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教育教学理论

体育教育教学理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教育教学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教育教学理论

体育教育教学理论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理论 体育教学 创新思维 现代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心理学

体育教学是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对中国大学体能状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分析高校体育课教学中如何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

一、中国大学生体能现状

教育部以及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规定:评判一个学生体质状况,主要是看学生的体能,包括发育状况、身高体重比、肺活量测试等。调查发现,部分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是没有自己擅长的体育项目,缺乏正确的体育观。

二、现代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新教育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1.创新教育要求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高等教育追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教师本身必须有创造力,体育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学理论、体育学理论、学科教育理论及相关学科理论的综合修养。

2.创新教育要求教学方式多样化

创新教育理念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二)现代教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活动富有成效的必要条件。从主体构成看,包括教师教的环境和学生学的环境;从内容构成看,体育课堂教学环境包括体育教学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

1.体育课堂教学物理环境的创设

体育教学的物理环境包括体育教学的自然环境、器材设施环境、教学时空环境等。体育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要考虑到以上因素,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组班规模、编排方式等等。

2.体育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创设

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体育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活动、体育教学的人际关系、教学评价等方面。适时地运用提问、讨论、分组练习、比赛等教学形式,以创新思维为指导,变练习式、封闭式的体育教学为创新式、开放式的体育教学,力求为枯燥的教学内容注入新意。

(三)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研究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用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

多媒体网络作为现代教育技术之一也为远程教育提供了可能,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上面找到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校际之间合作学习、比赛的机会和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开创了更广阔空间。

2.用于体育教师编制备课软件和多媒体演示课件

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利用计算机编制备课系统软件,建立资料库方便教师共享资料,有利于快速编写修改教案,减轻教师备课负担。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使之更快捷、方便,并进一步深化成绩的统计分析工作。

总之,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之路上,我们会一直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指针,努力将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现代化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培养更多身体强健,心理健康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王波.论构建大学生体育新课程过程中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M].中国高校田径.2005.1

体育教育教学理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育教师;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创新中取得发展进步。人类本身也通过创新不断的完善与提升。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少数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但无可置疑的现实是,我国创新能力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根据2001年的有关分析数据,中国在49个主要国家中,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处于第28位,也就是中等偏下的水平。如果中国2020年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意味着要从当前的水平再前进10位,进入世界前20位。目前,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达到3850万人,名列世界第一;研发人员109万人,名列世界第二。这是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最宝贵的资源。有资料分析表明,美国的学生动手能力强,自主性、创造性能力也比中国学生强,而中国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比美国学习要扎实的多,但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美反差之大不能不令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教师创新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由此可知,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提高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意义

(一)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

教师的发展是教育成功和学生发展的前提,也是丰富与提升教师生命内涵的实现途径。创新能力的提高应是体育教师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如果我们的教师能把“培养人”作为真实的教育目标,把“自我发展”作为个人价值的选择,那么,他们在工作中所面临的一切困难和障碍,无非只是对现有的知识、能力、人格发出的挑战,从而成为推动他们不断学习、反思、探索、创新的不竭动力。正如叶澜所说,“只有用创新的态度去对待工作的人,才能在完整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欢乐。

(二)有利于学校教育改革的实现

教育改革是学校教育前进的动力与过程。学校教育改革的实现与教师创新性的发挥与提高应该是同一的过程。而以往的学校教育改革,基本上走的是一条从外而内、从上而下的路子。常常是由某种理论作先导,行政手段作鞭策,在学校中贯彻、实施、推广。教师只是改革方案的简单执行者。以往的教育改革实现的仅仅是物改,着眼于教科书、教育技术设备、教育制度的改变,忽视的是教师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变,教师工作方式的改善以及进而所能引发的教学模式的真实改变。只有深入到教师活生生的教学生活中,了解教师的“个人化理论”,帮助教师学会在教育行动中反思,从而培养其自我创新意识和自我创新能力。当每一位教师能够认清并改善自己的工作方式的时候,就是教育改革真正获得实效的时候。

