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博物馆藏品管理与研究

博物馆藏品管理与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博物馆藏品管理与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博物馆藏品管理与研究

博物馆藏品管理与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管理

藏品管理是博物馆各项活动有效开展的保障,藏品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博物馆的业务水平,因此高效的藏品管理对于博物馆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在博物馆管理方面也促成了藏品的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藏品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以及藏品信息的资源共享。在现阶段,对博物馆藏品进行高效快捷的信息化管理,符合时展的需求,受到了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

一、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博物馆藏品的信息化管理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这是现阶段所有博物馆管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业务工作内容。目前我国博物馆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作流程,即从征集物品到鉴定、登记、编目、人库、保管、使用、核对、注销、统计、建档、检查以及清点等工作的有序进行,然而在这些过程中,需要填写接受清单、入馆凭证以及藏品档案卡等,大部分都是通过手工操作完成,工作量大,重复性强,阻碍了博物馆管理工作的高效性。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博物馆利用计算机系统软件管理藏品信息,藏品信息在需要利用的时候,计算机能够提供快速、方便、准确的数据。计算机能够储存大量信息,满足了“制度健全,帐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阅方便”的博物馆藏品管理要求,实现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管理,提高了藏品管理的工作效率,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管理过程,就是把藏品精准、完整的信息实现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并将这些信息输入计算机中,而计算机藏品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能够使计算机对储存的藏品信息进行检索、查询、分析、统计、汇总以及指标等加工处理,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对于藏品信息的需求。

二、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管理措施

(一)建设博物馆藏品数据库

建立藏品数据库是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所在,改变了传统的藏品卡片式管理模式,使藏品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大大提高。博物馆应该遵照标准化、规范化的准则,制定统一的采集、处理、存储、输、服务等标准,提高藏品信息的兼容性及共享性,建立一个有序、规范、标准的藏品信息数据库。由于博物馆的性质不同,藏品特点也有区别,因此,藏品数据库的设计要结合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博物馆要建立符合自己馆藏的藏品数据库,在项目名称、功能表述等方面都应反映藏品的独特属性,实施多种方式的库物信息检索,满足顾客的不同需要。博物馆工作者要加强藏品录人数据库的管理工作,从而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的藏品管理。

(二)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提高办公效率,使各部门工作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它可以提高博物馆管理人员处理日常事务的效率,高效地协助博物馆完成各项重要任务。充分利用公网和建设中的国家政务专网,建立连接中央、省级文物行政部门、重要文博单位和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的信息网络,实现博物馆办公系统的“无纸化”和“移动办公”的工作模式,更好地实现藏品信息共享,提高日常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三)建立博物馆网站

建立博物馆网站是实现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博物馆综合科学管理水平,展示博物馆的风采。就博物馆网站来说,每个博物馆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馆情去运作,网站要反映博物馆的收藏、展览、教育、研究等多个方面内容,工作人员要把网站当成无围墙的博物馆展示门面去经营和管理,使其馆内的所有资源都应得到立体全面的展示,发挥博物馆信息网络资讯作用。另外,博物馆应特别考虑网站与观众的互动流,力争在每个展示环节上能够设计参与项目,就像网络游戏那样让观众逐步得到体验,广泛调动观众的操作热情,诱导和调动观众前来博物馆亲身感受浓郁的文化氛围。

(四)加强安全防护

藏品信息安全问题对博物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一些藏品信息的保密性与安全性,我们可以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去杜绝病毒与黑客的破坏。在硬件方面,安装防火墙并且实时更新防火墙来防范可能的入侵,网络服务器尽可能不要存放机密档案;在软件方面,在博物馆每台电脑上安装杀毒软件杜绝病毒的破坏,当然也需要博物馆系统管理员具有相关知识,能时常留意网络安全的发展动态来预防病毒与黑客的破坏。此外,工作人员要做好各项资料信息的备份工作,对于所有数据,提供光盘备份和恢复机制;对于系统数据,应对重要数据服务器进行一次完全的系统的灾难备份;对于成果数据,进行一次脱机硬盘的完全备份。

(五)提高管理员素质

博物馆要对藏品进行信息化的管理,会涉及到很多的专业领域,例如文物、考库、计算机,所以在引进外界高端技术人才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管理员的培训工作,进而实现信息化管理。随着现阶段博物馆信息化进程加快,专业人才是博物馆发展所需,因此,博物馆应当积极采取对策,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理论培训,使其掌握信息化管理技术;对每一个工作人员给予信息时代新思想引导,培养其创新能力和精神;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藏品信息库的更新维护,实现藏品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化和现代化。

三、结语

总而言之,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复杂工程,博物馆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藏品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建设藏品数据库,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博物馆网站,加强安全防护,提高管理人员素质,逐步实现藏品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满足博物馆业务工作的需求,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中一.论博物馆纪念馆藏品信息化管理[J].上海文博论丛,2012,(02).

