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教育学科评估

小学教育学科评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教育学科评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教育学科评估

小学教育学科评估范文第1篇

(一)法律课程和德育教学具有天然契合性

法律紧密地贴近现实,客观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制度性存在,客观反映了一个社会主流的价值判断。通过对法律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得学生更加准确地认识社会现实,使其具备服务社会、改造社会的认识基础。同时,由于法律本身具有的政治性、批判性和救济性,使得大学生们通过对法律课程的学习和掌握,可以有效了解社会政治结构,树立政治信仰,增强权利保护意识和为民服务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信念和道德法制水平。当前的高校德育课程中,普遍包括法律基础内容,这不仅说明了德育和法律课程暗含的紧密联系,更进一步说明了法律素质的提升本身就是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必须明确法律课程在德育教学中的独特地位:它既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提高德育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在当代中国高职教育教学中,法律课程中的德育效果尤其不容忽视

高职院校主要着眼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它和普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区别。但是,高等职业院校同样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由于定位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以及高职学生群体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德育教学也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工学结合,德育的教学和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培养联系紧密;比较注重实用性、实践性,强调能力和素质的内化;强调理论的服务性,所以更需要教师提高将德育教学的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实效化的教学本领;高职学生因其社会原因和教学环节原因,较容易受到社会上实用主义、机会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影响,因而教师对其思想动态必须经常了解和掌握,因材施教。这其中,充分利用法律的现实性、利益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通过提高法律课程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德育水平,是加强德育非常切近而有效的途径。

二、注重实效,合理确定法律课程中德育教学效果的评价依据

(一)学生对社会活动的主动参与

德育教学不是一种单纯知识的灌输。法律的现实性很强,通过法律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会主动关心时政,特别是重大的制度建设或者变革;应该学会主动运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去认真分析和了解目前的社会结构及其运行原理;应该在岗位职业实践中怀有合理怀疑和批判的意识,主动参与制度更新。这些主动参与的意识,十分有助于成熟公民心态的形成,也是与时俱进地提高德育水平的应有之意。

(二)学生对于职业岗位和社会大众的服务意识

企业实训、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是高职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环节,与企业和行业实际相结合也是高职学生成才的必经之路。法律强调权利本位,强调人们的正当权益的维护,同时,法律也强调尊重他人、与人为善、合作共赢。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内化合作、服务意识,懂得尊重他人,这是法律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一。这有助于学生在平时的实训环节和日后的职业生涯中形成必要的服务意识,主动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学生踏实稳健、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严谨、求实、注重客观事实、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这是法律的基本要求和法律职业的基本特征。通过法律制度的学习,法律程序和法律逻辑的理解,学生应该培养遵章守纪、踏实稳健、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而这种作风无疑是在职业岗位中所必须的。同时,学生职业规划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都需要这种工作作风。

(四)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理性、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

当今社会浮躁复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泛滥,加上西方一些腐朽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侵蚀,不少青年大学生感到迷茫无助。通过法律课程的学习,通过对各项法律制度运行原理的认识,学生会逐渐廓清视野,真切意识到我国现在所处的阶段特点和制度优势,认识到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有助于其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而这些信念和态度的确立,将对其工作和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三、着眼整体,科学制定高职院校法律课程中德育教学效果的评估体系

小学教育学科评估范文第2篇

一、档案是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基础和依据

在高校,档案是学校历史的真实记录,是最令评估专家信服的历史证据。它原样地保留着当时高校档案形成者的历史真迹,如果没有档案作依据,就难以准确地阐明历史事件,难以科学地总结学校发展的历史和规律,任凭高校领导怎样雄辩,评估专家也不会凭空相信。只有依靠档案,专家才能对一个评估单位进行客观、公正、全面地估价。专家组通过实地查看、个别访谈、查阅资料、问卷调查、测试、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校园建设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和分析,最后作出定论。