二、学校要为教师创造条件,促进教师创新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学校要以科学的教学管理培养创新型的教师,教学管理主要是在制度上激发和强化教师的教学动力,为教师教学创新提供、创设现实的条件和保障,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至关重要。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决定于内部需要与外部环境的互相作用,所以管理者不仅依靠行政命令来工作,还要把激励机制运用于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中去,化消极为积极,以积极促创新,将教师的工作表现、实绩评估、切身利益有机联系,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列宁说过,觉悟是从物质利益中产生出来的。物质基础是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保证。物质激励的同时,还要进行精神激励。精神激励不仅可以弥补物质激励的不足,而且本身也有巨大的威力。学校可以开展合理化建议有奖征集活动,定期进行校务公开等。

三、在思想观念上,要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

(一)树立责任意识

教师要树立责任意识。牢固树立起一种“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己任”的责任意识,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去改变我们自己,就没有理由不去为我们的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活动。将创新教育作为毕生的追求,那么就会有一种高尚的职业道德、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创新教育活动中闪光,就会有一种自强不息、严谨治学、精益求精、永无止境的优良品质在创新教育活动中得到升华。

(二)更新教育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行动的灵魂,观念指导行动,行动又深化观念的转变。没有正确的教育观作为导向,就不会有教师扎实有效的创新实践,也就不会形成较强的教学创新能力。

我们教师在观念上,首先必须克服传统的偏见和偏爱,消除人为优劣之别,给个性不同的学生以充分表现特殊才能的均等机遇和平等权利,尊重其特智、特能、特长,创设必备的教育氛围,从根本上改变循规蹈矩、恭顺、温驯者优秀的保守态度,引导学生高标新异,敢持歧见,培养其思维的多向性、批判性以及支撑其人格的独立性,以创新作为憧憬与追攀的学习境界。其次是树立新的师生观,转变传统教育中专制型师生观,构建教学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那种在教师心灵深处积淀起来的封建专制主义观念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多向思辩力。另外,课堂上盛行的直道式的讲授法,对学生发言的贬斥性评价,都成为教学过程异化师生关系、禁锢学生创新思维的沉重锁链,这些必须从教师观念深处首先得到根本性的矫正。

四、在学习方面上,培养教师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具有较渊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教师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动作技术的掌握,也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而,加强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显得非常迫切。

现在的学生信息来源渠道众多,知识面宽,身心发展较快,他们好奇心强,兴趣广泛,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问。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多方面知识,文武兼通,做个杂家,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校园内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所以,当教师进修学习的时候,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思考,找到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并把它转化为科研课题来研究,使进修学习真正收到成效。当然,只靠进修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多读书、看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一样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体育理论水平和技战术能力,为自己的专业发展夯实底蕴。在体育教育中应该把传统的田径、体操、球类等项目与民族传统体育和新兴的体育运动融合在一起。所以,及时吸纳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诸如健美操、街舞、跆拳道等等也是必须的。当我们的学生面对的是一片“绿茵茵的草地”时,我们就再也不用担心“牛儿羊儿不吃草,只是满坡到处跑”了。还要虚心向其他学科老师学习,彼此促进和提高。注意学科之间知识的渗透,了解其他学科的教学进度。只有渊博的科学知识、丰富的教育智慧、完美的人生境界,就会在创新教育活动中走向成熟。

(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瞬息万变、错综复杂。可以说,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我们要想在教学种实施创新教育,从而实现教学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不可能的。因此,形势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注意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其他先进教育技术,并能逐步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学习创意、制作多媒体课件,力求使课件系列化、模块化和网络化,以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功能。比如:在教武术旋子时,教师由于某种原因做不了示范那怎么办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网上搜索旋子的动作及要领把它制作成课件让学生观察、模仿,还可以把学生所做的动作录制下来进行分析讲解所做动作优点及欠缺处,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课件设计时要注意在进行相关知识的讲授时,容量要适中。

五、在教育教学方式上,培养教师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培养探索观察教学法

观察是获得感性材料、寻求创新方向、发现事物变化、抓住事物本质、捕捉实践机遇的重要途径。只有观察力强的人,才能独具慧眼,把握客观。要培养体育教师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然后再逐步锻炼成善于观察的本领。训练观察能力时,要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既要看表面现象,又要了解内在实质;既要观察局部,又要观察全局;既要注意偶然事件,也要注意必然规律。

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特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有效地进行个别教育。如,有些女同学为什么总在上体育课时请假上课积极性不高等情况,然后施以个别教育。这种在了解、尊重的前提下的教育,学生自然就会信服。

