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论文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论文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第二轮重点海堤段达标工程建设是在第一轮海堤达标工程建设基础上延续和完善。2006年起开始实施,历时3年多时间完成了海堤防护工程109.5km、保滩工程41.6km、加固改造大中型涵闸27座、小型涵闸96座。

2沿海水利工程主要存在问题

江苏省海堤达标工程建设从1998年起全面实施,历经1998年、2006年两轮建设。目前,全省海堤已基本达到抗御50年一遇位加10级风浪的标准,有效地提高了防潮、抗台能力。工程完成后,经历了多次强台风和天文大潮的风浪袭击,工程运行状况总体良好,但也发现一些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

2.1混凝土结构老化和碳化

混凝土结构老化和碳化是工程建设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在沿海水利工程中显得尤为突出。江苏省最近一轮海堤达标工程建设于2006年开始实施,至2011年基本结束,目前,部分工程尚未通过工程竣工验收,但检查中发现混凝土结构老化和碳化现象已初步显现,部分混凝土结构受混凝土碳化和氯离子侵蚀双重影响,钢筋锈胀,导致混凝土结构破坏,改变了工程结构受力状态,影响了工程安全。部分混凝土结构在水位变化区和冻融区,受到海水泥沙冲蚀和冻融双重影响,混凝土结构表面剥落,混凝土露子露砂,缩短了工程使用寿命。

2.2金属结构锈蚀与机电设备老化

水利工程钢闸门一般采用金属防腐涂层加封闭漆防腐涂层的方式,在内河地区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在沿海地区总体效果不佳。部分钢闸门和门槽埋件金属防腐涂层和封闭防腐涂层被破坏,闸门门体开始锈蚀且速度加快,降低了钢结构的承载能力。部分闸门止水损坏,闸门滚轮锈蚀卡阻,钢丝绳锈蚀断丝,影响了工程正常运行。部分电气设备元件老化严重,自动化控制装置失效,工程存在运行安全隐患。

2.3建筑物不均匀沉降

沿海地质条件较差,个别建筑物结构间沉降差较大,已超过了设计允许范围,结构间止水失效,伸缩缝损坏,缩短了工程有效防渗长度,影响了工程的渗透稳定,改变了结构的受力状态。

2.4河道滩面冲刷、淤积

部分建筑物上下游引河河床淤积严重,建筑物过水断面缩小,影响工程功能发挥。个别建筑物上下游消能防冲设施损坏,影响工程安全运行。沿海海堤防护工程和保滩工程效果总体良好,但局部仍有侵蚀损毁发展的趋势。

2.5堤防工程损毁

堤防迎水面防护措施已实施到位,工程运行状况良好,但背水面水土保持和防护工程未安排实施,部分堤段雨淋沟较多,局部坍塌,大大削弱了堤防的抗御能力。大部分海堤未安排实施防汛道路或路面结构标准较低,不利于组织工程防汛和应急抢险。

3沿海水利工程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3.1对沿海水利工程耐久性认识不足

在自然条件和水体、大气存在一定污染的环境下,水利工程存在或出现不同程度的混凝土碳化、氯离子侵蚀以及钢筋锈蚀等问题。《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中提出:设计永久性水工混凝土结构时,应满足结构耐久性的要求。沿海水利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工程运行工况恶劣,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更为突出[1]。近年来,通过海堤达标工程建设,对工程耐久性的认识不断加深,但对耐久性总体重视不够,缺乏工程设计使用寿命理念,增强工程耐久性的措施欠缺。

3.2工程建设设计标准偏低

与一般水利工程相比,沿海水利工程在施工条件和运行环境方面应有更高的要求,但受工程建设前期工作准备、工程建设资金和工程建设工期等多种因素制约,工程建设标准总体偏低。工程设计阶段,工程重点放在了对结构尺寸、高程和强度的设计,而对混凝土的抗冻、抗渗、抗氯离子侵蚀、抗冲磨等耐久性指标提出的要求较少或标准偏低,使得工程耐久性设计先天不足。

3.3沿海地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

沿海地区是工业比较发达地区,特别是近年来沿海化工企业的迅猛发展,大量工业废水从沿海排出,使得沿海水利工程运行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从原来单一的海水侵蚀发展到海水、化学共同侵蚀,环境作用等别提高,破坏性更强,对工程耐久性要求更高。从目前工程运行情况看,一些工程原有的设计标准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工程运行环境,致使混凝土结构和金属结构破坏严重。同时,随着沿海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沿海滩涂不断围垦、开发和利用,沿海城市港口的加快建设,对沿海海岸侵蚀情况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3.4工程施工质量存在差异