博物馆藏品管理与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管理;智力投资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一旦与某一行业相结合,就会极大的促进该行业的发展。新技术也给博物馆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更好的进行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同行共讨论。

一、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实现藏品管理信息化是藏品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保管员需要经常及时地进行藏品的分类、计数、编目、建档、维护与保养等一系列繁琐繁重的工作,还需要把藏品信息迅速准确地提供给利用者,而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博物馆保管人员少,且身兼数职,难以保证工作质量,同时也影响了业务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发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按照预先设定的算法准确无误、快速及时地整理搜集海量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可以解决由于数量过大、处理时间过长而使得依靠人工解决非常麻烦、甚至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样保管员从大量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提高藏品保管水平。因此,对馆藏文物实行信息化管理是藏品管理工作的客观现实要求。

(二)实现藏品管理信息化可缓解藏品利用与保管之间的矛盾

藏品管理信息化实现后,使用者就可以随时按照藏品的名称、作者、时代、质地、纹饰、铭文、器型等不同的目录索引条件快速、准确地查找出与之相符的藏品信息及图像资料,为展陈工作和各种科学研究提供信息支持。这样就可以避免或减少繁重的实物提取,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减轻保管员在检索和提供信息服务、帐务统计、库房管理等方面的负担,提高藏品保管的安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藏品保管与利用之间的矛盾。

(三)藏品管理信息化的程度和发展速度是衡量博物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博物馆藏品管理的信息化,是用信息化的设备、技术和手段对传统藏品管理工作的整个工作流程进行装备和改造,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的过程。它不仅是代替手工操作管理,而且是国家建立博物馆藏品信息网络的基础,是改变藏品管理人员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因此,藏品管理信息化普及程度和发展速度,是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藏品管理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衡量博物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藏品管理信息化现状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化就已成为世界的新潮流,也是全世界关注和竞争的焦点。作为文物收藏基地的博物馆,具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应当成为主要的信息资源基地。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博物馆的电脑应用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启动,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我国博物馆在藏品保管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许多发达国家,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同行业相比,我国藏品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仍然处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上,就是和国内其他一些行业和部门相比也存在很大差距。

(二)存在的问题

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一,藏品管理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藏品信息标准化程度偏低。目前,我国博物馆的基础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对藏品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还做得不够,基础资料还不够完善。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博物馆藏品数量庞大,信息内涵十分复杂,而各博物馆对同类信息的描述存在种种差异,这就直接影响了藏品信息的转换工作和藏品信息的广泛共享,制约藏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第二,藏品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平衡。具体表现为上级部门的信息化水平与基层部门的信息化水平发展不平衡;系统内部信息化建设各技术领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第三,信息化建设资金缺乏,严重制约藏品管理信息化发展。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化建设资金,造成博物馆信息化设备的落后,软件不能配套使用,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进度。第四,人才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待于提高。缺乏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培训,造成保管人员知识老化和技术水平低下,严重地影响了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

三、加快藏品管理信息化的对策与措施

(一)强化信息化基础建设

信息化基础建设包括计算机设备的配置、藏品管理网络建设、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的更新升级、藏品数据建设等。藏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各地藏品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平衡,特别是相当数量的基层博物馆计算机设备少、配置低、无法满足藏品信息化管理的要求,针对这种不利情况,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提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计划,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开源节流,加快基础建设,努力提高藏品管理信息化基础建设水平。

(二)强化应用软件开发力度,建设具有藏品管理特色的应用体系

与其他部门相比,藏品管理信息化相关的应用软件开发的滞后一直是藏品管理信息化的弱项。软件开发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软件开发应遵循加强藏品管理为核心,以数据库建设为基础,以网络应用为起点,以提高藏品管理水平为最终目标的原则,利用成熟的技术和先进的藏品管理理念,迅速开发出一系列先进实用的藏品管理应用软件。应根据各级博物馆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软件开发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不能急于求成,一哄而上;否则,将造成人力、物力资源和技术力量的巨大浪费,甚至会延缓藏品管理的信息进程。

(三)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人是信息化建设的首要问题,先进的设备和软件有赖于人的有效利用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提高全体保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博物馆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普遍提高人员业务素质,通过技术培训建立一支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的专业技术队伍。通过在职教育、在职培训和脱产学习等多种形式,大力培养人才,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专业型人才、具有渊博知识和精通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及具有开拓和创新意识的管理人才,为全面提高藏品管理信息化水平提供人才基础。

四、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应注意问题

为进一步提高博物馆社会化服务水平,加速实现博物馆管理工作现代化,必须进行藏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藏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应坚持技术超前性,即我们应持前瞻性眼光来看待藏品管理信息化使用的技术,研究和利用最新应用技术,牢牢把握藏品管理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权,避免技术应用后就面临淘汰的危险;第二,要坚持投入的连续性。藏品管理信息化工程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优势明显的工作,不可能通过一次投资,就达到永久利用的目的,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大投资力度,确保投入的连续性。同时还要不断加大智力投资,定期对保管人员开展培训,实现计算机人员的知识更新和能量存储。在建设过程中还要注意建设的实用性和统一性原则,讲求实效,量力而行。

[参考文献]

[1]张小兰 《对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管理的思考》 文物世界 2013(4).

