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趋势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趋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技术学的发展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趋势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趋势范文第1篇

1现代聋人艺术教育的学科内容现状

(1)对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学科内容的宏观基本要求。现代聋人艺术教育课程是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来设定的,对于聋人的艺术课程教育目标应大体与普通学校的教育目标相一致,要尽量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次,帮助聋人学生掌握生存社会的一技之长,要有职业意识、执业纪律、职业习惯和安全生产习惯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劳动,或获取相应技术资格,增强就业竞争力。最后,陶冶情操、发展特长、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信心,帮助他们将来立足社会。

(2)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学科类型。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学科的类型主要包括艺术才能教育和艺术类职业技能教育。在艺术才能教育方面,舞蹈类、器乐类课程比较常见,旨在发展聋人学生的艺术潜力,让他们摆脱自卑,拥有精神依靠。在艺术类职业技能方面,有蛋糕制作、美容美发、面点制作、服装设计、花卉种植、电脑编程、工艺美术等,有些学校还能提供像书法、篆刻这类的艺术学科,这些艺术学科分布在体育、艺术、职教等方面,在教学生如何掌握艺术能力的同时,让他们自己学会如何用意志去就业、自立,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而不再是别人眼中弱小的残疾人。

2聋人和社会需求的冲突问题与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学科之间的关系

(1)聋人与社会需求的冲突。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学科是在社会需求的向导下开设的,与此同时,把学生需求、地区需求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针对学生听力残疾的局限性以及对自身和社会认识的不全面,根据人才市场的具体数据来制定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设。而现实生活中,聋人与社会需求之间却有着很多冲突。例如,1)聋人的职业能力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据调查,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岗位需大于供,而动画设计、工程维修、软件开发这些专门需要技术人员的岗位仍然有很多空缺。这些都说明有一技之长的聋人目前仍然紧缺。而其他一些技术含量低却辛苦的行业,却不是很多人愿意去的,这就造成很多有岗位找不到合适的人干的例子,劳动力市场越来越需要技能人才,而“想去的地方进不去,需要人的地方没人去”,这种职业供求的不匹配加剧了聋人与社会需求的矛盾。2)聋人与社会之间相互适应的进程发展缓慢。由于社会在对聋人思想道德层面的对待还没有达到一视同仁的状态,所以,很容易把聋人和正常人区分开来,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弱势群体。而对于聋人自己来说,由于跟社会接触的较少,不清楚社会的真正状况,所以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关系,或高或低的评估自己,对工作岗位不能适应或无法站稳脚跟等问题不断出现。

(2)聋人与社会冲突给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学科带来的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考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既然职业教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那对于聋人艺术教育来说,更是应该把艺术与职业结合起来,考虑劳动力和本地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关系,科学规划艺术课程,特别扶助并大力发展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培养聋人掌握一技之长,促进聋人全面发展,实现残而不废、残而有为、自立自强,由残疾者转化成为真正意义上有经济创造能力和负责任的公民。

3现在聋人艺术教育的学科发展方向

(1)选修课与必修课相结合。为保证学生的基本教育,必须要保证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必修课程关注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追求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全面性、系统性、完整性,为学生的一般发展奠定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基础。必修课的数量与内容总是有限的,它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由于遗传、环境、教育与个体主观努力程度不同,学生个体之间总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基础、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选修课则可以弥补必修课的不足。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选修课程,如果说必修课是一座高楼,那选修课就是高楼的装饰物,选修课让学生的知识更加广博。

(2)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实践课的实质就是在教师引导下,聋人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聋人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随着聋人学生实践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关键是促进聋人学生自主学习,促使聋人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简单地说,把理论课和实践结合起来,就是将聋人学生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实际的工作中的一种训练方式。光说不练假把式,只有将自己所学的东西运用于实践操作,才能真正活学活用。

(3)加强聋人的艺术职业教育。我们必须培养聋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优秀的综合素质能力,因为是特殊群体,存在听力方面的障碍,所以要想紧跟社会的经济发展步伐,与时俱进,对于聋人的艺术职业教育必须立足实际,提高职业教学质量,对聋人自身和社会的需求都要尽量做到满足。

(4)加强聋人艺术教育学科与社会企业机构的联系。把聋人艺术教育课程与各类用人单位紧密结合,增强聋人与社会的沟通,为聋人的职业选择提供指导,让他们能顺利地走上社会。艺术教育学科要根据企业的具体需[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 临dylw.net]要进行设计,在符合聋人学习习惯的同时,不能忘记关键知识点的灌输,贴近聋人生活习惯,保证艺术教育的实际效果和聋人职业发展。

