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产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质量管理 企业发展 重要性 必要性 作用
质量是衡量、评价一个国家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一个企业素质的重要标准。在当前市场竞争形势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加强现代企业的质量管理,可有效确保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加快企业的现代化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质量管理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现代企业质量管理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1世纪是一个网络信息化时代,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背景形势下,企业应该在考虑产品生产效率以及生产经营效益的前提下,确保质量。质量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也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新时期下现代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质量管理,提高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质量管理工作中最主要的任务是检查企业管理制度是否出现漏洞或者隐患,或者严格检查生产质量是否出现问题。只有高度重视企业产品的生产质量管理,才可以确保企业的生产产品符合国家制定的质量检验合格标准,使企业在社会上树立质量保障的良好口碑,建立企业信誉,这也是促进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检验技术也不断提高,只要采用相关的专业技术检验企业生产产品,随即可以检验出产品是否合格,质量是否达到相应的标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产品达标与否,而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直接关系到客户的满意度,而客户的满意度会影响到企业的营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进而会影响到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以及企业规模建设。由此可见,只有做好企业质量管理,才可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了确保企业质量管理的成效,不仅仅需要管理部门人员的努力,同时也需要企业技术部门、生产车间以及管理层人员的共同努力。
(二)加强企业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质量是一个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企业发展必须依赖市场,而市场发展必须依赖产品,产品的畅销必须依赖质量,因此,市场竞争基本上都是质量竞争,只有质量可靠才可以赢得市场,争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质量管理对于企业而言,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对于企业员工而言,也会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切身利益。现代企业想要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取得生存和发展,非常有必要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的质量水平。
质量管理可以有效确保生产质量以及管理质量,可以做到最低消耗,最优化生产,为客户提供最佳的服务,这是满足供需双方利益,实现企业和顾客共赢的最好方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变成市场经济,这种转变要求企业不能将企业质量管理简单的定位于制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质量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全面反映了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保障,是企业开拓市场的重要生命线,也是确保客户满意的一个必要因素。
质量管理不仅仅是企业的命脉,也关乎到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为了实现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非常有必要加强现代企业的质量管理。
二、现代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虽然很多企业管理者已经开始意识到质量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加大了质量管理的力度,但是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管理理念的禁锢和束缚,导致管理成效并不理想。具体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并没有进行整体规划
目前很多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企业实际发展以及企业未来发展战略,并未将质量管理完全融入到企业整体发展目标和战略中,简而言之就是没有制定一套适应于企业自身发展的质量管理计划。
(二)并没有明确最终的质量目标
想要为广大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以及服务,企业制定的质量目标应该具有差异化,因为必须得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客户的认可。
(三)企业员工的质量管理观念滞后
企业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并不仅仅是管理者一个人努力就可以达到预期的质量管理目标的,质量管理的内容包括市场调研、组织、策划、决策、激励等多个方面,因此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但是很多员工并没有正确认识质量管理工作,错误的认为质量管理应该是企业管理者一个人的事情,其他员工的参与积极性较低,导致无法形成整体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效能低下。
三、加强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员工的素质培训,不断提高企业质量管理
每一个企业员工都是企业生产力的制造者,企业员工的个人素质水平对于企业生产产品质量会有决定性作用,只有不断提高企业员工队伍的专业素质以及综合素质,才可以有效确保企业生产产品质量合格。企业管理者首先应重视企业员工的思想教育,向企业员工灌输“质量第一”的理念,不断提高企业员工对于质量管理的重视度,自觉、主动的参与到企业质量管理中。同时,应重视企业员工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培训,指导员工在遇到生活难题、工作难题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其次,企业管理者应不断加强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以及业务能力,确保员工拥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上的失误。另外,企业领导应积极鼓励企业员工多参加、组织一些娱乐活动,使员工能够劳逸结合,培养出多种能力,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质量控制系统
