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员工培训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电力企业;员工培训;企业竞争力
作者简介:肖亚娟(1980-),女,吉林榆树人,韶关发电厂生产经营部,工程师。(广东 韶关 512132)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6-0198-01
员工培训的目的在于使员工不断更新知识,开拓技能,通过提升员工本身知识技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要求,从而带动企业的长足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重视人才,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鹤立鸡群。作为电力企业更应立足长远发展,重视员工职业素质技能的提升,以推动企业的发展,建立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的企业发展轨迹。只有清楚地认识到开展员工培训的意义,才能更好地、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才能更明确地推动培训的进行。
一、开展员工培训对电力企业发展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的不断竞争改革,企业管理也在与时俱进。要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必须拥有一批既有知识又有技能的新型人才,以跟上企业的发展,引领企业的发展。适时开展员工培训,对在岗以及准备上岗的人员进行专业、系统、规范的知识技能培训,不仅能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对于企业自身的专业化、系统化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跟上时展步伐,不断优化内部配置结构,提升企业本身的竞争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
企业进行专业的员工培训是对员工新技能、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的培训,同时也开发了员工潜能和创造力以及团队精神与合作精神,既帮助员工实现了自我价值,又为企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因此,企业进行员工培训不仅能带动企业的发展,更能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员工个人的进步。
二、现行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培训观念的误区
许多领导存在的“政绩观”给员工培训造成了很大障碍,比起进行员工培训,更多的是强调成果的展示;某些领导对于员工培训存在误区,认为培训只是人力资源部的职责,不需要过多插手,于是便放任培训;另外,即使有企业进行员工培训,且在该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但是由于软件方面的薄弱而显得力不从心。例如缺乏培训讲师,也只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员工培训缺乏整体规划
企业的员工培训如果没有合理的发展规划,没有周详的技术安排,只是单纯的一味的去模仿别人,不仅收不到良好的效果,甚至会造成资源浪费、资本流失。虽然很多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明确合理的规划,但是在人员培训方面却做的很不好,一味的放手让基层部门去做,模仿同行,出现了应付上级领导检查的现象,并不能针对性的、落实性的将工作真正做好,将培训计划切实执行到实处。
3.内容缺乏针对性,造成培训内容单一,培训效果差
作为专业技术要求很高的电力行业,进行员工培训必然也要求专业性强,有时难免会枯燥乏味,讲师台上长篇大论,可由于没有实际操作模拟而使学员很难听懂,即使好不容易记住了,可能在实际工作中也会遇到操作麻烦。另外,目前很多企业喜欢采用“上课—记忆—测验”员工培训模式,但该模式明显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但无法调动员工的学习兴趣,甚至在死记硬背之下更容易造成内容混淆。
4.员工培训评估制度不健全
企业需制定一套完整的员工培训评估体系来检验员工的培训效果,否则很难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但大多数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只注重过程,却忽视了结果,最后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又没有使员工的能力有所提高。而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检验测评制度,不能及时检测员工学到的东西,知识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没有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导致实际工作中的理论与实践脱节。
三、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的方法建议
1.更新观念,从领导做起,整顿培训学习氛围
(1)加强领导重视,真正将员工培训落实到工作实处。员工培训不再是企业发展中可有可无的,而是新形势下所有企业必须注重的一个方面,只有领导在观念上重视员工培训,才能将员工培训列入正规的管理规划当中,才能真正将员工培训作为工作内容落实到实处。
(2)有规划性的、科学性的开展培训。员工培训不是强迫员工参加培训,而是需要员工的积极配合,因此在进行员工培训规划时,要调节好员工需要和企业发展的关系,有计划、有目的的灵活展开科学培训。
2.企业培训方式多元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
(1)优化培训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单纯从书本上吸收知识的时代已经过去,面对电力这种专业性极高的工作,更不能一味的只学习理论而不进行实践,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才是企业开展员工培训的根本目的。
(2)精选培训教师,优化培训师资队伍。企业要建立专业的培训队伍,强化师资队伍本身的实力,由一批技术过硬、过强的人带动另一批技术能力强的人,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的发展。
(3)员工培训应同时注重引导员工兴趣、潜能的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过去那种“粗放型”的培训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时代的发展,“更好更快”成为了目前的要求。电力企业的员工培训也必将遵循这一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将有限的技术资源用于最需要的地方。由于人的性格、特长不同,培训方式也应有所改变,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使“好钢用在刀刃上”。
