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教育的职业兴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业教育是给予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知识、技能的教育,其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更多的优秀的技术性人才,因此大多数学生们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技术能力的训练与提高上面,而对于语文这样的基础学科往往会有意无意的弱化,忽视语文学习与学习专业知识、尖端知识及今后发展的关系。那么,面对如此现状,要改变以往的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弊端,发挥语文学科所蕴含的工具性、思维性和实践性作用,根本之途在于改变教与学的表现形式,从兴趣入手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发挥语文在我们万花筒般的生活中的无穷魅力。
学生学习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内心的主观能动性,这一能动性的调动程度决定了学习效果的发挥。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古今中外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都有这样的感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语文是一种美的享受,是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主动的去学,进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一、兴趣教学法的定义和特点
所谓“兴趣教学法”就是以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出发点,把兴趣作为教学的手段和动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它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明显的优越性。
二、兴趣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早在十九世纪,俄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乌申斯基就主张“兴趣教学”,即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和掌握知识的持久性等确定教学的方法,同时还要充分注意学生的兴趣。兴趣教学法是符合心理学、教育学原理的教学方法。
(一)从心理学角度,兴趣教学法是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的
学生的学习是“感觉—思维—创造”的认知过程和“兴趣—情感—意志”的意向活动的有机统一。兴趣教学法正是抓住了认识过程中“具体—抽象—实践”的发展脉络,通过声音、图画、影像等手段营造氛围,引出教学内容,然后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进行知识的传授,使认识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上升。之后,用表演等形式完成抽象思维到实践的运用过程。这是符合认知规律的。
(二)从教育学角度,兴趣教学法符合“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质是大脑对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教育作为一种外在力量能否作用于学生,是以学生的自身条件为转移的。当学习的主体在心理上形成了对语文学习的需要时,这种需要就能够促进主体有效地记忆和掌握学习的内容。一旦有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就比较容易达到学习的目的。符合“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兴趣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一)建立学科之间联系,诱发兴趣
职业学校是以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学校,由于受其职业教育属性的制约和影响,语文学科很难发挥出在基础教育中的影响力,学生通常认为掌握好技术本领才是关键,从而忽视了对语文的学习。如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唯有从实际出发,建立语文学科与专业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与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发展方向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在职业学校的真正作用。
首先,在态度上,明确语文学习与专业技术学习之间的关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点。语文学习是专业技术学习的基础,它所培养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创新开拓的人文精神对其他学科具有指导作用。
由此可见,语文作为职业学校的基础学科,它的学习不是孤立的,它的价值不是单一的,明确了这一点对于提高语文的地位以及引起学生对其重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将语文学习与专业技能、生活实际相结合。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的教学目的不单是为了获得知识和能力,同时更注重能力的牵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堂内容的选取上可以适当的突破,以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原则。此外,指导学生写好书面的实习计划、总结,或要求学生把实习过程中的某一环节用口头的方式表达出来等等,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专业语言的表达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丰富教育教学方式,激发兴趣
明确了语文的地位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语文的关注度,但是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就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丰富教育教学方式,运用创新的思路为学生构建一个精彩的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觉到美的享受。
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增强感染力。
我国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老师,情感的迁移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可见,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学习兴趣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教师,要充分的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不断开掘自身潜力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学生,以严谨的态度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 其次,教学方式多样化,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一言堂”、“独角戏”这样的教学模式肯定不受学生欢迎,甚至引起学生的厌烦,进而影响学习效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当然,每种教学手段都不是尽善尽美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等灵活的选择,借助图像、音乐等多媒体加强直观感受,通过角色互换强化理解,开展讨论达成共识等等,为学生创造一个精彩的课堂,让他们流连忘返。
(三)开展多样实践活动,强化兴趣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职业教育更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主要途径就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力求在这些活动中获得知识并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一,开展课外阅读。职业学校的学生课余时间相对比较充足,因此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选择一些课外阅读作品,并且定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心得体会。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引述一些名著片段,请学生补充说明,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欣赏水平。
