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信息化概念

教育信息化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信息化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信息化概念

教育信息化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改;优化教学;小学英语;PEP教材;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PEP教材的特点

PEP教材是加拿大lingo metia国际集团编刊的一部小学英语教材,这版教材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主,以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为辅,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爱国情操、社会公德意识。其特点为:遵循现代英语教学理念,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交流性;以能力教学为主要目标;以课堂活动为主要形式。因此,我们要结合这几方面特点,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二、PEP教材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重视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巧妙地运用教学方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备课,设置问题时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要让学生自己探索学习要点,而不是由教师告诉学生结论,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有利于发挥PEP教材在提高英语课堂学习有效性方面的重要作用。

2.重视课堂活动,引用单词游戏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根据知识的特点,结合具体的英语教学内容,适时地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英语单词游戏,来引起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为英语知识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PEP教材的词汇表中学到food这个词汇的时候提问:“请同学们根据food这个词汇联想以前学过的词汇。”学生经过讨论回答:“我想到了apple,orange,vegetable。”“老师我想到了pear,grape,strawberry。”“我想到了tea,hot dog,coke,chicken,fries等一些词汇。”通过对词汇进行延伸和联想,能够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这是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

综上所述,PEP教材旨在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PEP教材的教学目标。因此,发挥PEP教材的作用对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禹.探讨小学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的模式[J].现代教育科学.2012(06).

教育信息化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教育; 信息化; 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 G25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2-0091-02

2009年1月7日教育部了《关于做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工作的通知》。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中“教育信息化建设”是《规划纲要》调研内容和重点问题。本文仅就“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谈谈高校图书馆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作用。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关概念界定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

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过程。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教育系统以信息的观点进行信息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二)教育信息化的目标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培养跨世纪的创新人才,是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应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指导信息技术在教育的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应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利用信息技术,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促进教育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信息机器、信息技术的引入过程。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是以信息的观点对教育系统进行分析、认识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指导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信息化。

(三)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高校教育信息化是指高等学校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营造信息应用环境,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科研、学习、管理、后勤服务等各方面全面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从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关系出发,侧重以有关信息技术的观念、思想、设施、设备、知识和技能等来影响教育的过程和结果。理解这一概念,不能片面地认为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只是为教学服务的,而是要从宏观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方能准确把握其概念,全面掌握教育信息化的丰富内涵。高校的教育信息化既是以教学信息化为核心,以为教学服务为重点,同时还为科研、管理、后勤、产业等(包括学生的学习活动)凡是为实现育人目标为开展的各类活动提供服务,并成为各类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和服务手段。教育信息化的手段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本质是改善高校办学条件和增强高校的办学水平,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表现形式和发展结果必然是数字化校园。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一般包括三大方面,一是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二是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三是教育信息化的组织建设。

环境建设包括校园网、网络中心、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计算机终端等基础设施、硬件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学管理自动化系统、财务、人事、档案、电话、一卡通等应用软件系统的建设。

资源建设包括多媒体素材(包括文字、图片、图形、动画、音频、视频)、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教学案例、题库、电子文献(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网络课程和电子文档的积累和建设。

组织建设包括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管理队伍建设、技术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的制度建设。

其中,环境建设是基础和前提,资源建设是核心和灵魂,组织建设是保障。

二、高校图书馆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图书馆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环境建设和资源建设。

(一)高校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高校图书馆是为高层次研究人员、实施高等教育的教师、接受高等教育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提供信息服务的专门机构。这一类读者需要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变化,对相关文献信息、研究动态有着强烈的需求。图书馆拥有大量的各种电子资源能为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这是图书馆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能起的重要作用是其他机构做不到的,也是传统图书馆做不到的。

(二)高校图书馆是校园网中的信息资源中心

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数字化校园,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校园的基础是校园网络化,即在校园范围内实现互联的计算机网络,它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教学服务、研究开发等各类系统连接起来,实现这些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信息服务,也包括校园网与互联网的互联。在校园网建设中,高校图书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校园网信息资源的收集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它是校园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校园网中信息资源的枢纽。

