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养成教育案例

小学生养成教育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养成教育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生养成教育案例

小学生养成教育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生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185-02

养成教育是保证少年儿童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育基础,也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可谓百年大计。少年儿童时期是一生的奠基时期,又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2013年,我校承接厦门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学生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的研究工作,三年来,学校课题组始终以本课题的研究为载体,深入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做人、做事和学习等基本习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同时,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形成我校优良校风,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开展养成问卷调查活动

开展小学生养成教育,首先要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养成方面实际达到的水平,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使课题研究的方向更加明确,提高研究的效益。

二、构建全方位养成教育体系。

1、构建养成教育的校内网络。课题组构建以课题领导小组课题工作小组班队辅导员班队干部专项督导队(红领巾监督岗、纪律督导队、卫生督查队、路队督导员)组成的养成教育网络;分层面、分年段开展相应养成教育训练,宏观与微观结合,形成一个双重的、全方位的养成教育结构体系。

2、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体系。课题组构建以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学校、社区居委会、共建单位负责人等组成)家长学校(热心教育工作的家长、家长学校领导组成)家庭等组成的养成教育网络,四者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形成合力。

3、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成为养成育人的阵地,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养成育人的场所。如:在校园的墙壁上贴上 “校园是我家,清洁靠大家”、 “轻声慢步过走廊,上下楼梯靠右旁”等标语。在教学楼的走廊里合适的地方贴上养成歌谣、各年级养成要点、养成名人名言;在教学楼的梯间布置上礼仪名言、学生书法作品、养成儿童画、文明礼仪语征集或采撷等。校园内的国旗、校风、校训、学风、名人画像、《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等时时刻刻鞭策学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发奋读书。这些方方面面无形中营造了浓厚的育人氛围,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完善养成教育的规章制度。

1、制定养成教育评比细则。学校围绕《曾厝小学文明班级评估实施办法》、《曾厝小学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为基本要求,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研究的具体内容,分成高、中、低三个阶段的评比细则,对学生的在校日常行为进行评价。

2、成立养成教育培养领导小组。学校制定活动方案,组织实施,切实抓好养成教育的实施和监管。

3、建立行政人员值日制度。学校行政人员每周值日一天,由行政人员带领值日导护教师、学生督导队员,检查每天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并将情况及时记录。认真做好每天的检查、评比,一周的小结总评等工作,把养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4、成立养成教育监督机构。学校成立“校园文明礼仪督导队”、“路队监督岗”、“卫生监督岗”等,以此为主要管理人员,每天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出勤、安全等情况进行督查和评比,也就是说全校师生从一进校园开始,其所有的言行举止在自觉履行规范的同时,也在接受着礼仪岗、卫生岗、纪律岗等学生管理机构的监督。于是,每天集会上的公布,每周的流动红旗的颁发、通知栏路队评分表、纪律卫生评分表等评比结果的通告,成了师生自我检查、自己激励的一面镜子。研究实践证明,制度的健全,使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是实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最有效手段,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5、定期举办交流活动。每学期末学校组织开展“养成教育经验交流会”,让老师、家长、学生代表在交流会上互相学习,不断完善工作方法,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共同促进养成教育的发展,使养成教育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课题组提出了“好习惯、我知道”、“好习惯、我能行”、“好习惯、伴我行”等标志性口号,为此,课题组努力搭建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激发学生参与养成教育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以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1、“好习惯、我知道”

课题组搜集、编写各年段养成教育歌谣,并与经典诵读相结合,通过开展养成歌谣诵读活动,让学生学习、感悟良好文明礼仪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安全行为等内容,使小学生从通读中感受不断增强对良好习惯的认同与自信,明白养成要达成的目标,从而达成“好习惯、我知道”课题研究目标。

接着,课题组开展养成标语征集、养成手抄报比赛、养成教育绘画比赛,通过比赛,进一步营造课题研究氛围,使学生认识更为广泛良好习惯的内容,进一步达成“好习惯、我知道”课题研究目标。

2、“好习惯、我能行”