(5)加强聋人和健全人的沟通教育。因为自身的听力缺陷,聋人通常不能或者很难与健全人正常地沟通,而事实上,这两个世界的人们是不应该有隔阂的,世界的丰富多彩应该让聋人感受到的是幸福而不是胆怯。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应该关注到这一点,在强调职业教育的同时,满足他们内心与健全人同等对待的渴求,让他们坚信“除了听,聋人能做任何事”这一观点。另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促进聋人就业的舆论环境。同时,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提倡全社会都要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就业环境,加大对他们就业援助的力度,减少聋人与健全人之间的隔阂。参考文献: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趋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程开发;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岗位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7-0095-02

收稿日期:2014-06-20

作者简介:何 静(1987-),女 ,新疆阿勒泰人,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动物疫病防控。

1 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1.1 课程设计理念

适应动物疫病防控新形势的需要、适应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动物疫病名录的调整、有关疫病防治技术标准、规程的更新)的新要求。把传统学科体系的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的内容进行整合,以法律法规知识、生物安全处理知识为主线,构建基于地方畜牧业发展特点的新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1]。从本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实施、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以及教材的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重新定位、设计。

1.2 课程设计思路

学校自2008年开始对畜牧兽医专业进行改革,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入企业、乡镇调研,切实落实毕业生回访工作,分析地区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洞察岗位需求变化,按照“以行业为先导、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实际工作所需确定教学内容”的理念构建课程[2]。《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教学改革是在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性建设大的框架下进行的,结合新疆畜牧业的特点,研发了实用的特色课程,课程开发思路见图1。

2 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通过对阿勒泰地区大型畜牧企业(如草原兴发、光明乳业、阿尔曼乳业、特色养殖企业福海金勃鹿业有限公司、全国首家驼奶生产企业新疆旺源驼奶实业有限公司、做清真肉制品加工的富阳食品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各级畜牧兽医站及牧民家中进行调研,以“必需、实用、够用”为度,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与目前专业岗位需求有偏差的课程内容,并进行调整。

2 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2.1 基于地方畜牧业发展现状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定位

畜产行业企业专家、课程专家及课程骨干教师通过对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并参照劳动部动物疫病防疫员、动物检疫员中级及高级工资格认证标准,结合阿勒泰地区畜产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岗位能力需要,对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职业能力、素质分析情况见表1。

2.2 以地方畜牧业发展先现状为立足点,重组教学内容

利用地区畜牧业发展优势,做好工学结合教学

在工学结合课程的运行上,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实践上设置三个梯度、三种形式的渐进式教学。

2.2.1 单项技能 如单项传染病的预防、检测,屠宰动物单个器官的检疫操作等,这些单项技能大多操作简单、细致,能够在单个课时量、在学校实验室内即可完成。也可在进行理论讲授后即可开始实践操作,或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中边讲授边操作。

2.2.2 以项目为单元的实训任务 这一层次的实训是放在学生的实训周里,学生会到实训场去做单项技能的综合实践,以一个个任务为引导,完成某项完整的工作程序。如能力模块三的兽医消毒技术,包含了消毒药物的配制、对畜禽圈舍进行的物理、化学等方式的一系列消毒程序。

2.2.3 综合实训 本课程的综合实训安排在学生的顶岗实习中,让学生提前到岗位上去“真刀真枪”的工作,在春季、秋季的防疫工作中,安排学生随同防疫工作人员一同进入养殖场、下乡进村,进行实践锻炼。

3 以完成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为目的,建立地方特色课程资源库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要能够完成将来岗位上的工作任务,在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上,围绕岗位工作任务收集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所需的一切资料,如屠宰检疫员岗位,要完成这个岗位的任务,那么就必须知道相关法规、认识检疫钩等工具,需要检疫票据单、检疫人员工作流程录像等,这些材料可以是文字或图片、视频,让学生对需要掌握的岗位能力有个初步认识。

4 能力本位的课程评价设计

改革了考核成绩的评定方法,从单纯的卷面成绩改为将平时成绩、卷面成绩和实验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考评。

