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智育教育内容及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德育工作 实效性 解决措施
小学德育工作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德育工作应该贯穿于小学教育的方方面面,但目前小学德育工作还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德育手段单一、评价方式不全面、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脱离等问题。
一、目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智育轻德育的观念为主导
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和家长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是不是好学生的标准,学校追求升学率,教师追求班级成绩,家长追求孩子成绩,分数就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重智育轻德育的传统观念使学生智力开发和品德的培养出现失衡,学校往往把德育放在智育后面,虽然也一直强调德育,但是在具体工作中还是把德育往后靠,重智育轻德育的传统观念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也不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2.德育手段单一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校开展德育的方式也是以说教为主,把德育知识灌输给学生,以典型事例或者榜样来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这种方法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帮助,能够让学生对德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也存在很大的弊端。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枯燥的传教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说,学生在下面干什么都有,德育工作的效率低下。学校德育工作主要在课堂上进行,缺乏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也不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够密切,使教师德育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的阻碍。德育工作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德育缺乏参与的积极性。
3.德育评价方式不全面
由于学校对德育工作不够重视,因此也没有建立科学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没有对教师进行德育工作绩效的考核,即使制定了一些德育评价体系,大多数也是为了应付检查制定的,很多制度都没有落实。教师对学生的德育评价一般是用书面考试的方式来进行,在学期末凭借一张试卷就完成了对学生德育的考核,这显然是不够科学、不够全面的,不仅考察的方式是单一的,考试的内容和答案也是固定的,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评价,忽视了学生丰富的情感,也忽视了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发展变化,不能完整科学的反映出学生的德育状况。
4.德育内容脱离学生生活
学校开展德育的内容往往范围大,并且难以理解,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很不成熟,不能理解那些抽象的德育内容,学习德育知识时只会空喊口号,由于对知识的不理解,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也不会运用德育知识。学校往往会借助一些历史名人或者各国伟人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小学生的生活和名人伟人的生活相差太远,对小学生的要求太高了。并且德育的内容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新进步,但实际中的德育内容往往过于陈旧,没有涉及新的道德问题,使德育与社会失去联系,当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上新的价值观发生冲突时,学生往往不知所措,不会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学校德育的内容也过于单一,教师往往是在思想政治课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其他学科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的德育知识理论体系单一。
二、提高小学德育实效的措施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研究表明,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因此,儿童是自己道德发展的主人,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去认知、实践、探索,形成自己的思想品德结构。小学生在发挥自己主体作用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参与意识,培养他们远大的理想和为之奋斗的勇气,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成就感,学校的德育工作才能真正发挥实效性。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德育知识的学习提高认识、指导行为,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少、思维方式简单、可塑性强,小学阶段的德育对学生未来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也是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在众多科目中,教师普遍认为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门课,而其他学科却没有涉及到德育,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思想政治课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知识,而其他科目却是对理论的应用,思想政治课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操;数学课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对数学的学习中学生能够培养做事认真的态度;体育课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美术课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课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小学教材涉及方方面面,学科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科学道理,是对学生发展有很大帮助的精神食粮。因此,在学科教学中应该渗透德育。
3.教师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修养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其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不但要在平时工作中以身作则,还要提高自身修养,给学生树立榜样,以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要以身立教,树立自己的形象,这样才能发挥榜样作用,正确引导学生的行动。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教师必须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在平时工作中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状态,及时发现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应对挫折,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平时的工作中渗透德育,学生在心里尊敬教师,容易聆听教师的教诲。
4.从课外活动中提高德育实效性
德育工作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如果脱离了实际,德育也就失去了意义,学校要注重从课外活动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学校可以开展校园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渗透德育,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的行动,不仅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并且在参与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愉快的状态下接受了德育教育。同时,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去社会中实践,亲自去社会中体验生活,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情感体验,比如参观名胜古迹、去敬老院打扫卫生等,培养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学生德育和智育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
解决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可以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修养、从课外活动中提高德育实效性几个方面着手,多措并举,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
参考文献:
[1]陆正芳.“研训教一体化”中小学德育管理者培训模式的探索\[D\].苏州大学,2010.
\[2\]周丹.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德育的应变\[J\].天津教育,2006.
\[3\]张美华,徐春河,葛平兰.浅析小学德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0,(5).
