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层卫生院工作的感受

基层卫生院工作的感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层卫生院工作的感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基层卫生院工作的感受

基层卫生院工作的感受范文第1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5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01-02

四平市位于吉林省南部,全市人口342万,市区人口62万。近年来,随着国家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深入发展,通过建立健全卫生监督协管制度,不断拓展卫生监督协管各种配置,目前,四平市已经基本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镇村的卫生监督协管网络体系,为推动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四平市建立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国家“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方针的深入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正在各基层社区卫生机构中系统的展开。这项制度的建立健全,可进一步满足社会公共卫生需求,切合基层卫生工作实际,解决现阶段卫生监督人力不足和农村区域监管薄弱的客观现状。通过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建立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卫生监督网络,及时发现和打击各类违反公共健康利益的违法行为,让百姓享受更全面更周详更具体的卫生服务。因此,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

2四平市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现状调查

21四平市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进度2011年,卫生部提出了卫生监督协管服务任务目标与要求,四平市及时在一个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二个乡镇卫生院开展了试点。2012年初,市里召开了卫生监督协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各县(市)区迅速建立和完善卫生监督协管组织,同时要求2013年末,城市卫生社区与农村乡镇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展开率要达到100%,并印发了《四平市卫生监督协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据初步统计,现四平市城市社区卫生中心协管组织覆盖率达到80%,县城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管组织覆盖率正在试点中,农村乡镇卫生院卫生监督协管组织覆盖率达到45%。

22四平市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目前情况

221领导体制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是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卫生行政部门的社区卫生管理科室和卫生监督科室的双重领导,业务工作接受卫生监督机构的领导与指导,具体工作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领导。组织名称统一规定为卫生监督协管组,由县(市)卫生监督所派员参加的可称为派驻分所。

222人员组成与资质人员组成包括二种形式,一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卫生院院长)、主管主任(主管院长)和1至2名公共卫生医师,组成;二是由卫生监督机构派出1至2名卫生监督员和社区卫生监督组织(卫生院)选定的公共卫生医师共同组成。卫生监督协管组织人员由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培训考核后聘任或任命,部分县(市)卫生局授予了卫生监督所提名权。卫生监督协管机构的人员应具备公共卫生医(药、护)师资质,参加卫生行政机关组织的业务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20学时并考核合格。

村级卫生监督信息员,由各村卫生所(室)负责人承担,由乡镇卫生院负责提名、管理与聘任。

223协管职责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基本职责,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承担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咨询指导、水质卫生安全巡查、学校卫生服务和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第二是根据本地实际需求,卫生监督机构赋予的附加职责,如协助开展卫生监督培训、协助进行现场卫生监测、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各类卫生监管服务单位调查、各类卫生许可单位申请告知和资料初步审理、各类违法行为的协查等;第三是协管区域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与巡查。

224经费与用房经费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中提取解决,支持各级财政和社区卫生组织(卫生院)及卫生监督机构投入资金,卫生监督所在执行县级卫生监督基本装备项目时应适宜考虑卫生监督协管组织装备;卫生监督非税收入资金应坚持利益共享原则,合理利益相关单位的分配。卫生监督协管组织用房由社区卫生中心或卫生院解决。

225管理考核卫生行政部门向社区卫生中心(卫生院)下达年度管理责任目标任务,卫生监督机构与社区卫生中心(卫生院)或协管组建立业务领导或指导关系,明确职责分工,部署专项工作任务,卫生行政部门及卫生监督机构定期开展协管工作考核,考核结果与社区卫生中心(卫生院)年度(单项)工作业绩和项目经费下拨挂钩。卫生监督协管组要建立完善信息报告、卫生监督协查、卫生许可告知资料初审等工作流程,倡导日零报告制度,完善卫生监督各协管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卫生监督机构对协管协查信息要专科专人负责,制定信息接收、审核、批转、现场出动制度,重视信息的互动,做到件件有反馈,实现良性运行。

3四平市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31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到位不及时,卫生监督协管经费不详实在走访基层的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的时候,发现有些领导认为做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无经费或经费可用“东”也可用“西”,从而使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有其名而无其实。

32卫生监督协管人员协查或巡查工作缺乏有力的法律法规依据一些人员相关业务知识缺乏,综合素质不高,难以承担和开展各项协助执法工作,卫生监督机构开展指导培训又缺乏经费。