建立了阶段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课程效果评价体系。实验课占总成绩的30%,主要根据平时表现(10分)及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完成情况(20分)进行给分。侧重平时实验要求,结合报告及各部分实验结果,每个实验独立评分,实验成绩为各实验成绩的平均分,实验课程独立评分,但计入该课教学课程分数。平时作业和小测验及表现(30%);实验操作技能(30%);理论部分期考(40%)。并分析考试成绩,制作各班成绩分布曲线,要求呈正态分布。通过分析总结教学经验,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趋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装备;新课程改革;发展趋势 在如今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教育技术装备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技术装备该如何发展,怎样发展才能一直对教学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呢?本文就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定的阐述说明。

一、教育技术装备的现状

在现阶段,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当前教育技术装备的重要特点就是教育技术装备的种类更多,功能更加齐全,能够满足所有学科教学的需求。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化的设备管理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装备的利用率获得极大提高。具体来说,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上已经开始全面的数字化、网络化。

2、计算机仿真技术以及模型的大量应用,代替了传统的投影等硬件设备。

3、很多学校的仪器设备配备比较齐全,基本上能够满足每个学生都单独有一套设备来满足学习的需求。

4、人们对于教育技术装备的认识开始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不再将这些装备当做一种可有可无的辅助工具,而是有效地将其整合到教学过程中。

二、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技术装备的发展影响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仅在小学阶段,从学生对课外书籍的阅读到信息技术课的开设以及中小学实验课的教学就已经向教育技术装备的利用方面进行了拓展。那么现在教育技术装备如何充分的为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发展服务呢?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要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作为条件性课程资源的教育技术装备也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所确定的目标进行全方位的开放创新,从而使教育技术装备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合理利用教育技术装备,使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让学生耳闻目睹,学习轻松愉快,既减轻了学习负担,又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在参与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观念不断更新,利用教学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必将随之变化,这样就不断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形成新的教学风格。教师在利用教育技术装备的过程中,也不知不觉地改变教学观念,提高了服务于教学的能力。

综上所述,首先,要建立一个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技术装备新理念。即,在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新的教育技术装备理念不仅要像以往的观念中,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手段的一种,还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实践能力以及获取知识的探究能力为主线,有效利用教育技术装备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新课改打下基础。其次,设备要具有一定的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相结合。再者,能与生活相联系,具有生活化、科学化的实用价值。第三,要在突出科学性的基础上,依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学科性质创造性的进行开发和利用。

三、教育技术装备的发展趋势

社会在不断发展,每个社会阶段都会产生了相应的教育技术装备。这种发展并不是线性的,即后者必然替代前者。每个阶段中,由于技术的发展,一些教育技术装备在形式上被淘汰,被新装备所取代,如现在的幻灯机已和投影机、胶片机相结合,整合为功能更为强大的视频展示台,传统意义上的幻灯机和投影仪已逐步退出课堂。但是,这种替代只是同一阶段内某个装备的发展演化。就如视频展示台,完全替代另一个阶段的装备,并不因为视频展示台出现后,就不要书、不要黑板了。教育技术装备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整合的过程,它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因素。它的应用,将导致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和教学模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1、技术上的发展。从技术的发展方向上来看,多媒体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还将更加深入地发展,而移动技术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动向。随着相关技术不断获得解决,仿真效果更好的虚拟现实技术也将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从技术上来看,教育技术装备具备了以下发展潜力。

(1)现有网络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所有装备的网络化链接,实现教室网、校园网、互联网的整体发展。同时实现完全的数字化,包括数字电视、数字广播、数字化白板等技术的发展。

(2)移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主要表现在3G等新一代通信网络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这样将构建一个相当完善的地面计算机网络、空间移动通信网络、无线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网络等整体应用的系统。

(3)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在目前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到虚拟现实技术,将会有更多的教学演示和实验采用虚拟现实技术。

2、教学中的应用。从教学应用方面来看,今后教育技术装备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会有明显的发展: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趋势范文第4篇

