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品德教育知识

小学生品德教育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品德教育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生品德教育知识

小学生品德教育知识范文第1篇

自主教育涉及五个主要因素:学生、教师、德育、管理、生态,每个因素在不断自我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对其他因素产生作用。在对自主教育的理解上,我们始终将自主学习放在最核心的位置,通过自主教研不断深化教与学方式转变,丰富自主学习课程,有效开展自主德育,形成道德引领,推进自主管理,自主构建校园生活,从而有效提升学校品质。

一、自主学习:转变教与学方式,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一)转变教与学方式,建构自主高效课堂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发生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正确引导与激发,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堂才能生成智慧,实现高效。我们首先是明确提出“以学定教”,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促进科学教学观的形成;组织实验先行者分享成功经验,引领实践方向;邀请市、区教研员观摩教学,与教师共同研究新旧课堂,解决转变教与学方式遇到的困惑。其次,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提炼出自主学习课堂基本框架:自主预习小组讨论展示互动反馈提升。各个学科参照基本框架,遵循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对课堂结构进行相应改革,进一步形成一些操作性强的模式。我们积极避免课堂形式化和模式化,鼓励和提倡教师结合自身特点,完善教学策略,关注课堂生成,鼓励百花齐放。各学科教与学方式日趋成熟,大大提升了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与丰富性。

(二)开发多元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学校从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出发,立足校本,整合课程,以艺体课程为突破口,实施课程校本化重构,改革并完善相应板块,使得课程更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发展需要,形成集人文修养、科学素养、艺术体育、展能活动4大板块50多门课程的“课程超市”,以“菜单式”让学生自选。如艺术课堂普及口风琴和版画教学,体育课堂引入足球、篮球、跳绳、韵律操和国际少儿趣味田径项目。学校校本课程的实施极大丰富了自主学习内容,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得有序、学得有趣、学得有效,为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创设了广阔的空间,使学习变得趣味盎然,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二、自主教研:改造“旧”教研,培养“新”教师

主动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自主教研主要从导向、方式、机制三个方面进行改革,着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的教研新文化,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引导教师体味教育幸福。

(一)改导向:基于课堂,立足常态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最主要场所,教研只有基于课堂,才能落地生根,结出硕果。学校校本教研紧扣课堂教学产生的问题,统一认识,明确基于课堂、立足常态的研究导向。

(二)改方式:刷新流程,突出自主

我们研制了一个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全新的自主教研流程(见图1):

在新的教研流程中,研究问题由教师自由产生,研究内容由教师自愿选择,研究过程由教师自觉参与,这种自主性教研大大增强了教研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三)改机制:全员参与,团队攻关

我们举办全校性“沙龙式”研讨,建立团队教研机制,组建了由特聘专家、学科骨干和青年教师构成的跨学科的“学研共同体”。教研不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而成为“每一个人”的事情。

学校目前拥有9项各级各类课题,涉及学科教学、德育、艺体教育等多个领域,参与教师达230人次。2012年学校被评为福田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2013年6月承办福田区教育科研现场会,为全区教育科研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了典型范例。教师在自主教研中合作共赢、互动发展,成就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三、自主德育:发展道德认知,改善道德行为

自主德育,旨在促进人与人(扩大到社会)、人与自然、人自身内部“三个和谐”,激发孩子心中“向善从善”的活跃基因,促进道德自律与心灵觉醒。

学生品德在认知上是道德判断力水平的发展,在外显上则是道德行为的养成。学校围绕“五善”(讲善言、存善心、行善举、正善根、扬善道)主题,组织学生编制德育材料,自主策划德育活动,从而在道德上强化自我反思和自我要求,从他律转向自律进而实现道德自觉下的行为转变。

