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视觉传达设计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社会正在经历着更多的变革,媒体行业也在经历着嬗变。传统媒体行业面临诸多的挑战,新兴媒体不断涌现,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创新,新型视觉传达人才成为媒体行业发展的新宠。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需要结合时展和市场人才标准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推动教育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社会输送更多的设计人才,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1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的发展现状分析
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视觉媒介呈现来给观众传达各种信息与情感的艺术设计表现形式。从概念上看就能清楚的明天,视觉传达艺设计就是一种给人看的设计。这一概念是一个舶来品,最早在日本流行,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日本东京世界设计大会。到1988年这个概念才正式传入我国,并为广大学者所接受,逐步引入艺术类专业。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还是没有推广这一个视觉传达设计这个概念,学术界、教育界都是以艺术设计来称谓。2012年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以及专科目录才正式增设艺术学门类学科,并将原来的术设计专业进行重新定位和细化,裂变为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以及环境设计等具体专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设计的表现内容也不再局限传统内容范畴,将表现形式、方法、呈现材料等向更为光宽广的领域延伸,向更好地科技层次提升。同时,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不断发展变化,公众的鉴赏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原有的艺术设计裂变出来的专业门类又进一步向数字媒体、交互、展示、界面以及多媒体等更多的信息化科技应用分支拓展延伸。
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将传统的静态媒体时代几乎彻底的解构与颠覆,原来的静态媒体已经不能在现代市场保留足够生存和延续生命的领地,尤其是数字化媒体对整个社会环境和艺术市场更是冲击得无立足之地。视觉传达从以往的平面化、静态化迅速向综合化以及动态化转向。而视觉传达的传播方式也不再是传统的静态展示,而是走向了动静结合,呈现的方式也从原来单一的二维空间走向了现在的三维、四维空间。 传统意义上的视觉传达专业结构更多的是平面印刷设计,更多的是二维层面和静态形式的呈现,带给观众以形状和色彩的感受。以此来设置的课程造成学生的思维观念相对单一,设计意识不强,操作能力简单。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科技进步的不断加快,综合媒体应用技术不断增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学生需要更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此,很多高校很早已经着手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和变革,构建新型的课程结构体系,并针对课程结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和模式,从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评估以及教学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教学及课程调整。具体表现为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对知识点进行科学分类,重新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点结构体系。第二,结合艺术发展与科技进步,设置专门的交叉知识模块。第三,增设更具时代感和创新艺术元素的新颖教学案例,帮助学生从具体案例中培养艺术思维,把握现实作品与设计理念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第四,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基础和发展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方案,成立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第五,做好教学方法综合评估,剔除落后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全面重视学生的综合应用创新能力考查。
2 我国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专业课程与基础课安排顺序不合理
视觉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中需要合理安排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重和顺序。但是,现在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存在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强调学生的绘画基础,重视学生的基本绘画技能,这是非常基础性的教学,也是决定学生以后发展和提升的重要课程。但是,很多专业课程设置时过分重视基础课程,设置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还要对学生进行绘画方面的基础性训练,基础能力与专业能力没有在教学中得到明确区分,也就不能够设置较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其次,应用能力是学生最为重要的能力,需要重点关注和引导,但是,在应用能力培养安排更多的课时,做出过多的训练,一定会影响其他方面的教育和提升,无法保障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性。很多课程都是强调学生的应用能力训练,造成课程设置和规划不够清晰,无法细化并做到专业能力的多元化。
2.2 综合课程与实践课程安排不科学
视觉传达设计展业不同于其他的理论研究学科,需要重视学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他们的创造技能,这是学科性质决定的,课程安排中加大比重是无可厚非的,教学中强调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学生的理论素养是必不可少,人文素养更是决定他们的专业应用技能提升层次和艺术文化水平的关键因素。视觉传达设计需要一定的实践能力,需要专业技能,需要能够创作设计出较好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背后是思想,要带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和视觉体验,进而引发观众更多的思考和感悟,从而获得一定的心理愉悦或者精神共振,以此来达到艺术表现的效果。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设计者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理想,没有了艺术审美标准和人文精神,所有的视觉传达设计都是一个空壳,是没有血肉和精神的骨架,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和价值。由于我国视觉传达专业过分强调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导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不匹配,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不相称,专业课程知识点相对单一,学生进行艺术设计的思路相对狭窄,综合设计和创新能力不足。尤其是学生缺乏综合知识课程的支持,不能接受更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素养的滋养,造成他们的营养不良,后期生长不旺。
