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品牌建设规划

品牌建设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品牌建设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品牌建设规划

品牌建设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庙会 文化 打造 品牌

罗定市位于广东省西部,自晋末设县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曾经有不同的民族聚居,后来又成为南陲军事重镇,吸收了大量的各地移民,所以形成的民俗风情具有异常丰富多彩而独具风格的民俗特色,“庙会”就是其中最有特色的一项民俗文化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罗定市较有规模的庙会文化活动有50多处,其中“东山祖庙庙会”、“禾谷醮”两处入选广东省省级非遗名录,在全省的庙会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影响力,然而要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化品牌,还须从如下方面大力去打造构建。

一、建立宏观的统一的完善的文化管理体制

罗定庙会文化品牌的打造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众多部门,需要多个机构、团体和单位的协调和合作。长期以来,由于传统体制所致,在机构设置方面,文化、出版、园林、设计、城建、规划、公安、教育、体育等部门分别承担着庙会文化建设中的某些方面工作,这些部门和单位各有各的管辖范围、独自利益、工作性质和内容,难以形成合力,凝聚起罗定市庙会文化资源的优势。一个好的项目,策划工作很到位,往往因为涉及的部门多,利益难以顾全而遭延误,丧失打造成为强势文化品牌的良好时机。因此,市委、市政府应要加强对文化品牌建设的领导,成立一个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合作的统一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全市庙会文化品牌建设的具体扶持工作,拟定庙会文化品牌建设的项目、投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技术政策、公共文化消费政策、市场准入政策,从而整体推进庙会文化品牌协调有序的发展。按照全市一盘棋的思路,主导庙会文化品牌建设,使之优秀的、丰富的、独特的庙会文化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展现。

二、制定庙会文化品牌建设的发展规划纲要

一个合理的整体规划可以科学整合罗定市现有的文化资源,统一文化建设思路,集中力量联合打造庙会文化品牌,市委、市政府在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庙会文化品牌建设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按照科学、协调、高效的原则,尽快制定一个将相关部门包含在内的庙会文化品牌建设规划和具体实施部署,以规划统揽罗定市庙会文化品牌的布局。把发展庙会文化品牌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之中,在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突出庙会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优势,在城乡建设规划中把庙会文化品牌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以提升罗定庙会文化品位。

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改变庙会文化资源要素转换模式,把资源转换与市场导向有机结合起来,使资源从低效的领域转移到高效的领域;发挥庙会文化资源的优势,把结构调整与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结合起来;高度重视文化消费和文化市场对庙会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积极引导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扩大文化市场需求;鼓励和支持各类文化企事业单位大力开发城乡庙会文化市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庙会文化市场体系,为打造庙会文化品牌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

三、积极探索庙会文化品牌的产业化经营道路,制定优惠政策和扶持机制

由于罗定市庙会文化产业目前还是一个微弱产业,因此需要政府在经济政策尤其是财政税收政策上予以扶持。可依照中央和当地党委、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扶持庙会文化产业发展的文件和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庙会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整合资源,快速、高效建好庙会文化基础设施,形成庙会文化产业支撑链。重点实施民俗文化博览区、文化体验区、民俗文化纪念品服务区等项目建设,形成“演、展、博、销、游”综合体,进而带动具有区域特色的庙会文化品牌发展。

四、加大对庙会文化品牌建设的投入力度

庙会文化品牌的建设必须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基础设施为依托,庙会文化品牌建设本身需要启动和发展资金,没有资金的投入,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必须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争取市委、市政府设立庙会文化品牌建设和发展专项基金,增加用于扶持发展庙会文化品牌的专项投入,将庙会文化品牌建设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文化品牌的经费投入,设立重点文化品牌项目引导、奖励资金,推动文化品牌建设。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支持重大庙会文化产品的传承和发展。文化品牌建设需要放宽市场条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建立多元投入体制,鼓励各种资金以参股、合资、合作、独资、联营等多种方式进入庙会文化产业。成立罗定市庙会文化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招商吸引外来资金,开发罗定市庙会文化品牌建设项目。

五、大力培育庙会文化艺人,提升庙会文化吸引力

品牌建设规划范文第2篇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我州农产品品牌战略,大力开拓全州优质农产品市场,全面提升我州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水平,围绕“农业跨越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总体目标,以“品牌促产业、产业促发展、发展促增收”为导向,加快推进2014年“三品一标”品牌建设工作。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打造“川藏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部门参与的原则,强化政府引导扶持,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力强的川藏高原特色农产品,全面提升我州现代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推进农业跨越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目标任务