【关键词】 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功能
音乐是一种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动听的和声和丰富的情感去教育人、启迪人、感染人的特殊艺术。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音乐教学的认识不足,认为音乐无外乎是唱唱歌、跳跳舞,与培养学生素质无关。实践证明音乐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高低。
素质教育主张面向全体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而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有美育、智育、德育、体育等,以其学科的特殊性,对人整体素质的提升,起着无以替代的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音乐教育是塑造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能给小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养,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道德素质教育作用。
一: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利用教材的德育因素,帮助学生学会选择限制消极负面的影响。音乐课的一重要任务,就是挖掘好教材的德育因素,让学生怎样唱歌,不该唱什么歌。教会他们选择歌曲。一首好歌,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甚至激励一代代人为之而奋斗献身。如《国际歌》、《国歌》、《我的祖国》等歌曲,不就是通过自身强烈的感染力激励着一代代人吗?一些中外名曲的歌词、曲调、节奏、情感表达、文学特色等,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朗读能力,是学生获得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拓展艺术知识面。赋予爱国主义教育于音乐教学中。利用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和爱国情感。二是形式上,通过合唱、合奏,培养学生齐心协力、相互合作和强烈的集体精神,而这种统一的意志和共同的情趣、团结的集体观念,恰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精神凝聚力。
二:音乐教育的智育功能
音乐教育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智力良好发展的基础智育是启迪发展智力的教育。智力包括想像、创造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音乐是听觉和时间艺术,对于发展听觉能力,提高听觉选择性与敏感性和敏锐的视觉能力是得天独厚的。视唱练耳是音乐教学基础课,在音乐教育中,特别是器乐演奏时,手、脑、眼、耳互相协调和配合,能提高大脑反应能力和耳手的灵敏度,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基础上,提高学生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演奏时手指动作越复杂,越灵活,越娴熟,对大脑神经系统越有联系和得到锻炼,使大脑灵敏、聪慧。同时,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能听懂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获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更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打好基础。
三 :音乐教育的体育功能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体育表现为人外在的身体运动,而音乐源于人的内在情感运动,他们相得益彰,共同促进人身健康发展。人类的早期娱乐活动就有"歌、乐、舞"三位一体,唱歌时的胸腔扩张,口、喉等运动及演唱时的表演动作,演奏乐器时的用脑、耳、手、口、脚以至全身的高度协调等都具有直接的体育功能。马克思曾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小学实施素质教育,重视音乐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音乐氛围,开展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跳健美舞,做健美操,随着起伏的旋律,欢快的节奏,中学生身心都得到愉悦和锻炼。另外,练习歌唱时,做平缓的胸腹深呼吸运动,能锻炼肺活量,对心、肺都有保健和按摩作用。尤其是大合唱,优美的歌声,使学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不仅能培养学生一种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更能锻炼学生有一个身心健康的体魄。、
四: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
摘要:语文是教育的基础学科,而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则是农村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本文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简单的探讨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质量教学措施
提高教学质量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如何乘教改之风,踏教改之浪,创教改发展之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一直是教育界人士努力探求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有些老师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就让学生反复抄写词语,甚至把课后问题答案抄给学生背,由于目前考试的命题、组织、阅卷还不是非常科学合理,这种死板的教学方法,一时可能还会很奏效。但是这种严重违背新课程理念的死记硬背的方法,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也把学生教死了,从而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第二,教者只顾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不管学生接受与否,一堂课完全在老师的掌控之下。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者只顾自己表演,只顾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势必造成教与学的脱节;第三,自由放任,由着学生滑到哪里是哪里。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新课程指出“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由于知识经验、生活阅历和人生体验的局限,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抛离文本价值取向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放任学生自由言说,就是放散牛,是不负责任。