2.3 课程基本结构不能做到协调与全面
构成课程结构的要素要全面,还要体现一定的逻辑顺序,需要合理安排各个要素的组织关系,还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结构的横向和纵向关系,并且能够将这些关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课程设置不是简单的数量比例关系和排列组合形式,而是要讲究科学性和操作性,还应综合考虑学生的接受习惯与转换效果。但是,现在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不全面,且无法做到相互协调。课程设置需要从多角度综合考虑,兼顾学生的基础知识与专业能力,服务他们的理论素养与应用实践能力,结合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规律,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学生逐步丰富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稳步提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结合教学目标、专业发展和行业环境,将学科知识真正能够转变成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综合素养。对课程做好逻辑层次划分,从基本的知识构成来更好地设计课程体系,做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发展目标的统一。但是,我国很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出现了不少问题,目标地位不够清晰,课程内容相对混乱,不能把握学科功能,也就无法突出专业特色。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课程结构,不能做到全面综合考虑,无法实现要素的协调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社会发展及市场发展变化联系非常紧密,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接受新理念,掌握新技术,拓展新领域,研究新问题,课程设置需要综合考虑这些问题。
3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设置及创新的原则分析
课程结构设计与创新是教学过程的前提,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安排有利于教学组织和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创新课程结构设置能够紧跟社会发展和市场变化,确保人才培养与时代接轨,造就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3.1 培养目标是课程设计与创新的根本依据
课程结构安排和创新变化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和人才发展目标,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结合教学计划,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很多高校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清晰,描述相对笼y,知识给教学或者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思路或者方向。新时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构建课创新课程结构设置需要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对教学计划和课程进行细化,确保专业培养目标能够成为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制定的重要依据。因此,需要结合市场对人才要求及艺术、科技自身发展趋势,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并结合社会发展不断优化创新。
3.2 教学目的是课程结构调整和变革的基本前提
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方法,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影响和组织下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了某种变化。这是著名教育家泰勒对教育的著名言论,学生能够有所变化和提升,学生能够真正得到锻炼,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也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课程结构设置和创新安排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教学目的,把握好教学目的,服务于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和进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创新需要真正把握教学的目的,能够体现视觉设计专业学科的基本观念,能够将其中的各种概念、原理与知识体系融合起来,将学科的主题思和人才培养标准融入课程设置结构中来。这就要求研究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的现状和创新都应把握教学目的,全面审视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为课程结构调整和创新确立基本原则。
3.3 充实通识教育是优化创新课程结构的主要途径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消除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优化课程结构体系,需要在保障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对学生进行更多的通识教育,丰富他们的文化素养。视觉传达设计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让学生能够更好感知生活,认识社会,感悟人生,以更好的艺术设计来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生,让作品更有现实价值,更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变革思维。
总之,社会在不断发展,技术在不断寻求突破,产业也在经历重大变革,传统意义的平面印刷媒体设计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进步,更具创新特色的视觉传达专业成为社会发展的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需要结合时展和市场人才标准优化课程结构,推动教育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奎.建构与融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的现状与创新[J].美与时代(中),2014(12).