(一)创新“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充分尊重师生的发展需要,让师生根据自己潜在的道德认知水平,自主选择道德认知内容,从而自发地推动道德认知发展,是自主德育的有效方法。学校改革升旗仪式,由原来大队部包办,改为班级轮流自主承办,“国旗下讲话”从领导“专利”,转变为教师全员参与、学生自主申报的主题演讲,变成师生传播正能量的平台,激发师生不断提高自我道德认知。同时,学校组织学生积极编写、自主阅读《善恶拔河》《品行养成三字歌》《让我们更美好》等校本德育系列读本。在编辑、学习《善恶拔河》一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去寻找、收集自己喜欢的“善”“恶”小故事,自己整理故事文本,自己创作故事插图,自己撰写阅读感悟,并与家长展开亲子探讨。整个创编、学习教材的过程就是学生内心一场“善恶较量”的过程。

(二)创新“道德体验模式”

情境相似性、角色可代入性的程度,影响着道德体验的效果。学校组织大队委经过集体讨论,结合学生行为规范要求,确定课间篇、卫生篇、环境篇、着装篇、如厕篇、综合篇等6个主题,并组织学生策划、拍摄了11个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专题“微电视”。针对“课间安全”主题,学生首先自行设计“课间现状”调查问卷,主动征得各年级班主任老师支持,发放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有针对性地采访学校不同学科老师、安全主任和校长,搜集有关课间活动安全建议;之后收集整理资料,确定解决方案,设计脚本和挑选演员,最后组织拍摄。视频素材来自校园生活,视频演员都是学生自己。学生在制作和观看过程中,内心情感体验更强烈,角色代入感强,从而更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各项行为。

在自主反思、互相影响、同伴引领、行为养成的良性循环中,学生的思想素质明显提高。

四、自主管理:加强自我认同,提升管理效能

教育现代化要求大力推动学校民主化建设,只有对各种外部因素和自身因素进行自主调整、自主管理,学校品质才能有效提升。梅林小学自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自主管理,在学生层面积极创设管理岗位,增加锻炼机会,推动有序竞争,完善管理机制,凸显管理特色。在教师层面实行人文管理,开展文化引领,引导教师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能在学校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一)学生:全员管理+正向引领+特色创建

一是建立全员参与机制,增加参与管理机会。学校建立“班级责任区”自主管理模式,就近划分班级自主管理责任区,包干到班,落实到人;建立礼仪队以及秩序、卫生、安全“三色小马甲”等学生自主管理队伍,不拘一格吸收有热情参与管理工作的学生加入,壮大学生管理阵营;引入学生干部竞选制,改革优秀先进评选权,增加“民选”含量。大队委一律进行全校竞选,先是由学生自主报名,制作竞选材料向“选民”们作自我推介,之后通过学生电视台进行公开演说,最后由全校学生投票产生。二是凸显正向引领,强化局部表扬。我们整合形成以“班级夺梅、个人争星”为特征的“五梅竞开”评价体系,以五色梅花分别代表学生行为规范的五个方面,将个人表现和集体荣誉“对接”,并以“步步高”的形式形成荣誉序列引领学生不断向上。开展“梅林十星”系列评选活动,关注学生闪光点,强化局部表扬,多把尺子评价。三是集聚班级优势,开展特色创建。学校本着“以创建特色促进习惯养成,以发扬优点带动改正缺点”的理念开展特色班级创建活动,学生与教师讨论本班优势和强项,确定创建特色班级项目及评价指标,开展一系列创建活动,最后由学校组织师生验收小组进行考评,验收合格命名挂牌;通过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教育自己、调控自己和评价自己,从而产生持久的教育效果。

(二)教师:文化引领+专业引导+价值认同

一是注重文化引领,提出“师生都是学校的历史,每个人对学校同样重要”,确立师生的管理主体意识。提倡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教师,努力创设绿色人际关系。二是专业引领,引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和“托起底部工程”,分层递进,推动全员发展。三是价值认同,注重“扬人所长”,发现和挖掘每个教师的亮点和优势,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平台。学校举办常态化的教育论坛,开展沙龙式研讨,支持教师成立或加入工作室,组织高层次、跨区域的经验推广和交流展示,推动教师实现自我价值。学校目前拥有英语、数学、音乐、体育4个区级特色教师工作室,是全区拥有最多工作室的学校之一。27岁的史冰清老师成为了福田区最年轻的工作室主持人。一批探索型、实践型、智慧型的教师崭露头角。