按照州委、州政府关于《打造“川藏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紧紧抓住培育川藏高原特色农产品的机遇,力争完成道孚、炉霍、、色达、理塘、稻城、巴塘、得荣8个县的整体认定,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0个,绿色食品4个、有机食品2个、登记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5个,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万亩。初步形成“创建一批、提升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农产品品牌的发展格局,走出一条品牌强农、品牌富农的发展路子。

三、工作重点

(一)搞好农业区域品牌发展规划。各县农业部门要按照州委、州政府关于打造“川藏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工作方案的要求,依据当地实际,做好“十二五”期间农业区域品牌建设规划,分年度、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发展农业区域品牌,提高区域品牌产品的市场增强竞争力,促进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健康发展。

(二)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牢固树立“质量为本、以质取胜”的理念,把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与农产品品牌培育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推行品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做到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都有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实行全过程标准化管理,“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以优势主导产业为重点,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力争全州每个县建设1个万亩现代农业产业标准示范区,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30万亩。

(三)积极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完善我州“三品一标”品牌推荐申报、评(认)定机制和管理办法,形成政府统一领导、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社会团体和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农产品区域品牌认定和评估机制,各县农业部门要积极做好推荐申报工作。扎实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并将其作为农产品区域品牌培育的基础性工作,依靠品质打造品牌。围绕川藏高原特色农产品规划布局,以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着力建设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特色水果、生态食用菌、道地中药材五大产业基地,集中培育一批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力争完成道孚、炉霍、、稻城、巴塘、得荣、德格、新龙8个县的整体认定,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0个,绿色食品4个、有机食品2个、登记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5个,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万亩。

(四)加强农产品基地全程监管。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产品产地准出,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市场准入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各环节、各阶段都置于严格有效的监督之下。抓好农产品生产源头管理,强化对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投入品使用的监管。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管理,建立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农业投入品等多个环节的农产品产地生产档案,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品质和安全。大力推行农产品产地标识管理,严厉打击假冒品牌农产品商标和标识的违法行为,保证品牌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做到质量有标准、过程有规范、销售有标志、市场有监测,夯实农产品品牌创建的基础。

(五)建立“三品一标”品牌动态管理机制。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加强“三品一标”品牌保护和监管、质量保证与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三品一标”品牌届期续查、年度审查、动态抽查以及公众监督等办法,形成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三品一标”品牌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农产品区域品牌健康发展。依法对“三品一标”品牌实施统一的行业规范、技术标准、准出制度、准入制度、宣传推介、外形包装、品牌保护、指导服务等。定期公布“三品一标”品牌名录,建立重点支持的农产品区域品牌企业和产品目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加快农业区域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加快农业区域品牌建设是实现农业跨越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各县农业部门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把抓好区域品牌建设和促进发展相结合,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主体,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营销大户等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增强农产品区域品牌意识,制定当地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规划。围绕发展抓品牌,抓好品牌促发展,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部门参与”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机制。

品牌建设规划范文第3篇

1、政府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发挥的理论依据

1.1 区域茶叶公用品牌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现代经济学将一切社会生产的物品和服务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公共产品是公共使用和消费,主要特征是消费的不可分割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一般又依据满足其特征的程度,将公共产品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消费的拥挤性、非均等性、可排他性和一定的外部性是准公共产品的主要本质特征。区域茶叶公用品牌对于区域外的茶业主体具有排他性,对于区域内符合要求的茶业主体具有非排他性;对于区域内的茶业主体具有非竞争性,但区域内的茶业主体企业制假贩假,会导致品牌的信誉、形象、价值等受损,多增加品牌消费者意味品牌建设和维护成本增加,品牌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消费成本均不为零。所以,区域茶叶公用品牌属于准公共产品,既可以由政府经营也可以由私人经营,亦可以混合经营。但区域茶业公用品牌准公共产品经营主体的选择性,容易导致经营主体的缺失问题发生,进而陷入“公地悲剧”;其使用者的行为具有极强的经济外部性,品牌维护与建设成本较高;茶业产品质量本身具有极高的隐蔽性,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间的信息不对称,易致发生逆向选择,使品牌陷入“柠檬市场”困境。凡此种种市场失灵问题,需要政府参与区域茶业公用品牌创建过程,发挥引导作用。

