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演讲的策略与技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演讲教学;实训模式;方法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英语的学习和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迎合着我国对外的发展需求。从小学学习开始一直到大学学习过程中,英语课程一直都是主要学习科目之一,在升学考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社会交流对英语的需要体现在各个领域,英语演讲形式也随之日加普遍化,英语的演讲能力水平的高低,成为衡量演讲活动举办是否成功的考虑依据。当代大学生英语的教学核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即将面向社会的大学生做好前期铺垫工作,更好的为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做准备。
一、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融入英语演讲教学的实训模式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将英语学科分为英语写作、英语阅读、英语视听、英语口语等相关分支自设学科的有效学习,为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水平积极地探索教学模式和方法。针对英语口语课程来讲,融进英语演讲教学的实训模式具有极大地必要性。开展英语演讲的实践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进而提高英语综合性学习水平。通过演讲的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英语语感,在表达上学会正确规范的进行思想阐述。各个大学要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的培养,积极开展校级英语演讲比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英语演讲教学模式为锻炼学生说英语的能力提升开放了练习渠道,英语表达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最为关键。具备非常雄厚的语法理论知识,但不会熟练运用,发音不准确等语言障碍无法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那么英语的学习效果在一定的衡量程度上来说学习效果为零。只有可以熟练地对英语运用和沟通,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达到开设英语口语教学的目标要求,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整体学习水平。
二、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融入英语演讲教学的实训模式的方法策略
1.积极引导学生注重英语演讲的表达技巧
老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对扮演者重要的引导角色,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地给学生灌输练习英语演讲的重要意义。运用多媒体的电教设备为学生播放写经典的英语演讲视频资料、英语歌剧、诗朗诵等集思想感情和表达方式为一体的表演录像,调动学生们对英语演讲的兴趣。在课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观看的视频资料进行讨论和分析,让学生们指出自认为在其中的演讲亮点或表达形式的突出性。引导学生注重语音语调上的发音问题,强调表达的标准化和思想结构的逻辑性。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英语演讲实训模式教学过程中要渲染演讲气氛,恰到好处的运用神情动作对演讲内容的思想感情进行流露,避免呆板式的演讲练习状态的发生。通过视频资料专业演讲的学习和自身亲自参与的实践,积极引导学生的演讲表达技巧的多样化和丰富性。
2.丰富英语口语教学中演讲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当学生对英语演讲技巧和方法策略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时,老师便要向着教学形式和方法上加以引导。对学生进行演讲实训练习,老师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事件带给学生们的触动为主线,让学生们自行撰写演讲稿件,老师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对学生的稿件进行逐一批查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表达上的不足之处,组织学生对自己的稿件进行英语课堂演讲比赛。邀请其他任课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评出设定奖项对学生加以奖励。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锻炼学生的当中表达能力。老师还可以建立英语口语课堂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对学习的英语口语对话内容进行角色扮演,锻炼英语沟通上的即兴表达能力。学校要提起对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视,积极开展英语演讲比赛,邀请知名英语教授定期来学校进行演讲培训。英语歌唱比赛和英语诗歌朗诵等形式都可以在演讲实训模式中融会贯通。丰富英语口语教学中演讲教学的形式和方法,通过恰当的演讲技巧利用,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感性认知能力。
3.在大学英语课堂融入演讲比赛实训练习中应注意的内容
