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村官的重要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第一条大学生村官既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骨干力量,又是为各级党政机关培养和储备来自工农一线的接班人的重要来源,乡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做好大学生村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二条在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乡组织办具体负责对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条大学生村官要按照“思想上当先进,学习上做典范,工作上求实效”的要求,努力争当新农村建设“六大员”: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员、村级组织建设推进员、远程教育辅导员、社情民意信息员和便民服务员。
第四条大学生村官任职前,须与乡党委签订书面聘用合同,合同期一般为3年。合同期满,经考核为合格以上等次的,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意愿,可以续签聘用合同,待遇不变;合同期满,没有续签聘用合同的,聘用关系自行终止,自主择业。
第五条合同期内,受聘人员因考取公务员和被企事业单位录用以及其它原因需要终止合同的,由本人向乡党委提出辞职申请,经乡党委审查后,报县委组织部审定。
第六条大学生村官聘用后,原则上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成为正式党员的担任支部副书记或支部委员,全程参与村级会议和日常工作。
第七条建立师带徒制度。乡党委要为每名大学生村官确定一名业务骨干进行帮带培养,传授群众工作经验,帮助开展各项工作,提高大学生村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八条建立严格考勤制度。大学生在村时间每周不少于3天,其他时间可到机关学习锻炼。发现有未请假不在岗的情况,所在村居和办事处要及时制止,并报乡党委进行严肃处理。禁止大学生村官在聘任期间外出兼职打工。
第九条建立学习调研制度。大学生村官除参加机关干部集中学习会外,还要紧紧围绕“三农”工作需要制定自学计划。每年要选定一个专题,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研文章。大学生村官之间要加强学习交流,实现共同提高。
第十条建立工作日志制度。大学生村官应认真、详实地记好工作日志。工作日志的内容主要包括:村情民意、工作计划、工作成效及工作经验总结等。乡组织办要加强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日志的检查。
第十一条建立督查述职制度。大学生村官要做到谦虚谨慎,勤政廉政,遵纪守法。乡党委每季度对大学生村官履职情况进行一次督查,大学生村官每半年进行一次自查剖析,年底向村“两委”和乡党委进行述职,接受党员和村民代表评议。
第十二条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上班期间,大学生村官的手机要保持开机状态,确保随时取得联系。大学生村官驾驶摩托车、汽车必须手续齐全,车况保持良好,不准酒后驾车。禁止大学生村官到水库、池塘等室外野游,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
第十三条建立考核制度。乡党委对大学生村官实行年度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出勤、学习、宣讲、工作等方面,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对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实行“三个优先”:发展党员优先、乡村后备干部纳入优先、推荐荣誉优先。对年度考核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大学生村官报请上级核准,解除聘用合同,予以辞退。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另类就业;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据统计,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为630万,2011年高校毕业生总数为660万。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大学生就业呈现出一些新的取向,如另类就业、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等。这些新的就业方式是大学生面对现实无奈而又理性的选择,同时也是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标志。本文试对大学生就业的新取向做简要评析。
一、不走寻常路――另类就业
所谓“另类就业”,顾名思义,就是相对于以往的就业模式,敢为人先的大学毕业生们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适时转变就业观念,开辟属于自己的就业之路,达到非常态就业的最终目的。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另类就业的案例日渐增多。
