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教育的机会

小学教育的机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教育的机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教育的机会

小学教育的机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3-0095-02

1 引言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任何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词汇学习。在小学英语学习阶段,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词汇教学是以词汇为教学内容,以词语的理解和应用为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设计。小学阶段有时一节课都是进行词汇学习,有时会将词汇学习与其他知识与技能相整合,但是只要将教学目标定为词汇学习,其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就应该是以词汇目标的达成为目标。

词汇学习固然重要,但却常常被忽略。有些教师认为,学习词汇是简单的事情,不需要耗费时间去设计教学,他们往往只是带着学生机械地去读、去背。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疲惫、乏味的心理,时间久了会由于惧怕记忆单词而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的词汇学习中借助于教育技术媒体,以具体直观形象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产生和学习内容有用的关联,从而达到高效学习词汇、记忆牢固的效果。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教育技术的应用将引起英语学习资源载体多样化,信息显示方式多媒体化,学习内容非线性化,有助于促进学习的保持,改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新教育的实施,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尤其在小学生认为比较有难度的词汇学习方面,运用教育技术手段能够让英语学习充满趣味,调动起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词汇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教育技术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应用实例

传统的词汇教学中,教师多利用挂图、幻灯片、简笔画等作为教学资源来使用。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为词汇教学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活跃词汇教学,达到更好学习词汇的效果。

2.1 词汇呈现中使用教育技术

词汇呈现是指通过某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词汇的基本信息、词汇的用法及学习策略等。词汇呈现是学生理解词汇意义,了解词汇的构成、用法和学习策略的过程,呈现是词汇学习的开始阶段。呈现是否清楚到位将直接影响词汇的训练和应用。良好清晰的词汇呈现有助于激起对词汇的感觉和记忆。词汇的呈现方式有多种,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中低年级段,词汇呈现的方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手段呈现词汇,比如动画呈现天气词汇,可以借助动画展示不同的天气变化,使天气词汇变得形象具体。也可以用视频呈现词汇,比如用一些儿童喜欢的动画片的视频片段来呈现一些较难直接用图片表达的词汇。通过视频可以更好地呈现词汇的意义、发音和在语境中的用法,为词汇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词汇训练中使用教育技术

词汇的训练一般是在呈现之后,训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单词的意义、发音、拼写以及用法。词汇训练表现为反复使用某个单词,词汇训练最好在设置语境的情况下,以便学生更好地应用词汇。训练在词汇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情况下学习不能很好地运用词汇和训练不充分有关系。训练方式有多种,可以进行问答练习,可以表演猜测和游戏,从多方面练习词汇。

例如,在一个词汇训练的环节中,教师用PPT呈现喜羊羊等卡通形象,让学生猜它们怎样上学的:

He goes to school by( ).

She goes to school by( ).

在此游戏练习词汇的过程中,教师使用了动画技术,把学生喜爱的喜羊羊的卡通形象移入课堂,增强了教学效果,符合儿童的特点,抓住儿童的兴趣点,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2.3 词汇应用中使用教育技术

应用环节是词汇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课堂只有词汇的呈现和训练,而没有词汇的应用,学生获得的只是词汇知识,而不是词汇运用能力。词汇应用要求必须设置语境,任务必须明确,设计必须合理。词汇应用过程中可以用视频、动画等手段设置语境,组织学生角色扮演、配音,在这些应用活动中更好地掌握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比如教师播放Amy和Sam上学的画面,接着播放Smart夫妇上班的画面,呈现bike、train、car、bus、plane,让学生利用这些画面谈话,主要运用“How do they go to school”“How do they go to work”,在情景中反复使用交通工具词汇。

2.5 板书词汇使用教育技术

传统的板书使用粉笔书写,简笔画作图,浪费时间并且黑板利用率不高。而今,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演示文稿来代替板书,但其不是黑板的简单替代品。演示文稿可以图文并茂,可以链接各种媒体,如动画、音频、视频、网络等,使词汇教学更直观、生动、高效。而且在词汇教学中运用教育技术来进行板书,书写更加规范清晰,有利于学生模仿,能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