以我院为例。外交学院于2007年5月28日至6月1日,接受教育部委托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的评估。“在对我院的考察期间,专家们认真阅读了《外交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审阅了相关材料;听取了院党委书记秦亚青教授的工作汇报;与外交部干部司召开了毕业生座谈会;观看了学院评建工作宣传片与学生自主举办的‘模拟联合国’活动:参观了学院建设发展成就展;考察了8个教学单位和9个职能部门;分别召开了6个专题座谈会;考察了学生晚自习以及图书馆阅览情况;随机听课17门次;抽调评阅学生毕业论文(设计)160份、学生试卷290份、学生实习报告20份;对50名学生进行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测试。专家组对我院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深入、严格的检查。经过考察,专家组对我院本科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评估结论为优秀”。

可以说,丰富的档案资源在评估工作中的凭证和依据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直接影响着学校评估工作的过程和结果。离开档案谈评估,是不可想像的,是虚假的。

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推动了高校档案工作的开展

通过评估,学校真正把教学当作了中心工作。过去很长时间未能理清的思路理清了,过去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基本解决了,学校教学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各项工作都前进了,学校真正有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可以说,评估不是一个负担,而是一个机遇。通过评估,被评学校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扎扎实实地抓了学校的教学工作,促进学校的整体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同时,对档案工作的开展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评估工作是对档案工作的检查

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高校档案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档案工作各个环节是否符合档案工作的质量和管理标准,推动档案工作的标准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评估需要大量的佐证材料支持观测点,评估教学水平的同时,也测试了档案的收集、保管、利用、编研等工作状况及馆藏情况。也只有馆藏丰富了。才能为教学评估提供充足的支撑材料。

2、教职工的档案意识进一步增强

评估使教职工进一步增强档案意识,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同时,评估有效地宣传了档案工作。在评估的准备阶段,从学校领导到每一位教职工,所有参与材料准备的人员都真切感到,没有原始档案和数据作为支撑材料,再好的自评报告也会空动乏力。档案在评估中作用的不可替代性,使校领导和广大职工更加配合档案馆(室)开展收集工作,并主动将自身在教学实践、科研活动中有特色的材料归档保存。在外交学院,评估工作刚刚结束,有些部门的主管领导和兼职档案员就立即着手归档工作。

3、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档案的规范性

通过评估。加深了人们对平时积累档案材料重要性的认识,深刻体会到“案结卷成”、“平时归档”的重要意义。通过评估,教职工能更好地执行档案工作规章制度,他们感到:正是有了完整、系统、准确的档案信息资源,才满足了高标准、严要求、多角度的观测点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需要。同时。评估有力地推动了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原来组卷的不科学不规范,通过评估显现出来,这就使人们在以后的归档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4、推动了高校档案工作的开展

经济的全球化。必将引起教育和文化的国际化。为使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出既适应我国又适应全球经济发展所需用的人才,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果。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高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定期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进行评估,使得作为评估基础和依据的高校档案工作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动和发展。因为,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需要并依据了大量的档案材料,我国还将实行五年一轮的评估制度,甚至还要进行其他形式的评估,这些工作无疑还要依据档案,离不开档案工作的有利支持。

三、由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引发的思考

第一,为了进一步推动档案工作的开展,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中,是否也应当邀请一些档案工作专家参与其中。

细心的人们会注意到,在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中,有高校书记、校长,有教务处长、评建办主任,还有一些专家,等等。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主要以档案为基础,为凭据,这就让人们想到:在今后的评估工作中,可否请一些档案工作专家参与,这不仅有利于档案工作,更利于评估工作,利于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任何工作,只要领导重视就能做好,档案工作也不例外。

凡是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取得好成绩的学校,领导都很重视评估工作。高校档案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经历过评估并取得好成绩的高校,领导同样重视档案工作,其档案工作肯定不错。但我们不能否认,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中,有些高校领导对档案与教学评估的相互依赖关系认识不够明确,忽略档案在高校评估中的重要性,有的高校没有让档案工作人员参与进去。当然,作为高校档案工作人员,要想使档案工作得到领导的支持和重视,也应当积极主动去争取。