二、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明确语文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坚持“创新为主导、注重课堂教学效率、强化校本课程的实施、关注质量、稳健推进”的工作思路,认真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树立新的教学观念;认真研究小学语文新教材灵活运用教材。例如:在看图学文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引导学生们阅读,并让同学们一边观看图片一边讲述其中的内容。然后,熟练朗读课文相对应的段落,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这幅图的,久而久之,既培养了学生们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我们要科学理智地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求真务实地拓展成果,酝酿符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研究对策,落实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措施,用好小学语文教学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完善教学策略,促进教学均衡发展。要有跨文化意识,开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开阔学生语文审视能力。共同探讨和挖掘小学语文教学的潜力,注意语文交际能力的运用、情景与语文知识紧密结合,培养小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二)着力挖掘语文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素材才并有效地讲解,同时还要把思想道德教育切实贯彻在语文教学之中,使小学生在学到扎实的语文知识的同时思想道德上受到熏陶,意志毅力品格不断得到生成。语文素材的挖掘,首先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学科素养和知识储备,其次是正确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路和明确的教学目的,再者是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例如,我上移植课《三袋麦子》(苏教版三上)时,课堂上同学们对待土地爷爷送的麦子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认为小猴子是最笨的,辛辛苦苦把麦子种到地里,还不如小猪把麦子变成各种好吃的食物吃了,吃完了还可以再找土地爷爷要啊!小牛……我适时引领学生转变思想,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教育学生们深刻领会小猴子的行为才是正确的。课后我指导学生阅读《孔融让梨》、《三个和尚》、《乌鸦喝水》等,让学生们品味到诚实、友爱、团结、勤奋、坚持。
(三)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居首,可见德育的重要性,小语文教学即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潜能智育能力,又肩负着陶冶情操、塑造灵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任务,并关注着“三维目标”的形成,使小学生在语文教学情感体验和生活实践感悟中加固和升华语文教学理念。例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首先引导小学生从课题着手阅读课文,重点关注以下问题:①作者曾经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在哪个时候,作者由此看到了什么,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②这里为什么会是鸟的天堂呢?阅读课文,寻找出怎样写出榕树的“伟大”和“美丽”及鸟在榕树下安居乐业的生活情景,这是品词、品句。③抓住作者对鸟的天堂的描述,确定文章中心思想,避免学生了无主次地学习。在语文课堂上,我科学的处理主体性教学与教师价值引领的的关系,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坚持原则,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懂得知为美,信为高,人之所以为人。
(四)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在新课程理念下,素质教育是根本,要想促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评价方法。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评价办法(试用)》中要求,既要检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更要考查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语文考试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字词、古文默写及阅读等。再次,评价应贯穿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去,善于发现农村小学生的优点和亮点,注重正面引导,鼓励农村小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他们在学习语文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满足。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对遇到困难、丧失信心、情绪低落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心理帮助。
三、总结
语文的使命是进行母语教育,是要教会学生会用祖国语言,用好祖国语言,激活创新思维,学会思维方法,提升文化品位,提高人格素养。语文课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搭建的一个交流思想、谱写欢歌、碰出灵感的舞台。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本身的魅力去折服学生,当然我们自身首先应被语文的魅力深深打动,要做到“育人者先育于人”,笔者认为这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动力与源泉。
参考文献:
[1]杨文龙.河北省衡水市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06).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5-0070-01
人才是当今社会最有价值的财富,尊重人才、重视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人们在关注教育的同时,又引发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教育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境:
情境一:父母送孩子到幼儿园,孩子的书包满满的,打开书包里面竟然全是田字格本、算术本等学习用品;
情境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家长都有的心理诉求,会经常质疑教师:“我们在家经常教孩子写字、拼音、做算术,怎么到幼儿园却只是玩呢?”
