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福建高考作文题目

福建高考作文题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福建高考作文题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福建高考作文题目

福建高考作文题目范文第1篇

题目:假定你是李华,暑期在伦敦学习,得知当地美术馆要举办中国画展览,请写一封信申请做志愿者。内容包括:

1、写信目的

2、个人优势

3、能做的事情

注意:

1、词数100左右

福建高考作文题目范文第2篇

一、解读标准

个性特征:试题最终是通过考察学生个性写作,通过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的思维反思来展示考生的才华。题目只是共性的要求,好的题目必然能够让无数的考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命题者意图:命题者有着明确的指向,这种指向是隐含的,隐含在题目的字里行间中,题目一定有暗示,指示的是立意的方向。

审题核心要素:审题关键在审核心字眼,如漫画在细节中的寓意,材料作文材料中的指向,命题作文的题眼。这些都构成核心要素。

立意切入点:考生揣摩最佳立意,立意的切入点在哪里,应该怎样去找最佳切入点,最佳立意必须符合命题者的意图,更为重要的是在此前提下,考生应该写出最符合自身水平的文章来。

出彩方式:是按照常规出牌,还是独辟蹊径。考生写的内容应该是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鲜明,有着巨大的正能量。保证最佳立意,还需要扎实的文字语言功底。

可操作性:好的作文题目必须具有操作性,符合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符合考生的人生阅历。保证基础差的考生都有话可说,优等生有出彩的空间。题材应该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公平性:试题必须公平,考虑到考生之间的差异,也就是说,试题的背景知识对所有的考生应该是公平的,尤其是要考虑到落后地区的考生。题目的材料应该是考虑所有考生的情况,而不是只照顾一部分考生,而忽略了其余的考生。

二、综观解读

全国卷I:奖惩之后(适用地区:河北 河南 江西 广东 安徽 湖南 湖北 福建 山西)

在全国九套试卷中,全国卷I作文考题关于“教育和分数”的漫画材料,是唯一的漫画试题。作为漫画作文,考生必须读得懂漫画,这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决定审题立意的成败。仔细观察漫画的细节,漫画用夸张、讽刺的笔法来批评社会上的不好现象,提炼出漫画的寓意。漫画的寓意是命题者隐含的指向,考生只有领会了漫画的寓意,才有可能把握最佳立意。考生看到分数,立马想到的是考试,想到的是成绩。这道作文题目的核心标致,“100到98”、“55到61”告诉我们是分数和教育;“唇痕”和“掌印”理解为“惩戒教育”和“粗暴教育”,总体定位为家庭教育。这幅漫画反映了追求升学的教育以及培养人才的问题。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孩子的成绩,教育有比分数更为重要的东西。人才评价的标准应该多元化,教育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家庭教育到底应该怎么办?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是好的教育?父母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家庭教育不要急功近利,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全国卷II作文: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适用甘肃、青海、、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内蒙古、新疆、陕西、重庆、海南)

全国Ⅱ卷要求学生讨论如何提升语文素养。考生看到试题必然会大跌眼镜,如何学习语文?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如果让语文教师来回答这道题还的确有实际意义,可是让学生来做这道题目,很为难学生。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经历,感悟学习心得,总结学习经验。问题就在于,学生要写好这个作文,审题是没有任何障碍的,激发好学生的情感,可是要考生写出情理交融的好文章,绝非易事。

第一眼看上去很突然,仔细想想后才发现,原来高考作文就在我们身边,或者说,它考查的就是我们平时所思、所想、所为。这个作文题目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身边事。高考比的是学生的底蕴、创意尤其是学生本身的积累。

全国卷III作文:小羽的创业故事(适用于广西、云南,四川、贵州)

表面上看是讨论市场竞争中的一个策略问题,实则要求认识技术创新在市场竞争中的决定作用。考生必须看清命题人的意图是在肯定小羽的行为,赞赏小羽这样做的意义和价值,审题的核心就在于此。