2003年,北大学子陆步轩卖肉的消息曾广受人们议论,除了对于时势弄人的感慨外,最多的就是对于一个名校学生堕为贩夫走卒的惋惜。几乎在同时又传出复旦大学毕业生回乡卖鸡蛋的新闻。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顾澄勇,2002年毕业时没有像他的同学一样选择在企事业单位工作,而是回农村卖鸡蛋,这件事同样引起社会公众的强烈反应。2009年,5名女大学生成为瘦西湖景区首批“大学生船娘”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热议。另外,当保姆、擦鞋、养猪、卖菜、卖红薯、网游代练、网上等都成为大学生选择的另类职业。
如何看待这些不断涌现的另类择业现象呢?首先,它是大学生对现实的适应方式和理性选择。当严峻的生活现实摆在面前的时候,找到一份生存下去的工作是唯一的选择。适者生存,先适应社会,生存下来,才能有以后的发展。另类就业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选择,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其次,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无关乎其尊卑贵贱,只是社会分工的需要。而且人一生所从事的职业不是一成不变的。起点低不代表没有发展前景。复旦大学毕业生卖蛋郎顾澄勇已经继父亲之后成了业内的知名人士,还成为“中国农民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他的鸡蛋事业也蒸蒸日上。再者,“另类就业”并非浪费教育资源。如果大学生都寻求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而且纠缠在那里不会变通,那才是真正的浪费教育资源。教育的目的是传授知识,教会做人,并不是决定就业方向。高等教育也并非要培养社会的精英,而是赋予被教育者更高的综合素养,促进其身心健康和个体社会资本的积累。无论以后从事何种职业,这些都是非常必要和宝贵的。
二、新下乡知青――大学生村官
我们国家正在出现新一波知识分子下乡热潮,这就是大学生争当村官。截至2008年2月底,全国共有28个省市区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其中17个省市区启动了村村有大学生“村官”计划。自2008年3月全面启动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以来,共有130万多名高校毕业生自愿报名应聘,各地共选聘15.9万名大学生“村官”,加上2008年以前部分省区市自行选聘的,截至2008年,共有20万名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一线干事创业[1]。大学生报考村官十分踊跃,村官招考竞争非常激烈。2005年第一批上岗的2016名大学生村官只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考,京外院校北京生源的毕业生和北京院校高校毕业生才能报考。第一批试点总共有500多人参加了面试,而最终能当村官的只有63人,录取比例为8.5∶1[2]。截至2010年5月5日24时,共有14477名应届高校毕业生报名应聘北京大学生村官。报考村官的高学历毕业生增多。本科以上学历10655人,占73.6%。其中,博士74人,硕士2893人,分别比2009年增加24人和148人,二者占报名总数的20.5%,比上一年增加6.1个百分点。报名人数和选聘名额的比例超过6∶1[3]。
如此众多的大学生热衷于当村官,究其原因除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之外,优厚的待遇是大学生愿意当村官的又一重要原因。政府高度重视完善大学生村官配套保障政策。2007年,对大学生村官的待遇制定了七项政策,明确大学生村官使用专项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享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待遇,直接转正定级,薪级工资高定一级;从起薪之月起,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参加当地的各项社会保险,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统一缴纳住房公积金、计发住房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给予助学贷款财政代偿等政策。
对于大学生村官这一新兴现象,社会存在不少疑问。争议的焦点之一是大学生村官是人才浪费还是人尽其用。另外,也有人质疑:农村建设真得需要大学生村官吗?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村干部具有农学背景的仅有4%。医学、工学、法学、经济与管理专业分别占2%、6%、3%、22%;理学、文学、教育学三者占45%[5]。何况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矛盾众多,大学生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很难打开工作局面。这些质疑都有其合理性,但是无可置疑,大学生村官是值得鼓励的就业导向。首先,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人才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基层干部队伍需要新鲜血液,而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无疑是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人才。至于如何让人才真正地服务三农,帮助农村发展并且长久地留住人才则是需要慢慢探索的。其次,大学生村官给大学生提供了一条就业渠道和成才之路。农村可以为大学生成才提供广阔的舞台,有利于他们开阔视野,锻炼品格,从而助其成长和发展。年轻人只有了解基层、了解国情、了解民众,培养感情、磨炼意志、经历考验,才能担当大任。当村官无疑是年轻的大学生们了解基层与国情的有效途径。
