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年度个人总结

医学年度个人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年度个人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年度个人总结

医学年度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幼儿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教育历程,作为幼儿教师就担负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幼儿教师一言一行无形当中会深刻影响着幼儿,教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我校把提高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头等位置上来抓,根据学校幼儿教师素质不一,理论水平不等,专业技能技巧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要求幼儿教师忠诚幼教事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幼儿教育要有爱心、热心、童心,本身要具有高尚的师德。二是要求幼儿教师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技术水平,不断完善自己的文化专业修养,以此来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水平。三是要求幼儿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四是鼓励幼儿教师多看电视,多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提高幼儿教师的各种技术技巧水平以及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校幼儿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加强对学前班教学活动的管理

随着幼教事业的发展,幼儿园、学前班的教学活动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重视,保证教学活动的质量又是提高办园水准的重要手段。根据这种情况,我校加强了这方面的管理,在工作中,我们坚持以发展幼儿动脑、动口、动手能力为宗旨,认真贯彻执行幼儿教学大纲,严格杜绝小学化的教育方式,采取了以下措施:

1、按照大纲要求认真制定教学活动计划,认真备课,合理安排一日活动。

2、领导定期检查各班的教学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利用集体备课、业务培训及个别指导等手段,督促幼儿教师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行,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自身的业务素质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给更多的幼儿创设发展能力的机会,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各班召开小小故事会,没有指标限制,每位小朋友都有机会到台上讲自己所喜爱的故事。通过这个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积极性,也给幼儿创设了语言表达机会,提高了幼儿的动口表达能力,在这一学年里我们还开展了折纸比赛、小小运动会和看谁演的好的文艺演出活动,在各种能力培养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对幼儿特长的培养,做到即要全面发展,又要发展幼儿的特长。

四、改善办园环境、优化幼儿学习生活环境

医学年度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一. 认真备课

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上好课、写好活页教案,按时批改作业及时反馈、讲解。

二.学好“继续教育”内容

利用本学期网上继续教育的机会,多充电,本学期完成了七百多课时的学习任务。通过学习,加深了对课程改革的理解,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树立全新的课程理念,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通过对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研究、探讨和实施,掌握课程标准,把握新教材,提高了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三.高效利用课堂时间完成课本内容的教学,努力做到当日事,当日毕。

四.重视并抓好课外阅读

1.做好准备

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认识,上网查找资料深入感知“读书”的重要性;学习他人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2.加强与家长沟通,争取在“读书”的问题上达成共识,进而得到家长的积极支持。事实证明,这项工作很有效,很多的家长都主动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来了,管延续家长做得尤为突出。

3.让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性。

4.给孩子精心选择读物并统一购置了《365夜故事》、《名人故事》、《儿歌300首》。

5.多种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1)讲故事--感受书的神奇(2)设悬念——调动读书的欲望。(3)演故事--感悟故事情节

6.保证孩子的阅读时间---早晨、中午,专时专用.

7.将“读书”纳入作业中,逐渐让学生在家养成读书的习惯。

8.加强总结、评比,达到或激励或鞭策学生的目的。

9.建立班级小书库。每名学生捐赠了一本书,学生可以随时借阅。我们 也定期与其他三个班,交换阅读。

五.利用语文课堂抓好学生的朗读

1.明确朗读的要求:要他们读书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不可急于求成,严格要求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进一步做到---读时,有高有低、有急有缓、有快有慢。

2.教师做好范读,每篇课文我都练习很多遍,努力达到用声音正确表达课文内容,给学生很好的导向。

3.抓住典型课文,逐句指导学生。

4.举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5.做好差生辅导。

六、扎实地抓好背诵

背诵能帮助小学生积累语文基础、丰富知识,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背诵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及时订好背诵计划

开学初,学校“实施方案”布置之后,我就在第一时间组织本组教师定“背诵计划”。不论是成语的确定,还是名言、古诗,我们都力求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力求内容适合一年级学生。

医学年度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xx级临床麻醉学专业班委会在接到第一临床学院xx级年级办“关于评定xx-xx学年云南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后,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认真讨论、分析和总结了在过去的一年里所走过的岁月中足以拿出来参加此项评比的诸多优势。先陈述如下:

一 本班全体同仁有着政治立场坚定,团结同学,以身作则,密切联系同学的班级领导核心。一个好的领导核心是一个集体健康和谐发展的原动力!一直以来,班委们都致力于如何才能使全班同学健康快乐的生活于大学校园,进而有所学有所悟有所得。班委会组建之初制定了全班同学都要努力实现的人生境界和服务于广大患者们的理念,概括为以下七点,即一摆正好自己的位置,切忌眼高手低,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二与人相处,一定要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道理,之后定要躬身而行之;三主动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发问,进而才能及时解决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四对待病人一定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五“学,然后知不足”,切忌知不足却不学或盲目的学;六凡事要立足于基础,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这些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在实习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急患者之所急,尽我们之所能,努力把事情办到大家都满意为止;在这些理念的指引下,我们除了注重德智体能的全面发展外,还利用不多的休息时间,开展同学间就实习、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讨论以便帮助其他同学共同提高。

岁月悄无声息的走过,留下的是无尽的感念,感念于集体的力量及党和国家的关心与爱护。也正因为如此,本班才更加坚信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党员和预备党员占总人数的比例为36.9%,入党积极份子占总人数的比例为52.6%。有了这样好的环境,在班委们的积极努力和精心安排下定期不定期的在班内开展昆明医学院党委宣传部印发的诸期《学习文选》,以求共同进步和时刻保持高度的民族责任感、自豪感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

随着毕业的日子临近,本班的同仁们莫不感到即将离开这个温暖大家庭时的种种不舍和真心祝愿每一位同仁都能找个好归宿的热切期盼。总之,在校期间大家互帮互助,共同进退,荣辱与共,共同谱写了昆明医学院临床麻醉专业实习学习生活史上新的辉煌篇章。

二 本班有着积极上进,乐于之人,遵纪守法,热爱集体,朝气蓬勃,文明健康的良好班风。在校期间本班同仁们无不崇尚社会公德,遵守国家法纪,爱护国家财产,讲文明、懂礼貌、尊敬师长,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遵守宿舍管理有关规定,维护教室和宿舍卫生,并经常保持周围环境卫生,如:实习期间有几位同学不为金钱所动再三拒收患者家属给予的“红包” 足见他们的高格尚品,实习期间有几位同学还接到患者出院后写来的感谢信等。

三 本班有着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是古圣先贤告诫我们关于为学的名言,当然诸如此类者还有很多很多,因此我们坐拥着这么丰富的物质文化财富,如若不听之用之岂不属于不孝之徒!鉴于此,自从进入实习单位以来尤其是xx年3月至10月间,我们每隔一段时间便邀请附二院麻醉学教研室的老师们给我们讲授有关麻醉和危重医学方面的内容,以便我们不断提高和改善自己在麻醉和危重方面的业务技能水平,具体讲授内容如下:麻醉深度监测(王晓薇教授),麻醉安全评估(思永玉博士),肺功能评估(王晓薇教授),非心脏手术前心脏危险性评估和临床治疗(黄青青教授),硬膜外麻醉的管理(思永玉博士),硬膜外麻醉临床常见问题(许向明副教授),全身麻醉的管理(思永玉博士),血管活性药物的量化应用(万林俊主任医师),成分输血与血液保护技术(黄青青教授),高位颈内静脉穿刺术和喉罩置入术(陶建平副教授),围术期低温及并发症的防治(何晓峰副主任医师),困难气管插管的处理(兰颖捷副主任医师),低氧血症(万林俊主任医师),血流动力学复苏目标及预后指标评析(黄青青教授),二氧化碳与麻醉(万林俊主任医师),靶控麻醉(邓新波主任医师),麻醉中过敏及类过敏反应(陈晴莎主任医师),器官功能失常综合症(苏美仙主任医师)和疼痛治疗进展(黄佑庆主任医师)。另外该学年内本班智育分在80分以上的学生占总人数的比例为84.21%, 无补考同学,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英语考试成绩达标者在班内占有的比例相对较高:其中计算机等级考试过级情况为国家二级5人和国家三级1人;英语考试达标情况cet四级 29人和cet六级 4人;

四 本班有着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文化科技活动优良传统以及保持良好的宿舍卫生和个人卫生的良好风气。例如:在日常教室及宿舍卫生评比中,我班3320宿舍被评为“优秀宿舍”“和谐宿舍”称号,班内能认真组织本班同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象棋比赛等),参与主办昆明医学院“麻人杯” 篮球赛以增进不同年级麻醉专业之间的友谊且同学们反响良好,与附一、附二院麻醉科开展篮球比赛以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和信任,积极配合附一院麻醉科举办昆明医学院临床麻醉学专业成立20周年庆典活动及积极参加年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