第二,鼓励学生写影视评论。根据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看电影、电视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写影视评论,尤其是一些名著影视剧。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范例进行引导。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开展演讲、辩论、模拟招聘等活动。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读写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要注重听说能力的训练。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强调实用性原则,因此更应该加大提升力度,开展多样的活动,锻炼他们开口说话的能力。
四、兴趣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兴趣教学法”倡导教师采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其中,目的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有所得。但是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 适度性
我们主张的兴趣教学法,并不是迁就学生,更不是去适应学生的兴趣,以他们的好恶来决定我们的教学内容,而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兴趣,使他们真正学有所得。所以在具体运用时一定要讲求适度性,不能流于形式,忽视内涵的开掘。
(二)针对性
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都各有其特点,他们所关注的问题或者情感指向也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在运用兴趣教学法时,要具体分析专业特点、班级因素,紧密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情感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达到预期效果。
综上所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定会参与其中,乐此不疲。兴趣教学法正是基于这一特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发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内驱,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有所得。恰当的运用兴趣教学法开展语文教学,定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关注语文学科,进而更好地发挥语文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谈振华.课堂教学理论读本[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 苏南地区 高职院校 实用性体育教学 可行性
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最高层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既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又具有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入学校后,以后从事的职业基本上就定了方向。职业劳动的部位、动作轨迹大多是局部的、重复的或是固定持续的。恩格斯说:“劳动的分工使一切受到它影响的人变成残疾,使一部分肌肉发达而其他部分肌肉萎缩。”[1]因此,这就要求在对“准职业人”进行身体锻炼的实践中,突出职业性、实用性的特点,充分利用体育锻炼身体的平台,针对各专业的实践工作特点,加强各种素质和体能的训练,使在校的“准职业人”具备良岗位特殊体能储备、动作技能储备。
1.苏南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及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现状
苏南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目前,苏南地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普通授课制、选项教学、俱乐部教学;在走访的15所高职院校中,有2所院校还是采用普通授课制教学,一年半的体育课,基本是田径、球类、健美操等运动项目分类的直线式、混合式的排列方式,学生没有权利也没有机会来自行选择自己喜欢或与今后职业相关的运动项目;有13所院校采用了选项教学,这其中又有一年级基础课,二年级选项和从一年级入学就开始选项两种形式。选项教学较普通教学制在学生兴趣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和身心健康的发展,在教学模式上更趋于合理。苏南地区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教学模式与普通高校基本类同,没能很好地体现高职体育教育的特质,体育教学和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没能很好地结合。虽然很多学校也象征性地增加了选项教学,但所设的运动项目较少,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电话调查和实地走访,显示苏南地区高职院校中开设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实用性体育”的院校基本没有。
2.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2.1学校体育教学负责人对实用性体育教学的认识
通过电话调查、实地走访苏南地区15所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负责人,有89%的体育教学负责人对实用性体育持肯定态度。他们普遍认为:1.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确立的“以社会市场需求设专业,以岗位核心能力设课程”的课程改革理念,为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2]。职业实用性体育顺应了高等职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苏南地区经济条件优越,高职院校较多,应该在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中起到先锋队的作用;2.职业实用性体育是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苏南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多起步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体育教学多是中专体育教育的“延伸”和普通高校“压缩”,没有充分体现出高职体育教育的特点,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对实现“以社会市场需求设专业,以岗位核心能力设课程”的高职课程教育改革理念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领导对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有很好的认识,因此,学校领导的支持为苏南地区高职院校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提供了组织上的保障。
2.2体育教师对职业实用性体育的认知
教师是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不仅需要任课教师的认同,而且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一方面肩负着培养学生一般身体素质即从事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活动能力,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培养特殊的身体素质以便更好地工作。因此体育教师是高职院校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改革的决定力量。从体育教师这方面来讲,在数量、职称、学历等方面,存在些许的不足,这对于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有一定的影响,但这不是最主要的障碍,主要的问题在于体育教师的态度。调查显示:目前苏南地区高职院校有60.7%的体育教师对“职业实用性体育”的了解不足,但是却有85%的体育教师认同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的必要性。高职院校教师对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是持积极态度的。
2.3高职学生对职业实用性体育的认知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改革的主体,如果没有教学对象的积极参与,再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也难以实施。调查表明,苏南地区高职院校对职业实用性体育方面的宣传还不够,很多学生对“职业实用性体育”了解不足,但对职业实用性体育的功能和作用的较感兴趣。有85.3%的学生表示有兴趣尝试职业实用性体育,并且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对未来职业工作中职业体能的必要性持肯定态度,平均支持率达80.1%,说明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身体健康状况比较关心,很希望能通过职业体育锻炼为未来的工作做好体能上的储备,对职业体育教学有较高的热情和期望。这为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苏南地区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高职学生认同度很高。
