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近现代小学教育

近现代小学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近现代小学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现代小学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育教学;差异;不同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215-01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广泛应用,是教育事业的一次革命。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质量,并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水平,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基本特点、基本模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顺应时展的需要,积极落实新课标,大胆探究,锐意进取,充分利用现有教学环境,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发张扬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基本模式

1、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

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与其他教学媒体有机组合起来进行教学的形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投影、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的演示来配合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新颖,易于师生感情交流,做到及时反馈、引导,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多媒体课堂演示教学既使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得以发扬,又弥补了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媒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这一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准备、教学技能等对教学效果有重大影响,在使用时,应注意:怎样设计教师的课堂活动,使教师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怎样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设计学生的参与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真正的“主体”;如何根据多媒体的特点,设计有助于学生思考、探索的课件和电子教案。

2、多媒体自主化学习教学模式

是指多媒体网络教室或者开放式CAI教室,利用系统的多媒体CAI课件个别地、通过人机交互方式进行系统学习的形式。

这种方式的学习过程具有如下特点:学生接受多媒体信息的刺激;学生以人机交互方式参与学习;学生在超媒体结构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学生主要依赖教学系统本身的指导和导航系统进行学习;学生依靠自我评价和反馈信息控制学习的进程。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控制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为学生编制学习软件,或者通过教学软件的设计来间接控制教学过程。

3、计算机情境虚拟教学模式

是指用虚拟技术,在计算机上建立虚拟教室、虚拟情境,使学生在一种身临其境下进行学习、训练的形式。其最大的优势是让学生如临其境,融入其中去感受、体验现实生活。这现实生活虽不是用实实在在的实物构成,但却可见、可动,甚至可吃,达到十足的仿真效果。仿真实验课件入机交互界面接近真实实验,学生可以操作任何东西,而不必担心损坏物品。

4、因特网远程教育教学模式

随着Internet的发展和普及,“全球化的网上教育”是世界教育界的一个热点,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在国内外蓬勃发展。远程教育是建立现代教育体系和实现学习化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计算机技术在现代教育中最具影响的应用之一。这种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远程教育,尤其是基于Internt的远程教育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在这个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信息的提拱者,采用HTML、VRML、Java等语言组织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动态三维模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编写教学课件,创设学习情境;学生则通过浏览器以主动探索的方式学习,从而在与外界交互的活动中来获得与建构新的知识。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在语文教学中要转变观念,强化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认真学习多媒体技术,自觉采用幻灯、投影仪、VCD、课件、鹏博士、维美学堂等教学设备和软件进行辅助教学。

1、对于“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的应用

中学生的注意力极易不集中,上课时一味地讲,难于吸引住学生。我在讲解完一个内容后,就放与这个内容相关或相同的VCD光盘给学生看,加深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当然,播放VCD光盘时我特别注意时间的控制,因为如果时间太长,学生兴趣点转移,容易疲劳,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我一般采用“讲、放”结合的方法,讲一段,放一段,有张有弛,充分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CAI课件是近几年教学中涌现的最为先进的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具有超文本的特点,可以上下、前后、左右交叉链接。CAI课件具有极丰富的表现力,生动地丰富地再现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扩大了学生认知的时空,为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新的途径,比如上《美“挑战者”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前,让学生从网上下载、补充一些资料,让学生看一些图片,如航天飞机的外形,熊熊的火球,坠毁时的火焰,麦考利夫的照片等。这样,加强了直观效果,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

2、对于“多媒体个别化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

我采用“内容——目标——媒体”三维选择模型,设计好[目录]、[读书笔记]、[录音]、[资料检索]、[邮件]、[学习导航]、[操作指南]、[媒体库]、[退出]等项内容,又设计了[导语]、[导读]、[朗读]、[作者]、[小结]、[扩展]、[训练]等子项内容,让学生自己操作,自主学习。如阅读指导、形成性练习题的训练、单元测验等都可用这种教学模式。