五、自主构建校园生活:增强快乐体验,实现自我超越

校园生活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身心协调,意义重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个体差异性决定了发展需求具有多样性,自主构建校园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坚持“自发性”原则,以有趣的大型活动推动全员参与

只有人人参与,校园生活对于学生才有意义。学校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开展读书、体育、科学、艺术、合唱等五大“校园文化节”,学生或当裁判、评委,或作选手、队员,或当啦啦队、亲友团,人人都是主角。常规活动注意推陈出新,增加选择空间,如学校每日例行的“快乐大课间”活动揉合了羊角球、少儿趣味田径等20项富有童趣的特色运动项目,学生可定期轮换选做,寓锻炼于游戏中,深受学生喜爱。

(二)坚持“差异性”原则,以丰富的社团活动拓展学生兴趣

为个性发展提供更多平台,校园生活对学生才更有吸引力。为此,学校大力开展社团活动,学生可根据不同兴趣、爱好参加“红星足球俱乐部”“童心田文学社”“绿纽带亲子环保社”“观鸟协会”等20个学生社团活动,实现多样性差异化发展。如“绿点”环保社团在“世界环境日”组织参观滨河污水处理厂,了解城市污水处理过程,同学们现场充当摄影师、主播和记者,拍摄并制作环保MV在校园电视台播放,向全校师生普及污水处理知识,传播环保理念。

(三)坚持“挑战性”原则,以创新的特色活动促进自我超越

挑战与超越永远是校园中最让人激动的旋律之一。“校园吉尼斯”是学校别具一格的一项特色活动,其宗旨是让学生勇于展示,不断挑战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特长。活动从形式到内容不拘一格,允许“自作主张”,申报挑战内容,挑战成功颁发“校园吉尼斯”记录证书。“百家小讲坛”则为资优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可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结合自己兴趣和特长进行探究,将研究成果与同学分享。“美丽周末”活动是学校中高年级校园生活的“例牌菜”,每周五下午课后,学校提供舞台和音响,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40分钟的才艺展演。演出一切事宜从节目申报、策划排练,到舞台布置、主持串词、组织表演,乃至摄像、照相等台前幕后工作均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负责整体把关、提供适当帮助。“美丽周末”已成为校园生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通过自主构建校园生活,师生在自主教育的学校文化浸润下实现自我发展,学校成为学生向往、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的“温馨乐园”。

小学生品德教育知识范文第2篇

一、运用传统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结构,培养积极心理

在笔者学校,较常用的是传统多媒体技术,通过对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的综合处理,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知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可在积极心理建设上生发强大的引导效果。

1.妙用英语歌曲,培养友善、自律品质。

每节课上课开始,教师通过播放积极向上、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英语歌曲,在轻松愉快的歌曲氛围中,使学生获得一种代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渲染了友善快乐的氛围,培养学生友善等积极心理品质。如,在教学外研社(一年级起)(以下同)五年级上册第七模块His dog can help him.这个模块的时候,笔者播放A good friend这首视频歌曲。学生们看着视频里那只什么事情都不会做的狗,捧腹大笑。在轻松愉快的歌曲氛围中,通过进一步引导,有些学生说,尽管这只狗不会划船,不会骑车,并不是一只特别的狗,但它却是人类非常好的朋友,我们要爱护人类的朋友,要善待它们。通过这首英语歌曲,学生们在欢快的氛围中,进一步学习了can/can’t的句式,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善待动物的意识。此外,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一模块歌曲I worked in an office的时候,笔者引导学生向歌曲里的爷爷奶奶一样,无论环境好坏,无论条件如何,都要努力学习。

