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毕业生培训总结

毕业生培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毕业生培训总结

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 大学毕业生 就业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135-02

近年来,普通高等院校大规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加之受经济发展减缓及新劳动法颁布实施的影响,用人单位招聘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意愿明显下降,这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尖锐,毕业学生、高等院校及学生家庭多方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上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不到适合的企业或者找到企业通过试用后不被留用再度退回人才市场, 另一方面企业抱怨大学毕业生不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及技能,对大学毕业生报以失望的态度,归结其原因之一是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内传递给大学生,同时学校按照传统讲授理论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缺少了企业希望他们具备的技能,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

通过调查研究,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普遍不强,主要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其一,工商管理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其二,工商管理类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受到有技术背景并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其他专业毕业生的有力冲击。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加强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技能培训是众多提高就业率方案中一个可操作性极强且效果良好的办法。该职业技能培训可以缓解工商管理类毕业学生与社会企业供求双方脱轨的矛盾,通过对学生就业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同时可以推动工商管理学科教育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工商管理学生就业技能培训实施的现实意义

1.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基本职业技能、应聘技能及职场适应技能通过专业的培养和训练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掌握和提高的。从长期看可以通过校企沟通令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企业的需要结合得更加紧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从短期看,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相关职业技能、应聘技能及职场适应技能的专业训练,以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提前做好学生择业就职的心理准备,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较快地找到较适应的工作,同时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较快达到岗位相关要求,降低就业后再次失业的失业率。

2.充分利用高校人力资源。高校有大量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的教师,有多年从事学生心理辅导、就业辅导等工作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完善教育培养模式。通过就业技能实训可以在教学改革中做出新的尝试,改变学校只做理论研究和专业知识传播的单一教学模式,培养综合素质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

4.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使教师的注意力不仅仅停留在教学、科研方面,更应该关注教研科研内容与社会的衔接,相关实用职业技能的培养等方面,从而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5.增加学校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创造广泛与企业接触的机会,了解企业需求,达到校企联合的目的,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适应社会,满足企业要求,上岗就业,实现学校提高就业率、学生找到适合工作、企业找到合适员工的多重目的,进而增加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6.推行职业规划思想。在校期间进行职业规划的学习及自我设计,令学生及早的通过自我认知,明确个人发展的方向,及早着手进入职场的准备。

二、就业技能培训的任务

1.通过调查明确工商管理类学生的需求。

2.通过外联调查明确社会上企业对工商管理类学生的需求及素质要求。

3.通过高仿真模拟招聘演练,办公设备实际操作,办公公文实际撰写等实践活动,增强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的求职技能。

4.通过外联搭建校企联合的桥梁,为毕业生创建更多的实习基地及实习岗位,进而建立毕业生输送渠道。

5.培养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就业技能培训的实施

就业技能培训共分为六个阶段加以实施,如下表:

1.第一阶段:调查阶段。此阶段是培训实施的基础阶段,此阶段的正确实施是保证以下阶段顺利有效实施的关键。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明确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方面的需求,就业困惑。

2.第二阶段:职业规划阶段。(1)认识自我。运用相关测评技术及测评软件,用科学的方法测试学生的性格和职业兴趣。通过一系列的自我性格测试、自我职业兴趣测试让学生认清自我,明确自身大致的择业方向和发展方向。学生测评后要完成《自我测试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个人性格、职业兴趣、今后的择业方向、拟求职的岗位,大体规划个人的近期目标。。(2)认识职场。采用头脑风暴法列举出适合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的名称、相关岗位、工作内容、任职要求等。明确企业看中、关注员工的哪些素质、这些素质所占的权重。

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岗位,通过调查、讨论,形成《目标职业调查报告》。比较自己目前所具备的素质、技能与目标素质、技能的差距,找出弥补差距的具体方法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3.第三阶段:就业指导阶段。(1)就业信息的获取。主要介绍国家及地方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介绍就业信息的搜集、(下转第137页)(上接第135页)查询办法;教授解读就业信息中的内涵;主要大城市的就业渠道;就业当年人力资源需求多的行业、城市等。(2)简历制作。主要介绍简历的格式、内容以及送达方式。(3)面试。主要介绍面试前的准备、面试礼仪、面试应答等;通过高仿真模拟招聘,进行情景演练,提高学生应聘心理素质及语言应答技能。