第三、档案人员的配备是做好档案工作的根本。

任何事情都是靠人去做的,高校档案事业的成败关键也在于人。目前,很多高校都在着手档案信息化建设,“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否能取得成功的根本在于档案人员的配备”。但高校在档案人员配备方面,普遍都存在问题。一方面,高校档案人员配备不足,一人兼数职,使得档案人员穷于应付档案基础业务工作,而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工作做得很不够。另一方面,高校档案人员整体水平的参差不齐,特别是在知识结构、人才结构和能力结构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比如有的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知识严重老化,特别是缺乏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有的高校把一些无档案知识的人员充实到档案队伍中,让他们去看摊守业或安度退休前的时光,等等。这些做法不但影响了档案工作的开展,甚至阻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小学教育学科评估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质量;体育院校;术科青年教师;专家评估体系;研究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C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1-0090-04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转入“大众教育”阶段。无庸置疑,高校招收规模的扩张,势必导致我国各个高校专业教师的严重不足;教育部所采取5年一轮的评估制度,势必促使我国各个高校必须正视科学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问题!显然,提高体育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更是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本研究继《体育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的研究,深入探讨和研制具有导向功能的《体育院校青年教师术科课堂教学质量专家评估体系》的同时,通过对2004年度武汉体院青年教师术科课堂教学质量专家评估工作的实证分析,旨为全面提高我国体育院校青年教师术科课堂教学质量和即将迎接教育部水平评估的各个体育院校,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参加2004年度武汉体育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的16位优秀术科教师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通过阅读有关文献资料,初步构建体育院校术科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专家评估指标体系内容,初步设计《体育院校青年教师术科课堂教学质量专家评估量表》;然后,通过选择体育院校专家为两轮调查对象。第一轮发放专家咨询表28份。回收有效咨询表24份;第二轮发放专家

2.2 青年教师术科课堂教学质量专家评估体系的应用 为验证体青年教师课堂专家评估体系的应用效果,2004年度10―11月份对武汉体育学院参加课堂教学质量水平决赛的优秀术科青年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质量专家评估。受评对象16人,共由四位教授组成评估组,对青年教师随机抽查,根据本文制定的评估量表,集体逐一评估。

2.2.1 专家评估体系的应用流程 专家评估体系的应用过程分三个阶段:试评阶段、实施阶段、反馈阶段。试评阶段是为了准确把握评估的标准和依据,通过多次现场试评以统一评估尺度;实施阶段是随机抽样,实施评估工作,即专家根据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及其指标内涵,逐项进行课堂评估并独立填写评估量表;反馈阶段是专家评估组运用模糊评估方法推导评估结果之后定性反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意见。

2.2、2 专家评估体系的应用结果 经专家评估,16位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统计结果见表3。

2.2.3 评估结果的指标比较分析 评估术科课堂教学质量的5个指标在质量评估体系中的重要程度不同,原始得分不能简单体现指标因素在评估中的作用,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其具有可比性。本文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原始数据均转换为评估标准值,即各指标值都处于一个数量级别上,可以进行评定分析。16位术科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因素原始数据无量纲化,所得标准评估值按其大小顺序进行排列见表4。

构成术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5个一级指标的评估水平依次为;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教学组织、教学准备、教学负荷。相对而言,教学态度是5个评估因素中实施最好的一个指标,正与青年教师参赛的积极态度相吻合。教学准备、教学负荷落实相对欠缺。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较难准确掌握课的负荷;部分青年教师昔遍存在教案编写不够规范。由此可见,当前必须严格抓好青年教师教案编写和课的负荷安排。

2.2,4 评估结果的类别比较分析

2.2.4.1 普修和专选课评定结裹的比较分析 为研究青年教师在普修和专选技术课中的差别与共同点,本实验对16名青年教师按课的类型不同分为普修和专选技术课,并对其技术课教学质量评定得分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表5所示:

从表5可见:普修与专选术科课堂教学质量的5个一级评估指标的结果差异不大(P>0.05);N-K多重比较检验表明,教学负荷评定因素方面有一定差异;由于本文属于术科层面的研究,可以忽略普修与专选负荷的具体差异。如有必要可对昔修与专选细化研究。

小学教育学科评估范文第4篇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课程评估;模糊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指导学生选择与学生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使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新颖的经验和表现具有个性特征的行为,从而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与学互动的实践活动[1]。

