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田环境监测

农田环境监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田环境监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田环境监测

农田环境监测范文第1篇

【关键词】WebGIS技术;Internet平台;环境监测

农业增长受到环境因素的强烈制约,这其中的环境因素以水文、风向、降雨、光照、等作为主要因素,要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的调节,并且最大程度的降低自然环境对于农作物产量的影响,通过合理的环境数据分析,将农业专家的系统性分析和四季监控结果相互结合,用来形成最为有效的农业生产依据,使其能够更好的成为农业生产的科学依据。

一、WebGIS技术概述

WebGIS技术将作为交流Internet平台,并且应用软件客户端,可以实时对环境、地理信息进行监控。Internet平台赋予了WebGIS技术的储存、分析、显示能力,使其完成了分布式的应用体系结构,通过此建立了良好的系统开放性平台,使其能够降低GIS技术的使用成本,同时在实用性和地理信息操作中提高了问题收索范围。WebGIS技术要比GIS技术更加先进,在技术上结合了Internet优势,并且在运行环境中能够更好的在互联网上进行运行,并且可以随着的使用客户端进行登录进行信息的查询,WebGIS通过浏览器可以完成和多系统的无缝连接,并且能够建立更加方便、快捷的GIS系统。将田间环境数据的统计分析进行最为直观的利用,并且通过WebGIS技术来解决农业生产中最需要辅助解决的问题。

二、监测平台的设计环境

1.监测平台的实际作用

在现代农业科学发展的作用中,很多硬件环境在设计开发上以田间的环境检测作为主要目的,并且运用WebGIS技术实现平台环境数据的即时获取,在获取过程中将环境数据和实际信息进行结合,并且将其形成可视化数据,针对这些数据能够完成综合性查询、资料统计分析、以及图表的生成。在系统使用中Internet为农户、农业技术人员提供最为准确的田间环境信息,并且使用以往的统计数据进行综合性分析,使检测平台的可靠性、共享性、技术性更加的准确及时。

监测平台根据实际的农业需要,形成一个高效、安全的田间监测环境,这个检测环境可以有一定的实时性以求满足环境的实时信息更新,使用者可以根据环境数据作出决策,并且使其具备准确性。使该系统能对绝大数的环境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多用户的并发访问。我国多数地区的田间环境检测指标比较相似,所以这套系统更加适应于林业、草原等环境检测,并且通过系统的升级可以更加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2.监测平台的功能性

田间环境检测系统是以数据采集作为主要平台基础,并且通过C/S模块进行相应的数据采集、转换、统计分析,这些功能能够使农田环境信息从整体上进行掌控。使管理员和用户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查询田间的环境信息,并且对环境进行更好的掌控,通过种植技术的监控,使自然灾害得到控制。

三、田间环境信息监测数据采集

1.GPRS的田间信息采集

通过GPRS在田间多个区域设计无线通讯模块,这些模块可以直接通过传感器来采集土壤湿度、风度、风向、降雨量等并且通过实施的田间环境监控服务器来完成资料上传。这种功能的关键技术在于,在GPRS技术的带动下通过TCP/IP方式来完成计算机和传感器之间的通讯。

2.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功能设置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系统运行的安全和效率。监测系统平台中系统管理主要包含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监测点信息管理、实时采集环境数据管理等数据直接导入子模块。并且通过操作用户实现系统的权限操作,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降低非法用户的访问。由于监测点可能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布控方式,所以系统管理中加入监测点管理一项,管理员可以定义监测点的类型、名称、地理位置等详细数据,定义要的数据在用户访问时会自动更新在地图上,使系统灵活方便。对于采集到的环境数据都是程序自动写入到数据库中,但是不一定所有的数据对于管理者或用户都有效,具有权限的管理员可以对采集来的环境数据进行增、删、改等操作。对于长时间段没有实时采集的数据,管理员可以批量导入环境数据,系统提供批量导入模板系统管理中的功能,所有系统的开发模式都是由C/S、B/S所组成这些模式只是在系统使用性上具备。

3.环境数据实时显示

数据的实时显示是可以对多种群体进行视觉上的显示,并且通过网络用户的自行使用可以直接利用B/S模式开发。其中数据显示形式集中两个方面,首先收集地图上的实时监测点所反映的环境关系,(风速、风向、光照度、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等实测值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直接的显示,并且将环境要素确定为实时数值,并且通过图表的形式对不同种要素的变化过程进行显示。

4.环境数据综合查询

在进行环境数据查询的过程中地图联动和实时查询成为最为重要的查询数据,这些查巡结果被定位到地图上时,可以通过地图上的操作选择将所选区域的环境信息、空间信息等进行最为有效的整合。