三、自己当老板――自主创业
自己当老板――创业正逐渐成为大学生群体间的一种时尚。媒体对大学生创业的宣传也让人看到了大学生轰轰烈烈的创业浪潮。现实中的确不乏一些创业成功的案例。钱俊冬,曾是一名因家庭困难而申请缓交学费的贫困大学生,为了学费当起了“倒爷”,却发现了更大的商机,成为校园经济的开拓者。2000年至2003年,经过三年的经营和积累,他拥有了一个50万元注册资金的“三人行”学生创业公司,不仅替父母偿还了家里所有的债务,还摘去了“贫困生”的帽子,圆了求学梦,也成就了自主创业的理想。东华大学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小张,大三时投资6000元开了一家服装销售店。凭借多年学习积累和进货的眼光独到,生意一直很红火。毕业后她全心创业做“小老板”,2008年已经拥有三家服装店。
鼓励创业不仅是解决我国当前失业问题的权宜之计,也是建立创业型经济、促进我国经济持久高速发展的根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部分,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技能,应成为推动我国创业的主力。但现实中,虽然很多大学生认识到创业的重要意义,但是大多数没有创业或准备创业。大学生创业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创业总体水平较低,导致“以创业促就业”的战略无法得到很好的落实。大学生创业存在的诸多障碍既包括创业意识淡薄、创业能力不足等个人方面的因素,也包括资金缺乏、技术缺乏等大学生创业群体共同面临的问题,还包括家庭反对、户口、社会保障等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也就是说,由于以上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并不高,或者说,大学生创业的风险太大。如果不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风险,我国就不可能出现较大规模的大学生创业浪潮。鼓励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将是国家促进就业的一项重要措施。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鼓励的优惠措施,但是还存在许多不利于创业者生存发展的政策瓶颈和环境障碍,例如高企的各种税负、低效的部门服务、公平性市场竞争环境的欠缺以及法律法制环境尚待完善等等。政府应加大创业宣传力度,形成认同创业、尊重创业者的社会氛围,增强创业者的“荣誉感”,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和专项小额信贷资助创业项目,继续简化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各种相关手续,为其提供简单快捷的服务;深化户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制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以解决创业大学生的后顾之忧,激励更多的大学生投身于创业之中。
如今,基层、创业等已经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热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在出现积极变化,更加理性、更加务实。另一方面,也表明国家的就业促进政策发挥了作用。政府在落实和完善已有政策的基础上,又及时推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就业促进措施,实施大学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全方位促进毕业生就业。实施“岗位拓展计划”,拓宽大学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的主渠道;实施“创业引领计划”,对大学毕业生创业实施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小额担保等一体化运作和服务;实施“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免费就业公共服务;举办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就业服务月专项活动……这些政策措施越来越细、越来越实、越来越成体系,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多种渠道和重要保障。目前大学生就业的新取向、新选择或许在几年或十几年后就会成为一种常态。大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式多元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如何使大学生的价值得到更好地体现,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仍然有赖于国家更有效的政策导向和全社会的就业观念更新。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大学生村官[EB/OL]http://baike.省略/view/1512829.htm.