近现代小学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新一轮教学改革已经启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促进教师更新观念,强化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这说明,学习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引起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的深刻变化,而且改变了教师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笔者认为,在职业中学的课程教学中,应该多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些尝试: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教师的职能是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来实现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涉及教育技术的应用,教育技术的应用早已普遍存在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是指现在正在使用的教育技术,其内容应包括传统教育技术和新出现的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现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现代学习理论为基础;二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倡教育现代化。而教育现代化具有多方面内涵,其中既包括教学设备,管理设备等物质条件的现代化,也包括教学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对于教师而言,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还在于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建立与时代精神相通的现代教育理念。

    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发展心智的活动,教师应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始终处于中心的地位。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都是要以学生获得发展的需要为转移的,是为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条件的。对于职业教育而言,中职学校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学校教学活动不仅仅只是在教室里开展,还更需要将教室搬到工厂、车间,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学习。

二、坚持运用新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20世纪末,我国改革了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制度,调整了培养目标。职业教育成为面向人人的教育,义务教育阶段中学习的弱势群体成了中等职业教育生源的主体;中等职业教育的任务调整为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技能型人才。在这种情况下,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与生源状况、培养目标的要求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互动的优化策略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现代教育技术增添了新的重要内容,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尤其适合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它与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状况、培养目标要求相适应,对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倡教育现代化。而教育现代化具有多方面内涵,其中既包括教学设备,管理设备等物质条件的现代化,也包括教学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发展心智的活动,教师应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始终处于中心的地位。在过去,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在未来教育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帮助者和品德的示范者等等,教师既是学生的长者、引路人、又是学生的朋友、伙伴。教师更应该担任这样的角色,在教学中应该要注意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交流,与学生感情的培养,形成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人文环境。

四、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学是一个活动过程,教学中的各个要素也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因而,作为教学要素之一的教学方法、手段也应该是动态的、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了传统教学方法,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能更有效地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它以其形象、直观、新颖、生动、丰富、变化、快捷的特点深深吸引着学生,能够集图像、图形、声音、文字材料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呈现力,使学生获得多种感官的刺激,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自由度,提高了学习效率,有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学科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中职学生而言,这更符合他们心理特征和学习特点,适应他们的学习感觉通道,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培养出学习能力强、有高度创造力、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全新人才。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技能教育,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使学生的手、脑、耳、眼并用,充分的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这些多种的手段和声像并茂的方式把深奥的知识道理浅显化、通俗化,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能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中职学校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技术的发展要求,发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主力军作用。更应该从思想上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实践中更新教育手段,开拓创新,以转变不利的教学因素,更好的开发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实现现代教育技术的最大利用价值,更好的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真正做到为新课改的实施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黄宇星.现代教育技术学[N].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8,第一版

近现代小学教育范文第3篇

一、淡化形式,讲究实效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形式,是为轻松而又快捷达到教学目的服务的,有些教师为了突出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根本不顾及教学目的、内容、对象和效果,一味地追求教学的形式,哗众取宠,忽视了对传统教学媒体的充分利用,甚至鄙弃传统媒体,完全抛弃了黑板、粉笔,刻意追求新奇特,使得课堂教学成为时尚的展示。结果,事半功倍,甚至出现了负效应。比如,在运用幻灯进行教学时,有些教师把片子设计得“丰富多彩”“妙趣横生”,这样,有些学生就会被有趣的画面所吸引,而忘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喧宾夺主”,学生只看热闹,不看门道。

教师在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时要按照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定。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和媒体运用;要考虑到教学设计的需要与否,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选择一些既符合本课内容又具有趣味性的素材来制作,帮助学生消化传统教学难以讲透或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达到释疑解难的目的。

成功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主导下的现代技术手段巧妙灵活地运用到更加广泛的学生主体参与过程中,教师切勿脱离学生单纯地操纵机器,坐讲课堂,而应当在语言和行动上都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指导学习、活跃气氛、激发思维、培养感悟,切勿把课堂讲授变成学术报告,深奥难懂,而应当充分照顾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科学处理好媒体素材、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关键。教师切勿充当“解说员”,大搞“一言谈”,而应当对教学过程和媒体进行设计,使媒体为学生的思维服务,让学生自行解读媒体内容,把课堂变成“群言谈”,这样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原则,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发挥多媒体作用,启迪学生思维,突破学生思维难点的关键之处。即该用则用;在使用中起不到实效,对教学毫无优化之处的,坚决不用。