沿海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总体较好,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工程混凝土表面存在蜂窝、麻面、露子露砂,钢筋头割除不规范等较多质量缺陷。质量缺陷处理不到位,造成缺陷部位混凝土碳化和老化速度较快,结构钢筋在较短时间锈胀,混凝土结构发生破坏。部分工程土方工程质量控制不到位,产生了较大沉降,影响了结构安全与稳定。闸门生产厂家的闸门制造防腐质量也存在差异,在工程运行条件和环境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有的闸门门体和防腐涂层腐蚀已经很严重,有的闸门防腐涂层仍然保持良好状态。

3.5工程运行管理亟待加强

由于多头管理和交叉管理的情况同时存在,致使沿海水利工程不能实施有效管理,相应的管理措施也无法落实,管理能力和力度远远不够。不少管理单位和人员看重工程建设带来的效益,而疏于对工程运行的维护与管理,以致于工程一般性问题和缺陷未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发展成较重的安全运行隐患,加速了工程老化的进程,影响工程正常运行。

4加强沿海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几点思考

4.1提高沿海水利工程耐久性认识

质量是水利工程的生命,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工程安全运行与效益发挥。工程耐久性是工程质量的重要特征和指标,要进一步树立工程设计和使用寿命理念,进一步提高对沿海水利工程运行环境和施工条件的认识,从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重视并采取提高工程耐久性的措施,保证工程的设计使用寿命,保障工程安全可靠运行,降低工程管理维修的成本。另外,在提高沿海水利工程耐久性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对工程建设成本和建设工期的影响,保证工程顺利组织实施。

4.2加强沿海水利工程科学研究

沿海地区水利工程建设应积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研究成果可先在部分工程试点应用,技术成熟可靠后再全面推广应用,以提高工程建设技术含量和工程建设质量。通过对沿海海岸冲刷淤积的定期监测与分析,科学地进行建筑物选址,减少建筑物上下游引河冲刷与淤积,保证工程安全运行。开展软土地基建筑物地基处理优化与上部结构优化设计研究,提高基础的可靠性和结构的安全性。积极开展大体积混凝土温控和高性能混凝土研究,提高混凝土工程耐久性能,同时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降低工程建设成本[2]。应积极开展沿海地区金属结构防腐蚀技术研究与成果应用,既要有利于延长金属结构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要有利于正常维护。目前,江苏省部分沿海工程采用的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技术对金属结构防腐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对工程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大力开展沿海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技术研究,既要保证维修养护的效果,也要简单便捷,易于一线管理人员尽快掌握和使用,同时也要降低工程运行维修成本。

4.3提升沿海水利工程设计质量与深度

工程设计是工程质量的基础与前提。项目建议与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根据工程规模和重要性,论证并确定混凝土设计使用年限。应对工程水文地质与运行环境条件进行调查,科学地进行建筑物选址并提出工程耐久性基本要求。工程设计阶段,依据所在地水文地质与运行环境条件,确定所处的环境类别及其作用等级,提出混凝土耐久性指标和结构构造、施工措施、检查维护等要求,并具体提出混凝土抗碳化、抗冻、抗渗、抗冲磨、抗氯离子渗透、抗化学侵蚀等耐久性指标。应对软土地基的不同处理方式进行研究,确定适合工程所在地地质条件的基础处理方式,提出基础工程质量检测与验收的基本要求,控制工程最大沉降量和不均匀沉降量,从而保证结构安全稳定。应按照结构简单和功能稳定可靠的要求,进行金属结构与自动化设计,便于工程管理与维护。

4.4严控沿海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工程施工质量是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保证。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与合同约定,制定工程耐久性的施工专项方案,科学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保证各项耐久性指标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应保证工程原材料品质,严格按配合比进行施工,加强混凝土模板、振捣与养护等工序质量控制,保证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和结构重要部位,必要时还应采取温控与耐久性附加措施,防止工程质量缺陷的产生。应加强基础处理工程过程控制和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的驻厂监造,严格进行基础隐蔽工程验收和机电设备出厂验收,金属结构、机电设备以及工程自动化投入运行前,应进行联合调试运行检验。对工程存在的质量缺陷与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备案。对于影响工程耐久性的问题,应进行专项论证并确定处理方案;对于造成永久性质量缺陷的,应明确工程运行期的维修责任。