情境三:到了周末,本应该自由自在去玩耍的孩子却被父母带去学习美术、音乐,甚至是英语,并且为此忙得不亦乐乎。
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不是孤立的,它有其产生的土壤。“赢在起跑线上”本来应该形容大孩子的,却被幼儿的家长争相借鉴。而幼儿园为了增加生源,也被迫向“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发展。对此,教育部并非置若罔闻,而是针对幼儿教育机构下了一剂“猛药”。但药虽猛而病未除,反而使教育“小学化”更加隐蔽起来,真个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由此可见,幼儿园祛除“小学化”必然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1]。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用“顽皮”来形容幼儿最为恰当,因为这是他们的天性。然而,本应该是小学生学习的拼音、算术等内容强加给他们,就剥夺了他们“顽皮”的天性,给他们的身心过早披上了“学业”的枷锁。违背幼儿的成长规律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一个幼儿应当具有的“顽皮”天性被剥除,他们的身心就会受到迫害,身心疲惫就不可能对未来的挑战充满信心。这种做法不仅会破坏幼儿的学习兴趣,影响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及身体发育。同时,让幼儿象小学生一样地坐板凳,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也不利于大脑的发育。这种拨苗助长的幼儿教育,不仅难以收到成效,还可能为孩子长远发展埋下隐患[2]。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
(1)来自教育的压力。应试教育的弊端已得到社会共识,然而不论何种新的教育模式至今无法撼动它的地位。一些家长认为,一所好的小学就是一个高的起点,所以宁可牺牲幼儿的游戏时间,也要让他们填鸭式的接受小学化的教育。
(2)来自家长的压力。家长对孩子的疼爱是无微不至的,他们都希望自已的孩子在幼儿园过得快乐、自在。然而,社会竞争是残酷的,家长为了生活饱经风霜,于是产生了一种压力,当不能正确对待时就把这种压力转嫁到小孩子的身上。
(3)早期教育误区。一些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不足,认为孩子受教育越早越好,于是在孩子三岁不到就对其进行“小学化”教育,甚至还请上家教,可谓是用心良苦。熟不知这种做法已经严重损坏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及生长发育。
(4)争夺生源。幼儿园不像公立学校那样,它的利益色彩更浓。幼儿园的生源竞争比较激烈,一些幼儿园为了争夺生源,主动去迎合家长的胃口,在教学中安排小学化内容。我们追根溯源,全面审视以上成因时,我们更会发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应试教育,还在于什么样的人才是“人才”这一观念上。
当今中国,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前途就是父母的希望,而上一所好大学是通向坦途的唯一出路。于是初中效法高中,小学效法初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就不足为怪了。
三、幼儿教育的发展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需要家长和教师具有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和儿童观,不要将成才的期望值强加在幼儿身上。有位教育家说过:“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3]。可见智育、体育及德育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争创优质品,甚至是精品,这也正是家长所期盼和社会所需要的。但是,作为一名幼儿,智育、德育、体育并不是他们有能力涉足的,他们所要做的就是玩,在充满关怀、爱心的健康环境中玩好,在玩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由此可知,幼儿教育应该以玩为主,从玩中实现品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情感教育等一条龙的教育体系,为将来的成才奠定基础。
(2)要为幼儿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既然只是让幼儿尽情的“玩”,那么幼儿教育还那么重要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曾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表感言:“我的一生获得最有价值的学问不是在大学,而是在幼儿园,将自已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东西要摆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他的话道出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家长应该多多学习。
(3)改变幼教模式。家庭、社会、幼儿园每一个都是孩子素质教育的影响因素,要进行三位一体式的改革。教育要以人为本,将幼儿放到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人格。父母及教师要对孩子有充足的信心,让他们自己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潜力,而不是成为“填鸭式”教育的接受者或牺牲品。为他们创造充满爱心的教育环境,诱导他们健康全面发展。教育应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孩子好比是幼苗,虽然施肥、除草、浇水等可以助苗成长,但他毕竟是幼苗,采取过多的措施就可能将其毁灭。
(4)家园共育。幼儿园要同幼儿家长时常沟通,并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将幼儿的健康成长放在第一位,不要整日为了争夺生源,不断推出各种特色班招牌,其实就是为了迎合家长,对家长的胃口,从而获取更多的利益。同时,家长也要主动向幼儿园学习幼儿教育的思路与方法,提高自己的育儿水平,做好幼儿教育的助力。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以孩子为中心,给他们充足玩的时间,让他们在游戏与快乐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晓燕.关注幼儿健康,促进生命教育[J].都市家教,2011(04).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愈来愈受党和政府的重视。这促成了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诸如师资力量及师资素质有较大提高、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获得一定进展、学生的体育素质有较大提高等。但是,与世界上体育较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学校体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体育经费严重不足、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学生普遍体育意识淡薄、学校体育地位受重视程度较低等。笔者在本文试图根据上述问题对如何进一步发展学校体育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以期能促进学校体育的科学有序发展。
关键词 学校体育 问题 对策
