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温室环境监测

温室环境监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温室环境监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温室环境监测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智能传感器 温室环境监测 应用及展望

[中图分类号] TP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2-0084-01

1 智能传感器

随着微处理器的高速发展,各类控制系统向智能化、网络化发展,同时就要求传感器有更高的精度、稳定性和灵敏度。智能传感器的概念最初由美国宇航员在宇宙飞船的研发过程中提出,目前,智能传感器尚无公认的科学定义,但普遍认为智能传感器由传统传感器与专用微处理器组成[1]。

智能传感器利用集成方法将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和微处理器集成为一个整体[2],与基本传感器相比,有以下优势:

更高的精度:由于智能式传感器集成了微型计算机,信号分析与处理过程中可以通过软件修正其输入输出的确定性系统误差,大大提高了传感器精度。

更高的可靠性:据相关研究,根据需要将系统各个集成化环节以不同的组合方式集成在两块或三块芯片上,并装在一个外壳里,则构成混合式智能传感器[3]。智能传感器消除了传统结构的某些不可靠因素,改善整个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更高的性价比:在相同精度的需求下,智能式传感器采用较便宜的单片机时,性能价格比明显提高。研究表示,新型AVR单片机有可擦除1000 次的Flash程序存储器和可擦写 100000次的EEPROM,温室测控系统应用AVR单片机ATmega8515,可以多次更改程序进行产品升级,减少了单片机或电路板的浪费, 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性价比[4]。

2 温室环境监测系统

温室环境检测系统利用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先进技术,实时采集和记录监测点的温度、湿度、土壤酸碱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度等参数,以数字、图形和图像等多种方式进行实时显示和记录存储。

智能化的温室环境检测也对传感器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不仅要求更高的精确度、稳定性、灵敏度,并且需要传感器检测的信号能够方便计算机处理,便于实时调控,实现农业数据统一立体化,保障农户可以在家就对大棚的生长环境了如指掌,实现高效农业。在有关学者的研究中,针对温室环境监控的需要,设计了一种用MSP430作为控制终端的温室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信息,然后以无线传送方式将信息发送至主控制器[5]。

3 智能传感器在温室环境中的应用

3.1 温室环境监测复合传感器

对于温室环境检测,一般只能分别采用温湿度、太阳光辐射、二氧化碳浓度等传感器进行参数的单一测量,随温室面积的扩大,传感器数量增加,环境参数的获得及处理更加复杂,不便于存储和调控。

为此,李道光、陈英义等人发明了一种温室环境检测复合传感器,采用一个微处理器,统一输出,减少处理流程;采用同一电源供电,可以通过内部设分压器对不同器件进行分压处理,减少电源连接;充分利用多个传感器的结构特点进行有效组合,便于安装和布设;实时对温室多种环境监控,具有低成本、低功耗的优点[6]。

3.2 标准化智能传感器在温室监测中的应用

近年来针对温室中多种传感器的温室环境监测成为研究热点,但是多数采用分布式结构,依然存在传感器引线多、传感器位置与控制器距离远、传感器采用的模拟信号不能直接与计算机直接配送等问题,没有统一标准的智能传感器推广难度较大[7]。

陈向群等学者表示,IEEE145 1智能传感器信息模型是一个通用模型 ,但在实现上有一定难度 ,缺乏功能相对简单的模型子集[8]。在陈杰的研究中,首次将IEEE1451标准应用于设施农业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中,对基于IEEE1451标准的数据采集系统在设施农业中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选择性应用[9]。周敏刚等人研制了基于IEEE1451.2和ZigBee协议的温室智能执行器,具有通用性和标准化的特点[10]。标准化的智能传感器有益于温室参数控制模型的推广,使用户的使用更加便利。

4 展望

韩国LG集团推出的SmartThinQ 传感器可以感知振动和温度等反馈信息并将读数发送到用户智能手机上。设想若将类似的智能传感器应用于温室环境监测,则可以实时将温室环境的数据信息发送到农户的手机上,更加方便、高效地管理温室环境系统。

智能传感器正向着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更多的专家和学者将投入于温室环境监测方面的智能传感器的研究,简化温室环境监测系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子栋,吴雪冰,吴慎山.智能传感器原理及应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36(2):116-119.

