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

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

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第1篇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兴趣素质教育认识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奠基工程,而小学数学则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发挥整体育人功能,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谈几点认识。

一、学习素质理论,统一思想认识

由于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运行多年,人们在思想观念、政策导向、管理体制乃至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形成了一整套固定的模式,因此,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决非轻而易举的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教育体制持续不断的改进,大家认识到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谋求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是一种承认差异,重视个性的教育,是确认学生主体,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的教育,是一种根据社会需要,给学生的素质发展以价值导向与限定的教育,同时又是一种重知识,又不唯知识,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最终目的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1.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一般来说,非智力因素可以转化学习动机,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调节、强化作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是学生统一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不同方面,认知过程是这两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着眼于学生的素质培养,不仅能使非智力因素对智能发展起到调节、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把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本身看成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2.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注重学法指导是现代教学发展趋势之一。学法即学习方法,是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程序、学习途径、学习手段和学习技能等等。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单靠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许多东西靠自己去学习,这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作为数学教师的任务不单是教数学,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去学数学。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3.重视过程教学,发展学生思维

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重结论,轻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改革数学教学,其基点应放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掌握学习方法上。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重视过程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过程教学,应注意做到:概念的教学,重在形成过程;公式、法则的教学,重在推导过程;四则运算的教学,重在审题过程;应用题的教学,重在分析过程。

4.重视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都得到发展

真正的素质教育不仅要做到因材施教,还要做到因时施教。这就要求在教学组织中把分班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实施因材施教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以他的长处促使改变他的短处,让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都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目前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分层教学等教改试验,以各自的方式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几种教改试验,都注意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

5.落实活动课程,发展数学能力

课程的整体设计是培养人的蓝图。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并强调两者相辅相成,有利于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中发挥其整体功能。小学数学活动课程,有自身的特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以培养兴趣为灵魂,以发展技能为目的。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地传授一些知识,拓宽知识领域,培养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数学才能。

三、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就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挖掘、发挥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宗旨,注重于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和能力。我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1.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著名数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在这几年的教学生涯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学的成败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习是学生内部的活动,教师在该过程中起着组织、引导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不提倡“灌输式”教育,而应该注重帅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动起来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从而激发其学习情感、提高学习兴趣。

2.注重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如何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说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说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参与过程中通过思考体验来锻炼思维能力,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联系生活

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第2篇

一、构建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psychology)是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第三大势力。其代表人物罗杰斯强调人的因素和以学生为中心,他认为,教学过程的重心是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关键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和个人成长,而这些仅凭教师的知识传授是难以全部达到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对教育的启示是:第一,相信学生的潜能一自然人性论;第二,注重学生的需要――实现“各自”的自我;第三,学生共同成长――知情统一的教学观。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真诚、悦纳、理解为核心,主张在教育过程中予以深刻的人文关怀。其基本视角和价值观对教师正确看待学生,并采取适当的教育教学方式都具有独特的启示作用。

2.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掌握学习理论(thetheoryofmasterylearning)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和课程论专家本杰明・s・布卢姆(cb“s”bloom)提出的学校课堂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以“人人都能学习”为基础观点,其理论精髓就是相信学生经过努力,是能够达到学习目标的。

3.小学数学教学新的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获得必要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条件与程序

1.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条件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对于实施的学校在教师、学生及相关软硬件方面均需具备一定的条件:教师必须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较熟练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学生具有一定的参与意识和在教师点拨引导下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学校还要在资金、设施上给予一定的配备;师生能够适时更新观念,实施全过程、多元化的师生评价体系,从而保证体验式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

2.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动机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有效的问题情境,情境是体验的关键。教师要创设或捕捉生活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从情境教学思想出发设计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求知的欲望,增强兴趣动机。比如在教学“中位数”一课时,可联系生活实际,首先用多媒体播放这样的场景: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去人才市场找工作,他看到这样一则招聘启事:两家公司各招聘一名技术人员,甲公司月人均工资3000元,乙公司月人均工资3500元。师提出问题:如果你是这个大学生,你选择哪家公司?学生情绪高涨,一致选择乙公司,因为乙公司月工资高于甲公司。师:大学生的想法和你们一样,去了乙公司工作,但一个月以后,他拿到的工资却是2600元,他十分纳闷。这是什么原因了?学生议论纷纷,说乙公司骗人,接着师出示乙公司职工工资的详细报表,不少学生立即去计算,发现乙公司月人均工资的确3500元。学生一脸疑惑,有的在下面窃窃私语,“经理和副经理工资太高了。”……