让养成认识实践化,具体化,是实施主体性养成、实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在学生朗朗上口地背诵各种好习惯歌谣,掌握各种好习惯内容的基础上,为了达成“好习惯、我能行”的研究目标,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进程,分阶段安排写字姿势训练(开展写字比赛活动)、学科学习习惯训练、集合训练、升旗礼仪训练、学做值日生训练、整理学具训练、整理卫生工具训练、坐姿训练……。通过一系列强化训练,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提升学生养成效果,基本达成“好习惯、我能行”课题研究目标。

3、“好习惯、伴我行”

首先,课题组组织开展养成教育主题班队会。班队会活动以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班规、班约为主要内容,主要围绕“卫生习惯养成”、“文明礼仪习惯养成”、“安全习惯养成”、“学习习惯养成”几个方面进行。各班主任依据学校课题组计划,制定各班活动计划,组织有关活动。通过本次全校性养成教育主题班队会活动,让学生畅谈感受、对照自查、积极寻找和发现日常养成中的不足,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其次、开展文明标兵评选活动,让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五、开展养成教育进课堂活动,编写养成微课教案。

课题组始终把养成教育进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不断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强化效果。课题研究开始后,开展了养成教育进课堂活动,将养成教育纳为校本课程,每年3月、9月为行为规范养成月;4月、10月学习习惯养成月;5月、11月为安全习惯养成月,要求老师编写微课教案,每周一节课,每课10分钟。通过养成教育进课堂活动,丰富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对学生进行优秀文化熏陶、传统美德教育、良好学习习惯教育、正确安全行为教育等,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讲文明,懂礼仪;更重要的是,教育他们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为学生今后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开展养成教育个案跟踪研究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针对学生养成存在的问题,课题组组织开展案例分析研讨会,组织教师开展个案跟踪研究,使得课题研究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七、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三年多来,我们在不断探索我校特色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系列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学生评价机制。具体做法如下:

1、评价内容多元。

根据课题研究实际,课题组设计《曾厝小学学生行为习惯评价表》和《曾厝小学学生行为习惯评价表》,评价内容涉及礼仪、学习、劳动卫生、安全等方面。

2、评价方式多样。

小学生养成教育案例范文第2篇

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都是一个长期、复杂、艰苦的过程。小学生的可塑性强,自制能力差,学校要小处入手,大处着眼,做好“两个一工程”。“两个一工程”指的是立足规范每一天,做好养成教育的每一个细节。做为学校要抓好“两个一工程”,就必须立足实际,做到多引导、多示范,坚持不懈,抓细节、抓训练、抓培养,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为标准,根据中心校实施方案归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从礼仪、学习、生活和节俭四方面,正面规范学生行为习惯。1.从培养习惯入手。我们常说良好的习惯益终生。当我们审视面前的学生时,当我们静下心来反思时,很多情境就会浮现在眼前。做为学校,重点要以抓“三课”为突破口,就是把新一年入学的第一课上成养成教育的第一课,把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课上成养成教育的学期例会,把每周的班会课上成学习习惯养成的总结评比会、部署动员会。在抓好这“三课”的同时,要把良好习惯的培养贯穿到学生平时的每一节课中,贯穿到学生学校生活的每一刻之中,坚持经常化、系列化,才能收到实效。2.从细微之处入手。细节决定成败,习惯的养成也不例外,要从细节抓起,起点要低,步子要小,小到系扣子、系鞋带、书本摆放、剪指甲、文明举止、尊重他人等。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是不可忽视的,它是养成教育的起点,一个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恰恰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各班级要把这些细节纳入到评比细则之中,激发出学生自我参与、自我约束的内动力,效果会更好。3.教师要身体力行。教师要时刻牢记身教胜于言教这一经验之谈,更要努力来践行,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之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做出样子,要时刻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这样养成教育的种子就会植根于学生的心田开花结果。

二、抓好各学段衔接是关键

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想真正的收到实效,决非一朝一夕之事。低、中、高三个年段要进行有效对接,学校的引领、指导很关键,要制定相关的实施、评价细则,让教师抓起来目标明确,能站在全校各年组的高度来开展工作。在开展养成教育活动中,针对各年段学生的特点,要关注以下两个个方面:一是关注起点。学生一入学打个什么样的底很关键,学校要制定学生入学学习习惯养成细则,一年级班主任要选责任心强的教师来任教,教师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来抓。二是关注衔接。就是在在教育内容上,各年段要进行合理有序的衔接,要注重教育内容的有序性、承接性,不能产生断层。从内容到形式上,要形成内在的体系,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搭建平台是有效载体