[2]李守智,田敬民.智能传感器技术及相关工艺的研究进展[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2, 21(4):61-64.

[3]孙小春.智能传感器技术综述[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3):15-17.

[4]唐娟,王文娣,吕长飞.基于新型 AVR 单片机的温室测控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7,23(9-2):138-139.

[5]王钟,张盛龙,房安康,肖伶俐,杨靖.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室控制系统的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 2015(9):374-376

[6]中国农业大学.一种温室环境监测复合传感器[P].中国:201420478752.4,2014.

[7]陈杰,杨祥龙.IEEE1451.2智能传感器标准在温室中的应用探讨[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07(1):19-20.

[8]陈向群,郭以述.IEEE1451智能传感器接口标准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 2002, 23(S3):9-11.

温室环境监测范文第2篇

一、室内环境检测方法

室内环境检测需请专业环境检测专家在室内定点取样,然后将数据带到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分析处理的。常见的实验室分析方法有:甲醛是《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GB/T18204.26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氨是《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GB/T18204.25靛酚蓝分光光度法。对苯的检测采用GB/T《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象色谱法》;对氡的检测采用氡测量仪进行测试;对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检测采用热解析/毛细管气象色谱法。

二、室内环境治理策略

(一)控制室内环境中的氡污染

1.建筑施工单位对于建筑过程中的选址、建筑材料及装饰材料的使用必须严格把关,从污染源上控制,以减少氡向室内的释放;

2.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开窗换气,以保持室内环境空气的清洁。

(二)控制室内环境中的甲醛污染

首先装修设计方案应当合理科学,符合相关环保要求。材料的选择也要符合国家环保标准,要合理计算室内空间的甲醛承载量和装修材料的使用量,同时要科学的选择施工工艺,选择那些对环境污染小的施工工艺,要严格掌握装饰和装修材料质量,严格控制甲醛含量。同时要注意室内甲醛的检测和净化,定期请权威室内环境检测专家进行检测,一遍根据相关治理方案及时进行净化。同时在室内和家具内也采取一些有效的净化措施,可以降低家具释放出的有害气体。

(三)控制室内环境中的氨污染

1.经常通风换气。室内通风换气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排放出室内污染物,另一方面可以使装修材料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尽早的释放出来,防止以后对人体造成伤害。

2.保持室内环境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我们知道,含有大量氨类物质的外加剂在墙体中随着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逐渐变成氨气缓慢释放出来,增加了室内空气中氨浓度,因此,要维持室内的温度和适度在一定水平上。

(四)控制室内环境中的苯污染

1.在进行室内装饰时一定要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油漆、涂料、胶黏剂和防水材料。

2.选择一些水性的木器漆,是防止和减少家庭室内装修苯污染的根本途径。

3.注意不要用油漆封墙底,这是严重污染室内环境的工艺,会造成长时间的苯污染问题。

4.不使用那些用劣质的大芯板或密度板做的家具。它会长时间地大量释放甲醛或苯。

5.开窗通风:房子刚装修好不宜马上入住,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开窗通风,加速室内外空气对流,尽快将室内主要污染物排放到室外。

6.植物吸附和化学分解:可以在家中摆放一些花卉植物类,比如吊兰、仙人球、绿色植物等,可以除去家中异味,有利于释放出清新空气,消除有害物质。

7.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使用活性炭吸味剂来吸味。

(五)控制室内环境中的总挥发性有机物化合物污染

1.在建筑装饰装修行业推广使用符合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的建筑涂料、低有机溶剂型木器漆和胶粘剂,逐步减少有机溶剂型涂料的使用。

2.经常开窗通风换气,让室内有害气体释放出去。

温室环境监测范文第3篇

此次教学实习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教学实习的安排,达到了实习的目地和要求。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通过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实习中有许多知识课本上是没有的,我们学到了更加明确可行的操作技术和应用理论。如何充分灵活利用自己课堂知识进行实际操作,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次教学实习给了我们一个充分锻炼的自己的机会。

