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小学教育研究背景

农村小学教育研究背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小学教育研究背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小学教育研究背景

农村小学教育研究背景范文第1篇

一、问题

1.体育教育观念滞后。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仍然是“副科”,许多家长及教师对体育课的认识仅停在表面上:打打球、跑跑步、跳跳绳。体育课的重要性和作用没得到应有的认识和重视,这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发展及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2.学校对体育器材、场地设备投入不足。

无论是上级领导对学校体育设施的资金投入,还是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器材的资金投入,都少得可怜。一些学校的体育器材普遍都是:一个旧篮球,几条绳子,几副羽毛拍,一个排球。上体育课时,一部分男生还可打球,另一部分男生则站在旁边看。而女生呢,她们有的在树阴底下玩,有的在教室里玩。体育器材都严重的不足了,那体育场地、设备就更简陋了。对于这样的现状,一些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多是“放牧式”的教学。

3.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不高。

主要表现为⑴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以及小学体育成绩没有被列入考试的范围。体育课在学生、家长、学校的心目中都不受重视,体育课上得怎么样都无所谓,很少有人关注。这使体育教师觉得体育课上的好与坏没有什么区别,有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⑵体育教师的工作量相当大,每周要上18节课以上,每天还要带课间操,有时遇到比赛,还要额外带领学生训练,体力消耗大,相当辛苦。长期这样,使体育教师没有太多的精力上好每一堂课。也消磨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4.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较少。

农村体育教师,由于所在的学校比较偏远,获取知识的途径单一,走出去与同行学习、交流的机会很少。

5.社会对体育课的认识不足。

由于应试教育从中作崇,许多家长眼中只有孩子的成绩,只有孩子每次语文、数学、英语考试的分数,而对孩子在其他方面的教育,就很少去关注。特别是体育课的教学,并不引起家长的重视,据调查,80%以上的家长认为体育课就是玩,就是跳跳绳,玩游戏,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就可以了。家长的这种思想,体现了他们对体育课与孩子的健康之间的联系认识不够,对孩子全面、均衡地发展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家长这种落后的教育观念,是影响农村体育课改革的因素之一。

二、对策

1.要树立新型的体育教育观。

我们都要认清体育课教学对孩子的三维健康的重要性,切实把学校体育的各项环节落实到位,确保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2.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上级领导要加速培养小学体育新师资,扩大招生名额,中等师范学校要增加体育班。对于每年毕业的应届体育专业教师,要给予上岗,将他们分配到缺少体育教师的学校当中去。各学校领导要让教师能专业对口,严禁体育专业教师上其他科目。

3.加强学校体育器材、场地设备的建设。

⑴希望上级部门每年能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逐渐改善各个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

⑵学校领导每年都能有计划地投入资金,购买体育器材,以保证体育课的正常教学。

⑶体育教师要善于开发、利用农村学校特有的资源。我的想法是:

a利用农村学校的学生对一些民族传统体育的了解,挖掘体育器材资源。如少数民族地区的“竹竿舞”,许多学生都会跳、爱跳。我们可以发动学生砍些竹子,来作为“器材”,并将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b农村学校附近有阡陌小路,车辆行人较少,自然环境优美,这就给没有田径场的学校提供了天然有利的条件。我们可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利用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进行自然地跑练习,也可以设置野外障碍跑等练习。

c利用农村孩子生活中的一些游戏,结合教材进行教学。

4.农村体育教师要认清自己的职责,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

⑴农村体育教师要认清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方面。体育教学对改善学生的体质状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孩子们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掌握运动技术技能,离不开体育课,离不开体育教师的指导。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所学的体育专业,所从事的体育事业,对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以积极的态度投到体育课的改革中去。

⑵农村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新型的教育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注重身体健康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乡镇,每天晨练的人都络绎不绝。体育逐渐的成为广大渴望健康的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作为农村体育教师要改变自身的观念,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利用体育教学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的锻炼身体方法,培养学生从小具有良好锻炼身体的习惯,从而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

5.重视在职体育教师的学习与提高。

⑴希望上级部门能多举办一些不同类型的体育培训学习,千方百计地提高体育教师水平。学校领导要多给体育教师走出学习的机会,派教师出去听课、听专家讲座、参观等。鼓励教师参加函授班等继续教育,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使体育教师跟上课程改革的需要。