关键词:大学生 农村 工作意愿 实证
前 言
中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人数从2006年的413万增加到了2011年的有810万大学生需要就业①,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就业难已经成不争事实。这首先是因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动手能力差、眼光高,不能给自己准确定位、缺乏的足够的社会实践等原因难以被农村认同;其次由于我国现行政策存在偏颇、教育价值缺失、教育的服务功能得不到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人才的大力支持,如何派遣更多的大学生去参加支农扶农工作,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十分必要,我们也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因此,进行调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
一、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研究的社会价值
在建设新农村时期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为新农村提供充足的人力支持和智力保障,对于培育新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建设学习型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派遣一大批密切联系群众、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生产技术的优秀青年才俊到农村基层工作,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
1、可以为国家未来方针政策如何制定,宏观政策如何引导提供明确的参考
现如今,国家相继出台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两项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工作,服务西部。然而就实际情况来说,这两项计划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随着公务员加分制度的取消,这两项计划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并没有足够的诱因,加之工资偏低,工作环境恶劣,很难满足大学生的需求,让他们心中产生极大地落差。
2、可以使教育部门对学生的培养模式进行反思,对下一步教育体制的改革提供前进的方向
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弊端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表现为大学生思想模式僵化、定向思维严重,不能用发展的眼光来衡量社会生活、理论远超实践等。因此,国家一定要在平时的教育体系中切实开展“真正的素质教育”,从学生身上彰显教育的内在价值和服务功能。只有具有的坚实的服务农村意识形态,培养出的学生才能以社会为重,以国家为重;在大学教育中,我国依然可以通过一些区别招生、定向培养、学费补助的方式招收大量的思想品德过硬的高中生进行培养,争取取得更加优化的培养效果。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切勿只注重理论而忽略了实践研究,在必要时,应以实践为主,辅之以理论。这样,大学毕业生可以清晰的在农村在到自己的对口专业,可以找到自己的立足点,从而满怀希望的开展自己的事业。
3、可以通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疏导和实践提升在校大学生的使命感,明确他们的人生目标
现如今我国的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难以给自己定位,随波逐流,从众心理严重,能够给自己建立清晰地人生规划的学生少之又少。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广大毕业生都盲目的向经济发达的地区涌入,而我国的大后方却依然面临无人可用的窘境,“考研院校现象”就能明确反映出大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我国发达城市人口渐趋饱和的情况下,国家、社会、学校都应该通过对大学生的疏导让他们切勿好高骛远,主动尝试换一种思维,在基层、在农村找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渠道,让大学生明白农村是一片更广阔的天地,在这里他们依然会大有作为。
二、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意愿的调研分析
为此,这份调查问卷从15个方面考察在校大学生对于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看法,通过对其中300份有效问卷的回收、数据分析,可以归纳出如下结论:
(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在回收的300份有效问卷中,共有男生122人,女生178人。18―19岁年龄段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20―21岁年龄段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7.3%;22―23岁年龄段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0.7%;24―25岁年龄段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此次调查包括214名农村户口的同学和86名城镇户口的同学。37.7%的同学属于涉农专业,62.3%的同学属于非涉农专业。
