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心理安全教育

小学生心理安全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心理安全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生心理安全教育

小学生心理安全教育范文第1篇

 

一、高校贫困大学生概况

 

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要是指其家庭所能募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

 

据调查和统计分析,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要来自五个方面:一是来自经济社会和文化比较落后的农村或偏远山区困难家庭;二是来自家庭人口众多且失业人数多或低层劳动力多的困难家庭;三是来自家长年迈而劳动力弱、家庭上学子女多且子女上学费用负担重的困难家庭;四是来自家庭有病人或残疾人的困难家庭;五是来自因家庭成员发生重大意外事故或疾病造成家庭经济变故的困难家庭。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及存在问齒

 

1.思想方面。大部分贫困大大学生思想积极向上,政治态度端正,但思想觉悟及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一是虽然大学生总体关注时事政治,具有良好的爱国热情,但往往不能很好地把国家、社会和自身结合起来,缺乏社会责任心。二是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天真、简单,品性淳朴、直率,但由于长期地处边远地区或农村,地方经济及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社会开放程度不高,信息渠道不畅通,导致他们社会见识少、阅历浅、社会信息存储量匮乏等特点。三是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存在“学习好便能就业好”的思想,虽然他们在校学习刻苦勤奋,但却忽视了思想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很少积极参与各社团及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生活和就业过程中,表现极其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和人际交往能力。

 

2.心理方面。高校贫困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上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一是自卑心理。高校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拮据,常为生活犯愁,与衣食无忧甚至花钱阔绰的学生相比,在经济消费上形成巨大反差。久而久之,其情绪易低落。二是孤僻、自我封闭心理。高校贫困大学生由于自卑,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自信,容易使其心灵封闭,不愿主动与他人交往,不善沟通和人际交往,从而导致性格内向、孤僻。三是焦虑心理。由于高校贫困大学生想通过学业来改变命运,在校十分注重学习成绩,无形之中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旦面对全新环境和生活的种种考验,或面对严峻的就业和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容易诱发焦虑情绪。四是妒忌心理。由于高校贫困大学生无法正确地认识、评价及定位自己,经常容易受周边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影响而产生妒忌心理,并成为学习、生活及就业过程中最大心理障碍。五是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还存有虚荣、功利、空虚无助、偏执等其他不健康心理问题。

 

三、影响高校贫困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成效的主要缘由

 

1.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受国际金融危机深度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放缓,创业就业机会短缺,人才竞争激烈,形势严峻。这既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大学生就业、校园安保等工作提出新要求,又给高校大学生特别是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求学、就业、创业带来新压力。

 

2.政府监管缺位和社会不良风气侵袭,给高校贫困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新问题。国内正处发展模式转型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加上诚信缺失,公正失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盛行,诸多社会问题对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高校大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产生深刻影响。加上科技网络信息技术发达但政府监管又失力,社会诈骗手段多样,部分高校大学生因经不起诱惑而上当受骗或走上歧途。

 

校园周边地区治安复杂,给高校贫困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新压力。少部分学生因恋爱、创业或追求自由等缘故私自在校外租房居住,有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节约开支而租用简陋、安全系数低下的出租屋居住,容易发生学生伤害事件和物品失窃案件。

 

4.高校安全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给高校贫困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新影响。一是学校安保工作边缘化状况仍未改变,在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上的人力、物力、财力投人相当匮乏。二是学院安全宣传教育形式传统、单一,宣教成效不明显,特别是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三是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理念及体制滞后,未能有效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教育管理丁.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新时期安保T.作需要,学生经常不服管、不服教,特别是面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系统性、个性化教育管理成效甚微。四是校园自身安保工作体制不顺畅。受执法权限的限制,对校园内外发生的各类案件,高校不能及时查处,矛盾不能及时化解,,五是受安保专项经费短缺限制,从事安保工作人员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安保管理服务理念落后。六是随高校后勤社会化推进,部分高校安保工作由物业公司承包管理,在具体管理过程中“重管理轻宣教、重形式轻实效”现象屡见不鲜。

 