1.2 湘西地区茶叶产业链发展的整合发展的阶段性

茶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的解决需要从茶叶产业链的发展历程考察,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茶叶产业与我国其他涉农产品一样,其产业链大致分为自由(培育)、整合和创新等三个发展阶段,在自由(培育)阶段和整合发展阶段,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要素是政府和市场,创新发展阶段的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要素是市场和企业。国内区域茶叶公用品牌价值较高的福建、浙江等省的茶叶核心企业已经由整合发展阶段向创新发展阶段过渡,比较而言,湘西地区茶叶产业链处于自由(培育)阶段,需要加速向整合发展阶段迈进。所以湘西地区茶叶产业发展急切需要政府与市场的双轮驱动,其区域公用品牌的创建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培育。由于湘西地区乃至湖南省的茶叶龙头企业实力、规模等相对有限,完全依靠市场化方式和力量难于实现湘西地区茶叶企业间的并购和品牌的顺利整合,实现湘西地区茶叶产业结构和生产经营业务结构调整,提高产业效益的品牌资源整合工作,需要政府的支持、规范性引导。

2、国外政府支持农产品品牌的经验

2.1 日本政府大力度的财政和优质的信息服务支持

日本早在20世纪70年代各地就开始了农产品品牌建设,通过40余年的努力,成绩斐然。如我们今天熟知的“富士苹果(Fuji Apple)”、“神户牛排(Kobe beef)”、“鹿儿岛黑猪(Kagohima Black Pork)”等。日本政府在农产品品牌建设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政策予以积极引导,特别是通过创立农产品和食品区域化支持基金,对农产品加工工业发展和品牌建设予以财!政支持。财政专款建设运营区域农业信息系统,该系统的重要功能为:为区域公用品牌的创建维护提供信息交流平台,方便政府、企业、农户间农产品业务信息的传递。如北海道经济产业局创建帮助和鼓励区域公用品牌的专门网站。此信息服务机制之举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创建打下稳固基础,为推动发展区域公用品牌,起到了积极作用。

2.2 智利政府专门的促销基金和严格的监管体系

智利政府专门设立农产品出口促销基金(PROCLIE),主要用于资助农产品市场调查、出口信贷、质量提升计划、驻外机构的营销活动等,其重点区域为拉丁美洲和亚洲,通过设立办事处,向农产品出口商提供信息,每年协助其参加国际贸易展会等贸易活动达600-800次,宣传智利农产品品牌,强化品牌国际地位。为应对智利农产品在南半球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遇到的品牌质量不稳定导致的出口贸易量的波动问题,智利政府强化政府监管,批准执行《按质量标准建立新鲜蔬菜水果出口检验制度》法案,进而通过实施农产品质量提升计划,提高农产品质量,为农产品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维护品牌质量信誉,突破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奠定了坚实基础。

3、政府的三种角色

3.1 引导者

湘西地区茶业生产经营者各类族群在公用品牌建设中合作共建意识薄弱,中介组织职能欠缺等问题,客观上需要政府成为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创建的引导者,首先可以引进专业咨询团队,针对品牌建设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立足区域茶业资源特点和优势,挖掘物质精神内涵,提出包括目标、定位、任务、步骤、保障措施等,为内容的区域整合茶叶品牌资源创建区域茶叶公用品牌建设规划,使之成为湘西地区茶叶品牌创建活动的纲领性依据。其次,要在规划基础上,倡导发展区域公用品牌成为国内外大品牌的观念,教育、引导茶农、企业更新理念,解放思想,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使用、宣传和维护区域公用品牌。

品牌建设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结构改革;辽宁企业;品牌建设

一、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开展辽宁企业品牌建设现状

基于供给的结构改革背景下,进行辽宁企业品牌建设可以更好的提升辽宁企业发展能力,在同等行业中得到更多的竞争资源。在开展供给侧结构改革过程中,要从辽宁的经济情况现状来展开分析,形成符合区域性的发展计划,解决辽宁省工业发展的整体资源分配问题,尤其是针对劳动资源过剩所造成的经济实质性负增长问题。辽宁企业开展品牌建设,自2011年至2015年五年期间共上涨了15%,这一数据结果仍然落后于企业发展所处的环境,呈现品牌建设后期力量不足的现象,并且仍然有35%的大型企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开展企业品牌建设对日常发展的深渊影响。改革过程中的供给侧管理模式中,注重对市场资源供给以及需求方面的调控,从根源上解决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下降的问题,并达到更理想化的经营管理理念,这也是传统市场资源管理模式中所不具备的,成为改革期间重点研究探讨得内容。企业品牌建设可帮助更好的适应市场资源使用环境,对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也极其深远。同时品牌建设需要一定的时间,配合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推广任务,达到理想的建设需求标准。从供给侧层面来进行的市场分析调查,可以帮助企业对消费者需求做出更深刻的了解,根据市场的需求综合来调节自身生产模式,同时在品牌的影响作用下实现销售额度的突破,推动辽宁省整体经济发展。