本题有时代感和现实的社会意义,涉及到创新、分享、知识产权三大核心概念。人做任何事情要想到的是创新、合作、共赢、分享。

小羽的行为是创新,他有超前的思想,前瞻的眼光。这就需要考生深入思考,这道题目的实质还是在于,市场竞争还是苦练内功,比的是产品的质量,比的是技术含量,用自己的实力去取胜。全国卷Ⅲ作文题“小羽的创业故事”,则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当前热点相关。这道题目考的是学生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

创新之后还要用于分享。做大事的人需要合作意识、阔达的胸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京东的许多应用都使用的是阿里的开源技术,正是阿里的无私共享才有了京东的发展。在计算技术领域“开源”思想倍受推崇,的_,分享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反观有些“藏起来”、“守护住”的观念,或者“闭关锁国”、“闭门造车”的想法,格局太小。如果你也在借鉴别人的idea,为什么又选择遮遮掩掩?蔡康永说“只懂一种专业知识的人一定不是一个成功者”,所要做的就是打开心胸放开眼界,如饥似渴地去汲取,勇敢share。

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考生从反向论证的角度来写,其难度非常之大。

北京卷:①“老腔”何以令人震撼②神奇的书签

北京作文是全国唯一由微写作亦即小作文和大作文构成。微写作三选一,大作文是由两篇命题作文组成,二选一。北京高考作文题,无论是微写作,还是大作文,都突出了基础性、开放性。北京的命题规则是全国唯一一个作为二选一的地区,出两个作文题目,考生可以在两个其中选一个来写。今年我们发现它有着非常明确的要求,限定文体。

“老腔”已超越其形式成为一种象征。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创新和发展。书签,自然与阅读有内在而密切的联系。每个题目的考查指向更为明确清晰,通过更为广泛的素材和多样化的题目,引导考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层次的认知与思考,同时也为不同考生发挥特长优势留有空间。尤其是将诗歌作为微写作的形式纳入考察,这是鲜明的特色,意义重大。诗歌在高考中一直被限制,微作文提出写诗歌,尽管只有10分,这仍然是巨大的进步。

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

多元阅读时代,多元化的e时代,有形的阅读,传统的纸媒阅读方式,阅读内容、阅读的方式多样化。如果是对大自然的阅读,对他人的阅读,那必然将胜人一筹。考生反思自己十几年的阅读经验,引发联想和思考。题目聚焦在“青春”和“阅读方式”上,作文题切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反思自己的阅读行为,总结自己的阅读经验。考生可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多维度地展开写作。文体的选择较为自由,开放有度,可议可叙,有利于学生展示个性,写出精彩的文章。多元的题目视角,阅读什么?可以是阅读人,阅读事;可以写阅读的是书籍,同样可以写看不见的,如父母潜移默化对你成长的影响。我们可以这样考虑,青春阅读,是在你成长过程中一系列有意义的事情,并不只是限制在阅读上,阅读的概念很宽泛。总体上,题目浅显、深刻。考生得基本分容易,但要得高分较难。

上海卷作文:评价他人的生活

上海今年高考作文的亮点,材料贴合生活,网络时代,微信、博客、QQ,互联网及新媒体时代,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几乎每个人的朋友圈多少都会涉及到他人的生活。题目“接地气”,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参与评价他人的生活,怎么评价,就成了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人人都有题目所需的素材,但考生并不好驾驭。

题目涉及考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评价要把握一个尺度,公正客观,辩证地看待。就题目本身来说,两个元素“评论”、“他人”,这是核心。认识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群体,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关系,恰到好处地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则是最为重要的。

江苏卷高考作文:话长话短,谈个性与创新

江苏高考作文是道关系型材料作文。通过审读材料,考生可将之转换成命题作文:个性与创新。处理好个性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应该注意什么?应该怎么去做?考察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创新意识。江苏高考作文题目涉及人、事、物之间的思辨关系,重整体性、系统性、开放性分析。关注思维深度。