学生各方面的习惯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意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各方面的要求要协调一致,班级的要求要与学校的要求一致,家庭的要求要与学校的要求一致。学校要形成养成教育的网络化。从少先大队、中队到小队,从支部、关工委到少先队,从个人、班级到学校,要形成多重的全方位的教育体系。养成教育需要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教育体系,它需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单靠学校教育是不行的,家庭、社会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学校要把教育的平台拓展到家庭、社会之中,要通过学校的开放日、家长会等形式,让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学校的做法,并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从而把对学生各方面的养成教育推向家庭、推向社会,这样会形成一个很好的教育核心力。通过召开“孝敬父母,从我做起”的专题会。“百善孝为先”,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从自己做起,要理解父母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体贴、关心父母,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孝敬父母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长大才能尊重他人,才能懂得如何做人。通过“弘扬雷锋精神,做雷锋式的好少年”主题报告会,讲述雷锋不平凡的一生,雷锋的事迹再次震撼了学生心灵。并通过典型案例,说明了我们身边处处有雷锋。同时教育学生学雷锋要明确目标,学雷锋要树立远大理想、人人要有梦想、学雷锋贵在坚持、学雷锋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使养成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四、传承与发扬是根本途径

小学生养成教育案例范文第3篇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根据县教育局中小学德育工作要点,结合我校德育工作实际,在校长室、学校党支部的领导和支持下,坚持立德树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四品八德”、“好习惯养成教育”为具体目标和主要内容,以德育主题活动为载体,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机制,着力提升队伍素质和育人能力,着力推进德育教育方式方法创新和长效机制健全,优化育人环境,不断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化细节管理,夯实德育常规,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以习惯养成教育为目标,加强了校园常规检查评比工作,夯实我校德育常规教育管理,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1.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始终坚持以德育为主的教育方针,充分利用学生会、“团校”、班会课、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宣传专刊等平台,帮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好习惯对人成长的重要性,以丰富的案例帮助学生内化知识,以知识引导学生落实行动,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为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努力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多渠道、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开展升旗仪式、主题班会、专项教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加强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

2.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习惯养成教育。期初,重视对七年级新生的始业教育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要求班主任注重贯彻实施《中学生守则》和《浙江省初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把《规范》作为重点来抓,抓实、抓细、抓持久、抓到位。政教处通过国旗下讲话、集会与值日生的经常性检查督促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强化教育,多渠道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守纪、礼仪等习惯,把实施《规范》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细致、有效的教育,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角色的转变。这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学生逐渐养成了勤学、守纪、团结互助、尊敬师长、爱护公物、讲究礼仪、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3.举行班级四项循环竞赛,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完善班级常规考核管理制度,细化班级常规考核过程,及时通报、评比、表彰。成立学生会,由政教处对学生会成员进行培训、指导,具体负责每天的校园常规检查,从出勤、两操、纪律、卫生、仪容仪表、规范着装等细微处着手,注重学生言行、礼仪培养教育,反复抓;将学习、管理、礼仪、文明等方面的养成教育融于点滴之中;重视学生的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利用宣传窗及集会强调的方式加强卫生知识的宣传。

4.加强“两操”检查管理,促进“健体”好习惯的养成。根据现代学生视力、身体素质普遍较弱的实际情况,学生会逐班进行巡查眼保健操做操情况,班级指定一位同学具体管理,班主任到点督促管理,帮助学生养成做好眼保健操的习惯;大课间活动实行“七八年段广播操、九年段跑操”制度,由班主任随队管理,七八年段班主任在队伍的前或后监督,九年级在操场两侧较薄弱位置加强监督,防止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敷衍,保证学生按质按量完成规定的运动量,达到增强体质,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5.加强后进生管理。学校非常重视后进生的管理和转化工作,努力做好后进生的帮教转化工作。各班都能结合本班实际,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努力做到用爱心去关怀学生,用耐心去感化学生,尽量把一些苗头性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政教处做了大量的工作,对重点的问题学生进行“一对一”个别谈心,对后进生、留守学生进行摸底。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共同帮助学生端正思想、改正错误、提高认识,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了守纪勤学的自觉性。