5.高校贫困大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本领薄弱问题突出,给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一是学生大多数来自贫困农村或偏远地区,因地方教育资源短缺、教学方式传统、受教知识面单一等因素影响,使学生对国际国内局势认识不足,社会发展形势认识不清,国防意识、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十分薄弱。二是学生社会见识少,阅历浅,上大学后便对城市里的新生事物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但自身抗诱能力却十分薄弱,容易因“贪小便宜”而上当受骗。三是学生为缓解学习生活经济压力,更好改善学习生活条件,在校迫切要求参加校外兼职以获得兼职薪酬,但有时因盲目过度追求高薪而忽视安全风险,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误导从事违法犯罪工作,走上歧途。五是学生心理受挫能力差,一旦上当受骗或遭遇重大挫折后,容易出现心理障碍且无法自行疏导解压,严重时便会滋生厌世心态和轻生观念。

 

四、加强和改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几点工作建议

 

1.将安全教育工作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一项十分重大教学教育任务。面对国际新形势和国内新常态,面对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新要求,面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特殊性,各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校园内广泛深人开展以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有所侧重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并切实将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融人其中并有机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丰富,更贴近实际,更有价值意义。充分让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更好认识当前国际形势和国内国情社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鼓励他们从自身实际出发,合理规划人生。

 

2.将安全教育工作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进一步强化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新生人学时,各高校应及时建立高校贫困大学生档案数据库,各心理健康咨询和宣教单位或机构应及时开展心理测评和心理健康宣教活动。在活动中,应秉承“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理念,切实加强“生命无价”“生命至上”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和安全宣教工作,既要帮助他们增强心理健康和安全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节能力和情绪自控能力,又要帮助他们掌握卫生保健方法和安全防范技能,培养积极进取人生态度和健全人格。特别应加强家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受挫能力,教会他们在遇到重大挫折或困境时懂得求救和自救方法,消除自暴自弃和轻生念头。

 

3.将安全教育工作融入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进一步优化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育人模式。高校贫困大学生人学后,各高校应根据其家庭经济情况进行有效核实和分类资助,在加大资助力度和广度的同时,应坚持“资助与育人并重”原则,在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励志感恩公益活动的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教育管理,帮助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掌握安全防范技能,防止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勤工助学活动和就业创业过程中上当受骗。

 

4.将安全教育工作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进一步强化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高校贫困大学生在创业或就业时,一般会面临几大问题。一是就业心理不成熟不健全;二是能力素质与实践经验相对缺乏;三是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难以排解;四是就业途径单一且择业范围狭窄;五是就业费用过高且开支负担过重;六是社会关系资源约束且相当匮乏。面对这些问题,各高校应有针对性开展职业发展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必要时开展就业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敢于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应加强法制安全教育,切实帮助他们学习法律和安全知识,使他们知法、守法和学会用法,增强就业创业安全防护和维权能力,实现平安就业和合法创业。

 

参考文献:

小学生心理安全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安全教育;校园安全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108-03

教育部、公安部、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等单位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及其他安全事故,这其中排除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人力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约有80%的非正常死亡本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避免。[1]不难看出,学校安全问题仍然很突出,小学安全教育的开展刻不容缓。基于此,我们开展了此次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方法与过程

1.工具设计: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并辅之以访谈调查。调查问卷分为学生版和教师版。学生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情况调查,主要包括学生的性别、年级、所在地区等;第二部分是实际情况调查,主要包括学生所在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的形式、内容以及学生对于学校所开展的安全教育的评价等;第三部分是安全知识调查,主要从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方面对学生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了解。教师问卷主要包括:教师基本信息的调查、安全教育师资队伍调查、安全教育的开展方式与内容的调查以及教师对于安全教育开展现状的评价和建议。

2.调查过程:分层抽取了河北省石家庄、保定、邢台、沧州四市的城市、县城与农村小学共18所,共发放学生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1份,有效回收率为90.1%;发放教师问卷100份,有效问卷77份,有效回收率为77%,并对15名小学校长、20名小学教师、20名小学生以及8名家长进行了访谈。