科学、完善、系统的质量监控系统是确保各项质量管理活动顺利开展,确保质量管理成效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想要进行质量管理也是空话。因此,现代企业有必要建立一套适应自身发展的质量控制系统,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物质基础、人力资源、市场动态信息、科学技术等多方面情况。在确定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后,还需要明确规定质量控制标准制度,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规范性、标准性、有序性、全面性。在产品生产环节,应加强对产品加工以及操作的质量管理,严格根据产品生产监督条例执行,不断提高产品生产水平,扩大产品生产的规模,提高产品生产效益。在产品销售环节以及产品售后环节,应加强管理员工对顾客的服务态度,尽可能为客户提供最优质、最全面的服务,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客户获得的产品功能主要体现于产品利益、产品效用以及客户隐含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企业在进行产品质量管理时也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多站在顾客的角度思考。
(三)应构建健全的质量管理责任制度
如果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责任制度,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很难找到责任人追查原因,也不能追责,导致很多人的质量意识不强。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施工质量,企业应完善质量管理责任制度,将工程质量控制目标细分到每一个部门及员工身上,明确责任人。同时应建立相应的考核、奖惩制度,如果员工表现优秀,应给予适当奖励,但是如果员工出现质量问题,就需要接受相应的惩罚。这样有利于将员工的个人切身利益和整个石油化工企业的整体利益相结合,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自觉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
(四)不断创新企业质量管理
创新是一个企业获取可持续发展动力的关键因素,也是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中也需要积极创新,不可固步自封,永远停留于一个水平线上。企业首先应该在确定自身发展目标的前提条件下,确定一个长远的质量管理计划,而企业质量管理的主要目标还是服务于企业发展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上,因此企业在创新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始终坚持这两点原则。为此,企业需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时刻掌握市场发展态势,了解市场需求,做到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同时,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企业的物质基础,为了确保企业的可持续生产,应该不断开发新的原材料,改造、完善新的生产工艺,尽可能实现节能、环保生产。
质量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核心保障,在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可有效提高企业生产力,确保产品质量达标率,提高企业产品的知名度以及客户满意度,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现代企业应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企业一些成功的管理经验,结合企业自身的优势不断完善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渐增强,国际间的商品交流与发展也日渐激烈,要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就需要强化汽车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特别是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社会分工的逐渐细化使得汽车生产企业也不可能生产所有的零部件,而是将零部件的生产交给其他专业化的企业。采购零部件的质量管理将对产量的整体质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因此必须做好汽车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
一、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汽车制造业是机械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改变金属原材料的物理性状,并进行组装,使其成为产品,具有一定的价值。机械制造业生产具有离散为主、流程为辅、装配为重点的特点[1],离散型就是将单独的零部件一个一个进行组装最终形成产品,这种产品的形成是以零部件的拼接为主要的工序,因此装配是重点工作。汽车制造业也是离散型的工业。我国的汽车制造业中,外购以及外协件的比重还很大,大约占到60%[2],有相当部分质量问题的出现是由于外购、外协件的质量存在问题,因此就必须要进行采购质量管理,完善采购标准,提高采购零部件的质量,保证汽车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加之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汽车制造业间的竞争也逐渐激烈,产品质量已经成为竞争的主要因素,汽车制造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定的优势,就必须要做好源头上的质量管理工作,这也就使得汽车制造业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成为解决的主要任务。汽车制造业产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零部件采购质量的影响,因此需要提高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做好零部件采购的基础工作管理,对于不合格的产品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强化零部件供应商的选择与考核,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保证采购零部件的质量。
二、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的现状