(二)培养探索发现教学法

发现教学法用于体育教学,其突出特点是不把现成答案告诉学生,而让学生自己用自己已学的知识和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较快地掌握技术动作、方法、原理和有关知识。例如:高年级学生学习跨越式跳高的助跑,采用发现法教学步骤:教师预选不给正确的技术概念,而向学生提问:“原地起跳跳得高?还是助跑起跳跳得高?”学生经过练习验证得出:助跑起跳比原地起跳跳得高。接着教师又引发下列问题:“你觉得助跑的快慢与跳的高度有关吗?”学生通过练习的比较可以得出:跑得越快,跳得越远。进而教师创设情境,问学生“现在你要跨过一条火堆。必须快速助跑才能跳过去,但起跳时不小心掉进火堆就惨了,你们该怎么办?”教师把起小海绵垫立起来假设为火堆。让学生练习、验证、体验,再与学生来谈练习体会。许多学生会发现快到为堆时迈大步就会掉进“火堆”的惨局。只有把起跳点确定好,才能保证快速助跑,准确起跳,才能跃过“火堆”。最后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概括出跨越式跳高助跑的方法和要领,通过发现法的教学可以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探索情境教学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以生活展示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像、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景。

六、结论

总之,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我们从思想上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需要在物质条件上给予保障,更需要我们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面对。我们要不断地学习跟上时代的脚步,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打破老的教学模式,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按照当前的教育教学要求,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适应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文良.新课程教师教育科研和创新能力培养与训练[J].人民教育.2004(8)

[2]温寒江.小学数学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马芯兰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北京科学技术.2006(1)

体育教育教学理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快乐体育 理论 路径

21世纪的航船已经起航,新千年的大门已经敞开,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高科技时代正向我们走来。它将给学校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的价值观、质量观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素质教育将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小学体育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向更高的教育模式――快乐体育转变。

一、快乐体育思想的内涵

快乐体育指的是从终身体育与个性和谐发展需要出发,把体育运动作为小学生将来的生活内容教给他们,让他们体验从事理解、掌握、创造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小学生积极参加运动的自觉性的体育教学思想体系。它尊重小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激发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件愉快的、有吸引力的事情。其基本内涵有下面四个方面:

1.追求小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传统的学校体育理论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追求运动技能的规范,提高和增强体力。而快乐体育认为促进小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是快乐体育思想的根本精神所在。快乐体育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存在着辩证关系,一方面是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发展水平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以及参与运动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充分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快乐体育过程又能促进小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帮助小学生更深地挖掘从事运动项目的潜力和参与运动的乐趣。这两方面相辅相承,在增强小学生体质的基础上,促进所有小学生在智力、心理素质、美育和能力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在快乐体育的思想指导下,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和能力,丰富精神生活,促使小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2.注重小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体育教学理论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认为小学生只是一个需要教育的客体,只能被动地接受体育教师的教育培养,这样就导致了小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自觉性、积极性的泯灭。失去兴趣的学习,不能激发与维持小学生学习的动机,不能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小学生也不会进行有效的学习。快乐体育十分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内因作用,即主体作用。快乐体育理论认为,重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维持小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从人的发展看,兴趣和动机是构成人的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小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基础、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均不相同,教师只有最大限度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积极地鼓励、引导小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快乐体育思想认为,积极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小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促进体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从这种意义上讲,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快乐体育。

4.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提高运动技能

体育教学不仅要育体,而且还要育心。社会越向前发展,对人的道德情操和适宜社会生活能力的要求也越高。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适应社会生活要求的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具有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品德、文明修养、道德情操等。快乐体育在注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个性的同时,也要求运动技能在积极参与下的提高,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

二、快乐体育的理论支撑

1979年,日本在全国学校体育研究协会上首先使用了“快乐体育”这个词语,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并运用到了教学中,对这一理论学者认识不完全相同,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了解其理论基础:

1.快乐体育的哲学基础

快乐体育的本质就是承认小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强调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激发和调动小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以达到增强体质,培养体育能力、发展个性的目的。

2.快乐体育的心理学基础

心理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心理系统是由认知和情感两大系统构成的。在人进行各种活动中,人的心理两大系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只有使小学生在体育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各种运动所具有的独特的快乐感和喜悦感,体验到经过艰苦努力而取得成功和进步后的积极情感,进而激发小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动机,才能真正提高体育学习的效果。