二、夯实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班级管理水平,优化德育过程。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班主任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班级工作的成效,所以班主任必须具备胜任本职工作所必须的品德、能力、个性心理等方面的条件和素质。

1.精心选拔班主任。众所周知,班主任工作琐碎、复杂而且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这就要求工作时耐心、细致而且还要有一定的能力,有较强的责任心。并不是任何教师都能胜任班主任工作的,因此我们认真对待班主任的选拔工作,因为这是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

2、通过不同途径,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本学期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制度,规范班主任工作管理,坚持召开班主任例会,通过例会上对前一段工作的总结反馈、对下一阶段工作的布置安排,培养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并通过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不断拓宽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思路;规范《班主任工作手册》的检查,不仅规范了班主任工作行为,也不断提高了班主任的理论素养,检查中班主任的笔记,不仅内容全面、记录详实,而且字迹工整、美观,还有的老师把自己的工作心得、工作体会记录在自己的手册上,通过不断地总结提炼,不仅为自己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财富,事实上这些老师的工作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比如章明畅等老师的手册在检查时特别突出。

3.进一步完善班主任考评管理机制。加强了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和评估,贯彻落实量化管理制度,使班级量化和班主任量化有机结合起来,为期末评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政教处从四项竞赛(卫生、出勤、行规、仪表)、班会课、学生会议、家校联系或师生谈话、黑板报、课间操及升旗仪式、下班、安全教育平台等方面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班主任月工作成绩、班级和班主任期末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这些做法,有力地调动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学校建立起向班主任倾斜的政策,以激发班主任工作的热情,特别是在评先和各种的奖励中,同等条件,选择班主任,比如班主任曾老师被评为2020年度温州市优秀教师。

三、以德育人,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1.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立德育人”的观念,,从苍南县中小学“四品八德”教育实施方案入手,坚持以道德、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加强校风、校纪建设,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努力做到与时俱进,贴近学生,自主参与,提高实效,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加强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继续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以养成教育为核心,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德育常规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开展禁毒教育,确实做好“六个一”活动。2020年11月我校被评为预防教育四星级学校。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开展德育教研工作,优化德育过程。通过班主任师徒挂钩结对帮扶,如果是新班主任则相邻两班班主任则新老搭配,做好传帮带工作,举行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组织班主任参加主题为苍南县中小学班会优质课培训班培训和苍南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培训;青年班主任吕老师在县中小学主题班会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梁老师的在县禁毒教育教学案例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四、重视安全,积极预防,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安全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为此每周都安排专门的值周教师和学生会值日学生,全面监督学校的综合情况。同时为了提高学生会值日生的管理水平,每周对学生会值日生进行业务培训。针对学生实际,着重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传染病预防、课间安全、反、禁毒等方面的宣传与教育工作,定期进行消防、应急疏散演练,对学校里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加强检查和整改,定期刊出安全教育宣传栏。组织全校学生参加体检、国家体质健康测试(含温州市体质健康);动员学生参加中国人保保险,参保率100%;动员学生参加城乡合作医疗保险参保工作,确保参保率100%。积极组织开展并完成好安全教育平台中的课时授课、学时作业及安全专题(消防、安全第一课、国家安全教育、全国交通安全日等)作业,使学生及时掌握生活的安全知识。

五、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努力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德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一些有益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活动中规范行为、培养情操,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对文体活动的长远规划及管理,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精心设计和组织课余活动,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2020.9开展班容班貌和中秋、国庆、教师节、环保健康等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活动;2020.9开展“红船精神-初心与使命”主题知识讲座;2020.11学校承办温州市校园足球联赛小学组联赛;2020.11学校开展“爱眼护眼 预防近视”主题知识讲座、灵溪“明亮眼镜店”公益免费配镜验光进校园活动;2020.12学校开展“12.4宪法日”主题教育等。