材料与题目前后逻辑联系并不强,容易产生思维误导。一般考生的审题导向是辩证地看待彰显个性和创新意识,但是彰显个性和提倡创新之间的关系既不是对立也不是包含或递进,需要理清彰显个性与创新之间关系再去写作文,这道题目本身还能够考察学生应变能力,特殊的情景之下运用发散性思维和联想能力,这对高中生而言并不好把握。这道题总体立足于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考生必须突破思维定势,理清关系,找到核心立足点。

浙江卷:虚拟与现实

浙江的作文题目,“虚拟与现实”,最为接地气。浙江作文题目比较超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虽然高考作文题应该考虑公平,让来自不同生长环境的考生有发挥的空间,但是在现今形势下,考生只有不断加强对前沿科技的了解,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立论既然容易,那考的就是考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素养了。

这个题目涉及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辩证关系。浙江题讨论互联网创造的虚拟空间和我们真实的生活空间的关系问题,话题新颖,紧扣社会发展,聚焦热点,有时代感,有讨论的价值,但思辨的难度并不高。

山东卷高考作文:备好的行囊

山东卷作文题有点浪漫气息,题干还有几分诗意。首先我们必须理解“行囊”指的是人生道路中需要准备的东西。“行囊”里有个人的“软件”和“硬件”,比如学生拥有的知识,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智,吃苦耐劳的品质,善良的美德……

我们该准备带上什么样的“行囊”才能走向远方呢?怎样去理解“有用”和“无用”之间的关系;“有形”和“无形”的积累之间的关系,这道题其实质还是在讨论人生哲理,能够展示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情感体验,有较大的写作空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行囊”。

综上所述,2016年全国九套试卷,10道题目,各具特色,命题人从考生实际出发,考生有话可说。全国卷三套试卷,地域极为明显,综合考虑各地教育水平之间的差异。全国卷I相对于全国卷II和全国卷III,这九个省的教育水平处于前列、漫画考虑到地域教育差异,比其他两套全国卷的作文题目在立意上要难些。而全国卷II审题立意都没有什么难度,可是要写出佳作来,绝非易事,保守平庸之作居多,作为选拨性的高考作文试题,区分度并不明显。全国卷III作文题与热点联系紧密,小羽创业故事,问题在于考生要领会命题者出题意图,难度相当大,尽管这道试题材料考生不陌生,但考生并不易于驾驭。

直辖市三套,在一如既往地保持稳定性的前提之下,有所创新。北京卷微写作三选一,大作文二选一,考生的选择空间比较大,有利于发挥考生的写作特长。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考察学生的思辩,学生需要关注生活,有自己的评价能力。天津卷的我的青春阅读,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问题能力,考生需要有丰富的阅读面,关注自己周边的生活,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导向积极。

独立命题的三个省,江苏卷一如既往地保持其考察学生的思辩能力,多年以来,江苏卷在词语中做文章,今年要求学生阐述创新和保持个性的关系,对学生而言难度不小。而浙江卷很接地气,从互联网中取材,不回避热点,考察的角度却有所创新。山东卷高考作文备好的“行囊”,则要求学生自己定义好“行囊”,自己心目中的“行囊”是什么?自己怎么理解好“行囊”的真实涵义,学生有很大的展示空间。

三、备考启示

1.“全国一张卷”正成为改革大趋势。试题具有稳定性、创新性、操作性;平民化和生活化、地域和时代特色越来越鲜明。

2.作文题目越来越接“地气”。作文试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紧扣社会发展、不避热点。鼓励学生P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我,写真实的学习生活感受和抒发独特的见解。今后作文命题将更贴近现实、更注重传统文化、更注重考查综合能力。

3.阅读是核心。好的题材离开阅读的土壤,学生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吸取营养。引导学生阅读大自然这本书,阅读周围的人和事;学生对周围的世界保持热情,热爱生活。来自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才会鲜活,考生才有话可说。

4.引导学生在不太长的时间里,用形象说话,提供学生多种思维的可能,培养学生思辨、想象能力,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