二、精心设计,适时播放

媒体的设计和使用时机,不仅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机会,而且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感情,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及各种能力,使其发挥最佳效果。

例如,科学的运用投影教学,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把枯燥无味的内容转化为生动,直观的形象,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在语文教学中,有些课文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大脑中已栩栩如生,有的甚至比教师准备的投影片更形象、丰富。若教学时,一开始就展示投影片,则会禁锢学生头脑,形成思维定式,不利于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人如是说:“一百个人读《红楼梦》,就会有一百个不同的林黛玉”。由于各个人的理解、想象、知识面的不同,再加上性别、性情、处境等各方面的差异,对于事物必定有不同的认识。因此,教学中有些课应先让学生充分品味、想象,当同学们从作品中发现并进入一定情景,感情达到,内心迫切需要验证时,教师再把投影展示出来进行对照。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想象力不丰富的学生得到补充;另一方面,还使另一部分同学获得成功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满足。

三、敢于取舍,灵活运用

电教媒体形式多样,在教学中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要根据学生特点,教材内容以及教师自身优势,选择恰当媒体,力求机动、灵活的运用。

不要过分热衷于先进的媒体。在课堂上运用电教媒体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为了展示媒体本身。在先进的电教媒体也是为课堂服务的。最先进的媒体不一定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有的课堂用录音机会比幻灯机效果更佳,有的课堂用一种媒体会比用几种媒体更强。因此,在使用媒体时千万不能牵强附会。

近现代小学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科院校 ESP 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体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信息化格局的日益形成,培养高素质ESP(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构建工科院校专业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则成为工科院校专业英语改革的一项日趋紧迫的任务。工科院校英语专业教育如何建立具有创新能力的ESP人才培养模式,如何依托工科院校所具有优势办学特点,体现英语专业的应用型、实用型的教育特色,促进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摆在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结合近年来参与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应用型英语专业(工程翻译方向)课程建设和改革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一、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现状分析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从目前高校专业开设的数量上来看,英语专业仍高居各专业之首,在我国的工科院校中大都开设了英语专业。从调查范围来看,众多工科院校英语专业都是“一味沿袭‘外国文言文学’的传统精英教育模式”来实施相应的英语专业教学活动。从时间上看,英语专业设置相对于经济发展,开始出现滞后的局限性,随着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和我国改革进程继续深入,社会用人单位对英语专业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如英语专业毕业生往往不懂工程专业知识,工程专业毕业生不具备英语识读能力,从而使得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就业上的问题日趋突出,越来越多的学生只能专业外就业。

二、工科院校英语专业改革应以ESP人才培养为方向

保持英语专业本色,ESP教学内容强调实用为主,正确了解翻译人才与传统的英语专业人才之间的区别,不少人错误地认为只要会英语就一定会做翻译,然而实践表明并非如此。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即ESP人才的培养特色所需求的知识技能,要求英语专业翻译课程建设应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职业发展方向为依托”。进一步深入研究英语专业翻译课程体系建设问题,从课程设置上做到强化应用能力培养,使翻译课程不断线,从教学内容上以“应用”为主线构建课程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过程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从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讨论式、点评式、模拟式、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职业化培养奠定坚实基础。从考核方法上采取“理论考试(笔试)与实践能力考试(口译)相结合”的考试模式,注重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造。从成绩评价方式上采取“课堂表现+平时考核+期末考试”的全方位多角度评估体系。