[论文摘要]本文从探讨在当代中国科学构建视觉传达美学观的意义出发,展开阐述了在当今视觉传达美学标准混乱的状况下如何构建更科学、更优良的美学观,在此基础上积极展望我国视觉传达设计的良好秩序和美好前景。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作为信息传播重要手段之一的视觉传达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当代中国,视觉传达作为一个新型且处于上升阶段的学科和行业,在自身发展表面繁荣的掩盖之下,其实呈现的是美学标准的混乱缺失和美学价值的良莠不齐。“内美”的缺失,必然制约视觉传达设计在社会范围内的发展状态,最终影响其学科及行业的生命力甚至扼杀之。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不仅是视觉传达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推动中国当代视觉传达走向真正繁荣的当务之需。
一、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的意义
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有何意义,这个问题,需要从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的发展现状说起。
从广义的范围来说,视觉传达设计包括所有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传递的设计,但从狭义范围来说,今天视觉传达学科的主要内容依然是“graphic design”,即大家通常认知的“平面设计”。从广义角度来说,因其所包含的内容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拓展,尚无准确的外延和确切的定义,故而我们对其现状的分析先从其较为严谨的狭义范围说起。从形态的角度看,视觉传达设计包括构造形态和应用形态两大部分。构造形态包括字体、标志、插图、设计影像、电脑图形、动态图像和设计编排;应用形态包括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展示设计、企业形象一体化(ci)设计和多媒体传达设计等。这些形态之中,对我国社会生活环境中广大受众影响较大的当属熔铸构造形态于其内的应用形态中的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展示设计、vi设计等。这些设计形态基于一定的信息传播目的,借助不同的传达形式,广泛而深刻地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并对受众的身心状态起到了极大的影响和诱导作用。
综观以上各种形态的视觉传达作品,不难发现,虽其传达形式和内容不同,但总的风格类型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传统风格
因循中国传统装饰风格,将中国元素注入各类现代设计之中,使之呈现一种本土气息的设计面貌。而此类风格的作品中,有些彰显了中国元素的独特魅力,成为此类风格中的上乘之作;而有的则沦为守旧之作,缺乏新意。
(二)外来风格
外来风格类的作品,吸收借鉴西方或日韩等国家的设计风格,体现出极强的现代个性。但这类作品中,亦有优质而凝聚着内在设计力度的佳作,和一些仅在画面充斥喧嚣着浮躁前卫的形式感的、不知所云的模仿之作。
(三)其他风格
其他一些风格的作品群中,其实是孕育新风格的蚌床,充满着探索和尝试的无限可能性。但也带有一定的模糊性,需要在不断的设计实践中拔高,确立自我。
追根溯源,我们不难发现,上述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视觉传达学科在我国属于一个亦古老亦新兴的行业。如广告、包装等,在我国古代其实早已出现。如唐代诗人杜牧有诗云:“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个“酒旗”其实就是我国广告的初始形态。又如北宋时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拓本,其实也即我国古代附带商业价值包装的早期形态。然而这些视觉传达的早期形式虽然存在于我国商业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但其作为一门学科或行业体系的形成却是在西方社会,我国的视觉传达学科和行业体系是从西方社会移植而来的。
移植而来的学科生命体在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一些混乱的反应,这表现在,一方面,原有的内在美学标准部分丧失;另一方面,本土化的美学标准尚未确立。基于此,是中外混杂之下的美学标准的混乱。视觉传达设计归根结底是一种艺术门类,其内在美学体系的混乱,必然就造成了其外在形式的混乱发展,这是事物发展必然的内在规律。而时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契机,加剧了其混乱发展,也为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的形成准备了一个充分的酝酿期。
二、如何构建科学的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
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我们首先需要对视觉传达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深刻而清楚的透视,之后,再根据其实际特点,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修正各种混杂的观念并使其形成体系。
视觉传达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状况,如前所述,处于一个假性繁荣的阶段。其“繁荣”是·由于当代社会的商业化和信息化的推动和催化作用。是商业信息社会的必然要求;而所谓“假性繁荣”则指它是在一种中外设计观念混杂、设计风格混乱、美学内涵半缺失的状态下取得自身的自发发展的,缺乏科学美学观的指导。特别是商业视觉传达方面,其商业味道渐浓,形式感越来越强,内在的文化艺术性则日渐缺失,艺术形式沦为商业目的的载体。而这些,都是美学观缺失或沙化的直接反映和后果。在认识到并承认这个现实之后,我们需要直面这个事实,既不要抱怨,也不要沮丧,而是要以端正的心态接受这个事物发展的必经过程,同时还要以科学的头脑、正确的态度去理清现状,纠正其不良倾向,引导其树立科学的美学观。
由前面可知,我国视觉传达设计界多种风格并存,既有中国传统风格的,也有外来风格的,还有其他自发形成带有一定模糊性的尚未定性的风格。多种风格并存向来也是艺术发展的一个必然格局,我们不可能抹杀其中任何一部分而搞成整齐划一的模式,故而就需要在“多元共生”的基础上形成“和而不同”的局面,在各个风格类型内部促进其优胜劣汰。另一方面,不要过多地去扼杀新的尝试和追求,设计界同绘画界一样,历来就是在各种风格的激荡交替中获得自身的长足发展的。但并不是说要受众纵容和忍让一些一而再、再而三的无谓无益的尝试,而是在坚守视觉传达的文化艺术性的根基上,仍然坚持真善美的原则,简化和美化视觉传达的语言和外在表现形式。在传播各种社会、商业信息的同时,使其形成一种优秀的文化艺术载体,使人们更乐意、更健康地接受其携带的内在的各种价值观,而不仅仅是鸦片性质的消费观的传播。