4四平市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基层卫生院工作的感受范文第2篇

但事实是,从一开始,医改在安徽采取的就绝非是单一的运行模式,即便同属于一个市的两个县,在医改探路的征程上,也没有完全相同。比如马鞍山市含山县,早前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而当涂县就没有这样搞。与其说取消“收支两条线”是原有模式的破产,不如说是于不断调适中寻求最优的结果。

“破产”只是想象,相反,“政府主导,公益性取向”的医改在安徽得到了强化。 破 产?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通俗说,是医院经营收入直接进入财政专户,医院人员工资、运营开支等则从财政直接拨款。收入和支出是两条平行线,没有挂钩。这是为了遏制医院的创收冲动,但引发的新问题是,导致了医务人员缺乏积极性。

取消“收支两条线”后,安徽医疗系统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性取向”的方向不仅没变,反而得到了强化。这首先体现为政府对医院的投入没有减少。

在当涂县,地方政府依旧承担着医务人员大约70%的收入,剩下的则靠二次绩效分配来刺激和调动着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避免干多干少一个样。记者在安徽接触的基层医护人员中,几乎没人认为这次政策调整意味着安徽医改的终结和破产,因为和医改前相比,随着政府投入的增多,医院运行依旧不错。

如果说医院曾面临破产的困局,那也是在新医改前。当涂县石桥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陈维文告诉《南风窗》记者,从1997年到2007年,政府对医院基本没有什么投入,财政拨款最多只够发退休人员的工资。那时,乡镇医院属于所在乡镇政府管辖,尽管有硬性规定,乡镇政府负责医务人员工资的40%(另外60%由医院自筹),但实际上能否落实,除了要看乡镇政府的财力外,也要取决于领导的重视程度。很多乡镇医院面临瘫痪。2003年“非典”爆发后,政府已经没有什么“抓手”来激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了。

2008年,当涂县的乡镇医院划归县卫生局管辖,医院处境逐渐好转。当涂县卫生局一位官员告诉《南风窗》记者,当初医改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两个:一是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二是不能让基层卫生院倒下,否则公共卫生服务的使命,谁来承担? 改 革

在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性取向”的前提下,过去6年里,当涂县的医改大致经过了如下的路径。首先政府加大投入,完成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重建、修缮等工作,同时更新医疗器械设备,保障医务人员的基本工资和收入,让医院院长从过去的创收者的角色逐步转变为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带头人,回归治病救人的本职工作。

有了硬件投入和收入在财政上的保障后,接下来,安徽基层医改取消了基本药物销售加成,这是对以药养医模式的颠覆。过去,药品价格从出厂价到医院卖给患者,至少加成50%,有的甚至涨了数十倍。“以前,我们的药品收入占到医院总收入的70%,现在只占到30%。”当涂县太白镇中心卫生院院长王兵告诉《南风窗》记者,药品零加价销售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负担。

乡镇卫生院所使用的药物都是国家基本药物,其零加价销售路径的实现是通过安徽省招标采购平台来实现的。省里统一招标后,统一配送。挤干药品的“水分”后,卫生院正常运转所需的经费,则由财政埋单。

药品实行零加价销售后,多开药已不能给医院带来创收,这遏制了滥开药的行为。药品加成的利益链被切断,受益的自然是患者。但新问题随之而来,药品加成取消后,医院会不会在其他方面,如滥用检查、提高床位费等领域,实现新的创收?

安徽一些地方为此进行的探索是实行“收支两条线”,根据往年的业务量,核定一定的任务,完成任务就拿到全额的工资收入。这样一来,工作和营收脱钩,遏制了医务人员创收的冲动,确保了患者在改革中真正受益。

但新的“平均主义”问题随之出现,有医院甚至出现推诿病人的现象,能治的病也不去治疗。这就是今年2月安徽省不再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背景,代之以全面推行财政经费定项补助,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部门按编制内实有人数全额核拨人员经费,医疗服务收入扣除运行成本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

“过去6年,我们县一直没有执行‘收支两条线’,这在当下,反而符合省里的政策要求。”王兵告诉《南风窗》记者,“现在省里公开取消‘收支两条线’了,我就可以和你说了,如果是以前,我不敢说。当初县里也是考虑到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所以没有执行‘收支两条线’”。也正因如此,当涂基层卫生院在最近几年,运转得不错。 生机与消极