5.环境数据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应该能够实现对任意环境要素数据的按固定时间段(年、月、日)和任意时间段的统计分析,统计项包括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等,结果以图表和表格形式给出,同时提供分析结果和表格下载功能。

6.基本的GIS功能

除了和环境信息相关联的地图操作,系统还应该提供基本的GIS功能,包括地图缩放、移动、数据输出、距离测算、面积量算、选择、查询统计以及空间定位等功能,辅助用户对田间环境信息作深入分析处理。

四、监测系统平台各功能模块实现

1.系统管理

根据对不同环境中,对系统模块需要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共享,尤其是不同用户管理和权限的设定中,需要不同的检测点针对信息进行管理,主要包括权限管理、监测点管理等,这些管理项目通常需要导入多个模块。系统模块是为了保证系统运行安全,并且使只有被授权的合法用户才能使用,在应用层面上来说可以防止非法用户的恶意使用。在数据管理上用户管理、监测点信息管理和实时集的环境数据三种环境管理数据的增加、删除等操作是独立存在的。这些操作在执行上相对简单,只需要根据相关的条件进行检测就可以进行数据的更改。同时在权限管理中可以将历史环境同时淡入子模块中,这样可以避免实现方式中的相对复杂的逻辑性。

2.系统数据的快捷查询

环境数据的综合查询要实现和地图联动的查询。实现对环境数据查询后根据查询结果定位到地图,将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有效的结合起来。综合查询可以实现对环境要素(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风速、风向、降雨量)多条件(大于、等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不等于、包含)查询,查询出结果以列表形式显示在查询条件下方,点击监测点编号可以定位到地图的相应监测点上,并以高亮显示。

五、结束语

无线传感网络的应用使GPRS对于农业上的监控得以实现,并且通过GPRS能够更好的对于田间作物的生长进行监控。使田间环境信息具备有更好的时空性和动态性,在WebGIS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环境信息管理中心,并且通过数据属性和空间数据的积累构建成完整的数据库结构,同时将数据研究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使数字化成为了田间基础信息的检测平台,这一平台的运行时田间环境信息管理更加的系统,能对田间环境信息进行更有效的环境信息统计,保障了精确农业发展的技术性。

参考文献

[1]王彦集.农田环境信息远程采集和Web系统的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2008(9).

[2]王文富.3S技术在红星农场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现代化农业,2010(5):49-51.

[3]胡炜.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史及前景展望[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1.

[4]赵艳丽.电力企业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08.

[5]安惜平.城市交通路径诱导算法研究[D].河北:河北科技大学.2008.

[6]毛艳华.基于.NET的城市电网负荷预测系统设计与开发[D].天津:南开大学,2008.

[7]严霞.基于Zig Bee无线传感网络的动物机器人系统MP3音频自嵌入方法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农田环境监测范文第2篇

    1.1农业环境监测能力有限。目前,闵行区专门从事农业环境监测的工作人员不足10人,没有独立的实验室进行检测活动,且检测设备更新缓慢,有些设备明显老旧却仍在使用。

    1.2农业环境监测业务单一。当前闵行农业环境监测的日常工作仅仅局限于土壤、水质及肥料样品的检测、报告编写、宣传培训等,对水土流失、作物病虫害等生态指标都未开展监测,对重大农业环境污染事故的仲裁处理、重大建设工程对农业环境的影响评价、农业清洁生产新技术的研究与基地开发等方面更是未有涉足。

    2发展建议

    2.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应利用各种传媒工具,广泛开展农业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农业环境保护工作是农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闵行区农业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从而自觉地抓好农业环保工作。

    2.2加强对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农业主管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做到一手抓经济、一手抓环境,把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到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上来,切实保护好闵行人民的“蓝天绿水”。

    2.3加强农业环境法规建设,依法管理农业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环境安全,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安全保障问题之一,已凸显在人们面前,因此,必须加强农业环境法规建设,并认真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农业法、森林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与农业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4发展生态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工业、城市有机废弃物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开辟无害化途径推广以作物秸秆氨化、青贮为主的秸秆还田综合利用。要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开发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农副产品利用率和附加值。在合理利用城市污水的同时,应随时掌握水质变化动态,积极采取有效的净化处理措施,减少污水对农业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使污水资源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利用生活垃圾作肥料,必须经过高温发酵和无害化处理,提高肥料质量,防止杂物污染土壤和破坏农田。

