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藏品管理制度

藏品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藏品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藏品管理制度

藏品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博物馆 藏品管理工作 有效管理模式

一、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现状

博物馆依靠藏品发挥社会功能,藏品体现博物馆存在的价值,只有加强藏品的有效管理,保护好藏品,才能更加有效地利用藏品。目前,博物馆藏品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藏品保护设施方面的不足

大部分博物馆的藏品保护设施条件较差,没有像样的藏品存放库房,管理设备老化,藏品存放环境脏、乱,面积小,不能满足博物馆藏品存放和陈列,由于没有完善的保护措施,多数藏品特别是一些历史文物,在管理过程中容易受到地震、风、雷、电、虫、潮、尘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文物自然损坏严重。

2. 藏品保护资金方面的不足

博物馆藏品管理资金少,需用资金项目多,一直以来都是困扰藏品管理的问题。作为地方的非营利公益事业单位,博物馆的财政支持力度小,自身经营管理收入不多,相反,管理使用的费用数目较大,造成管理中的支出大于收入,很多的管理系统和管理设备无法及时更新和完善。

3.藏品保护技术方面的不足

由于博物管理技术的不足,很多馆藏品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和保护方案,自然和人为损坏严重,很多馆藏品的管理仅仅停留在基本的统计阶段,而一些以外的问题则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造成了很多馆藏品的消逝。

4.藏品保护制度方面的不足

没有完善的馆藏品保护制度,是很多博物馆管理工作中比较棘手的问题。缺乏制度的约束,管理工作中的岗位、个人都会相对缺乏约束,没有明确的分工,在管理中常常会疏忽很多的问题,对藏品的保护缺乏必要的责任和意识。

博物馆藏品的管理工作复杂而又繁琐。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即将研究相关的数据资料,对藏品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保证藏品的价值及安全,在管理的过程中,还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健全的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加大资金的投入,更新管理系统及管理设备,为藏品提供更好的储存环境,保证藏品的价值。

二、加大资金投入,保证管理设施,提高藏品保护水平。

只有加大资金的投入,才能更好的建设保护馆藏品的设备和管理系统。我国《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博物馆所属藏品应有固定,专用的库房,并且库房建筑及保管设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需符合经济适用原则。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中,要建立安全、舒适的藏品库房,保证藏品的安全,为藏品创设有效的保护条件。在博物馆库房建设和维修中,应对选址、布置、以后的扩张进行合理统筹的考虑,充分利用现有的管理条件和管理环境,改善管理的设备,建立科学的管理技术。加大博物馆管理资金的投入,要求博物馆严格按照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规定》、《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的具体要求,在管理环境和设施的建设中,要注意藏品的防震、防雷、防虫、防潮、防干、防光、防尘、防火、防盗和防污染,要有合理、可行的设计方案。在藏品的管理设备建设方面,要定期进行设备设施的更新或添置,有效第运用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在管理的过程中,结合自身条件,对管理的方法、管理的环境进行改造,不断提高管理的水平。

三、加强人文管理的建设,提高藏品保护的技术水平。

博物馆的藏品,需要进行人文的建设,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对馆藏品展开新的保护,积极的开展馆藏品的保护研究工作,针对不同类别的藏品量体裁衣地设计保护的方案,发展新的保护技术。要想提高馆藏品的保护水平,首先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不断提高保管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管理和保护意识,培养他们热爱博物馆的职业道德情感;要以完善的管理制度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为优秀的管理人才创造条件,培养出更多热爱博物馆工作,致力于博物馆事业的专业管理。同时,也要专业的藏品保护人才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提供更好的环境;同时,也哟啊善于引进高水平的准也技术人才,借鉴好的藏品保护方法,用于自身的管理工作中。