3.样本统计:如表1所示,调查样本涵盖了河北省小学生的各种层次和类型,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符合教育统计的要求。考虑到小学一二年级学生难以全面准确地填写问卷,故在调查中没有选取。

二、现实问题与原因

1.安全教育资源明显匮乏。(1)学校缺乏安全教育课程。许多小学并没有重视安全教育课程的开设,安全教育的开展仅仅停留在学科渗透层面。调查显示,只有25.5%的学校有固定的安全教育课程,38.9%的学校偶尔开设,而35.6%的学校根本没有开设相关课程。然而,安全教育课程对学生安全知识影响却非常显著。在学生问卷第三部分安全知识调查当中,接受过安全教育课程学习的学生全对率为87%;偶尔接受的全对率42.9%;没有接受的全对率仅为15.1%。(2)学校缺乏安全教育专职教师。调查显示,93.1%的农村、城镇小学和69%的城市小学没有专业的安全教育教师,82.6%的学校都是班主任来讲授安全教育。但是在小学中班主任一般身兼数职,不仅要进行班级管理还要承担其他教学任务,精力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全教育的开展。(3)学校缺少安全保卫人员。调查中发现,88.7%小学都没有专门的安全保卫人员,仅有的就是门口登记处的“老爷爷”或是“老奶奶”,这其实是学校安全管理环节的一个严重缺陷。学校安全管理人员不到位,保卫工作的人力资源匮乏,是造成小学校园安全隐患的一个重要原因。

2.安全教育活动备受挤压。(1)安全教育边缘化。调查发现,安全教育在小学当中并没有占据应有的地位。小学阶段,学生也有很大的升学压力,所以学校的教育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应试”开展。在被问及“您所在的学校开展安全教育课程的时间”时,42.6%的教师选择“偶尔随机开设”,40.7%的教师选择“集中到某一时间段开设”,只有16.7%的教师选择“每学期均有开设”,由此可见,安全教育在大多数学校当中并没有被纳入日常的教学计划,安全教育的地位被边缘化。(2)安全教育形式化。小学的安全教育大都流于形式,没有实际的现实指导意义,学校开展安全教育不是教给学生真正实用的安全知识与技能,而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并且许多小学将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安全规章制度的管理,而这些规章制度缺乏操作性,没有与学校自身的情况相结合,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规章制度很难奏效。

3.学校安全管理存在缺陷。学校将安全管理误解为“自由限制”。许多学校为了保证学生的在校安全,就限定了学生在学校的活动范围以及活动类型。在对某小学进行调查时发现,操场上的单双杠旁边挂着“危险器械,请勿攀爬”的警示牌。当在随后对学生的访谈中问到“你们会不会玩操场旁边的单双杠”时,结果所有学生都回答“老师不让我们玩,那个有危险,有同学从上边摔下来过”。这点引起了课题小组的关注,在对其他的学校进行调查时,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即学校为了“保障学生安全”,限制了学生的许多自由,安全管理实际变成了一种自由限制。

4.学校疏于周围安全管理。每当放学时间,小学校门总是被卖零食、卖玩具等商贩包围。这些食品大多是三无食品,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并且商贩的拥挤易导致交通混乱,对学生的安全造成隐患。在调查时还发现,许多小学周围都有网吧、游戏厅等场所,这些都是明显违反国家相关法规的现象。小学生还不成熟,对一些事物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周围的环境对其有很大的影响。学校应当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监督管理,取缔非法经营的网吧及小摊,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真正为学生营造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三、区域之间的安全教育差异显著

本次调查中还发现,区域之间安全教育的差异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农村安全教育较之城市与县城更为薄弱。85%的农村小学都没有开设安全教育课程,也没有固定的安全逃生演练。并且农村小学生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的掌握情况与城市、县城小学生相比差异显著,在安全知识调查当中,城市小学生全对率可达76.%,县城小学生的全对率为68%,而农村小学生的全对率仅为42.5%。(2)农村安全教育与城市和县城的安全隐患各有不同。农村、县城与城市小学生在食物中毒、失火、溺水等安全问题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农村小学生较之县城和城市小学生更易发生食物中毒、溺水等安全问题,而城市小学生和县城小学生则更易发生交通安全问题。