五 一直以来,本班同仁们都热爱体育锻炼,每学期体育成绩考核时都能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相应要求。历届昆明医学院秋季运动会和“健康杯” 篮球赛均有本班多名同学报名参加且均为所在学院取得了优异成绩。

医学年度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1.武汉大学医学伦理学教学传统及改革简述

武汉大学医学部的前身是湖北医科大学,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即按照国家《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组织和实施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2000年开始进行教学改革,全面推广多媒体教学,大量使用案例讨论、研究式教学等方法。2003年曾经尝试过双语教学。2005年开始将医学伦理学删减为27学时,并对授课方式和内容进行了调整,在确保讲透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运用学生熟悉的名医事迹、讲授当年标志性的热点医疗事件和典型性的临床案例,引导学生体会医学的特殊性、医学职业精神的实质和医学道德的重要性。总体而言,武汉大学前期的医学伦理学教学具有统一性(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规范性(全国相同或相近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学术性(重视基本原理的教学和考评)的特点。其不足之处在于缺乏长效机制,重知识而轻创新,重理论而轻实践,重基础而远临床。这也是中国大陆医学伦理学教学的共同特点。

2009年夏天,武汉大学与芝加哥大学展开全方位的教学交流,并以此为契机掀起了新一轮以“贴近临床”为重点的教学改革。

首先,自2010年春季开始,针对四年级医学生开设《临床伦理学与职业态度》课程,这是在二年级必修课《医学伦理学》的基础上增设的更有临床针对性的小范围试行的选修课程,是对医学伦理知识的补充、强化和验证。采用聘请临床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的形式展开,分六个专题讲授,具体内容为:临床伦理总论、知情同意及医患关系、儿科伦理、器官移植伦理、辅助生殖伦理、伦理与科研,共18学时。笔者发现,这样的讲课,医生愿讲,学生愿听,教学效果良好。此外,武汉大学对课程的考核和评估机制也进行了改革:在考核上,重点检验学生临床案例分析能力,以参与讨论及撰写报告的成绩作为主要的评分标准,卷面成绩为辅;在教学效果的评估上,武汉大学联合芝加哥大学制定了评估问卷,在课程结业后和毕业前各进行一次评估,通过前后两次评估结果的对比来掌握学生真实的职业态度和道德水平。

其次,对于必修课《医学伦理学》从内容和方法两方面进行改革。在教学内容上,所有基本原理都以典型案例呈现,避免枯燥的理论讲授。在教学方法上,与“早期接触计划”相结合,展开“病床边医学伦理教学”。“早期接触计划”是武汉大学2010年暑期起动的一项改革举措。具体做法是,在暑期针对低年级医学生征集自愿者,参与大约1个月的临床见习活动。学生“在病床边事事都论道德,回到宿舍反思件件都涉伦理”。比如,部分学生在妇产科见习人工流产手术时,看到“碎胎”和“吸刮”的过程感到非常震惊,对于课堂所讲的“不伤害原则”和“行善原则”之间的矛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神圣性、医疗的特殊性和医学的人文本性,于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医学人文素养。此外,还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专题讨论、案例研究、模拟法庭、课堂辩论等方法,并积极尝试以问题为导向的(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习自主性和创造热情。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取消背诵默写式的闭卷考试,采用开卷方式进行考评,使考试变成一次知识的运用、思维的锻炼和综合能力的实质性提升。

最后,自2013年秋季开始,对研究生首次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在于增强医学研究生的人际沟通尤其是医患沟通能力。课程以邀请临床医生和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开设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颇受欢迎。

教学改革实施两个学年之后,笔者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请医学本科生对改革后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为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目的清楚,所选用的案例能帮助他们实现学习目标,引起他们对伦理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对医患沟通技巧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总体来说,学生对改革后的教学方式持积极的认同态度,这与教学改革前的调查结果形成鲜明的对照,此前的调查显示有52%的学生不认同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方式™。改革前后的对比证明,武汉大学的教学改革是卓有成效的。