(2)投入实践探索,加深体验感悟

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亲身感受认知周围的事物,主动探究问题解决之道。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大脑中形成表象,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观察事物之间的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要得出可信结论,不能指望一次就能完成,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学生在观察中先有初步印象,然后经过一个反复思考的过程,经过多层次的比较、分析与综合,才能真正有所体验。通过摸一摸、描一描、画一画、比一比等动手操作,才能真正感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六年级(下)教学面积变化时,为了让学生发现“把平面图形按n:1的比放大后,放大后的面积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n2:1”这个规律,我就通过指导学生在多次的实践比较中,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是:①猜测验证。出示四个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直角三角形、圆形各一个),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2个图形,按3:1放大画出图形,之后让学生估测放大后的图形的面积和原图形的面积比是几比几。再要求学生想办法验证,看估算得对不对。之后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么验证的?②比较思考,初步形成结论。引导学生观察测量和计算得到的数据,思考放大后的面积与放大前的面积比与对应边的比之间有什么联系,有无规律?如有又是什么样的规律?③再次实践。马克思说得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我又提醒学生,一次两次实践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必须进一步去实践。如果你们选的图形按4:1放大了,那么面积比又是几比几呢?如果是其他的图形按一定比放大后,放大后的图形的面积和原图形的面积比是不是也符合你的结论呢?(比如我们学过的梯形,平行四边形……还有不规则的平面图形),这样反复实践。分析比较才得出了:平面图形按n:1的比放大后,放大后的面积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n2:1这个规律。④拓展讨论,加深感悟。如果把一个图形按1:n的比缩小,缩小前后图形面积的变化规律又是什么呢?通过这样的“实践-分析-再实践-再分析”获取的知识,印象才深刻,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任何结论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反复的实践,方能使你的结论更准确。

(3)开展合作探究,促使认识升华

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探究。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不只是获得一些知识性、肯定性结论,还能通过这些知识性、肯定性结论的获得,感受、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了解客观世界的复杂性。直观操作是低年级学生获取知识的最直接途径,操作中,学生能更深层次思考、理解与体会。对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概念的获得是学生经过反复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出的结果。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方法,并在小组中说一说测量过程。活动形式应该灵活多样,可一人单独操作,也可小组合作完成,所得结果都应予以肯定,或小组交流,或全班汇报,借助多媒体展示,从而实现认识的升华。如,在教学测量物体的体积时,我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物体测量并求出相应物体的体积。提供的物体有:长方体的橡皮,圆柱体的饮料罐,正方体的魔方,还有苹果、红薯等。学生基本选的是规则的图形,那些苹果、红薯不规则的基本没人问津。我就采用激励措施,故意调侃道:这么可爱的苹果,就无人喜欢吗?大家好好开动大脑,你们一定能测出它的体积,哪组选择苹果、红薯的,并测出体积的,这些苹果就犒劳哪组。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后来好几组选择不规则的图形。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后,各组一人汇报测量方法,规则的基本都是测量必要的数据,然后按公式计算出体积,而不规则的图形的体积的测量,方法各异:有的把玻璃杯装些水,量水的高度和杯子的内直径。而后把苹果放进去,再量水的高度,这样水面升高的部分体积就是苹果的体积;也有的直接用量杯测量,把量杯装一些水。看是多少毫升,然后把苹果放进去,又是多少毫升,相差的毫升数就是苹果的体积。最后引导学生比较总结,规则的与不规则图形各自的测量的方法。在这样的合作探究氛围中,学生们人人参与。主动体验,在反复比较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通过实践验证,培养应用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实践,验证探究所得知识的真伪,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巧设练习,扩展思维。问题明白了,概念抽象出来了,并不等于对知识牢固掌握和切实理解,此时,必须有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因此,设计新知学习过程中阶段性练习和新课结束后的综合性练习,是加强实践,培养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实践验证的练习,学生兴趣浓郁,参与的热情高,更能起到巩固提高的效果。

(5)及时总结评价,以利全面提升

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教师进行点评、总评,使学生对体验获得的知识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提升。