巴班斯基在“教学教育最优化”理论中着重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方面提出优化,即通过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创设有利的教学环境风途径,达到教学效果的优势最大化的目标。“组织学习法、激励学习法、检查学习法”“创设保证教学的良好物质条件、加强教师教学方法的专门培训”是巴班斯基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最优化理论的核心部分。由此可知,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有利的物质条件对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高校体育教学领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体育教学正是巴班斯基“教学教育最优化理论”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方面的有力体现。现代教育技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呈现着多元化和艺术性的特点。现代化的电视、摄像机、录像机、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等辅助教学设备的引入,先进的音频、视频、图像、动画等剪辑技术的融合,使得单调的体育课堂活跃起来。随着网络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已经深入高校教学的方方面面,除了教学设备等“硬件”资源外,现代教育技术的“软件”资源优势也得到了较大体现,隶属于开放课程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网络公开课”就是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资源的一种新型结合方式。在美国,远程教育泛指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把教学内容传递到相隔一定距离的个人或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群体的活动,主要形式有“远程教育”“网络培训”和“网络学习”,这与我国不断推进的“网络公开课”不谋而合,“远程教育”的形式大大推进了网络学习的时代进程。近年来,我国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以国家精品课程为代表,经过近10年的大力推广建设,基本实现了课程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及参考资料等大量教学资源的在线网络共享。视频网络公开课具有免费开放、真实再现、名师课程和不受时空限制通过网络广泛传播等优势,受众群体跨越时间空间界限,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课程资源,社会影响力巨大。快速便捷的信息化网络时代的强劲助力,使得世界文化滋养中国、中国文化反哺世界成为了可能,以网络公开课的形式呈现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措施为扩大东西方文化交流、缩小文化差距提供了便利条件。

2本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出发,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教学论专家尤•克•巴班斯基(1926—1987)年在辩证系统分析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概念。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巴班斯基认为,实现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和学生集体的特点与状况,这是实现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前提和基础。此外,巴班斯基阐明,教学过程最优化可以具体理解为“教师寻求、选择各种措施,把他们结合并进行对比的过程,是比较各种方案的过程,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教师思维的过程。”显然,要实现教学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技能技巧、教学组织安排、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师思维能力。其中,教学教育过程中教学设备与器材的选择和运用是教师组织教学、实现教育过程最优化的重要环节。

3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意义与发展趋势

3.1影响意义

3.1.1顺应时展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是一个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整体,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先进生产力的角逐和较量。“通过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进而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我国一直推崇的重大战略目标。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科学,“现代”二字体现了其吸收现代科学成果、系统理论方法和思维方法后,更加凸显了教育技术的时代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特征。

3.1.2深化现代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力措施中国的教育发展经历了多种模式的更迭和变换,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已逐渐将4大部分的教育形式趋于融合,故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人才培养观正在发生着变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黑板、粉笔、教科书的教学条件已明显不能满足目前我国的教育实际,信息技术设备、软件资源、硬件资源的大量引入极大地改变着我国教育的整体面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拓展了教学内容范围,实现教材编写更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个别化、自主化的特点;变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向开放式课堂、网络化教学的新模式转变,强调师生合作,体现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氛围;促进了教学评价的革新,使得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得到充分的彰显。

3.1.3丰富教学资源、优化信息环境的重大举措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教育资源支持下进行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综合活动过程。教学资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通过转换、整合、传输等手段实现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得信息环境的概念应运而生。教师创设并优化教学信息环境是教师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现代教育技术能反馈并反作用于教学信息环境的时空范围、质量高低、资源多寡等。

3.1.4变革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重大突破随着信息化水平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为高校体育教师从事科学研究也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体育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媒体、网络信息媒体等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训练、康复等方面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反过来先进的科研成果又能促进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可谓一举两得。

3.1.5提高学生学习、认知、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随着音频、视频等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体育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学生也从最初的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其中,现代教育技术主张的“个别化学习模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愉悦的环境中体验,使学生根据实际安排学习计划进度,从而充分体验体育学习的乐趣,对于学生学习、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很大帮助。

3.2发展趋势

3.2.1教学环境的促优化、网络化、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教学过程的外在条件,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于教学过程的实施具有较大的作用。采用了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后的高校体育,对于前卫潮流的体育事业的发展趋势、信息的开放交互、资源的共享协作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智力平台,十分有利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3.2.2教学手段的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过程中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和设备。在体育教学领域,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教学手段日益呈现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的特点。以电子计算机为媒介的多媒体技术的大力发展,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各类教学信息在体育教学领域通过数字音频、数字视频软件设备的剪辑和加工有机结合在一起后产生了大于总和的效果,加之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一系列高端科技,将体育课堂教学上升到生动有趣、潮流时尚、新颖高端的高度,进而对教学手段、方法、模式、效果产生深远影响。