在英语演讲形式融进英语课堂的同时,老师要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引导观念。端正以学生为主,自身引导为辅的教学态度。努力营造演讲课堂的轻松无压力的活动气氛,让学生可以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下锻炼英语口语知识水平。积极的融入到学生的讨论与分析中,对学生在演讲准备中的错误做及时的更正和指导,尽可能的做到一对一教学。在对学生一对一指导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对英语口语知识点范围的掌握程度有基本上的认知,进而做到因材施教。除此之外,老师要积极地带动实训气氛,鼓励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其他同学演讲结束后,要求在课堂上不经常发言的学生对其用简短的英语进行点评。增进口语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逐渐培养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同学们积极融入演讲课堂实训模式的最好老师,注重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切合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目标。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融入英语演讲教学的实训模式,是培养学生锻炼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实施途径。教师在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知二者相互融合的重要性,积极的丰富英语演讲在课堂应用上的形式和方法。校方要更多的关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意义,提供教学政策上的支持。积极开展以校为单位的大型英语演讲比赛,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充分感受到其对口语提升的重要意义。想要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口语综合能力,就要不断地探索更适合现代社会交际英语运用范围发展的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1]杨红英.大学英语演讲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估[J].广西教育(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0
[2]廖敏慧,熊淑英.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融入英语演讲教学的实训模式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0
[3]李薇.突破传统模式英语演讲教学与英语口语教学的嫁接[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国际逐步接轨,与国外交流更加频繁,英语口语就愈发的显得重要,社会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英语口语要求越来越高。英语口语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深受学生的欢迎,在英语口译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翻译习惯,更应该提高学生们的口译技巧,演讲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从英语口语教学出发,分析如何提高本科学生的演讲能力,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演讲
随着我国的国际化趋势与进展,与国外交流的机会愈发频繁,各大公司、企业及事业单位等对毕业生的英语翻译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口译人才越发的重视。国家教育部经研究决定,各高校设立英语本科翻译专业,这使得翻译这门学科的发展又进一步了,翻译专业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各界对翻译学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很多大学开设了英语口译课。口译课作为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与其相应的口译教学也受到重视。口译教学是一种专业技能,口译能力涉及到诸多方面,例如语言运用能力、综合知识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心理承压能力等等。因为口译教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以及涉猎的内容广泛等特征,所以深受本科学生的喜爱和学校的重视。那么,在口译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相关技能,则成为授课教师关注的首要问题。
一、什么是口译技巧
关于什么是口译,一直以来都有很多种说法。口译本身具有一定的特点。一些人将口译定义为:口译是人们在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之间的交往活动,为了不再受到语言的屏障,使交流者能运用口语的方式将同一种语言阐述的内容与主旨或思想用其他的语言表述或者说是翻译的过程。即口译就将别人说的话或文字以口头阐述的形式翻译过来。因为口译是一种随时行的活动,换句话说,口译的过程,起初或最终的翻译文本都是对初始文稿进行一次性的阐述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口译具有翻译所具有的相同点,它是翻译形式的一种特定形式,表现在都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活动,语言转换之后应该与原来的语义相同,口译是在不一样的国度及语言文化之间而进行的交流活动。我们认为口译是一项技术,但是它更是一门艺术。准确的说,口译是跨国界、跨文化习俗、跨不同语种之间的交流艺术,所以口译具有与其他翻译形式的本质区别即口语性。有著名的口译专家将译员比作演员,认为译员如同演员一样,将从原语言中获得的信息艺术性的传递给别人。但是二者也是不同的,译员的工作环境是复杂的,是在巨大压力下进行的。因为译员是需要在瞬间做出对原语言的转换,由此可能造成交际上问题。所以译员不但要有超强的记忆能力,边阅读边做笔记的能力,翻译的技巧以及熟知不同文化的技巧,还要有卓越的表演技巧。换句话说,译员要有演说的技能,而且这是译员必须具备的技能,有时这项技能可能是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口语教学时要着重学生演说能力的培养。