当然,实施程序只是相对稳定,而非僵化的和一成不变的。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

三、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人文教育;人文修养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还应该帮助学生学会怎样做人,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对待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的自然与环境。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树立数学教学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观念

数学是科学课程中的基础学科,数学知识中的人文教育价值虽然没有人文知识那么直接,但数学知识中蕴含着人文学科所没有的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这是由其学科特点决定的。陶行知先生说:“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新的人。”数学的一题多解能使学生探索出新颖奇异的解答思路,充分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这是人文学科教学所不能及的。

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此阶段对学生加强人文教育意义十分重大。每个人都必须接受六年小学教育,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对象是最广的,而且经历的时间也最长的。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数学教学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观念,这是我们将人文教育真正落实在实践中的根本。

二、正确把握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

小学数学教与学的内容伴随着时代变化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因此,它的学科特点是具有时代性的。传统的小学数学是以“算术”为名称,基本的内容是围绕着计算技能而展开;而现在的小学数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认真研究正在使用的小学数学1~12册的全部教材,熟悉教学内容,整体把握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这样,才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时有效地进行人文教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小学数学应用范围广,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它在日常生活、进一步学习、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小学数学学科的认识起点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事例,从事例中总结出法则和意义,而并非逻辑公理。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生活,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把教学归朴实践、归朴生活。

2.小学数学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

数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现代自然科学是以物质世界研究为对象,是关于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研究,所以,现代数学学科是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的。在数学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概念的形成和演变,重要数学思想的确立与发展,重大理论的创立与沿革等,无不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发展、运动与变化。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重视实践,一切从事实出发的唯物精神。

3.小学数学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数学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在不断地被丰富,小学数学各学习阶段的内容也是遵循数学学科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生从理解生活中具体的数学现象到形成初步的抽象的数学思维,从认识数到理解数的意义和数之间的关系,从认识图形到理解图形间的关系,从实践活动到综合应用,这些内容都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不断深化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数学的发展史。其次,数学学科是培养人的理性思维最有效的学科。理性思维是一种历史的、科学的、富有哲理的思考,是批判的思维,是求异或创造性的思维,是一种在更高层次上进行的道德推理。数学中还有更多人文教育内容,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研究中认真探索发现。

三、全面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

小学数学教师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逐步养成良好的文学作品阅读习惯。只要安排好个人的时间,经常到书店逛逛,购买一些好的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藏书架。学会鉴赏就是学会审美,只有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才能用这双慧眼去发现数学中美的存在,才能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综上所述,教师要把人文知识、人文精神浸润在数学知识中,使其是既具有数学特质又具有人文特征的一种教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在工作中应处理好数学教学与人文教育的辩证关系,实现科学化与人文化的整合,力争做到科学课程人文化,人文课程科学化,从而促使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 人文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不是以培养数学精英为目的,而是让全体学生活动不同的发展,不仅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智慧的和谐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是数学课程的需要。每一位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作为课程的数学和作为科学研究的数学有着本质的区别,让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所学的数学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不再是简单的枯燥的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所面对的学生不再是数学知识的机械被动地承受者,而是有情感、有灵性、有创造力的鲜活生命体。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构建起知识与情感和谐共生的人文课堂。

