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商务股权激励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研究背景
(一) 电子商务企业蓬勃发展
电子商务是指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增值网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随着全球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互动化成为重大发展趋势的形势,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步伐日益加快,我国电子商务的规模已经超过了20 万亿,占全球首位。如此大的电子商务规模,除了消费群体规模大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除了中小企业B2C 电子商务平台之外,我国涌现出了淘宝、京东、当当、国美在线、唯品会、苏宁易购等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占2016年电子商务市场份额的70% 以上。从发展模式上来看,目前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速度前所未有,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正在向农村市场拓展和推进,表明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二) 政府大力支持电商企业随着我国电子商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使电子商务成为网络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同时也有力的推动了我国商业模式的创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大力支持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国家明确提出加强商贸流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并且提出了5%的发展目标,从这一点来看,国家已经深刻认识到电子商务对我国经济的重要作用,因而给予了大力度的政策支持。针对推动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国家还提出了大创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战略,积极改善电子商务投资环境,引导社会资本向电子商务领域发展。从地方政府来看,很多地方政府都将电子商务企业作为重要的发展对象,比如北京市场积极推行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深圳市出台了《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方案》,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企业;杭州市提出了打造全球电商之都的战略,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电商化长春市以双创基地建设为导向,提出了以电子商务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性举措。
(三) 现阶段财务管理模式对电商企业没有针对性,财经法规和制度不完善电子商务企业作为特殊的企业群体,与传统企业相比有其自我的优势和特点,因而在开展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财务管理模式,但当前我国在财务管理模式方面还没有建立与电子商务企业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财经法规和制度体系不够完善,这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最大的制约性瓶颈。尽管当前我国正在致力于推动网络经济的发展,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但从当前我国财经法规和制度体系建设来看,针对电子商务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还没有形成科学性和系统性,很多都是散见于相关的财经法规和规章制度当中,不仅内容十分有限,而且相关的规定不够具体,无法为电子商务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创造条件。从总体上来看,国家已经对此引起了高度重视,但在具体的推动过程中,相关财经法规和制度的出台相对比较滞后,必然会影响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开展,对此应当高度重视。
二、出现的问题
(一) 观念陈旧,以实体经济的思维
对待电商企业
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在财务管理方面与传统的实体经济不尽相同,最为突出的就是电子商务企业在财务管理模式方面必须执行财务控制,而且各项财务与业务之间还必须具有高度的协同性,通过远程的模式处理和控制财务则更是其特色,因而必须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尽管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与传统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但从政府对待电子商务企业财力管理工作来看,还存在观念陈旧和落后的现象,仍然以实体经济的思维模式对待电子商务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比如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零成本运营是其最为突出的特点,也是电子商务企业开展财务管理的重要创新性理念,但一些电子商务企业还没有建立零成本运营理念,仍然采取实体经济的运营模式,特别是一些电子商务企业为了能够更好的规避风险,因而对短期债务偿还能力给予了高度重视,企业的资本周围率相应的就会下降,这必然不利于电子商务企业更好的开展财务运营、管理和控制等工作,这是需要电子商务企业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