(二)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意愿的调查
1、愿意的比例
在回收的300份有效问卷中,愿意到农村工作的有127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2.3%;不愿意到农村工作的有173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7.7%。
2、男女的差异
此次回收的问卷中有男生122人,女生178人。愿意到农村去从事涉农工作的有127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2.3%,其中男生57人,女生70人;不愿意到农村去从事涉农工作的有173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7.7%,其中男生65人,女生108人。问卷显示愿意去农村工作的男生的比率以53.3%高于女生的39.3%,当然这与问卷发放过程中的随机性、生活条件、先天能力等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
3、户口的差异
此次调查涉及214名农村户口的同学,愿意回农村工作的学生占44.4%,不愿意再回农村工作的学生占55.6%;同时,此次调查涉及86名城镇户口的同学,愿意到农村去工作的学生占37.2%,不愿意去农村工作的学生占63.8%。
4、涉农专业的差异
加快新农村建设、支农扶农需要所有大学生的共同努力而不仅仅是涉农专业学生的事。此次调查涉及涉农专业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7.7%,其中将来愿意到农村工作的同学只占52.2%,而不愿意到农村工作的同学高达47.8%,虽然专业涉农并不意味着大家就必须去农村工作,但是作为涉农专业的大学生必须要有服务农村的意识;同时,此次调查涉及非涉农专业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2.3%,其中将来愿意到农村工作的同学占36.3%,不愿意将来到农村工作占63.7%,虽然,所学专业并非涉农,但作为农业院校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显然更有优势。
对“涉农专业的学生怎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农民”的看法:有56.0%的人选择了“把握相关农业状况,以后有机会做针对性改善”。由此看来,农村户口的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农村,在对农业状况的把握上要远胜于城镇户口的学生,然而现实情况不得不令人担忧;有29.3%的人选择了“一定时间扎根农村的踏实心境”;此外,有8.3%和 6.3%的人选择了“良好的专业技能”和“政府提供物质上的充分保障”
(三)大学生希望到农村从事的工作类型
大学生因自身掌握的知识优势和理念优势到能够开展诸多工作,关于大学生到农村愿意从事的工作,问卷调查显示:有121人次选择了“教育事业”;有100人次选择了“自主创业”;58人次选择了“农业技术”;有53人次选择了“村委会干部”;有33人次选择了“建筑业或工业”;有27人次选择了“服务业”;有26人次选择了“文体产业”。就被调查的男女比率分别看来,男生愿意到农村从事自主创业的同学占大多数,女生愿意到农村从事教育事业的同学数量占据了绝对优势。
调查显示,当前支农大学生最感兴趣的工作排名最靠前的是“支教”,有48.7%的学生选择;33%的学生选择了“生产生活调研”;只有6.7%、6.0%、5.7%的学生愿意从事“帮助村民劳动”、“和乡亲们文艺演出”和“与老年人拍寿星照”的工作。
(四)大学生对村官的看法
对于比较热门的大学生村官问题,绝大多数同学对于国家的大学生村官政策持认同态度。
对于“如何看待大学生村官”的问题,51.3%的大学生认为能解决农村人才紧缺问题;有29.3%的人认为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只有14.7%的人认为对农村发展效果不大。
对于村官最先要做的事情,56.7%的大学生认为要“尽快寻找经济增长点”,其中农村户口的学生更多倾向于该种方式;17.3%的大学生选择了“征求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2%的大学生选择发展教育,“改变乡亲们读书无用的思想”,相对来讲城镇户口的学生更倾向于该做法;9.0%的被调查者认为推广农业技术最重要,会联系学校进行种植技术推广,农村户口的学生占多数;还有5.0%的会首先致力于农民组织化实现,成立合作社等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组织。
在大学生村官失败的原因上,排第一位的是缺乏对农村的系统了解和系统培训,占总数的72.3%;其次是功利性太强,不能踏实工作,占总数的24.3%;另外,还有1.0%的大学生选择“大学生根本不适合当村官”的选项。
因此,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意愿不强的原因多,情况也各种各样,我们要具体的分析和对待,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解决这个现象。
参考文献:
[1] 徐小青、郭建军.中国农村公共服务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25-26.
[2] 张兔元、冯晓燕.农村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9.6:101-103页
[3] 田新民、张宗恩.择业与就业---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1:220-221页
[4] 【美】安德森.公共政策制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8:298-300页