二、演说的技巧
在西方国家中,高校都有开设演讲的课程。虽然我国高校也开始进行并重视英文演讲活动,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事实,即中国大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但是实践操作或沟通交往的技能较弱。国际化对英语带来的影响是掀起了演讲的热潮,如今世界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世界。英语表达能力是交际的重要能力,英语演讲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锻炼学生思维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学生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在未来竞争中需要掌握的至关重要的技能。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演讲教学遇到困难,英语演讲教学作为选修课和课外活动,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需要;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不高;没有合适的英语演讲教科书;英语演讲教学方法没有有效的指导等等。一些学校通过开设英语公共演说课来提高学生英语演说的技巧。注重演讲的艺术性和措辞的正确性,汉语演讲技巧与英语演讲的迁移性,以演讲为主体,形成听、说、读、写、练的教学策略,这些对本科生英语演讲技能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三、口译教学中演讲技能的培养
一名优秀的译员必须也是一位优秀的演讲者。译员与发言人一同出席相关的场合,译员要将发言人的言语翻译出来,并且要达到发言人讲话的效果,这不但要求翻译的内容精确,而且要求译员要得当的利用声调、动作、表情等。优秀的译员通过绘声绘色的演iJ撼染群众,是群众对其翻译的话语信服。但是译员与演讲者又是不同的,对于发言的内容与目的,译员是没有权利决定的,他不能主观臆测或修改发言内容,译员要做的就是尽其所能来传达发言者要表达的发言效果。这也是口译教学演讲中注重表达能力的原因,这里包含口头表达、肢体语言和神态语言,是说译员利用口头、身体、神态等方式将演讲效果达到最佳的效果。转述训练也是为了增强听者对其的信任,从而使翻译的效果达到完美的状态。
1.在上口译课之前,首先要将下次口译课的主要内容交代给学生,这样便于学生以此为依据去查找资料,准备演讲素材,在下次上口译课时做演讲,授课教师指定其他同学做泽员。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搜集材料时,充分准备演讲素材。不可以直接从书中或网络上选取整篇的文章,要将选择的现成稿件进行修改,反复推敲,将稿件改写成口语化的讲话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因为口语化的稿件对将来要担任译员的学生来讲,与其现实生活中的翻译场合更切合。还有就是教师要规定学生在演讲时,不可以一字不差的照念稿件,这样对学生演讲能力、记忆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同时也给译员造成相当大的困难。演讲的同学可以草拟一份提纲,如果在演讲时有忘记的地方可以看一下提纲,这是允许的。
2.在平时的口译教学中,授课教师要多关注学生口译练习过程中的发声问题,例如音量的大小、音高音低、语速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停顿是否得当等。还有就是译员在工作时一般都是使用麦克风讲话的,这就需要大家懂得使用麦克风的一些礼仪。另外,学生作为未来的译员,在练习时要得体的使用自己的体态和神态语言,比如手势、眼神、表情等。总而言之,就是学生在平时的口译教学中,教师要随时的提醒学生把每一次的练习当成是实战,认真对待自己的言行举止。
3.口译教学中,教师要使每一位同学都参加进来。即使是个别学生当演讲者,个别学生做译员,那么就让其他学生对演讲者和译员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样不但帮助演讲者和译员找出不足之处,同时也提升自己的能力。即使是在小组练习时也要按照这个程序进行,若没有小组,学生们可以将演讲和译员的翻译录音,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重听,发现并弥补不足。为了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口译教师可以加大学生演讲的力度。比如口译课堂可以交给学生们,由学生自己完成整个口译课,从主题的选定,材料的搜集,演讲稿件的撰写,最后到演讲和翻译都是学生们完成的,这其实是很有效的授课方式。但是口译教师要掌握一个度,英语口译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口译技能,不反对学生演讲,但是不能作为口译课的主要内容,使英语口译课变成了演彭日果。因此授课教师要掌握好度,控制好演讲和口译的时间比。
四、结语
大学生的英语口译技能和演讲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都越来越为社会、学校和广大师生所重视。学生们的知识和技能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口译技能和演讲能力也不例外,授课教师可以利用有限的课上时间,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利用英语口译课,培养和提高本科生的演讲技能,可谓是一举多得,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l]雷天放.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刘和平.口译技巧[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公司,2003.