一、研究性教学课程评价原则

(一)评价的主体多元化。研究性教学课程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而设计的,它的价值是否得到实现,只有通过对学生各方面所发生的变化进行评价后才能得出,因此,评价除了教师和学生外,还应有校外的教育行政部门、评价专家和校内的管理部门、督导,以及关注人才培养的社会团体、学生家长等。

(二)评价的过程性。研究性教学课程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其目的主要在于参与,重在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意识和精神,因此评价更应注重过程性。

(三)评价的发展性。高校的课程评价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教师、课程自身动态的发展过程,而非仅仅是对结果的评价。因此,评价应注重评价的发展。

二、高校研究性教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当前,研究性教学在我国一些重点大学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而在普通高校中还远未能展开,浙江万里学院始于2006年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基于合作式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本文以浙江万里学院提出的积极推进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以教学内容设计为关键的研究性教学课程为例说明其评价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由课程团队、教学设计、教学条件和教学成效等四个一级指标构成[2]。课程团队由团队结构和团队素质两个二级指标,其评估内涵是建有一定成员数量、角色分工合理、教学能力强的课程组。教学设计是研究性教学课程评价的关键环节,共分为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三个二级指标。其中教学内容的评估内涵是形成有示范性价值的教学大纲;教学组织的评估内涵是形成有操作性强的教学实施方案;教学评价的评估内涵是建有基于过程性学习的评价办法。教学条件共分为课程网站和学习资料等两个二级指标,其中课程网站的评估内涵是保证研究性学习的资料获得与相互交流;学习资料的评估内涵是有指定量大面广的主要学习资料。教学成效包括教学效果和物化成果等两个二级指标,其中教学效果的评估内涵是实现学习成效和教学质量的明显提高;物化成果的评估内涵是形成相关标志性成果。

三、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在确定评价因素、因子评价等级标准和权值的基础上,运用模糊集合变换原理,以隶属度描述各因素及因子的模糊界限,构造模糊评判矩阵,通过多层的复合运算,最终确定评价对象所属等级。

由于课程评估涉及到的主客观因素较多,特别是研究性教学课程的评价注重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过程性和发展性原则,使得评估的过程具有模糊性,为有效提高其评估的可靠性和科学性,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来进行研究性教学课程的评估是合适的。

(一)数学模型

设定两个论域U和V,其中因素U=(,,...,),表示被考虑的因素,评语集V=(,,...,),表示评判的结果。因素集U上的模糊子集A=(,,...,)为权数分配,(0≤≤1)为因素被考虑的权数。U的任一指标对于V中的每一种评价的隶属度组成了V上的模糊子集,记为R(U)=(,,...,)。对于每一指标(i=1,2,...,n)都求出对应的,就构成了一个上的模糊矩阵R,即

R={|i=1,2,...,n;j=1,2,...m}

这样,当权数分配A和变换矩阵R已知时,应用模糊矩阵的复合运算即可进行综合评判,从而得到模糊综合评判的单因素评价模型 B(,,...,)=A

其中 =(∧) 0≤≤1

这里,A与各被评事物R的合成运算记为:

B=A=(,,……,)=(,,...,)

其中是由A与R的第j列运算得到的,它表示被评事物从整体上看对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程度。

通过对因素集的分层划分,可将上述单因素评价模型扩展为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单因素模型应用在多层因素上,即每一层的评价结果又是上一层评价的输入,直到最上层为止。

(二)评价因素权向量的确定

在模糊综合评价中,确定评价因素权向量A=(,,……,)常用的方法是层次分析法(AHP),它是一种综合定性、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保证模型的系统性、合理性,而且能让决策者充分运用其有价值的经验及逻辑判断能力。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可减少盲目性,方便专家判断,但层次分析法采用的1-9标度的方法,本质上未能回避“基数效用”规则,实际运用中还可以采用“序数表决,基数统计”规则,即改进的层次分析法[3],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权重的可靠性。

四、研究性教学课程模糊综合评价实例

研究性教学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由二级指标构成,见上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由课程团队、教学设计、教学条件、教学成效等构成,每个一级指标分别由若干个二级指标构成。即U={,,,},={,},={,,},={,},={,}。