“两节送温暖”活动,是全市各级共青团组织的一次重大统一行动。平谷团区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于月底召开专题会议,召集城区、乡镇团组织主要负责人研究讨论活动实施细节,听取意见建议,优化活动方案设计,确定以“爱心送温暖青春促和谐”为主题在全区团员青年和各级团组织中全面展开“送温暖”系列活动。制定下发《关于开展平谷共青团“两节送温暖”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级团组织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入开展“送温暖”活动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近期一项重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形成了全区上下一盘棋的“送温暖”工作格局。
二、注重实效,服务青年,服务社会
元旦,平谷共青团“两节送温暖”活动全面展开。全区团组织结合共青团工作品牌项目和区域青少年特点,全面考虑各方面需求,重点强调社会面整体和谐,逐步扩大“送温暖”活动关怀范围,从服务青年、服务社会两大方面精心设计开展活动。团区委加强资金支持,向基层团组织下发活动资金0元,专项用于基层团组织“送温暖”活动开展。
(一)同心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团区委继续加强希望工程平谷工作站自身建设,加大捐资助学力度,加强贫困学生数据库管理,做好“爱心基金”、“学子阳光助学金”等捐资助学项目的实施,关注困难青少年群体,对残障青少年、贫困家庭子女和留守儿童等重点帮扶。对经济困难学生情况进行排查摸底,通过发放爱心基金、开展走访慰问、文艺联欢等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两节期间,向40名品学兼优的特困学生发放爱心基金16000元,走访慰问家庭经济困难青少年120余人,让经济困难青少年感受到了党和团组织的温暖和关爱。区地税局团委开展“送温暖下乡”志愿服务系列活动为熊儿寨乡东沟村青少年建立图书库,收集整理捐赠的爱心图书200本,统一送往东沟村,供东沟村青少年免费阅读。
(二)真情关爱特殊青少年群体。身患疾病、残疾青少年由于经济困难、行动不便等原因面临着诸多困难。为此,平谷共青团将关爱的臂膀延伸到需要特别关爱的住院治疗和残疾青少年群体。
1.启动低保家庭重度残疾青少年帮扶计划。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成立10支志愿服务队,入户走访调查,实地了解帮扶对象需求,将帮扶对象面临的最困难、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组建33支“温暖传递”志愿服务小组,一对一结对帮扶,责任到人,注重与残疾青少年建立信任关系,走进他们的生活和内心,为他们提供物质条件和心理帮助。春节期间,针对帮扶对象开展慰问服务和送温暖工作,帮助他们度过了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
2.看望慰问患病青年,用温暖驱赶病魔阴霾。1月19日,团区委书记、副书记、青联委员代表来到因身患尿毒症陷入困苦的青年学生李红宇家中,将33200元爱心捐款送到李红宇手中,亲切勉励她要学习张海迪等优秀青年的坚毅品质,树立信心、积极治疗,争取早日重返校园,完成学业,以优秀的成绩回报家庭、回报社会。品学兼优的平谷五中学生李红宇自起患上严重的肾病,几年间父母亲带着她跑遍了北京各大医院,但仍无法遏制病情的发展,最终发展成肾衰竭危及生命,高昂的治疗费用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负债累累。目前,在党和团组织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李红宇正在积极接受治疗。
3.帮扶低保家庭青少年。团区委动员基层团组织,联合区残联、民政局等部门开展帮扶活动,走访慰问低保家庭青少年40余户,送去米面油、学习用具等慰问品50000余元。区残联向享受低保的残疾人家庭子女301人,按照高中生1000元/年、大学生4000元/年的标准,发放助学补助款共计85.49万元,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
(三)慰问平谷优秀青年人才。团区委专程慰问自营纸箱加工厂的优秀创业青年高孚图和陆成田,认真听取创业青年高孚图的汇报,并详细询问、了解纸箱厂在资金运转、内部管理、加工技术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在创业过程中的困难与需求,勉励他们大胆干事业,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在创业的道路上取得成功,为平谷青年树立创业的好榜样。开展平谷共青团“倾听日”走进社区、农村活动,与优秀创业青年、社区团干部、大学生村官、志愿者30余名座谈交流,倾听青年心声,服务青年成长。
(四)慰问老团员、老团干和青少年事务工作者。老团员、老团干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优良的传统,遍布在社区街道的青少年事务工作者们更是为青少年群体成长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节日期间,团区委领导班子带领机关干部走访慰问了镇乡、街道、城口局的老团员、老团干和青少年事务工作者160人,感谢他们为平谷共青团事业发展付出的辛勤劳动。通过走访慰问活动,一方面了解了老团干、老团员和青少年事务工作的工作、生活情况,另一方面虚心向他们学习,听取他们对平谷共青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带去了共青团对他们的深情问候,也带回了他们对新时期青少年和共青团事业发展的殷切希望和鼓励。
(五)慰问两节期间坚守岗位的青年工作者。向节日期间仍工作在一线的大学生村官、青年干警、医护人员等青年工作者送去节日的祝福,向他们表示深深谢意和崇高敬意。区水务局团委慰问了身患疾病,在平谷深山区花峪水库坚守工作岗位、踏实努力工作的困难青年员工王东久。广电中心团支部确定王宝庆、于冬妮、程洁瑛三位刻苦钻研播音业务的年轻同志为慰问对象,表达团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同时通过他们激励广电中心全体青年人奋发向上,立足本职,建功立业。大华山镇团委等慰问大学生村官,对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奋斗精神给予肯定,感谢村官群体在两节期间坚守岗位为农村工作做出的积极贡献。