2 芝加哥大学医学伦理学教学模式及特色

与武汉大学相比,芝加哥大学的医学伦理学教学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在每一个教学阶段都进行医学伦理教育,通过持续的道德教育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芝加哥大学医学院招收的都是文科和理科学士,他们必须在本科阶段修满一定比例的人文核心基础课程(commoncore),才能获得学士学位,取得报考医学院的资格。考入医学院之后,一二年级的学生都要学习《医学伦理学》课程,每学年15周,每周3学时,共计90学时。在2013〜2014学年度,芝加哥大学实行新的课程计划“医生一患者一社会一制度”(Physician-Patient-Societ广Systems,P2S2),这是一条贯穿四学年的课程路线(curricularthread),其核心内容包括公平与辩护、临床技能、医患关系、医学的社会背景与美国医疗保健制度[4]。这项新的教学改革措施使医学伦理学与其他医学人文课程浑然一体,不仅强化了医德教育的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从体制上保证了医学伦理教育的持续性。获得博士学位的住院医师必须修满规定的医学伦理学课程才能取得医师资格。在职医生每年也要参加院方规定的医学伦理培训。这样,学校与医院接力就形成了—个不间断的长效教育机制,医生接受的是终身医学伦理学教育。

第二,临床医生进入课堂,从师源上把控医学伦理学的交叉学科性质,彰显其临床决策指导功能,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实效。芝加哥大学讲授医学伦理学的教师主体是具备哲学思维的临床医生和伦理学专家,部分教师同时拥有医学和哲学博士学位。此外,主讲教师还会经常邀请临床医生、人文学者、执业律师及公务员参与到课堂中。如在讲到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时,就会请器官移植专家进行讲座;在讨论整形美容的伦理问题时,整形外科的专家也被请到课堂现身说法;在讲授艾滋病防治伦理时,请社会学家和公共卫生专家参与。课堂因此变得丰富多彩、兴趣盎然。同时,参与教学的医生也会不知不觉地将伦理思维溶入其临床实践及医学课程的教学之中,实现医学伦理学对专业课程的渗透。

第三,教学方式灵活多变,重视学生参与,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关注现实热点。芝加哥大学常用的教学方式有课堂讲授和讨论、专题研讨会、课堂小组讲座、课外阅读、床边教学、学生讲课等。其中课堂小组讲座最有特色,是典型的PBL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就是教师针对临床实践中的伦理困境或者医生有过失的案例设置讨论议题,各小组的学生围绕议题收集资料,撰写讲义,展开演讲和讨论,教师主要充当评论员的角色,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理论水平、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提升。此外,在授课场地的选择上也考虑到方便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到芝加哥大学交流的老师发现,在讲述伦理学发展史时,课堂就设在图书馆的相应展室,学生可以在授课结束后直接阅读图书馆的相关资料。芝加哥大学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并且关注全球热点问题。比如,以色列新器官移植法颁布导致同意捐赠者明显增多,器官移植就成为该校当年重点讨论的内容。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立法允许医生协助患者自杀之后,安乐死和协助自杀就成为该年度的教学热点。

第四,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和教材,芝加哥大学按照教学和临床需求组织授课内容,编写教材或者讲义,内容贴近临床。以2009年冬学季为例,其教学的内容包括:临床实践中的医患关系,患者自主、知情选择与代孕,临终关怀,儿科伦理,器官移植与医学伦理,外科伦理,全球卫生与国际伦理,涉及人类受试者的医学研究伦理,医学生面临的伦理难题。芝加哥大学实行的是季制学期,每学年都有四个学季,每学季的教学计划都提前公布,内容包括授课目录、课程总监、课程组教师信息、学生分组信息和课程阅读资料。学生课前获取这些信息,以便做好预习,从而保证授课的质量和学习效率。

总体而言,芝加哥大学比武汉大学更重视《医学伦理学》的教学,即使单纯从教学时间上进行比较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该校特别强调教学的临床参与性,课堂讨论的重点往往是新近临床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同时,大量临床医生出现在伦理课堂也彰显了课程服从和服务于临床的教学宗旨。再次,其教学方式灵活有效,教学内容丰富且更具针对性。学校与医院接力构造了连续教育机制,促进医者养成终生学习医学伦理的习惯。其不足之处在于教学缺乏国家教育管理层面的统—规范,如果学校为了突出自己的特色而有所偏颇,再加上每个教师的个人偏好,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育重点的把握就有可能陷入盲目并走向失衡。

