该遵从健康教育。
二、教学目的
社会的不断发展让每个人都不得不制订一个奋斗目标,那么作为一名小学体育老师的目的应该就是运用与学生相适应的方式教学。教学目的的制订需要不断完善和长期的实施,针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目的的制订需要注意:
1.小学体育老师应该制订情境假设的教学方法
情境假设教学理念适合任何一门课程教学。例如,在教育小学生“立定跳远”这一课题的时候,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做一个游戏,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表演天赋,所以体育老师可以让他们先观看一个关于小青蛙蹦蹦跳跳“走”荷叶的视频,然后将学生带到操场去拉练,老师在操场提前画好荷叶,让学生比赛跳荷叶,看哪一组跳得远,评定出冠亚军并给予适当的奖励,然后让得到奖品的小学生为大家表演为什么他可以跳的如此远,将跳远秘诀告诉大家。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懂得健康。游戏结束以后,老师可以将立定跳远的“秘诀”讲述给学生,让他们在游戏中慢慢找到真谛所在,逐渐领略体育的含义。
2.利用小学生善于假设联想、模仿的行为培养他们在操场自学的能力
新课标推崇自由开放式教学,所以作为一名小学体育老师,在教育小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以免适得其反。例如,在开放式教学的冲击下,老师可以让学生在操场上看其他人上体育课或者让他们与其他班级的学生联谊上体育课。这样不仅老师与老师有了交流,学生也会学得开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结构构成与规划实施
学校教育模式下的构成主体除了老师更重要的是学生,学生是主要的构成单位,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注重学生与课堂模式的最佳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当然,学习效率的提高还需要教学规划的良好实施,那么小学体育老师应该如何规划小学体育课堂呢?长期以来,在学生的心中一直认为老师高高在上,老师在实施计划的时候需要改变这种传统看法,在适当的时候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用亲切的语言问候他们,用鼓励的语言激励他们,这样在学生的眼里,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从而使学生在喜欢上老师的前提下喜欢上这一门课程,使老师的教育规划顺利实施,提前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体育健康教育有效进行的目标。在此种情况下,老师也要注意以下两点:
1.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
不管在何地工作,每一位领导都很看重职员的工作能力,而且如今随着国人经济状况的不断提高,每个家庭的孩子逐渐趋向独生化,所以每个父母对于孩子教育的问题是极其重视的。针对此类社会现象,一名老师高质量的工作能力能够决定他是否能胜任此工作,所以老师应该有健康的身体,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做一名果断、坚持、冷静的决策者,以活泼、开朗、热情的健康心态教育孩子,从而教会他们在应考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2.目的性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简称“心育”课)是一门年轻的课程,注重学生的活动和体验。目前,“心育”课在全国和各省区都还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课程大纲,开展区域性的小学、初中、高中“心育”主题式同课异构的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对教师的教学指导策略提出很高的要求。“主题式同课异构”课程的本身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形式的多样化,教学方法设计的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人感受到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
日前,福建省龙岩市普教室组织了小学、初中、高中教师以“时间管理”为主题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小学以“做时间的主人”为题,初中以“时间都去哪儿?”为题,高中以“一寸光阴一寸金”为题,“实战”味道浓厚,很接“地气”,让教师们在关注本学段的同时,注意不同学段的衔接,让学生在螺旋式上升的教学中获得成长。通过观摩与评课,老师们觉得在教学活动实践中有很多现实冲突问题需要我们去求解与探索。
一、教学设计:与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生冲突时,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本次观摩课中,三位教师都按照教学设计完整地在40~45分钟上完一堂课,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她们都按照教学经验来设计,按照预设的步骤推进教学。然而,活动课中各个环节学生的活动却是难以预知的,特别是学生抛出的问题往往很新奇、尖锐,教师是接住问题进行较深层次的挖掘,还是继续按预设教学实施?如果不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会觉得不被重视;如果就学生的问题深入探讨,学生可能会有很多话要说,这样时间就捉襟见肘,整堂课的节奏就可能被打乱,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就无法完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据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应该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而不要太注重一节课教学结构的完整。一个主题可以分几次课来上,学生喜欢的就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学生遇到的问题就是我们应该和他们一起探究的问题。
二、游戏引入:与学生现有认知发生冲突时,应“直奔主题”