(六)慰问拆迁家庭。团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一同走访慰问了马坊镇梨羊村周转房区域拆迁户,将温暖送进支持拆迁工作的青年拆迁户家中,为他们送去预防煤气中毒的宣传单,并为他们贴上了喜庆的福字剪纸,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让他们温暖安全过节。
(七)慰问平谷公安分局已故民警张大庆同志家属。2月1日,团市委副书记刘震、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占山、平谷团区委书记王何义一行走访慰问已故民警张大庆家属,将慰问金交到张大庆家属手中,并向其家属颁发张大庆同志北京市“五四奖章”。在仔细询问了解了她们的生活情况后,勉励她们继承张大庆同志精神,努力工作,乐观生活,有困难找组织,组织一定会竭尽全力给予帮助。慰问一行同志和蔼可亲的态度、暖人心扉的言语令张大庆妻子龚冬梅十分感动,她表示会坚强面对今后的生活,教育儿子好好学习,传承父亲精神,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才。
(八)大力开展乡村青年文化活动。参加“第十二届北京乡村青年文化节”,葫芦烫画、串珠宫灯等精美手工艺作品在文化交流活动上集中展示,动作灵巧、欢快的《瑞狮迎春》舞狮表演淋漓尽致地表达青年喜迎新春的欢悦心情。青年文化志愿者开展“送福下乡”慰问演出活动,面向基层,服务青年,带去了歌曲、舞蹈、戏曲、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样的节目,反映了青年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以及大学生村官、各类农村青年代表的生活,突出了“温暖”主题,用文化活动服务新农村事业发展,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熊儿寨乡团委举办了“希望之星”青年歌手大赛,通过深入开展的有影响、有特色的青年文化活动,带动农村青年快乐生活、健康娱乐,活跃节日乡村文化生活。
(九)举办寒假“星光自护小卫士”培训活动。1月初顺利完成滨河街道滨河社区、光明社区、赵各庄村委会3所星光自护学校志愿者招募工作,成功招募教导主任3名、辅导员6名。寒假期间,为800名青少年学生开展技护培训、交通安全讲座等各类培训,帮助青少年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和使用有效的自救自护技能,度过一个平平安安的寒假。
(十)开展“送温暖促和谐”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依托志愿服务站点为市民提供道路指引、发放公交手册、应急救助、节日送微笑等多项便民服务。同时,社区“送温暖”志愿者在全区各个镇乡街道开展清扫积雪、慰问孤寡老人、慰问困难青少年、社区义务劳动、应急救助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使全区洋溢着春日般温暖。滨河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志愿者,为社区孤寡老人、残疾人、离休干部等拆洗缝制棉被130余床,棉衣20余件,让老人温暖舒适过冬。春节期间,团区委组织300名志愿者全天候开展“春节服务周”活动,为8000余名广大市民提供了信息咨询、道路指引、节日健康饮食知识宣传等优质服务。志愿服务活动,继承了平谷奥运和国庆志愿者管理体系经验,做到培训、管理、保障、服务、宣传“五到位”,打造起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展现出奥运和国庆志愿服务成果转化的丰硕成果。
关键词:职业价值观 自我价值 大学生 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197
1 引言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职业价值观也将是他们未来职业生涯中的人生尺度。从建国初期至今,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进一步改革,当今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又呈现出多样性、复杂化的特点。
2 价值取向多元化,并具有矛盾性
当今的中国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不同的思想和不同的自身需要带来了价值取向上的差别,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逐渐多元化发展,这一点从每年大学生毕业流向上就可以看出来。多种就业方式让大学生有了众多的选择机会,虽然在众多就业方式中有热门和冷门,但是大学生就业不再集中在党政部门、行政机关、国企和事业单位而是分流到各行各业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多样的选择说明大学生择业思想越来越开放,不会拘泥于一种形式,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
社会转型时期,一方面中国社会面临着传统的思想观念迅速地被突破和瓦解,同时各种新思想、新观念不断涌入、形成、变化的形势;另一方面,对于这样的局面我们的社会还没有确立一种主导的、能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多元化的趋势当中,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处于个人主体性和现实客观性的矛盾冲突之中:主体意识增强、注重自我价值实现和自身的发展,同时也重视物质利益和经济因素;深受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的教育,同时又面临竞争和淘汰的压力;崇尚大公无私、服务于祖国发展的精神,同时又面对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带来的物质诱惑;期待更多的挑战,在战胜困难中提升自己实现自我价值,同时由于保守思想的禁锢而缺乏动力等等。以上这些,让我们看到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上的困惑和矛盾。