通过本次的实习,使得我们能够走出课堂,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环境监测的应用实例。在短短的几天中,使得同学们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相统一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自主探究,自行设计,合理实施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理论的严密性与实际操作的灵活性和科学性意识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对相关环境监测设备的应用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认知并了解了环境监测站的工作流程。

同时这次实习让我意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目前全球面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环境质量日益下降,环境监测正在为人类的明天把关,水污染、大气污染、躁声污染等等,环境的恶化正在威胁人类的健康,环境质量好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做好环境监测,功在当今,利在后世 。

温室环境监测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市场化;行为规范;问题;措施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深入推进,环境监测市场化逐渐被各级环保部门重视。

当前环境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科学依据、更是环境保护的手段,也是衡量环境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

1环境监测市场化的概述

1.1监测市场化的主要原因

(1)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他们需要了解更为详细的环境质量状况。这些因素使社会化的监测公司和机构应运而生。政府吸纳一部分社会化监测公司和机构作为环境监测力量的补充,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目前环境监测任务重、人员少等问题。(2)随着各地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工艺日益复杂,政府决策部门更需要详细了解企业的排污情况,然而各地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监测经费跟不上的情况一直存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环境监测市场化成为一个新选择。比如排污申报,目前主要依靠环保部门的监测站来进行排污数据监测,但是监测站自身也面临任务重、人员少等问题,仅依靠监测站的力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3)企业对自身环境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与过去相比,越来重视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他们要及时准确地了解自身排污状况。

1.2环境监测市场化分析。

环境监测市场化是指以市场作为基础手段解决社会、生活等环境监测问题,以更加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市场潜力弥补政府监测的不足,建立以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体系,解决当前环境监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探索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的新方法、新手段。将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调节作用转变为决定性作用,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是不把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放大到决定全部公共资源的配置上,从而保证环境监测市场化,不管是环境监测市场化、社会化,还是引入第三方机制等都是环境监测引入市场机制的手段。环境监测市场化不是社会化,虽然都是较少的依靠政府,但是市场化范围更小,监测数据、报告、样品等也更科学;市场化不是政府责任市场化,环境监测市场化不是所有的环境监测政府职能的市场化,环境监测活动是环境质量管理的一部分,也是公共服务的范畴,但是随着环境意识的加强,一些组织或个人载体对环境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企业污染源监测等,这些监测属于私人监测,不具有公益性,可以允许市场进入,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而不是政府的干预。

2环境监测市场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监测技术条件的问题

环境监测工作要求有配备相应的技术设备,一般其技术含量较高,而我国的监测设备的滞后,装备不能满足每个部门的需求,因为涉及监测的范围较广,污染源较多,很多地区特别是较偏远的地区对污染源治理水平不高,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尽可能采用先进的科学监测设备进行相关的监测,比如:噪声、废气、水污染等的监测,不能按照传统的办法进行监测,要通过实验室进行实验等,而仪器装备落后、监测效率低下等是政府资金投入不足与人员认识不够等原因,引入市场机制不能完全的解决这些问题。

2.2环境影响因素的问题

环境监测对各种环境要素进行监测,如空气中所含物质、危害物含量、温度等都包含在内,而污染物具有复杂性,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不断的增强,也必然要求环境监测对象的完整与科学,监测程度也更加的深入,对于监测设备与监测技术要求更高,而环境因素变化比较迅速,对于环境要素的变化进行分析,确立正确的监测方案等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对环境的监测不可能完全跟上环境变化,这也就使得环境监测市场化更加困难。

2.3环境监测工作的长期性问题。要掌握环境变化与环境质量,对于其变化趋势有一定的了解,就需要长期对其进行观察与监测,分析其变化原因,比如:对于雾霾天气情况进行监测与观察,分析其产生原因,需要经过较长时间连续工作,一般对于这样问题要完全解决是比较困难,对环境监测工作长期性要求环境监测机构相对稳定,环境监测市场化要可以保证监测机构固定与可靠。