农村小学教育研究背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 跨越发展 对策 西部地区

党的十明确表明:“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在西部各省提出转型跨越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积极探索如何实现西部地区农村小学教育的跨越发展,对于促进西部地区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农村小学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东部地区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西部地区整体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基础薄弱,农村小学教育投入明显不足,教育发展理念落后、教育经费不足、教师队伍薄弱、教育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是制约西部地区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找准小学教育的战略定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小学教育是教育的黄金阶段,是人生教育的开端,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文献表明,小学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基本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心智开发的宝贵时期。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农村小学教育。按照党的十精神,国家将进一步加大西部农村小学教育投入,使得西部地区农村小学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

因此,国家和西部地区应将农村小学教育实现跨越发展当成西部地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将农村小学教育作为专题纳入五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逐年加大农村小学教育投入。目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制定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教高[2013]2号)。但仅仅关注高等教育是不够的,国家应适时研究制定《西部地区农村小学教育转型跨越发展行动计划》,西部地区各省份应研究制定针对性强和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对制约本地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逐一破解,切实推进农村小学教育实现转型跨越发展。

二、重新审视小学教育发展理念

长期以来,小学教育都是在义务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理念指导下缓慢发展,教育工作者很少去全面审视小学教育的发展理念。西部地区农村小学教育在硬件和软件都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倘若不能在发展理念上取得突破,是难以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更谈不上追赶其他地区。诚然,义务教育和应试教育理念对推动西部地区农村小学教育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世界在变化,时代在进步,小学教育理念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获得更强大的生命力。只有在理念上领先,才能在实践中领跑。

要实现西部地区农村小学教育的跨越发展,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小学教育的发展理念。第一,要尝试走出义务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固有框架,重新全面审视小学教育的发展内涵,构建小学教育发展的目标体系。第二,归纳影响各子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并对子目标和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解析。我们对小学教育发展的新理念进行了透视,具体详见表1。

表1 :小学教育发展新理念透视表

三、精心打造小学教育师资团队

首先,全面提高西部农村小学教师福利水平,切实提高西部农村小学教师的基础工资,积极落实国家有关西部农村地区的各种教育优惠政策和待遇条款,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收入水平。国家、省市、县区应联合创建西部地区农村小学教师教学科研奖励基金、培训基金、住房基金。近期以国家投入为主,积极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基金建设,并加强基金管理监控机制建设。

其次,切实加强西部农村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国家要适时出台《西部农村小学教师在岗培训指导意见》,确定西部农村小学教师在岗培训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大方针;西部省市要研究制定《XX省(市)农村小学教师在岗培训行动计划》,明确重点推进的区域、学校、学科,规划建设一批农村小学教师在岗培训中心,确定培训的重点任务、主要内容、实施方式、考核标准以及保障措施;西部县区要研究制定《XX县(区)农村小学教师在岗培训行动方案》,逐条落实上级政府下达的培训任务,确定年度培训目标,制定小学教师在岗培训年度推进工作表,严格把关小学教师在岗培训的最终考核,切实推进农村小学教师在岗培训工作。同时,西部各省市每年都要安排一批西部农村小学教师进入教师培训院校接受专业培训,选拔一批西部农村小学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观摩教学实践,鼓励西部农村小学教师参加远程继续教育,鼓励西部农村小学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切实提高鼓励西部农村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再次,积极创新西部农村小学教师招考制度。西部各省市应适当拓展西部农村小学教师招考名额,完善福利政策,建立西部农村小学教师职业激励机制,鼓励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农村小学任教,优化西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加快西部农村小学教师新陈代谢,促进西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向年轻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四、全面加快小学教育现代化建设

西部省市应积极完善西部农村小学硬件设施,加快西部农村小学现代化建设步伐,以国家投入为主,贯彻落实党的十关于支持西部农村教育的精神,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加强对西部农村小学的实地考察,统筹改造教学楼、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教师办公楼、食堂、澡堂、厕所、操场等场所,补充、更换和升级讲桌、书桌、板凳、教学器材、多媒体设施等教学设施,充实图书、年鉴、研究报告等文献资料,购置电脑并配置电脑房等相关信息化设施,确保西部农村小学的教学需求,切实提高西部农村小学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五、逐步完善小学教育帮扶机制

国家和西部省市要研究制定西部农村小学教育帮扶专项规划,明确帮扶对象和任务,落实帮扶资金和措施。西部市县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按照定点学校进行定点帮扶,定期选派干部挂职锻炼,开展相关培训。西部各省市应加强其中心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协作帮扶联系,建立西部百强小学、东部百强小学与西部农村小学对口联系机制,在教学实践观摩、教师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西部各省市还应建立西部县区领导干部“一对一”对口帮扶机制,每年从本县区选定一批农村小学,实行一对一帮扶。西部各省市还应积极推行城乡帮扶,建立并完善城乡教师交流机制,鼓励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交替任教,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此外,西部各省市应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和慈善组织的作用,积极争取各方面的关注和帮助,建立西部农村小学支教基金,专项支持高校学生利用寒暑假到西部农村小学广泛开展支教活动,不断向西部农村小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参考文献:

[1]牛有恒.制约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发展,2011(6):149.