王兵做医生有20多年,担任院长也有15年了。对医改前后的变化,他有切身感受。他给《南风窗》记者抛出了一组数据:太白镇中心卫生院的营业收入,从2009年的90多万元飙升到了2014年的700万元。增收原因包括增加职业病检查和精神病康复治疗等项目,但仅就门诊而言,每天的门诊人数也从此前的40多个患者飙升到了现在的100多个,虽然患者就诊的次均费用从以前的90多元降到现在的70多,总收入还是增加了不少。 插图/ 白颖

另一明显的变化是医护人员的收入。现在太白镇中心卫生院医护人员的年薪大概在8万~10万元,医改前,他们的收入只有3万~4万元。由于业务量的增加,太白镇中心卫生院除了编制内的36人外,还另外聘请了20多个编外人员。

陈维文也对改革持肯定态度,他告诉《南风窗》记者,公益性的逐渐回归可以从政府保障医护人员工资中看出端倪。10年前,政府财政承担医护人员工资的40%,医院自筹60%;2008年,财政保障到了60%;2010年以后,医护人员的工资有了硬性的保障,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住房公积金等。

此外,根据医护人员工作的专业性、特殊性等,上级允许卫生院根据营收的情况实施二次绩效考核,比如营收的利润部分,在拿出20%~40%作为医院今后的发展资金后,剩余部分可作为职工的奖励―但乡镇卫生院必须保证每年提留用于发展的金额不少于5万元,中心卫生院必须保证每年提留用于发展的金额不少于10万元。

马鞍山市含山县过去实施的是“收支两条线”。虽然管理方式不同,但无论是含山的路径,还是当涂的做法,都在改革过程中让老百姓享受到了住院、看门诊等报销的福利。不一样的是,两地医生的精神状态和积极性有差异。

实行“收支两条线”的医院,积极性差到何等程度呢?王兵告诉《南风窗》记者,有的卫生院以前一年能做300~400台手术,去年一台手术都没做。

含山县运漕镇中心卫生院的一名医生告诉记者,他们这几年的收入一直没涨,一个月的收入就3000多块钱,但物价一直在涨,所以这个收入也相当于逐年在降低。因为收入上不去,所以有的人就辞职了。

“客观说,医护人员的积极性肯定没那么高。”含山县清溪镇卫生院院长张德林接受《南风窗》记者采访时也承认,清溪镇卫生院目前也没做手术,但主要倒不是积极性差,而是因为人员配套不齐。 控制与放活

为鼓励基层卫生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当涂县没有实行“收支两条线”,给予了医院一定的财务自由,利润的一部分可以用于改善职工福利。这给基层医院带来了活力,但问题是,医护人员的收入重新和医院赢利多寡挂钩的时候,如何保证医护人员不为了自身利益而侵害患者的利益呢?在刨除了药品加成后,如何保证医院在其他领域不对患者“下手”?

和利益相挂钩的考核,是当涂县卫生局、当涂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新农合)联手祭出的“杀手锏”。

时振宇是当涂县新农合中心副主任,他告诉《南风窗》记者:“医院报销需要经过我们审核,我们的制度设计就是和医院斗智斗勇!”

时振宇说,取消药品加成后,基层医院多开药已没有了意义。但要预防医院滥用检查、滥用材料等,他们对此的考核有:总额预算管理、按病种付费、次均费用考核等等。

以乡镇卫生院做一个胆囊手术为例,核定的总费用是4000块钱,不能超过,超过的部分由医院自理。

这4000块钱是综合关于此类手术的成本、利润等计算出来的。按病种付费的考核设计中,新农合固定承担3200元,参保患者只需要付20%。假如该手术医院收费刚好是4000块钱,患者支付总额的20%,即800元,新农合承担3200元。这意味着,医院做这台手术没赚到钱。

假如,医院实际收费是5000块钱,根据按病种付费的规定,新农合依旧是给医院3200元,病人承担总费用(5000元)的20%,支付1000元,那么医院实际拿到的是4200元,这意味着医院亏了800元。相反,这台手术如果医院管理得好,只需要收费3000元,那么新农合依旧出3200元,患者按总费用(3000元)的20%支付600元,这样医院实际拿到手的是3800元,挣到了800元。

总额预算管理的含义是,某卫生院去年新农合报销1000万元,根据物价合理上涨等因素,核定今年报销金额为1200万元,如果最后结算时超过定额,新农合就是要考核费用上涨是否合理,是不是存在小病转住院、使用了不合理的耗材、进行了不合理的检查等等。如不合理,将对卫生院进行处罚。