(三)高校图书馆是学科导航的专业机构

学科导航是将特定学科领域的信息资源与服务集成到一个整体中,为用户提供一个方便的信息检索和服务入口。数字化图书馆的学科导航能有效满足高校师生在特定专业上的研究需要。学科导航建设是以学科为背景,以专业学科馆员为桥梁,实现学科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检索、传递等(包括学科介绍、专家学者、教育机构、专业出版物、数据库、研究机构、科技报告、会议信息)内容。考虑到学科的专业性和知识性的特点,可从知识体系入手,基于本校的学科专业设置情况,建立起覆盖本专业领域的核心资源,基本覆盖本专业领域的其他主要资源,选择性地覆盖相关学科的核心资源,与其他学科信息导航有机地链接,组成网络化资源服务组织体系,并支持用户系统或其他学科信息系统对自己信息的搜寻与集成。

数字图书馆成为学科信息导航门户有着明显的优势。它拥有大量的各类专业数据库,而且对这些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在数字图书馆的学科信息导航库中,它有清晰的专业目录体系,数字校园的用户可方便地从目录体系中找到自己专业领域的学科信息导航库。

(四)高校图书馆是用户信息教育的课堂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中迅速有效地提高用户的信息素质、信息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信息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在数字化校园中有课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机房自动化管理系统、一卡通、电子文献资源系统等。这些都是建立在先进的网络技术之上的。要熟练运用数字校园中的各种资源,就必须提高用户的信息素质,而图书馆能很好地承担起用户教育的任务。用户教育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数字校园及其子系统的使用;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分布及查找的一般方法;各类型数据库的检索、查询、下载方法;信息资源导航、网上参考咨询等。在培训方法上可采用多种形式的培训(如网络课件、视频点播、网页导航、网络信箱、BBS、一小时讲座、开设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等形式。

(五)高校图书馆是实施终身教育的理想场所

在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成为一种必然要求,人们渴望得到各种学习机会,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高等学校作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发现者和发明者,又是培养各类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师生面对不断更新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都迫切地需要学习提高,终身学习也是高校师生的必然要求。

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载体形式多样,印刷文献与电子文献共存。高校图书馆作为互联网上的接口,将本馆的公共目录检索、专题数据库及特藏与互联网相连,同时还大力开发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以弥补自身文献信息资源的不足。如我馆的办馆方针就是:“馆藏资源数字化、网络资源馆藏化、资源管理一体化和服务形式多样化”。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项目的实施,把全国高校图书馆连接在一起,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深化了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终身教育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目前,高校图书馆已基本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和网络化,并且还在不断改善自己的信息基础设备和网络环境,积极参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的建设。有些高校图书馆已研制出CALIS课件,其系统包括教师、学生、题库、管理等模块,涵盖了教学大纲、教材、学习资料、编目条例、全文及索引、目录等内容。它的建立为终身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当代图书馆作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作为一种正规教育的补充,是实施终身教育的理想场所。

(六)图书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信息化的目的主要是探索一种新的教育体制与教育模式,它更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特别是信息能力)的培养,造就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数字图书馆丰富的知识资源,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网上基地,是大学生拓展知识、开阔思维的第二课堂。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具有传统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丰富的网上资源,特别是数字图书馆提供的有针对性的学科知识资源,为学生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资源;信息来源的便捷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其次,网络虚拟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在现实中无法体验的情境,在视觉、听觉、触觉一体化环境下,学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所学的内容。第三,网络的无障碍性,为学生提供了交流与协作的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潜能。第四,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发展,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规划纲要》的提出为高校设定了未来发展目标,也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拓展平台,图书馆要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历史机遇,发展自己,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成为信息社会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省略/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 张苏里.当代高校图书馆在教育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08).