四、完善管理制度制度,采用科学化、信息化管理。

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针对不同的馆藏品、不同的管理岗位和管理者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对博物馆的日常工作人员建立一套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层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根据《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的精神要求法人代表要对馆藏文物的安全负责,制定明确分工的管理规章制度,要具体到个人,加强管理者的藏品的保护意识;同时也要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宣传藏品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专业的、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藏品的价值及其历史意义,要保证藏品的安全和价值,并将保护和管理的精神传承下去,让博物馆藏品发挥其社会职能。

其次,对物要有有效的管理方案和科学有效的管理技术水平。对博物馆藏品的保管工作要做到制度健全,藏品账目、数量明确;编目要详尽详明,查用时比较保方便,在管理中,根据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组管理。对馆藏品的科学化管理,首先要要加强藏品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各管理员要明确各自的管理任务。熟悉藏品管理的工作职责和任职要求,在博物馆日常管理中不断学习具体的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最后,就是要善于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系统进行藏品的管理,使管理数字化、高效化、公开化。 对博物馆藏品进行信息化管理,能快速将馆藏品各项的资料、图形、图像资料、音频、视频资料等信息进行归类,根据不同的功能,不同的社会职能进行分工,能够系统、准确、全面地位人们提供多功能的服务,同时也能够节约更多的人力、物力,使整个管理系统高效地运转。

参考文献:

[1] 段少京,关于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探讨[J];南方文物;2004年03期

[2]朱珠,有关近现代藏品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A];博物馆藏品保管学术论文集――北京博物馆学会保管专业第四――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9年

[3] 李南书,卢升弟;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规范化初探[J];四川文物;2000年04期

[4]刘静贤,浅谈博物馆藏品管理与养护[J];才智;2009年12期

[6]庄文静.博物馆藏品的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中国文物信息网.

藏品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摘要:博物馆;藏品;管理

博物馆保管藏品的日的,就是在科学保护和科学管理的前提下,有效地发挥藏品的作用,发挥其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提高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及知名度。如果不能有效地发挥藏品的作用,不去对藏品加以宣传,不积极加以利用,大多数珍贵藏品只能深藏库房,无法与观众见面,那么藏品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就无从谈起,博物馆也将失去它的公众吸引力。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做好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工作。

一、确立合理的管理程序,完善各项管理手续

加强文物库房的管理是博物馆的基础工作之一,确立合理的管理程序,完善各项手续则是基础工作的基础。

确立合理的管理程序。藏品管理的一般工作程序是:接收、鉴选、登记、编目、入库、保管、提用、统计和注销。藏品管理工作程序必须科学完整。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每一环节的内涵,如鉴选,鉴选就是博物馆对入馆文物和标本的鉴定和选择,鉴定是埘文物的外形和内涵识别真伪,断定年代和确认价值。选择是凭借鉴定意见,去伪存真,以便分别处理;其次是藏品管理的每一个工作程序都不可忽视和缺少,假如工作中缺少了藏品鉴选,文物入馆后就入库,必将造成藏品优劣不分、鱼目混珠,使库房充栋,浪费人力、时间和物力。若工作中缺少藏品统计,就不可能为国家掌握文化财产提供准确的数据,就不可能为馆领导规划指导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因此,藏品管理工作每一个程序的各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并且相互衔接,缺一不可,具有科学确认管理程序,才能为实现藏品规范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完善手续是逐一落实上述工作程序的重要标志,也是检验每项工作程序成果的重要依据。按工作程序要求,博物馆的文物藏品管理手续大体有:原始登记清册(入馆凭证)、鉴定表、藏品入库凭证、编目卡、总登记帐、分类帐、一级品帐、参考品帐、处理品清册、藏品提用手续、藏品统计表、藏品注销凭证、藏品档案等主要内容。各种管理手续内容、形式必须科学规范。如入馆凭证(原始登记消册)是国家文化财产帐目清点、核查的原始依据,如果缺少原始登记消册,就可能造成入馆文物数目不清、下落不明、优劣不分,以致使藏品帐目混乱。不仅给管理带来许多困难,更重要的是这件文物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给科学利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其实也是对文物价值的人为破坏。因此,博物馆通过征集、移交、发掘等各种渠道搜集来的文物在没有决定是否作为藏品入藏前,所有入馆品必须办理登记手续。只有认真仔细、科学地完成每一管理手续内容,真正实现藏品管理手续的规范,才能为藏品规范管理奠定基础。