三、工科院校ESP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创新的意义

在进一步加快推进英语教学改革中,工科院校ESP人才培养应确定正确的教学定位。一是要课程设置要体现应用型,在保证满足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专业基本功所需的学时和课程,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外,还应增设符合工科院校办学特色的实用性强的ESP课程,如科技英语、工程口语等专业针对性强的特色课程。二是重视英语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企业英语人才需求量普遍降低,而高校英语专业的招生量却有增无减,导致就业渠道日趋狭窄,人才饱和。其次是社会经济活动日趋活跃,以英语专业为基础的能力要求越来越多样化,使得就业市场中来自非英语专业的竞争增大。再次以工科为主的高校大都是将教学重点放在工科的主干课程上,而英语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被边缘化的境地。最后是英语专业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陈旧,导致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四、创新ESP教学改革,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创新ESP教学实践,打造应用英语精品专业(工程翻译方向),立足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推进ESP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分析应用英语专业(工程翻译方向)课程设置。首先必须具备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依托学院以工科为主特色专业在国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成为我国铁路建设为主的电力、桥梁工程等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再次在桥梁与隧道建设、土木工程等专业方面抓住我国在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走出国门寻求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经调研论证,我们在学院英语专业的办学基础上,利用现有师资结构、教学资源,增设工程翻译方向应用英语专业,具有十分可观的发展前景和战略机遇。工科院校ESP人才培养应当基于教育是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总要求,根据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ESP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改革,要坚持科技意识和人文意识相融合的办学理念,拓宽专业口径,实现复合型、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不懈努力。

五、结语

推进工科院校ESP教学改革是立足学院实际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创新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一年。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正在进行的重大改革之一,它对于促进毕业生就业和高校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当代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师,完成这一重大的历史性使命,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工科院校ESP人才培养模式,则是摆在我们广大英语专业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王占斌.关于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调查与研究[J].上海翻译,2005,(1):32-35.

近现代小学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职业道德教育;风险意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09)05-0071-03

美国次贷危机自2007年5月爆发以来已经给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使全球经济陷入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衰退。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学术界和监管层都在积极探寻引发危机的根源,并提出各自的理论和逻辑。 从表面上看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引爆了这场金融危机,但是随着探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是“华尔街的贪婪”,或者说金融中介的道德风险行为是引发这场金融海啸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问题应引起我们对高校金融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教育的高度重视。 在校的金融专业学生,是未来我国金融行业的主要力量,加强对他们的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教育刻不容缓,意义重大。

一、 金融危机与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行为

回顾历次的金融危机就会发现, 危机的爆发时常伴随着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行为。 从20世纪80年代储贷危机中美国储贷协会的冒险放贷, 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行为, 到20世纪90年代末新经济泡沫中华尔街投资银行的盲目乐观和机构投资者的狂躁投机,再到21世纪次贷危机中各类金融机构(包括放贷机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评级公司等)的“贪婪”和“冒险”,金融中介的道德风险行为屡见不鲜,而且已经从个别金融机构蔓延至整个金融部门。

随着金融部门的迅速扩张, 金融市场已经成为一个由各种金融中介和机构投资者等人主导的市场。金融市场天然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委托双方之间难以避免的激励不相容问题, 使得金融中介极易产生道德风险。另外,以日新月异的金融衍生工具创新为代表的金融工程化和金融衍生化在管理金融风险的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的信息不对称,这使得大量普通投资者只能越来越依赖于各种金融机构的“中介”和“”服务,金融市场演变为一个由人(各类金融中介和机构投资者)主导的市场,进一步拓展了金融中介道德风险行为的空间。 从次贷泡沫的不断聚集和最后破灭的过程可以看出,正是金融高管的“自私自利”和“贪婪”引发了金融部门非理性的自我膨胀,加剧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鸿沟,并最终导致泡沫破灭,从而反向损害实体经济的利益。次贷危机的爆发向人们昭示,道德风险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上除市场风险、 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之外的主要风险。