[3]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概念.省略/html/2005/10/2005102552972.shtml

教育信息化概念范文第3篇

>> 云计算与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探讨 云计算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思考 云计算对教育信息化的作用 浅谈基于云计算的区域教育信息化 云计算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启迪 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探讨 医院信息化与云计算 云计算在高等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与展望 云计算在我国统计信息化中的应用思考 关于云计算在校园信息化中的应用思考 浅谈云计算与高校信息化 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研究 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探讨 云计算在高校信息化教育中的应用 基于“云计算”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平台探讨 探讨云计算在职业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 物联网和云计算对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启示 云计算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 云计算对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探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Buyya Rajkumar, Chee Shin Yeo , Srikumar Venugopal. Market- oriented cloud computing: vision, hype and reality for delivering IT services as computing utilities.In: Proc of the10th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200

[3]黄鑫檑.云计算研究进展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27:32.

[4]黄鑫檑.云计算研究进展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27:32.

教育信息化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化与现代化;必要与可行;策略与途径

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地处以盛产红菱莲藕而著称的水乡斜塘镇区,是一所按现代化标准构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2009年底顺利通过园区“达标升级”考核评估,率先由一所乡镇所属的农村学校升级成为园区管委会的直属学校。鉴于信息化社会和教育规划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鉴于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的逐步到位与不断更新,鉴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教育均衡、资源分享、课程整合、教学改革、教育管理以及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等方面的显著功效,学校立足区域管理的背景,选择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内涵建设,引领学校教育升级转型,积极探索和实践园区智慧教育。

提升教育信息化的领导力是学校现代化内涵建设的首要动力

1.组织保障,科学管理

学校从2010年起正式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各部门负责人和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为组员的信息化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例会,重点围绕软硬件投入与信息化效能提升两方面,开展卓有成效的研究与实践。

2.深入调研,科学规划

2010年,在进行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学校适时制定了“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发表于《苏州教育信息化》2011年第四期),详细规划了学校下阶段的信息化建设,并纳入莲花学校“十二五”发展整体规划加以统筹实施。

3.领导率先,榜样示范

学校领导具有较强的信息化领导力,全部通过教育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核,一名为苏州市信息化能手,一名为苏州市信息化领导力培训班优秀学员,一名苏州市信息化先进个人,并在教学、管理、师训与科研等方面率先垂范,有力保障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高效推进。校领导从2008年即开始率先在苏州市教师培训网开设概念图在线培训课程,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影响。2013年4月,我校论文《以概念图为支架的整合教学》获园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案例评选一等奖,苏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案例提名奖。

建设数字校园是支撑学校现代化内涵建设的基础保障

学校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发展始终是硬件投入与软件提升并举的一个过程,但是在不同的阶段常常各有侧重,学校的信息化之路以“达标升级”为标志,大致可分解为两个阶段,“达标升级”前侧重于信息化硬环境的改善,而“达标升级”则侧重于提升办学信息化的软实力。

1.创优信息化硬环境

自2003年办学以来,随着政府对学校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学校办学内涵的逐步提升,目前学校共有计算机465台,网络环境下学生用计算机292台,生机比为6.5:1,供教师独立办公使用的计算机数与教师数之比超过1:1。班班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且实现了班班通,并能常态化使用,使用比率超过90%。

2.提升信息化软实力

学校在加大硬件建设的同时,也加快了软件更新和应用的力度。一方面积极引进专业化图书、学籍、资产、财务、人事、档案等管理软件,以提高部门工作信息化绩效;另一方面本着引进与自主开发并举的策略,以信息化为平台,依托RTX即时通信平台,IMO虚拟办公平台、动易网站管理平台、Wiz知识云管理平台,FTP备课资源共享平台和Moodle课程管理平台,积极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数字化校园网络资源与管理系统,走网络化、智能化管理道路,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更加低碳、科学和高效,初步达成了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加速了推进“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的建设,2013年1月学校获评“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

1.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师训实践

学校以教育信息化为重要抓手,深入开展信息化背景下整合教学与教育管理的实践研究,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师训实践。不仅每年寒暑假都开设以信息技术为专题的教师培训,而且每学期还会通过有针对性的领导报告、专家培训、示范教学、评优竞赛、主题论坛、资源建设、读书交流、参观学习及市级以上远程互动培训等活动,积极引入并推广饱含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的Blog、Wiki、Wiz、Moodle、Inspiration/Kidspiration(概念图)、电子白板等教育信息化专家平台以及国内外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结合自我反思、网络研修、同伴互助与专家引领等行动研究。而且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方式和专业发展途径,尤其是依托Moodle平台的校本化网络课程体系初步形成,精品化校本信息资源正在动态化、生态化生成,逐步形成了共建、共享、共赢、共发展的教师网络团队文化;及时启动了校本化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整合能力初中高三级的培训课程,辅助以考核、激励等策略,引领科研、实践与教师发展的同步深入,立足点面结合,分层递进,整体提升。