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使其成为引领社会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良性诱导,以其内在的优秀文化和精神清华,来协助创建科学和谐、秩序盎然的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环境。
三、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之前景
构建科学的美学观,首先有助于中国当代视觉传达成为有根基、有内在生命力的学科体系和行业体系,走向良性有序的发展轨道。视觉传达设计最终要在当代中国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获得本土生命力,和中国传统设计元素相结合,与世界设计相融合,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生命体和风格特点,并在世界设计领域确立一枝独秀的地位。
其次,构建科学的美学观,有助于中国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在社会环境范围建立起科学的、优秀的视觉秩序,消除视觉污染,美化视觉环境。在科学的美学观的正确引导之下,中国当代的视觉传达设计必将成为一种优秀的设计门类和行业,在社会范围内起到优秀的文化艺术诱导作用,在美化社会环境的同时,对视觉环境和精神氛围起到优化建设作用。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使中国视觉传达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有利于视觉传达设计在当代中国取得一个优化、长足的发展,走进视觉传达设计在当代中国真正繁荣的生命阶段。
[参考文献]
【关键词】慕课环境;视觉传达专业;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世界各国的高校以及教育机构都加大了网络课程的普及,在互联网上涌现出大量的网络课程,在我国,网络课程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继网络精品课程和大学网络公开课之后,慕课成为当下流行的教学资源分享平台,很多高校都积极参与到慕课平台的建设中,慕课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与课堂教学的改革,有着很大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慕课环境及视觉传达专业
(一)慕课环境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慕课涉及的课程十分广泛,并且绝大多数课程都是免费的,凡是有学习意向的都可以进来学,学习只需在网上完成,不受时空的限制。
(二)视觉传达所涉及的内容及特点字体设计:人们可以获取大量信息,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分为政治性、公益性、文化性、商业性。包装设计:对书籍的封面及排版等进行艺术化设计,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加深对其思想性、文化性和知识性的认识。标志设计:以特定的图形象征或代表某一国家、机构、团体、企业或产品的符号。简明、直观、易识别。图像设计:指运用视觉设计手段,通过标志的造型和特定的色彩等表现手法,使企业的经营理念、行为观念、管理特色、产品包装风格、营销准则与策略形成一种整体形象。书籍设计:为达到有效传达企业特定信息的目的,对文字的笔画、结构、造型、色彩以及编排等方面进行一定的艺术处理,使其形成鲜明的个性,使人易认易记。广告设计:各种手工或电脑的绘画手段或影像技术,以及利用复合方式进行创造性的图像设计,构思巧妙,表现独特。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产品与消费者的媒介,它起着保护商品、介绍商品、美化商品、指导消费,以及便于储运、销售、计量等方面的作用。
二、视觉传达专业课堂教学的现状
目前,就视觉传达专业来看,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该专业的教学大多停留于理论层面,而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出一批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兼具的人才,因此要提升实践教学的地位,使得理论能得到更好应用。在当下许多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少之又少。即便一些高校设有实践性教学内容,但其实践性教学项目大多以比赛和虚拟项目为主,缺乏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实践性项目。尽管比赛等项目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些处于理想状态的项目与社会实际情况有一定程度的脱节,不足以反映社会的真实需求。同时视觉传达教师队伍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视觉传达专业教师队伍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这是该专业历史不够长所造成的,尽管年轻化的教师队伍能够为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提供足够的活力,但是对一个年轻化的教学队伍而言,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对社会实践活动参与不够,无法精准定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从而教学工作不能够很好展开。年轻教师们的社会工作时间不长,实际开展视觉传达设计经验有限,对于社会发展变化缺乏足够的敏锐性。第二,视觉传达专业相关资料存在的问题。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材的编制,需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深厚的社会实践经验。由于视觉传达专业历史较短,目前为止没有受到各方认可的专业化教材。对于视觉传达专业的课堂教学而言,一本优良的专业教材,能够让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好开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视觉传达这一专业的本质。而一般性的教材往往会侧重于视觉传达某一方面的内容,视野和角度都比较狭隘,学生们无法从教材中窥见视觉传达这一专业的全貌。这种教材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忽略了对学生们创造力的培养。