3.快乐体育的生理学基础

现代生理学研究证明,人们的不同情绪体验伴随着人的机体内部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当外界刺激使得原有的动力定型得到维持、扩大、发展时,人就产生积极的体验。此时,脑垂体就会使内分泌系统积极活动,肾上腺素加速分泌,血糖增加,新陈代谢过程加快,进而使整个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提高。在这种条件下,人的大脑皮层容易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各种神经联系容易建立,体力水平也有所提高,体育学习,包括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另外,也只有在这种条件下运动,才能更有利于体质的增强。

4.快乐体育的教育学基础

中外教育史上,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大量关于“乐学”的论述是现代乐学思想发展的源泉,是直接构成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基础。近些年来,现代教育的主题之一是如何使小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自由的发展,它也直接影响到快乐体育思想与实践。另外,随着“合作教育学”的崛起,尤其是在师生关系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师生关系更趋平等民主等,这些都为快乐体育奠定了比较坚实的教育学基础。

三、快乐体育的路径

“体育是满足人类个体及社会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一种实践活动”。(马克思语)因此,体育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自觉、主动为前提才可能取得成效。在体育教学中,由于课的类型、小学生的能力、教学的条件以及教材的内容各不相同,因此,快乐体育的教学亦不可能仅有一种固定不变的路径,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路径,均要做好充分准备和处理好几个关系。

1.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而不俗套

人类从事体育运动的最本质动机是追求蕴藏在体育运动中的无穷乐趣,如同乐曲中的“旋律”和舞蹈中的“节奏”,而教师的语言能否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能否有跃跃欲试的冲动,紧紧抓住体育的“神韵”是尤为重要的。例分腿腾越练习中腾空的“身轻如燕”、落地的“稳如泰山”,足球过人及穿插跑动的“形如狡兔”等都充分展示了语言艺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美感及趣味,诱导学生投入极大兴趣,以一种蓬勃向上蔑视困难的勇气完成技术动作。这种快乐气氛不仅浮现与表面,而且是发自学生内心成功的快乐。言之有乐、有物、有趣才能对小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小学生对有感染力的语言是乐于接受的,因为便于记忆,这就为小学生掌握动作要领提供了方便。特别是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它可发展小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使小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一个快乐、美妙遐想境界,而这种快乐的境界对提高小学生的兴奋及动力定型的形成产生不可估量的效果。因此说教师的语言是指挥棒。

2.场地、器材安排要有序、有吸引力

场地、器材安排如何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建立快乐氛围的前提,是小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序曲,而易受干扰是小学生心理特征中影响体育课堂教学秩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紧紧抓住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将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上来。

3.教材选用和搭配要有新颖、实用、挑战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了快乐,如何谈得上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他们不愿意每天的跑步练习,每节课的篮球运球,他们需要新颖、实用、有挑战性的教材。将枯燥、单调的练习融入知识性、趣味性,这样便显得教材的新颖。体育尖子生一般在教材学习初期显得兴趣浓、投入大,但他们很快掌握技术动作后,便厌倦了,区别对待选用适合他们的有挑战性的教材尤为重要,例如篮球基本技术练习安排“三人”篮球赛,使他们得到满足,而达到人人快乐的要求。新颖、实用、有挑战性的教材是乐曲中主音符。

4.处理好快乐与严格的关系

实施快乐体育,绝不能片面认为是让小学生无负担、轻松愉快地玩,而是要严格按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制定相对的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强调快乐,并非不要批评,不要教育,不能将快乐体育与严格要求对立起来,否则,快乐体育只能是随心所欲、放任自流。

5.处理好快乐与兴趣的关系

快乐体育在教学过程中以游戏为主要手段,以兴趣为主体,把微笑带进课堂,强调小学生个性发展,让小学生乐学,学有兴趣,学有所得。没有兴趣,就谈不上快乐,而兴趣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只有设法提高小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小学生练中受益,真正体现“快乐”二字。

6.处理好快乐与质量的关系

实施快乐体育,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体能、体格及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快乐”蕴含在体育之中,是客观具体的。只有经过刻苦练习,艰苦努力获得的乐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探寻教材中的“天然乐趣”,研究、提炼并利用这些“快乐”因素,并使之与我们的教学目标相协调,才能使教学充满乐趣,使小学生在不断体验快乐的同时,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自由享受运动的乐趣与能力。

总之,快乐体育着眼于未来,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兴趣爱好和体育需求着手,通过课程设计来逐渐培养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理解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养成健身的良好习惯,促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全面育人和科学育人的教育思想,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但在教学中一味去追求快乐那也是不行的,只有将快乐体育加以灵活运用,同时还要将其它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这样才能适应我们当代的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信娅.浅论快乐体育[J].高等教育教学研究.1994.6.