4.第四阶段:职场基本技能实训阶段。(1)现代化办公设备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要求学生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会运用电脑办公软件进行Word文档的排版、Excel文档的使用、PPT的制作。(2)基本公文写作。学习通知、请示、报告、会议纪要、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基本公文的写作。以学生亲自写作练习为主。(3)商务专项文件起草能力培训。主要包括标书的撰写(主要是商务标部分的写作)、商业策划书写作、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写作、商业合同的起草与签订。此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商务专项文件的格式、内容,并根据案例要求进行相关文件的起草练习。

5.第五阶段:培训考核阶段。(1)校外社会实践考核。要求学生参加校外招聘会,以报告的形式描述招聘会的参与过程,说明相关信息,总结自身应聘过程中的优缺点。(2)培训总结。要求学生撰写培训总结报告,分析自己在培训各个环节的所感所获,分析自己的优劣势,诊断出自身的问题,明确解决方案。提出对培训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便通过不断改进完善培训。

6.第六阶段:个人咨询阶段。这个环节是始终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择业、就业等方面所持的困惑或遇到的问题向指导教师提出个体咨询,咨询过程中老师将单独为学社生进行解答或问题疏导。

四、培训效果总结

1.通过对受训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培训的效果。其中认为培训使自己增加了对自己的了解的学生占80%,认为通过培训更多地了解了行业和职业的占90%,增加面试信心的学生占91%,能够掌握现代办公设备运用的达到95%,学会基本公文写作的占65%,学会商务专项文件起草的占30%,希望增加模拟面试次数和时间的学生占80%,希望增加个人咨询的学生占70%,认为培训对自己帮助不大的仅占3%。当然,培训的实际效果还有待学生走向职场时,社会的真正考验。

2.在就业技能培训过程中,通过外联工作,加强了高校与企业的联系,对创建实习基地奠定了基础。

3.通过就业技能培养工作的展开,大大提高了教学工作与社会实践的接合,对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实践机会,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4.通过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的设计、实施、总结,对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工商管理类本科学生的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的条件下,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的补充,有利于教学创新改革的实践,培训不仅使学生在走出校园前对社会行业,相应工作岗位有了较充分的了解,掌握了应聘择业技能技巧,提高就业自信及就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率,学校的影响力及美誉度都有所增加,同时也培养了双师型教师人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王海棠.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蒋天颖,程聪.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与对策建议[EB/OL].省略,2009.1.23

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通过调查研究,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普遍不强,主要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其一,工商管理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其二,工商管理类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受到有技术背景并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其他专业毕业生的有力冲击。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加强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技能培训是众多提高就业率方案中一个可操作性极强且效果良好的办法。该职业技能培训可以缓解工商管理类毕业学生与社会企业供求双方脱轨的矛盾,通过对学生就业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同时可以推动工商管理学科教育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工商管理学生就业技能培训实施的现实意义

1.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基本职业技能、应聘技能及职场适应技能通过专业的培养和训练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掌握和提高的。从长期看可以通过校企沟通令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企业的需要结合得更加紧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从短期看,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相关职业技能、应聘技能及职场适应技能的专业训练,以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提前做好学生择业就职的心理准备,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较快地找到较适应的工作,同时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较快达到岗位相关要求,降低就业后再次失业的失业率。

2.充分利用高校人力资源。高校有大量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的教师,有多年从事学生心理辅导、就业辅导等工作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完善教育培养模式。通过就业技能实训可以在教学改革中做出新的尝试,改变学校只做理论研究和专业知识传播的单一教学模式,培养综合素质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

4.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使教师的注意力不仅仅停留在教学、科研方面,更应该关注教研科研内容与社会的衔接,相关实用职业技能的培养等方面,从而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5.增加学校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创造广泛与企业接触的机会,了解企业需求,达到校企联合的目的,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适应社会,满足企业要求,上岗就业,实现学校提高就业率、学生找到适合工作、企业找到合适员工的多重目的,进而增加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6.推行职业规划思想。在校期间进行职业规划的学习及自我设计,令学生及早的通过自我认知,明确个人发展的方向,及早着手进入职场的准备。