二、准确鉴选,科学建档,保证藏品规范管理

博物馆藏品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博物馆规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而藏品的数最和质量需通过鉴选来决定。因此,博物馆藏品的鉴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为做好鉴选工作,笔者认为博物馆可从三方面努力:1.本馆初鉴,成立文物鉴定小组,由主管馆长、文物队队长、文物征集人员和保管人员组成,负责入馆文物的初步鉴定工作,根据本馆的性质和任务,结合原馆藏藏品的情况,按照国家公布的统一的博物馆减品定级标准,初步鉴定和选择,尽量为专家们正式鉴定提供有价值的文物和准确的资料;2.专家复鉴,采取送上门和请进门相结合的办法,每次根据入馆文物的多少,请上一级鉴定组进行一至两次鉴定,鉴定后办理鉴定手续,记录鉴定意见,请鉴定组成员签字,鉴定表存档保存;3.提高本馆鉴定组成员的鉴定水平,为了较好地完成文物初鉴工作。因为文物鉴选需要具备广博的学科知识,并要见多识广,很多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着文化水平较低、业务知识差、眼光狭窄等实际情况。因此,可以通过进修、培训、门学等方式,努力提高业务人员的基本文化素质和专业鉴定水平。能较好地完成入馆文物的初步鉴选工作。

文物藏品鉴选是实现规范管理的关键,对上级文物建立藏品档案是这一关键成果的科学体现。科学的藏品档案可为陈列展览、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也可为藏品的安全提供备查的证据资料,还可减少提取藏品的次数及减少利用过程中人为或自然的损伤,确保藏品的安全。藏品档案册必须采用国家文物局统。印制的藏品档案册格式,各项内容力求科学规范。凡与藏品有关的各种材料都要存档,通过长期积累,使藏品档案内容更加全面系统。再就是藏品档案的管理和利用,藏品档案管理需专人负责专柜保管,按档案顺序号进行排放保存,建立档案目录,以便查找利用方便。

文物鉴选和建档,是文物保管的基础工作。从规范管理角度讲,它的确是一个关键程序。这个关键程序的重要意义是架起了科学保管与合理利用的桥梁,不仅为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提出了标准要求,也为利用提供了实物和资料依据。

三、开放文物库房,提高藏品利用率

我国目前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还相对滞后,离人们的要求差距甚远,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加快步伐,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开放一切可开放的文物藏品资料,在遵守有关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改变工作方法和服务形式,建立多样、开放、灵活的管理制度、工作方法和服务形式,扩大藏品的开放范围,尽可能简化开放手续,变单一的服务系统为多层次综合性的服务系统,扩大服务面,提高服务质量。也就是说要把藏品的利用放在首位,从现在的以藏为主转向以用为主,藏用兼顾,并面向社会,实行积极的开放型管理,并大量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及时便捷地为公众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文物藏品的作用,以获取最佳社会效益,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提高藏品的利用率:

1.做好博物馆藏品开放的宣传工作,让公众了解熟悉博物馆和博物馆藏品。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人不了解博物馆藏品,尤其是那些深藏库房的藏品,所以要使博物馆藏品资料走向社会化,一方面需要博物馆开放文物库房,另一方面也需要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在日益开放的世界上,宣传工作往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做好博物馆藏品开放的基础工作。博物馆文物库房的开放必须有一定的管理手段、管理技术作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文物藏品在利用过程中的安全和保护,才能更有利于社会和公众的使用,因此,开放文物库房,就必须有意识地做好博物馆文物库房开放的基础工作,如:适合藏品开放的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技术研究;藏品的标准化和规格化问题,藏品的科学鉴定、整理、统一编目和迅速检索等问题,为开放文物库房打好充分的基础。