小学生养成教育案例范文第4篇

为了解决这些新问题,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使进城务工人员子弟尽快地适应城市学校的教育,我校决定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并于2011年申报立项了长沙市“十二五”课题“进城务工人员子弟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通过三年的研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一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弟的行为习惯情况有了很好的改观,具体表现在: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较大的转变,如不交作业、拖欠作业的现象少了,学生的书写工整了,读书写字的姿势端正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文明礼仪程度有了提高,能主动和老师打招呼,甚至向来校的陌生人问好,说脏话、骂架的现象几乎没有了;学生讲卫生意识增强,基本能做到不乱丢乱吐,见到垃圾能主动弯腰捡起来,着装能做到干净整洁等;二是教师提升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了自身的专业化素养,同时也掌握了一整套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学校培养进城务工人员子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老师们根据研究撰写大量的研究论文、案例,形成了获奖论文和研究案例集。其中向红梅老师的《如何提高农民工子弟普通话水平》获得国家级奖项;获得省级奖项的文章有10篇,获得市级奖项的文章有38篇;三是家长们基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把孩子交给学校之后不管事的现状,转变了教育观念,提高了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促进了家校关系的和谐;四是优化了学校的育人环境,彰显了学校办学特色。学校围绕着课题研究开展的“好习惯伴我成长”系列活动和“快乐体验下社区”的活动,得到了教育局上级领导和社区居民们的高度赞赏。2013年6月,我校对全区进行了课题研究的开放活动,展示了我们研究过程中的成果,与会领导、同仁们对我校课题开展的扎实有效给予了认可与称赞。我们带领孩子们与社区居民一起,开展的“快乐体验下社区――爱绿护绿”活动被《长沙晚报》予以报道,社会反响非常好。2014年6月,课题正式结题,被评为2014年长沙市课题成果一等奖,长沙市友谊科研二等奖。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 制定细则,开发教材

⒈制定细则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依赖于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常规来作保证。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行为习惯培养是个庞大的概念,行为习惯本身就涵盖了诸如礼仪、守信、卫生、学习、道德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如果都纳入到研究的范畴中来,则不免出现研究大而空的局面。因此,在问卷分析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根据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择取了行为习惯中的文明礼仪、学习习惯、卫生习惯三个方面的养成研究为范畴,制定出我校的《小学生行为习惯训导细则》。 细则中将文明礼仪、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分年段(低年级段、中年级段、高年级段)细化成可具体操作的行为要求,年段不同,要求也不同,这样就让学生在平常的行为中能有“法”可依、照章执行。以低年级文明礼仪习惯为例,我们的细则要求如下:

⒉开发养成教育校本教材

为了更深入地将习惯养成教育渗透学科教学中,课题组开发了校本教材《好习惯伴我成长――习惯养成教育读本(上下册)》。读本图文结合,有以图片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故事导入,还有文字形式的“想一想”与“做一做”,即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内容思考对错,想想好习惯带来的正面影响,从行动上指导学生如何去养成与主题相关的行为习惯。

(1)读本上册的主题及要求是:

(2)读本下册的主题及要求是:

二、 开展活动,持续强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众所周知,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反复地训练与强化才能形成。而开展活动则是学生一直热衷的,于是我们选择定期召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真实体验,轻松愉快地训练与强化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⒈“好习惯伴我成长”主题活动

围绕着“好习惯伴我成长”这个主题,我们开展了系列活动。利用“六一”儿童节和“十一三”大队主题队会,我们开展过“好习惯伴我成长――童谣比赛”“好习惯伴我成长――讲故事比赛”“好习惯伴我成长――区内课题交流”“好习惯伴我成长――主题班会”等活动。活动中,同学们或将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朗朗上口的童谣(如:公共场所人常去,公共道德要牢记,文明行为受人夸,丑陋言行人唾弃。来往走动当慢行,说话不宜太大声。随身物品要带好,废物千万别乱扔。),或将同学养成教育中的优秀事迹编成生动的故事、小品展示出来。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过程中接受了教育,强化了意识。

⒉“快乐体验下社区”实践活动

每个学期,我们带领着孩子们来到社区,或是慰问孤寡老人,或是来到湘江风光带拾捡垃圾,或是走上街头宣传要讲普通话及写规范字。在活动中,同学们对爷爷奶奶说话非常有礼貌,帮着老人们做家务,表演节目来博得爷爷奶奶的开心;在湘江风光带拾捡垃圾的过程中,知道了公共卫生要大家来维护,垃圾不能随地丢;普及普通话的活动中又让学生体验到说普通话、说文明话的好处。近两年中,我校几乎每一位同学都参加了这样的实践活动,“快乐体验下社区”受到了社区居民及上级领导的良好反响。做文明的社会人,为社会文明作贡献的社区实践活动,促进了孩子们的成长。