2. 信息技术搭桥,巧设活动,开放思维。

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仅能在英语的热身、复习等环节里运用,还可以在操练、巩固课文重点句式上运用,它不但能进一步帮助教师突破课文重难点,促使学生掌握运用课文的重点句式,而且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开放的思维。如,在执教四年级上册What happened to your head?这课时,笔者通过PPT制作Guessing Game(猜谜游戏),让学生猜猜图片里的人物都发生了什么小事故。PPT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也开放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能说出He/She bumped his/her head. He/She fell off the bike. He/She fell over.等小事故。

3. 整合视频,刺激感官,开阔视野,孕育感恩之心。

新基础教育指出,英语学了是用脑、动脑的认知性活动,还是一种审美活动,语言不单单是艺术创造的重要形式和手段,语言本身就是重要的审美对象,是人类普遍创造的艺术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非常需要加强对英语的整体审美感。从英语教学的角度而言,如果要引导学生在审美体验中学习英语,在教学中就要运用各种手段和形式,如英语诗歌、歌曲、电影、故事等。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巧妙地播放英语视频,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润物细无声地在学生心里种下美好、积极的心理品质的种子。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八模块Helen Keller这课时,笔者播放了Helen Keller的视频,学生们对这个同龄小女孩的好奇心被大大激发了,同时对这位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女孩最后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心生钦佩之情,并感恩现在的美好生活,明白在遭受灾难,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失去希望。

又如,在执教五年级上册第八模块There are lots of games.这课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在视频中感受中西方学校的差异。由于视频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近,很快就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愉悦的审美感受下,学生对中西方校园生活有了进一步理解,也能用更为开放的眼光了解世界了。

二、 课堂运用电子书包,培养学生开放的思想及自律品质

电子书包,即利用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的便携式终端。这一两年,笔者学校不仅将多媒体技术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还尝试探索使用电子书包等新兴多媒体技术。

用电子书包上课,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什么时候拿出pad,什么时候放好pad,不沉迷pad里的游戏,都需要学生的自我约束。同时,电子书包能改变单纯的教师评价模式,实现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能以更开放的眼光,多角度地评价他人,眼界更开阔,思维也更活跃。

三、课后利用网络与现代通讯技术,培养自律品质与开放的思想

网络信息教学是一种与传统多媒体教学有较大差别的全新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同时具备多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的功能,而且实现了网上多媒体信息的传递和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共享。近一年,笔者利用电子书包网络云平台和“一起作业网”的网上资源,作业,让学生通过人机互动,完成听读、跟读的预习、复习作业,并通过网站的测验,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此外,学有余力的学生还能通过网站上的课外阅读材料,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词汇量和阅读能力。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每天复习、自觉完成作业的自律品质,并获得对知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与激情。

现代通讯技术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人们能在QQ群、微信群里及时沟通交流。上学期,笔者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布置学生完成一项分层作业。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十模块以Rules(规则)为话题的课文时,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Ms Smart的家规和班规后,笔者在微信群上布置了一项选做作业:请学生们想一想,在家里、班级、学校、公园、图书馆,或者其他公众场所还需要遵守什么规则,然后在微信上将这些规则写出来,进行规则接龙游戏。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每个班有将近30个学生完成这项选做作业。通过这项作业,培养了学生的开放思维。有的学生写的是除班规、家规以外的其他场所应该遵守的规则。如有的学生写的是考场规则:We shouldn’t cheat.有的写的是图书馆规则:We shouldn’t sing loudly in the library.也有的学生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班级应该遵守的规则:We shouldn’t bring your phone to class. We shouldn’t draw on the desk.通过在微信群上写英语规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己查找单词、组织语言的能力。如五年级(5)班有的学生自己能写出People shouldn’t smoke. We should be honest and love each other.等句子, smoke,honest等词都是没有教过的。学生不仅自学了一些单词,在完成写不同场所的规则的同时,也是对自律品质的进一步培养,学生更清楚了什么场合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

小学生品德教育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德育;重要性;有效方法

小学美术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门学科,在美术教育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是非常必要且关键的。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还有许多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传统的品德教育仅仅是政治教师或者是班主任的事情,但是新课改下的品德教育已经在所有的小学学科中进行宣传和灌输,在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都能够进行品德教育,而且学生的所有活动和教育都于品德教育是分不开的。