二、就业技能培训的任务

1.通过调查明确工商管理类学生的需求。

2.通过外联调查明确社会上企业对工商管理类学生的需求及素质要求。

3.通过高仿真模拟招聘演练,办公设备实际操作,办公公文实际撰写等实践活动,增强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的求职技能。

4.通过外联搭建校企联合的桥梁,为毕业生创建更多的实习基地及实习岗位,进而建立毕业生输送渠道。

5.培养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就业技能培训的实施

1.第一阶段:调查阶段。此阶段是培训实施的基础阶段,此阶段的正确实施是保证以下阶段顺利有效实施的关键。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明确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方面的需求,就业困惑。

2.第二阶段:职业规划阶段。(1)认识自我。运用相关测评技术及测评软件,用科学的方法测试学生的性格和职业兴趣。通过一系列的自我性格测试、自我职业兴趣测试让学生认清自我,明确自身大致的择业方向和发展方向。学生测评后要完成《自我测试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个人性格、职业兴趣、今后的择业方向、拟求职的岗位,大体规划个人的近期目标。。(2)认识职场。采用头脑风暴法列举出适合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的名称、相关岗位、工作内容、任职要求等。明确企业看中、关注员工的哪些素质、这些素质所占的权重。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岗位,通过调查、讨论,形成《目标职业调查报告》。比较自己目前所具备的素质、技能与目标素质、技能的差距,找出弥补差距的具体方法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3.第三阶段:就业指导阶段。(1)就业信息的获取。主要介绍国家及地方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介绍就业信息的搜集、查询办法;教授解读就业信息中的内涵;主要大城市的就业渠道;就业当年人力资源需求多的行业、城市等。(2)简历制作。主要介绍简历的格式、内容以及送达方式。(3)面试。主要介绍面试前的准备、面试礼仪、面试应答等;通过高仿真模拟招聘,进行情景演练,提高学生应聘心理素质及语言应答技能。

4.第四阶段:职场基本技能实训阶段。(1)现代化办公设备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要求学生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会运用电脑办公软件进行Word文档的排版、Excel文档的使用、PPT的制作。(2)基本公文写作。学习通知、请示、报告、会议纪要、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基本公文的写作。以学生亲自写作练习为主。(3)商务专项文件起草能力培训。主要包括标书的撰写(主要是商务标部分的写作)、商业策划书写作、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写作、商业合同的起草与签订。此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商务专项文件的格式、内容,并根据案例要求进行相关文件的起草练习。

5.第五阶段:培训考核阶段。(1)校外社会实践考核。要求学生参加校外招聘会,以报告的形式描述招聘会的参与过程,说明相关信息,总结自身应聘过程中的优缺点。(2)培训总结。要求学生撰写培训总结报告,分析自己在培训各个环节的所感所获,分析自己的优劣势,诊断出自身的问题,明确解决方案。提出对培训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便通过不断改进完善培训。

6.第六阶段:个人咨询阶段。这个环节是始终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择业、就业等方面所持的困惑或遇到的问题向指导教师提出个体咨询,咨询过程中老师将单独为学社生进行解答或问题疏导。

四、培训效果总结

1.通过对受训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培训的效果。其中认为培训使自己增加了对自己的了解的学生占80%,认为通过培训更多地了解了行业和职业的占90%,增加面试信心的学生占91%,能够掌握现代办公设备运用的达到95%,学会基本公文写作的占65%,学会商务专项文件起草的占30%,希望增加模拟面试次数和时间的学生占80%,希望增加个人咨询的学生占70%,认为培训对自己帮助不大的仅占3%。当然,培训的实际效果还有待学生走向职场时,社会的真正考验。

2.在就业技能培训过程中,通过外联工作,加强了高校与企业的联系,对创建实习基地奠定了基础。

3.通过就业技能培养工作的展开,大大提高了教学工作与社会实践的接合,对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实践机会,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精神,认真实施《就业促进法》,切实做好*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实施更加积极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就业工作任务更为艰巨。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各地和高校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抓住《就业促进法》施行的有利时机,切实做好*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就业工作总体部署,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要实施更加积极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将现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按照法律规定作相应的延续、扩展、调整和完善;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二、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公共就业服务