一、积极构建充满人文性的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中师生间除了知识交流以外,还有一条师生间情感交流的渠道,而且直接影响这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过程就是师生知识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施中存在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努力各该陈旧的教学模式,活化教学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及情感,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和对话,让他们在学得知识的同时,真切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浓郁的人文关怀,逐步培养良好的人格,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如吴正宪老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首先让学生用纸折出1/2,当时有一个学生折出了1/4。在引导学生辨证、解析清1/2后,吴老师没有忘记折出1/4的那个学生,而是凭借这个意外的插曲,把课堂教学推向了一个新的。她让学生把折成1/4的纸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这张折纸表示什么意思呀?”。学生自己述说:“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教师写出1/4,并让学生齐读四分之一。教师总结:“刚才老师叫折1/2,他却折了四分之一,对这件事大家怎么看?”生:“我认为他的做法很创新。您只教我们折二分之一,他超出了您所教的范围,折出了四分之一”。生:“他的想法比我们超前,捷足先登”。吴正宪老师动情地总结说:“你叫什么名字?”生:“王文涛!”,师:“我要深深地向你鞠一个躬,我真佩服你。王文涛先前已折出了1/2,后来又折出了1/4。像王文涛这样的学习,就叫创新性学习。王文涛折出了1/4,你们的手痒不痒啊!”学生马上迫不急待待地动手折起了1/4、1/8、1/16、1/32等等。吴老师向学生郑重地行了一个鞠躬礼,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赏识与尊重,让学生获得了极大的学习自信心和成功感。和谐课堂人文性的凸现,有力地促成了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二、活化教学内容,构建充满人文性的数学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改革教材内容,把枯燥的数字和符号变成具有浓郁人文色彩的鲜活内容,让教材内容更能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更容易地快乐地接受知识。如教学人教版第七册“认识几分之几”的内容,教材以简练的文字呈现了教学内容:“把一个饼平均构成两块,每块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写作1/3。”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干涩。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充实教学内容,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同学们,你们的父母都特别疼爱你们,每到你的生日,父母总是很高兴地给你们买很多礼物,庆贺生日。你们想过怎样给父母过生日吗?怎样过呢?”学生纷纷发言,表示父母为家庭辛勤劳动,自己应当理解父母,并为父母庆祝生日。教师适时引导:“我班的李志文同学,用自己积攒的零用钱,在母亲生日那天,给妈妈买了一个生日蛋糕,送给妈妈一个惊喜。让爸爸、妈妈很感动,直夸志文同学是个好孩子,过生日时,李志文同学亲自把蛋糕平均切成两块,一块送给爸爸,一块送给了妈妈,请问同学们,爸爸、妈妈各吃了多少?”教师用课件展示每人吃了平均分成的两块中的一块,叫二分之一,写作1/2。教师再让李志文同学接着述说那天过生日的情景:“爸爸、妈妈都没吃蛋糕,而是把蛋糕放回,并说,我们一家三口人,互敬互爱,不能少了宝贝儿子,于是妈妈又把蛋糕平均分成了三份,我们每人吃一份。教师再用课件展示切成三块时的情境,平均分成三份,取其中一份就是三分之一,表示为1/3。教师把和谐温馨的家庭生活同数学知识紧密链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感受家庭的温暖,接受了思想感情的熏陶,增强了对父母的热爱之情和家庭责任意识,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三、在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中实施人文性教育

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人教版新教材的根本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制定教材内容,并提倡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通过对小学五年级人教版实验教材内容的探索实验,总结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具体措施。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精神保障,科学的教育就是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而实现教育的根本就是信息资源。小学生正处于形成自我思维的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教育,必须认真选定教材,同时深入研究其教材内容的实用性,所以,老师通常可以选用学生们喜爱的教材内容,激发其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构成系统的思维体系。而科学地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促进学生张扬个性、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过程。 

一、教材分析 

五年级的数学实验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有了新的突破,它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思想和原则为指导,实现了将教材内容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儿童年龄特征等的结合,体现了独有的内涵和特性。因此,五年级的实验教材内容丰富,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行教育,鼓励算法多样化,重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开放性教学理念。同时,除了教材内容有所改变外,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完善了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编排,实现了计算数学的改革,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2.更新简易方程的教学安排,重视研究和实践,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3.以丰富的内容形式展现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加强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教学,加强学生对统计的认识,并培养他们以数学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将素质教育融入到数学教材的内容中,利用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本册五年级的数学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二、主要教学措施 

1.课堂教学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每一位数学老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与教学的引导者,为了认真贯彻新课标制定的教学目标,我们必须将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与实践的主要场所,完善实践教学,通过知识教学,融入更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充分开展素质教育,以作为实现下一步数学教育的思想基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2.精心备课 

老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教材内容了解通透,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的整合教学信息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作为老师,课前要认真备课,课后要仔细回顾、反思,及时纠正有错漏的地方。做到因材施教,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以此为参考资料,做针对性的教学,此外,多参加研讨会,总结经验,加强交流,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质量也是具有积极的作用的。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努力培养合作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教学中的引导者,二者相互促进,才能提升教学水平,而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与老师合作的重要性,也要让他们了解到与同学之间的合作也是很关键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去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花更多的心思去关心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更新学习模式,在感受到学习数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时,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体系可以让老师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鼓励他们认真学习,认真思考,同时,也是老师改进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作为老师,应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关心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保证学生能良好地掌握课堂知识,促进教学的发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