一、德育中出现的问题

德育在发展的初期是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其说是品德教育,不如说是政治教育,德育不是仅仅靠政治课程来表现他的价值的,德育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应该以一节课或者几节课来限制他的时间,而应该贯穿于小学生的所有教学当中。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很不成熟,品德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很薄弱,需要各科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学生灌输品德教育的知识,品德教育不能只是一些理论性的东西,而应该加一点实际进去。德育只有付诸于实践行动,才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才能够对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良好的效果,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下面就讲小学生的美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二、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

1.德育对小学生未来性格的形成以及良好的精神品质形成能起到促进作用

现在小学教育中融入德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人们不仅重视学生的知识的掌握和成绩的提高,也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小学生的品德教育中来,更加验证了德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德育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是与美学分不开的

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教学是将人对生活的情感和认知融入图画里,融入美术艺术中,美术教育教学能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审美,对生活充满信心,是将小学生的情感进行释放,小学美术教学是将小学生的情感自由放在第一位的学科。它重视小学生的自由观念和理念,而品德教育也注重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重视小学生对生活中美的认知。

3.进行品德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性格的形成,尊重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教学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学生的认知,尊重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小学美术教育是很受小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融入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教学的成功,也是品德教育的成功,小学生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有兴趣和积极性,就能够对品德教育的知识有兴趣和积极性。这样,品德教育就能够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对小学生的教育中,对小学生的教育产生良好的影响,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非常必要的。

三、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性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之所以能够对德育产生影响和作用,源于艺术家们在进行美术创作时不仅能够使作品反映社会的现实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看不到却能够想到的东西,而且还能够对生活做出肯定和积极的评价,能够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当然也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融入作品中,教师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小学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非常可行的,而且也是非常有效的。

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方法

1.美术教育教学时,注意语言中要加入德育的感情,还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美术教育有很强的动情性,小学生很容易就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美术作品中,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很强的引导性。当学生喜欢这一课程时,教师的话语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形成是有很大的魔力的。

2.情感和行动都能够感染学生,都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

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生动的讲述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将德育适时地融入美术教育中,就能够使德育和美术教育都产生良好的效果,因为德育和美术教育的出发点是一样的,就是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生活中的美,不管是心灵美还是景物美。

3.小学美术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够言传身教

品德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有榜样的先例,小学美术教师首先自身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够胜任德育工作,小学教师要培养良好的德育知识,要有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够发生人格魅力独特的美的气息,才能够在美术教育中感染学生、吸引学生,才能够真正为德育工作做贡献,学生的品德才能够真正有所提高。

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教学的关键,因为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接触社会很少,很容易被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带坏,而且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很差,需要进行品德教育以改良思想道德意识和观念。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和观念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小学美术教育中能够渗透德育,会使小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教师也应该针对各科的教育教学环境和内容对德育进行适当的调整。

参考文献:

[1]孙继南.论德育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和谐校园:德育天地,2009.

小学生品德教育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实施途径

小学正是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阶段。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关键的教学内容之一。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几种实施途径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以期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效。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学教学也得到了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在新的时代下,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了解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对于小学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十分重要。

中国有句古话说:先做人,后做事。可见,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一直都十分看重对个人思想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培养。这一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并且融入到了小学教学的实际中去。小学生对于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想象力,没有十分明确的是非善恶观念。因此,教师的指导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认知方式等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为了使小学生能够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去了解社会,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一方面,思想品德教育能够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另一方面,思想品德教育也能够教会学生如何与身边的人相处、如何看待世界等重大的问题,从思维模式上得到提升。在如今这个思想来源复杂化的社会,更需要在小学教育中大力实施思想品德教育。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几种途径