按照《就业促进法》关于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的规定,教育、人事、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相关机构要加强合作和信息共享,对高校毕业生免费开展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服务,主动开展公益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就业招聘活动。有关部门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举办招聘会,不得以任何方式向高校毕业生收取费用。要严格控制大规模招聘会,加强对招聘活动的安全保卫措施。

按照国家大学生就业供求信息制度和网上联合招聘制度的要求,加快完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地方和高校要积极参与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每季度网上联合招聘活动,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网上双选活动”等分行业、分专业的网上招聘活动。各地要努力完善网络服务平台,整合各类岗位需求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质量,定期开展相应的网上求职招聘活动。

三、广泛开展高校毕业生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提升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各地教育、劳动保障部门要指导高职院校把职业资格培训工作作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措施,对需要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高校毕业生开展相关培训。劳动保障部门应根据高校毕业生需要,组织专场职业技能鉴定,教育部门应积极配合,努力使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相关专业80%以上的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各地人事、劳动保障、教育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协调和支持,进一步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地域范围和数量,组织更多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参加见习;积极协调落实好见习毕业生的基本生活补助,并免费提供必要的人事、劳动保障事务等服务;鼓励企业优先录用见习毕业生,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

高校要加强市场需求调研,改革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在各省(区、市)的部分高校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监测系统,进一步强化就业状况对教学环节的反馈和导向作用。

四、大力推进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和队伍建设

高校要按照“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将就业指导课程切实纳入高校教学计划,鼓励和提倡所有高校从*8年起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或必选课,并依据各校自身具体情况制订教学计划。各地和高校要定期开展就业指导教师培训,开展高校就业指导人员资格认证工作,努力建设一支相对稳定、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要适应新形势需要,以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操作性为原则,加快推进就业指导课程教材建设。

五、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行动”,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各地和高校要及时总结和推广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典型和经验,以多种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大力倡导创业精神,培养创业能力。劳动保障部门与高校要加强合作,将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工作纳入创业培训总体规划,开展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实训,推动高校毕业生创业基地建设。

六、推动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

吸纳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广阔空间在基层。要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狠抓政策落实,努力营造“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制度化环境。要继续组织实施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国家和地方项目,及时总结经验,使现有项目可持续发展;要认真研究探索高校毕业生服务农村的新途径,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尽快启动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项目,街道、社区聘用劳动保障协理员要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城市社区建设的有机结合。要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力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要持续开展主题突出、生动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推广“行行可建功、处处可立业、劳动最光荣”的新型就业观和成才观。

七、做好对家庭经济困难并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加强离校后的就业服务

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各级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关要求,整合社会资源,以促进大学生就业为重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为服务*区发展、构建和谐*、打造全国最美丽城区做出贡献。

二、工作机构

为使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区劳动保障局、人事局联合辖区大中专院校成立“*区大学生创业就业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相关各方均为促进会成员单位。为便于促进会日常工作的开展,将工作办公室设在*区劳动保障局。

三、目标任务

围绕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的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他们的就业力和创业能力。形成以培训为基础,扶持政策和就业服务相结合,推进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开展。

四、主要工作:

本促进会是以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为宗旨。主要工作为:

(一)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会员各方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加大对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宣传。要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树立合理的择业观念,尽快实现就业。广泛宣传我市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各项具体措施,引导未就业毕业生主动到相关政府部门办理求职登记,个人的求职择业信息。

(二)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区劳动局和人事局要针对各成员单位的就业需求,有计划、有组织的提供和开展各项就业服务工作进校园活动。人事部门要利用好大学生创业园、留学生创业园,落实政策,做好大学生的创业服务工作;劳动部门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办理失业登记的未就业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和动向,通过就业推荐、就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等多种途径,帮助其尽快就业。形成一人就业,全家稳定的和谐局面。

(三)做好组织动员工作

会员院校要积极动员、组织学生参与各项就业服务活动。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组织有针对性的学生参与,既确保活动质量,使学生获得最大收获,促进大学生实现就业。