藏品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基层博物馆;免费开放;陈列文物;管理与保护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博物馆不仅是各类文化珍宝的收藏所,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对群众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自2008年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实行免费开放以来,县(市)博物馆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文博单位,既面临着发展的好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观众数量的增多,对文物陈列管理,参观环境维护、文物安全保障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陈列文物的管理与保护是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制定一套健全的馆内规章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基层文物馆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制度,并结合自身馆藏文物实际,建立健全文物保护与管理制度[1]。其中,要重点健全以下制度:(1)馆藏文物接受、鉴定、登记、编目与档案制度;(2)文物库房管理制度,细化出入库、注销以及统计细则;(3)文物保养、修复与复制制度;(4)文物安全检查制度;(5)其它文物收藏保管制度。

二、强化安保意识,加强展厅管理

(一)进入展厅前采取的必要措施

展厅是博物馆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做好陈列文物保护与管理的重要地方。鉴于参观者剧增的现状,馆方应在参观者进入展厅前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充分准备。首先,借助电视、广播、报刊、网络、手机等媒介大力宣传博物馆免费开放制度,并加强舆论引导。告知公众博物馆是长期免费开放的,建议大家合理安排参观时间,不要一哄而上。第二,对每日参观人数进行控制。博物馆应定时播放参观须知,讲解员加强对人流的组织疏导,引导大家文明参观。在博物馆门口发票处设置观众排队领票围栏,每日早上8点开馆发票,直到发完当天控制数量为止。对团队、外宾团体参观实行提前预约制,对旅游等团队也实行预约制[2]。可适当增开新的进出口通道,并注意错开高峰期,以调节参观者流量,从而保证团队参观质量。第三,改进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根据观众需求,进一步改进相关服务设施。比如,增设供观众休息的座椅、存包柜等;对馆区内的无障碍标识与无障碍通道进行优化;更换模糊、不明确的指示牌,并全部进行英文标注,方便外宾参观。

(二)加强展厅内的管理

1加强馆藏文物的保护与管理

基层博物馆根据自身馆藏文物情况,建设符合国家安全技术防范标准的库房,提高文物保管条件。同时,建立本馆文物信息数据库,实现文物的信息化管理。文物布展必须符合文物移动操作规程,由专业人员清点核对无误后移交给展厅文物保管员。单据需标注文物名称、时代级别以及数量,标明文物柜号及柜内位置,并标明页码。采取账物分管机制,由专人保管相关单据。清扫时需挪动文物,务必要双手轻拿慢放。不宜用湿布擦拭灰尘,而应用干布与吸尘器轻轻擦拭灰尘。戴手套提取字画与珍贵文物,以免手汗与赃物玷污藏品。展厅文物保管员负责对文物进行每日检查,确保账、物、卡相符,隔半年或一年与库房保管员一道根据原始单据清点陈列文物[3]。此外,为了避免文物受到破坏,展厅内的全部设施必须采用无毒、无污染的建材装饰材料,并将展厅内的温湿度、光度调整到相应的标准。对容易发霉、生锈的文物应及时上报,尽快进行补救。对于陶瓷等易碎文物应做好防震与防滑措施。

2严格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

根据展厅大小以及文物数量、级别等合理安排展厅工作人员,并明确其工作职责,严格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由于每天的参观者都很多,展厅内时常出现拥挤现象。工作人员要做好导向工作,告知观众应与展柜、展架保持一定距离,不可用手指点或触摸文物,避免损坏文物。提醒观众不能用闪光灯拍照,不能大声喧哗,追逐嬉闹,严禁吸烟、乱扔垃圾、损害博物馆设施等。将一级文物柜与金银玉器等重点展出部位作为重点监控对象。借助先进的技术设施进行严密监控,并安排保安在展柜附近执勤,及时劝阻个别观众不文明行为,保证文物安全[4]。对观众集中的展室应采取人员限制措施,当人员过多时,立即通知安保人员在展厅门口疏导,组织观众排队等候,或劝导观众先参观其它展厅,以减少展室的人流量。