二、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辽宁企业品牌的建设存在问题

1.品牌观念淡薄,对品牌战略的认识不明确

企业过于注重对市场资源需求总和进行调查,品牌建设作为软文化输出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企业所开展的管理工作中,将供给侧改革环境中市场发展规律最为自身经营参照标准,过于追随市场的脚步来对自身经营发展理念进行调整,这种发展模式虽然能够为企业带来短期的效益,但却过于背景,缺乏主动出击,品牌建设所能够带来的长期效益却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最终影响到辽宁企业在全国市场范围内的竞争能力。品牌战略需要与供给侧改革宏观模式相结合,但在辽宁区域内存在供给侧政府宏观调控与企业品牌建设内部战略相脱离的现象,供给侧管理背景下的资源也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长时间在此环境下也增大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压力,甚至逐渐被市场发展潮流所淘汰。

2.企业内部品牌维护管理规范不全

这一现象主要出现在辽宁中小型企业内,建立品牌形象不仅仅是企业内部事物,更会严重影响到辽宁产业在全国乃至于世界市场的竞争能力,受这种内部品牌维护规范不健全的问题影响,企业之间并不能形成集群整体,仅仅是在辽宁区域内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形势,放眼全国市场竞争能力整体不足。供给侧改革模式中政府加大了对市场需求的{查,以信息交流共享的形式为企业提升最新的资源,但受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理念的影响,供给侧改革背景中管理资源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一些企业在生产质量与能力上往往已经达到了先进水平,但在同行业的竞争效果上却并不理想。原因在于品牌维护管理没能得到企业自身的重视,存在品牌建设不规范的现象,并且没能长时间的坚持品牌建设路线,也很难形成品牌影响力。辽宁地区开展高端智能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缺乏品牌影响力,很难得到外商投资的认可。

上述两方面问题在辽宁企业品牌建设中需要作为重点来进行优化解决,以便更好地利用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的市场资源,提升辽宁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三、辽宁企业品牌建设在供给侧背景下的有效措施

1.健全品牌政策体系,构建服务型政府品牌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政府要发挥服务功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实现创造有利环境,并帮助提升市场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企业品牌建设形成也需要政府的参与宣传,通过政策鼓励来扶持企业发展,达到更理想的发展建设效果,并为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创造有利环境。政府所开展的服务工作中,以企业发展需求市场总量为调节的依据,并制定不同时期的调节控制目标,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探讨品牌建设需求,引导企业逐渐进入到规范的品牌建设程序。配合政府所进行的宣传工作,在最终的工作模式下也可以达到更理想的效果,可以使辽宁省的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提升发展竞争能力,达到企业的综合管理需求标准。企业品牌与政府品牌在建设计划中是同时进行的,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更好的解决常见技术性问题,企业发展在资源配置与人才运用上都能够达到更合理的标准。政府服务型品牌是基于市场资源利用需求总量来进行的宏观调节,配合企业所开展的品牌建设来将管理计划深入基层落实,实现供求关系之间的协调目的。

2.健全品牌政策体系,构建外向型区域品牌

辽宁地区各规模企业发展中需要清晰的认识到整体品牌影响,在全国市场范围内进行竞争时,使需求者首先能够对辽宁区域的产业产生信任,这样才有机会更深入的对企业做出了解。从而品牌影响能力也因此得到更深层次的展现,发挥品牌的影响能力。外向型区域品牌形成对供给侧改革资源运用需求更大,需要辽宁政府做好短期与长期的调控协调,在需求总量调控模式下为企业创造适合时下发展的环境,同时更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立足,实现资源调控方面的共同发展,建设任务也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也能做好调控,不会出现产能过剩大于市场需求的现象。区域品牌形成需要政府建设适合企业文化理念构建的环境,企业品牌是一项长期建设规划,即使软文化输出,同时也是发展的有效战略性措施。政策体系中要具备风险识别能力,供给侧结构管理模式下,发现市场需求逐渐饱和的现象时,应当将这种信息传递到企业中,方便企业快速做出转型,在品牌建立影响能力的帮助下,企业所推出的新模式也能够快速得到市场认可。