福建高考作文题目范文第3篇

一、对比求“异”,开拓视域

在对比型材料作文审题时候,首先必须要弄清材料所给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从而在事物的矛盾关系中进行客观冷静的对比分析,找到事物矛盾关系的差异性。这样考生可以把矛盾的差异性和材料的情感倾向性结合起来,从中挖掘出与众不同的作文立意原点,最终摆脱立意上“众人一面,千人一腔”的困境,开拓出立意的全新视域。

2014年江苏卷的作文是关于青春的“朽”与“不朽”的问题。其实这个作文题目本身就有着很强的思辨性,青春的“朽”与“不朽”本身就是一组显性的对立矛盾,这种显性的对立矛盾也为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形成思辨能力提供了先决条件。但由于新材料作文本身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延展性,对于审题立意来说角度比较宽广不易偏题,却容易造成大面积的立意“撞车”,也使得阅卷者审美疲倦难得高分。2014年江苏考生大多数都是写“青春不朽”“享受青春”“珍惜青春”等,其实多数考生只是单一的选择了“朽”与“不朽”的一个方面来写,却忽视了“朽”与“不朽”内在的显性对立矛盾。从材料作文的题旨来看,青春的“不朽”应该作为写作的重点,有着命题者的倾向,但也不能忽视青春的“朽”,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的生理青春又不能“不朽”,所以学生面对这样类型的题目就必须抓住显性或隐性的对立矛盾,把握内在矛盾关系,客观冷静的对比分析并抓住差异性,更要结合题旨情感倾向,找到一个完美的契合点作为审题立意的原点。例如2014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朽叶的栀子花》就是由深巷锅贴老太联想到青春的“不朽”,既关照了材料的对立矛盾由在情感倾向上有所侧重,可谓思辨性很强。

二、类比求“同”,探寻本质

在并列型材料作文审题时候,首先必须要弄清材料所给事物之间的并列关系,从而在事物的并列关系中进行客观冷静的分析各则材料的立意指向,并找到各则立意指向的相似性,以此把这个立意指向的相似点作为审题立意的原点,确保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鲜明与准确,从而把握住材料中的本质。

2013年浙江卷的作文是“三句话看童心”。作文材料是由丰子恺、赫胥黎、菲尔丁三个人各一句话构建成的并列式材料。这种并列材料的审题立意时,我们就必须先逐一分析其立意指向,然后把各则材料的立意指向综合起来从全局把握,或是相互弥补或是取其共同之处来做整个材料的立意原点。我们所常见的并列材料多是取其共同之处,而这个共同之处也就是材料的核心所在,以此原点来立意肯定会赢得精彩。从2013年浙江卷材料作文来看,丰子恺那句话的立意指向应该是孩子童真的可贵;赫胥黎那句话的立意指向应该是人不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失落那最美的童心;菲尔丁那句话的立意指向应该是失去了孩子的童心也就会变得世俗。透视各则材料分析立意指向,综合起来最为恰当的应该落在“保持童真”这一指立意向上。例如2013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勿忘初心》就是由“钻石”与“珍珠”珍贵的界定开始,接连回忆自己攀爬大银杏树数叶子和浦阳江旁的泥潭、废船上嬉戏两件事来写初心的可贵,最后写自己要保持那柔软、憧憬。其实这个考生就是在三则材料中抓住了共同的本质的立意指向“童心”。

三、联想求“真”,追求深邃

在联想型材料作文审题时候,首先必须要弄清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和隐含意义,从而在这种逻辑关系和隐含意义中深度挖掘出材料的现实指向,并由此展开发散性思维,联系当下的社会生活,并能发现与材料的逻辑关系和隐含意义相契合的立意原点,这样既能保证审题立意的正确性,也能使作文因现实指向而变的深刻、透彻。