除总额预算管理外,还有次均费用的考核―年度住院总医药费除以总就诊人数,即为次均费用。次均费用的考核有全省基层医疗的费用水平作为参照,如果涨幅控制在2%~3%,属于合理范畴,过高肯定就有问题了。

此外,医院收入中,药品费、检查费、材料费分别占据总收入比重的情况也作为考核指标,如果有不合理上涨,新农合中心就扣钱。对医院而言,辛苦做事,还自己倒贴,这种事显然不能干。新农合达到了对医院乱作为进行控制的目的,而医院也在压力下制定考核标准,主动对医生乱用药、乱检查、乱使用耗材的行为进行控制。

这样的控制,可以制约医院的乱作为,但会不会导致医院为了节约成本,把应该检查、合理使用材料的环节给“省”掉了?王兵和陈维文等多位基层卫生院的院长都向《南风窗》记者表达了“不可能”。如果该检查的不检查,可能出现医疗事故,医生个人以及医院是不敢去冒这个风险的。

此外,卫生局从医务质量、医德医风、投诉情况等方面对医院进行考核。卫生局的考核结果与对医院的拨款、对医生工资的绩效考核等有密切联系,所以医院也很重视卫生局的考核。

基层卫生院工作的感受范文第3篇

一、以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为突破口,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负担。

在省、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会议召开后,市卫生局及时成立了卫生系统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实施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的通知》,对医疗卫生单位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部署。为确保此项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实,卫生局先后举办医改政策培训班期,详细、全面地解读和宣传有关政策;实行领导包挂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定期深入医疗卫生机构调研分析,督查落实工作,帮助解决相关问题。自年月日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全面启动基本药物省级网上统一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并严格执行15%的"低差率"销售制度,集中招标采购率达到100%;5月1日起,全市12家乡镇卫生院和60个村卫生室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降幅平均达到30.55%。月,城乡医疗机构药品让利患者累计156.9万元。

二、以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着力点,实施全民健康保健工程。

依托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面开展九大类公共卫生服务和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严格实行"双考核双挂钩"制度,每月由市卫生局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标任务完成情况量化考核,单位对具体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核定经费补助,发放绩效工资。现全市已建立城乡居民规范化健康档案9.6万份,达到51.9%;开展健康知识讲座212场次,受教育群众6.36万人次;预防接种0.84万人次,接种率平均达到98.5%以上;结核病管理148人,管理率100%;3岁以下儿童系统化管理2983人,管理率90%;孕产妇系统化管理975人,管理率98.9%;65岁以上老年人登记管理4257人,管理率35%;高血压病人登记管理3721人,管理率34.8%;糖尿病患者登记管理369人,管理率14.8%。全面推行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政策,为386名农村孕产妇补助住院分娩医疗费用15.44万元;实施济困病床"两免一减"政策,为136名住院患者减免政策性费用10.2万元;免费健康体检1.86万人次。同时,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了就诊病例疾病谱统计分析工作,每月按疾病种类、发病率进行排序,分析发病特点,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

三、以落实新农合政策为抓手,增强农民医疗保障水平。

全市参合农民筹资标准提高到150元,参合农民每人120元的补助经费全部落实到位。同时,按照省、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适时调整了我市补偿方案,全面推行门诊统筹,将国家基本药物全部纳入了新农合报销范围,落实了新农合中医药优惠政策。年,全市农民参合率达到98%,月份,共为2943名参合农民补偿住院资金342.48万元,平均补偿费用1170.4元,补偿比例37.65%;为655名门诊病人报销医药费用1.97万元。