3加强环境监测市场行为规范措施

3.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虽然在环境监测领域引入了社会化检测机构,但是对于环境监测市场化,在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上还是空白,在环境监测工作中该放开哪些、不能放开哪些目前还没有达成广泛共识。有些地区可以放开检测项目主要包括清洁生产、排污申报、污水接管是否达标、企业是否履行应有社会责任等。在有些地区,对环境执法依据、环境质量公布数据(如水、气、声、固废等)、环境事故调处征收排污费依据、三同时验收和重大项目监测,也部分放开给社会化监测公司和机构。因此急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环境监测工作可以放开项目,做出明确规定。

3.2检测机构健康发展

为促进社会化检测机构健康、持续发展,对于规范社会化检测机构,要设立准入门槛、建立监测质量体系、设立监测考核机制。完善商业实验室建立和运行标准,将实验室依照监测能力、监测内容、监测范围划分不同等级,详细规定不同等级实验室应当具备条件。一旦实验室达到某一级别,就可以通过投标等形式获得政府委托监测项目进行运营。各类社会第三方检测公司或机构按环保部统一规定要求实行备案制,对第三方以前所承担监测任务,建立诚信档案,公众可登录环保部门网站查询。

3.3公开招投标

为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采用公开招投标形式选取社会化环境监测专业服务公司。在选取第三方环境监测专业服务公司时,不仅仅以监测价格作为导向,更要对公司环境监测资质作出严格规定,防止小作坊式监测公司或者机构以低价中标。监测公司要获得国家监督管理部门计量认证合格证,并在认可、认证范围及有效期内;有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管理人员,监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公司必须具有一定信誉度,有检验服务活动所必需场所、工作环境和设施、仪器设备;要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有与检验服务活动相适应管理体系,保证检测数据客观、公正、有效;能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公正数据,并可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监测与评价报告。

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趋重要,必须对环境监测机制不断的改进,使其符合环境管理与人们对环境的需求。对环境监测市场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建立环境质量监控、污染源督促检测、应急预警监测等监测机制,可以由政府进行监测,提品与服务以及监测设备的运行维护等可以用其他形式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整体效率,找到适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监测机制。

参考文献:

[1]张涛等.市场模式环境监测管理探索[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1)

温室环境监测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环境监测;市场化;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 X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3-0035-002

随着社会各界对环境问题的高度关注,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在各个部门中开展积极地研究与讨论,其中对环境监测实施市场化是保护环境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实际的工作中,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增加对环境的监测力度,从而提高环境监测的工作效率,尽管在目前市场化的进程中,还出现许多的问题。这是环境监测工作市场化中在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多方努力,尽快地解决这些问题,为环境监测以及环境保护提供良好的保障。

1 简述环境监测的市场化含义

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分析环境的影响因素来达到监测环境的受污染程度以及评估当前环境的质量,然后根据统计资料来预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中,环境质量的可能发生的变化。长期以来,对环境监测工作基本是依靠政府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对环境的监测工作也需要积极地推向市场化方向发展,而在推进环境监测工作的市场化进程中,需要正确地发挥市场在环境监测的决定因素[ 1 ],同时也需政府职能加以管理与补充市场所所出现的问题。

市场化的含义主要包括3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市场化不能够完全等同于社会化,从社会化的广义角度分析,它指的是充分地利用社会中一切要素保证公共服务的实现,由此市场化就属于这其中之一,从这一层面分析,市场化与社会化有着相同的内涵,而二者的区别在于,市场化在检测的领域中包括有形之物,如数据以及产品样品,也包括无形的市场服务,如技术以及维护等,把环境监测工作推向市场化,就需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接受市场淘汰机制的调节作用,而社会化则具有显著的特点是:非营利性,因此它们有着明显地区别。第二个方面是市场化中并不会放弃政府的职能,因为环境监测就包含公共服务与非公共服务这两重性质,其中的公共服务部分直接关系到人们安全和卫生,这属于政府职能中的公共服务的范畴,由政府来提供,而非公共服务部分,指的是个人或私营单位对环境的监测,这部分的服务由市场来提供,减少政府的干预度。第三个方面是市场机制和第三方的机制也有区别,第三方是处于两个主体外而存在的客体,在环境的监测工作中,主要体现是环境监测中市场的监管,其中也包括政府直属的环境监测机构。