[2] 曹莉.试探快乐体育的基本教学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1994.9.

[3] 蔡武成.对“快乐体育”思想的再认识[J].体育科学研究.2002.12.

[4] 庹红梅.快乐体育教育思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5] 姚湘.快乐体育教育思想在小学体育中的运用[J].希望月报.2007.4.

体育教育教学理论范文第4篇

1体育教学理论介入体育教学实践的原因

1.1源自体育教学实践之“知”

体育教学理论从根本上说来自教学实践,来自体育教学实践之“知”,这个“知”,其表现形式是理论的,但其内涵和目的却指向丰富、生动的体育教学实践.如果说体育教学理论是体育教学实践之“知”,那么体育教学实践便是体育教学理论之“行”.实践性的体育教学理论与理论性的体育教学实践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的联系是内在的、必然的.

1.2发展体育教学理论

体育教学理论的来源就在教学实践当中,离开了体育教学实践去建构教学理论是空中楼阁.通过体育教学理论介入教学实践,可进一步检验体育教学理论的适用性,使体育教学理论进一步合理化.

1.3促进体育教学实践

体育教学理论介入教学实践还有助于促进体育教学实践.由于体育教学理论的有效介入,体育教学实践有了理论支撑,体育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把体育教学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最终推进体育教学实践的革新和发展.

2体育教学理论介入体育教学实践的制约因素

从体育教学理论的特性来看,任何体育教学理论作为人们对于体育教学实践规律的客观认知都只能是一种相对性的认识.体育教学理论不是一经达到便永远不变的静态理论,更不是终极理论,而是需要不断地修正、发展和完善的动态理论.从体育教学理论对体育教学实践的作用机制来看,体育教学理论的介入必须获得体育教学实践者的认同才能转化为教学行动,而这需要体育教学实践者本人内在的、理性的反思能力和整合能力来确保新的体育教学理论被体育教学实践者认同、内化和实施.

2.1体育教学理论自身因素的限制

体育教学理论要能够真正对体育教学实践产生作用,要求体育教学理论自身必须具备时代性、科学性、实效性.第一,体育教学理论的时代性要求体育教学理论必须从总体上把握时展的基本走向,结合现代教育理念,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第二,体育教学理论的科学性就在于体育教学理论能客观地、真实地反映体育内在的本质规律和联系,还原体育的真实面目;第三,体育教学理论的实效性体现的是体育教学理论能够针对现实体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的进行研究并取得研究成果.

2.2体育教学实践主体的限制

体育教学实践主体必须对体育教学理论进行反思、选择、整合而加以应用,因而,体育教学实践主体的反思能力和整合能力将会使体育教学理论介入教学实践产生影响.体育教学实践主体对体育教学理论介入的影响,首先表现为体育教学实践者的教学反思能力.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是指体育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体育教学实践作为认知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优化体育教学的能力.体育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必然会寻求体育教学理论的解析与支持,追根溯源,推动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理论的关注和思考的程度,从而间接影响着新旧体育教学理念在其头脑中的更新和替换.其次,是体育教学实践者对体育教学理论的整合能力.体育理论整合能力是指体育教师将各种体育理论进行筛选分析、优化组合、综合利用、加工创新和创造的一种能力.现实社会中体育理论的纷繁多元也要求体育教学实践者有足够的能力对之进行合理的整合,而不至于感到莫衷—是.通过对体育教学理论的合理整合,努力实现对体育教学实践的指导.

3体育教学理论介入体育教学实践的路径

3.1体育教学理论工作者将体育教学理论“引入”体育教学实践

体育教学理论是体育教学理论工作者长期研究积累的成果.体育教学理论工作者将教学理论介入教学实践之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体育教学理论为经过实践检验的较为成熟的理论,如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理论、终身体育理论等;另一种是体育教学理论是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不成熟的理论,或者是体育教学理论界尚未形成一致观点的教学理论,如体育教学评价理论、体育教学模式理论等.无论是将成熟的体育教学理论或是不成熟的体育教学理论介入体育教学实践当中,体育教学理论工作者最关心的还是检验并发展体育教学理论.