三、对视觉传达专业课程教学现状的改革研究
(一)对现有的视觉传达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首先,针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现状,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前的研究和理论成果,大范围全面化更新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将符合时展的课程增添到视觉传达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其次,增加电脑教学课程的课时,电脑课程有助于学生们设计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将创意通过电脑表达出来,教师也应注重同学们平时的设计作品,对于优秀的设计作品,要大力推荐并给予设计者相应奖励。再次,要大力倡导和鼓励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先进的专业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的平台对于视觉传达专业,高校应开创校企合作的模式,使合作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性教学平台,从而实现产学合作的新型教学模式,让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能够拥有充足的机会参与到企业实践中,从而更大程度地促进特色教学的开展。
(三)对视觉传达专业教师的要求首先教师应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注重知识的更新。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其次,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起着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教师应通过积极的引导和组织,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环节和讲评环节。对于视觉传达专业的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大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得讲授内容更加直观形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
四、视觉传达设计的现实应用
视觉传达设计多是以印刷物为媒介的平面设计,又称装潢设计。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视觉传达设计是科学、严谨的概念名称,蕴含着未来设计的趋向。就现阶段的设计状况分析,其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内容依然是“平面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两者所包含的设计范畴在现阶段并无大的差异,“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在概念范畴上的区分与统一,并不存在着矛盾。设计之初需要设计师对要设计的事物进行细致的了解,通过了解事物所具有的特征以及形状制定初步的设计思路,通过合理的构思制定可行的设计方案,并对设计出的物品进行小规模的生产,最终所呈现给观赏者和消费者的事物的完整形象称作视觉传达。视觉传达存在已久,一直包含于设计专业中,最初并未独立出来。“视觉传达”这一术语流行于1960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设计大会上,其内容包括:报刊环境视觉设计杂志、招贴海报,及其他印刷宣传物的设计,还有电影、电视、电子广告牌等传播媒体,它们把有关内容传达给眼睛,从而进行造型的表现性设计,统称为视觉传达设计电影海报,简而言之,视觉传达设计是“给人看的设计,告知的设计,简明地说,视觉传达设计就是针对物品形状、颜色、外观、图案、配件等方面进行设计,并呈现到观赏者或者消费者面前的一个设计过程。
视觉是人类获取外部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视觉传达原理与方法在商业化进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与发展。视觉传达设计所实现的是各种视觉元素的整合、沟通,在这一过程中,传递的不仅仅是符号,还有创作者的思想。文章主要针对目前视觉传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解决的建议。
关键词:
视觉传达;教学现状;革新
一、我国视觉传达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认识存在偏差由于视觉传达在行业领域的运用十分广泛并形成了相应的商业宣传文化,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中引入的商业文化符号比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视觉传达的实用价值,但也在另一方面造成一些高校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出发点存在偏差,往往造成学生对视觉传达相关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过度倾向于商业因素,从而造成对视觉传达整体的把握不够。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轨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但社会需要的是兼具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实践教学应当成为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市场需求面前,实践教学的地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当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并不多,在已经开设实践教学内容的高校中,实践教学项目也大多围绕着比赛、虚拟项目进行,真正结合社会需求的实践项目少之又少。只有将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实际项目引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才能确保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出符合要求的专业型人才。