四、以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城乡医疗服务能力。

完成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超前谋划和论证储备卫生建设项目112个,总投资6013万元。市中医院门诊业务楼于月初正式投入使用;投资2610万元、面积9832㎡的市人民医院住院医技综合楼项目进入招投标阶段,月中旬开工建设;投资84万元的乡卫生院建设项目列入省投资计划,进入施工设计阶段,月底建成投入使用。上半年,争取到位基建项目资金2293万元,各类卫生补助资金325.8万元,价值246万元的急救车(含车载设备)13辆和60万元的医疗设备362台件,有力改善了基层医疗服务条件,增强了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结合"百姓放心医院"、"人民满意卫生院"和"平安医院"等系统创建活动,大力开展医院精细化管理、规范化运行和标准化建设,加大医疗质控管理,落实医德医风考核等22项工作制度,实行医务人员"四个排队"(即:医师用药量、抗菌素使用量、患者自费药使用量、青霉素占抗生素比例排队制度)及医疗机构"八个排队"制度(即:医疗机构中医药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门诊输液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比例、平均住院费用、平均门诊费用、平均单病种和单次检查费用、平均住院自费比例、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患者满意率),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次均住院费用控制在2600元和1000元以下,门诊单处方费用县、乡、村分别控制在了60元、40元和30元以下,患者对医疗机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基层卫生院工作的感受范文第4篇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逐步改善,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妇幼保健工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人口素质、保障妇女儿童身体健康等国计民生政策上担负着重要职责,妇幼保健机构要满足妇女儿童长期、连续管理和健康追踪指导服务需求,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平台建设必不可少。既往妇幼保健服务不具备健全的县、乡、村三级信息适时传输、互通共享能力,依靠单一手段进行信息沟通、手工抄报转送,受地域、交通、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因素限制,系统保健率、信息漏报率、统计正确率不能得到保障,保健服务质量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管理监督,甚至不具备深入监督管理的能力或监督管理措施无法落实,造成妇幼保健服务质量低下,服务对象对妇幼保健服务的认知度低、信赖度差、依从性不足,限制了妇幼保健服务质量的提高,降低了妇幼保健与时俱进的发展动力。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适时引入,互联网平台的快速传输,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为改善基层妇幼保健服务现状,打破桎梏,寻求发展,郏县妇幼保健院自主规划建设了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建设应用可实现妇女儿童保健建册登记、孕期健康检查、高危登记管理跟踪、产前诊断评估及结果追访、产后访视、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健康检查、儿童发育评估、高危儿管理等工作的全程电子化和自动化[1],使区域内健康档案信息采集、上传、存储、分析、反馈和评估功能得到共享,为妇幼保健管理工作提供了便捷、有力的工具。同时,该系统也是增强妇幼保健服务能力、规范妇幼保健专业技术和信息报告行为的重要手段,并且逐步完善对国家其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的管理功能。

2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规划和功能设计

2.1建设背景

根据国务院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计委)要求,各地公共卫生和妇幼保健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手段,对妇幼保健机构及相关医疗保健机构开展的妇幼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各阶段所发生的业务、管理等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分析、传输及交换,从而为卫生行政部门、妇幼保健机构、社会公众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信息服务。

2.2建设定位

郏县妇幼保健院按照国家信息标准开发建设的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着眼全局,纵向涵盖县、乡、村三级保健服务网络,横向跨越妇女儿童健康发展的整个生命周期[2],以人为本,以服务群众为目的,以统筹协调、突出重点、信息公开、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为原则。

2.3具体做法

对妇幼保健机构及相关医疗保健机构开展的妇幼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各阶段所发生的业务、管理等数据及流程进行需求分析,设计和开发适用于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及相关医疗保健机构使用的系统软件。

2.4建设内容

本系统通过建立妇幼信息平台,架设以免费婚检、妇女保健登记、孕期健康检查、产前诊断评估及结果追访、产时服务、产后访视、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保健登记、儿童健康检查、儿童发育评估、高危登记管理跟踪等为链接的系统化信息网络[1],及时将各项服务信息进行收集、传输、整理、分析、反馈、统计,实现进一步简化和优化服务流程,方便随时查询,准确掌握县、乡(镇)、村三级妇幼保健服务情况,规范服务技术,充实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流程,保障服务质量,提高妇女、儿童系统化管理水平和健康知识知晓率。

2.5功能设计

实现每个医生可以通过办公电脑、也可以通过手机上网进入妇幼信息平台个人操作账号,将各个服务对象的健康信息随时随地录入系统中进行存储、传输、分析,以便共享使用[3]。最大程度地满足乡村医生手持移动终端记录每次服务的便捷需求,极大改善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监督指导不到位的被动局面。同时,该系统还具备对各种高危数据和健康评估的监测数据,进行自动识别和分类提取的功能,对异常数据能够进行实时提醒,杜绝医生因个人失误造成服务数据的失真,避免纸质媒介登记操作可能造成的疏漏,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3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1业务方面