零部件采购就是一定条件下,企业在供应市场中获取零部件或者是服务,以此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促进企业生产以及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进行组织协调工作,主要有质量目标、计划的制定,质量管理、质量改进等内容[3]。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长期稳定发展,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就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做好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工作,保证产品质量,使汽车能够顺利生产出来。然而目前我国的汽车制造业中,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还不到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到零部件采购的质量,也影响到汽车生产的质量,导致企业信誉受损。还有些企业对零部件采购的质量认识不到位,使得零部件采购质量的提高受限。零部件采购的管理主要是供应商、进货以及采购物流过程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汽车生产过程中,整辆汽车中有60%的部分是需要采购提供的,采购的零部件的质量将直接对汽车的生产质量造成影响。但是目前汽车制造业中零部件的采购质量管理还缺乏有效的基础性工作,信息传递比较缓慢,零部件采购的质量跟踪调查与反馈不到位[4]。并且采购人员在采购汽车零部件时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挑选零部件的随意性也比较大,加之采购制度的不完善,使得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不能得到有效地管理与控制。同时,在采购零部件时,不能对供应商的生产过程进行科学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劣质材料、老化设备;工艺不稳定、检验把关不力等生产过程控制不严等,这些都会影响零部件的质量,使得质量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被解决。当前,零部件检测设备以及人员还严重不足,无法达到质量管理控制的目的。现阶段,汽车零部件的生产技术以及专业化逐渐提升,现有的质量检测人员以及设备无法满足质量管理的需要,因此使得不合格的零部件也大量入库。汽车制造企业缺乏专业的统计人员,不能对统计技术程序文件进行编制,检验过程中无法使用相关的统计方法,对于质量原始记录不能运用统计技术进行科学的分析。
三、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1、建立完善的采购质量管理体系
要强化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就需要有完善的采购质量管理体系,依据市场化、简单化、有效化以及总体化、阶段化的原则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5]。以市场的价格作为指导,以保证产品质量为基础和前提,建立满足市场经济变化的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体系。在零部件的采购过程中,需要明确采购的目标,进一步简化采购的过程和环节。完善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制度建设,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采购质量管理。在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中,需要将其纳入到整个管理过程中,通过企业内部外部的协调,使零部件从生产到结束都能够全面的管理。在零部件采购过程中,需要明确采购的时间、数量等,针对不同的采购环节以及时间等完善质量检测控制手段。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经过策划设计、采购质量管理文件编制、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等阶段[6]。管理人员需要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总体的设计与策划,明确采购质量管理的目标以及需要,在进行采购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时,需要保证管理体系的完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质量管理的方法,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编制采购质量管理文件时需要满足标准,保证质量控制,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形成完善的、高效、实用的采购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其中应包括质量管理手册、供应商的相关文件以及质量管理记录等。为了保证采购质量管理体系的顺利实施,需要提高认识,做好质量管理与考核,及时进行纠正、预防等工作,充分发挥考核的作用,促进采购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做好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的分级以及信息管理工作
要使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工作能顺利开展,需要做好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明确零部件采购的重要性,并做好分级管理,零部件的质量对最终的汽车质量产生影响,但是不同零部件的影响也是存在差异的,因此需要将零部件根据产品的结构、性能以及影响产品的效果等进行分级。主要可以分为3级,一是关键性的零部件,对汽车质量有直接性的影响,决定着汽车的性能。二是重要的零部件,对汽车质量有直接性的影响,对汽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三是一般的零部件,也就是上述两种之外的采购零部件[7]。通过分级管理,能够对采购、库存管理等进行重点处理。同时,还需要收集零部件的相关质量信息,这是采购的重要依据。搜集质量信息,质量信息主要有质量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质量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等,合同中的质量内容,检验记录、产品的合格证书、报告单、检验的设备程序标准等[8],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对质量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强化信息的传递。在对采购质量信息的处理时,还需要强化质量信息的统计工作,了解质量清理,保证质量管理的顺利进行。
3、对采购零部件的文件进行管理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变动使得采购工作中也存在着诸多的不稳定因素,对采购零部件的内容进行管理,处理管理的漏洞。在对零部件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前,需要将采购资料以文字的形式在订货合同以及协议中明确表述出来,产品的名称、型号、数量、金额、签订的时间、地点,供货的时间、供货方对质量负责的条件,损耗的计算方法,包装的标准以及相关费用的承担,验收的标准、方法,结算的方法,违约责任等,采购的零部件需要经过审批才能够生效。
4、提高采购人员的质量意识