3.2体育教师遇到棘手问题时,追根溯源寻找理论支撑

长久以来,体育教师遵循体育教学原则从事体育教学实践工作.遇到棘手问题时,他们首先会请教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帮助解决问题.《老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请求他人的帮助解决问题,不如自己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体育教师要提升自身体育教学理论功底,借助体育教学理论来审视、变革自己的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体育教师一方面通过自学相关的体育教育学、体育教学论、体育心理学等理论,实现自身专业理论的提升;另一方面,他们到专门的体育专业院校进修学习,从而进一步夯实自身的专业理论功底.在大量的一线体育教师学习体育教学理论的过程中,体育教学理论被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所掌握,体育教学理论也将发挥其重要功能.

3.3“三位一体”体育教育改革推进体育教学理论介入教学实践

“三位一体”体育教育改革是指国家宏观体育教育改革,区域性体育教育改革,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三者围绕某一体育领域层层推进,逐步实施体育教育改革的过程。国家教育部通过宏观调控,先试点,然后区域推进,最后全国普及,通过这种方式,使体育教学理论逐步大范围地介入到体育教学实践当中.如我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是在教育部统一领导组织下,在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上受到广泛认同,获得的成效是在得到充分肯定的情况下进行的.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之后,这些体育理论专家亲自走进教育实验区、实验学校进行听课、评课;另一方面,体育教育改革也在迫使学校和教师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体育理论水平,或者派出体育教师代表到各种层次的机构参加体育新课标的培训,或者通过“引进来”的方式,邀请体育新课标改革专家到学校进行培训,并在体育新课标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校本培训,从而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和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4结束语

体育教育教学理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职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享受的基本条件,是人们幸福生活的保障。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上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所有这些在给人们带来新知识的同时,也给人们增加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给人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作为当代社会组成部分的在校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这种情况的冲击和影响,大学生自身还有许多特殊问题,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得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因此,高校体育教育要在注重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学生知识、情感、意志、行为教育的培养,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充分挖掘并实现高校体育教学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方面的作用。

1.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2000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了第四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调查结果显示的主要问题有:学生的体能素质下降、肺功能下降、肥胖学生增多、学生近视眼患病率仍居高不下等。2002年卫生部召开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座谈会显示:我国大学生中16.0%―25.4%的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状、情感危机等为主,因心理问题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已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2004年7月4日《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专家估计,我国近年来每年至少有100名大学生轻生,而且这个数字呈上升趋势。2006年陆洪等对天津市5所高职院校8120名新生进行了心理普查,结果表明,学生心理水平总体情况良好,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等。从上述调查结果可知,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面临着严重威胁,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早日成才。因此,开展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2.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虽然高职生也是大学生,具有大学生的共性,但很多高职生以高考录取分数线为杠杆衡量学校,自认为是高考的失败者,有很深的自卑感、挫败感,对前途失去信心,其中一些人因悲观、失望、沮丧、烦恼、焦虑、紧张、抑郁、孤独、恐惧、敌对等各种负面心理情绪和行为紊乱导致心理极度失调,有的甚至发生出走、自杀、凶杀等事故。事实上,高职生的心理疾患较一般大学生更为严重,并具有相对独立的特征和规律。

2.1现代大学生的特殊性。

独生子女在大学生中占有较高比例,父母们对孩子成材都有较高的期待,加之父母溺爱,不少学生依赖性过强,自理能力差,强调以自我为中心,面对竞争、挫折、情感等方面的打击缺乏承受力,这给他们带来很多有形的和无形的压力。由于现在社会贫富分化比较明显,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来说学杂费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据调查,目前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20%。当代大学生在消费方式、消费观念上容易形成攀比心理,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易使贫困学生产生心理失衡和压力。

2.2人际关系不良导致情绪及人格障碍。

从中学到大学,学习方式、学校管理方式有很大不同,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文化背景、生活习惯都不同。在大学中,人际关系比高中要复杂得多,大学生要学会与各种类型的人交往,逐渐走向社会。高职生面临全新的人际关系问题,恋爱现象增多,部分心理、为人处世能力还不够成熟的高职生碰到感情问题时,不能或很难适应,总是以自己的标准要求他人,因而产生情感困惑和人际冲突的苦恼。