3.1.1婚前保健管理:从免费婚前健康体检开始,将体检对象的身份信息、健康状况录入婚检信息管理子系统中,通过子系统自动分类过滤,将相关疾病的信息转送给围产保健子系统及其他临床治疗子系统,接到信息的子系统针对病人的病情进行个案追踪随访,并提供婚后、孕前保健知识及叶酸补服健康知识宣教,提供延伸服务和健康指导。3.1.2孕产期保健管理:孕产妇系统管理包括早孕建卡、产前检查(孕产妇保健体检至少有5次以上电子信息记录)、高危妊娠专案管理、住院分娩、产后访视、产后42天检查等。围产保健医生把保健对象的基本信息和每次体检的详情录入围产保健信息管理子系统中,系统根据下次预约检查日期提前3天向服务对象自动发送体检时间和体检项目手机短信,开通健康体检提醒服务,此项功能替代了专人负责查找保健手册电话预约随访的工作,有效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保健就诊人次,为保健项目辅助检查的开展提供了更大的

宣教指导空间。同时系统具有的高危、异常数据实时提醒功能,使高危孕产妇的筛查更为全面、彻底,分级管理更加具体,转诊和随访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产科医生进入产时服务信息管理子系统中,根据孕周自动筛选服务对象,开展产前宣教指导、电话预约服务,提高保健对象的住院分娩率,及时发现产科并发症,降低产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产妇住院后,产科医生可提取服务对象的系统围产保健信息转入住院子系统中,接诊医生通过查询服务对象围产保健的详细信息,能够及时、准确了解产妇孕期的相关情况,更加系统、全面掌握产妇生理和病理表现。产妇分娩时,产房医生将分娩信息及时补充到产时服务管理子系统中,系统按照设定的产后体检日期(包括产后7、28、42天)提前自动发送手机短信提醒,有效提高了产后体检率,降低了产褥期发病率。3.1.3儿童保健管理:儿童系统管理包括新生儿42天健康检查、“四二一”体检、体弱儿专案管理等。儿保医生在儿童保健子系统中可自动筛选新生儿信息,根据出生日期分段,开展相适应的新生儿保健项目服务手机短信预约,参加儿童保健服务的对象,通过儿童保健信息的补充和完善,建立电子化儿童保健档案,系统根据年龄段自动分类筛选服务对象的服务项目,提前1周发送手机短信预约提醒服务,便于儿童家长及时安排儿童体检事宜,深入了解儿童系统保健服务的意义及参加系统保健的必要性,提高了0~6岁儿保建卡率和系统保健率。异常数据实时提醒功能,使高危儿、体弱儿的筛查更为及时,分级管理更加具体,转诊和随访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有效控制了高危儿、体弱儿的发病率。 3.2管理方面

3.2.1实现了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的相融合:郏县妇幼保健院把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与基本公共卫生其他项目模块进行功能融合,该系统就成为功能完善的基本公共卫生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它能够分类抓取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的宏观调控数据,使各类服务项目的管理数据查询和统计更为方便、快捷和准确,信息报送、传输更为及时。3.2.2简化了绩效管理与考核流程: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兼容整合,即确保了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又实现了全区域内各医疗服务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信息一体化管理。管理人员只要通过计算机妇幼信息平台加强对每个服务项目的随访和质控,就能随时准确掌握每个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妇幼保健服务项目工作,哪些项目做没做,做多少;甚至每个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每个阶段的服务详情,到最终每个卫生院、每个村卫生室,依据项目工作的权重分值,应拨多少公共卫生经费等都一目了然,绩效考核既轻松又科学。既往卫生局组织考核组对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进行绩效考核的人工查询传统方式,得以直接在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统计、核算、管理,考核单位只要对发现的问题定期监督指导,必要时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规范培训,既节约了考核时的大量人力、物力,又减轻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迎检负担。使他们将更多的精力用到日常工作和如何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上去。3.2.3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科学制定决策方案提供了依据保障:该系统的应用实施,不仅实现了医务人员工作效率的极大提高,还全面提高了行政管理机构对全县各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妇幼保健项目服务数量和质量的监管能力,用计算机程序替代人工操作,减化了繁琐的工作流程,使管理工作更加现代化、科学化、透明化、人性化,也使卫生行政部门的[,!]决策依据更加充分和科学。在每个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中,也可建立自己的绩效考核账号,详细了解每个业务科室及每个工作人员的每项服务的数量及质量合格情况,方便了建立科学的绩效核算方案,更加公平、公正对科室及员工进行绩效管理,最大化的创造服务效益。