3.完善产业价值链条,构建附加型产业品牌

有关于完善企业的价值来源形式,需要考虑在现场是否存在更深层次的影响问题,在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加强企业之间有关于资源利用的沟通,可以更好的顺应市场需求综合来做出内部调控,对生产模式进行调节,通过丰富附加产业来提升企业的销售能力,品牌建设过程中也可以根据这部分产业来进行。企业的价值链条与市场环境下的供给侧宏观改革有很大联系,任何情况下企业都要做好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并配合经济环境来开展资源分配,在资源的利用效率上才能够得到更有效的提升。政府在开展改革计划中,不断的探讨企业发展所面对的环境,帮助不同规模的企业对自身做出准确的品牌定位,在适合的环境下发展,所建设的品牌在市场中也是具有影响能力的。除此之外,企业品牌建设更应当与供给侧结构改革做出紧密的结合,辽宁政府配合企业发展需要制定出完善的宏观调控制度,并深入到基层中开展落实,协调好资源利用的关系,并更深入的解决常见制度性问题,确保所调查得到的资源需求总和与实际情况可以保持一致,这样在落实应用中也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帮助企业提升品牌宣传推广效率。

四、结语

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开展辽宁企业品牌建设,需要确定重点发展的企业,这样才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其他企业发展也拥有了更明_的目标。其中包括鼓励鞍钢、华晨、雪花、红梅、华丰等名牌企业并立志国际化经营的企业通过收购国际知名品牌实现品牌的跨跃式发展,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促进、服务和保障体系建设,引导企业依照国外法律和经济规律开展经营活动,遵守中国及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与当地实现和谐相处、互利共赢。形成区域性品牌后新型企业发展也能够有效的缩短市场认可周期,更快的为辽宁区域带来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徐宏潇.双重结构失衡困境与破解路径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6(06):26-27.

[2]郑少锋,程杰贤.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改革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郑少锋教授访谈[J].社会科学家,2016(05):17-18.

品牌建设规划范文第5篇

人才是汉十高速公路发展最迫切的资源,如何保持干部职工队伍稳定成长,如何将职工与汉十高速公路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品牌建设中的一大难题。通过充分激发干部职工的潜能,积极调其积极性、创造性,通过绩效考核和收费分配的合理调整,在汉十高速公路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坚持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原则。各级各部门管理人员是汉十高速公路品牌建设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对品牌建设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各级管理人员要坚持一线工作法,机关干部要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工作,查找品牌建设过程中问题,及时反馈及时寻找解决方案;基层一线管理人员要实时监控品牌建设的进度和效果;员工是汉十高速公路品牌建设的主要实施者,要深入学习领会汉十高速公路品牌建设工作的重要性,通过日常工作的一言一行将品牌传播给每一位司乘,在司乘心中留下美好的“烙印”。

二、汉十高速公路品牌建设的模式

坚持以交通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规模扩张与结构优化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坚持速度增长与方式转变相结合,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全面提高交通保畅与社会服务能力,充分发挥规模效益和品牌优势,双轨并行,管养并重,品牌辐射,关联拓展。努力打造便捷、通畅、高效、绿色、安全的高速公路。一是双轨并行:坚持主线与委管两种体制一种模式,两种机制一个标准,在目标定位上寻求一致、在服务标准中有机统一。最终形成以区域民主管理和委托管理为基础的管理品牌,为管理输出和地域拓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管养并重: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立足汉十高速公路的道路管理,一手抓道路养护与硬件完善,一手抓内部管理与技术创新,提高道路养护、路政、交通安全、收费及对外经营的管理服务水平,打造一条平安路、畅通路、文明路、文化路、信息路、景观路、生态路、经济路。三是品牌辐射:以“满意在费亭、舒适在路途、服务在沿线、安全到终点”为总要求,以温馨窗口、温馨大队、温馨走廊、温馨驿站、温馨家园的创建活动为载体,立足高标准、严要求,完善、推广和落实人性化、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的服务标准。四是关联拓展:以优化通行保障、吸引车流客流为基础,凭借自身优势与关联行业的优质资产相结合,尝试联合关联行业,拓展经营范围。同时,依托委管平台实现管理拓展,依托汉十管理处的高速公路管理经验、管理模式和管理队伍,进行管理输出。