[3]刘承淑.口译的信息处理过程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听说 交际
英语是一种语言,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英语教学的重心应该放在听、说、读,写等运用方面,而不是放在让学生考高分上。
1. 听、说的重要性
人类语言的交际不外乎听、说、读、写。听和说在这四要素中处于最基本、最重要的地位。一般来说,纵向看,口语技能听与说应先于书面技能读与写;横向来看,理解性、输入性的听与读应先于和多于表达性、输出性的说与写。
2. 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
2.1教材
现在各种各样的有声材料随处可见,但在许多学校,供学生专门作为听力训练用的教材还存在许多问题:1)语速太慢,日常口语中连读、失去爆破等现象无法得到体现。2)材料是一些简化或经改写过的,书面语色彩较浓,口语痕迹较少,缺乏口语的真实性。
2.2教师与教学方法
许多教师都是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过来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他们的影响之大,以至于他们常常会无视现代化设备存在。在教学过程中常出现以下一些情况:1)教学方法单一;常采取“放录音―听录音―对答案”三部曲,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2)教学内容单一;教师常用的听力内容多为磁带,而与视听相结合的材料因操作起来比较繁琐而被忽略。3)教师对听力课缺乏重视,认为听力课可有可无,不需要备课。
3. 听力教学应对策略
3.1提高教师对听力课的重视
教师应该把听力课独立出来,多采用视说相结合的材料。而且,在上听力课之前最好全方位了解听力材料的信息,然后把相关生僻单词、文化背景等介绍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听力材料,提高听力的兴趣。
3.2丰富听力材料
在听力教材的选择上也要注意给学生听各种各样的材料,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从而消除原有的障碍心理,对听力产生兴趣。
3.3加强语音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可以借助电教手段,培养学生48个音标的正确发音,掌握读音规则,增强学生辨别单词长短元音及辅音连缀的能力等,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正确的发音。
3.4开展听力技巧的培训
听力具有瞬间性的特点。在平时学生听力训练中,要训练 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和抓文章的首尾句、关键词组等技巧,以便答题时能够有所参考。
4.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中学英语教学只注重语音、语法和词汇的传授,且大部分中学生运用英语口头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 力十分有限,即使有个别学生能表达自己思想,但在发音,升降调,断句等方面能力还很差。其主要原因是:
4.1忽视口语训练
很多学生认为口语练习不重要,最多是朗读一下课文,然后背诵。
4.2学生“讲话”的信心不足
因为缺少足量的口语练习,学生不敢张口;加上有时教师纠错不当,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英语学习便成了“哑巴英语”。
4.3课堂内外口语活动单一
有的教师不能主动设计教材之外的其它活动,学习形式单一,无法引起学生英语学习、特别是口语练习的兴趣。
5. 口语教学应对策略
5.1课前个性化准备
利用每节课前的五分钟让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演讲,内容不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提前准备演讲材料。对于参加演讲的同学,除全班表扬外,还可根据各人的语音、语调、演讲的神态表情及流利程度等每周评选一位“英语之星”。
5.2开展丰富的英语课外活动
1)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受到地道英语的熏陶和感染。在课外活动时间,播放一些精美而生动的英文影片,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到流利、标准的英语,刺激学生开口说的愿望。2)建立英语角。每周举行一次英语角活动,内容应丰富多彩,适合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在开展活动之前最好提醒学生课前多准备些材料,把要讲的故事或者要唱的歌曲准备好,这样才能起到练习的作用,同时不伤及他们的自信心。
6. 结束语
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高质量的英语人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英语人才的培养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培养学生英语应用方面的能力,而不单纯地为考试而教学。