评语集即为评价标准,属于等级集合,用于对研究性教学课程的各级指标的总体评价,V={,,,,}={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每一个等级可对应一个模糊子集。

20位由校院领导、校内督导、校外专家、学生代表、家长代表、教师代表等组成的评估组,对研究性教学课程《管理学》依据各二级指标评估的内涵及详细的要求进行评价,其结果如表1。

在课程评估时,考虑各因素的权重分配比较均匀,不存在特别突出的主要因素,要求整体结构优化,所以,模糊合成运算采用加权平均求隶属等级的方法,并对多个被评价指标可以依据其等级位置进行排序。

根据表1所列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可得到有关研究性教学课程评估的二级评价指标的隶属度为:

则课程团队的模糊评价为:

=(0.5 0.5)(0.625 0.175 0.075 0.125 0)

同理可得,=(0.579 0.171 0.143 0.107 0)

=(0.650 0.125 0.150 0.075 0)

=(0.580 0.250 0.090 0.080 0)

因此,B=A=(0.20 0.35 0.20 0.25)

=(0.603 0.182 0.118 0.097 0)

从评判的结果可以看出,评估组中有60.3%的成员赞成将该研究性教学课程评为优秀,18.2%的赞成为良好,11.8%的赞成为中等,9.7%的赞成为及格。

为确定该课程的综合评价分值,可以按以下评语等级对应的分数段计算,见表2。

若以分值区间的组中值95、85、75、65、55替代每个等级,则课程的综合评价得分为:

(0.603 0.182 0.118 0.097 0)95 85 75 65 55)=87.91,所以该课程的最后评分等级为良好,类似地,可以对所有的参评课程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按每门课程的综合分值进行排序。

五、结语

课程建设与评价是高校教学改革中一项常规性的重点工作。尽管研究性教学课程在高校课程建设中还刚刚起步,但构建研究性教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对课程的评估,有利于提高研究性教学课程的质量,保证其得到良性发展。

由于课程评估是多因素的,具有非线性特点,如何将一些定性的模糊的指标转化为定量的结果,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来进行研究性教学课程的评估,可以提高课程评估的科学性,既能客观反映高校研究性教学课程评估的实际情况,也避免了传统的“百分制评定”等将各项指标所得分数简单相加的不合理性,使定性评价合理量化。

参考文献:

[1]陈小鸿.高校研究性教学的内涵、评价与管理[J].高教与经济,2008,(3):7-11.

[2]浙江万里学院文件.关于公布《浙江万里学院研究性教学课程规范试行方案》的通知[Z].浙万院教(2011)15号,2011.

[3]袁政.政府绩效评估权重设计中AHP法之改进[J].统计研究,2008,(7):39-44.

小学教育学科评估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课堂教学;评估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Specific Purpose, 简称ESP)不仅是英语语言教学(English Language Training,简称ELT)的一个新兴分之学科,也是近几年来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的热门学科。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旨在培养国内外各领域专业英语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是当今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专门用途英语(ESP)的语言特点

关于专门用途英语(ESP)不同专家学者给出的定义是不同的,但就专门用途英语(ESP)的特点和属性达成了一致,分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门用途英语(ESP)是英语语言教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

专门用途英语(ESP)不同于普通英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它属于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常常和某一特定学科或者职业有密切关系。由于专业或职业的需要,学习者为提高专门学科领域英语技能而学习的课程。专门用途英语(ESP)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二)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是一种教学途径

在语言学领域中,与教学方式不同,教学途径是指明确语言本质和并对如何进行语言学习进行研究。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通过对学生主观和客观的需求分析,确定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三)专门用途英语(ESP)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理念

各高校在实施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时,教学内容多种多样、教学方法不尽相同。这是由两个主要因素决定的:第一,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与职业或专业息息相关,这就决定了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除了涵盖一般英语的语言知识以外还会涉及大量的专业知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必然趋于多元化。第二,不同地区高校适应不同的教育政策和社会需求,因此在教学重点和教学内容上存在很大差异,这也决定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在实施方案策略方面多元化。