4.5强化沿海水利工程运行管理

落实工程有效的运行管理,定期开展维修和养护,可以有效地减缓工程老化进程,甚至改善工程运行环境和提高工程运行质量[3]。要加强沿海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明确管理单位与人员,落实管理经费与措施,加强工程运行管理的检查与考核,落实工程运行管理责任。针对沿海水利工程地点分散、类型复杂、数量众多的特点,积极探索新的运行管理机制,尝试建立专业的维修养护队伍,提高工程运行维护水平。定期对建筑物沉降位移、混凝土耐久性能、金属结构腐蚀、河道滩面冲刷淤积进行监测与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工程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工程所处环境条件发生较大变化后,应及时重新评估工程的运行状况,并提出改善工程运行环境和提高工程耐久性的措施。

5结语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问题;措施

前言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体系是指由建设工程中各参加主体和管理主体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控制的组织实施方式,也就是建筑市场中,政府主管部门、业主、承包商、勘察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咨询单位、材料、构配件、设备供应单位在工程质量监督控制中各自的控制职能和作用。这种组织实施方式是由构成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的制度所决定的。建设工程项目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和项目的投资效果,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有控制,保证达到预定目标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中心任务之一。而现阶段,我国现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因此我国当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着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作者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完善我国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了应当完善的措施。

1、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相关政策和法规还不完善

目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由于政策和法规不够健全,变动周期短,变动范围大,缺乏连续性。①监督管理所参照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对于施工企业的不良行为,所参照的法律法规与现实情况差别较大,缺乏适度可行的处罚依据。②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相应的新规范和新标准还未出台,使得质量监督标准没有及时跟上形势的变化。③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建设和施工企业变动性和流动性增强,缺乏有效措施,质量责任难以追究。

1.2 社会过多依赖工程质量监督核验

客观上把工程质量与监督机构视为了工程质量的责任者,这就颠倒了市场经济活动中产品的制造者对产品直接负责的规律,而质量监督机构的行为是政府授权的,质量监督是政府管理行为的延伸,政府同样也成为工程质量的责任者,客观上造成了以微观管理向客观管理、以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与现行三步到位等级核定的工程质量监督运行方式的矛盾与不和谐。单一的实物质量监督,无法实现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建设参与各方质量行为的全面监控。

1.3 政府质量监督的地位。在实际把握上不够准确

监督工作有时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混淆。工程质量核验制被备案制取代后,整个质监系统都存在着重新定位工作性质的问题。但是几年过去了,这一问题始终没有明确,严重阻碍了质监机构的调整和发展。同时,质监系统缺乏外界激励机制,无论施工企业还是监理单位,始终遵循着“优胜劣汰”的基本原则,而质监机构在发展之初,就依靠的行政文件,缺乏竞争机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越来越弱,系统自身对市场的免疫力最终将丧失殆尽。

1.4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定位不明确

质量监督机构的性质、监督内容、监督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监督工作有时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混淆。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可以由政府有关部门自己履行,也可以委托合格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执行。监督机构究竟是行政执法单位还是专业技术部门,监督人员是政府雇员或者是专业技术执业人员。监督机构的行政职能不完整,仅有质量监督的执法检查权,而没有行政处罚权,造成发现问题时只能采取停工整改等少数措施,执法无威慑力。监管机构和监管人员的性质与地位不能准确定位,造成了监管内容和监管方式不统一,监管效率不高。

1.5 监理单位存在违规行为

目前,监理单位常见的违规行为有:越级监理,允许其他单位或个人以单位名义承担监理业务,将监理业务转手给其他工程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签订虚假合同,卖图章,只收费,不监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落实,推销建筑材料、介绍施工队伍,谋取非法利益;监理人员执业资格不规范,人员素质不高;监理资料不齐全、混乱,关键过程、重要部位、隐蔽工程未及时到位检查,签证不齐全;不严格按规范、标准及有关规定对基础、主体工程进行评定、对竣工工程质量进行初验和评估。

1.6 监督工作手段单一。技术含金量低

建设工程工期长,多专业、多工种和材料设备多品种的特点,决定了传统单一的实物质量监督方式己远远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20年来,质监机构在质监手段方法上的发展创新速度远远低于其组织机构建设速度。20年过去了,质监手段基本还停留在眼看手摸、锤敲阶段,施工几百天,“判断”一阵子,难免使监督的全面性受到约束,造成无法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准确的核验、评定和有效控制。即使增加了一部分现场检测也是有限的辅助手段,主要工作方法的革命并没有完成。

1.7 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主要表现在人员素质不高、行为不规范、工作不到位、把关不严格等四个方面。现有质监人员的素质,人才结构有缺陷,高级职称人员偏少,新进人员缺乏施工现场的实际工作经验,大多数人并未发挥出与其学历相适应的作用。质监在技术上的专业性尚未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有的专业不对口,存在专业结构配备不齐,专业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