博物馆藏品管理与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基层博物馆;藏品保管;文博工作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22-0105-04

作为文物和标本的收藏、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机构,博物馆在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博物馆藏品具有重要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

人类创造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存,大部分已经毁灭,保存下来的只是极小的一部分。保存好这些人类文明的见证物,是博物馆工作的核心,也是博物馆开展业务活动的基础。只有科学管理、保护藏品,才能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为陈列展览提供精美的展品,才能将展品蕴涵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以陈列语言的方式展示给观众,让观众从中受到真、善、美的教育,从而达到博物馆社会教育的目的。充分发挥其效益,对藏品进行的科学管理,要求做到制度健全、帐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形成专业的藏品管理工作体系,是现代博物馆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迅速发展,在全国各类博物馆中,基层博物馆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2/3。基层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事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们虽然在规模、藏品数量、质量方面和国家级、 省级博物馆没法相比,文物保护环境和条件也远远落后于国家级、省级博物馆,但其收藏的文物中不乏国家一、 二级珍贵文物。长期以来,由于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原因,基层博物馆藏品的科学管理和技术保护工作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致使一些文物由于保护措施不利、管理不当或库房条件得不到改善,受到了严重的损坏。

一、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文物藏品发生病害腐蚀既受内部因素影响,也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因为文物藏品自身材质的缺陷性,器物历经埋藏环境的长期影响,本身结构已经十分糟朽、脆弱,出土后即使在博物馆较好条件下保存,也会发生自然腐蚀损失。此外,加之器物出土时或者出土后缺乏有效的科学保护措施和管理手段,本来病害严重的器物在自然干燥过程中受到更大的损害,甚至有时器物一被触及,即碎为数块或粉末。即使是传世品,也会因为文物自身材质或其他保存环境的改变,造成藏品的自然腐蚀损失,甚至消失。

(一) 基层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不健全,致使藏品管理工作不规范

文物藏品的管理工作是一项认真细致且又扎实的基础工作,工作中的规范化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文物的保护、利用及研究等。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要求藏品从接收、鉴定、登记、编目、建档、入库、管理、提用、统计、注销等方面形成整套的科学化、系统化管理程序。大多数基层博物馆都能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保管人员工作职责、库房管理制度、 藏品出入库管理制度等,这是藏品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的前提条件。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往往出现脱节现象,基层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不能做到认真、坚决地执行, 加之保管人员变动, 新上岗人员大多未受过正规训练,专业知识掌握不足,造成藏品管理缺乏规范性、科学性。具体主要表现在:藏品账、卡的登记工作方面存在定名不准,文物入藏时不登记来源,或来源不清,藏品登记只记总账、账目内容欠缺,计件混乱,账物不符等现象。有的单位为了应付检查,突击登记,随意填写内容,出现重号、错号、无号现象。在文物鉴定和级别划分方面,存在很大随意性,缺乏全面、细致的研究。在文物提取方面, 很多保管员不懂文物安全操作规程,常常不知道藏品怎样拿、怎样放,拿什么部位,不知道雨天、大风天、冰雪天、大雾天藏品不宜出库,特别在潮湿季节,藏品库房绝不应该打开。

(二)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环境不达标,致使藏品得不到妥善保护

当前,许多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环境不达标。一是文物库房设备简陋,缺乏必要的空气自动调节和控制设备,缺乏最基本防尘、除尘和防日光紫外线设施,不能对库房的温、湿度,空气质量,光照等自然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基层博物馆对馆藏的保护管理还停留在简单的仓库式保管上,只能基本满足保证文物不被盗走的需要。文物出土或征集入馆后,只能从日常方面予以保管,做到移置时小心谨慎,放置稳妥,也没有条件防止文物的自然损害。二是文物库房不达标,陈列和库房建筑基础陈旧老化,不适合文物存放。文物库房面积不足,文物堆放现象十分严重,不利于文物藏品的保护。三是展厅设施简陋,不具备文物保护环境和现代化的展示条件,藏品保护意识薄弱,存在“重陈列、轻保护”的现象。