农田环境监测范文第3篇

(松原市环境监测站,吉林 松原 138000)

【摘 要】农村环境污染日益加重。本文分析污染原因并尽快制定治理措施及环境监测方案已成为近年环境监测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农村环境污染;原因;防治;监测

近年来,随着工业和城镇生活点源污染得到了逐步地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已逐步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体。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最大的国家,化肥和农药年施用量分别达到了4700万吨和130多万吨,而利用率仅为30%左右,流失的化肥和农药造成了地表水富营养化、地下水污染、农田土壤以及空气的污染;另外生活垃圾的处理没有形成规模,几乎全部露天堆放;大量的生活污水也全部直排,这些都致使农村的环境质量已普遍开始恶化,所以尽快在农村开展全面的水、气、土壤、生物的监测工作,根据监测数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已经成为当前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 化肥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1.1 对地表水及地下水源的污染

化肥随农田径流带入地表水体的氮占人类活动排入人体氮的51%,这些江河水域中氨氮和硝酸盐都是主要污染物,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同时又造成地下水污染。另外,农药对水体的染污也很普遍,全世界生产了约150万吨滴滴涕,而其中的100万吨左右仍残留在海水中。[1]

1.2 对土壤的污染

长期大量地使用氮肥特别是大量施用铵肥,使土壤逐渐酸化,板结。一些地处热带的农田长期大量施用氮肥而不用有机肥,致使土壤严重板结,最终丧失了农业耕种价值。农药在其使用过程中,约有一半药剂下落在土壤中,而由于农药本身不易被阳光和微生物分解,对酸和热稳定,不易挥发且难溶于水,故残留时间很长,特别对粘土和含有机质的土壤残留性更大。

1.3 对大气的污染

农药微粒随着蒸汽散发空中,随风飘移,污染全球。特别是滴滴涕,它除了化学稳定性和物理分散性外,滴滴涕还具有独特的流动性,它能随水汽共同蒸发到处流传,致使整个生物圈都受到污染。

2 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据统计,在日常生活中,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的生活污水约80多亿吨,部分污水直接进入到地表水及地下水造成污染;农村全年产生生活垃圾约1.2亿吨,大部分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全部露天堆放,垃圾臭气直接在空气中传播,大量细菌、各种微生物、病毒对农民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

3 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农村大量畜禽养殖都是圈养或散养,圈舍很少定期消毒,空气污染严重,另外大量的畜禽粪便都是露天堆放,然后经过自然发酵后才能成为农家肥,在此过程中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堆放时没有进行防渗、防漏处理,部分渗滤液直接进入地下水,然后通过地下径流进入地表水,对水质造成污染。

4 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4.1 科学施用钾肥、磷肥、广泛施用有机肥、积极推广微生物肥料和垃圾堆肥。因地制宜,综合多种因素进行考虑,合理并科学地施用化肥。有机质是农作物营养元素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作物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的源泉,同时还能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以及施用的厩肥、人粪尿和绿肥等,很多营养成分在未分解前作物是不能吸收利用的,也要通过微生物将它们分解,变成可溶性物质,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垃圾堆肥和垃圾复合肥的产生,既处理了城市垃圾,防止了污染,又生产出能够满足农业需要的高质量的有机肥料。

4.2 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研究新的杀虫除害途径;搞好农药安全性评价和安全使用标准的制定工作;安全合理地使用现有农药;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使用农药之前,首先必须调查研究各种病虫害的起因和发生的条件,做到能预测预报,对症下药。其次是混合和交替使用不同的农药,以防止产生抗药性并保护害虫的天敌;另外还要注意改进农药使用性能,改进农药在使用中的某些缺点。[1]

5 农村环境监测方案

5.1 建立建全地表水监测系统

在地表水流经的区域以村镇为单位,以村镇的排污口及取水口为界点,设置一个或几个村镇的采样断面,每年定期进行地表水项目全分析,在每年的农村灌溉期增加监测频次,分析上、下游水质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将监测结果进行流域内的全程比对,以便于发现其污染程度和变化规律,分析污染原因,制定污染治理措施,以求尽快改善水质状况。

5.2 建立地下水监测体系

根据地下水的流向、经过的岩层、地下水水深,以村镇为单位设立监测点位,每月进行一次地下水水质监测,着重开展化肥、农药涉及项目,同时进行同一地下水系间的监测数据比对,结合当地化肥、农药使用的品种与数量分析地下水变化规律,分析污染原因及变化趋势,因地制宜地制定污染治理措施。