(4)构筑信息化的培训平台,灵活掌握培训方法。计算机的普及为电力企业员工培训创造了更优质的条件。在课堂学习中加入计算机远程辅助教育,不仅能提高员工的计算机掌握技术,同时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也能为员工解决实际操作上的难题,做到灵活掌握知识。电子课件、电子邮箱等也为员工进行知识的复习和反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更能从根本上节省培训成本,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灵活循环利用。
3.建立有效的培训评估机制,实行相应的激励制度,及时检测学习成果
(1)完善知识评估体系,灵活检测学习成果。员工培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便是学习成果的检测,只有将学习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达到培训的根本目的。电力企业在员工培训结束后也不能缺少学习成果检测这一环节。要检测员工的学习成果,只是纸上谈兵还远远不够,尤其是电力企业的知识内容相比其他知识要更加专业化、复杂化,不能简单的依靠理论知识进行检测,而要将知识完全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在工作中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检测评估体系,甚至可以专门建立一个监督检查部门对日常工作、学习成果以及学习成果的运用进行监测,并结合相应的奖惩激励制度,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2)不断强化激励制度,鼓励各种形式的学习。学习并不一定要在课堂上,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也可以很好地学习。在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的过程中,要不断强调奖励机制,这样不仅能调动员工课上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提升员工在平时工作中的积极性,增加员工对于工作的满意程度,使员工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主动积极地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逐渐养成自我学习、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习惯,无论对个人发展还是对企业发展都有良好的作用。
四、结语
企业员工培训关系着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也关系着企业员工的个人发展。无论采用何种形式与方法,其所要达到的目的都是使员工的成长进步能对企业发展做出贡献,从而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而该过程既离不开企业领导的管理,也离不开员工自觉地学习,只有企业和员工共同努力,携手探索电力企业培训发展的有效途径,才能推动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为电力企业的辉煌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左琳楠.电力企业员工培训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3).
[2]董广东,梁国艳.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状况及发展趋势[J].中国电力教育,2008,(24).
[3]由少华.浅析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的方法和策略[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5).
[4]董广东,梁国艳.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状况及发展趋势[J].中国电力教育,2008,(24).
[5]赵军.电力企业员工培训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3,(6).
【关键词】企业员工;培训;特点
一、企业员工培训的特点
(1)培训规模。不同规模企业的员工培训具有不同的特点,大型企业资金拥有雄厚的资金,因此在培训体系构建方面相对成熟,譬如培训中心、企业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等,而且培训措施完善。而小型的企业由于资金有限,没有办法展开规模化的培训,部分培训在内部进行,而大部分培训求助于中立的第三方,由第三方协助寻找培训合作伙伴,以构成企业与企业之间合作型的培训体系,解决了培训资源抓襟见肘的问题。(2)培训模式。企业员工的培训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与具有培训职能的机构合作,因为这些机构无论是师资资源、培训经验,还是培训信息和培训技巧,都能够基本满足企业的培训要求,而且可以与这些机构进行广泛交流,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本身的培训水平。二是委托学校培训,学校根据企业的培训要求,代为企业制定培训计划、提供培训场地等,并可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培训效果的模拟考核。三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合培训,为了节省培训的成本和提高培训的效益,而企业本身不完全具备培训所需的资源,企业和企业之间可展开培训工作的合作,以扩大培训的规模,同时有利于企业与企业之间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经验的交流。(3)培训作用。相对于企业而言,培训工作具有四方面的作用:一是更新员工的知识,跟上科技发展的速度;二是调动员工积极性,满足员工胜任工作和自我发展的需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三是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帮助他们实现更多的追求和更高的目标;四是有利于企业的投资,只有在员工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力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企业才能产出更多的价值和获得更多的利益。
二、企业员工培训的对策研究