2.3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引起困惑与失落。

高职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中学时学习优秀,成长比较顺利,对自己有较高的期望值,大多定位在大学本科,但由于高考发挥不理想等原因而进了高职,因此入校后很长时间总为自己不平,感到压抑苦闷。据调查,大多数家庭和学生本人对于“高职”的认识是根据自己的高考分数和录取档次判断其价值取向的,造成了心理状态的扭曲,由此产生了沮丧、羞愧、自卑、悲观、失望、郁郁寡欢等消极情绪。

2.4学生负担过重产生的心理压力。

很多高职生为了增强自己将来走出校门的竞争实力,积极参加国家本科自学考试,他们既要学好学校高职的课程,又要学好自考本科的课程,还要保证双重学习,心理上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有些学生学习方法不当,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反应,甚至严重影响自信心,出现苦恼、自我否定等心理问题,严重的造成心理障碍。还有一部分高职生入学成绩低,因基础薄弱造成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不好,缺乏自信和学习兴趣,郁闷烦躁产生厌学情绪。有的认为班级学风不浓,而自己意志不坚,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不高,缺乏自信心。

2.5未来就业问题产生的心理压力。

随着教学体制改草、大学扩招及双向选择就业等,人们改变了以往那种上了大学就如同进了保险箱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素质和能力竞争的人才市场的观念,因而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已是普遍问题,面对就业压力,每一个大学生都感受到了形势的严峻。很多高职生自视与普通本科生相比竞争力弱,没有足够的信心坦然面对,由此对未来产生焦虑和不安情绪,诱发了就业焦虑症,这势必导致大学生心理压力剧增。

大学生出现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身体锻炼不足、饮食结构不合理、家庭溺爱、应试教育、对大学环境不适应、恋爱与性心理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交友处世能力差、对挫折的承受力弱、网络的负面影响、巨大的就业压力等,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交织在一起,致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出现种种问题。但是,这只是事物的表面因果关系,如果我们从寻找和解决问题的根源出发,就不难发现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忽视了对学生健康素质的培养。

3.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3.1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的心理。

体育运动一般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竞争性强的特点,不仅以其艰苦性磨炼大学生的意志,而且在使身体健壮和意志坚强的同时,培育出愉悦、开朗、健康的心灵。

3.2缓解和消除大学生的精神压力和心理障碍。

大学生身体活动的过程也是自身情绪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其中的表情、行为、意志等都可以真实地反映出来,因而老师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生活紧张,促进大学生的情绪由消极、残缺、扭曲向积极、健全、正常方向发展,从而可以化解大学生不良的思想情绪,使体育运动成为一种独立的精神需要,从而促进心理健康,促使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

3.3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体育锻炼是一种人与人相互交往的很好形式,能增加人与社会的联系。参加体育锻炼,会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个体生活方式,这有利于消除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带来的诸多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

4.关于高职体育教学的几点建议

4.1开设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体育课程应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的影响,掌握心理保健方法,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及时而恰当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还可以开设心理咨询门诊,从而预防和排除心理障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

4.2结合体育运动的实际,加大高校体育教改力度。

体育教育必须具备健美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具备自我调控心理的能力。体育教学要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选择较佳的教法很重要的,要实现体育教学健身健心的目标,教师就必须集思广益,挖掘教法,把“快乐体育”带到教学中,因为“快乐体育”是以快乐为导向的渐入佳境的一种启蒙的诱导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4.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优秀的气质、高尚的道德品质、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师在课余时间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学会理解和认可不同的意见和分歧,并适时营造一种调解与宽容的心理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陆洪等.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7,(8):74-76.

[2]李丕伟.对高校体育教学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1,(11):118-119.

[3]张华燕.高职生心理障碍的类型、成因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4,(21):52-54.

[4]田继红等.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及其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8,(21):136-137.

[5]张晓荒.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10,(1):157-160.

[6]周家华,王金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

[7]应金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趋势及对策[J].职教论坛,2010,(15):67-73.

[8]黄春林等.论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素质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7,(6):83-84.

[9]侯丽娜.论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前沿,2010,(11):199-200.

[10]申志娟.浅谈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育教学措施[J].教育与职业,2010,(17):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