2.4体育设施资源状况分析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是正常教学活动的物质保障,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不断扩招,学校办学规模增大,苏南地区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虽然高职院校总体来讲对体育场地设施及体育经费的投入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部分学校依然不能满足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运动需求。调查显示,除了在上一轮的高职院校升格及评估过程中,部分学校对场地设施投入比例较大外,大部分的院校场馆、设备投资缺少后续的补充,部分高职院校的场地设施较好,多数高职院校网球场、羽毛球场、体操房的数量偏少。同时还发现各学校之间的体育场地设施情况差别较大,由于场地、设备、器材不足等方面的原因,新的教法可能会遇到困难,但是,有45%的教师认为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只要稍加改造就能基本满足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要求。另外,还可以鼓励体育教师动手制作或改造体育器材,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财力、物力,努力开发现有体育设施的潜在价值。这表明从场地设施这方面来说,苏南地区的多数高职院校都具备了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的硬件条件。
3.结语
3.1面对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工种的多样化、工作强度和职业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在高职院校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使在校的“准职业人”具备良好的职业体能和保健知识,对提高工作效率,延长工作寿命,减少职业病的发生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2苏南地区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所需要的场馆设施、师资力量、教改意识等软、硬件条件基本具备,在部分院校的某些专业,采用“以点带面,稳步推动”的方式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很可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兴趣;培养
当前,职业院校政治课教师时常叹息“课难教,师难当”。究其原因,有来自社会的“读书无用”、“向钱看”等不良思想的影响,也有来自教师自身的思想片面、方法简单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而有些教师只顾自己讲课,忽视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没有做好调动学生“注意与兴趣”的工作。如何在政治课上既引起学生的注意,又使他们感兴趣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效果较好。
一、注重课程导入,引起学生“注意”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讲好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第一步。如果在上课一开始因精彩导入就使学生注意听讲,他们就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他们的注意就不易稳定,掌握的知识也不全面,学习效果自然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应有十分准确的把握,努力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可以通过讲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成语导入新课;或在课的开头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造成悬念等。同时,教师还要仪表端庄、亲切和蔼、自信心十足。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条理清楚,并联系实际讲好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教师走进教室时精神倦怠,讲话有气无力,没有条理,根本谈不上精彩的导入,就不难想象学生的状况会怎样,整体教学必然要受影响。
二、提倡学生参与,活跃课堂气氛
政治课教学过程是“读、讲、议、练”的过程。对说教篇幅较多、道理好懂的教材,要精讲。要多给学生安排一定的议、练的时间。例如,讲《如何树立正确的职业和就业思想》内容时,可出这样的议题让学生讨论:“职业院校学生在选择岗位方面有哪些表现?有哪些不足?应怎样取舍个人和集体利益?”学生在议论过程中畅所欲言、精神放松、兴趣盎然,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提高了思想认识。如果教师一直“满堂灌”,学生一定会困倦,收不到好的效果。
三、运用生动有趣的方法
政治课教学可根据需要,恰当地运用有趣的比喻、精彩的名言、简短的故事等,突破难点、激发兴趣。例如,哲学课上讲“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抽象难懂的哲学观点时,如果教师只空洞地讲述理论,学生难以理解,又会觉得枯燥。我在讲这一问题时,引用了一个故事:有一员外家有四位女婿,分别是文人、做官的、经商的、种田的。有一天,他们在员外家同桌饮酒时,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他们便望雪兴叹对起诗来。身份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诗句。之后,我向学生提出问题:①为什么他们对下雪的认识不一样?②他们的不同身份,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③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谁决定谁?学生通过思考、回答,明白了道理,而且记忆持久。
四、正确解答学生的问题
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学生会有哪些想法或疑问,讲课时予以解答。例如,讲“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客观规律决定的”这一观点时,考虑到学生可能会提出“为什么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样的问题,我便在课堂上对这一问题给予解释,说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曲折性、必然性,排除了学生的疑问,树立了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相反,如果不排除学生的疑问,学生就难以接受教材的观点,甚至认为教材内容与实际不符,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当前,职业院校的学生思想活跃,对社会热点问题非常关心,教师应针对这一情况实事求是地解答学生的问题。给学生以鼓励,并认真解答问题,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旁征博引,增加趣味性
政治课教师在尊重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前提下,还要从社会生活和文字资料中搜集授课的素材,注意积累。要把积累到的材料分类分条标号记载,并装档存放,建立“教学资料档案”,需要时从中提取,方便快捷。利用资料,逐步使教学做到有理、有据、有趣,使学生对政治课愿学、乐学。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专业主要课程
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普通话、教师口语、教学设计、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班主任工作、教育哲学、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现代汉语基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基础写作、儿童文学、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初等数论、数学分析、应用数学、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小学自然课程与教学论、小学社会与品德课程教学、小学艺术课程教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比较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等。
小学教育专业就业前景
小学教育是“十年寒窗”的开始,也是义务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小学教育的成败与否往往关系到一个人以后的长期发展,因此备受家长们的重视。虽说现在教育类的专业也不少,各个城市教师竞争激烈,但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猛,不只局限于学校,更是拓宽到了学生兴趣、特长培养等范围,教师需求量依然不小。
小学教育专业的小伙伴们就业机会其实很多,无论是和专业最对口的小学老师,还是与教育相关的后勤行政工作,或是与文字相关的工作如编辑、策划,都可以成为施展自身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关键在于怎么在追求专业对口的同时打开就业思路,全面挖掘自己的潜力,利用兴趣爱好拓宽就业范围。
据有关数据显示,对小学教育专业人才需求量最大的还是教育、培训、院校等领域,大约是80%。由此可见,大多数前辈的就业方向都比较对口,这也说明这些领域对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依然很多,同学们可以优先考虑。