3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实行协作联动机制

文物属于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无法挽回。为保护好文物,博物馆应根据自身安保状况,制订安防、消防、保安、公安、中心控制室等每个环节的安全责任制度,并严格加以落实。同时,制订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采取协作联动机制。工作人员必须签订安全防范工作包保责任合同书,防火、防盗保卫包保合同书,以增强其责任意识。同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强化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提高文物陈列设计的仿真复制水平

文物仿真复制技术属于博物馆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也是反映博物馆文物陈列设计水平的重要因素。文物属于特定历史时期下的特殊产物,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价值。当前,受保护条件、运输条件、陈列条件、养护修复等环节的限制,一些珍贵文物并不适合经常展出,以免使藏品受到破坏[5]。因此,适当采用文物仿真复制技术,用复制品代替原品展出,有利于延长文物的展览寿命,保护文物的原貌。同时,也能提高博物馆的文物陈列设计管理与保护水平。此外,运用该技术有助于加强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馆际之间藏品的借用、交换。既保证了藏品的使用安全,也促进了博物馆间的陈列工作与科研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博物馆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文物保管水平

空气中含有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硫氢化物、尘埃、微生物等均属于空气污染物,会对文物造成破坏。展厅内的有害气体与粉尘颗粒可能导致文物风化,金属锈蚀,纺织物变色。因此,博物馆要加强对文物环境研究人才的培养,为馆藏文物提供适宜的保管环境。另外,还应加强对文物保管员的专业培训,更新他们的工作理念,学习先进的文物管理与保护方法,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对于前台咨询人员、安保人员、保洁员等采取集中培训,强化其安全意识与文明礼貌服务意识,要求采用标准的文明用语,为观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结语

总之,博物馆免费开放是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大举措。基层博物馆要把握好这一机遇,建立健全文物保护与管理制度,加强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文物保管水平,以充分发挥出博物馆的教育观念,推动我国基层文化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 峰,金成光.简析免费开放形势下基层博物馆陈列文物的管理和保护[J].大众文艺,2011,13(11):186-187.

[2]刘卫清.浅析发展形势下基层博物馆文物陈列设计管理[J].西江月,2013,11(6):304-305.

[3]周向东.试析博物馆文物的管理和保护工作[J].卷宗,2015,5(9):51-51.

藏品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一、博物馆科学管理方式的意义

博物馆作为记忆、传承、创新人类文明的重要文化场所,对人们了解历史文化、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博物馆管理工作作为博物馆发展繁荣的重要标志,必须得到重视。优化藏品的管理工作,一方面,博物馆可以充分发挥藏品的价值作用,实现文化资源共享,为社会进步发展服务;另一方面,促进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扩大了藏品收藏的范围,增加了收藏品的种类,为博物馆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促进博物馆走向繁荣。

二、博物馆管理工作的不足

1、工作人员专业素养较差目前,我国的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专业文化素养和知识有限,从事的都是保管、看护藏品这类较为简单的工作,不能对藏品进行专业的讲解介绍,更不能研究藏品的历史,发挥藏品的价值,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博物馆管理工作的发展,而且对博物馆的公众形象产生了影响。1974年6月,广西博物馆文物仓库和书画库出现大面积虫害,由于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一心只想赶快消灭虫害,在没有专家论证、没有做实验的前提下,“请市粮库有关技术人员喷射消毒除虫药物”,使大批书画文物遭受药物熏染,造成严重的损失。现实的教训告诉我们,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正确处理好博物馆职业道德和提高专业技能的关系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现意义的。