3.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还面临着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队伍年轻化,教学经验不足。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建立历史不长,其教师大多较为年轻。年轻化的教师队伍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提供了足够的活力,但是也存在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开展教学工作。第二,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不足,这是与教师队伍年轻化相对应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师社会工作时间不长,实际进行视觉传达设计的时间也不长,对社会的发展变化缺乏足够的敏锐性。
二、视觉传达设计实践教学改进方法
1.专业实验室建设专业的视觉传达实验室应该将从图像捕获到宣传性输出的整个流程都囊括进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更有助于学生提高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论认识与动手能力,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学校要改变教育观念,更加注重学生实践素养的培养,从制度和财务上对实验室建设进行有力保障,严格规范实验室管理制度,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从而使实验室硬件设备得到良好维护,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2.以固定的设计比赛来加强实战训练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决定一门课程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创造力方面,参与竞赛评比无疑是一项很好的举措。设计比赛可以开阔师生的视野,在比赛中学习,在学习中比赛,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学生不断自学,提高设计能力。因此,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要在这方面给予政策、经费的支持和鼓励,建立持久有效的激励机制,组建一支水平过硬的专业教师团队。
3.探究设计性课题的开展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既要重视理论知识,又要重视实践技能,可以采取设计课题的方式进行实践,即在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教师结合行业发展和典型案例设计课题作业。要完成这个课题作业,学生必须完成相关的社会考察、调研、讨论、实验室操作、课题研究等一系列步骤,锻炼分析、创造、设计能力,还包括与人沟通、团队合作等能力,探索出一条从问题的提出、展开,到方案的寻找、优化,再到最终解决的有效途径,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三、结语
视觉传达是现代传媒与商业推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尤其在自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传播手段。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增加实践演练的教学内容,在硬件设备与资金方面予以充分保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之路。
参考文献:
[1]赵红玉.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设立工作室制的探究.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
[2]张学忠.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理性价值和意义.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4).
关键词:中国传统美术;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效果;结合方式
引言
中国传统的美术凝结了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总体价值观的情感的抽象表达。但近些年我国的传统艺术越来越消沉,这引起了相关人士的重视,而同属于艺术形式的在我国发展迅速的平面设计也同传统艺术一起被挖掘出来。经过研究运用发现平面艺术促进传统美术生存,而传统美术则是平面艺术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中国传统美术的简述以及现状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传统美术也是我国历史文化艺术长流的一部分,在养成我国民族精神起了不小的作用。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工艺美术上也同样具有不小的成就,泥塑艺术,剪纸艺术,书法画作等等。我国早在商朝之时就已经存在简单的陶瓷形式了,白陶,黑陶,灰陶,彩陶等,在殷商时代也出现了甲骨文,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工艺作品多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随着工艺的发展,人民也不满足于这些工艺品仅仅在生活上的使用,从而将其美化,制作工艺也更加用心,更多的用来观赏和收藏。到秦汉的漆器,汉代的画像砖,魏晋的石窟。而发展到隋朝,制作工艺更加精湛,装饰上也有了创新,尤其是白瓷。