学生身体素质及其涉及的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科学有序的学校体育正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及生活质量的基础或必要条件。因此,党和政府在资金及政策等方面给予学校体育支持,学校体育也取得长足发展,但同时许多问题也暴露出来。据2011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其中7-12岁小学生为40.89%,13-15岁初中生为67.33%,16-18岁高中生为79.20%,19-22岁大学生为84.72%。同时,我国有较大比例学生的肺活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素质水平均呈继续下降趋势,城市学生肥胖率持续增加等。因此,全面反思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在发展进程中的问题显得极为必要。
一、当前学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体育经费不足,体育设施匮乏,师资力量不足
当前制约我国学校体育目标实现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学校体育经费不足,而这又直接造成体育基础设施相对缺乏及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十分重视发展文化体育产业,2012年当党的十更是将文化产业列入核心支柱产业,我国文化体育产业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是,总体来看,我国当前体育经费投入仍显不足。与欧美等体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比较缺乏,如美国的大学除了满足学校师生的体育运动锻炼及教学雪球外,还经常提供给周围的居民群众,甚至举办一些较大的体育赛事,而在中国几乎不可行,所有较大赛事基本上要修建专门的体育场馆;与竞技体育相比,我国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这直接导致二者严重失衡。据资料显示,学校体育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竞技体育经费的三分之一。同时,据新华网调查显示,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大学的体育设施较充足,超过一半的高校学生受访者认为他们周围没有或者缺少运动场地条件。据此可知,我国中小学的体育经费之不足及体育设施之缺乏到何种地步。另外,由于经费不足,学校体育教育的相关师资队伍建设比较迟缓,师资素质提高缓慢,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体育课程的效果达成。而这些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开展,也直接影响了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
(二)学校体育地位受重视程度较低
据调查,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课程基本上处于三种状态,即被主干课程挤占、暂停体育课及放羊式教学。而大学体育有的是放羊式教学,有的则是“唯成绩论”。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体育地位受重视程度较低,没有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育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作为学校体育的根本出发点。
(三)学生普遍体育意识淡薄
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程不感兴趣,甚至对体育运动锻炼也不屑一顾,自然谈不上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培养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以高校为例,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上体育课只是想拿高分数,考试代考、老师考核松弛等现象比较普遍,这都促成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体育课程。
(四)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存在问题
我国当前的学校体育课程无论是大学还是小学中学,普遍存在教学内容不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需求,无创造性,教学形式单一枯燥,忽视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体育能力,与终身体育及素质教育脱轨。
二、关于发展学校体育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保障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师资力量建设
充足的经费投入、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和素质较高的师资力量是保障学校体育顺利开展与发展的基础条件。例如欧美等体育强国,其学生素质尤其是体育体能方面整体较高,其主要条件就是每个财年都会保证学校体育经费充足,不断完善体育场地基础设施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二)重视学校体育,转变观念,克服“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
要提高学校体育地位,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要领悟到学校体育对于素质教育的推进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将学校体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采取一些积极措施比如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及保障经费等,以有利于把学校体育摆在应有的位置上。二是在课程设置方面大力推进改革,要针对学生身心健康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教学,同时牢固树立先生所提出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四大教育观念,克服“轻体育重智育”的倾向,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评价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
(三)大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价值观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就不是简单的学生身体素质了,而应覆盖体育文化素质、终身体育能力等。笔者认为新形势下的体育教育应坚持“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价值观,帮助学生寻找与自己的体能、兴趣爱好及未来职业发展相适应的运动项目,努力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使大学生能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王春明.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三峡大学学报.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