2014年福建卷高考作文是“空谷”。作文材料只有简单的一句话,三个关键词即空谷、悬崖、栈道桥梁。要想做好审题确定立意就必须要弄清材料的逻辑关系和隐含意义。先看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来说是因果关系,因为看见空谷,才能联想到悬崖和栈道桥梁,即空谷是原因,悬崖、栈道桥梁是联想的结果;从各体之间来说又是矛盾的关系,看见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而有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也就是说不同人不同心境结果却是不同的。再看它们三者之间的隐含意义,空谷的隐含意义是问题、事物、环境等,其实它就是一个外在条件,而面对这样的外界条件人们的反应却不同。这时我们可以把悬崖理解成危险、绝境等,把栈道桥梁理解成求生的路径;也可以把悬崖理解为问题、困难,把栈道桥梁理解为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也可以……例如2014年福建省高考满分作文《生命的摆渡》就是由泰戈尔的话开篇并引出观点,又连续写了桑迪亚哥、巴尔扎克等人物来论证面对困难需要够的勇气,最后在结尾强化了自己的观点。其实这个考生既弄清了空谷、悬崖、栈道桥梁三者的逻辑关系,也弄懂了三者之间的隐含意义,立意深刻、思辨性强,可谓是佳作。

福建高考作文题目范文第4篇

一、训练学生快速、全面、准确审题

无论是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第一要务就是审题。而材料作文,对材料能否全面准确理解,决定着写作的成败。

作文审题主要有抓住主旨法、抓关键词句、由果及因法三种方法。

【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两个行人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结伴出远门.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将两个人都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只好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换左手.忽然,其中一个人停下来,在路边买了一根扁担,将两个行李箱一左一右挂在扁担上,挑起两个箱子上路.这样,两个人反倒都觉得轻松了很多。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角度一,本题可从事件的因果关系来分析。事情的结果是两个人反倒都觉得轻松了很多,原因是其中一个人用扁担挑着两人的箱子。将这种结果和前面两个人都拎着各自的箱子时,他们都很累的情况相比较,就可以看出这个材料告诉我们合作双赢是成功的捷径。

角度二,抓关键句。因为其中一个人停下来,在路边买了一根扁担,将两个行李箱一左一右挂在扁担上,挑起两个箱子上路这样,两个人反倒都觉得轻松了很多。正是其中一个人懂得变通,打破思维定势,才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全面把握材料来分析立意。分析材料中事件的前因后果,抓住材料主要意思进行立意把握哲理。

二、指导学生广泛积累素材,厚积而薄发

很多同学在写作时苦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理解了却无从下笔,究其原因就是素材积累不足。而素材就遍及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主要引导学生从文、史、哲中发掘素材。

1.从语文课本中选材

语文课本汇集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教师在讲授时都会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名人事迹、名篇名句、典故诗词、历史掌故。教会学生养成整理归纳的良好习惯,写作时一定会有切合作文题目的素材。

例如:君子之交,不因名利,不因富贵。庄子曰:“不为冠冕而肆志,不为穷约而趋俗。”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与人交往,先哲已给我们树立榜样,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诗人李杜以诗会友互表敬意,等等。与人的交往,也与水一般清澈,一般和谐,一般温润。和谐以共生共荣。(08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渠清如许》)

这段作文中,考生运用了庄子、孔子的名言,高山流水的典故,李杜以诗会友的佳话,自然流畅、充分展现了个人的才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从历史政治等学科中获取素材养料

作文素材极其广泛,学生接触的各个学科,均可选取。如,写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文章,就可以从地理中取材;以责任,担当为主题就可以从历史中取材;联系时事就可以从政治学习中得到启发。其他理科科目也可以把科学家的故事引入作文。

三、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

福建高考作文题目范文第5篇

生:想到慈祥的脸、凶恶的脸。(出现短暂的哑场)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看重自己的“脸”,所以不敢贸然发言了。

我现在出示三个人名,如果要你将三个人名与这个题目挂起钩,看看有没有困难?能说得出来吗?我出示的人名是:孔子、鲁迅、乔丹。

(学生思考)

生:孔子四处奔走讲学,辛劳的脸上总是挂着谦虚。

从鲁迅先生严肃的脸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情怀。

乔丹的脸上始终充满了自信,当他扣篮成功之后,总会将他的得意和舌头一起,伸得很长很长。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已经注意到了材料与题目之间的关系,已经注意从题目所要求的角度来叙述事例了。