⒊“行为习惯标兵”事迹汇报活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月,我们会利用一次朝会课,将各班评选出来的行为习惯小标兵们请上学校的主席台,汇报他们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突出事迹,一方面来夸赞这些学生的好表现,另一方面也教育其他的同学,鼓励他们向榜样学习,督促他们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争做行为习惯小标兵。

三、 因材施教,个案研究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存在差距的。课题组成员在日常的教育观察中,一旦发现了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就会因材施教,采用个案跟踪研究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学生的困难,适时地进行转化教育,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好习惯。

如:潘植老师在她的研究案例《坚持不懈才能开出灿烂的花》中的这么一段话就很好地展示了老师们用心转化的教育轨迹――

除了写,说也是一样。杨锋总是说不出来,也不敢说,但我从来没有放弃过让他说英语的机会,从简单的单词,到完整的句子,他说不出来我也会强逼着他说,课堂上,哪怕耽误了时间也没关系,只要他愿意开口,一句简单的话让他说个三到四分钟也行,因为只有这样他才真正得到了锻炼。在这种坚持不懈中,不知从何时起,我发现他能够完整地读出一整篇课文来,为此我在全班大力度地表扬了这个孩子,我相信不管是低年级的孩子,还是高年级的孩子,都是希望得到表扬以及肯定的。之后,他的进步就更加明显了,不仅能完整地读出来,而且还能非常流利地读出来。看着他如此大的进步,我庆幸当时的坚持不懈是正确的。

教师们不仅用心地去观察、转化孩子的不良习惯,而且把一次次地教育过程耐心细致地记录了下来。像上面这样的真实而细致的研究案例,时常会在教师的笔下流淌着。三年多来,我校教师所撰写的研究案例达80篇。

四、 家校携手,形成合力

学生的早期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而当学生都开始接受学校教育时,家庭教育的作用更多地处于一个必不可少的辅助地位。因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必须建立有机的联系,方可达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

⒈利用家长学校平台,提高家长综合教育素养

进城务工人员中大多数没有对子女进行过早期教育,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素养不太高。也正因为如此,很多进城务工人员认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学校的事,和自己无关。基于此,我们以家长学校教育为平台,定期开展家长学校培训活动。除了学校的校长、书记、主任承担主要培训任务外,还聘请优秀的家庭教育讲师对家长进行“如何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我们曾联系创远社区,聘请了社区内优秀的老教师陈崇孝老师为学生及家长做过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也聘请过天心区关工委家庭教育讲师团的李映本、朱海玲、陈志丹等老师到校讲座。通过这些措施,来提高家长的综合教育素养。

⒉家校沟通,形成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合力

较城区学生家长,作为进城务工人员的家长们不太习惯与学校联系,与老师沟通很少。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发挥了更主动的作用。比如:我们多方面分析了家长不愿意和学校沟通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了不同的解决方式。如很多家长之所以与学校联系很少,是因为工作实在繁忙,这时候,我们老师借助电话、QQ、家访等方式,与家长主动接触和沟通。久而久之,家长认为教师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关心有加,自然更愿意与老师沟通了。通过家访,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在家的习惯情况,针对学生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向家长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法,从而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有效地纠正了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

五、 关注环境,营造氛围

环境育人,环境造就人,学校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好坏。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学校环境作为隐性的课堂,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⒈用优良的外部环境熏陶学生

学生生活在整洁优美、规范有序、洁净卫生的环境中,无形中就会给学生树立起讲文明、讲卫生、爱学习的意识。为此,我们精心布置了学校的整体布局,尽量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学校每一个角落都能成为学生养成好习惯的镜子。如:我们常年在学校醒目的主席台背景墙上设计了“学校是我家,爱心献万家”的大幅标语,让师生随时都能感受到在校如在家的温馨,树立起爱校如爱家的意识。在学校的橱窗里,张贴着《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教室里,有每个班自己制定的班级常规,黑板报上有对养成教育的主题宣传,评比栏中有行为习惯标兵照片的张贴。总之,学校虽面积不大,却处处透着熏陶,处处饱含教育。