小学教育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小学教师职业。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教育、新能源、电子技术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教育/培训/院校;
2、新能源;
3、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4、互联网/电子商务;
5、公关/市场推广/会展;
6、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7、广告
8、计算机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老师、课程顾问等工作,大致如下:
1、小学语文老师;
2、小学教师;
3、小学数学教师;
4、小学英语教师;
5、教师;
关键词:实践导向;小学教育;课程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给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的小学教育对实践性要求很高,小学教师必须掌握有效的教学实践方式。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是培养小学教师的重要场所,只有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过程中,设置具有实践导向的课程,才能提升小教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时展的需求,因此,加强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实践导向课程设置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中以实践导向为依据的重要性
在实践性教育理念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学也对实践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毕业生,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新时期,小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具有教育创新的能力。以实践为导向的小教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正是侧重于对小学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基于实践导向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将教学重心向学生方向转移,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对今后学生教师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现阶段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实践导向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学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在课程设置中也加强了对实践导向的运用。但是由于对实践课程理解程度低,在课程设置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定位不准确。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在教学模式定位中,主要要求学生将学习的理论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将实践教学作为了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降低了实践教学的作用。而实际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的。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认识,在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中,以实践导向的教学还处于被动局面,学校更加倾向于文化课程教学。第二,课程形式过于单一。高校开展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以简单的理解为主,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教学评价指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能够积攒更多的学分,学习内容实践性偏弱,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执教生涯造成不利影响。第三,实践与理论脱节。很多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课程设置过程中,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放在了对立面,认为实践与理论是对立的,两者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少。然而,实际上两者存在必然的相互依存关系,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的进行必须以理论为依据,同时也能够对理论进行验证。
3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实践导向课程设置策略
3.1找准定位,保证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在设置教学课程前,必须明确教学的目标,明白通过教学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以培养结果为目标,保证实践导向教学设置的合理性。另外,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必须保证实践导向贯穿于整个理论知识教学中,确保理论教学中包含有实践操作,而实践教学中也贯穿有理论讲解,真正意义上实现实践导向课程教学。
3.2加强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实践导向课程的规划与设计
传统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更多的是体现学生小学教育理论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走向教学工作岗位时遇到了很多的困难。通过前沿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非常乐意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同时,教师需要增加实践课程在小学本科教学中的比例,增加课时,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现阶段的小学教师培养还要不断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保持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兴趣。单一的教学模式往往不被学生接受,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特别是小学教育改革的需求,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必须以实践为导向,采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方式:或见习实习、或技能培训、或微课教学等,激发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实践教学能力对今后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3.3不断完善实践导向课程教学支持体系
为了保证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实践导向教学更好地开展,就必须建立足够多的实践教学基地,并保持与各类实习小学良好的合作关系,以满足学生实践需求,还能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利用实践基地,学生可以把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基地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得以相互促进,综合提升学生素质。广泛建立高校与小学的合作机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对未来工作意向选择不同类型小学进行实习,通过比较,找出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例如有的学生多才多艺,可以在偏重文艺培养的小学得到锻炼和才能的发挥,通过实践基地与小学实习比较,还能总结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与风格,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我国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学模式必须更新,以适应时展的需要。目前,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的目标之一,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具有创新实践能力,作为培养小学教师的重要场所,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必须以实践为导向,增强课程的实践性,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王华刚 单位:铜仁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