(三)基层博物馆藏品养护技术落后,致使藏品自然损坏现象严重。

在基层博物馆,有一种普遍的现象和错误观念,即文物入藏以后,只要不被盗就是完成保管任务,往往忽视了对文物藏品的养护和管理工作。文物在进入博物馆之后, 虽然人为损坏因素相对减少了,但它们却仍多处于自然状态下,一些自然破坏因素还在持久地、无时无刻地侵袭着文物。这些自然破坏因素包括气候变化、阳光辐射、 空气污染、虫蛀霉变等。在这些自然破坏因素的作用下,青铜器极易被有害锈侵蚀而断裂,书画、纺织品因潮湿霉变、虫蛀等现象时有发生。各类文物都在不断发生内在质量变化,逐渐向衰败、毁坏方向发展,对文物寿命造成严重威胁。这些事故的发生,除客观原因外,还与库房保管人员缺乏必要的保管知识和文物保护技术应用不足有关。基层博物馆的大部分库房保管员不知道铜、铁器的有害锈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常常将铜、铁器与其他文物堆放在一起;征集来的文物在入库前也没有进行必要的除尘、去锈等清洁工作,有时怕文物丢失、 被盗,把珍贵文物紧紧包裹起来,锁在保险柜中,长期不动,从而导致文物受潮生锈,遭到严重人为损坏。

(四)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人才奇缺

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工作的不足还体现在专业保护人才奇缺。基层博物馆没有设置从事藏品保护的专职人员岗位,都为从事陈列、仓库保管、文物征集等工作人员兼职。这些从事文物保护的人员没有参加过专门系统的藏品保护知识和技能培训,在保护藏品时,采取的是工作中摸索出的一些方法,只是在藏品入库前对其进行简单清洁,或者对部分藏品进行简单消毒。至于这些保护措施是否科学,是否会影响藏品寿命,是否破坏藏品内部的化学结构,根本没有去验证和检验。另外,在工作中经常存在不科学性和随意性。如有的博物馆不管什么质地的藏品都用樟脑来防虫,其实,樟脑对有机合成、化纤制品不宜使用,也不能与对二氯苯并用。有的博物馆进行文物修复和保护时,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既没有反复探索试验,也没有专家鉴定确认。同时,基层博物馆在用人体制上普遍存在问题。

(五)基层博物馆文物藏品保护资金匮乏

《文物保护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国家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然而,在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经费的实际运作中却很难兑现。很多县级博物馆工作人员除了人头经费外,业务经费很少,自身的创收能力也较弱,无法支撑起博物馆的业务工作,使得一些相关工作无法开展。

二、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的主要措施

藏品的保护,基本要求是创造一个适合的环境,做到恒温、恒湿、防尘、防霉、防虫、防光、防人为损伤。大型博物馆资金充足,可以建立封闭式库房,采用先进的保安系统和温、湿度调节系统。对于基层博物馆而言,由于条件和经费有限,则必须因地制宜,采用切实可行的措施,尽量消除不利因素,改善不利的保存环境。

(一)创建适宜的保护环境

在藏品库房的选址上,要尽可能考虑藏品保护的相关因素,选择良好的环境。不要建立在临水的地方,减少湿度的影响;也不要建立在交通要道、闹市和工矿区,减少灰尘和废气的影响。库房建好后,应根据周围的环境情况,种植适宜的植物,利用植物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吸附粉尘,净化空气。

在库房设计建设中,要尽量创造温、湿度相对稳定,干净整洁,空气清新的环境。将库房的温、湿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是藏品能长久保存的最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外已有空气调节器、滤尘器、吸潮器和加湿器等先进设备,可以控制温、湿度,光照强度和空气的流通。但中小博物馆往往不具备购置所有设备的条件,藏品库房即使装备了空调系统,一般也无法做到全封闭无间歇运行。所以,在对藏品库房进行设计和装修时,要考虑如何减少室内外热湿源对库房环境的影响以及通风和防尘等要求,做到库房墙壁保温、防湿性能良好,门窗防护气密性能良好,这一点对中小博物馆尤其重要。为阻断室外热湿源传入,库房最好建在地下。如果在地上,在设计上可以采用回廊式结构,即在库房外设置回风走廊,或增加墙壁的厚度,并用防水防辐射涂料粉刷外墙。库房如有屋顶,应设计成带可开闭式通风窗的顶棚或吊顶。库房内侧墙面最好加装防护墙板,或用亚光防水涂料粉刷。地面应选用具有温、湿调节作用的材料,如木地板或传统的青地砖。柜架最好用硬木做成本色,不用油漆和涂料。在设计上还要考虑如何实现自然通风,对采用回廊式结构的库房最好不设外窗,只开内窗,利用内窗进行自然通风。为减少灰尘,库房的门窗要求密封良好,窗户应采用双层结构,对于外窗要加具有防紫外线涂层的窗帘。此外,库房还应具备防火、防盗设施及警报装置和相应的工作照明设施。