(二) 制度和法规不适应当前电商企
业的发展速度,尚无完整的电商企业财会准则
从当前我国针对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的法规和制度来看,还不适应电子商务企业飞速发展的需要。尽管我国已经将电子商务纳入到国家战略层面,而且也不断强化顶层设计,而且新会计准则也对其具有一定的规制作用,但直到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的会计准则,从这一点来看,已经成为一种缺失。从发达国家来看,一些国家特别是电子商务发达的国家,已经建立了针对电子商务企业的专门的会计准则,特别是对于电子商务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给予了细化规定,而我国在这方面并没有建立专门的会计准则,由于电子商务企业的财务模式都依托网络,财务管理的安全性受到极大的挑战。因而,我国应当从电子商务企业快速发展的趋势出发,着眼于完善我国会计体系,尽快制定专门针对电子商务企业的财务准则。
(三) 电商企业股权和股利分配模式不清晰,股权结构单一
电子商务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像淘宝、京东等这样的大型电子商务企业毕竟属于少数,更多的则是中小型的电子商务企业。对于这些小型电子商务企业来说,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股权结构单一,有的创始股东普遍都占100%的股份,有的电子商务企业则没有进行科学的股权和股利分配模式,导致内部不够和谐和团结,特别是一些创始股东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的控制权,因而不愿意对股权和股利进行科学的分配,这也是当前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方面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比如某中型电子商务企业,在创业发展之初为了能够筹集发展资金,某基层公司创始人给该中型电子商务企业300万元的资金,但在股份的问题上并没有进行明确,这为该中型电子商务企业的后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最后由于股权的问题,使该中型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甚至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三、构建与解决问题
(一) 更新观念,建立独立的电商企业思维
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要想使自身的财务管理模式更加适应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国际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电子商务企业要放眼未来、科学谋划、积极创新,努力在更新财务管理观念方面下功夫,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符合电子商务实际、符合网络经济发展的财务管理思维。这就需要电子商务企业要从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创新财务管理理念,要加速自身财务流程的改造,建立有利于发挥财务管理效能的财务管理模式,特别是要将零成本运营作为重要的财务管理方法,要将自身企业的流动性比例控制在1 左右,通过提高电子商务企业的资金周转率,强化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业务的线上转化工作,改变实体经济财务管理机制,逐步推动银行汇总、货物托运、收付账款等逐步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要大力培养网络财务管理人员,这主要是由于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介质只是票据,因而一定要提高他们的线上管理水平,为电子商务企业转变财务管理模式奠定人才基础。
(二) 加快建立电商企业的财务会计准则
由于电子商务企业具有自身的特殊,开放性、网络化、智能化越来越成为电子商务企业的显著特殊,这就使得电子商务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必须有更规范、更有效、更健全的法规和制度作为支撑。国家应当从我国电子商务企业规模、数量、层次越来越大,对我国经济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强,电子商务企业已经成为双创重要载体的趋势出发,加快建立电子商务企业财务会计准则。可以考虑两步走:第一步可以对现行的会计准则进行完善,比如可以针对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出台相关的实施细则,使电子商务企业能够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第二则要在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之后,将电子商务财务管理纳入到法治化轨道,制定专门的《电子商务企业会计准则》,使其成为电子商务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转变财务管理模式的规范性文件。