二、专门用途英语(ESP)课堂教学现状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我国教育界的专家和学者们开始关注和研究专门用途英语。如今虽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已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因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因此专门用途英语课堂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一)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现状

目前学习专门用途英语的学生对课程不够重视,因为课程设置的关系,很多学生学习专门用途英语知识为了完成学习,拿到学分,并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该门课程的知识。很多高校将其设置为选修课,班级规模过大,学生人数过多,导致教师无法顾及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无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练习,造成很多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兴趣下降的问题。

(二)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现状

目前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任务主要由英语语言教师和专业英语教师担任,然而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专任教师,师资力量还是比较薄弱。一般用途语言教学的教师往往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却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这使得教师在专门用途英语课堂教学中仍然沿用一般用途英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很少关注专业领域的语言特点、专业术语的使用和篇章结构的构成。专业教师具备系统而完备的专业知识,但往往语言功底有限,或对语言教学理论不够了解,无法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因此,各高校亟需培养英语功底深厚,了解语言教学理论又具备丰富专业知识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师资。

(三)课堂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英国学者罗宾逊指出:“语言本身的教学并不是专门用途英语的终结,而利用英语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才是专门用途英语的真正目的。”目前,开设专门用途英语的各高校对其教学目标缺乏明确而清楚的认识。授课教师错误地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将专业领域的英文材料翻译过来,并对其中的专业术语、专业词汇、专业表达加以解释即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仅限于教授部分的理解和记忆,忽视了在语篇、社会语言、沟通能力方面的学习和提高。

(四)课堂教学效果评估存在问题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过程中因为缺乏成熟的教学理论做指导,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系统而实用的教材做支撑,专门用途英语的考核很难真正起到考察和督促的作用,更无法真实反映教学情况。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考试形式不够规范;考试内容缺乏真实性和系统性等。

三、形成性评估的定义与原则

形成性评估是与终结性评估相对应的评估方式。终结性评估一般指期末考试等以最终测试结果评定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而形成性评估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的收集、整合和解释的过程,借以促进学习和教学。”这一评估方式主要用于了解学生当前的知识掌握情况、技能发展情况,供教师参考,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下一步教学计划。

形成性评估的原则在于:

(一)客观性原则

形成性评价要求教师以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进行评估,杜绝和避免主观臆断。

(二)全面性原则

教师在进行形成性评价时需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多指标的综合性评估。

(三)科学性原则

形成性评价时,教师在评估过程中要采用统一的标准,同时又要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专门用途英语(ESP)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估改革

鉴于对专门用途英语(ESP)课堂教学采用形成性评估手段的优势,各高校应广泛采纳该评估方法,应获得真实、科学的教学情况反馈。

专门用途英语(ESP)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估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成性评估主体

评估主体这里指的是评估行为的发出者和实施者。形成性评估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估不同,评估主体不再仅限于教师,其中还包括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者,即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这一评估主体多元化的改变,使得形成性评估能够更加全面、真实而客观地反映教学情况。

(二)形成性评估对象

评估对象是指评估过程中被评估的学生的各项学习和活动情况。以往传统的总结性评估只关注学生的行为结果,即考试成绩。形成性评估的对象包括行为表现和行为结果两个方面,更加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该评估方式根据学生在各项课内课外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及学习效果等进行全面综合评估。

(三)形成性评估手段

形成性评估的手段可以是教师观察记录,即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和任务验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这也是形成性评估的最基本的考核方式。主要来源于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情况、教师与学生课下的访谈、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在小组活动中的积极性等等。

另外一种形成性评估手段就是建立学生活动档案。教师指导学生将活动中的成果作品,如:完成的作业、实验报告、学习计划、学习效果测评表、学生平时成绩等收集起来,形成学生表现档案,用于形成性评价的依据。学生在收集整理活动档案时,调动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获得成就感。

形成性评估手段还包括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可以在每学期的学期末进行,调查形成性评估对学生在学习策略、学习效果、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作用。并及时发现在实施形成性评估手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需要改善和提高的方面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五、结语

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只有保证专门用途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才能培养出适应时展需要的复合型专门英语人才。形成性评估手段能够真实、全面而科学地对专门用途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做出评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