3.2.3教学效果的高效化、直观化、便捷化教学效果就是教学取得的成效,主要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和课堂训练设计的编制合理度为衡量标准。现代教育技术辅助高校体育技术课程和理论课程过程中,在课堂和课外,师生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方法手段,运用以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媒体设备为主的现代化手段,将体育的难度分解动作、成套编排等内容,制作教学图片、录像等多媒体课件资料,适时示范,使枯燥乏味的专业基础课生动具体,学生直观、具体地接受了教学内容,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高效率完成了教学任务,并在课堂上或课后将学习效果积极反馈给体育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对教学设计、内容、方法做出适时调整,大幅度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革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和模式体系。

4结语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趋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数学课程改革 教学研究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1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都用到数学,数学成为公民必须的文化素养,数学教育大众化是时代的要求,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冲击着原来数学课程与教学模式,数学教育的目的、内容重点和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变化。

(1)美国的数学课程改革,主要强调学生的应用意识,注意让学生发现数学,强调学生对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问题的解决。

(2)英国的数学课程还设置了综合课程,主要从现实生活题材引入数学,加强数学和其他科目的联系,并打破传统格局和学科限制,允许在数学课中研究与数学有关的其他问题。英国数学课程有两个显著特色,一为数学应用,二为课程综合。英国数学课程强调应用的特点,也强调数学的生动性、综合性、实践性。

(3)日本最新的学习纲要,进一步体现了数学课程个性化、活动化和实践性方面的走向,提倡综合学习和选择性学习,这些都是引人注目的。

(4)荷兰的教育有其独到之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高度自由。荷兰政府不干预学校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校则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教学计划自行决定选用何种教材。二是教师有充分的权威。

2数学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从理念、技术、基础三个层面加以概括。在理论层面,建构主义认识论逐步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观念。在技术层面,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引起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在基础层面,教学论已不再只是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学科,其研究开始建立在多学科的基础之上。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第一,从教学的过程来看,教学就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第二,从学生的地位来看,学生是主动的探索者。第三,从教师的作用来看,教师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课程的开发者、意义建构的合作者、知识的管理者。因此,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者以情景的交互作用,以主动地建构意义。

在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理论下,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模式,最典型的有4个:

(1)“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指创设含有真实问题的情景,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其教学环节:首先,设计情景;其次,围绕情景组织教学;再次,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之后,解决问题;最后,效果评价。

(2)“随机访问教学”,是指对学内容在不同时间、不同情景、基于不同的目的,着眼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多次加以呈现,以使学习者对同一内容或问题进行多方探索和理解,获取多种意义的建构。

(3)“支架式教学”,是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的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特征是重视社会交互作用在知识理解意义建构中的作用,认为儿童认知能力发展不仅是一个个体过程,还是一个社会和文化的过程。

(4)“认知学徒教学模式”,即在具体的情景中想学习者提供可应用的知识,使学习者通过观察、模仿和练习,将知识运用到真实的实践中区,从而获得有效的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口。当前,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已成为国际数学课程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使数学变得更加现实了,使数学模型思想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对教师的教学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生动的学习资源。学生面对取之不竭的网络信息资源,可根据个人的需求来选择信息,或选择课程内容。数学教学已经出现:结合具体数学内容编制各类软件,借助计算机快速、形象与及时反馈等特点配合教师教学,使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人机交互作用,并从ICAI(智能型计算机辅助教学)到MCAI(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数学),不断提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水平。随着数学教学中技术含量的提高,电脑、网络技术等已成为学生学习手段之一,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各科现代化手段和媒介获得信息,进行数学思考活动。

这些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将十分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个性的发展。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是现代教学模式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近年来随着西方数学教学理论的引入,“大众数学”、“问题解决”、“开发题教学”、“建构主义”等以借鉴西方数学为主流的数学改革浪潮对我国数学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数学教学呈现出多样化、综合化发展趋势。

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高度科技化、国际化、民主化与多元化的脑力密集时代。在未来社会中,世界各国只有让自己的人民能够大量而快速地吸收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未来社会的科技化、国际化、民主化与多元化潮流下要求教育培养人才的规格。以目前的教育现状是不能满足这种要求的,教育必须改革,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无可争议的共识。世界主要教育先进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荷兰等,都积极推动课程改革,而综观各国课程发展,虽然其教育目标不尽一致,但强调通过课程的实施来培养未来社会合格公民的作法则相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主要是强调课程的人性化;力求课程的生活化;注重课程的整合化;采行课程的弹性化。

参考文献

[1] 孙晓天.数学课程发展的国际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