(三) 完善电商企业股权分配的模式
这也是陈晓期内的最后一份年报,在去年忙着“内斗”的情况下,这样的业绩已经非常不容易。
不过对比于半月前就年报的“老对手”苏宁电器,国美电器的业绩还是逊色不少。2010年,苏宁电器1342家门店实现营业收入755.05亿元,同比增长29.51%;实现净利润40.12亿元,同比增长38.82%。国美的净利润已经不及苏宁的一半。
对于国美电器来说,张大中已经是国美创始人黄光裕以及陈晓之后的第三任董事局主席。当国美电器在不断纠结于人动的时候,而牢牢控制苏宁电器的张近东在做的是对员工的股权激励,提拔年轻人,加速增长。
当张大中出任国美董事局主席宝座,重回黄光裕的扩张路的时候,市场关注的是,如何与竞争对手苏宁比拼。
业绩较量国美败阵
国美和苏宁两大家电连锁巨头去年业绩较量中,国美显然败阵。
国美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两项数据均低于苏宁电器,其中净利润一项更是不到苏宁电器的一半。苏宁的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底,苏宁的门店已增至1342家,全年营业收入755.1亿元,比2009年增长近三成,公司2010年实现净利润40.1亿元,同比增长38.82%。
不过,“内斗”中的国美在去年净利润增速仍然达到39.25%,与苏宁持平。国美电器相关人士更是一直强调,包括国美、大中、永乐、三联等在内的“大国美集团”整体业绩仍始终保持着行业老大地位。目前,国美上市门店826家,经营收入509.1亿元,单店平均产出6164万元。未上市门店销售规模达到304亿元,总体达到813.1亿元,整体销售规模超过苏宁。
虽然利润只有苏宁的一半左右,但是国美电器2010年的单店收入和综合毛利率的提高速度,要高于苏宁电器,而且这样的业绩还是在那样困难的局面下取得的。
国美电器年报称,2010年其单店产出和每平方米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了21.8%和22.64%,综合毛利率则从2009年的17.32%提高到18.39%。
但是考虑到,苏宁电器的新开门店净增近400家,2010年则净增374家门店至1342家,增幅为40%。其新开门店的盈利需要一两年培育期。因此当年的单店收入相对较低可以理解。
而在2010年,国美电器新开门店139家,关闭低效门店39家,国美已经在为当年的过快发展“买单”。而整个2010年,苏宁开足马力,其净增门店近400家,远超国美集团。苏宁已经在积累多年之后,开始发力。苏宁副董事长孙为民曾向记者表示,“苏宁现在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哪里最值得做,就发力哪里。”
国美内斗苏宁加速
3月28日,新上任的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张大中出席在香港的2010年业绩说明会,这也是自国美3月9日宣布陈晓离职后,张大中首次以国美董事局主席的身份公开亮相。
去年大半年时间里,国美都是笼罩在黄光裕与陈晓的内斗阴影之中,公司业绩不可避免地受到拖累。而国美的内斗,早在黄光裕在走兼并收购的道路时,似乎就注定了。
2006年,行业内排名第一的国美收购排名第三、由陈晓领军的永乐电器的时候,业内人士均认为家电连锁零售的战争已经结束。国美将是中国当之无愧的“沃尔玛”。当时,国美以两倍于苏宁的门店数量,遥遥领先于苏宁。
不过,2008年末,黄光裕的一场牢狱之灾,让国美原本掩盖在下面的问题全面爆发。随着黄光裕入狱,贝恩投资资本的引入,陈晓权威逐步扩大。
之后,黄光裕以创始大股东名义了有关上市公司的谈判进程及非上市业务的相关情况文字说明。大股东指责陈晓过去一年在公司战略方向和经营管理存在问题,并坚持陈晓退出董事会。
在黄光裕与昔日“收留”的对手陈晓的内斗中,苏宁电器则在不声不响的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苏宁任命金明作为企业新总裁。现年40岁的金明,是苏宁内部培养出来的干部。
去年,苏宁电器的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已获得股东大会通过。此次股权激励方案拟授予的股票期权为8469万股,行权价格为14.5元,共分为四个行权期。
行权条件为,苏宁电器2010年~2013年每年度销售收入较2009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0%,且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2009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5%。这也为苏宁电器的加速发展加上了一把“保险”。
张大中的挑战
国美日前公布了480家门店的年度扩张计划,这也创下国美年度开店纪录。在国美新“五年战略蓝图”中,将“加大力度集中在重点地区的门店拓展”作为首项任务,与前任主席陈晓提高单店效益为核心的战略思想迥异。
“跑马圈地”、大举扩张是大股东黄光裕一直坚持的策略,陈晓去年曾提出网络扩张与单店效益提升并举。
不过,张大中在业绩说明上表示,未来国美与“陈晓时代”的国美不会有大的原则性变化,但他希望让国美发展更快。目前国美已对此前提出的5年规划作了新的调整,其中包括着重于快速扩大门店网络、积极完善供应链体系、建立全国及区域物流配送中心、改造优化全国的门店等。从对市场的影响看,国美将开拓二级市场和电子商务业务,推出超级大型旗舰店“新活馆”,并且推广自有品牌产品,加强差异化产品的市场比例。
2011年,国美将加快扩张步伐,按照集群发展模式,在重点地区优先开店,特别是以京津唐、大上海、山东地区、川渝地区以及广深地区等五大重点区域进行开发。重点开发二级市场,在保证供应链的基础上,加大开店速度,完善和扩大在二级市场的覆盖密度。