(一) 加强教学的实践性

小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不能够理解过于深奥的哲学道理;加上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使得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教学的实践性。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并且通过实践的方式更能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方式可以是灵活多变的,不能完全拘泥于课堂教学或者书本知识上。举例来说,为了教育学生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教师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学习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因为故事的方式往往比枯燥的课堂讲解更为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认真听讲。而讲故事的方式也会营造一种更加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使原本深奥的道理变成一个一个实例,学习起来就更加简单容易。如果学生对于故事产生了好奇或者一些疑问,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或者让学生们进行讨论,来加深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外活动的时间里组织学生们参观烈士墓、博物馆等地方,去实地了解英雄事迹。

(二) 开展多样化的活动

除了课堂上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或者课余时间里开展一些多样化的活动,也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一些基本的道德哲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建设也在不断跟进。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有了更多的选择。

首先,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在校园内开展一些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且在活动过程中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例如,学校可以每周设定一个“清洁日”,鼓励学生在清洁日的时间里寻找并且回收校园地面上的垃圾。对于做得比较好的班级或者个人,可以提出表扬,甚至可以给予一定的小奖励,来鼓励学生们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行为习惯。这样一来,校园内部就比较容易形成一种爱护环境的良好风气,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共同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同时,这种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学生们就会在其他场合、其他时间也都自觉自愿地进行环保工作。由此可见,为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开展的活动,其意义不止在于活动本身的当时效应,更在于对小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的正确引导。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比如开展主题班会,就某一具体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举行作文比赛,鼓励小学生写出身边的道德榜样,并进行学习等等。

其次,学校还应该和校外机构等协作,共同为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开展而努力。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平的实际情况会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一定的影响。加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道德环境。就具体开展的活动来说,学校可以和图书馆、社区、文化公园、历史博物馆等机构合作,定期开展先进思想的讲座和系列活动。有了社会的协助,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开展就能拥有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途径,使思想品德教学的实际教学成果更上一层楼。加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强化家庭品德教育

教学活动的多样化还应该包括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家长是小学生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家长应该和学校教师保持积极的联系,及时沟通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果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才能帮助小学生成长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个体。学校可以设立“开放日”,允许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为了使教学活动更有成效,可以每期设置不同的主题,主题要与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相关。例如:闯红灯现象的教育、尊老爱幼教育等。

参考文献:

[1]刘守金.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几种途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5:197

小学生品德教育知识范文第5篇

1. 重视教育程度不够,阻碍教育进程。随着新课改在全国小学的全面性展开,思想品德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亦愈加受到有识之士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与重视。但是,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在具体落实与实施的过程中,一些小学及基层学校并未完全被落到实处,许多小学校还存在着口号多、宣传多,而实际行为少、教学形式多内容少等现象。这就造成了一些小学在学生素质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效还不够明显,未能取得具有突破性的进展与结果。同时,一些地方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理解与实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简单化、片面化、形式化,加之一些学校认为新课改的效果难以在较短时期内取得较高的成效,有时还会影响到教学进度以及考试分数,甚至还会因此影响到了教师的名誉甚至岗位聘任等,这也造成了许多教师在课改过程中,欲“改”却又不敢“改”,或只是形式上的“改”。

2. 忽视学生个体需求,违背发展规律。由于小学阶段是小学生长身体、学知识的时期,他们的心理适应、学习、模仿能力都较高,而他们绝大部分都具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这时他们的求知欲、自尊心以及好胜心理也都较为强烈,对于教师的要求,往往也会依据自己的心理判断去完成,并不能全面地进行自我控制,其自制力与控制力较差。同时,每个小学生的个性差别也较大,其知识、经验、接受水平等差距往往也较为明显。而许多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并未过多的注意小学生这些个体差异及个体需求,只是单一或是大众化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没有进行差异化教学;仍然在思想品德课上采取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这不但忽视了学生的精神自由以及主体性,同时也会造成一种强烈的逆反心理,甚至还会出现“两面派”的现象,即在学校、教师、家庭、长辈面前是一个“好孩子”的形象,而一旦脱离他们的视线,则会完全显露出其相反的一面来。这样的教育方式实际是对小学生一种变向的摧残,更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错误的教育方式。