三、汉十高速公路品牌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是形成系统的品牌理念。汉十高速公路的管理人员要通过职工大会、所务会、工作例会、学习会等形式集中式。多频率的在全体职工中宣传品牌建设工作。在全体职工心里树立统一系统的品牌理念。只有职工认同汉十高速公路的品牌建设理念时,才能发自内心的实施好“温馨汉十千里相伴”的服务,才能更好的通过优质的服务和深度的品牌宣传,让过往司乘客户感受到汉十高速公路品牌。二是设计符合时代气息的品牌形象。要尽快聘请专业企业品牌宣传公司设计、制作出能代表汉十高速公路和湖北交通形象的识别系统,该系统应包含视觉识别系统(VI)、理念识别系统(MI)、行为识别系统(BI)3个子系统。通过让司乘客户感知汉十高速公路艰苦奋斗、精益求精、团结友爱、超越创新的企业形象,感知优质的温馨服务,让社会公众更好的认可汉十高速公路品牌,持续稳健的提升社会知名度。三是制定出台《汉十高速公路品牌建设实施纲要》。汉十高速公路各部门要在1年时间内编写完善《汉十高速公路品牌建设实施纲要》,并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纳入到纲要中,确保汉十高速公路的品牌建设稳步推进。四是编制《汉十高速公路品牌建设手册》和《汉十高速公路品牌建设培训教材》。通过两本书的宣传与解说,让全体职工了解并能熟练掌握品牌建设的的要领。五是对照汉十高速公路现阶段的营运劣势,积极开展整改工作,并由上而下开展企业战略规划与布局,工作流程再造等工作系统的、科学的规范各项营运工作。六是采取先试点,再推广的方式推进汉十高速公路品牌建设。

四、汉十高速公路品牌建设具体措施

1.推动征费能力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根据周边其它高速公路陆续开通、旅游线路的季节变化的实际,科学合理地预测费收总量及其变化规律,为建立灵活机动的收费运作模式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针对性的出台吸引费源特别是大客户的增值服务措施。

2.推动执法能力与便捷出行协调发展。完善路、警、地三位一体的交通安全联防联动体系。逐步建立完善高速公路专项机制,集中优势资源,共享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安全形势分析评估和预警机制、决策指挥调度机制、应急处置快速反应机制、恢复保畅抢险救助机制等等。以警路共建为平台,向社会公开承诺限时服务和24小时无节假服务举措。

3.推动养护水平与通行需求协调发展。重视周期性养护和预防性养护。从路况检测调查、分析评价、养护科学决策和养护工程实施四个关键环节入手,推广应用预防性养护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降低全寿命周期内养护成本。积极响应打造“鄂西生态文明交通示范圈”的号召,在沿线合理设置观景平台、壁画等,展示沿线和高速公路的人文景观。

4.推动窗口服务与司乘需求协调发展。以“满意在费亭、舒适在路途、服务在沿线、安全到终点”为总要求,创建行为规范、业务精湛、服务优质、笑容常驻的“温馨岗亭”;依法行政、阳光透明、迅捷高效、便民利民的“温馨路政”;安全舒适、快捷通畅、生态环保、路景合一的“温馨走廊”;功能完善、环境优美、诚实守信、顾客至上的“温馨驿站”;决策民主、管理科学、环境优雅、和谐进步的“温馨家园”。

5.推动安全管控与应急保障协调发展。加快集中应急指挥调度中心与区域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分区域、路段设置应急养护基地、应急救援基地,完善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加快制定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建立突发公共时间预测预警机制、应急协调机制和专群结合、军地结合的应急保障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和配套体系,积极开展应急演练。

6.推动经营开发与“两圈”建设协调发展。通过与大品牌专营店经营方强强联手的方式,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延伸服务区的经营产业链,不断推进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管理,创新超市、24小时便利店、土特产品专营店的商品售卖功能。逐步完成公共服务标识系统安装工程。广开筹融资渠道,发挥高速公路资源优势,搞好沿线光缆、房地产、设备租赁等项目的开发,使得非主营资产效益最大化;通过定期开展地方特产展销会、商贸洽谈会等形式,发掘沿线的旅游和特产资源,促进多元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