张大中对自己显然颇有信心,“我相信,我过去30年在家电业中的经验,会帮助这个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旺季+政策刺激=精彩纷呈
营业税免征将扩大范围,更多技术服务、软件开发类软件公司收益。因为利润表中的营业税收及附加,包括了教育附加费和城市建设费,不同的公司税收中各项税负所占的比重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详细地查找了各个软件公司增值税退税的金额,通过计算营业税占当年营业利润比重和净利润比重可以发现,系统集成、金融服务和软件开发、医疗软件开发、电子商务以及电脑的研发和销售等子行业受营业税免征的影响会比较大。如果2010年营业税金占比在10%以上,一旦实施营业税免征,当年不考虑内生增长的因素,公司的净利润有望增长10%,若估值水平不变,对当前股价影响为10%。同时我们通过统计叠加,综合来看,营业税占软件行业的净利润比重为6.16%。
投资建议: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形成直接影响的三大政策,其中增值税退税和所得税的减免将继续延续前期政策,而目前对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测中,大部分都已经考虑了增值税和所得税的影响;营业税的减免是一项新的优惠政策,但是占大部分企业的利润比重不会太大,对于企业的盈利不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但是,到年底之前,软件和计算机行业的相关优惠政策的明细仍将持续出台,会对市场不断刺激,再加上软件和计算机行业的企业较大部分收入确认将在四季度进行,会产生交易性的行情。建议大家持续关注我们前期推荐的东华软件、御银股份、卫宁软件、华力创通、国腾电子、威创股份、软控股份。
东华软件(002065):稳健的系统集成行业龙头
收入和利润保持同步快速增长。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06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9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51元。
公司通过收入结构的不断优化,以及下游行业IT投资需求的持续增长,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望不断提高,全年业绩保持快速增长的确定性较强。基于下游行业客户旺盛的IT投资需求和公司目前获得的订单情况,公司2011年全年有望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30%-50%,业绩保持快速增长具有较大的确定性。预计东华软件2011年到013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81元,1.12元和1.47元。
公司未来2-3年将受益于医疗信息化景气上升。医疗:1、受益于未来新医改,未来2-3年医疗信息化行业将处于景气上升阶段;2、公司去年增加了50-60人,专门针对区域医疗信息化;3、公司HIS系统仍然主要面向三甲医院,未来HIS仍有较大市场空间。电信:电信领域的增幅稍快,甚至快于金融和医疗行业。金融:1、公司集成系统主要针对地方商业银行和农信社。神州新桥在工行的网络集成市场份额占到60%,在交行占到70%-80%。2、中小银行公司参与了中小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未来在城市商业银行以及村镇银行有较大拓展空间。
御银股份(002177):业绩略超预期
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8.12%,实现净利润1.44亿元,同比增长100.94%,考虑到公司的增值税退税的部分还仅仅是去年的退税,而所得税执行的是25%的税率,公司前三季度的业绩略超预期。
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率维持下滑趋势。公司的销售费用率为10.21%,比去年同期的12.71%,下滑了2.5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11.43%,比去年同期的14.98%,下滑了3.55个百分点。可以看出,随着公司收入的大幅增长,经营的规模优势逐步显现。
中国报业从业单位以各种方式实现企业上市始自2000年,至今已有11年的历程。截至2011年9月,实现上市的涉报企业有8家,分别为博瑞传播、赛迪传媒、北青传媒、华闻传媒、新华传媒、粤传媒、新华悦动和中南传媒;已实质性启动上市工作的,分别为浙江日报、、辽宁日报、南方日报、大众报业和湖北日报等报业集团;另有深圳报业等多家报业集团曾先后积极部署,筹备上市。
中国报业企业的上市历程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探索期(2000~2005),共有3家报业企业上市。2000年,成都商报社旗下的博瑞投资借壳四川电器上市;2001年,赛迪传媒借壳ST港澳上市;2004年12月,北青传媒在香港IPO上市,其背景是全球科技网络股牛市行情以及国内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启动。第二个阶段(2006年以来)迎来上市热潮,截至目前,共有5家涉报企业上市。它们是2006年人民日报社旗下的华闻传媒借壳6年后成功变身传媒股;2007年,先有新华传媒(解放日报集团资产于2008年1月注入)借壳华联超市上市,后有粤传媒A股IPO上市,而新华财经传媒(现名新华悦动)更登陆美国纳斯达克;2010年,潇湘晨报借出版股中南传媒A股主板IPO上市。此轮上市潮受益于股权分置改革,背景为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
综观以上8家涉报上市企业,上市给它们的业务经营、资产状况、综合发展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变化。
【上市方式】