在汽车制造企业中要使所有人员都参与到质量管理中,需要领导提高质量管理意识,领导的质量意识提升,才会更加注重采购人员的意识提升,才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化的动力,使零部件采购质量真正得到提高。汽车零部件采购过程中,采购人员的素质能力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汽车制造业的领导需要明确采购质量管理的理念,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采购人员、质量检测人员、技术管理人员都参与到零部件采购的管理中,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强化学习与培训,提高零部件采购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理念,使零部件采购人员能够提高自觉性,认真按照质量管理标准以及制度进行采购工作,明确质量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汽车零部件采购工作需要采购员具有一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需要对产品技术以及质量标准有正确的认识,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因此需要合理安排策划采购人员的上岗条件,进行岗前、岗中培训,提高其素质能力,能够在采购过程中处理好质量问题,避免给汽车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做好采购人员的奖惩工作,提高采购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以及责任感。
5、明确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程序
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明确相关部门的质量管理责任,完善质量管理程序,使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更加程序化,使采购零部件工作能够受到严格的控制。采购质量的管理并不只是采购部门的工作,还需要技术部门、质量管理部门的配合。需要根据汽车企业的情况,对采购质量管理的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相关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需要相互配合,保证零部件采购的质量能够在控制中。企业需要严格按照质量管理程度进行采购,各部门根据自己的责任开展工作,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禁止跨越任一环节进行采购质量控制。通常来讲,采购部门制定采购计划,并开始实施采购质量管理程序,保证采购零部件的验证以及供应商的评价等都在控制中。质量管理部门主要是对采购的零部件进行质量的审核,做好进货检验工作,对供应商的质量水平进行核定。技术部门主要是对零部件的质量影响情况进行分类,检验部门对送检样品进行检验、出具相应的鉴定报告。
6、强化零部件供应商的管理
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是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很多汽车企业将注意力放在零部件的入库检验上,采购零部件的质量不能做到适时控制,供应链上的企业也不能同步进行。因此需要强化对零部件供应商的质量管理。选择供应商要明确供应商的技术能力水平、价格、质量、服务等,对供应商的年度业绩、信誉以及供货等进行明确。对供应商的信息进行全面的调查、访问,了解供应商的信息,与供应商的负责人进行交流。为了保证零部件供应商能够一直满足企业的需要,需要加强与供应商的质量合作,保证零部件的生产过程也满足质量要求。明确合同中的质量控制内容,并制定全面的质量管理计划,将供应商的设计、工艺以及质量能力等进行全面控制,对供应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考核,全面考察供应商的能力,对于发现的问题要求其立即整改[9],保证零部件的质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变化,汽车企业的内部以及外部环境也会发生变化,供应商也一样,因此企业需要明确其变化,并要求供应商及时汇报情况,对报告进行鉴定,对供应商进行动态化管理,建立灵活的供应关系,促进零部件质量的有效控制。
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交通行业也迅速进步,汽车成为人们首选的交通工具。近年来,我国的汽车产业实现了良好的发展与进步,汽车以及零部件产量已经居于世界首位。汽车零部件的采购对于汽车制造企业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加强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提高零部件的质量,保证汽车企业产品整体质量的实现,能够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王淑清.供应链环境下的汽车零部件采购管理探析[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2,12:67-69.
[2]毕文栋.汽车零部件采购管理的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2,24:200.
[3]毕文栋.关于汽车零部件采购管理的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26:132-133.
[4]李文丽.汽车零部件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J].山西科技,2011,04:54-55+60.
[5]颜玲凤.汽车零部件企业中的质量管理问题[J].中外企业家,2014,33:206.
[6]尹秀杰,周爽.汽车零部件开发过程中的供应商质量管理[J].品牌,2015,05:93.
[7]姚凯.汽车零部件质量管理多方面分析[J].科技风,2010,22:91+94.
[8]乌宝艳,唐景池.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切实做好质量管理工作[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15:156-157.
关键词:光伏产业 全面质量管理 新能源 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158-01
我国光伏行业由产业大爆发到低迷似乎在产业发展之初已经埋下了“地雷”,产业大多集中在资金、技术门槛较低的产业链中下游环节(硅片、电池片、组件),产业扩张速度远大于技术更新速度,产品质量长期处于无标准状态,包括原材料进料控制环节、关键辅助材料的进料控制、生产过程质量监控、成品检验环节等等都无统一控制标准,甚至有些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还不健全,缺乏系统的有效的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人员大多都是有生产人员兼任,缺乏系统质量管理知识,缺乏质量管理意识,这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1]。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旨在通过使顾客和所有相关方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2],将全面质量管理运用到光伏企业质量管理的实践中,将有助于提升全员的质量意识,降低影响产品质量的隐患。
本文将结合光伏产业的现状,对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光伏产业现状进行深层次分析和探讨,全面质量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将会助推光伏产业在现阶段集体低迷阶段寻求一种新的突破,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行业由不规范走向规范的必要手段。
1 光伏产业现状
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称之为光伏产业,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5个环节。上游产业为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产业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产业为应用系统环节[3]。