(二)妥善保管入库藏品

登记总账是藏品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凡确定了产权并经过初步鉴定,认为有收藏价值的就应办理入藏手续,并及时登录总账。登记总账要由专人负责,总账管理和文物库房保管实行专人分管,坚决杜绝一人兼管,必须遵循账、物分开的管理原则。文物入藏时,一般要以《入库凭证》为有效依据,同时要核对卡片和实物,无误时可登入总账。登记时首先需要把藏品所应编写的号码与账、卡、凭单上的号码核对一致,再对器物上书写的号码进行复核,确认无误时方能送交库房排架。要达到账目清楚,除字迹清晰外,主要是登账的内容要准确无误。藏品如有外拨和注销时,必须以书面凭证为依据,并在总账中予以注销。

所有记账凭证都应编页号后装订成册,它与账簿同样重要,应妥善保存。必须坚持认真填写库房日记,严格出入库制度。文物和工作人员特别是非库房工作人员要严格审批和登记,确保藏品万无一失。

对入库藏品妥善放置是藏品管理中的重要工作。第一,严格遵守《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藏品应有固定的专用库房、专人管理”规定。第二,库房建筑和保管设施要求安全、坚固、通风、防潮、防虫、防尘、防有害光线、抗震。藏品管理是博物馆保管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防火、防盗、防止藏品自然老化或损毁。要加强藏品安全的防护措施,研究和应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如安全报警、闭路监控等。第三,保管工作应认真贯彻“以防为主,重点保护”的原则。应对藏品的存放环境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不利因素和漏洞,把工作做在事故发生之前。藏品的保护是根本,利用才是目的。所以,要根据藏品的级别、材质,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保护,其中有的需要装匣,有的需要做软囊盒,有的需要装保险柜,有的还需要专设库房。珍贵藏品需要建立特殊档案,必须严格控制提用。第四,藏品摆放要井然有序,方便查检、提取使用。博物馆藏品的归放地主要是库房。库房中的藏品关键是排架,使藏品都能合理又整齐地存放在固定的位置上,对藏品的排架顺序要采用流水号,考虑到藏品安全,可以把小件放在上面,大件放在下面。如果条件好的话,可单设大件室,以便单摆独放。至于藏品之间的距离,要松紧适宜,以免取用时相互碰撞,造成损失。在藏品库房排架定位之后,要把它所在的库别、柜架层编号用笔标在总账和卡片上,只有标记了准确存放位置才便于查检、提取,外用退还时才能准确归放原位置 。

总之,要尽量从多方面为藏品创造一个不受外界影响的独立的文物环境。

三、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的主要对策是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

(一)加强藏品的日常管理

第一,健全规章制度,实行科学管理。博物馆的制度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安全保卫,主要是指防火、防盗和日常值班等制度;另一方面是藏品保管业务,主要涉及从藏品搜集、接收、鉴选、登记、编目、定级、藏品入库、保管、提用、统计、注销的一整套对藏品的管理过程。《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保管工作要做到制度健全、帐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要实现藏品的科学化管理,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严格的规章制度。同时,要明确保管部门的责任,做到责任到人、分工明确。藏品保管大多是重复性和规律性工作,比较枯燥单调,保管人员容易产生麻痹、厌倦情绪,造成工作失误。因此,要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完善保管制度,不断整改提高,逐渐形成文件化、程序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并在日常工作中贯彻落实,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制约和监督保管人员履行职责,真正做好藏品的管理工作。

第二,因地制宜,据实际情况制定措施。各博物馆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条件、经费情况、技术水平制定相应的措施,合理、有效地使用经费,达到保护藏品的目的。保管人员应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制定保养计划,选择适宜的气候进行自然通风、抖凉除尘、消毒清理、投药检查,达到防虫、防霉、灭菌、调节库内空气的目的。可以购置一些简单的调温通风除湿设备,使库房相对湿度达到稳定。

第三,注重藏品的修复和日常养护。修复是保护藏品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对文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对藏品保护环境的损坏难以避免,对此,应根据损坏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加以保护。藏品保护环境的修复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在修复藏品时,必须以不改变原状为原则,否则宁缺勿滥。对重要藏品修复,要谨慎行事,应由领导、专业研究人员和修复人员共同制定方案,再动手修复。

第四,要做好藏品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博物馆必须建立藏品档案。”建立藏品档案可以使文物更好地得到保存和利用,并已逐步成为藏品保管工作的一项经常性的业务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博物馆藏品管理的信息化势在必行,也是藏品管理科学化、标准化的必然趋势。各博物馆应尽快建立藏品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也便于资料共享,从而充分发挥藏品的作用。