报业集团公司上市方式主要为借壳上市和IPO两种(见表1)。
【注入资产】
目前已上市的报业公司在上市时所注入的传媒资产情况如下(见表2):
【主营业务】
目前已上市的报业公司的主营业务基本以报业广告、发行、印刷、文化产业投资等传媒经营性业务为主线(见表3)。
【融资情况】
通过上市,报业企业募集到大量资金,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强了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心,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了资金来源(见表4)。
【经营状况】
目前8家已上市报业公司的经营情况喜忧参半,盈利能力表现不一,其中赛迪传媒、粤传媒、新华悦动还出现了亏损(见表5)。
【股价表现】
总体来看,目前报业上市公司股价表现各异,走势不一。其中,以博瑞传播股价表现最为良好,经营业绩持续向好,股价走势坚挺,市值10年增长超过15倍(见图1)。
图1:上市报业股价走势图
二、我国报业企业上市所揭示的深层次问题
(一)我国报业企业上市的总体特点
1.采编经营“两分开”模式逐渐被采用并推广
随着传媒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报业上市的采编业务与经营业务“两分开”模式逐渐被采用推广。报业上市,实行采编经营“两分开”,用市场的办法,创新体制机制,塑造了市场主体。
先有成都商报社于1997年7月率先成立博瑞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实施采编经营“两分开”,1999年通过资产重组入主四川电器,成功借壳上市。后有北京青年报社在2001年剥离经营性业务,组建股份公司,开始上市前辅导。2004年6月,中央和北京市批准北青传媒可以申请上市的时候,公司恰好有三年连续经营业绩,而且资产清晰,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实现了香港H股上市。此外,赛迪传媒、华闻传媒、新华传媒、粤传媒等几家报业上市公司,都是“广告公司+印刷厂”的模式,即将广告、发行、印刷等经营业务与采编业务剥离后单独上市。
2.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是趋势
整体上市是指一家公司将其主要资产和业务整体改制为股份公司进行上市的做法。整体上市有利于规避同业竞争,确保上市主体的独立性。随着证监会对上市公司业务独立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整体上市越来越成为报业企业上市的主要模式。此前,因政策原因,报业企业上市多采用部分经营性资产分拆方式进行,上市的整体性较差,典型的如北青传媒。近年来,报业上市资产整体性增强,已上市传媒纷纷择机注入资产,扩大上市整体性;新近上市传媒的上市资产整体性普遍较强;拟上市传媒多数也是做整体上市的打算,整体上市成为报业上市的趋势。
以粤传媒为例,IPO上市时注入的传媒资产为印刷与招聘广告,资产十分有限,盈利能力一般,以致上市后出现亏损,公司形象受损。为此,广州日报集团于2010年5月开始筹划关于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拟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广州传媒控股有限公司注入经营性资产。业内分析认为,广州日报集团此次将旗下的广告业务等三大资产板块通过广州传媒控股有限公司注入粤传媒,将能够实现其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另据业内权威人士透露,中央有关部门也有意以广州日报集团和浙江日报集团为试点,探索媒体经营性资产上市之后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模式。
3.上市方式以借壳上市为主,IPO上市逐渐增多
目前来看,借壳上市无疑是大部分涉报企业上市的首选。与审批环节多、周期长的IPO相比,借壳上市手续相对简便,借壳以后,一样可以通过增发新股等方式再融资。同时,由于证监会早期关于关联交易“不超过30%”的规定对于只能采取剥离经营性资产上市的报业集团而言,是困扰其IPO上市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证券市场低迷之时,借壳上市成为报业上市的捷径。
2006年以来,借壳上市的模式不断创新。此前,借壳模式是通过股权转让成为第一大股东,随后注入新资产,将上市公司原资产与业务置换出去,典型的如博瑞传播、赛迪传媒。而近年来,新华传媒等上市企业则采用了定向增发模式。通过定向增发,原股东持股数不变,新控股股东注入资产时以市场价格定价,当市场处于低位运行时,定价对新控股股东有利;同时,原股东乐意注入新资产,这样可以“搭便车”,股价上涨后可于高位减持,获取高溢价回报,以此形成市场共赢。
近年来,上市条件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困扰报业IPO上市的关联交易“不超过30%”的要求,在2006年有所淡化,不再做具体的比例要求;另一方面,借壳上市进一步规范,证监会成立专门机构对借壳上市严格把关。因此,报业企业的上市方式又逐渐转向IPO,而在出版股中,IPO上市更渐成主流。
4.主营业务不断扩展,向全媒体转型
这8家涉报上市公司与上市之初相比,其中多家通过资本运作扩展主营业务,开始跨媒体发展,全媒体战略初见成效。如新华传媒主营业务已包括报业、发行、新媒体等;博瑞传播主营业务从开始时的广告、印刷、发行,到现在已涵盖报业、印刷、发行、广电、网游、电子商务等;中南传媒主营业务涵盖出版、印刷、发行、报刊、新媒体等,它们向全媒体发展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
5.融资能力表现不一,国内A股显现优势