2、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应完善的措施

为了全面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等一系列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工程质量不断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工程普遍实行监理的情况下,针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角色和职能的变化,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理念,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健全执法运行机制,建立工程质量管理和监督的新模式。

(1)健全建设工程质量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增强建设工程质量的社会保障能力,实现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的国际化和法制化。借鉴发达国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成熟经验,加强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的社会咨询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建设监理行为,实施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有效开展建设工程质量强制性担保和保险制度,培育有效的建设工程担保与保险市场,并加强对市场主体要素的监督管理,推动工程担保与保险市场和监理咨询市场的规范有效运转,充分发挥工程担保、保险和建设监理在建设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中的社会保障作用,全方位挖掘各专业组织和专业人士从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智能潜力,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同时,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保证执法监督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监督执法。应改变现有的监督方法,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一个专业配备两名以上监督人员,并规定要持证上岗。在日常工程质量监督和调查违法行持证上岗。在日常工程质量监督和调查违法行持证上岗。在日常工程质量监督和调查违法行室的监督人员、科长以及站领导按权限范围签发,保证执法检查和处罚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2)转变角色,恢复执法地位,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强制性监督。转变角色就是要实现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工作方式的转变:由授权执法向委托执法转变;由实体质量的环环把关向随机抽查转变;由“看、问”式现场检查向采用科学仪器,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的权威性监督转变;由直接审验工程质量等级向竣工验收备案制度转变;由以施工现场对承包商的监督为主向全面、全过程监督转变。改变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行政职能,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专业化和社会化,以经济和法律相结合为主要手段对建设工程质量所有参与者实施执法监督。

(3)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使工程质量监督真正成为“阳光监督”。工程建设各方从建设活动一开始,就应享有知情权,了解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以便充分调动工程建设、监理和施工等受监单位自查自纠,自我约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规范质量行为,减少和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同时,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针对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过程和事后控制三大环节,在做好过程监督和工程违规行为的严肃查处的同时,加强工程质量的事前监督,提高监督工作的预见性、服务性。当工程质量出现下降的趋势或工程施工到难点部位、易出现质量通病的部位时,监督人员应及时到现场提示和指导,以此扭转滞后监督、被动应对的局面。

(4)建立工程质量监督抽查抽测制度

传统的三到位(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竣工验收监督)质量监督模式,不仅与监督检查随机性、动态性的根本要求相矛盾,而且容易造成因停工待检而影响工程的正常进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监督工作的实际需要,必须彻底加以改进。建立规范高效的工程质量巡查、抽查制度,把施工前预控、施工中检查与竣工验收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随机抽查,事先不定点、不定期、不定检查内容、不提前告知,可以避免受检单位做表面文章,监督人员更容易看到真实的情况,通过对关键环节、重点部位的控制,有效防范质量事故的发生,从而增强监督检查的有效性和威慑力。同时,可以更加灵活、合理地配置监督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监督工作量不断增大与监督力量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提高监督效率。

(5)随着工程监督机构工作方式由微观重点检查向宏观巡查转变,以及旁站监理制度的实施,积极探索全面确立工程监理在施工现场全方位、全过程安全质量监控的新地位和新作用。质监系统应当是在监理之上的高端监督部门、它不可能像监理一样,对工程实施全过程全覆盖的监督,只能是有针对性的实行动态式巡查。

①将工程监理在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监控推向第一线,确定新地位;同时工程监理必须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管理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把关职能,发挥新作用。

②全面增强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的科学发展观,应将工程监理列人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的基本制度,即各类建设工程均应按规定一律实施工程管理制度。

③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机构,应按规定全面加强对工程监理履行安全监理、质量监督行为和责任的监督管理。

(6)加强竣工工程备案管理。竣工工程备案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重要工作职能,但由于涉及公安消防、人民防空、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部门职能,具有一定复杂性,加之其他种种原因,容易导致竣工工程不能按时备案。对此:①要求建设单位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验收申请;②提前完善消防等验收条件;③加强备案工作管理。房屋建设工程未取得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证书的,房屋所有权登记机关不得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未取得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证书的,工程不得进行交接。

(7)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提高监督管理水平。监督管理人员必须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熟练掌握监督的方法和手段,熟悉建设工程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了解建设工程经济知识,具有发现质量问题、鉴别质量问题和解决处理质量问题的能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专业基础教育和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把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放在首位,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把知识丰富、水平高、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吸引到监督管理工作岗位上来,调动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