光伏产业目前主要问题是光电转换效率的瓶颈,影响转换效率的因素是个复杂和综合的因素,硅片生产原材料中金属杂质含量的控制,原材料生产环节的环境,硅片成品质量的控制,电池工艺,组件封装所使用原辅材料都是质量管理的重点,都是影响光电转换效率及光伏产品寿命的关键因素。而目前由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各个环节的控制都有待加强。
2011年下半年,受欧债危机及美欧双方的影响,光伏行业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企业纷纷出现减产,甚至倒闭的浪潮。
光伏产业除了面临外部市场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外,自身也存在方方面面问题,前几年各企业在纷纷抓住欧洲光伏市场,大搞企业规模扩张,产量至上的同时,却忽略了企业自身技术更新,新产品研发投入相对较少,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曾经一度行业内出现“拥硅为王”的局面,无论产品质量如何,只要有硅料就能赚钱的局面,原材料进料检验形同虚设,企业只是单纯忙于应付订单,质量控制完全处于失控状态。
2 全面质量管理在光伏产业发展中作用
2.1 全面质量管理在光伏企业中的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是通过对产品、服务、人员、过程和环境的持续改进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或各类组织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
上游多晶硅企业,由于其技术多半来自与国外,中下游需求量的巨大缺口,使得企业无暇顾及质量管理环节,诸多产品质量纠纷频发,中下游客户投诉较多,而且终端出现较多低效产品。因此引入全面管理,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管理在各生产环节、质量监控环节的有效贯彻,把全面质量管理在其他行业的经验借鉴到光伏企业中,人人参与企业管理,人人加强质量意识,并有效贯彻,才能有效降低下游企业的风险,降低本企业成本,增加自身竞争力。
处于产业链中游的单晶硅片、铸造多晶硅片、电池及组件生产企业,对于原材料的控制,包括合格供应商的评定,在光伏市场好的时机,只是把更多精力放在抢市场上,企业在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上有时会流于形式,在质量管理中明显存在以下误区。
(1)基层管理者或一线员工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认识仅停留在很肤浅层次,存在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与质量体系无关,而且质量管理属于品质管理部门的事的误区。
(2)有些企业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太过沉迷于理念,以宗教般的狂热去培植它,而不注意创造成果。如过多地将精力投放在产品质量、成本控制、员工培训和改进过程上,而不是关注如何提高顾客满意程度、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上,没有以产品的市场和顾客接受程度作为质量管理的标准,而是盲目追求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在过程和形式。
(3)光伏企业由于属于新兴行业,生产、技术、研发、质量管理各部门对于质量管理存在各司其职,对于产品质量问题存在相互推诿,各扫门前雪的现象。
(4)全面质量管理虽已在各部门,各个环节建立,单个部门各环节对于全面质量管理还存在理解上及应用上的偏差。
另外由于缺乏对上下游产品的了解,没有从本质上去深入研究造成电池片低少数载流子寿命、低转换效率、高光衰减等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首先表现为无法有效对上游原材料进行控制,究其原因固然有检测手段、检测人员的因素、检测方法不完善,无标准可依的因素,但根本性问题还是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缺乏有效贯彻质量管理体系的意识和手段。因此到了下游光伏电站建设阶段,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都由点积累起来形成线和面,集中凸显出来,但是一旦电站建设完毕,再去考虑原材料质量的问题,已经于事无补,所以光伏产业各环节各链条的质量控制都至关重要。
2.2 全面质量管理促使光伏产业升级
光伏产品质量问题,尤其是光电转效率及寿命问题,属于光伏产品的核心问题,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光伏产业链中的每个控制环节不健全不完善,都会为光伏产品的光电转效率及寿命存在直接或潜在影响,在生产和质量控制的每个环节都要做到零差错,从这点来讲,全面质量管理重要性不言而喻。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开展以质量为中心,以本组织全体成员参与为基础的一种管理方式。它的目标是通过顾客满意和该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受益,以达到长远成功。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本质是全员参与,全员获益,因此引入到新兴的光伏产业中,更能规范光伏企业发展的盲目性,更能提升整个产业链产品的档次,从原材料开始控制,而且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达成统一的质量控制目标,以最终建设高质量,高光电转效率,高寿命的光伏发电系统为信念,就会在原料采购、产品生产、出厂检验各个环节各司其职,严格遵守质量管理体系规则,最终促使光伏产业持续升级,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计量机构;全面质量管理;实施
正文: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必须具有稳定的产品质量,以保障企业每批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作为企业生产、检验过程中的计量仪器仪表是保障产品生产稳定的关键。加快计量机构全面质量管理是保障企业计量器具精准度的重要手段,是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于计量的认识正在不断加深,加强计量管理,控制计量误差,引入新的计量检测设备来淘汰高能耗、误差率高的计量检测设备,是目前企业对于计量管理的主要手段。但是这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对于计量的要求。
1.计量重要性分析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领导对于计量的认识还不够,不能直接看到计量带来的经济效益,企业领导者只看到了计量校验的花费,而看不到计量检验后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促进。其实准确的计量提供准确的量化数据,使大生产的精确管理的实现成为可能。计量校验中有这样一件能够说明计量检验重要性的经典案例,某化肥厂,厂里有一批定量包装机,以前一直不检,因为领导认为花钱,但是后来通过我们做工作,他们检定了,不检不知道,一检吓一跳,50公斤每袋的化肥,每袋要多给一公斤,全厂算下来,一年的损失在150万元,而原凶就是定量包装机误差超差。从那以后,他们单位是到期就检,有时只要发现有一点问题,就要求去检测。由此可见计量管理对于企业经济的重要促进作用。在很多企业中需要计量人员的努力,才能使企业重视。计量人员不但要完成检定工作,而且需要不断地向企业管理层提出计量的重要性,让企业的管理层看到计量工作产生的效果。
2.计量机构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