四、改进对策与建议

1.完善安全教育监督、评价体制。安全教育的有效开展有赖于完善的监管与督导。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应采取切实措施,加强监管力度,将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督导内容,定期对相应的硬件设施、规章制度、师资队伍、教学内容等进行检查,并建立学校安全教育定期汇报公示制度。国家应建立较完善的安全教育评价体系,应注重通过权威性机构对学校安全教育进行权威性的评估,所有安全教育的评估主要依据安全教育的课程标准,评价学生安全素养的获得和发展。[2]安全教育的评价可以重点从学校安全设施、教师安全教育素质以及学生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掌握情况等教育效果方面进行。既要注重理论的考核,更要重视实际操作,建立起多角度、全方位的安全教育评价体系。

2.加大对安全教育的投入与支持。(1)配齐完善安全设施。在调查的15所小学当中,7所小学的走廊、教室没有完好的消防栓。对于这些最基本的安全设施,每所学校都应具备,并且要定期检查这些设施是否完好无损。(2)聘请专业教师,加强教师培训。学校安全教育的有效开展,依赖于教育者的自身素质。因此,安全教育应该配备专业教师,教给学生专业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提高学生应对安全事故的能力。同时,应该对学校所有教师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培训,不断完善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保证安全教育的顺利进行。国家也应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合格的安全教育师资,以满足未来学校安全教育的需要。(3)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定期开展安全演练。安全教育只凭学科渗透或是主题活动等开展是远远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的安全教育是不完整的、支离破碎的。安全教育只有通过开设课程,才能向学生讲授更加全面的、系统的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3]小学生还不具备知识整合的能力,他们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才能对安全知识形成一个初步完整的建构,所以安全教育课程在小学的开设是非常必要的。安全教育的课程开设应该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的课程要有层次,理论要联系实践。除了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学校也应该遵循《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自救、自护和逃生的实践演习活动。定期开展安全演练,时刻强化安全意识,重视对安全技能的培训,对提高全校师生的自我救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加强农村小学的安全教育,促进地区间公平。农村小学的安全教育与城市、县城相比,十分薄弱。加强农村小学的安全教育刻不容缓。加强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前提是提高对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许多农村小学缺乏专业教师、相应的配套教材,以及消防安保等安全防护设施。因此,对于农村小学的安全教育,应给予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倾斜,缩小地区差异,确保所有小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安全教育,都能拥有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在人力方面,应该重视对农村小学安全教育师资的配置。教师是整个安全教育活动的主导,教师的综合知识与能力影响着安全教育的质量。国家相关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制度保障措施来鼓励优秀教师去农村支教,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小学。在财力、物力方面,全面实施“校安工程”,大力推进农村小学标准化建设,完善各种安全教育的配套设施。

4.加强合作,形成安全教育联动机制。安全教育联动机制就是指开展安全教育时要广泛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团体等各方合作,多方共同参与到安全教育的开展。小学生在校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学校的环境相对简单,学生大部分时间仍旧在家中度过,所以家庭也应该担起安全教育的重任。安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各方面知识,内容广、范围大、专业知识多、理论性强。要想实现安全教育目标,教育、宣传、管理等部门应当共同协作,密切配合。[4]安全教育不仅是教育系统的事务,同时也应该是公安部门、消防部门、宣传部门等的责任。如,可以按片区划分,一个派出所承担就近的几所学校安全教育责任,例如定期派警务人员向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向学生讲授安全教育课程,积极协助学校进行安全管理等。社会各部门应该全力支持与配合安全教育的工作,从而使其全面、有效展开。

5.进行超安全教育,营造良好校园环境。“超安全教育”是指,安全教育的开展要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三者协调共生、相互促进,营造健康、安全的学生成长氛围,最终使学生身心愉悦、平安成长,从而更好地达到安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安全教育的开展,不是封闭的、独立的,而是与整个教育体系相生相融的,安全教育尤其是应该与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加强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从而减少由此引发的安全问题。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当遇到冲突时能够做好自我调节,避免过激行为。加强心理承受能力,避免由此引发不必要的安全问题。而安全教育的实施当中,这两个方面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所以学校应该对此有所侧重。比如,学校可以配备优秀的心理辅导教师,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安排专门的心理咨询处,使学生真正得到关爱,使他们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身心健康地发展。