(二)建立称职的保管队伍

第一,重视提高保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由于中小博物馆人员少、工作量大,更要培养保管人员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让保管人员确实认识到文物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特殊价值和作用,增强保管工作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明确保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标准;提高全员的法律意识,对文物、博物馆的法律法规要熟悉掌握和运用,以法律法规来指导自己的业务工作。

第二,提高保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藏品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物的保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要求保管人员不能光有热情没有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文物保护问题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来解决,这对保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文物保管的专业技术水平,关键在于人,因为技术和设备都需要人这个主体来使用和操作。对中小博物馆,一方面,要善于开发现有的人才资源,鼓励保管人员岗位成才,对现有岗位人员积极组织参加各项专业技能的培训,加强岗位的继续教育,提高保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注意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要吸引外来的技术和人才,可以借鉴国内、国外同行的技术,也可以考虑从外单位聘用一些专家、学者担任顾问。

第三,以人为本,尽量为藏品保护专业人才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首先,通过高水平管理,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领导和群众之间团结一致,真诚合作。其次,尽可能创造条件,留住现有的人才。博物馆的成长离不开专业人才,要培养一些热爱博物馆工作,致力于博物馆事业的从业人员。另外,要改善工作环境,改善库房的设备和设施,激发保管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开辟筹资渠道,多方争取资金

归根到底,困扰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的瓶颈是资金问题。作为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基层博物馆事业发展主要依靠各级财政拨款,因地方经济发展的差异,困难地区要提供足够资金用于博物馆藏品保护也不太现实。加之有些地方领导往往只追求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没有认识到文物本身潜在的价值,不能把文物资源、文物环境当作生产力加以保护和发展,而是将目光停留在其经济价值上,对博物馆事业发展支持、重视力度不够。为此,要保护好基层博物馆的藏品,就需要想方设法争取本级领导和上级领导的重视、支持,多汇报多争取,确保事业经费有保障。一要充分利用《文物保护法》中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国家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的规定,争取博物馆事业发展经费进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二要积极通过举办特色陈列、临时陈列、扩大宣传来增加观众,吸引观众,引起领导的重视。三要借鉴西方博物馆生存发展之道,想方设法争取企业资金赞助,并给予企业以宣传回报,形成一种博物馆与企业互惠互利的局面。四要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通过尝试文物商店、小卖部的承包,特色纪念品的开发,输出展览,有针对性地举行各类讲座,依托各大型博物馆举行联合展览等方式来增加事业收入。

(四)实行科学管理

博物馆藏品管理与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烟台自然博物馆;藏品;科学管理;保护

博物馆对藏品进行重金收藏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对其进行管理和保护,同时充分利用其内在价值,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如果不对藏品进行管理和保护,那么再多的收藏也都是无意义的,毫无价值可言。因此,博物馆相关部门必须要对所有的藏品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保护,并将其完美的内在价值以及文化展现给世人,不断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1 烟台自然博物馆简介

烟台自然博物馆隶属于烟台市国土资源局,是一处主要以黄金为色、矿场资源为重点的主题博物馆,同时也称作”中国地质博物馆烟台馆”。烟台自然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为科学研究、藏品展示、典藏管理。一共设有14个厅馆,12个展厅,其中主要包括:主题序厅、地球厅、化石厅 、黄金厅、矿产厅、生物厅、根雕艺术馆、观赏石馆、王懿荣馆、钱币馆、内画馆、美术馆、四大名著根雕馆、文房四宝馆。

2 加强博物馆藏品科学管理和保护的重要意义

博物馆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其中藏品的珍贵价值根本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眼下社会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水平也逐年呈直线上升,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的需求,为了满足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转向了文化事业,博物馆、图书馆,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开展休闲文化活动的最佳场所。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怎样才能将藏品保护工作做好,并将其最好的展现给群众,带给人们最大的精神快乐显的尤为重要。

3 目前烟台自然博物馆在藏品的管理与保护上存在的相关问题

最近几年以来,烟台博物馆最然也对藏品的管理工作做了一系列改进,但是成效并不十分显著,仍然存在着很多的缺陷与不足。

1.管理员观念陈旧,素质过差

在以往的管理过程中,馆内藏品管理部门总是一味注重藏品数量以及藏品的珍贵程度,只重视一些价值比较高的藏品,并单纯的认为这才是自己的工作职责,对于珍贵程度比较低的藏品则是随意放置,不屑一顾,完全忽略了藏品的文化价值,这使人们的精神需求难以得到良满足,也阻碍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使自然博物馆完全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2.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烟台博物馆在藏品的管理制度上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制度并不完善,严重影响着藏品的管理与保护。

(1).有些藏品入库并没有按照接受、藏品鉴定、入库、存档、保存等环节进行登记管理,甚至频频出现为了应付领导而随意登记的现象。导致各种无编号,或是重号的藏品屡屡出现,给藏品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在提取藏品的时候也毫无规范性,导致很多藏品出现损坏痕迹。