企业员工的培训,事实上是为企业和员工开拓双赢的渠道,员工通过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自己可以获得在企业的地位和财富。(1)培训工作的正确定位。企业员工培训作为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企业员工培训具有现代经济和现代教育的性质,正确定位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关键:从经济学的角度,可以将企业员工培训作为生产经营管理的内容来抓,通过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从教育学的角度,员工培训是培养员工的教育活动,但需要结合企业的需求展开教育培训,不同于普通培训工作的是,企业员工培训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结合点,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提高教育培训工作与社会经济的适应程度,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培训投入的有效性。(2)培训管理体制的理顺。企业员工的既要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求,还要满足个人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理顺培训管理的体制:一是划分培训管理的范围,在设置企业培训中心的基础上,将培训中心从企业主业中分离出来,提高培训中心的独立性。企业本身需要投入和扶持培训中心的工作开展,让培训中心更大限度地扩大培训范畴和质量。二是引导培训中心走向市场,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属于附属机构,这种模式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极大的弊端,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企业培训需要建立独立职能的培训机构,规范工作的职责,让培训机构走独立发展的道路,促使培训机构市场化。(3)培训工作针对性的提高。根据现代培训的系统理论,培训属于企业的一个系统,因此要求分析培训的需求,方可确定培训的目标和制定培训的方案:一是综合分析员工现有的工作能力和未来的工作发展需求,然后确定员工培训期望目标,并将目标和员工能力现状的差距进行对比分析,以便对培训目标进行适当地调整。二是根据既定的培训目标,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计划当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量力而行地制定,譬如确定培训计划所提到的培训成本、培训地点、培训师资等,是否在企业承受的范围之内。三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变化属于正常的现象,因此培训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产生变化之后,对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进行因地制宜地调整,以提高培训工作的适应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鉴于企业具有保持人力资源优势的需求,要求企业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一是从经济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正确定位培训工作,二是理论培训管理的体制,以同时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求和员工个人全面发展的需求,三是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确定准确的培训目标和制定完善的培训方案。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通过培训管理,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利益。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员工培训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D4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目前企业员工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电力系统企业职工培训工作围绕改革和发展需要,以全面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为目标,广泛开展了多层次、多类别的职工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通州供电公司(原通州供电公司,2010年根据江苏电力公司有关文件,由于区域划分,通州供电公司并入南通供电公司,原通州供电公司成为通州供电营运部)由于体制的影响,培训工作与新形势下新任务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现状::通州供电公司2010年企业职工455人,研究生3人,大学本科毕业生149人,大学专科毕业生121人,中专生毕业生30人,高中毕业生99人,初中毕业生53人,按照企业岗位类别来分,通州供电公司企业经营者7人,管理人员34人,专业技术人员46人,生产技能人员291人,服务人员48人,其他人员6人.,2010年经营者全年培训28人次,管理人员全年培训163人次.
专业技术人员全年培训230人次,生产技能人员全年培训871人次,服务人员全年培训101人次,.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部分企业领导对职工培训工作的战略地位和基础作用认识不足,未将培训工作摆在应有位置,有些部门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导致员工培训缺乏统筹规划和长远考虑,使企业的人才当量达不到要求,培训目标、结构、规模和质量偏离企业需要,培训“一阵风”、走过场,培训理念相对滞后,培训效果不够好。
第二,培训需求模糊,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一些企业对培训的管理比较粗放,培训需求调研工作,在制度上没有明确职责,使得这一工作没有真正挖掘到生产一线的培训需要,调研不明,则计划不准,计划不准,则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效果。培训工作没有真正做到从企业需求,岗位需求和职工个人需求出发确定培训计划、设计开发课程,学用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
第三,在教学内容上理论知识偏多,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大多沿用普通教育的办法,没有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适合成人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对员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视和培养不够。