学校也应该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当中,在校园内布置安全提醒,表现出对学生生命的关怀,给学生安宁的心境和健康的发展空间。“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会学会指责。如果儿童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打架。如果儿童生活在宽容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大度。”[5]所以当儿童处于注重安全、尊重生命的环境中,他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安全习惯。

参考文献:

[1]柯艺灿.浅谈新形势下学生安全教育[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04).

[2]郝篆香,蔡敏.美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实施及其启示――以南卡罗来纳州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11,(11).

[3]王秀明.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问题研究――以辽宁省S县小学生安全教育为例[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4]刘畅.中小学安全教育目标的构建与实现条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小学生心理安全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 交通 安全 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5.1

1996年2月,国家教委、公安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出通知,把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制度,督促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

生命长久而红灯短暂,为了更好地宣传交通安全法规,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今年教育部把第十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定为“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我们也相信这个日子能够再次唤醒同学们对交通安全的重视,当我们把平安的种子撒播进自己的心田,当它发芽开花、长成参天大树时,我们必将收获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宁。

一、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及隐忧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小学校园交通安全堪忧,各类伤亡事故不断,有数字显示,中小学生每年的死亡人数都在1千人以上。据1994年统计,中小学交通死亡人数达1000多人,即平均每天有约3名学生因事故死亡。据2008年统计,死亡的中小学生人数已从1994年的1000多人上升到了2000多人,增加了一倍多,这些幼小生命的消失让人心痛。可见,交通事故是中小学生伤害和死亡事故的主要因素。

而从泉州本市新闻媒体的报道情况来看,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也不容乐观。《东南早报》2009年2月4日标题为“泉州:198名在校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报告”中提到2008年10月29日晚,在市区田安路,小学一年级学生小滨被一辆小轿车撞飞;11月2日,经医院确认,因伤情过重,小滨医治无效死亡。2008年11月14日清晨,在山西沁源县,一辆因驾驶员疲劳驾驶的大货车撞向正在在公路上出早操的学生队伍中,致使20名学生车轮下丧生,悲情一时笼罩在众多家长心头。这起特大交通事故再次向人们敲响了学生安全事故的警钟。《东南早报》6月25日主标题为“学生交通死亡:上半年超去年总数”中提到根据市教育局提供的统计表,2009年1月1日至6月16日,全市师生非正常死亡共35人(教师2人),其中因交通死亡16人(已超过去年全年交通死亡学生总数)。

二、开展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的对策

从上面这些非正常死亡者中,除了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人力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外,约有80%非正常死亡本来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得到避免。可见,教会学生如何尊重生命,进行自我保护,建立有效的交通安全教育机制已日益突出地摆在人们面前。小学生的心智未完全成熟,安全意识不强,不懂得防范措施;在对孩子进行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教育方面,学校和家长都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作用。

(一)“真心”承担责任

小学生处在启蒙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知识面窄,加上只注重文化课的学习,缺乏对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的系统学习和了解,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差,不懂得机动车辆的行驶特点,不明确行人的行走规则,不知道自己违反交通规则将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在交通活动中,往往充满幼稚的自信,想跑就跑,想走就走,想过马路就立即横穿。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把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常规教育的内容,高度重视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如可充分发挥媒体力量,利用电视、报刊、杂志等宣传阵地,引导学生注意其中提示小学生安全出行的动画片、宣传画面等,广泛深入地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方式长期坚持,久而久之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真正使“车祸猛于虎,生命不回头”的观念牢记于广大学生的心中,让学生远离交通事故、健康成长。