2、藏品展览手段单一多年来,博物馆的藏品展览一直都是延续传统的方式,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更加不能满足时代进步对藏品的需求。传统的展览方式与人们数字化的生活渐行渐远,无法吸引人们前来参观。博物馆应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传统的展览手段进行突破创新,以推动博物馆的发展壮大。

3、制度及具体措施不健全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为人们了解历史文化、扩展视野提供了条件和机会,但由于藏品的管理工作不到位,这一好成坏事。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制度的推行,响应的参观者的人数也会增加,会出现各种突发事故,许多博物馆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人员无法对突发事故进行及时的处理,后果不堪设想。文物藏品如果管理不善,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还会造成被盗、损毁等情况。新疆博物馆的珍贵文物由于管理不善,两次被盗,其文物库房的大量少数民族民俗文物还因长期堆积于潮湿的环境而发霉虫蛀。管理藏品作为博物馆的重要工作之一,对博物馆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发展不全面根据国家的规定,博物馆的大部分场馆是免费开放的,国家为此投入了许多资金,但是往往入不敷出,资金的缺乏使得博物馆的管理机制和设备无法及时的更新和完善,制约了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对此,应针对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分析,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根据社会的需求,创新展览方式,扩宽资金来源,使博物馆公益性事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三、藏品管理工作策划

1、打造专业管理团队打造具有专业素养的管理团队,方法很多。例如,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专业素养,领会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的精神,不断地经过学习和经验积累来提高自身的素质,以满足大众化的需求。定期请专家来博物馆,对管理人员进行文物鉴赏、鉴定,及专业知识的培训。面对市场的需求,要求博物馆的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对现有的不对应的政策进行调整,实行奖励优秀员工政策,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满足市场需求随着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高了,审美标准、欣赏水平日益提高,若博物馆不适应市场需求,及时创新,就会使参观者产生审美疲劳。因此,博物馆的管理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在藏品陈列展览方面着重考虑,充实其内容,将知识交流、审美情趣有机结合,打造适应社会的精品展览。例如,将地方文化特色与展品结合起来,以独特的方式展现出来,吸引参观者的参观欲望,增进地方文化的交流。广西博物馆建馆以来,在展览方面具有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建有铜鼓群雕,有壮、瑶、苗、侗等民族的民居和代表性建筑,辅以生产、生活用品原状陈列和民族风味小吃,节假日还组织传统工艺和民族民间文艺表演。除了在本馆举办陈列展览外,还多次赴国外以及国内的一些城市举办专题展览,或引进国外及国内的展览到本馆展出,以此促进文化交流。随着文物院文化主体概念的创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博物馆馆藏品资源的有效利用,扩展了博物馆的发展空间,推进了博物馆的的可持续发展。

3、健全制度与措施对于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政策,要求其管理工作更加到位,对于突发事故能及时反应并制定解决措施,合理的控制参观人流量,一定程度上确保参观者及藏品的安全性。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不同的藏品的特性,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分工,加强管理观念和残品保护意识,是管理人员及参观者能充分认识到藏品的价值及历史意义。

4、坚持“本性”走向产业化贯彻博物馆公益性事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强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最大资源利用化。对于经费不足等情况,应找准根源,制定相应的策略,推动现有的文化发展,引进市场机制,形成多元投入机制。青海位于中国西部,是中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简称青,省会为西宁。青海省博物馆,是青海省文化厅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建于1986年9月26日,是青海省最具有价值的博物馆之一。青海省博物馆收藏的藏品有1万多件,而且充满青海民族文化特色。由收藏品的种类和价值就可以看出,青海省博物馆的实力还是相当雄厚的,能够很多文化遗产,文物完美的保留下来,收藏更多有价值的东西。2015年4月27日,青海省少数民族知名书画家向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捐赠了4幅书画作品,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长代表博物馆接收了这些作品,并颁发了收藏证书。这些作品入藏民族文化宫博物馆,不仅丰富了馆藏资源,今后也将在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展览中发挥更大的文化传播和宣传教育作用。