5.3 建立空气自动监测站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村为单位设立空气自动监测子站,在乡镇设立数据终端,设专人进行数据传输和系统维护,各三级监测站可以时时监管、监控全县各村镇的空气变化情况。另外,同时可以在村屯增加临时监测点位,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增加监测项目,这样农村的整体空气状况就会形成全县、全省乃至全国的监测网络,使农村的空气监控成为可能。

5.4 定期开展农村土壤监测

目前在全国开展的农村环境普查工作已经进行三年了,应该尽快将这项工作做为监测站的例行监测工作,加大监测频次,增加监测点位,力求最大限度地反应出农村土壤现状,极时发现土壤变化趋势,将已经出现板结状况的土壤尽快进行改良,将出现轻微污染的土壤马上改变种植方向及化肥、农药的施用方案,对于土质优良的土壤尽量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保持土壤现有的状况。

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不容乐观,农村环境监测工作又将面临涉及面积广、人员多、设备和技术人员短缺、工作环境艰苦等等问题,所以尽快建立起农村的环境监测体系将是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又一次重大考验。

参考文献

农田环境监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土壤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X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1-0002-01

为了促使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我国的相关部门重视土壤环境建设,运用土壤监测技术对土壤环境是否受到污染进行监测,并了解土壤受污染的程度,为土壤环境的治理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

1 我国土壤环境监测技术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现状

(1)“3S”技术在我国土壤环境监测中应用。“3S”主要由三种技术构成,分别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 定位系统(GPS),目前在运用该技术是,通常是将“3S”技术与其它高新技术相结合,从而构成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技术。不仅能够获取地理环境的信息,而且还能够高效的处理信息,因此,将“3S”技术运用于土壤环境监测中,一方面能够对土壤环境情况实施调查,并合理的布点、采样,另一方面可以全面了解我国土壤环境的现状,并为土壤监测建立全国性的信息系统,让我国的土壤环境监测形成系统化的监测管理。(2)生物技术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近些年里,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生物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我国土壤环境被严重污染的情况下,为了更好的监测土壤化解,人们也在土壤环境监测领域中运用生物技术,主要运用的生物技术有:生物大分子标记物检测技术、生物芯片技术、以及宏基因组技术等,运用生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对污染的土壤环境实施生物修复、土壤侵蚀等,让土壤环境在生物修复下能够快速的恢复。(3)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被广泛的运用,我的土壤检测中也广泛的运用科学技术,如:高分子化学、分析化学、物理科学等,主要针对土壤中的痕量元素进行测定分析,主要的测定方法有激光溶蚀法、偏振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在使用监测方法时,也是根据不同的土壤环境采用比较符合的检测方法,确保监测的数据能够更加的转确[1]。

2 我国土壤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1)土壤环境监测系统的监测能力比较弱,由于土壤监测技术的发展运用还不成熟,在实际运用期间也不能完全满足土壤环境的监测需求,还需要国家土壤监测部门加强技术的更新研究,提升监测技术的监测能力。(2)土壤环境监测缺乏专业的土壤环境监测人才,而且土壤环境监测人员的结构分配不合理,在先进技术不断更新发展过程中,土壤环境监测的技术人员接替不紧密,出现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现象。(3)我国的土壤环境监测中出现环境监测设备质量差的现象,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增加,因而相关的技术设备生产技术也要同步发展,为此,在土壤环境监测中,既要发展专业的技术人才,还要发展环境监测的技术设备[2]。

3 我国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1)要加强我国土壤自动监测系统的建立。在环境监测各领域的发展应用过程中,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我国土壤环境监测网络系统的建立和发展,同时也让环境监测向自动化系统方向发展。土壤在线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发展成为我国土壤环境监测发展的主要任务。(2)我国的土壤环境监测要以监测有机物污染为主。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土壤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尤其是有机污染的程度更加严重。由于有机污染能够随着食物链进行传播,不仅能够污染到生物的健康发展,而且还能危害人体的健康发展[3]。(3)在土壤环境监测分析中要以分析土壤环境污染的痕量元素。在今后的土壤环境监测中,需要土壤监测人员运用物理化学科学技术对土壤环境中的痕量元素进行研究,主要采用ICP-MS法,对土壤中的重金属痕量和超痕量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对我国土壤环境监测的精度全面提高,与此同时也能为土壤环境污染以及污染环境治理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从而全面控制土壤污染。

4 结语

土壤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促使经济良好发展,需要全面探讨我国土壤环境监测的发展,从整体而言,要加强我国土壤环境的有机污染监测,重点针对土壤环境中痕量元素的监测研究,并快速发展现场分析能力,建立完善的土壤自动监测系统,将我国的土壤环境监测按照上述的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从整体上推动我国土壤环境监测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龚海明,马瑞峻,汪昭军,等.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技术发展趋势[J].中国农学通报,2013(02):140-147.