修辞源于演讲,依赖说服性的话语策略“为没有条理的话语提供了一个轨道”,通过互为主体性的合法化创造真理并获得认知。而人们用以诉诸的修辞资源体现并受制于某一特定的价值取向。人类对于修辞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演讲艺术”的演进与变迁。在柏拉图看来,修辞与辩证是对立的,其在诉诸真理的主观意志上存在着道德性的刻意粉饰。尽管修辞曾一度被边缘化,但修辞学的提出标志着西方修辞学理论体系的逐步形成。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学是与辩证学相似又相对的学科”,“造成‘诡辩者’的不是他的能力,而是他的意图”,因此其道德性取决于修辞者的说服动机。随着修辞学的研究从语言文本延伸至社会行为,修辞的情境考量进入学者的视野,“受众与情境适应”逐渐成为修辞者所关心的问题。LloydBitzer提出了静态的“情境性修辞”观点,而RichardE.Vatz认为“情境是修辞性的,而不是修辞是情境性的”。肯尼斯•伯克进一步揭示了人们构建情境修辞的动机与策略,同时将修辞重点由说服引向认同。可见,这种互动是一种以受众为中心的受众导向型修辞活动,演讲的修辞特陛集中体现在演讲者、受众间相互制约的动态权力互动关系上,而权力的分配与迁移涉及受众规模、群体认同特征及利益相关度等因素。根据Perelman“普世受众”的观点,演讲者会虚构一种旨在暗示受众被利益蒙蔽的“普世价值”,以迫使受众认同。国内学者游梓翔提出“SPA”理论,认为演讲者、演讲题旨和受众构成一个封闭式三角形,三角形面积越小,演讲者要在特定受众身上完成的特定题旨的难度也将越低。该观点较好地分析了演讲三要素的这种互动关系,但侧重于对现象和结果的描述。在国内外文献中,此类研究较少,而现有研究往往对驱动这种互动关系的内在机制缺乏系统解释,对于不同受众群体的反应未进行细分,对演讲者如何通过控制修辞以控制权力没有系统说明。另一方面,根据传播学理论,受众具有规模性、分散性和异质性等特点,其对信息的接受具有选择性,进而可以分为积极选择型和随意旁观型。传播者对受众的影响分为信息、情感、态度和行为四个阶段。随着传播群体的扩大,传播内容的针对性和具体性下降,反馈的质量和数量下降,传播效果由个人传播的最佳状态逐渐发展为群体和大众传播的“适度效果”,因此一次具体的传播活动对某一个接受者而言效果是有限的。根据H拉斯维尔的5W理论,传播过程依次由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向谁说、有什么效果五个基本要素构成,传播者应分别进行控制和分析。对此,演讲修辞的五艺和三诉诸可以在这种说服性的传播过程中起到很好的作用。公共演说正是基于以上模式实现其说服效果的。CynthiaG.Emrich研究发现,美国总统的演说过程可以归纳为引起注意、增进理解、情感共鸣、回忆与详述四个层次,而形象修辞较概念修辞更有利于塑造总统的伟人形象和领导者魅力,增强说服效果。可见,传播理论较好地阐释了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较为严谨地界定了受众范围及其对传播效果的影响。然而,仅从信息角度揭示公共传播往往局限于传媒领域,对公共演讲这一特定情境下的特殊功能性表达以及存在的诸多修辞问题研究不足。本研究试图通过“演讲者—受众”情境修辞模型的建构更好地解决以上问题。本研究将公共演讲的不同受众群体及其反应进行了细分,并对演讲者应如何通过控制修辞以控制权力进行了系统说明。同时,本研究对具有典型意义的美国总统演讲的说服力进行了量化分析,充分验证了“演讲者—受众”情境修辞模型的实际效果。
二、“演讲者~受众”情境修辞模型的提出
本研究根据修辞学、传播学及管理学等相关理论,对公共演讲的情境修辞策略模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演讲者—受众”情境修辞模型(见图1)。该模型旨在启发和指导演讲者在有限的理性和感性修辞元素约束下,以目标受众为中心谋划演讲,合理配置并有效使用两种修辞元素,实现演讲效果的最大化。演讲者向受众传播信息。对于演讲者而言,其使用语言进行传播的效果受到概念修辞和形象修辞的双重约束,演讲者必须同时不同程度地使用两种修辞方式;对于受众而言,其对信息接受的效果受到题旨相关程度和受众规模的双重约束。题旨与受众相关度由弱变强,受众规模由宽众变为窄众,从而构成了四种不同组合下的演讲情境,分别为:情境I(热烈):强题旨相关性窄众、高概念一高形情境Ⅱ(追随):强题旨相关性宽众、低概念一高形象修辞情境m(犹豫):弱题旨相关性宽众、低概念—低形象修辞情境IV(冷漠):弱题旨相关性窄众、高概念—低形象修辞对于演讲者发出的“概念一形象”修辞组合,受众随着规模的不断缩小,对概念修辞的理解会整体表现出由弱到强的趋势,同时随着题旨相关度的增强会整体表现出对形象修辞由高到低的需求趋势。由此,强相关性窄众表现出对“高概念一高形象”修辞组合的偏好,强相关性宽众表现出对“低概念—高形象”修辞组合的偏好,弱相关性宽众表现出对“低概念—低形象”修辞组合的偏好,弱相关性窄众表现出对“高概念—低形象”修辞组合的偏好。演讲者在修辞时需要考虑受众在不同情境下的偏好,并尽量将情境修辞区问锁定在I、Ⅱ两个范围内,以增强说服效果。由于修辞情境是一种动态互动过程,受众并不必然静态分布于这四种情境下,而是存在相互影响并发生动态迁移。受众I表现为理性热情,受众II表现为感性热情并可能因受众I影响而发生迁移,受众Ⅲ表现为无所谓态度并可能因题旨相关性的增强而发生迁移,受众Ⅳ表现为理性冷漠并可能因受众ⅡI影响而发生迁移。演讲者在修辞时可以通过受众间的互动关系增强演讲的说服效果,同时应尽量减少因受众逆向流动造成说服效果的减弱。