[2]周国东.对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思考[J].创造,2013(3):78―79.

[3]张硕.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3):4―7.

[4]曾想文.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小学教育发展现状浅析[J].华夏教师,2013(2):95―96.

[5]万倩,简春阳.西部偏远地区小学教育现状及改进措施之初探[J].知识经济,2011(13):141―180.

[6]杨炳波.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发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7):222.

[7]牟克孝.西北农村小学教育失衡问题及对策[J].甘肃科技,2011(7):164―165.

农村小学教育研究背景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 G6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1―0020―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非常迅速,这是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变革的过程,特别是工业的现代化发展以及经济市场化的根本动力。然而,在城镇化进程中迁入城市的人口中,2亿多农民工难以城镇化,中国实际的城化率并不高,相比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城镇化进程还将继续。而城镇化进程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农村小学数量锐减,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农村小学生总量及入学学生数量大幅减少。教师年龄偏大,受编制影响出现结构性缺员,教学质量降低等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困境

1. 学校数量锐减、在校学生数量大幅降低。由于城镇化进程,大量农村居民迁入城市,农村人口大幅减少,甚至出现1人村庄。不少农民工子弟跟随父母进城读书,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计划生育的实施,农村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导致农村学生数量锐减。学生数量的大幅减少,导致很多学校无法正常开展教学工作,甘肃某些小学出现个位数数量学生的学校。另外,学生数量的锐减,导致教师教学积极性降低,成就感不足,给课程开设带来困难。

2. 教师老龄化、结构性缺员。随着农村小学人数的锐减,按照甘肃省小学师生1比26的配置比例,大多数农村小学出现超编饱和的情况。所以年轻教师补充数量大幅减少,这导致农村小学教师呈现老龄化趋势。由于城镇化进程,城市小学入学人数剧增,教师需求量增多,加之,许多年轻教师不愿去农村执教。农村学校师生的年龄差距变大,导致师生之间存在代沟,交流存在障碍。

受编制的限制,人数较少的小学,教师配置虽然超编或者饱和,但是存在结构性缺员。如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教师不足,缺乏专业教师,教学质量不高,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3. 教学质量降低。如今已是信息时代,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设施已经在城市普及。城市的小学教育呈现多样化、丰富化、现代化的模式,而农村小学受经费和教师年龄老龄化的影响,已脱离时代的步伐,众多教师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国家的教改、课改在农村小学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二、解决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困境的对策

1. 推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城镇化进程中,要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建立和完善新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继续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坚持教育经费精准化地向农村地区倾斜。实施教育救助机制,确保家庭困难学生上得起学。改善学校布局,满足学生就近入学的需求。继续加强对农村偏远地区寄宿制学校、校车接送的投资,切实解决偏远地区学生上学难问题。

2. 增加教育投资保障教师配备。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对人才吸引力不足,农村年轻教师流失严重。为了保障农村教育的发展,应首先保障教师资源配备。切实提高农村教师收入,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增加农村教师培训、交流机会,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水平。创新人才配置机制,建立面向农村的人才支援制度,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实行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改革教师培养模式,面向乡镇以下农村学校培养能承担多门学科教学任务的小学教师。

农村小学教育研究背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学校管理;教学质量

加强农村小学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是提高我国当前义务教育水平的一项重点工作。因此,笔者认为,在当前背景下,对“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教学质量”这一课题进行相关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当前我国农村小学的学校管理现状

1.管理缺乏自主性

首先,管理标准过于细碎,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事事处处都有严格的规定,限制了教师的创造性工作;其次,过分看重程序的标准,管理模式机械化,难以适应新社会、新时代的要求;再次,当前的教育行政体制难以适应农村小学的实际需要,尤其是课程的开发没有充分考虑地区的差异性,教师的培训力度也不够,不能对农村小学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2.和外界缺乏交流

当前,我国的农村小学教育多数是处于一种闭门造车、关起门来办学的状态,缺乏相互的交流与借鉴,甚至连课程上规定的社会实践课也因为出于学生的安全考虑而没有进行,这些都导致了当前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封闭状态。

3.教职员工、领导的素质偏低

当前,农村小学的领导对改革创新有一种害怕的心理,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有部分领导出于对整体利益的考虑也没有进行大胆的改革;同时,由于领导没有对教师队伍做到政策留人、待遇留人以及环境留人,农村小学的教职人员队伍也相对薄弱。