3 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控策略

3.1 创设问题情境

“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学生的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引起惊奇、疑问或矛盾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轻松愉悦地接受知识。

3.2 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成功与失败会带给学生截然相反的心理体验。成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而失败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情绪低落。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不同层次因材施教。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设置不同梯度和层次的问题,创造更多的条件、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上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3.3 给课堂注入活力

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中的动画拓展教学空间,增大课堂容量,对学生给予各种感官刺激,给单调的课堂教学注入活力,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结语

在21世纪的信息高速时代,由于教学条件的改善,许多学校都开始重视使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教育技术手段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使用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调节学习气氛,营造良好的、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意识学习和无意识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儿童多动、喜欢形象直观的特点,创造多层次的学习机会,开发潜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又能增强学习效果。

总之,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使枯燥乏味的词汇学习变为轻松快乐的学习美餐。教育技术手段形象、直观、音形兼备,有效地促进英语学习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当然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遵循服从教学目标需要的原则,相信只要教育技术手段使用恰当、及时、恰到好处,一定会获得英语词汇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笃勤.小学英语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小学教育的机会范文第2篇

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我的一些学习体会小结如下:

在学习中,我认识到教育行业是服务业,服务的直接对象是各级各类学生。主要表现为以生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要做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没有一颗爱生之心是不可能的。并且,教育行业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必须充满师爱。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呼应,惟有以心换心,以心育心,知识、能力、品德才能在师生间实现主体转换。因此,在工作中,要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以满腔的热情关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都能变好,对每位学生都寄以成长的希望。对有心理困惑及疾病的学生,不能甩包袱,应主动对其疏导;对品差生,应多一分耐心,少一些粗暴或责备,以理服之,以情化之等等。总之,惟有爱心才能培育爱心,惟有善心才能培育善心,惟有真人才能培育真人。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

再者时代呼唤改革,教育需要创新。语文教育,尤其如此。通过对继续教育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语文教育须改变教法,提高认识,重新思考“语文是什么”这个问题,真正地设计好自己的每一节课,让学生不仅从这一课学到了应有的知识,而且让他们兴趣盎然,沉浸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真正地对语文课产生兴趣且郑重去学国的语言。有人说,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航标灯,是导航员。而我要说,教师就象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言论,有广博的学识,有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有较强的人格魅力,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自己就必须多学习,而网络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

总之,通过继续教育的学习,本人在教育、教学和对教师这个职务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进,为今后的教学和学习打下了基础。

小学教育的机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话教学;整体性;情境化;链接性

一、会话教学整体性

小学英语教材中的会话部分都有一个完整的情节、人物和交谈的内容。教学时要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对话内容入手,用话题这一主线将会话中的语言知识点串联起来。如果教师将会话分成独立的句子来教,甚至先挑出新词与句型来教,不仅会破坏语言情景的整体性,还会使语言知识显得零乱,影响学生的思维和交流。

二、会话设计情境化

在对话教学中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展现,让小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实在地去参与教学活动,真真切体会语言的内涵和魅力。

三、教学导入衔接性

会话教学应注重新旧迁移的有效导入。传统的会话教学导入形式单一,大部分教师会先复习上一课时的单词,再导入新课单词,让学生读卡片、说单词。这个过程机械枯燥,学生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新旧单词并进入句型学习。实际上,这样脱离会话的导入形式并不能够为新课教授做好有效铺垫,而且把导入这个环节应激起学生兴趣的作用也抹掉了。

由此可见,在导入旧知的基础上设置会话环节,让学生自主联想,用上旧知的单词句型,并由教师导入新句型,才能在复习旧知的同时为顺利输入新知做铺垫,在学生主动学的情况下,与学生认知水平接轨,避免出现会话设计抽象难懂的问题。