而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政治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对外贸易也极为频繁,这时的我国的美术工艺小部分用在日常生活中,而更多的则是对外宣扬国威,成为了我国的民族象征。而现代的平面设计艺术是在我国古代的剪纸艺术,皮影艺术等之上发展的,它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艺术形式。而泥塑艺术和陶瓷艺术是我国的代表艺术形式之一,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还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是我国的国粹。我国的传统美术的色彩处理形式,我国古代的画家和书法家对于绘画的结构和书法的形式都具有很高的创造能力和意境带入能力。在现代,即使我国的艺术形式被世界各国认同,并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难以避免的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传统的艺术形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的生活步伐,因此,有关专家应该不断探索使得我国传统艺术突破限制,在现代社会同平面艺术共同发展。
二、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效果的简述以及现状
设计来自于英文的“design”,它包括装潢、环艺、服装设计等等,然而平面设计所设计的更加深刻,不易解释,从范围来讲,平面艺术和印刷有着很大的关系,而视觉传达则是用视觉效果来表达语言和传递信息。平面艺术是有目的的策划所采取的形式之一,在所设计的作品中,设计师利用视觉效果来表达自己注入在作品中的情感,作品将设计师所想要表达的信息传递给观众,让观众了解作品,了解作品的信息和作者的情感就是平面设计视觉传达的定义。从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来看,想要生存就不可能独存,想要经久不衰就要与其他国家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吸收优秀文化,博采众长,将自己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平面艺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战国时期就已经有的口头广告到两宋时期的印刷术发展出现的“传单广告”。但不过仅仅处于无意识的,萌芽状态的平面设计。真正发展时期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时期,作为一种专业性,在商业活动上发挥了传播的巨大作用,之后我国便引进了这种艺术。由于我国在平面艺术起步较晚,仅仅被使用20余年,因此,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我国不予余力的引进外国设计师,一定程度的强化了我国平面设计的意识和发展形式。然而随着西方平面艺术的进入,对我国的平面设计却也有了不小的冲进,而如何在国际大潮流中不被淹没,将我国的传统艺术完美的与平面艺术相结合也成为了新课题,相信我国的传统艺术经过现代艺术的打造和渲染必定散发不一样的光彩,在国际艺术潮流大放异彩。
三、中国传统美术与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效果的结合方式
(一)中国传统美术色彩与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效果的结合
色彩是现代平面艺术中最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颜色可以充分反映设计师的情感和心情,亩引发人们心理和生理的共鸣。我国传统艺术对于色彩的使用较为单调,以笔墨丹青为主,具有较深的神秘文化魅力。而对于平面设计视觉传达的设计师来说可以在传统美术作品的意识形态上进行立意,在传统艺术色彩运用之上进行大胆的色彩创新,使得抽象的艺术作品更加能理解体会设计师的感情,从而使得东西方艺术形式贯通,在具有我国的民族精神的同时又能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传统的美术色彩形式简单明了,具有纯粹性的特点,而将西方绚丽多彩的形式结合到我国传统艺术中,或者是改变色块的大小来形成一种视觉冲击的效果,如果运用得当,就使得在具有时代感的艺术作品中增添了立体感,从而使得作品既富有生命力同时又不失低调奢华的内涵。
(二)中国传统美术图形与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效果的结合
我国传统的艺术作品相较西方略有不同,东方写实,比较具象,最初发展起来的作品所描绘的都是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而西方则是抽象形式,所描绘的作品如若不是在同一社会背景下生活则难以理解。因此,设计师可以在我国传统艺术具有生活神韵之上利用西方惯有的夸张手法进行描绘,尽量采取概括性的形式,简明且醒目,抓住事物主要特征在此之上发挥想象,从而进行特定的效果固定,给观看者的视觉形成巨大的冲击。
(三)中国传统美术文字与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效果的结合
我国传统的标志性文字状态就是“白纸黑墨”,以其中所蕴含的意境和诗意取胜。西方的文字则是简单明了,明确的凸显主题。虚实结合是传统艺术的主要特点之一,因此,设计师可以在具有空灵的意境之上的传统文字进行大胆创新,将美学概念中富有张力的设计手法融入,使得作者的感情得以表达,又能给观看者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并且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结语:综上所述,传统美术是我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平面设计是现代文明的一种体现。我国的传统美术历史悠久,但由于社会时代的发展所欣赏的人越来越少,而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正在起步阶段,文化底子薄。因此,二者的结合是时展,艺术追求的必然趋势,我国艺术领域专业人员不断探索建立两者的良性联系,拓宽了发展道路,从而对我国的艺术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叶飞. 从中国书法的三个阶段和靳埭强的三件作品说起――略论中国书法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 贺州学院学报, 2007, (04):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