4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成效

4.1妇幼保健工作明显改善

2013年9月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开始建设,2014年1月系统初步建成,在郏县妇幼保健院实验性应用使用,4月,系统在郏县冢头镇、安良镇、白庙乡、王集乡卫生院试点推广应用,8月,郏县14个乡镇卫生院及367所村卫生室全部普及使用。使用后,郏县的孕产妇和儿童建卡管理率分别达到97.87%和96.31%,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22.79/10万和6.61‰,住院分娩率达99.98%,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率达100%,农村妇女免费宫颈癌检查和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目标完成率100%,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91%;县妇幼保健院保健科室的业务也得到进一步发展,2014年围产保健和儿童保健科门诊人次比上年分别增加35.22%和39.91%。

4.2服务时效性提高

县、乡、村妇幼保健工作人员,通过自己的功能权限,随时掌握辖区保健对象的管理动态。

4.3节约了人力资源

各级妇幼保健工作人员按服务规范要求频次,合理安排预约时间,自动准时向保健对象发送产前体检通知短信(包括健康知识讲座短信提醒),精简人力的同时使保健对象更加清楚明白每次保健的内容及意义,提高保健对象的保健意识和健康知识。

4.4实现了全县妇幼信息共享

从婚检对象的第一次基本信息录入,到孕期的每一次健康体检,再到产时分娩记录、产后访视、新生儿访视、0~6岁儿童健康体检,信息自动衔接,并在子系统中转输收集,各乡镇卫生院实现户籍所在地保健对象的信息共享,县妇幼保健院实现全县妇幼保健对象的信息统筹管理与查询,有效提高了全县的妇幼保健项目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4.5满足了群众需求

利用简单方便的短信提醒服务,给群众带去适时的健康关爱及个体化的健康指导,使群众感受到妇幼保健服务就在身边,通过增加沟通频率,使群众的服务信赖度和依从性不断提高,从而提升了妇幼保健服务的社会满意度。

5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前景

5.1构建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信息化网络,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在县、乡、村三级应用,通过乡镇卫生院将孕产期健康体检信息补充完善,能够实现全县孕产妇电子健康档案的全覆盖;同时,乡镇卫生院短信预约服务提醒,能够提高保健系统管理率,控制高危发生率;每位保健对象的体检信息县域内通畅运转,便于接诊医生对保健对象进行全面评估,控制严重产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还能杜绝重复检查现象发生,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5.2实现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妇幼保健部分信息的即时录入、即时上传

基层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包含有产后访视和新生儿访视功能,乡镇卫生院妇幼医生通过具备移动网络的平板电脑、村卫生室访视人员通过智能手机均可根据系统提示检查项目将产妇、新生儿访视信息现场传送至妇幼保健管理系统中,减少了再次录入环节,有效提高产后访视服务质量和产后访视率。

5.3信息统计功能完善

基层卫生院工作的感受范文第5篇

一、进一步提高新农合筹资和保障水平

2016年,新农合年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540元,各级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420元;个人缴费标准提高到120元。以进一步提高参合人员平均实际受益水平为前提,合理调整和完善2016年度新农合统筹补偿政策,积极采取措施,缩小政策报销比和实际报销比之间的差距,切实提高参合患者实际受益水平,2016年,全市平均实际住院补偿比要达到50%以上;乡级要达到78%以上;县级要达到58%以上;所有市级医院实际补偿比增长不得低于2个百分点,其中民营医院2015年度低于50%的2016年度必须达到50%,其它市直医院2015年度低于45%的2016年度必须达到45%。同时建立向农村贫困人口倾斜机制,对经民政部门确定并资助参合的重点救助对象,实行“三提、两降、一免”倾斜政策,即提高新农合普通门诊费用报销比例、慢性病门诊费用报销比例和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降低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免收市内住院押金,实行先诊疗后结算。

二、深入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

在总额预付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按病种分组付费、按床日付费方式改革,探索实施日间手术补偿政策。县、镇级定点医疗机构全面推进按病种分组付费方式改革,县级综合医院开展病种数不少于100种,中心镇卫生院开展病种数不少于30种,其它镇级定点医疗机构和县、镇级专科医院不少于50%的住院病种;选择1-2家市级医院开展按病种分组付费试点改革,病种数不少于50个,出院病人覆盖率达到10%以上;在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开展按床日付费试点;对于按病种(分组)付费和按床日付费出院病人覆盖率达到70%以上的定点医疗机构,取消其总额限制。在全面推进按病种分组付费、按床日付费方式改革的同时,选择1-2家市级医疗机构作为试点探索实施日间手术补偿,遴选部分并发症与合并症较少、诊疗技术成熟、医疗质量可控、费用水平稳定的常见病开展日间手术试点,明确病种、诊疗路径、费用标准和新农合补偿标准,合理引导、分流住院病人,减轻常见病手术患者医药费用负担。