四、会话教学拓展性

及时的巩固能保证学生的当堂学习效果,而合适的拓展更是对学生英语能力提高的重要培养途径。拓展不应只包括知识层面上的,更应该努力实现情感价值观的升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只是教授教材内容的话,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需要的,同样也达不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为知识的拓展巩固下足工夫。另外,拓展不单包括知识层面上的,教师应该在拓展环节努力实现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升华。

小学教育的机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每日积累;成语;见解

成语不仅作为中考,还作为高考的考点,且只要涉及语言就离不开成语。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瑰宝,语言精练、结构严谨、含义深刻、形象生动,被誉为汉语言词汇库中的“集成块”。而且成语在言语交际中的使用频率很高,让小学生从小掌握一定数量的常见成语,不仅能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词汇,而且能增加文化底蕴。苏教版教材的编委们深知成语教学的重要性,从一年级下册起就在每个单元的练习里安排了“读读背背”的板块,一部分就是“熟记成语”,直至五六年级的“诵读与积累”中还出现大量的成语。

如何灵动、扎实地开展成语教学,能让更多的成语不断地走进学生心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文化底蕴的目的呢?我们可以尝试课内课外的学习中开展多样化的成语活动,成语故事、成语典故画面,让学生走近成语,喜爱成语。下面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出下面的一些体会:

一、通过黑板积累成语

每个教室的黑板都专门留下一小块地方,用来记值日生和每日一词。刚开始制订的教学计划中,是由教师每天写一个成语在黑板上,并对学生讲解词义,让学生记住这些成语,并在每两周进行一次背诵和默写的检查。几周下来,虽然能让学生积累了一些成语,但是总觉得效果不是太明显。而且,学生仅仅是把它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运用,与起初设计这项教学活动的初衷大相径庭。

一个偶然的机会,随手记了一个学生课堂发言时用到的一个让同学们都觉得用得恰到好处的“唾手可得”这个成语作为“每日一词”的内容,结果出乎意料的好。首先,用这个词的学生见自己说的词语被写到了黑板上,激动得小脸通红。其他学生呢?不用我的讲解,对成语的含义也了然于胸,并且纷纷表示要多用成语说话,争取自己也能上“每日一词”。学生高涨的热情提醒任何远离生活的、不切实际的闭门造车,都不会受到欢迎。于是,及时调整了计划:当堂记录学生用得最妙的成语。一方面将学生运用的成语记录上黑板,有可能的情况下利用学生自己去讲解成语含义,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精神奖励,大大激发了学生接触和积累成语的热情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与提高演讲能力;另一方面这些成语并非教师搜肠刮肚、生搬硬套来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中自然而然联系到的,与当时所学习的内容或多或少有所联系,学生理解、默写甚至用词造句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没有想到的是,此举一出,大大拉近了学生与成语两条原本毫无交集的平行线的交集,让学生一下子觉得成语变得亲切了,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一来,为学生积累、掌握更多的成语建立了一个真正的受欢迎的平台。

二、通过多媒体积累成语故事或成语典故

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根据学生的要求变换花样来学习成语、接近成语,如利用早读课时间通过多媒体播放《成语故事》《成语典故》等,例如,“卧薪尝胆”“悬梁刺股”,通过多媒体画面,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学生会被一幅幅精彩画面所吸引,像看动画片一样,都会认真观看,积极主动参与全过程,真是既能看电视,又能学知识,还能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能提到某一历史人物就知道是哪一个成语。或充分利用班级的图书角,每位同学自己带一本《成语故事》然后相互传阅。经过一定时间进行讲故事比赛等活动,这样让学生耳濡目染,不断参与其中,做好成语积累。