四、藏品展览策划对博物馆的意义

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以收藏、保管、科研、展示文物及服务功能为主的博物馆,想要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必须不断坚强文化竞争力。而提升文化竞争力可以通过文物展览实现,展览藏品可以使参观者充分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并产生情感共鸣,成为保证博物馆文化竞争力的关键。通过藏品展览策划,可以将藏品的历史性内涵直观的展现在参观者眼前,充分的挖掘文化的共性,使其产生共鸣,更能推动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历史文化的进步。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对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为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这对博物馆藏品的展览陈列提出来更高的要求,既要全面展示藏品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要将科学思想和欣赏水平融合一致。因此,陈列展览策划成为博物馆发展的必然选择。

五、藏品展览策划

1、空间布局博物馆的陈列艺术与空间展示密不可分,陈列艺术就是对充分利用空间的艺术,设计人员巧妙的对空间进行个性化创造,将展示空间与藏品进行艺术的结合,提升参观者的审美情趣,吸引其前来参观。

2、明确定位博物馆的定位决定着博物馆展览体系的走向,而科学、严谨的体系构造,必须经过全面的分析思考,针对博物馆各方面的条件,从而得出定位方向。例如上海博物馆是艺术型的展览体系,各展馆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并且从历史的角度展现了我国古代历史的辉煌,给世界各国展现了中国文化,发挥了展览特色,促进了文化交流。

3、营造氛围一座博物馆的成功与否,不仅体现在统计数据上,更重要的是将历史文化传递给社会,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营造展览氛围至关重要。在藏品展览过程中,营造历史文化氛围,使参观者感觉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进而产生情感共鸣。某

城市属于红色旅游区,该市博物馆利用这一特点,将旅游与藏品展览结合起来,分区域设计展馆,让参观者既能了解到该藏品的历史价值,又进行了文化交流与传播。4、创意展览博物馆在产列展览的创意、设计、制作等方面,应不断的引进新理念,走环保低碳路线。例如位于慕尼黑的布兰德霍斯特博物馆,其馆内所有展示材料都采用白墙和橡木地板,为藏品的展览提供了最纯粹的背景,让参观者获得视觉享受的同时,也最大程度的感受到藏品的价值。

六、结语

藏品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工作

一、博物馆库房管理工作的作用和内容

博物馆库房作为博物馆内的重地,可以说是整个博物馆的心脏部分。博物馆库房管理工作的严谨与否以及管理深度直接决定了文物在博物馆得到保护和看守的力度。

在博物馆库房管理工作中,包括众多的方面,大致可以分为内在和外在2个方面,外在及博物馆库房的安全系数,包括库房钥匙的归属,库房内应设立登记制度,闲杂人等非经允许不得随意进入库房内,也包括制订库房人员应当遵守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必要的库房内安全检查制度,还包括整个库房的整洁程度,这些是比较外在的方面,而内在的方面主要就是博物馆库房内档案的管理制度,重点是文物档案管理制度,如果说前述的外在方面是硬件,那么博物馆库房管理的档案工作就是软件。

二、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工作者的基本职责

1.严格遵守文物库房基本管理制度

对馆藏的各个时期各个类型文物,具备最基本的了解掌握。建立健全馆藏文物基本档案及文物数据库档案。能熟悉库藏文物特别是上级文物的基本数据、基本特征和具体存放位置,上级部门检查时能准确及时提取各类上等级文物。具备对文物进行拓片和文物修复的基本能力。建立各类图书借阅登记簿,做好每年度各类文件的登记收集和管理,及时完成每年度文件档案的装订归档入柜工作。