计量工作是工业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大部分工业企业中把计量工作作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推动技术进步的基础工作来抓。完善计量检测手段,加强计量管理,使资源合理有效地配置,避免资源浪费,降低了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计量工作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计量是产品质量最基本的保证,在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进厂的检测分析,到生产工艺流程中各工序的质量监测控制,直至成品、半成品检验,都必须有计量测试层层把关,严格控制。如果没有计量的测试,监督保证,产品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加强计量机构的全面质量管理,保障计量校验仪器仪表的准确,对于我国的经济有着重要作用。计量机构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首先要通过建立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
2.1建立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
全面质量管理(简称TQC)是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菲根鲍姆首先提出来的。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就是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把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都纳入统一的质量管理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将其有效的运用到计量机构需要管理者通过对计量管理工作的贯通,有效的对全面质量管理理解,将二者有机的融合起来。
2.2加快计量机构质量管理奖惩制度的实施,促进全员质量管理的实施
通过奖惩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加快人员对于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实施的相关性,同时通过思想教育工作促进全员的参与。将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2.3加强检验工作相关技术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快质量工作的实施
计量校验与管理的有关技术人员,必须加大培训力度,促进企业专业技能的成长,有效保障计量机构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加强质量管理工作,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要通过技术人员的经济效益与计量检验质量紧密挂钩的措施,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质量终身制原则,落实检验报告互检制度,严格履行审查制。
3.建立质量管理中心,加快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
为了更好的实施计量机构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建立质量管理中心,对机构的质量工作进行管理与监督。质量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以质量为中心,以标准化建设为重点,建立和实施质量保证体系。首先,必须保证质量体系建立过程的完善。一个完整的建立程序是建立有效质量体的基本保证,质量体系是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中稳定存在的,没有严格的制订程序作为保障是很难产生这样的体系的,全面质量管理也就无从谈起。在实践中质量体系的建立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
分析质量环。质量环就是指在质量形成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它是质量体系建立的基础。在这一阶段中必须明确各环节的质量职能,为全面质量管理在实施过程中确立目标,实现产品质量的全程目标管理。
研究具体组织结构。在第一步的基础上,企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各环节的质量要求、采用的具体措施、设备的配备以及人员的安置。这是质量体系建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步,它关系到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应用地程度和实施效果。
形成文件。质量体系必须是一个文件体系,这样才能使质量管理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
全员培训。最高管理者有力而持久的领导和组织全体成员的教育及培训对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成功时非常重要的,在质量体系的建立中这一步也是不容忽视的。
质量体系审核。没有严格的审核,就没有质量体系的有效运作。监督审核是判断质量体系文件被贯彻执行好坏的有效途径,是质量体系建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质量体系复审。质量体系的建立和应用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必须通过不断的复审、反馈信息,以达到质量体系的不断改进,更好的贯彻全面质量管理思想。
4 计量检测工做的重要性
为进一步巩固“关注民生、计量惠民”活动成果,充分发挥计量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近期以来,泾县质量监督技术所工作人员抓好计量职能服务,促进企业及地方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QC小组;煤矿企业
0.引言
在企业内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不仅能带来企业产品品质的提升,而且对于整个企业在价值链中的提升有着莫大的益处,是企业长期发展源动力。长期以来,我国的企业,特别是煤矿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跟不上企业发展的瓶颈尤为明显。煤矿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对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及重要性
1.1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全面质量管理这个名称,最先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的著名专家菲根堡姆提出。它是在传统的质量管理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上的需要发展起来的现代化质量管理,现已成为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科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特点,概括起来是“三全”、“四一切”。“三全”—是指对全面质量、全部过程和由全体人员参加者的管理。 “四一切”—即一切为用户着想,一切以预防为主,一切以数据说话,一切工作按PDCA循环进行。