二、 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关系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历次危机, 尤其是正在蔓延的次贷危机的教训当中,我们可以认识到,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全球金融业是否能够良性发展。 所谓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就是同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这既是对金融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 同时又是金融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在金融市场上, 由于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道德风险问题一直存在。而近年来,金融从业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更是日益增多。比如,投资银行的证券分析师为了招揽投行业务, 故意回避某些事实而对公司过于乐观的研究报告, 误导投资者; 保险公司的营销人员推介保险产品时只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而不考虑客户的实际保险需求;基金经理为了讨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 在该公司管理层做某项决策时, 基金经理以基金所持有的该公司股票份额对其投赞成票, 从而损害该公司其他股票持有人的利益;等等。这类由道德风险引发的违法违规行为, 最终常常是给所在机构带来严重的声誉损失及经济损失,甚至引发机构破产。而由于道德风险已从个别金融机构蔓延至整个金融部门, 这些行为引发的更为严重的后果便是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巨大冲击,次贷危机的爆发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对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风险种类,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技术方法进行一定的规避, 而对于防范道德风险, 目前最为有效的方式则是对金融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帮助其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金融业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的业务操作种类繁多,因此相应的,金融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也应涉及金融业的方方面面。 概括起来,金融从业人员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行为,都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诚实信用。诚实信用是任何行业规范所必须遵循的原则,金融业因其与一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公众的生活密切相关, 具有高度的外部性, 因而对从业人员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应当更高。 金融从业人员在一切日常工作与行为当中,都应当遵从正直的品行。对于与所在机构进行交易的当事人,应当将所应告知的事项如实告知,不应为谋取本人或所在机构的利益而刻意隐瞒、 歪曲事实,损害对方的利益。同样,对于所在机构,也应将所有与所在机构相关联的事项如实报告, 不应刻意损害所在机构的利益。 金融从业人员对诚实信用的原则应当是实质意义上的恪守, 不能以任何理由违反和抗辩。(1)守法合规。金融行业由于起着特殊的经济及社会作用,各国乃至全球均制定了诸多法律法规用以规范金融行业的日常运营, 以期达到金融业的稳定运行及良性发展。因而,作为行为发出者的金融从业人员,应当充分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树立合规操作意识,在日常业务当中确保每一项操作与业务均保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3)保守秘密。 金融从业人员在日常工作当中, 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所在机构的商业秘密以及机构客户的个人信息。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客户信息是指客户在与机构进行交易时提供的姓名、地址、联系电话、财产及财务状况等信息。金融从业人员具有保守这些秘密的义务, 除配合相关部门的检查之外, 不得将所得知的商业秘密及客户隐私泄露给第三方。(4)勤勉尽职。金融从业人员除了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需具备勤勉尽职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应当勤奋努力,认真学习掌握相关的业务知识。同时,应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对所在机构、所负责业务以及关联客户尽职尽责,做一名称职的金融业从业人员。

三、 加强我国高校金融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1. 加强我国高校金融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在校读书的金融专业学生是未来金融行业的主要人才,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和优化的中坚力量,因此这个群体的素质将直接决定我国金融业的未来走向。在校大学生未来走入工作岗位将遇到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困难。 主观方面存在的困难有:个人利益的取舍,自我欲望的高低,个人情绪的好坏等。客观方面存在的困难有: 社会环境的制约, 习惯势力的阻挠,舆论导向的干涉,甚至亲朋好友的埋怨等。当这些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困难统统摆在面前, 并且需要做出选择时,如果没有坚毅、顽强的金融职业道德意志,他们或者会改变初衷,使自己的行为半途而废;或者动摇、倒退,使自己的行为完全失败。相反,如果这些未来的从业人员在一开始就培养了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 就能够经受住来自各方面的考验,就能够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本科生时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该阶段所形成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将直接决定其今后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因此,应该在本科阶段就对金融专业的大学生进行金融职业道德的健康引导和培养,而不能等到其从业后再进行纠正和批判。 从这个角度看, 加强对我国高校金融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 加强我国高校金融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可行举措。(1)加强道德教育。从次贷危机的经验来看,一项法律的制定, 一定伴随着新的用于规避法律的金融工具的诞生。因此,合理控制金融从业人员的“贪婪”, 启发他们主动行施良好道德行为是优化金融环境的基础。我国教育事业一直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开展相对比较早。但是,本科生的道德教育, 特别是同职业道德相联系的道德教育还略显不足。道德教育对职业道德教育有着强烈的辅助作用,一个人的道德一旦形成后,便具有相对稳定性。良好的道德教育可以促使学生以从善、荣誉为标准,通过外部环境和内心信念监督自我行为, 而这些自我监督的行为也将伴随其以后的职业生涯。(2)加强诚信教育。诚信属于道德范畴,因此诚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部分, 但是考虑到金融行业的特殊性,诚信教育需要作为一个单独的教育目标进行设计。 金融业的信用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债权债务关系。 在这一关系中,双方除了对对方资金财力上的信心外,还包括对对方道德品格的信任。因此,诚信是金融业的根本要求,是金融职业道德的核心价值。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首先需要使学生正确认识诚信行为的含义,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 鼓励其在日常生活中就以诚信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除此之外,可以结合对学生诚信行为进行考察等方式将诚信教育的形式多样化。(3)进行相关法律教育。金融职业道德教育对于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平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 要使金融从业人员始终保持高尚的金融职业道德品质,只进行单纯的职业道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由于法律和道德在内容上相互交叉、 在调节功能上相互补充、在实施力量上相互借用,因此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 辅以相关法律教育可以巩固道德教育的成果。另外,由于人性的复杂性,金融从业人员面对外界的诱惑,可能会产生暂时的动摇,此时,若从业人员具备健全的法制观念就可从法律的角度进行自我约束。(4) 进行案例分析。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不但要从理论的角度出发, 还应当同现实的案例相结合。正如上文所述,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行为断送自身前程,造成机构倒闭,甚至引发金融危机的案例具有很强的可得性。 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穿插案例的介绍和分析,不仅使得职业道德教育的接受性更强, 还能让学生在工作前对以后职业生涯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道德风险行为有更直观的了解, 以便其以后更好地对人对己进行监督。