二、课堂教学效果欠佳

1. 课程设置不够完善。由于一些小学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只将思想品德课程设置为第三平台。在教育部的规定下,小学1、2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程每周应安排3课时,但是往往大多数小学只安排了2课时,这样一来也导致了课时的不足。甚至还有一些小学校经常出现语文、数学老师以各种理由占用思想品德课时,以提高其授课进度等等。这些情况往往使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失去了原有的目的与作用,甚至还会严重地阻碍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改革与发展。

2. 教师素养提升不足。受一些小学对思想品德教育不够重视的影响,对思想品德师资配置也不够重视,甚至出现一些兼职教师。据文献资料统计,80%左右的思想品德任课教师认为自身缺乏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就造成了许多思想品德任课教师对小学生的心理不是十分了解,不但没有将学生作为儿童来看待,反而会不顾儿童的生理年龄、心理特征以及接受能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只是单一的、主观地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进行说教,以灌输、填鸭的形式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而在小学生遇到问题、提出疑问、不专心听讲,甚至是出现质疑任课教师的时候,却又采取了极端、不理智的回应态度,如训斥、责骂、惩罚、体罚、威胁等违背小学生意志,以强迫其服从的教育方式来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这不但严重损害了小学生的心理,严重挫伤他们的天性与自尊心,同时也恰恰与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宗旨相背离,也会引起小学生的强烈反感,从而出现了更为强烈的“逆反心理”。正是由于个别思想品德任课教师缺乏应有的教师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才会影响到思想品德教学的成效。

3. 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据相关调查资料提示,绝大多数的思想品德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比较认真,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多以传统的客体论、填鸭式的模式进行思想品德教学,使得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位置。同时,一些思想品德教师缺乏对小学生进行引导、启发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过多地压制了小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堂所产生的疑问、质疑等,不但没有从品德根源上去引导、帮助学生,反而更容易引发小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敌对、反感情绪,严重影响到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三、社会资源整合不够全面

1. 忽略风土人情教育,导致脱离生活实际。我国共有56个民族,属于多民族国家,由于一些民族处于边远地区,受其地理环境、经济条件、语言文字、文化生活、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素质、等不同,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这些民族性的差异,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如何树立良好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加强对小学生的唯物论、无神论、进步、文明等基本知识的教育,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民族团结以及反对民族主义思想的渗透,都需要我们结合各个民族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别对待。

2. 轻视传统节日教育,导致弱化隐性教育。思想品德课的显性教育是指具有明确的、事先设置、编制的德育教学课程,即常规的正式课堂教学。而思想品德课的隐性教育则是指潜在的、隐蔽性较强的课程,这主要是通过校园文化、教师的品行仪表、传统节日、家庭、社会等潜在因素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课程资源。

由于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小学生会在学校、社会的大环境、家庭的小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有显性的、隐性的,这些因素都会充分发挥它们育人的功能。许多学校在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过多地强化了思想品德教学显性课程的教育作用,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隐性课程的利用与开发。但是,一些小学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过多地侧重于思想品德课的显性教育,而忽视了对隐性教育内容的开展与开发。尤其是具有革命、爱国等传统节日的隐性教育过于弱化,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清明节等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

3. 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四者有机整合不足。

首先,家庭是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一课堂。同时,家长也是其思想品德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主导作用,这对学生的德育观、价值观以及品德行为形成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其次,学校是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第二课堂,也是最直接、最具良好效果的教育基地。因此,学校在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起到了总的导向、指导以及培养的作用。首先,在学校,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是穿衣戴帽都会影响到小学生们,他们会不断的模仿各个任课教师的言行举行。因此,无论是思想品德教师还是其他各科的教师,都应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整合到各自教学之中,这样才可以更有效地从自身、从教学内容给小学生树立思想品德的榜样作用。尤其是思想品德教师,更应注意自身在学校内的言行举行。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对小学生的影响程度要比其他的任课教师重要的多。其次,学校还应更多的组织一些有意义的、以年级、班级为主的思想品德行为竞赛,从激励的角度和强化实践教育的角度出发来进一步加深、巩固小学生的品德行为,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