(二)“耐心”宣传教育

教师在宣传教育方式上要推陈出新。在形式上,可以运用宣传挂图、橱窗、黑板报,推广小学生交通安全“小黄帽”路队制,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等活动;在内容上,可以尽量搜集内容涉及小学生违反交通法律法规而导致的交通事故案例,将正确的交通行为用简洁、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和图片向学生传播,让小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道路交通安全观,让“遵守交通法规,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的理念根深蒂固。如为了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可组织学生观看《最后的少年》这个短剧:一位风华正茂的少年,在演完交通安全教育的小品后,急急回家观看世界杯足球赛,他把刚刚饰演的因不守交通规则而出事的少年的教训抛之脑后,不顾红灯,抢过马路,结果,无情的车轮卷走了他幼小的生命。同学们看完后惊呆了:不遵守交通规则,后患无穷!

(三)“诚心”提高意识

家长们的言传身教,给学生带来的影响绝不亚于其他人,因此,老师在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同时应加强与家长的协作。可通过家长会,告诉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配合学校,经常对孩子进行安全行车走路方面的自我保护教育,以避免不该发生的交通事故给自己的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也可采取致家长的一封信,引导家长结合自己孩子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注意言传身教,以自己遵守交通法规的模范行为影响孩子,使交通安全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扎根,更好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对他们的伤害。

记得在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里,小沈阳有这么两句经典台词:“人这一生多短暂呀。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安全教育任重而道远,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不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就一定能为学生的生命撑起一片晴空。

参考文献:

1.田晓玲;浅谈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今日科苑;2009年18期

2.何军;怎样保护你,我的孩子――少年儿童交通安全警示录[J];汽车与安全;2006年06期

小学生心理安全教育范文第4篇

随着中小学校取消早晚自习课教改措施的实施,虽然学生在校的时间少了,但是出现了“三多”:就是学生校外自由活动的时间多了;个人或结伴参与道路交通活动的机会多了;道路交通对学生构成的危险增多了。从心理学角度讲,做为中小学生,老师讲的话要比家长说的话更具有权威性;在校的班集体生活,对学生有一种自然而然的约束性。因此,取消早晚自习课后,学生离开学校,离开老师,离开班集体的时间延长了,学生分散活动的自由度增加了,单独或结伴上街,外出活动的机会增多了。加之中小学生所独具的好奇、好动、好强等特点。在路上行驶时,见什么都新鲜,总要多看上几眼,极易造成精力分散,而且一旦结伴而行,极可能因玩兴大发而忽视了交通安全,一旦在公路上因争强好胜比起车技、赛起车速、追逐打闹起来,更会险象环生。针对中小学生取消早晚自习课后,对学生在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方面派生出来的“三多”问题,笔者认为应注重发挥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作用,采取三抓之策,才能使学生校外活动期间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是抓源头,学校要强化中小学生的交通法制教育。《道路交通安全法》是规范人们道路交通行为的法律依据。做为学校一是认真按照唐山市政府在20__年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方案中提出的,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校每一周或两周要上一节道路交通安全法律知识课的要求。对中小学生实行正规化、系统化、经常化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知识教育。法治教育到了位,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知识水平提高了,依法行路的自觉性增强了,就等于抓住了对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管理的根本。同时学校还应在每周给学生安排一定的社会活动,在有组织,有安全保障措施的前提下,让学生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满足学生的心理和健康成长的需要。只要抓好了上述两点,无论学生校外活动的时间多长,其自身的道路交通安全必定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是抓引导,家长要妥善安排学生的校外活动内容。好奇、好动、好强是青少年的天性。一味的严管,放学后就把学生封在家中与世隔绝。就会背离了中小学校取消早晚自习课教改措施的初衷,磨灭了青少年的天性,使他们由书呆子变家呆子,不利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此,做为学生家长,就要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结合取消早自习课后,学生在家中的时间变长的实际,科学安排学生的校外活动内容。更要特别注意经常安排自己或成人亲属、亲友带孩子出门购物、串门、郊游或一些有益孩子身心健康的社交活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孩子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小学生心理安全教育范文第5篇

留守儿童是朝鲜族小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多属于隔代教育,其安全意识相对于普通小学生群体更弱一些,因此朝鲜族小学校园安全教育的研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本研究从朝鲜族小学校园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分析以及具体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