其实要写好这个题目的作文,要把这个题目和我们平时积累的材料挂起钩来,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析题,将题目做透彻的解剖,分解为若干个小题目(板书:题)二是调动自己的素材积累,并对这些材料做多角度分析。(板书:材料)这样题目与材料和谐对接的可能性就大了。

先讲析题。

有一个事例给我的印象很深刻。有一年上海作文竞赛的题目是:1+1=?。很多参赛者都茫然不知所措,但一个参赛者将这个题目转化为若干个子题目:

一场考试+一个分数=一根绷紧的心弦

一次落后+一场无泪的痛苦=一股奋进的力量

一味地自以为是+一味地目空一切=一个深深的泥潭

一座小屋+一对恩爱的夫妻=一个和睦的家庭

一点隐瞒+一点猜忌=一阵狂风暴雨

一次机遇+一次冒险=一生的转折

一个远大的理想+一生的努力=一生的充实

一个壮丽的事业+一个和睦的家庭=一生的无憾

一个英雄人物+一个历史时期=一场社会变革

一点牺牲精神+一点主人翁态度=一个国家的希望

一群忘我的人+一个前仆后继的优良传统=一个民族的腾飞

然后从中选取一个来写,结果这个参赛者获得一等奖。又如辽宁省2005年的高考作文题是《今年花胜去年红》,这是一道富有诗意和寓意的作文题。如果把自然界的“花”迁移到社会生活中去,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许多“花”都开得胜于“去年”。说得具体点,可以写姚明NBA的三年历程,一年比一年成熟;可以写和率领的中国女排在雅典奥运会上“绝地反击”比在世界杯上的勇冠三军更令人荡气回肠。此外,还可以这样写:“去年花”是少年时的懵懂天真,“今年花”是青春岁月里的成长;“去年花”是我国的氢弹、原子弹升空,“今年花”是“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的太空遨游。

那么如果我们将“脸”这个题目加以分解,可以分解出哪些小题目呢?

(学生回答,教师将它整理)

爱脸,丢脸,变脸,争脸,露脸,洗脸;

大人脸,小孩脸,老人脸;

爸爸的脸,妈妈的脸,奶奶的脸,老师的脸,同学的脸;

厚脸,薄脸,美丽的脸,丑陋的脸;

鲁迅严肃的脸,毕加索恐怖的脸,屈原刚毅的脸,祥林嫂木刻般的脸,中国女排姑娘布满汗水的脸,袁隆平满是泥土的脸,包拯的黑脸,关公的红脸,曹操的白脸;

个人的脸,班级的脸,学校的脸,城市的脸,国家的脸,地球的脸;

师:由“脸”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还可分解出这样的题目:“脸与心”“笑脸与社会的和谐”,再进一步引申,还可以分解出这样的题目:“要脸就要讲尊严,知廉耻”“要脸但不要图虚荣、讲排场”……其实讲到“尊严”,就把“爱国、自强、廉洁、团结”等内容都涵盖了,讲到“不图虚荣”就把“节约、批评、反思、谦虚”等内容也都涵盖了。这样面对“脸”这个题目,我们就不会感到茫然,相反还有一种文思泉涌、胸有成竹的感觉。

下面再讲调动自己的素材积累,并对材料做多角度的分析。

许多同学苦于手中没有适合的材料,因而发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慨。是不是真的没材料?不是。有一个事例给我的印象也很深刻。2002年,北京市的高考作文题是“规则”,其中一个考生写的是《一个人的战争》,全文只用了一则材料:郭品正的材料。郭品正,当时是浙江省唯一的脑外科博士,因为拒拿黑钱,有些同事、领导看不惯,被“优化组合”下岗。下岗后,他曾到国内多家医院求职,都被婉拒。他不得已在互联网上发了一则求职信息,美国加州一所大学附属医院竟不远万里派人来到中国,当面考查后高薪聘任了他。就这么一则材料,许多人都知道,但这个考生用得不同凡响,让人击节。