五、工作内容:

(一)就业政策进校园

成立以区劳动局和人事局为成员的政策宣传小组,定期到会员院校,进行以劳动保障法规、大学生就业政策为主要内容的政策宣传,增强就业政策的透明度和知晓率,面对面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

(二)提供就业岗位信息

一是区劳动和人事部门要积极牵线搭桥,组织开展各类毕业生招聘活动。组织有招聘意向的用工单位进会员院校,把求职招聘会办到大学毕业生的身边;实现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提高招聘活动的实效。

二是要充分挖掘就业资源,大力搜集岗位信息,广开就业渠道,重点针对各类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岗位需求潜力较大的行业、用人单位收集需求信息,作为推荐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劳动部门要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通过会员院校的就业网络服务平台予以,实现就业信息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提高求职效率,降低求职成本。

(三)鼓励参加创业培训

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培养一批大学生创业者,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充分发挥创业培训在创业促就业工作中的推动作用,实现“培训促创业,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对有自主创业想法和意愿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创业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如举办“创办你的企业”(SYB)创业培训。同时引入创业实训课程,在提升创业能力同时,加强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得培训更贴近现实。

(四)提供创业就业平台

在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的支持下,在现有的*市创业项目库中精选一批“年轻化、技术化、小型化”的适合大学生创业的优秀项目进校园巡回展示,拓宽创业思路,提高创业成功率;同时推动大学生见习计划工作的开展。鼓励全日制普通应届高校毕业生和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以及其他在杭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定点见习基地3-6个月的见习训练,增加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就业成功率。

(五)公共服务进校园

开展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建立基础台帐,开通*区“大学生创业就业网上服务”、“大学生创业企业QQ群”及“点对点”远程交流等服务平台,完善大学生失业登记、职业介绍、就业培训等动态服务机制,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资金资助等创业“一站式”服务机制,全面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

六、2009年工作计划

本年度促进会的主要工作分三个阶段:

(一)启动阶段:

各会员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提供信息,加强交流,相互配合,切实了解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用工就业需求,做好促进会成立工作并确保促进会如期开展各项就业服务工作。

(二)实施阶段:

促进会开展如下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

(1)3月份:大学生创业就业促进会成立及开展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企业招聘活动、政策咨询等就业服务活动

(2)4月份:开展“就业形势政策”宣讲活动,大学生创业、就业政策的宣传、举办就业形势讲座。

(3)5月份:举办“校企对接”活动,组织各类用人单位进入会员院校进行专场招聘会

(4)6月份:开展“暑期见习实践”活动,提供就业见习机会,为大学生提供暑期实习、锻炼的机会,增加实际工作经验

(5)9月份:开展“典型引路、创业演讲”活动,邀请成功创业的大学生为在校生做报告,分享其创业历程,提升大学生创业热情。

(6)10月份:开展“创业助我行”活动,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创业实训,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组织一批“年轻化、技术化、小型化”的适合大学生创业的优秀项目进校园巡回展示。

(7)11月:“大学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根据各会员院校需要,全面开展多方位的就业服务工作。

(8)12月:全年工作回顾,总结表彰先进。

(三)总结阶段:

对促进会本年度的工作进行总结,对取得的绩效进行评估,对在此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七、工作要求

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文章旨在从政府政策的角度分析,以厦门市执行的若干政策为例,分析政府如何更好促进本地生源就业,营造和谐社会;并对未来的发展思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当然,这些政策主要针对愿意就业的生源而言。对于学生自主性失业、过分依赖父母等思想上的问题,我们不进行探讨。

【关键词】本地生源 就业 支持举措

一、背景

近年来,本地生源毕业生就业难成为困扰许多城市的一大难题。

随着我国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高校毕业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而专业设置又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使得就业问题更加突出。同时,企业改制、事业单位改革、机关从严增编进人、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历年来未就业沉淀的毕业生也需就业等因素,使得待就业的队伍日益庞大。像厦门这样外来人口集中的城市,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毕业生来到厦门与本地的生源争夺有限的就业岗位,使得这一问题尤显突出。