朝鲜族;小学;安全教育

一、引言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过,安全需要是人们的基本需要,只有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同样,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当校园安全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其身心健康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进一步的追求个体的自我实现。近年来,小学校园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从食物中毒到毒跑道事件;从轿车闯进小学校园横冲直撞到吸毒男持刀闯校园;从小学生溺水到校车事故;以及校园的踩踏事件,全国各地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校园安全事故。面对着一件件触目惊心的校园安全事故,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校园安全问题的发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延边朝鲜族小学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文化因素,留守儿童成为了朝鲜族小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留守儿童多属于隔代教育,安全意识相对于普通小学生群体更弱一些,因此对于朝鲜族小学校园安全教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朝鲜族小学校园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校园安全教育缺少专门的师资队伍

目前朝鲜族小学安全教育的实施主要由班主任承担,有时会请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安全教育课,但是很少有专职的安全教育教师。通过进一步的访谈了解到,班主任及其他代课教师均较少的接受过专门的有关安全教育方面的培训,对安全教育理论知识及实践的认识也仅停留在表面。也有班主任反应,安全教育的兼任会增加其教学工作的任务量,时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学校也会不定期的聘请消防安全等部门的专门人员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讲座、报告,但是由于专业人员讲解能力薄弱以及对小学生认知和接受能力的了解不足,导致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内容难以理解。

(二)安全教育的内容较为单一

朝鲜族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涵盖面较为狭窄,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多以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为主,而涉及到网络安全和性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较少。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有不少违法份子会通过网络进行诈骗和犯罪,小学生由于认知等特点正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分辨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对于网络安全方面的教育应引起学校的重视。虽然朝鲜族小学有关等方面的安全事故很少发生,但是学校安全教育应防患于未然,性教育安全方面的内容也应适当普及。

(三)安全教育缺乏家校合作

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教育工作,单靠学校理论上的传授与讲解往往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教育相辅助,通过家庭教育的不断强化以及学生在生活中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小学生对安全意识有着更好的提升。然而,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往往会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时家长会由于一些具有安全隐患的行为而给小学生带来错误的榜样学习,例如家长的闯红灯行会让小学生觉得遵守交通规则并没有那么重要。可见,学校安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三、朝鲜族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安全教育认识较为片面

朝鲜族小学虽已定期开展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对于安全教育的认识仍不够全面,在进行安全教育之前缺少对小学生关于安全教育知识现有储备量以及需求的调查,事后也缺少必要的评价手段、总结、反思与改进措施。对于安全教育的开展也通常是本着“上行下效”的理念进行实施,较少的考虑到本校的具体因素,结合本校特点开展有关于校本特色的安全教育。这就使得,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较为单一和片面,难以对方方面面的安全隐患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二)安全教育管理不到位

在安全教育管理方面,学校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问责制度,学校的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对于学校发生的突发事件也缺少相应的应急系统。在教师及家长安全教育的培训方面也缺少相应的管理措施,这就导致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作用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同时由于教师缺乏必要的教育安全理论知识的指导,也使得安全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四、改善朝鲜族小学校园安全教育现状的具体对策

(一)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专职的安全教育教师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应设置专门的安全教育教师职位,班主任以及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会对学校安全教育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因此学校在设置专职的安全教育教师一职时,还应定期的组织与安全教育有关的教师培训,动员广大专职教师、班主任及其他科目教师积极参与,并对教师的安全教育理念进行有效的考核评价,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二)丰富安全教育内容

安全教育的内容应尽量全面,还应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灵活的调整安全教育的内容,开发符合本校校情的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对于网络安全和性教育等也应引起学校和家庭的重视,只有不断地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容,才能更好的防患于未然。

(三)校园安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重视学校安全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作用,定期为家长组织相关的安全教育讲座,提高家长安全教育的指导能力。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安全知识在生活中通过家长的指导和教育可以得到强化,这样才能使小学生更安全、健康的成长。

作者:姜辉 单位:延边大学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刘亚轩.国外小学安全教育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0,26: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