四、 强化我国高校金融专业学生风险意识教育

1. 强化我国高校金融专业学生风险意识教育的意义。故意冒险是职业道德问题,风险意识淡薄则是金融教育的失败。 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问题导致了金融市场的道德风险, 虽然通过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降低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但除此之外, 金融机构还面临着市场风险、 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等多种风险。其中的任何一种风险都有可能给机构和市场带来巨大的灾难,巴林银行的破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资本市场是一个讲究风险和收益匹配的市场,但是某一机构或国家的不合理风险行为可能造成系统性灾难。如始于美国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高风险放贷行为引发的次贷危机。 但这些机构在享受市场繁荣时的超额收益的同时,不得不承担泡沫破灭后的惨痛代价, 甚至牵连到全球绝大部分国家。 因此在加强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 还应对其加强风险意识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将其他各种风险带来的损失最小化。特别是,当金融从业人员的风险是由委托人来承担时, 作为人的金融工作者就更需要有着强烈的风险意识。同样,对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风险意识的培养也不能等到其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再进行,而应该在本科阶段就进行强化。

2. 强化我国高校金融专业学生风险意识教育的可行举措。(1)教授相关知识与技能。要树立学生的金融风险意识, 首先应当使学生认识和了解金融风险, 掌握规避风险的相关技能。 建议对金融专业的学生开设金融风险相关课程,使学生了解什么是金融风险、金融风险包括哪些种类、金融风险对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并且掌握预防与管理金融风险的相关技能, 学会如何通过风险集中、风险转嫁、风险避免和风险缓解的方法将损失最小化。此外,还可邀请金融界人士举办相关讲座及案例分析,通过讲解现实发生的金融风险案例,进一步帮助学生强化风险意识。(2)心理素质培养。反观历次金融风险事件,金融从业人员的心理素质薄弱, 不能理智对待损失, 是造成损失扩大的主要因素。因此,除风险防范知识与技能教育之外,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提高学生承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 良好的自我心理调节以及较强的适应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样需要依靠多种形式的教育模式, 除了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教育外,还可举办各类金融模拟大赛,让同学们在实战中磨练意志品质,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另外,学校还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实践是锻炼心理素质的最好途径, 学生在实践中可能遇到各种困难,通过克服这些困难而积攒起的精神力量将成为日后其在事业上的宝贵财富。

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引发了学者对监管的合理范围、金融业的混分格局、金融行业的合理规模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讨。但是,只要市场上存在着委托关系,道德风险都将是决定上述各种矛盾的根本原因。因此,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 尤其是高校金融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教育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意义。然而,现阶段我国各大高校对金融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风险意识教育相当薄弱,相关的研究也没有形成体系。希望教育界和学术界高度关注对高校学生的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教育, 以保障金融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光大. 金融职业道德论纲[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3(02).

[2]韦正翔. 金融领域的伦理冲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高裕民.金融职业道德导论[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

相关期刊更多

气象研究与应用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

宝石和宝石学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教育部

化学分析计量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