二、加强农村小学学校管理的措施探讨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首先,要坚持依法治校,完善管理制度,让农村小学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查,按照规范进行办学,学校的管理制度要通过听取民意、交流商量等民主的方式制定;其次,要加强教师的培养工作,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教学队伍,建立教师教学成长的记录袋,对教师的培养过程进行详细的记载;最后,要让教师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组织全体教学进行公开课、优质课评比以及教学大比拼,让青年教师学习有榜样,干事有方向。

2.抓好课堂教学,保证教学质量

加强农村小学学校管理,必须要以提高课堂教学为中心,突出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首先,课堂教学要坚决反对教学的随意化、形式化,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倡学生的自主参与和探究性学习,提倡合作方式的学习。其次,也要积极开展教学交流会、师生座谈会,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常规的检查、校本的研究以及骨干示范,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质量。再次,学校的管理者也要经常参加相关的教研活动,对农村小学的教材、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研究和设计,解决农村小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3.抓好学校的基础和特色教育

小学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需要教育工作者按照科学的规律进行办学,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上好规范课。同时,相关的教育工作者还应该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做好相关的艺术教学,举办好梯队建设,组织好相关的大型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进而抓好农村小学的基础教育与特色教育。

农村小学教育研究背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农村小学生这一群体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如何加强农村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班主任在农村小学教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研究素质教育背景下农村小学生的班主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一、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与素质教育之间的联系

我国开展教育的基本模式是班级授课制,因此班主任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大多数学生家长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因此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很高,将班主任当成是孩子的“第二家长”,小学生本身也对班主任存在一种敬畏之感。因此班主任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为学生做榜样,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关注学生身体、心理以及思想品德的发展,在学科教育与日常管理中贯彻素质教育方针,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如何通过班主任工作加强农村小学生素质教育

1.转变认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班主任在开展学科教育和班级管理时,首先要转变自身对教育的认识,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本质,不能为了提升升学率为学生灌输应试教育理念,否则会在学生心理埋下“学习就是为了考试”的思想,对于其未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教学中不应该将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改变偏爱“好学生”的行为,使所有学生能够平等接受教育;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爱学习、爱生活,让学生对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平衡好学习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同时,班主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小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以后的教育打下知识基础,更要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潜在能力。如果班主任对于一些奇特想法不予理睬,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就会被大大减弱,认为只有好好学习书本知识才能得到班主任的认可,创造力被压制下来;反之,如果对一些奇特的想法表示关心,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升,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探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2.重视德育教育

素质教育中有一个最重要的主张就是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如果教育培养出的人有才而无德,不仅不利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有可能是一种灾难。小学生处于思想形成时期,对于事物逐渐有了自己的看法,这个时期的教育会对其思想品质产生重要影响,尤其农村小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够科学,存在过分严厉或者过分溺爱两种极端,这对于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是不利的。因此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德育教育,一方面加强礼貌教育,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见到长辈和教师主动打招呼、不随地乱扔垃圾等;另一方面要加强孝道教育,孝顺父母和长辈,同时还要勤俭节约、避免浪费、热爱劳动等。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对孩子的思想观念以及行为习惯造成负面影响,班主任要及时与家长沟通,改变这种状况。

3.发挥班主任的表率作用

班主任在小学生的心里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一言一行都会小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班主任在开展管理工作时,不仅要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同时要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身教”的作用往往会大于“言传”。如班主任随手将垃圾扔进垃圾桶里,学生自然就不会随地乱扔垃圾;班主任每节课提前来到教室,学生自然就不会迟到。教师的这些行为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不用去讲道理,学生自己也知道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不对的,真正做到素质教育。

4.关爱、尊重学生

班主任不应该仅仅将自己定位成一个管理者的角色,而是同时将自己作为学生的朋友、家长,尊重学生的感情和想法,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消除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虽然是班级的管理者,但是与自己是平等的,愿意听教师的引导和教育,愿意主动规范自己的言行,这样开展教育的过程自然就顺利了,对于实现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平等的教育观念更新对于素质教育而言至关重要,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落实起来却不易,社会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素质的提升、教学观念的改进缺一不可。小学生本身知识储备有限,认知能力不足,班主任的言语和行为习惯会对其产生直接影响,其在学生心里的位置是不可替代的。可以说,班主任自身行为就是素质教育的蓝本,即使不刻意去教,也会在无形中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班主任应该转变观念和管理方法,通过日常工作的开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何拴来.浅析小学班主任如何更好地实行素质教育[J].科技信息,2011,12(14):618-619.

[2]肖其勇.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特质与发展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4,13(15):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