农田环境监测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审核;监测数据

1.对环境监测数据审核人员的素质要求

环境监测数据审核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并具备较全面的环境监测知识,熟悉相关的环境标准、监测技术规范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熟悉质量保证的内容、程序和方法,熟悉各个分析项目的分析方法、分析原理、检出限及其样品保存技术,并掌握同一项目不同分析方法在适用范围、分析条件、检出限、技术关键等方面的差别,掌握各个分析项目、各分析方法的干扰因子及影响条件,掌握各个分析项目分析结果的合理范围。使所审核的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完整性、精密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2.对监测项目进行质控审查

质控数据审查包括空白值、质控样、平行样、平行密码样、加标回收等审查。实际工作常忽视了空白值、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及加标回收审查,需加强这两方面工作。

2.1 审查空白值、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是否符合测方法的要求

目前绝大多数监测项目的分析均用到空白和标准曲线,通过扣除空白值从标准曲线算出分析结果,因此空白值与标准曲线合格与否,直接决定结果的准确性。大多数项目的空白值和标准曲线的a、b值均是稳定在一定的范围,通过对照查看空白值和标准曲线的a,b值可判断测试过程中空白试验和标准曲线是否合格。对监测规范没有给出空白值和相关系数范围的,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收集积累,也可使用有关研究成果。

2.2 加标回收审查

加标回收是检验分析准确度的常用方法。数据审核时要关注加标量及加标回收率。加标量按有关监测规范,加标量要求控制在样品含量的0.5―2倍,加标后的总浓度应不超过方法的测定上限浓度值。加标回收率《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的《水质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指标》中列出了不同分析项目不同含量范围时加标回收率的范围,数据审核时要看是否超出该范围,如超出,是不合格的。

3.数据合理性分析

数据合理性分析是环境监测数据审核中最重要的一步工作。通过对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布点、监测频次、监测时间、仪器设备等审查无误,监测结果的计算也正确的情况下,还不能断定监测所得的数据是准确可靠的,需从多个角度进行数据合理性分析。

3.1 与执行标准相比较

一般的监测项目均有明确的环境质量标准,监测所得的数据一般也在标准范围附近,当差别太大时,应列为可疑数值,查找原因。如有一地表水溶解氧的自动监测结果为小于1.0mg/L,而相应的执行标准(III类)为5.0mg/L以上,经查是自动监测仪器管路堵塞,需要对管路进行清洗。

3.2 与历史数据相比较

对现有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首先要了解采样地点的本底值范围,特别是例行监测或者是年度监测计划。这种工作一般情况 都是连续性的,一年或是几年,数据可比性比较好,对同点位的数据,如个别项目变化较大,可以先将该值列为可疑数值,然后进行合理性分析。

3.3 项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监测项目多种多样,有机的、无机的都有,但是物质本身具有相互关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监测数据往往存在一种固定关系,这就为我们分监测数据正确与否提供了依据,对一些例行监测数据,可做出直观的判断。如COD、BOD5和高锰酸盐指数之问的关系:根据COD、BOD5和高锰酸盐指数的概念,COD是指用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成CO2与H2O所消耗的氧量;BOD5是指在水温为20℃的条件下,微生物氧化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是在一定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氧化水样中的某些有机物及无机物还原性物质,由消耗的高锰酸钾量计算相当的氧量,结合其实际的测定过程,对于同一份水样三者的监测结果,应存在以下规律:COD>BOD5,COD>CODMn。

4.环境监测数据审核的依据

环境监测数据审核要严格以国家颁布的环境标准和监测技术规范为依据。环境监测数据审核的依据主要有四个组成部份。

4.1 国家颁布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4一l993)、《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等,此外还有各行业的排放标准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等。

环境质量标准主要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O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海水水质标准》(GB3097一1997)、《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992)、《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等。

4.2 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国家现行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主要有:《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2005)、《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2007)、《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规范》(HJ442―2008)等。

4.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竣工验收技术规范

国家现行的环评导则及竣工验收规范主要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ttJ/T2.4―199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试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1994)等。

4.4 单位制定的有关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单位制订的管理制度主要有:《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监测质量控制实施细则》等。

5.结论

环境监测的主要成果就是监测数据,如何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及时,为环境管理更好地服务,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提高业务素质,加强业务学习,通过制度和技术手段,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严肃性、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第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