关键词: 口语教学 心理语言学 言语生成 辩论赛 公众演说
一、引言
在历史上,马丁・路德・金曾以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唤醒了在种族问题上沉睡的美国民众;在电影中,美国著名影星阿尔・帕奇诺在《女人香》中在短短五分钟的时间里以精湛雄辩的演说折服了整个会场和学校的纪律委员会,挽救了一个受到冤屈的学生的前途;而在学术性辩论赛中,来自复旦大学的两名男辩手以有理有据的几次演说征服了在座的观众和评委,获得了第11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英语辩论赛”总决赛冠军。好的公众演说会在听众中产生强烈的共鸣,能够改变人们看待事物和世界的眼光,甚至能够改变个人和社会的行为方式。
自从2004年以来,笔者有幸受到邀请,每年赴北京参加“外研社杯全国大学英语辩论赛”的评委工作。在这几年中,笔者深深地被一些优秀辩手们折服和打动:他们可以在短短30分钟之内准备好一个临时通知给他们的辩论话题,建设好己方的论点和论据,并且充分预测对方的论点和论据。而这一切的过程都是在没有网络协助、没有电话外援的封闭情况下进行的。尤其是2007年5月初在北京举行的第11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英语辩论赛”的总决赛,正反双方(复旦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就“英语是否要被定为中国的官方语言”这一话题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复旦大学代表队(反方)的两名男辩手以出众的表现征服了观众和评委,捍卫了他们所辩护的信念“英语不应该被定为中国的官方语言”。
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笔者从上述的经历中学到很多。其中,最为直接的收益就是在英语口语教学上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动力。
二、理论综述
无论是辩论,还是公众演说(下文均称为“演讲”)都与人际交往上的言语生成密不可分。根据《心理语言学》对于言语生成的观点,Speech Production is a“process from thought to speech;a far more elusive process,with more human facilities(brain,muscles of articulatory organ,facial expression,body gesture,etc.) are involved;a more difficult subject to study”.(言语生成是一个从思维到言语的转化过程,涉及到人类的大脑、发音肌肉、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等多方面因素,是一个比较困难的研究对象。)Carroll认为,言语生成大体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Conceptualization(概念形成机制),Formulation(形式合成机制),Articulation (发声机制)and Self-monitoring(自我监察机制)。
1.概念形成机制(Conceptualization)是言语形成的第一步,涉及到需要传达的概念。事实上,一旦需要被传达的概念产生了,一个言语语篇就算是有了一个开始(a meaning to be conveyed occurs then the speech starts)。概念的形成是一个成功的言语形成的关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概念或者没有好的概念,将没有言语形成的原料和对象。
2.形式合成机制(Formulation)的过程就是将想要传达的概念以具体的形式予以表现(give a form to the ideas that we want to deliver)。这一过程涉及到对于思路的整理,对于句式、时态、语态、词汇的选取。好马配好鞍,好的概念也需要好的组织和形式来呈现。
3.发声机制 (Articulation)就是将已经存在和生成的概念和形式通过发声系统表达出来,形成言语。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大脑指挥人体的发声器官,同时结合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将已经准备好的信息输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会不断地在执行计划和准备计划之间来回运作,以确保准备好的信息得以传达,并且积极地准备和计划下一秒钟将要输出的言语。(We alternate between planning speech and implementing our plans.)