二、促进本地生源就业的认识

很多人对于促进本地生源就业的问题提出若干质疑,认为这是一种对于就业的歧视和不公平。解决好本地生源就业,本身就是解决好一个个家庭的实际问题,就可以有效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而从具体的实践上看,促进本地生源就业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政策倾斜,而是由政府牵头,利用地方财政,为本地生源就业创造出更多的机会,为他们就业提供辅助和引导,加强在就业问题上的管理与投入。这和政府大力引进外来高素质人才,开放人才市场和人才流动是同时进行的,两者互不矛盾。

本文介绍了厦门市政府在解决本地生源就业方面的若干举措,这些实践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本地生源的就业状况。我们也相信这些经验能够为其他城市所借鉴,帮助他们部分解决本地生源的就业问题。

三、厦门就业形势总体呈现的特点

1、毕业生增长速度高于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以厦门为例,2007年毕业生需求数与2006年实际接收毕业生数量相比,仅增长3.45%,远远低于今年厦门生源高校毕业生14.3%的增长速度。

2、毕业生的专业、学历和社会需求仍然存在结构性矛盾

厦门生源毕业生学历层次总体偏低,社会对工科各学历的需求占社会总需求的54.5%,而厦门生源工科类毕业生仅占厦门生源毕业生总数的38.9%。而管理类、财经类等长线专业毕业生数量却远远高于需求总量。而师范生也有类似情况,如06年体育类专业岗位需求12人,毕业生64人;07年毕业生56人而需求仅8人。

3、毕业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与企业需求有差距

企业招聘人才非常看重工作经验,大部分要求2-3年工作经验。经验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一道门槛;加上毕业生较浮躁,跳槽频繁,挫伤用人单位招用毕业生的积极性。

4、毕业生期望值较高

毕业生往往不愿意到岛外、到基层、到小企业、到艰苦的岗位上就业锻炼,也影响了毕业生就业。

5、毕业生寻求就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相对于非厦门生源毕业生,厦门生源往往表现出依赖、等待观望、害怕竞争等心理,主动到用人单位推销自己的积极性不够,也没有用好、用足厦门生源毕业生就业的政策规定和服务措施。

四、厦门促进本地生源就业的主要举措

为了加强就业方面的引导,促进本地生源就业,厦门出台了若干政策鼓励本地生源就业,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应。

1、开展毕业生职业见习活动

厦门联合市劳动局、财政部门从2004年起开展毕业生职业见习活动,形成了政府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今年,我市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将毕业见习补贴标准提高到厦门市最低月工资标准的1.5倍,即每月可达975元,并同意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所需经费从市就业再就业资金中支付。职业见习活动提升了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开辟了供需双方互相了解的渠道,降低了企业培养毕业生的成本,提升了企业的用工积极性。2006年共有189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了2103个岗位,有617名毕业生上岗见习,已有339名毕业生完成见习,其中211名在见习结束后被用人单位录用。师范类学生方面,通过职业见习制度,2007年,厦门为本地师范类毕业生提供了169个岗位,现在已有128人到岗报道。

今年厦门拟加大力度,推广职业见习制度,并希望能够与外地人事部门联动,使厦门市生源在外地就业也能够享受职业见习制度的相关优惠和补贴。

2、组织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

人事局联合劳动、财政部门出台政策,鼓励厦门生源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凡参加培训且通过技能鉴定的,可享受一次性的培训费用补贴,其中初级600元,中级800元,高级1200元;参加市场急需(紧缺)的技能培训项目,取得劳动部门核发的证书并在半年内实现就业的,可按实际培训工种的费用给与相应补贴,提升了厦门生源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同时在教育局的领导下为非师范类的学生提供了教师技能工作培训,以便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而在政策的指引下,许多高校也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学生更好就业。比如厦门市属厦门理工学院,就通过大学生就业素质训练营的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技能,并大胆开发一些新的专业培训,如汽车公估专业,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

3、强化就业平台建设

2002年起,我市人事局就开通“毕业生就业申报服务系统”,为用人单位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对本地生源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实行“即时自动审批”,同时将审批结果以短信的方式放松到毕业生手机上,开辟了一条“网上人才绿色通道”。2005年,依托市政府金宏网在人事局和公安局之间开通毕业生报到落户信息互联交换系统,1分钟就能够办理1名毕业生报到手续。在毕业生报到高峰期一天能办理1400多人,毕业生随到随办,提高了办事效率。