⒉用教师的言语行动陶冶学生

如果说学校的外部环境可以熏陶学生,那么教师的言行同样也可以陶冶学生,教师的言行就像一面镜子,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我们对教师的行为习惯也提出明确的要求,其目的是通过教师的言行去感染、熏陶学生。对教师的衣着、发型、化妆、言谈举止等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不但要用外在美感染学生,更要用自身行为修养表现出为人师表的另一面,开展“微笑教育”活动,与学生、同事、家长交谈,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做到“自身正,不令也行”。

小学生养成教育案例范文第5篇

一、农村小学生卫生现状

1.个人卫生

往往早上到校还干干净净的学生,到了晚上放学时就成了“花脸猫”,更有学生不穿鞋在操场上跑,出汗了就用手擦一擦。早晚不刷牙的、没有专用毛巾的、不定时洗澡的学生占有不小的比例。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弱。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有较高的溺爱,凡是不准孩子动手,对孩子的自理能力非常不信任,这样就使独生子女缺少实践的机会,更没有保持卫生和劳动的意识。

2.公共卫生

在农村学校里,课间教室会出现丢弃的纸屑;中午,在校园内吃零食的不少,操场上的食品包装、果皮等随处可见,不爱护公共卫生环境的情况较为严重。

3.饮食卫生

大部分农村小学生对“病从口入”的认识较为淡薄。据某小学卫生行为习惯调查结果表明:1―3年级的小学生经常啃咬手指的占百分之五以上,饭前、便后不洗手的占百分之二十左右,吃未洗瓜果的占百分之十六左右。学生挑食、偏食的情况较为普遍,睡前吃零食的占很大比重,大部分学生有去无卫生许可证的流动摊贩处买零食的经历,部分学生有直接用手直接抓食物吃的现象。

二、农村学生不良卫生习惯形成的原因

农村小学生形成上述一些不良卫生习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体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1.家长卫生意识淡薄

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相对偏低,卫生观念淡薄,卫生意识较差,对子女卫生常识方面的指导较为欠缺。有的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出现问题不能及时纠正。而且大部学生家长工作繁忙,无暇照顾、教育孩子,使得学校健康教育任务更加艰巨。

2.农村环境卫生较差

农村的生活环境相对较差,房屋和道路设施相对简陋,少量的住宅采光不好,潮湿阴暗。缺少公共厕所、垃圾箱(桶)、垃圾运输车、垃圾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很多生活垃圾和污水直接流入河里、田里。乡镇街道边的流动摊贩多。很多学生从小生活、学习、玩耍的环境相对较差,容易养成不良的卫生习惯。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方法

1.有针对性地强化健康教育内容

成功的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在小学期间,利用健康教育课让学生学会洗手做起,从小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从小获得口腔知识,学会刷牙, 从小就能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口腔健康的良好习惯,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降低口腔疾患的患病率,为终生口腔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础。

2.家长、老师要以身作则,起好示范带头作用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由此可见,以身作则、带头示范的重要性。

学生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要以身作则,起好带头示范作用,做到言传身教,在细节中教育孩子,从小注重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老师的为人师表也至关重要。由于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这一点我就有很深的体会。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又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是好习惯,则会让人终生受益,反之,就会不知不觉影响你一辈子。”在工作中,我深深懂得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本素养的形成阶段。小学阶段是养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就要求老师和家长重视养成教育,把它落到实处。

3.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卫生意识

“意识指导行动”,农村学生不讲卫生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形成卫生意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卫生意识,培养学生卫生意识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示范法、评比法等。小学班主任可利用早自习、课上、课间时间,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让学生理解坏习惯所带来的危害,并通过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及时表扬卫生习惯好的学生,通过树立典型的方式带动其他学生。收集由于不讲卫生而引起疾病的案例介绍给学生,讲有关卫生方面的故事给学生听,举办爱环境、讲卫生书画展等多种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意识。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十四条规定:“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到孩子长大后独立生活时就更容易选择和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4.家庭、社会各方面密切配合

培养孩子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并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家庭、社会也应积极配合和参与。只有家庭、学校、社会通力合作,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老师可以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微信等方式多和家长交流、贤ǎ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