(3).博物馆的安管部门缺乏人手,此外也并没有收到过专业训练,增大了藏品损坏与丢失的可能性,虽然并无典型事故,但是依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4).藏品在参加各种展出活动的时候受到一些无意损坏。

4 加强自然博物馆藏品的科学管理与保护

最近几年以来,烟台博物馆藏品在入馆后总会涉及到一系列的使用活动,因此,在对其进行管理与保护的时候也要从这些方面着手。其中主要包括:正常的藏品陈列展览,以便人们进行参观;对藏品进行科学研究;对藏品进行影视宣传;对藏品进行文物复制,以便在各地参加巡回展览;将藏品进行异地展出,提高博物藏品的馆知名度。以上这些活动都有可能给藏品带来严重的损害,因此,必须要加强管理与保护力度,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具体内容如下:

1.完善藏品管理制度

博物馆内部藏品管理部门必须要建立完善的藏品管理制度,地每一个管理环节进行严格规范。藏品入库时必须要保证严格按照“接收、鉴定、编目、入库、存档、保管”等程序进行管理,一切事宜均要按照规章制度处理。与此同时也要对其进行定期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必须要立即上报相关部门并及时进行整改和完善。将管理保护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到实处,一旦出现违规违纪现象,立即予以严肃的处罚,确保藏品的保护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2.提高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与职业道德素养

要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道德教育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水平育道德素养,使员工从根本上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与责任感,正确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致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队伍,保障藏品的安全。此外也能让他们在认真工作、遵纪守法的同时时刻保持一颗敬业奉献的心。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3.加强异地展览运输管理

由于烟台自然博物馆最近几年经常有藏品参加异地展出,必须要经过长途运输,因此,必须要指派专业人员加强在运输过车中的管理。

.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藏品进行包装,根据藏品的特性选择好合适的材料对其进行合理包装,并在包装箱内塞好填充物,防止晃动,避免在运输途中受到磕碰导致破损。体积比较小的藏品要设置专门的囊匣,囊匣的大小完全根据藏品的体积与形态进行设计,必要时予以一定的填充物。

.将每一个藏品的集装箱设置好箱卡,并详细标记该藏品的具体信息,以便于工作人员能够快速辨识。对于一些性质特殊的藏品要控制好运输环境的干湿度。

4.加强藏品的陈列管理

一般情况下在博物馆的开放日总会有大批量的参观人群,人数众多,场面胡乱,其中一些藏品的陈列位置也比较暴漏,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做好藏品的保护,避免其受到不必要的破坏。

.管理人员对于性质脆弱,比较容易损害的藏品一定要双手捧持,轻按轻放,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接触。

.尤其注意在接触一些金属藏品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手心是否干爽,最好的做法就是戴上专业的手套,防止汗水与金属藏品接触发生化学反应。

.同时也要对参观者进行严格规定,展厅内禁止吸烟,禁止饮水,避免无意举动破坏藏品。

.当藏品需要出库的时候,工作人员必须要做好相关登记,回库之前也要进行仔细检查,一旦出现损坏立即进行上报并加以有效处理。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对藏品进行收藏和保护,充分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博物馆必须要做好藏品的管理与保护工作。针对自身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控制好每一个环节。对于一些易损易坏的藏品必须要高度注意,加强保护力度,平时做好相关登记与记录。同时也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道德素质,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将管理与保护工作全面落实到实处,从根本上对藏品进行科学的管理与保护。最大限度发挥藏品的内在价值,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从而不断推动烟台自然博物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庆平,宋亦箫.武汉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文物报,2014,1:(07).

[2]陈燮君.新的价值体系中的博物馆文化的力量与智慧[J].浙东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11.

[3]续颜.世纪博物馆藏品与社会责任[J].21世纪博物馆核心价值与社会责任.科学出版社,2013:49.

[4]郭桂香,冯朝晖.“这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J].中国文物报,2013,2:(05).

[5]马自树.保护是永恒的主题.文博余话[J].紫禁城出版社,2013:169.

[6]段勇.关于我国博物馆若干概念的思考[J].中国博物馆,2014,(01).