三、通过其他途径如字谜或表演来积累成语

小学教育的机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教学 对策

“语文是一门情感内容丰富的学科,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涵。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果能够有感情地参与,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情感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语文教学要把握住课本中流淌的情感,也要掌握学生的情感,只有两者互相碰撞而后有机融合,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情感教育的关系价值观是人类对于其身边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基本的自我认识和总结性看法,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具有相对稳定性,需要通过大量的人生经历才能消除之前对世界的看法。小学生的思想可以说是刚刚启蒙,改革开放之后,信息化发展加快,要求我们必须拥有更多、更完备的知识储备来引导他们。据了解,目前小学生教育的应试化导致了小学生担负了近10倍于成人的压力。因此,教师对小学生兴趣的引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情感渗透必少不了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语文课则是传播情感的最佳渠道。情感教育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福楼拜于《情感教育》一书中提出的,指在教育的过程中综合学生的价值观、学生的态度、学生的情感、学生的信念等多方面,并加以关注,促进学生对于学习乃至生活产生出积极的、活泼的、正确的道德情感,形成独立的区别于他人的人格,成为德智体美劳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人。素质教育的观念虽深入人心,

二、小学语文情感教学实施对策

1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缺乏独立的认知力和判断力,需要教师示范和指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小学生的直接榜样,其一言一行、为人处事、仪表形态都起着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不仅要具有非常广博的知识面,还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做到让学生信服,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在教学中,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把握情感教育的契机,用充满激情的、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尽量做到自然而然地进行情感渗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素质。

2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沟通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情感教育不可缺少的因素。小学生也有着丰富的情感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广泛的兴趣爱好,他们也渴望展现自己,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但是他们的心理特征是敏感而不稳定的,再加上性格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不少学生在与外部世界接触时存在着明显地抵制情绪,不喜欢与其他的人沟通。因此,教师应时刻保持着敏锐之心,理解、尊重学生,善于与学生交往,了解并理解学生的需要,用真诚地爱对待每一个学生,培养他们善良的美德和高尚的情操。在师生之间搭建起一座和谐的桥梁,让学生们愿意想教师倾诉自己的情感意愿,在得到教师的认可和理解时,他们才会产生更加积极的情感反应。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彼此信赖的关系,对与情感教育的实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3以情带声,用声传情

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是意识的载体。高级神经活动学创始人巴甫洛夫把语言看作是最有力的刺激物,因为语言中充满着情感。虽然说课堂上教学情感的引发,可以靠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新课导入,可以靠或慷慨激昂或深沉凄婉的表情范读,也可以靠形象可感的无声演示,还可以靠见其人、闻其声的电教手段……然而最主要的是靠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它具有一种吸引力,既可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和教师、教材的内容形成共鸣的状态,达到和谐;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内容上去感受知识,而且可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更作用于学生的心灵。以《莫泊桑拜师》为例,莫泊桑喜欢写作,但是他的作品很平常,没有出彩的地方,而经过他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以及在福楼拜的指导下,他的文章越写越好。课文中并没有过多地描述他所经历的痛苦,但从天天在大门口全神贯注地观察过往的马车,就可以推测莫泊桑是付出努力了。这也很容易使人产生联想,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时,教师可适时指导学生扩展说练,描述莫泊桑在大门口观察马车的情形,表达自己对莫泊桑坚持自己信念的敬佩之情。

4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情感

学生在观察事物中所表达的情感与阅读文章时所引发的情感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引感的方式是直接的,而后者却是间接的。课本中所表达的情感无法直接的传输给学生,只能利用语言文字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因此,应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将作者的情感全面的掌握与理解。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首要条件就是学生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情感体验感受作者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涵义。教育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摸索语言文字中的情感因素。

5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的情感体会

语文课本里有些作品主要是表达作者的情感。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社会阅历不足,自然不能体会作者的感受。此时就需要教师适当介绍作者的生平简介、写作背景等,知人论世,促进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例如《蒲公英》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蒲公英的孩子-种子在面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时,态度不同,其命运也不同,学生的情感沿着作者的思路,进入作者描述的情境之中,和作品表达的情感相通,警示人们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做事要脚踏实地。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渗透,是小学语文课程本身的需要,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师一定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张田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04).

[2]夏立志.浅谈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