2 综合分析环境监测中市场化的问题

1)由于监测工作的特殊性,执行的难度较大。环境监测工作中所涉及的内容非常的多样化,并且变动性也比较大,这对环境监测的工作所要求完整性,需要长时间对影响环境的各个要素进行监测,而在环境监测中,市场化属于非公益性的性质,不可能在长期地投入对环境监测的内容进行监测,而主要针对的是某一时期环境要素地分析,通过短时间环境地监测、分析,在环境保护方面没有实际的意义,由此就增加环境监测中市场化地执行难度。

2)受到条件地限制,市场化监测的效果难以保证。环境监测中离不开先进设备和技术,而国内所现有的技术条件有待提高,在保证不了先进设备和技术可以运用在环境监测中,而引入市场化机制,其带来地良好效果也不会明显,除了技术和装备外,从业人员所具有的职业素质以及能力水平对市场化的进程也有一定地影响,因为环境监测属于一项系统的技术工作[2],所以需要较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工作人员才能有效地施行,如果不专业以及不规范地操作,那么对环境监测效果也难以保证。

3 提出环境监测中市场化问题的解决方案

1)积极转变政府职能。随着我国环境监测逐渐地走向市场化发展方向,政府需要对环境监测工作要进行积极地转变职能,更好适应市场化对环境监测地要求,第一,政府要充分地认识到在环境监测中的市场化,有可能会使得政府对非公共性的服务属性中出现职能被减弱的问题,第二,在环境监测中,市场化地发展方向依然需要政府参与[3],强化政府对市场技术地监督和指导作用,从而为环境的监测工作在市场化进程中获得新的发展机会,第三,政府需要加强对内部地管理和监督,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促进二者共同发展。

2)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环境监测的市场化进程中,需要建立并完善与之对应的服务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管理、技术以及经济,在管理上,需要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而制定出严格的市场化规章制度,为市场化发展提供法律地保障,此外,在管理中,还需要强调不同市场主体在地位方面的平等性,严格把握与考核市场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内容;在经济上,政府需要在融资机构以及市场投资中进行约束和管理,尤其是对预算与价格地管理,要加强力度,从而进一步地规范各个市场主体的行为,使得环境监测的市场化能够在一个良好经济环境中得到较好地发展;在技术方面,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 4 ],如资格地认证、审核等,从而切实地保障环境监测工作能够在市场中得到有效地提升。

3)大力推进市场化地进程。由于我国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大,在环境监测的市场化进程中难以做到统一化,由此需要进行严密地考察,具体分析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从而制定出适合地市场化进程方案,并且采用积极竞争的机制,逐步提高个人与企业在监测中的效率,然后对不同地区之间实际情况,而建立针对性的机制。最后,可以积极地推行试点,在不断积累经验中,推动我国环境监测走向市场化地进程。

4 结论

对环境监测实施市场化,这不同于社会化或者是第三方的机制形式,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弥补政府在环境监测方面所出现的缺陷,亩使得环境监测能够在市场化中达到科学以及精准的环境监测数据;从本质上分析,将环境监测推向市场化的发展方向,是公共服务的环境监测中,集中更多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不断地提高环境监测的有效性,这并不是弱化了政府的职能,而可以较好地补充和强化政府在环境监测中所出现的问题,然后在市场中发挥各方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的市场化进程,从而使得我国的环境监测能够健康高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铮,王琳,田芳.环境监测任务可信度评估在第三方检测机构管理中的作用浅析[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4,2(15):57-59.

[2]闻欣,王合生,杨丽莉,等.对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环境现场监测活动管理模式的思考[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4,6(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