3 关于提高我国医学伦理学教学实效的建议

在近五年的对外交流和《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实践中,武汉大学有过失败的教训也总结出一些成功的经验。对如何提高我国医学伦理学教学实效,武汉大学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团队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通过培养医者群体的人文素养,拒斥“医学技术主义”和“医疗重商主义”,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现实国情和医疗体制下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恶疾的对症良药。正是基于这样的共同体认,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凌锋教授与另外11位著名临床专家联名发起了“促进医学人性化的十点倡议”。这项倡议被当下医学伦理学界评价为:我国医学界的一件重要事件,是针对现时临床医学对症下药的处方书和宣言书,是一项深得人心的倡议。”[5]“医学人性化”的诉求为医学伦理教育提出了难题,也指明了方向。这要求医药院校要切实重视医学人文教育,适当增加《医学伦理学》等课程在教学中的比重,并保持教育的持续性。具体来说,必须保证所有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拥有至少两次接受医学伦理学教育的机会,使他们经历一个“伦理认82知—临床印证—困惑苦闷—彷徨斗争—审慎认同—伦理内化—再次或多次强化”的完整过程。目前,中国大陆高校医学伦理学教学课时数最多的是北京大学,为54学时,其实也是不够的,何况还是“一过性”的教学。针对目前中国医药院校的特点,五年制是主流,建议将第一次医学伦理学教学安排在大二的第一学期,第二次则安排在经历了临床见习和实习之后的五年级。研究生阶段也应当在硕士和博士阶段各有一次。毕业之后配合医师资格制度的强化和医院医师岗位职业道德的培训就可以形成一个教化、提醒和不断强化的长效教育机制。

第二,提升医者的人文素质,进行“人性化的医疗”,实现“医疗的人性化”,其实践的战场和立论的基础都在临床[6]。这就要求我们的医学伦理教育必须贴近临床,服从并且服务于临床,将临床医生引入医学伦理学课堂就成为切实可行的上佳策略。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衡量,这个策略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因为,对于医德教育来说,“坐而论道”的说教远不如身体力行的表率,临床医生进入课堂会大幅提高教学实效。但是,临床医师加盟医学伦理学教学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因为医生在教学的同时,也在进行着自我教育和锻炼,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并且以多种方式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一方面,其医德境界的提升会提高自身临床医疗服务的品质,并对实习医学生发挥正向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其医学伦理学教学的心得也会在无意识中渗透到他的临床专业课教学之中,发挥医学课程的道德教化功能。

第三,在教学方法上,PBL、案例研讨、病床教学、课堂辩论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不管使用哪种方法,都不适于太大的课堂。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堂不能多于50人,90人以上的课堂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教学效果的,它唯一的作用就是给学生挣学分。这是因为像医学伦理学这样的课程是以学生的思想转化为目的的,它不同于专业课是以知识和信息的传递为目的。笔者的经验是,不管多精彩的讨论或者演讲,哪怕是30人的小课堂,也总有个别学生的思想会游离于课堂之外。50人左右的课堂,会有1/3以上的人是三心二意的。至于90人以上的课堂,会有超过半数以上的人一心二用。规模越大的课堂,讨论或者讲授的效果就越差。即使进行热烈的课堂讨论,那些因为没有发言而又离发言者较远的同学很快就会感到自己被冷落而变得兴味索然,接着就心安理得地做一个旁观者,然后,他们就会玩手机、写作业或者看小说。

医学年度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 教师业务档案 信息化管理

高职院校教师业务档案是高职院校档案工作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各项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师业务档案是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实践各个环节以及科研学术研究等一系列活动中的综合业绩体现,它来源于教师的各项业务活动,同时又服务于教师的各项业务活动,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学科及专业建设、职称评审、职务聘任、教学水平评估等提供坚实可靠的依据和保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与飞速发展,传统的纸质材料的卷宗罗列已无法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我们需要更新管理理念,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去科学统筹,构建教师业务档案信息数据库,实现教师业务档案系统化、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教师业务档案在高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1 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教师业务档案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而迅速建立起来,而其管理模式基本停留在传统纸质文档手工管理的方式,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相对薄弱,存在着存储空间占用大,查询困难,信息管理与更新不便等问题。实际工作中需要更新信息、统计数据或者提取相关信息资料使用时,往往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甚至阻碍学校管理、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等的顺利实施。

近年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数字化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时代主题,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已广泛用于高校管理,许多高校都建立了校园网,并建有基于校园网的教学业务管理系统,高职院校教师业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技术支持,档案网络信息化已成为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有效地整合校内业务档案资源,实现高职院校教师业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已势在必行。

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化管理,与传统纸质业务档案相比,有着其优越的特点:

1.1 有利于高职院校的统筹管理 缩减了纸质资料存放空间,将零散的信息资源化为数字化形式存贮,并以网络为媒介进行传输,能快速实现数据采集、数据统计、数据查询和数据更新,优化了工作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为学校提供了迅捷的管理工具,对推进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2 有利于高职院校师资管理的科学决策 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和准确地实现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各类指标的数据查询、数据统计、数据分析和数据比较,对人才引进、师资培养、人事改革等的政策制定方面发挥重要参考作用。

1.3 有利于发挥业务档案材料的服务功能 教师业务档案的信息化,为教师个人、教学单位、职能部门提供了丰富的共享信息资源,对各项工作、各个工作环节、流程都提供了极其便捷的通道,充分体现出信息化业务档案的服务功能与作用。

1.4 有利于发挥业务档案材料评价促进作用 信息资源共享,增强了各院系、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了竞争意识。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化在岗位聘用、职称评定、业务考核、绩效管理、评优选先等方面发挥了评价促进作用。

2 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化建设总体构思

档案管理信息化就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档案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记录和运用。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化建设应充分发挥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相互补充作用,实行“双套制”收集,即“收集教师个人在教学、科研及日常教务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纸质文件材料的同时,收集、拷贝与纸质文件相对应的电子文件一并归档”。

具体收集材料如下:

2.1 教师基本信息材料 包括教师基本情况登记表、学历学位证及专业技术职称证、职业资格或技能证、高校教师资格证等证书复印件、外语及计算机考试证书复印件等。

2.2 教师教学情况材料 包括学期教学任务书、学期课程表、学期课程教学总结、学期教学工作情况登记表、教学评价结果、学年度工作总结等材料。

2.3 教师科研情况材料

2.3.1 论文 收集汇总教师每学期在国内外刊物上公开发表的论文以及在各类学术会议上宣读的论文或演讲稿。

2.3.2 著作 收集教师主编或参编的专著、教材,自编的专业实训指导书。

2.3.3 科研项目 收集科研项目申报表、立项书、结项书及佐证材料等。

2.4 教师奖惩材料 包括各类行政性表彰奖励与处分、业务性表彰奖励及各级各类奖励证书。

2.5 教师参加培训、进修材料 包括学期培训、进修证书复印件、参与企业顶岗实习(实践)活动记录及相关材料、参加各类会议(学术交流)的相关材料。

2.6 电子文件 包括上述1-5类纸质文件材料通过计算机、扫描仪等先进设备处理、存储的电子文件。

根据高职院校的实践经验,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化建设需依托互联网和校园网,开发科学合理的数据采集平台,运用基于B&C/S双架构的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平台、Moodle网络平台等管理系统,实现教师业务档案资源的集中管理,完成数据的收集、审核、查询、统计、分析、存储功能,凭借教师业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相互补充,使档案管理向规范化、合理化和高效率化发展。

3 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化管理步骤

3.1 加强教师业务档案网络建设和技术建设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建立了校园网,为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化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发基于网络的教师业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高校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关键所在。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管理教师业务档案,将传统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信息,充分利用教师业务档案资源,为学校的各项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利用计算机技术存储、检索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实现对教师业务档案相关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挖掘具有内在价值的信息资源,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3.2 建立健全的教师业务档案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的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实现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化、系统化管理。各高职院校可考虑将教师业务档案管理权限下放到各教学单位,制订相应的数据收集制度和管理制度,定期将各教学单位教师教学活动相关信息更新录入系统,并通过校园网上报给学校相关管理部门。

3.3 加强教师业务档案的科学管理 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化的管理,是将分散的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归类整合,建立一个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教师业务档案网络管理系统,实现教师业务档案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教师业务档案资源真实地、及时地反映了全体教师的基本情况,全面反映了教师与教学科研相关的各方面信息,并能对其分门别类地进行科学管理。

教师业务档案网络管理平台建立后,教师可利用空闲时间自行完成个人数据资源的填报和更新,并上传到服务器实现长期完好保存,避免了以往教师业务档案由本人自行保管,当管理部门收集的时候才仓促准备上报的情况出现,也可确保档案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综上所述,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重视教师业务档案的信息化进程,以实际行动推动教师业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使教师业务档案在高职院校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杜少杰,李娟,王岩,王清河,曹凯.教师业务档案管理系统网络平台与信息库构建[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2(3).

[2]赵连丰.高校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2(4).

[3]梁杰,贺元成,温怀玉.高职院校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探索[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9).

[4]王晓辉,汲华,郑明雪.高校教师教学业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