第四,缺乏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估系统。现在有些职工培训,常常是从培训的量上着眼,以培训多少人次、举办多少班次作为评定工作业绩的主要依据,办班后,没有科学、规范的效果评估和跟踪考核机制,实际上并没有很好地与企业实际相结合,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五,与培训相关的激励机制尚不完善,职工收入、待遇的相关政策尚未完全配套,给职工造成“学和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错觉,极大地影响了职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二、改进企业员工培训的对策及建议
1、突破传统培训观念,建立全新的培训理念
企业开展员工培训,首要的一条就是转变培训观念。面对经济全球化下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必须树立起“职工培训是生产性投资”的观念,高度重视职工培训工作,把职工培训看作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从国内外一些知名大企业、大公司的员工培训实践来看,有什么样的培训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培训行为。日本松下公司有一句名言:“出产品之前先出人才”,它阐明了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而人力资源的发展,企业培训首当其冲。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自1995年起就创立了自己的企业大学;国内的海尔、小鸭集团等知名企业也都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培训管理理念,兴办企业大学,创建学习型组织。国内外各大企业、大公司的成功实践说明:企业开展职工培训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企业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群体,增强企业的持续竞争力,离不开企业培训。正如舒尔茨所讲的那样:“培训不仅是消费,而且是投资,不仅是消费性事业,更是生产性事业,培训是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事业”。
2、加强领导,完善培训管理体制企业各级领导必须认识到职工培训在企业现代化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切实把培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着力把职工培训当作长期的系统工作来抓,要根据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制定长远的培训规划,没有长远规划,企业的培训工作就不可能有系统性和连续性。“一阵风”的培训使企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根本问题不解决,难以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培训效果也不可能好。同时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在组织机制上,在分管负责人的领导下,建立由生产经营部门—劳动人事部门—教育培训部门三结合的管理体制,建立起左右协调、上下联系的教育培训网络,这是保证职工培训工作正常运行的必备条件。
3、注重培训需求分析,有的放矢的做好职工培训工作在培训实施前,应对企业培训需求与职工自身素质进行充分调研,在此基础上,采取全面分析与绩效差距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企业员工在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以及培训的内容,使培训工作有的放矢,减少培训的盲目性。同时,在制度上明确职责,保证培训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对生产装置每年的培训需求调研工作,建议充分发挥培训部门和各生产厂或车间各自的优势,生产厂或车间对自己单位的情况比较熟悉,易于开展培训调研,但专职培训员少;培训部门对培训组织实施的流程比较熟悉,但对现场情况不熟悉。结合这一实际情况,应由各生产一线人员做培训调研,提出培训需求,由培训部门完成需求分析并组织实施,优势互补,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完成培训任务。
4、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以往的培训,往往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书本知识为主,以教师传授为主”,这种传统培训模式,在新形势下与广大员工迫切的培训需求相比,就显得单一和不足,也满足不了企业快速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要。要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形式,努力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培训新模式。
(1)改革教学内容,把重点放在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上,突出岗位专业知识,突出操作技能。要结合企业实际,大力提倡使用以提高电力企业岗位技能水平为目的的“乡土教材”。鼓励教师开发出具有电力企业特色的模块教材、案例教材、多媒体课件等教材体系,做到形式多样、深入浅出,便于自学。
(2)改革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单一呆板的课堂教学形式,结合成年人机械记忆能力弱、理解能力强、抽象能力强等特点,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计算机仿真”培训、案例教学、专题讨论、岗位练兵、能手竞赛等辅助教学形式,在培训中注重引导和启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师生双方、学员之间的互动,加大竞赛力度,使学员全身心参与,多方位体验,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从当前企业实际来看,定岗定员,职工离开工作岗位时间过长,既影响工作,又影响个人收入,因此,职工培训的主要形式必须是“短、平、快”。在培训形式上,应拓宽思路,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一是集中办班。对于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可利用晚上和周末、节假日休息时间学习;对于操作工人,可在检修期间,组织他们集中轮训,也可组织富余转岗人员或新招收工人学习培训。二是业余培训。利用工作间隙,见缝插针,对三班制变电运行工人进行“轮班培训”。三是闭路电视讲座,在电教体系完备的企业内,利用闭路电视,每天在不同时间播放相同或不同课程讲座,既可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又可使三班制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还可以让不同层次,不同岗位职工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四是大力加强网络培训系统建设,把相关的培训课件、视频文件和培训习题放在网上,学员可以在家中学习,在网上开通交流平台,让学员与教师进行自由交流和探讨问题,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五是现场培训。以生产现场为培训课堂,针对生产实际需要,突出生产技能训练,边干边学边练,提高工人的操作技能水平。