博物馆藏品管理与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博物馆;信息化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博物馆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才能更好的发挥自身的社会职能,才能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才能与时俱进。

一、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信息化是指利用网络、计算机、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建设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不断提高综合实力,进而加快现代化进程。

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包括了局域网系统、藏品管理系统、办公管理信息系统、网站系统等,可开展办公自动化、藏品信息管理、人力资源信息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工作。

1.博物馆的局域网建设

局域网建设是博物馆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博物馆内部信息资源交流的平台。局域网建设包括软硬件平台两大方面。硬件方面有交换机、服务器、网络的综合布线、路由器、计算机终端等网络设施的配置应用。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硬件的使用效率,在网络布线这项工作中,要尽量连接到博物馆的各个办公室和展厅,从而使打印机、复印机等一些可共享的设备,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软件方面就是互联网的接入和一些必要的安装软件。互联网是博物馆充实资料和对外沟通交流的桥梁。在实现上网工程的同时,要做好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配置防火墙、杀毒软件,做好必要的数据备份,保障系统不受黑客和病毒的危害以及非授权用户访问。

2.博物馆藏品信息化建设

博物馆藏品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产,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博物馆藏品管理的信息化,是用信息化的设备、技术和手段对传统藏品管理工作的整个工作流程进行装备和改造,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的过程。目前,国家文物局正在河南等几个文物大省开展文物信息化管理工作,由国家财政直接为地方博物馆配备硬件设备和统一的配套软件,建立完成的文物数据库,以便将来实现资源共享,这将大大地推动地方博物馆整套的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3.博物馆陈列展示信息化建设

博物馆的展示,主要通过藏品陈列的方式进行,是博物馆的特色,文化也是博物馆的“本”。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则是博物馆的“点睛之笔”,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包括实物、图像、声光电等等,涉及技术,如雾屏、数码球、环幕、球幕、虚拟翻书、幻影成像、互动桌面投影、虚拟讲解员、感应电视墙、互动墙面投影、沙盘模型灯光控制、触摸屏技术、三维演示、4D影院等等,使得展品的陈列更加生动,展品的故事演绎的更加形象,营造藏品陈列的背景与氛围,形成视觉冲击力。多媒体的运用如果能够做到与展馆的藏品展示相辅相成,与文物场景融为一体,将有利于博物馆在信息时代更加深入的发展和进步,进一步延伸展品的文化内涵,增加与参观者的互动性,多层次表现展品的不同侧面。

4.博物馆网站建设

博物馆网站是面向社会大众、传播知识、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大众了解博物馆,和博物馆进行交流的窗口,也体现着博物馆的对外形象。

博物馆的网站建设主要包括:一是申请域名和选择合适的服务器。一个好的域名应该具有简洁性,还要具有浓郁的地域特性,是本地区的文化名片。服务器的选择一般基于单位自身庞大的数据库以及安全方面的考虑,以选择自己架设服务器为最佳选择。二是网页的设计制作。制作的网页要在设计上能吸引人,内容上能够反映出博物馆的基本活动情况,使观众通过网站就能了解博物馆的动态、馆内藏品、学术研究等情况。

5.博物馆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

办公自动化系统能够满足博物馆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高效率处理日常事务的工作需要,提供邮件的查阅、公文的发送、会议的组织、议题的讨论、管理和监督等多项功能,有效地协助馆领导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办公自动化系统能够确保博物馆各个部门和展厅,以及全馆所有的办公人员都可以在计算机上处理日常工作,在网络上完成绝大部分的公文处理、传送工作,这样既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效率,又确保博物馆领导能够方便、及时获得各种信息和统计数据,熟知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

6.博物馆其他领域上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博物馆工作的不断深化,在博物馆的许多方面都可以应用相关的信息系统为博物馆的工作服务。如博物馆库房的智能化,能够实施对藏品库房的自动监控,实现防火防盗的报警监测;博物馆安全监控智能化,可以在火警或盗警发生时,自动开启或关闭相应门窗,记录现场状况并通知安保人员;博物馆可以通过网站将馆内有特色的产品发送到互联网上进行电子商务运作,通过互联网加大博物馆第三产业资源的开发。

二、对当代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要实现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有全新的观念。博物馆无论是领导层,还是一般的职员,都应具有顺应信息时代的新意识、新观念和新思路,掌握解决问题的新途径,不受传统博物馆实体工作对人们意识的束缚,理顺博物馆各项工作所涉及到的信息的采集、重组、加工、分析与研究等过程,集中人力与物力资源进行博物馆信息资源开发。其次,要有专业的人才。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包含了博物馆藏品陈列、文物考古发掘、文物管理保护、文物科学研究等业务工作,以及政务、人事、财务管理等各个领域,是博物馆工作中的一个全新的概念,对信息化建设的设计、制作人员具有较高的跨专业要求,因此,在现代化博物馆建设中,有必要加强对这类专业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支持,使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更深入地发展和进步。再就是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博物馆信息化建设需要硬件设备及应用软件的合理配备,这是实现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先决条件。

三、小结

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是博物馆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它应以博物馆为主体,根据建设目标和博物馆的实际,制定统一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框架,以此来指导具体的进程。博物馆信息技术人员要合理分布,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在博物馆统一领导下完成建设中的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缪华.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