三、全面推进智能审核工作

全面推进智能审核,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合理性进行全面审核,实现医疗服务行为事前提醒、事中监督和事后审核,提高新农合监管效率、基金使用效率和参合人员受益水平。协助省卫计委完善智能审核系统知识库;规范建立审核、申诉、确认、拒付和违规处理等程序并严格执行;协助试点医疗机构建立医院端控制系统并对照审核规则以及测试运行期审核结果,调整规范医疗行为;试点医疗机构要按照省卫计委安排积极配合做好医院端控制系统,医院新农合办要做到事中干预,避免不合理医疗行为的发生。2016年4月1日起启动试点医疗机构智能审核系统,年底,在全市实现智能审核工作全覆盖。

四、继续开展“新农合政策落实监管年”活动。

为进一步规范新农合服务行为,建立健全新农合长效监管机制,按照省卫生计生委统一部署,2016年继续以“推进政策落实,提升受益水平”为目标开展“新农合政策落实监管年”活动。今年活动以加强服务监管、强化责任追究为重点,集中整治政策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监管能力,完善监管措施,加大监管力度,强化监管责任,及时发现并查处违规违纪行为,推动落实各项政策,提升参合患者受益水平。

五、不断完善新农合管理运行机制

加强定点医疗服务协议管理,强化协议的约束力和执行力;建立定点医疗机构信用等级管理制度;加强对基金运行情况的分析和实际补偿比、次均费用增长比等重点监测指标的监测通报监控;加强对新农合基金筹集、存储、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加强对门诊、住院补偿资金的审核监管;规范完善新农合即时结报结算和审核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和监管效率;继续贯彻落实新农合基金支出公示制度,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加强新农合经办机构内部监督,健全新农合基金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依法加大对骗取新农合基金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按照省政府和省医改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积极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整合的前期准备和政策衔接工作。

六、继续开展“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根据省卫生和计生委要求,继续在全市范围内扎实开展“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各单位要按照市卫计委《关于做好2015-2016年度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市卫计委按照推荐程序,将验收合格的卫生院按省卫计委分配名额于5月底前进行上报。力争通过活动开展,促进镇卫生院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能力,规范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优化就医环境,加强文化建设,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七、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按照省基层卫生人才工程(以下简称“369人才工程”)统一部署,认真做好我市镇卫生院骨干医师、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协调推动全科医生执业注册,完成现有符合条件人员的注册变更工作。积极配合、主动参与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369人才工程”各项计划的实施,发挥好用人单位的主观能动作用。

八、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府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乡村医生执业管理,加强乡村医生业务培训,将具备条件的乡村医生纳入“369人才工程”实施范围,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及服务能力。加强绩效考核,完善资金分配制度。认真做好村卫生室健康一体机配备工作,确保设备规范使用,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效果。强化亮点村建设,打造基本医疗、基本公卫全面发展、群众满意度高的村卫室(站)。完成年度5万元村卫生室改建项目。

九、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持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45元,新增部分主要用于全科医生(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增加服务项目和内容,扩大服务受益人群,创新和改进服务方式,坚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相结合,加强项目管理,落实各项服务规范。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健康关爱行动计划,优先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程健康指导和定期上门服务。

十、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严格规范开展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工作,进一步强化考核主体责任;指导各单位合理确定年度任务目标,细化、量化考核内容和标准,继续将服务数量及质量、居民知晓率、服务对象满意度、资金管理拨付和使用情况等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加强考核结果应用,探索实行考核结果与资金拨付挂钩的新思路。

十一、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健康签约服务。坚持政策引导、城乡统筹,家庭签约、分类管理的原则,以贫困家庭、老年人、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为优先签约对象,深入开展宣传引导,广泛动员居民积极参与居民健康签约服务。推广团队服务,完善签约服务激励约束机制,探索提供差异、分类签约、有偿签约等多种签约服务形式,满足居民多层次服务需求。

十二、启动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工程。按照省卫计委统一部署,把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工程作为推进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加强服务能力建设、规范服务管理的重要抓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环境,全面提升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增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感受度、信任度和满意度。加强上下联动,探索实施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及分级诊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