5、建立科学的培训评估机制,实行动态的效果评估组织进行培训,必须开展效果评估,没有评估就无从知道效果的好坏,也无法做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但培训效果评估不能光以考试的方式来进行,考试是一种有效的考核方法,但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适用性,不是所有的考核内容都适合用考试的形式。并与经济责任制考核相集合,另外,学员对考试有针对性,有时使考试结果不能反映出实际情况。要准确地评价培训效果,就要建立科学的培训评估体系,对培训进行全过程的动态评估。可采取事前事后测试法、目标评价法、成本收益分析法等评估方法,比如培训结束后组织受训学员座谈交流、询问学习情况,设计问卷跟踪调查,专家访谈等,科学有效的评估是组织开展培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和改善培训工作质量大有益处。
美国联合保险公司董事长克里曼?斯通曾对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做出很多总结,其认为企业的最大成本在于忽视对员工的培训。特别在信息时代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发电公司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自身的人才结构与员工素质。但近年来发电公司在员工培训工作中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原因不仅受企业自身性质影响也包括其他很多因素。因此,对发电公司员工培训方案设计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供电公司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1.培训工作的开展不顺畅
据相关数据统计,近年来大多供电公司中人力资源部门对培训工作更倾向于反馈调查,忽视基本的培训需求分析工作。即使认识到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却因为缺少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导致培训工作的开展无法得到相关的数据参考。同时,大多发电公司由于在管理机制方面尚未实现考核、培训以及使用形成一体化,也是造成培训效率较低的重要原因。
2.不明确的培训目标
以某发电公司实际培训工作为例,其开展的针对性培训获得良好的效果。但在长期培训规划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使培训的目标呈现出极大的盲目性特征。而且在这种模糊的培训管理下,难以满足员工发展的基本需求。尤其企业在运营活动中出现员工服务意识过差或用户投诉过多的情况下,才开始进行对员工的培训。另外,该公司在对内部技术人员所开展的主要为普及性的培训,知识技能与个人素养方面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导致公司出台相关的发展策略或改革措施时遇到极大的执行阻力。因此,发电公司在培训目标方面的不明确是其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3.培训内容过于陈旧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发电公司的发展需采取“人才强企”的基本战略,要求在培训项目上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保持一致。但很多发电公司目前在培训组织、内容形式等各方面仍沿用传统的方式。员工对知识的接受一般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无法适应市场环境下企业发展的要求。
4.培训实施过程存在弊端
作为实现培训目标的重要因素之一,培训实施在发电公司中通常需投入大量的经费。但企业中存在的培训实施不协调以及较差的工作组织使培训投入无法获取更多的效益。大多培训公司的培训实施弊端主要表现在:首先,薄弱的管理制度。培训投入收益的提高要求配有相应的管理系统,但发电公司在培训实施管理系统方面并不完善。其次,培训形式过于单调。如许多公司在培训方式上所选择的外派或课堂培训两种方式,在灵活性方面极差。
三、供电公司员工培训方案设计
1.培训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发电公司在进行培训方案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四方面的原则,即:第一,前瞻性原则。培训工作的目标不仅需集中在提高当前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以及经营活动的绩效,还需将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人才结构构建纳入培训体系中,特别需注意培训、考核以及激励等各方面的融合,以此实现“人才强企”的战略目标。第二,战略性原则。作为企业发展战略核心部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确保企业的培训能够符合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这与现阶段大多供电公司提倡的构建全面、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企业的战略相一致,以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第三,重点培训与整体培训的结合。在对全员培训过程中还应注重对发电公司中的技术骨干、管理人员等加大培训力度,使其在企业中中流砥柱的作用得以发挥。
2.培训方法的应用
发电公司员工培训方案设计过程中需根据不同的应用范围选择不同的方式。具体包括课堂讲授方式、研讨方式、视听方式、案例分析以及拓展训练等。其中课堂讲授的方式多用于营销、作业管理、发电公司企业内部管理以及相关财会知识等培训内容。研讨方式主要指员工在培训人员的组织下以团体合作的形式对相关问题研究并得出结论,一般适用于谈判、企业发展战略决策等方面的培训范围。而视听方法通常会在新员工入职中采用多媒体教材进行培训,如发电公司中所涉及的焊接等工作程序或其他技术类工作等。这种方式往往与课堂讲授法同时应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应用于培训过程中将发挥不同的成效,因此发电公司可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做出选择。
3.培训方案设计的内容
发电公司员工培训方案设计内容中,需保证对一般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培训范围进行规划。但培训内容基本集中在培训目标、具体计划、培训方式、培训人员资格以及培训的具体时间等。尤其应注重发电公司生产一线的工人,在线路检修、设备安装、电表抄收与安装等需为重点培训内容。