本次教学观摩中,教师都能运用游戏、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活动。其中两位教师运用了同一个游戏――“撕纸人生”,学生相继撕去吃饭的时间、玩耍的时间、聊天的时间、看电视的时间和上厕所的时间等,所剩下的就是少之又少的“学习时间”。活动中,学生用了大量时间小心翼翼地撕去一段一段的纸条。
在费时的游戏里,教师们都想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时间的重要,从而进入活动主题。但学生们不一定会这样认为,他们在分享中就提出:“学习未必最重要,关爱生命才是可贵的”;“要在‘亲情’上多花时间,与父母、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如此看来,教师的煞费苦心有时还不如适时“直奔主题”,突出实效。教师点题,学生思考,把主要的时间放在经过活动之后的小组讨论或个人分享中。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逻辑思维还不成熟,不管教师如何耐心引导,他们的思想仍然如脱缰的野马,在自我的心理世界里纵横驰骋。中学生也是如此,在还没有进入到课程教学和活动之前,他们思考的方向还是会与教师的期待有所偏离,应该允许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激发头脑风暴。
三、小组讨论:与学生的组织意识发生冲突时,应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
碍于场地,或者觉得小学生小组讨论不容易组织,小学没有设置小组讨论;初中教学也仅仅前后桌4人简单讨论。忽略小组讨论是不可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小组讨论与分享是培养以上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讨论中学会接纳,学会沟通,学会全方位看问题;在思想碰撞中产生思维激荡,同伴间的相互学习能把知识内化成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逐渐显露出来。
小组讨论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多。比如,小学生和初中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讨论容易跑题、互相攻击,小组长的管理水平欠佳等。为此,教师要突出教学的主导地位,运用活动的组织管理策略,为小组讨论保驾护航。可以利用班干部的优势合理分组;可以利用课前“导学案”让学生熟悉活动内容,在设置讨论题时要紧扣学生实际。可以这样说,小组讨论与分享是活动课组织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从中能看出教师的组织艺术和管理水平。
四、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发生冲突时,应突出学生的发展性
在活动课中,对于“时间安排和时间管理”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分配好、管理好学习时间是非常成功的,毕竟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但是,在学习之外的时间管理上,有些教师步入了误区,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甚而误导学生利用吃饭的时间练英语听力,上厕所看“美文”积累作文素材,睡觉前“放电影”式回忆当日所学知识等,似乎非要在课余时间上“挤”出学习时间。不论何时都尽量“手不释卷”应该是学生的个别行为,不予提倡。有些教师对学生课余时间和朋友约会交谈,到快餐店消费等时间安排不太认可,竭力引导学生对休闲时间进行“改写、重构”,这是对学生个性发展和理性休闲的不重视。教师可以放空自己,多倾听学生这样安排的缘由。正如学生所说的:“只有会休息才会学习!”别再扼杀学生的休闲时间,除了学习时间的安排之外,他们还需要了解和认识社会,还需要适度的朋友交往,需要一定的“隐秘”时间独处。所以,当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发生冲突时,应抓住时机,耐心引导,尊重学生的安排和选择,把“话语权”交还给学生,是非曲直自有答案。
五、活动时间与活动结束的时间分配发生冲突时,应重视课后小结
开头重要,结尾也重要。教师们普遍重视课堂活动的开展,对课后小结则有所忽略,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从三节课来看,教师对课后小结都不太重视。有的安排一首小诗让学生朗读;有的因为时间不够草草结束,让学生意犹未尽。课后小结是活动课的总括,教师可利用这一环节巩固活动成效。可以适当表达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肯定、指出不足、提出希望,可以就某些学生精彩的发言点赞,可以适当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可以表达对学生未来生活的期待等。
六、活动时间与学生实训的时间发生冲突时,应设置课后练习
一堂课对学生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效果具有滞后性,如果能在课后安排一些思考性的、训练性的作业给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利用几倍于课堂的时间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特别是一些行为训练,需要特定的时间和场景为他们完成这些训练提供帮助。当然,课后作业是需要检查和分享的。可以在下次课前分享,也可以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把感悟在学习栏中张贴出来,供学生学习和交流。
综上所述,不同学段的“心育”课主题式同课异构能直观地反映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衔接。小学生形象思维活跃,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让他们感知时间的重要,激发珍惜时间的情怀;初中生思维活跃,且具叛逆精神,可让他们在时间管理上彰显个性,适度引导;高中生理性思维逐渐成熟,善于思辨,大都全心投身学习,可让他们在学习安排计划表(短期、中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上多下功夫。教师只有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现实状况,主动把握“心育”课的动态策略,才能让活动效果最大化。这样的“心育”课才是学生的活动课,才是成功的活动课。