(教师念考场优秀作文《一个人的战争》)

一个人的战争

北京一考生

现在已经午夜了,我坐在桌前,没开灯,黑暗像水一样无声无息地在我周围散开,缓慢而坚定。明天应是一个好天气,飞机会准时起飞,然后降落在加州的大地上。

我已经很长时间没像现在这样平静了,报纸上的话过于矫情,我也爱我的国家,爱我的病人。但当我为人的原则、我行医的规则被人耻笑时,我不得不选择离开。

我这几个月的遭遇,大多数人已经知道。我因为拒拿黑钱而在医院年终评比中被评为最差,被“优化”下岗了,我无法容忍在白大褂的掩护下握着金钱来来回回伸缩的手,无法忍受在病人的中卑鄙地窃窃私语。他们玷污了医生这个崇高而圣洁的名字,他们违反了这个社会的规则,违背了自己的良心。当我拒绝与他们同流合污时,他们笑着对我说:“嘿!人生不就是一场游戏吗?”可是他们忘了,游戏也是有规则的,谁也无法逃避。于是我决定用我还未嘶哑的喉咙,发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声音――我将事情告诉了领导。但我太天真了,我的一腔热血撞在现实的铁壁上,徒然淋漓了。我,从一个国内著名的脑外科医生,变成了社会最底层的一分子。

就这样,我开始了一个人的战争。这场战争是被动的,力量是悬殊的,是看不见硝烟的。我因为捍卫人生游戏的规则,捍卫我为人的原则而被迫打响了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的第一枪。没有医院愿意要我,我过着失业的生活,我实在很失望。因为这一切,使这场战争看起来如此可笑,像我一个人的自我慰藉。直到有一天,美国加州一所大学附属医院聘我任职,我才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我一直信奉,规则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的尊严,是一张在社会中行走的通行证。失去规则,丑恶将到处滋生,善与爱将迅速枯萎,人们将会活得盲目而惊慌。

我,叫郭品正,人品的品,正直的正,一个脑外科专家,我打了一场一个人的战争,结果输掉了。

但,我不后悔!

以上,是我在临行前的自白。

我猜测这名考生在考前对这则材料做过反复咀嚼,从理想、道德、个性、团结、爱、人才观、生存、学会说“不”、合作与独行、挑战自我、牵挂、人类与科技等角度去思考,如果出现某个题目我该从什么角度去适应它,方方面面他都考虑了。因此,当看到“规则”这一作文题时,他也能把这则材料用得丝丝入扣,切合题意。这个例子给我们这样深刻的启示:写考场作文一定要在材料的积累和运用上多花一点心血,这样题目与材料和谐对接的对应点就多了。就以郭品正拒收红包,结果被“优化下岗”这件事来说,它也包含着与“脸”这个话题有关的对应点。能看出来吗?谁来说说。

生:从正直与丑恶对比的角度分析,可以把那些医生收受黑钱,职业道德败坏和郭品正救死扶伤、善良正直进行对比。

师:你看出这则材料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并对运用何种写作技巧做了设想,但一定要注意材料与题目之间的关系,要注意根据题目来叙述事例。

生:用郭品正的材料来写“脸”,我打算从这几个方面来写:工作时郭品正关爱病人的脸;周围人对郭品正疑惑不解、妒愤的脸;受排挤下岗后,郭品正对小人愤怒的脸;郭品正上网求职却不被聘用,充满失落的脸;郭品正坚持做人的原则,充满正气的脸。

师:这个同学很聪明,善于根据题目来分析材料、使用材料。

下面请同学们看发下的2004年十位“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然后围绕“脸”这个话题选用其中的一则材料或几则材料来说一段话。

(学生阅读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并思考,准备发言。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是:梁万俊、任长霞、田世国、袁隆平、明正彬、徐本禹、刘翔、桂希恩、牛玉儒、孙必平、中国女排)