2.以创新应用与研究反思为核心,推进课堂的高效整合

围绕“整合教学”和“高效课堂”建设,学校在学习培训的基础上,积极搭建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无论是青年教师亮相课,还是骨干教师示范课,均要求教师们能够辩证、理性地看待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中的作用,适时、适度地在学科教学中有效运用、创新应用信息技术和资源,高效率达成教学目标,进而不断提升信息化背景下的师能和学能。

为进一步引领教师探索和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的高效整合,学校又制定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堂教学评价表》,并启动了校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竞赛,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与引领作用。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未来走向展望

教育信息化是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所必需的,这已成为全体莲花人的共识。但对照《莲花学校“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要求,学校还有许多功课要做。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推进教育信息化还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展望未来,应在以下几方面着重做努力。

1.推进新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基于概念图和电子白板等新整合平台的教学实践有待深入。学校将在前期培训和达标考核的基础上,启动基于概念图和电子白板优秀课件的征集评选活动和公开课展示,并结合专家培训、读书活动、网络课程培训和整合论坛深入推进。

启动基于PowerPoint的深度整合实践。引入了套装软件,实现与PowerPoint的无缝嵌入,极大地丰富并拓展传统PPT的整合功能。

2.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能力

创建校园绿色网络活动室,着力为中小学生营造绿色、安全、文明的网络学习环境,探索创建良性网络文化的积极方法,促使学生养成网络环境下的道德自律。

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开展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竞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兴趣特长,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概念范文第5篇

摘要:需求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内部驱动力。任何一种新的理念的提出都伴随着它为了解决具体问题的目标,满足指定的需求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从需求的视角出发,总结基于教学理论的需求、基于教师信息素养的需求、基于信息化资源的需求、基于信息化评价的需求四个方面,探讨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多需求;高校;教育信息化;研究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的提出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显著特征。从概念上讲,高校教育信息化是指在高校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高校教育信息化理念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校教育信息化不仅表现在使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包括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还应表现为信息在教学过程中的多方位使用,体现出信息对教学的帮助。其次,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不仅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囊括教学管理和高校行政管理多个领域,包括高校科研协作平台管理过程。最后,高校教育信息化不仅包括教学领域教学过程,教育资源的利用等,还应涉及信息化教学评价,通过评价促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和推广。

二、基于多需求视角的高校教育信息化问题研究

需求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内部驱动力。任何一种新的理念的提出都伴随着它为了解决具体问题的目标,满足指定的需求就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此,这种理念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其经典的需求理论中提到系统前进的内在动力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层次和性质的需求所组成的。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提出就是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基于生态教学观的高校信息化教育模式(从过去的教师高高在上,学生被动接受师生的和谐教学关系,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改善教学效果、提高信息使用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高校需要满足教学对信息化的多种需求。本文从需求理论的角度出发,总结基于教学理论的需求、基于教师信息素养的需求、基于信息化资源的需求、基于信息化评价的需求四个方面。探讨高校教育信息化多需求视角下的发展对策,以加快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