【关键词】不良心理 课堂教学 心理互动 心理健康
学生健康的心理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优化学生学习心理,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面对的问题,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希望通过研究实践,使教师认识到课堂教学态度的重要性,并自觉地去接受新的科学文化知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不断地自我充实,自我完善,使教师的教育行为适合现代教学的发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一、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
1.情绪心理。每个孩子的心理都是敏感的,有时候教师无意中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都会使他们的情绪产生波动,影响他们听课的效果。
2.害臊心理。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导致他们羞于在别人面前说话。教师的过度掌控、话语霸权,使学生不敢大胆发表意见,加大了学习压力,造成了学生的紧张心理。
3.厌学心理。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各不相同,而教师对每个知识点的讲解也很难根据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必然会造成一部分学生接受不了,不认真听讲。
4.傲慢心理。教师的教学内容,对一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就很容易,因而这些学生就容易骄傲,忽视对教师的尊重,打断教师上课,摆出一副傲慢的神态。有的虽然没有明显表现出来,但他的注意力会发生转移。
二、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我认为教师课堂教学态度和学生学习心理存在紧密的相关性,两者之间的合理调谐,将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1.兴趣可激发学生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需要教师施以合理刺激以适度唤醒。在美术教学中,树立儿童正确的学习美术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用正确健康的态度去面对美术学习。由于小学生所处在的年纪,他们普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对新鲜事物好奇的驱使下,必定对老师提供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调动起积极性,就能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所以,老师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起学生去学习。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是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学案例:在教学《骄傲的大公鸡》时,我就出示各种各样不同的鸡的造型、奇思妙想的图片,让学生去观察、欣赏并通过讲解分析,从而引发学生对画鸡产生兴趣,教师适当地设计好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学生去选择完成。这样,新作业在学生怀着兴趣和好奇心在不知不觉中的被他们接受了。
2.认知可唤醒学生学习思维。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其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而且要让学生在认知活动方面进一步的探索。教学案例:在《家乡的桥》的教学中,就可以请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桥,通过孩子的再描述,用图画再体现,又怎会对家乡不生热爱之情呢?让孩子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的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大自然是学生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孩子开启了想象的大门,发现了美、创造了美,美化了孩子的生活,美化了孩子的心灵。
3.关爱可引发学生学习动力。教师自身的真挚情感能孕育师生间良好的情感状态。而儿童又很容易因为对老师的信任与热爱而喜欢这位老师所任教的学科。从这个意义上说,“你的心中有学生,学生的心中就有你”。我任教的一个班上,有位学生语数成绩一般,但特别喜欢上美术课,可是美术成绩也一般。美术课上不敢回答问题,恐怕同学嘲笑;手工课上她带的材料最齐全,但总是把材料让给组内的其他同学用,自己在一旁观看也很少动手,少言寡语。针对她的情况,我在课上特别关注她,通过适当的评价,让她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卑感是学习进步与健康成长的障碍,并且激励鞭策她树立自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效果很明显,他的美术成绩一点点的进步。
通过这次的研究实践的过程,我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接受新的科学文化知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上师生交往更多出现的是理解平等、合作民主、肯定激励,在教师的有效影响下,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学习心理得以优化,发展了学生个性,健全了学生人格,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琳.让课堂充满阳光[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杨明全.新课程下的课堂观[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