3 择业自主性增强,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观念更加开放,“挖掘自己的潜力”、“实现自身价值”都是现如今耳熟能详的词语,这说明现在的人们自我意识得到提升,大学生也不例外。相较于传统的职业价值观,当今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了重大的突破,他们不再把工作仅仅看成是谋生的手段和对社会作贡献的需要,而是认为工作是一项事业,是发展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并且把工作和生活是联系在一起来看待。所有关于大学生择业方面的调查数据都显示出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能否发挥自己的才能”、“是否具有发展前途”、“能否实现理想目标”、“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成为了大学生们在择业过程中十分注重的因素。不仅如此,对于工作地点的生存环境、人文环境、领导素质也在考虑的范围之内。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们择业过程中希望能找到能实现自我价值又能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工作。
这种自我意识的提高,表明了大学生在职业观念上的进步,关注自身的发展为职业生涯注入了动力,既有利于大学生发挥才能、实现抱负,又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的是,绝大部分大学生择业时将个人需要与兴趣的满足、自我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优先于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这也是个人本位的价值观被认同的一种体现,与我们国家集体主义为本位的价值观念是相矛盾的。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们把实现个人价值与服务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又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4 择业观念更加理性化,但也隐含功利化色彩,缺乏创新
当代大学生对待职业的心理更加成熟,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认同“双向选择、自主就业”这种就业模式的。大学生以市场为导向,加上学校和各级政府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依靠招聘会、广告媒体网络、信件、社会关系等等多种方式寻找就业机会,求职积极主动性、自主择业意识明显增强,并且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自我,心态更加成熟,就业观念更加明确。
与计划经济时代职业基本终生不变的情况不同,现在的大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存环境,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工作性质、地理环境、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劳动强度、个人发展和喜好等综合因素进行多次双向选择,直到找到自己最合适、最喜欢的职业为止,就业过程正从过去的“一步到位”向“逐步到位”转变。大多数学生对“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短期过渡性择业”的观点表示认可。一方面,可以说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在现阶段严峻就业形势下的理性表现;另一方面,这也可能会使得大学生择业目标更趋短期化、功利化,比如说就业后经常“跳槽”、工作不具有长期性、对人生没有整体的规划和目标、理想信念的淡化等。这一点在大学生对工作单位、工作地域的选择,以及对待村官、支教等政策的态度上也得以体现,人们的选择依然趋向于高薪水、高地位、高层次的工作,追逐个人利益。
同时,大学生的创业创新精神迫切需要得到加强。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直到现在,大学生群体愿意选择以创业方式来就业的比例不到百分之四,传统择业观念中稳定高于一切的意识仍然影响着当今的大学生们,职业风险意识、创业精神和勇于接受挑战的意识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5 结束语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是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转型的矛盾和就业制度的变化对大学生群体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只有认识清楚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宏,王运来,王艳春等.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分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9):90-92.
[2]黄丽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理念探析――从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变化谈起[J].大家,2010,(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