4.自我监察机制(Self-monitoring)就是讲话者在讲话过程中持续不断地对自己所讲的内容进行监察和评估,在发现任何错误的时候及时进行修正。自我监察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是我们发现失误后,自行打断说话(self-interruption);其次是我们通常说一些表示正在编辑的插入语,可称为编辑语(editing expressions),如:“呃,对不起”,“我的意思是……”;最后是纠正话语(self-repairing)。
三、言语生成理论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1.概念的形成(Conceptualization)
Sue Kay在她的《实用演讲技巧》(Practical Presentations)中提到开始演讲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而作为众多需要准备的事项之一,做记录 (note-taking)是非常重要的。[2]事实上,做记录的过程就是进行一次头脑风暴(brain storm)的过程。在一张空白纸上迅速而且尽可能多地写下所有跟演讲主题有关的字词、短语、句子等,不分前后顺序,不需要任何逻辑关系;然后再系统地整理这些零碎的信息。这事实上就反映了演讲者在这一领域中最大的知识范围和框架。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演讲者形成概念,以顺利地完成言语生成的第一步。
外研社近几年开始在国内推广英美国家的议会制辩论赛制。在议会制辩论赛中,评委们对正反双方评分的时候着重从Matter(内容),Manner(风度)和Method(策略)三个方面去考虑。[3]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Matter(内容,即what you say)。一个好的辩论队伍可以在仅有的30分钟之内准备好攻击性和防御性俱全的即兴演讲,其中很大的功劳要归功于强有力的立论。对于Matter,Sue Kay的概括性说明如下:所谓Matter,包含了实际的材料、论点、推理、举例、案例调查和事实列举、反驳、Point of Information,当然还包括对论题的定义。[4]
除了做记录以外,形成好的概念的另一个途径就是大量地阅读。人类的语言大部分情况下是通过接受外界信息并积累下来的总合,同时加上一些原创性的灵感。本次获得辩论赛冠军的复旦大学的两名辩手平时经常翻阅很多英文读物,例如China Daily,21st Century,Readers’Digest,Times Magazine等。从这样的大量阅读中,他们既获得了大量有时代意义的信息,又增强了他们的英语语感。
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大量地浸泡在英语的环境中:大量地阅读英文读物,大量地收听英文广播,大量地观看英文电影等都将有助于学生们构建宽广的知识框架。
2.形式的合成 (Formulation)
包括Palmer和Michael West在内的国际知名语言教学专家们共同认为词汇对于语言教学非常重要,Coleman Report(第一章)也提到了对于词汇的重视。Palmer与West联手合作,根据词汇出现和使用的频率,提取了大概2000个核心词汇,并且于1953年出版了A General Service List of English Words。该书自出版以来,一直被看作是开发教学材料的标准参考文献。Sue Kay在她的《实用演讲技巧》(Practical Presentations)中也强调了准备一个演讲之前对于词汇的搜集和整理:通过运用词典和头脑风暴尽可能多地搜集与演讲相关的词汇,以备使用。
此外,Palmer还根据他在日本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结论,认为英语的语法对于将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学习者们来说非常重要。 同时,Hornby,Gatenby,以及Wakefield等学者也在各自的著作中强调了英语语法的重要性。[5]他们的理论为TEFL/TESL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多查词典,多做头脑风暴和多监察自己语法的习惯。在课堂上,给大家即兴地出一个演讲题目,留出5-10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使用词典,使用手头的参考资料(包括教科书、报纸、杂志等)尽力去准备。然后,当一名同学在作即兴演讲的时候,鼓励其他的同学仔细聆听,并且积极地指出该同学演讲中出现的词汇和语法错误。即使在没有语言障碍的情况下,学生们都很难对一些时事问题作出深刻地思考和评论,更何况还有词汇和语法上的障碍。