同时每年第四季度人事局向用人单位广泛征集下年度毕业生的需求信息,对毕业生需求及本市生源毕业生供给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年度毕业生供需报告,实施在厦门人事网。在厦门人才网开通“毕业生就业频道”,设有需求信息、交流会动态、就业政策等10多个栏目,毕业生可免费得到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另外,市人事局坚持每个月举办一场本地生源招聘会,为本地生源提供免费服务,在厦门人才网开辟“厦门生源毕业生就业窗口”,毕业生可免费求职信息,用人单位可免费招聘信息。

4、营造就业环境

厦门市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努力营造就业促进环境。在政策方面,通过新闻媒体、信件 和在线交流等形式,介绍就业形式,宣传就业政策,引导别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尽快实现就业。同时,政府向用人单位寄发《关于帮助促进本地生源毕业生就业的函》,引导用人单位正确认识毕业生人才,大胆使用毕业生人才,并设立招收厦门生源毕业生专项奖,给用人单位一定的奖励。

5、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

厦门生源自主择业,可凭营业执照到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办理人事及户口迁移、职称评聘手续;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部门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征登记类、管理类和执照类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到农村从事教育、医疗、农业技术推广行业的,最低注册资金可放宽到3万元,并允许3年内分期到位;有创业贷款需求的,参照我市下岗失业人员扶助政策提供小额贷款服务。

6、实施就业援助制度

对我市“零就业家庭”或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等困难家庭的毕业生发给《厦门生源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优惠证》,用人单位招聘这些毕业生,市政府按实际招聘人数给与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期限3年。

五、未来努力的方向和建议

当然,我们必须指出,当前的政策虽然较好地解决大部分本地生源就业问题,但依然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进一步努力:

1、就业理念和专业选择

结构性的就业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观念上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从学生高中毕业的专业选择时已经产生了。学生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已经基本定下了未来的专业方向和发展思路。作为政府部门应该主动和家长交流,对专业和未来专业就业形势进行介绍和宣传,根据本是未来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宣传,让学生和家长在进入高校之前就能够拥有比较明确的择业观和职业生涯发展轨迹,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就业时出现结构失衡。

2、提前见习时间,培养择业观

政府应该在现有毕业见习制度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引导企业参与该计划。同时把学生的毕业见习时间提前,和企业探讨建立正常的学期见习计划,设计适合在校生见习的岗位和责任,让本地生源从入学开始便有机会利用寒暑假参与见习。同时,在职业见习岗位设置上,不拘泥于长期的职业,还可以提供各种短期就业岗位和分段就业岗位,以便适应高校课程设置的特点,方便学生进行选择,安心工作。

3、走出厦门就业的观点

调研中我们发现,有很多本地生源会选择在外地就业。政府也应该关注这类学生的实际需求。政府应该积极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强本地信息和主要大中城市的就业信息与学生就业信息的资源共享。并且进一步利用网络,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电子化,方便外地就业本地生源的档案管理。

4、以社区为单位进行管理与引导就业

虽然政府多次宣传,但是宣传的效果和手段并不理想。鉴于现代大学生对人事政策方面关注不够,对人事制度的理解有限,政府应该改变宣传方式,将宣传重点从学生转向家长,通过社区服务,加大在社区的宣传和对学生家长的引导,由家长指导学生。同时,通过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区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改变其对就业的认识。

5、引导学生到外就业

最后,随着近几年第二产业向岛外的专业,大多数的就业机会出现在岛外。通过政策优惠来促进岛外就业,也可以有效地解决本地生源就业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为岛外工作毕业生提供租房补贴,通过岛外租房解决交通问题,使毕业生安心工作;对岛外就业的本地生源给与一定的政策补贴,减少岛内岛外同一工种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推广“本地生源看岛外”活动,将其常规化,将该项目发展成为岛外企业的宣传窗口,改变本地生源对岛外就业的看法。这些都能够有效地提升本地生源的岛外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