1.基于教学理论的需求

伴随西方“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提出,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教育信息化是更新高校教学观念,转变过去应试教育状况的有效方法。教育信息化使高校教育从过去的传统、保守转为大众、开放,拓宽教育的时空领域,教学手段也朝着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很多教学理论都热衷于研究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改变,如怎样制作多媒体动画、怎样实现在线教学网站方式等,但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因素应该是教育的实施者,即相关教育工作者,信息化不过是实现教育的一种手段。高校应该扩大人的理论在教育信息化推进中的作用,缩小信息化在教学方式改变上对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影响。好比一个小区不会因为引进智能物业管理设备(监控、报警、门禁等)而辞退物业服务公司,却可能会因为有了先进的信息化设备而思考怎么样让小区居民的居住环境更加安全、舒适、方便、快捷。教师应从自身条件出发,考虑具体的教学信息化环境和信息能力,结合教育信息化实际因地制宜地研究符合教学需求的教学理论。同时,教师还应该考虑当前的教育模式和社会对于教育的期盼,探索信息化教育的着力点,将两者进行完美结合。现阶段,一些教学理论包括“学教并重”的协同教学理论、数字化学习理论、移动教学理论等多宽泛的指导性特点,由于其偏向概念化,和具体课堂教学操作有部分脱节,所以我们需要把应用研究重新分类,通过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管理科学等知识背景,定向研究各门课程、各类学科,集结不同的理论思路。

2.基于教师信息素养的需求

部分高校教师没有意识到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必需性以及采用何种形式、为了达到什么目标在思想和实施之间存在差距,甚至过分推崇传统的手写板书、讲稿、教学文件的形式,“粉笔+课堂口授”是他们的不二法宝,认为使用信息化手段是多余的,没有多大必要。在信息使用上,掌握信息技术和对信息的运用没有实现整合,没有深挖现代教育信息资源的能力,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信息素养体现在高校教学上是表现为对教学信息的识别、采集、分析、加工、使用,从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促使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教师首先应树立现代教学信息化理念,培养信息意识。教学理念和意识直接决定了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教师应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势不可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主动学习信息化理论知识和技术,提升信息素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使其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导学者、助学者,课程互动、实验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具备课堂设计能力,根据所教授的专业特点和学生个性,结合班级教学内容分析课堂教学全过程。针对不同教学元素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最优化设计,形成一定的信息教学设计能力。高校应该加快信息教学资源库、教学信息平台等环境建设,加大教师信息化日常教学应用的方法培训和资金投入,使教师能熟练设计、掌握教学信息资源并和课堂教学完美融合。

3.基于信息化资源的需求

目前,我国高校信息化资源建设仍存在不足: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数字鸿沟现象比较突出。信息化资源建设基础薄弱,横向的教育部门和高校之间信息流动不畅,资源分散形成信息孤岛。很多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网络,实现信息资源的内部使用,但由于未和公众网络联通,很多教学信息化资源得不到有效共享。一些可共享的教学资源(如网络精品课程、教学课件等)由于缺少统筹规划、制作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表现出质量参差不齐,反复建设等情况,这样反而浪费教育资源。对于信息化资源来说,应该统筹规划实施,建立统一、标准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建议可以参考美国著名高校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常青藤盟校”联盟的形式,呼吁我国有影响力的高校多方参与形成信息化资源共享同盟,实现信息资源整合,共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产生离不开强有力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国家应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鼓励社会资金、第三方力量参与进来,提高信息化基础建设效率,消除地区间信息硬件贫富差距。同时,不断丰富网上教学内容信息资源库,形成更多的信息化课程。引导教师参与或主持信息化资源的研制,从信息课程文化理念上实现信息技术和课程内容、知识模块、体系的充分融合,从手段上,将信息技术结合到课堂教学的前期备课、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中去。

4.基于信息化评价体系的需求

旧的教学评价体系依然是参照过去的教学方法、教学使用手段、相关的教学内容、学习学制而制定,并未把信息化使用纳入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衡量中。有些高校虽然改变了评价标准,考虑到信息化对教育的重要性,但只是偏重表面的硬件数据,如考核计算机教室、数量、多媒体设备等,缺乏对高校教育信息化内涵的深入考核和测评。我们需要制定科学、准确、符合自身发展的评价机制,评估指标参考科学性、全面性、可行性原则,形成以学校和第三方评估机构联合的形式构成信息化评价主体,6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的信息化绩效指标评估体系。依据该信息化评估指标对照高校信息化建设进行评估,发现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将来更好地实施提供理论依据,以评促建。

参考文献:

[1]胡小勇.区域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连城.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3]李忠春,张加新.高校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与发展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