2.要规范岗位,确保库房安全

贯彻落实文物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加强安全意识,克服麻痹思想,确保库房安全。旆磕谕獠坏么娣乓兹肌⒁妆、腐蚀性物品及其他有碍文物安全的物品。保证全天24小时有人值班,不得离岗、窜岗。库房钥匙需妥善保管,严禁随意转交他人。保持库房的整齐清洁,注意防潮、防尘、防虫、防光等。

三、改进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的措施

1.做好博物馆文物库房的管理工作

藏品是象征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建立健全完善的文物库房管理体制意义是重大的。要让库房管理切实发挥自身职能,文物管理部门应该对文物工作进行督促检查,真正了解不利于文物库房管理的因素,并建立可行的效益评价机制。其次,加大关于文物库房的专项资金投入,一些名贵字画的维护相对费用较高,在资金有保障的前提下,让更多的子孙后代通过实物认识祖先的创造能力,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2.加强文物库房的基础设施建设

博物馆就文物保护和保管要有相应的明确规定,库房保管设备一定要坚固、安全,防止因为库房的布局、选址和设施等因素影响到到文物的安全性。相关的博物馆文物管理部门要严格遵循《博物馆文物库房的工程设计规范》等相关的要求进行设计。定期对相应的保护设备进行更换,增加现代化保护措施。

3.强化科技管理

当今科技时代的发展进程不断推进,科技技术水平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相应的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工作也可采用先进性的科学技术来对库房文物实施有效的保护。这就要求博物馆方面的管理人员必须时刻注意并关注各类科学技术的动态发展情况,保障其能够在日常的文物库房管理工作当中,引进先进的科技手段及管理技术。比如,可以在博物馆库房进出的通道上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可充分采用多种门磁开关及密码技术来实现,或者直接应当更加精准、有效的指纹识别技术来进行,由此来保障博物馆文物库房的安全性。

四、新时期下加强博物馆文物库房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博物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

针对当前博物馆库房管理硬件基础设施落后,软件基础设施不足,尤其是科技水平较低的情况,在博物馆库房管理中运用信息化的方法有必要性。信息化不等于数字化,它能够为博物馆库房管理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和工作环境、工作模式,博物馆库房管理的信息化有助于构建一个世界一流的文物存放环境,克服博物馆存在的设施落后、对文物保护不力等问题。

2.采用数据处理能力强、效率高的网络传输设备

在博物馆的建设当中,除了实在的文物保护环境以外,博物馆的网站建设和虚拟展示手段,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要保证图片以及视频的高清性和数据传输流利性的要求,必须采用数据处理能力强、传输效率高的网络传输设备。有条件的博物馆最好能够采用千兆骨干或者万兆骨干的桌面。

3.建立博物馆专业的中心机房

博物馆库房中的设备占了很大一部分资金,资金的不足是导致博物馆库房设施落后的主要原因,而中心机房的建设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节省博物馆库房购买设备的成本,而且还有利于博物馆库房后期设备的维护,对设备维护成本的减少也大有裨益。专业中心机房的建设可以保证博物馆网络的稳定性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其中要注意博物馆的空调系统要采用专用的机房空调,最好能安装2台,互为备份,切忌用家用空调代替专用空调;机房要配备自动灭火和自动报警系统,预防博物馆文物失窃以及在失窃以后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挽救。

五、小结

总之,文物管理和保护是博物馆的一项核心工作,是博物馆其他业务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而文物库房的管理工作,是对文物保护的关键,所以应将各种措施结合起来,使文物在库房中得到最有效的管理,文物藏品的寿命得以延长。

参考文献:

[1]奚三彩,张永庆. 博物馆库房温湿度的控制与文物保存的关系[J].文物保护技术,2014,(03).

[2]王亮亮.文物库房管理及数字化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03):44-46.

[3]林扬华.福建森林博物馆展示工程项目管理[J].林业勘察设计,2012(05):72-73.

相关期刊更多

东方藏品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博物馆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吉林省文化厅

国际博物馆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