1.2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全面质量管理的运用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使质量目标朝着更高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全面质量管理的运用还可以减少安全事故,从而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总之全面质量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煤矿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运行中存在的弊端
2.1把煤矿质量标准化与全面质量管理混为一谈
煤矿的质量标准化就是工程质量、设备质量和工作质量的标准化,属企业标准化范畴,是煤矿企业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煤矿实际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前提。它随生产管理的实践活动而产生,又随实践活动而不断补充和完善。在提高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包括采、掘、机、运、通、地测、调度7个专业达标,标准到10个专业70化达标,是标准化、系统化的煤炭企业管理基础工作。
煤矿的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与煤矿自身特点和管理规律的有机结合、实际运用,是以质量为核心、全员参与为基础的一种煤矿现代化生产经营管理新模式,是适应市场经济的质量管理方式。
近年来,煤矿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特别是质量标准化上有了长足的发展,煤矿生产中采、掘、机、运、通、地测、调度等发面的工程质量、设备质量、工作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但是这些仅是质量管理的最基础工作,缺少管理者及某些相关环节岗位上人员参与,它仅是全面质量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小系统,不能混为一谈。
2.2质量管理中缺乏全员参与
煤矿企业往往认为质量管理是少数人的事情,是基层工作者的事情,而与管理层及辅助生产环节人员无关。而实际上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可容纳许多种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方法,并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标准化的现代企业科学管理体系。它体现于“三全一多样”:即全过程、全员、全矿的质量管理,其科学管理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所谓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就是从地质斟探—设计—开拓掘进—准备—回采—运输—选煤—销售,以及通风和机电等辅助过程的质量管理,所谓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是指上自矿长,下至工人,各个生产环节、经营环节岗位上的各类人员,人人参加协作,人人都得搞好本岗位的质量职能。所谓全矿的质量管理就是矿属所有单位、部门都履行各自的质量职能,参加质量管理。所谓多种多样的科学管理方法是指运用多种多样的科学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按照PDCA的管理程序,对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等形成的全过程,进行程序化、标准化、效率化、科学化的管理。因此缺乏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是站不住脚的。
2.3在质量管理方面不注重总结、完善
煤矿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主要靠经验和实践,管理是"无师自通"或"存乎一心"的事,轻视先进管理工具和方法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既不注重学习新知,也不注意及时将经验升华为理论,造成管理粗放、经营短视,多凭主观决策、靠运气行事。往往导致企业管理效率不高、绩效不佳。
3.煤矿企业全面质量运行中弊端的解决对策
3.1搞好质量标准化促进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煤矿质量标准化管理是企业标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标准、贯彻实施标准、考核验收进行管理。始终坚持标准和实践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动机与效果的统一。煤矿坚持“质量达标不停步,巩固发展创新路”,形成了目标明确,步调一致,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压力,人人保班组、班组保区队、区队保专业、专业保全矿的质量标准化目标管理体系,取得了显著成绩,使井下现场头头、面面、台台、件件、条条、线线面貌焕然一新,提高了工程质量、技术水平,保证了安全生产,提高了经济效益。但是,质量标准化仅是采、掘、机、运、通、地测、调度等几条线和几项指标,还未形成一整套全面科学的管理方法,仅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初级阶段。要巩固发展质量标准化取得的成果,要把质量标准化向深层次、高水平发展,就必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把质量标准化的采、掘、机、运、通、地测、调度等7条线的工程质量管理,引申到产品质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经营管理质量等方面,逐步延深到煤矿生产经营的所有系统和部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矿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3.2成立QC小组实行全员长期的质量改善
QC小组做为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环节,在自我启发和相互启发下,灵活运用各种QC手法,全员参加,对自己的工作现场和产品不断地进行改善的活动,煤矿企业可以在各个部门,区队,甚至小到班组选择人员成立QC活动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上自矿长,下至井下生产一线的工人,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选择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或改善的问题为主题,在自身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改善,提高工程、产品、服务质量。
3.3总结质量管理方面经验、教训,形成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体系
煤矿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在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提高了企业产品质量,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及企业整体素质,将其中心经验、教训升华为理论,制定出相关规章制度、管理规则,形成一套有煤矿企业自身特色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体系,为促进煤矿企业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