师:请几位同学来说说。

生:科学家说,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唯一的一张脸,但我却要说不,因为任长霞就有两张脸。她做过整容吗?不。那她会易容术吗?不。可是她真的有两张脸。

面对恶势力,她拍案而起,铁面无私;面对平民百姓,她柔情似水,嘘寒问暖。

师:你说的虽短,但你已经掌握依题叙事这个本领了。你说的每一句都很切题。

生:他不是农民,但他被晒黑的脸上却烙下了犁田般的皱纹;他不是农民,但他却每日脸朝黄土背朝天,游走在乡间的稻田之中。在他的脸上,你找不到高傲,更感觉不到一丝身为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傲慢,你能看到的只是朴实。

在科学面前,他的脸上有的只是严谨;在成功面前,他的脸上有的只是欣慰;在荣誉与财富面前,他更是那样的洒脱;只有在农民朋友和丰收的水稻面前,他的脸上才会流露出喜悦。因为他就是一个农民,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师:这位同学把袁隆平的品质归结为几点,再把这几点聚集于他的脸上。这就很切题。

生:当刘翔身披国旗,跃上颁奖台时,历史定格了,人们也将永远记住这一刻。在这一刻,十重栏杆不再是东方人的障碍;在这一刻,十重栏杆的颁奖台上出现了中国人的脸;在这一刻,人们将不再记住刘翔脸上的那些痘痘,而是将记住他那脸上写着:谁说中国人不能在110米栏夺得金牌,谁说……今天,我就要证明给大家看,证明中国人也是好样的,中国人不再是东亚病夫。

师:这位同学很聪明,他引用了刘翔的话,但不说“刘翔说”,而是说这话是写在刘翔长满痘痘的脸上,这样材料与题目就很切合了。

生:他,一位感动中国的缉毒英雄,在毒犯面前,他勇猛抗争,用自己英勇的身躯保护着人民,保护着他热爱的祖国。

他的脸,刻满了对毒贩子的憎恨,对胜利的渴望,因此也留下了岁月无情的痕迹,可是他依然勇往直前。面对各种诱惑,在千万张丑陋、奸恶的脸面前,他面不改色,坚定地从事着自己的事业。无论是卧底侦查还是冲进枪林弹雨,他都有着一张最真实的脸,正因为有了它,毒贩子们才束手无策。

他的使命决定了他不能停歇,于是他时刻坚守着这个特殊而又重要的岗位。每天,他都经受着生与死的考验,他的脸上看不出一丝犹豫,那么的义无反顾,他是为了人民,为了祖国在奋斗啊!

这样的一张脸如何使我们不感动?这样的一张脸怎能不令无数人肃然起敬!他是人民真正的守护神,有了他,毒贩们便无处藏身,所有的罪犯,都将受到惩罚。

明正彬,他燃烧自己的人生,为的是照亮所有人!

师:你能通过写明正彬脸上表情的变化:“憎恨”“渴望”“毫不犹豫”,来写明正彬的事迹,又写这张脸让无数人肃然起敬。“脸”成了这则短文叙例的线索。

生:上机前他(梁万俊)的表情,使我安下了心,我相信他会创造奇迹。因为他的脸上充满了勇敢、果断、冷静、自信,还有对事业的执著热爱。这是一张充满希望的脸。中国需要这样的脸。

是的,他回来了,而且是胜利地回来了。他创造了奇迹,让亿万中国人为之骄傲的奇迹。他慢慢地走下飞机,脸上洋溢着微笑,振奋人心的微笑。他的脸深深映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蓝天的广阔没有使雄鹰茫然,万丈的高山没有阻挡住攀登者毅然的决心,而面对一次次死神的微笑,梁万俊从容地握着方向盘,驶向胜利的彼岸。他的脸上依旧平静。――因为他相信奇迹。

师:这个同学是从梁万俊战友的角度来写的。写梁万俊上机前的表情使“我”放心;梁万俊战胜困难、创造奇迹胜利归来,令人难忘的也是他的脸。作者的目光始终聚焦于梁万俊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