改革开放30年来,建筑施工工地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建筑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一直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趋势。另据国家统计局于2010年2月25日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09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75864亿元;约占GDP的6.7%,达到历史新高。 到2008年,建筑业就业人数达到3314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4.27%。而建筑工地内的管理人特别是一线工人群体,其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远没有落实,原因就在于现有的针对建筑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远未走向制度化、法制化。笔者作为一名防火监督员认为如下几个方面要引起社会各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一是施工方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对于消防安全工作不重视,觉得对建筑工人搞消防安全培训不值得。据统计,2008年我国建筑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近3000万人,占全行业职工总数的76%;全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1/3集中在建筑行业。这样大的一个群体从事着建筑业,消防培训制度化、法制化训是十分必要的。而“候鸟式的”,“赚了钱就走”是农民工在建筑业就业的一个特点。有的刚刚接受完消防安全培训就离开了参训企业,个别的唯经济效益论老板觉得为别人做嫁衣式的消防安全培训 ,是在“浪费”时间和资源。
二是工期紧迫,做消防培训怕耽误工期。2007年11月25日凌晨,正在修建的山西侯马市西客站两层候车大厅坍塌,造成3人死亡。而就在事故发生前10小时,该建筑刚刚举行了封顶仪式。然而,把目光放得远一些,不难发现,“工期紧”似乎已经成了当前一些豆腐渣工程的遮羞布了。实际上,在一味狂飚猛进的施工中埋下的何尝不是深深的消防安全隐患?如果施工速度和消防培训质量不能并行,其极可能就是一种“带血的速度”。 2010年11月15日的上海高层公寓火灾,2010年8月28日万达商业广场售楼处致9人死亡的火灾等都存在消防培训方面的短板,建筑施工工地工人及其相关服务人员消防安全意识不强,消防安全业务素质不高往往是造成重大的财产甚至生命损失的根本原因。
三是以法规性质规定的消防培训制度尚未建立。我国的《消防法》第二条明确规定:“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怎样才能够让消防培训形成法规性文件,在建筑施工工地内真正有效的运行,让政府的各个部去有序的强制性的依法贯彻落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
四、消防培训工作单打一局面远未打破。消防培训工作和其他安全培训工作一样具有社会性,仅仅依靠某一个部门的工作,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的消防宣传教育。”而目前的消防培训工作,只是体现在由公安消防机构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大多是临时性的,因为涉及工期,培训的时机等等方面原因,对于全体建筑施工人员的消防培训往往流于形式。
建筑工地施工人员培训的制度化和法规化已经十分紧迫,现有的消防培训机制体制,无法满足建筑行业蓬勃发展所带来的严峻的消防安全形势。要形成消防安全培训的良好局面,最大限度的避免建筑施工工地的火灾事故,特别是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培训对象上要具有普遍性。要彻底解决建筑工地一线工人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安全知识馈乏的不利局面,不能因为建筑工人流动性大,就成为消防安全培训可以不参加的理由。而要形成只要上了建筑工地,从事了建筑施工及其服务,就要持证上岗。在这个方面建筑施工工地职工的登记备案制度,消防培训机制,政府部门之间、企业政府之间都要有相应机制建立,并由法规加以保证。
二是培训教材要精、要有针对性。(一)要具有针对性。教材要由消防专业技术人员针对建筑施工业一线工地的特点,编者要真正走进一线产业工人、走进建筑施工工地,增进感性认识,联系实际加以解决。(二)编写工作要做好规划。注意编写工作的层次性,一线工人在工作中将面对什么样的消防问题,事先要做调研;再同建筑业的其他主管部门一道做研讨,论证。(三)要具有精简性、可读性,根据统计,我国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数量超过行业从业人员的70%。小学和初中文化占绝大多数。因此消防培训及教材,要少一点理论性的东西,如何预防火灾,一旦发生火灾怎么办?建筑施工工地人员如何扑救初起火灾,人员如何疏散等基本内容即可。(四)要具有通俗性,如果消防知识尽可能的以顺口溜、民间谚语的形式编写,效果更好,(五)消防教材要体现公益性。少发生火灾,特别是有影响的重特大火灾,本身就是在给地方政府创造财富,仅投入几本书的钱,创造了那么大的安全效益,还是很划算的。
三是消防培训工作要实现岗前性。要坚持以岗前培训为主,以建筑施工工地现场培训为辅的原则。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耽误工期为代价的消防培训必然走向表面化。我们的消防工作是要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从这一点上讲,解决工期紧与消防培训时间之间矛盾的问题,要求我们主管部门多脑筋,非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和培训制度不可。把消防培训放在施工以前进行,就是出路之一。
四是由人大或者人大常委会等立法机关来制定消防安全培训的法规章程,从而规范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消防培训监督管理工作机制,确定建筑施工企业等单位为主体的消防安全培训的法法义务。《消防法》中的“公民的积极参与”是主观性的,带有志愿性。而消防培训工作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及其“建筑产业工人”而言,它必须是制度性、强制性的,这是由建筑施工企业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严重后果和工人的流动性大等特殊性质决定的。更是因为建筑施工企业仅靠某一个政府部门来开展消防培训,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才能谈得上执法的严肃也就是执法必严,因为有章可遵循,才谈得上违法必纠。
我们一直在谈消防工作是社会化的工作,我觉得消防工作不仅仅在宣传方面,叫“大消防”,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消防工作的社会化管理上,特别是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消防培训工作要想真正得以有效推动,只有以法律规章来规范消防培训机制和制度,才能真正让消防知识走入建筑工地,才能让消防安全知识在建筑施工工地内筑起一堵牢固的防火墙。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