3.发声的过程 (Articulation)
发声的过程就是将思维中已经准备好的言语通过人体的发声器官以声音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个过程涉及到对于发声器官的使用(即嗓音的使用)和肢体语言的使用。
一个人的嗓音是这个人性格的内在部分,因此,不要尝试着去改变自己的嗓音或者假装别人的嗓音。但是,要在作演讲的时候除掉一些不好的习惯(例如每句话后面都说一个OK)。在演讲的时候,尽力身体站直,以保证肺部有畅通的气流进出;在演讲的不同部分,可以使用不同的语调,以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讲话的时候张开嘴,以确保发音清晰――很多的人演讲的时候咕哝着嘴,因此发音不够清晰。Sue Kay认为使用肢体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强调力度或者是为了协助表述。因此,一个呆板木讷的独角戏式的演讲不会赢得听众的共鸣,同样一个过于放松的手叉口袋的演讲又会显得很不专业。
因此,在英语教学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们保持自己原有的嗓音,多多使用不同的语调,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甚至目光交流。避免为了提高自己的语速而牺牲发音的清晰度。宁可语速放慢,也要尽力张开嘴,做到发音清晰。必要的时候,可以尝试着将一个单词按照音节拆分成很多零碎的部分,对每个音节实行夸张的放大,对每个音节的发音都做到准确和清晰到位。
4.自我监察 (Self-monitoring)
自我监察是一个有意识的、自我觉醒的过程,目的是为了确保讲话者知道自己上一秒钟都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从而达到“自知、自省和自制”的效果。
在教学中,应当努力提高学生的“纠错意识”。不但是纠自己的错,也包括纠他人的错。具有很强“纠错意识”的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在逛街时看到街边商铺的中英双语招牌的时候、在聆听他人进行英语演讲的时候都会主动、自觉地去搜寻和发现错误。当然,在自己演讲和写作的时候,更是要有意识地去搜索和发现错误,以便改正。
需要指出的是,没有人不犯错误――即使英语本土国家人士也会在讲话中犯各种错误。因此,不需要求全责备,更不是要通过纠错来进行人身和名誉攻击。应当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四、结论
当前,我国的英语教学仍然面临着“口语难”的处境。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学生却无法通畅地与英语国家人士进行交流,以致于全社会开始对于持有四、六级通过证书的学生采取谨慎保留、甚至怀疑的态度。这个问题亟需英语教育界高度关注,并且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采取措施。言语生成理论可以为英语口语教学的提高带来积极影响。英语口语教学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合理的理论指导和大量的实际操练。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地参加一些能够锻炼自己英语言语能力的活动,例如参加一个小型的英语演讲俱乐部,一个英语辩论协会等,并且不断地使用“概念的形成、形式的合成、发声的过程和自我监察”等步骤指导自己的口语练习。
综上所述,如果能够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积极地应用言语生成理论,提高学生在概念形成、形式合成、发生机制和自我监察机制四个方面的意识,学生的英语口语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David Carroll,Psychology of Language (3rd edition.).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247-279.
[2]Sue Kay,Practical Presentation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134.
[3]http://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