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目前已上市的8家报业公司融资表现总体向好,但表现不一。从上市地点和方式可以看出,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的企业经营表现明显优于境外上市企业。之所以在内地上市表现更佳,原因在于:一是中国内地发行风险较低,新股一般供不应求;二是估值优势,中国内地传统媒体的发行市盈率一般在20倍以上,高的甚至超过50倍,而境外市场在10倍左右,且上市后跌破发行价也是常态。如北青传媒2011年9月股价在4.65元港币左右,仅为发行价18.95元港币的四分之一左右;三是发行成本优势,在中国内地上市成本低于境外市场,可节省30%~50%的发行费用。
6.政府支持成为报业上市成功的重要因素
上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其中政府的大力扶持尤其重要。综观目前的报业上市公司,政府支持成为多家报业顺利上市的重要因素。2000年,在成都市政府的支持下,博瑞传播轻松入主四川电器;2004年,北青传媒作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在上市过程中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一路绿灯,顺利在短时间内登陆H股;2007年,新华传媒在上海市委宣传部的主导划转下,顺利解决股权划转问题,得以借壳上市。可以说,若没有政府在政策、市场等方面的大力支持,这些涉报企业显然很难迅速登陆资本市场。
(二)报业上市目标实现情况
1.基本实现融资目的
从表4可以看出,这些报业上市后基本实现了融资目的,除赛迪传媒经营不善、融资方案未能过会之外,全部实现了融资目的。如果仅靠这些公司自身的积累来筹集这些资金,按其当时的盈利水平至少需要5~8年时间。如今,面对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多重夹击,报业企业借助资本市场筹集低成本资金,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有利于尽快提高核心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报业企业上市后再融资之路并非都一帆风顺。如博瑞传播虽于2007年11月实施每10股配售1.1股,募集2.7亿元,但此前,其配股方案分别于2001年9月、2003年7月两度被证监会否决;华闻传媒虽于2003年10月实施每10股配售3股,共募集5.63亿元,但这也是在真正变身报业传媒股之前实施的,注入报业资产后尚未再融资;赛迪传媒2004年7月拟增发不超过6200万股A股的方案未获证监会核准,至今尚未再融资。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在于报业公司关联交易问题突出,报业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比例一般在50%以上,难以达到证监会“不超过30%”的标准(2006年以前),很难通过审核。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从当前上市的8家报业公司的情况看,上市有效改进和提升了传媒集团的管理能力和水平,通过改制上市,报业公司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和形式上较为规范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引入战略投资者,改善股权结构和管理架构,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中国传媒业体制机制落后的弊端,不断提高了运行质量,提升了公司的管理水平。其中典型的如北青传媒的法人治理结构(见图2):
图2 北青传媒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图
3.募集资金拓展新业务,实现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发展
通过上市,报业企业募集到大量资金,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了资金来源。目前,这些涉报上市公司利用募得资金或通过换股方式进行收购,迅速实现了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发展。如博瑞传播自上市以来,通过参股、控股及资产置换等,积极投资户外媒体、电视台、网游等跨媒体业务,于2009年收购网游企业成都梦工厂,实现了跨媒体业务的高速发展,有利于克服报业盈利模式单一所带来的风险。上市已经成为报业迅速发展壮大的良好平台。
4.提升报业品牌影响力
成都商报社原社长何华章在博瑞传播上市前曾表示:“我的理想是在全国性媒体中占一席之地。这成都商报做不到,博瑞却可以做到。这就是我们进军资本市场的原因。”报业公司通过改制上市,极大地提高了传媒集团的影响力和整体品牌价值。在发行上市的过程中,报业企业通过市场推介活动、挂牌交易和持续的信息披露,有效地展示了企业形象,提高了报业的市场地位和知名度,有助于树立报业品牌,壮大报业的无形资产。
以成都商报社为例,博瑞传播入市后,整个成都商报的企业形象、知名度都有较大幅度提升,影响力开始超出西南地区,受到全国投资者的注意,发行和广告收入迅速增长。特别是发行投递完全按公司制运作以后,依靠上市公司的实力,成都市民可以每天上午8点拿到报纸,四川省绝大部分地区也都能当天看到,使报纸进入了良性循环的道路,报纸的品牌优势在全国范围内扩大开来。
(三)报业企业上市的主要难点
1.体制局限导致上市审核难度大
目前,行业主管部门要求报业上市要做到采编经营“两分开”,以经营性资产上市为主,且报业对上市公司绝对控股,为此,主管部门在前置性审核中,对含有采编业务上市的方案会格外关注,业内人士普遍预计,对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采编业务上市,估计还有相当过程。
而报业由于剥离经营性资产上市,人为割裂了产业链条,证监会在上市审核中会特别关注传媒上市主体的同业竞争、关联交易、资产业务完整性的问题,特别是关联交易的比例问题。而剥离部分经营性资产上市,在规避同业竞争、降低关联交易上难度很大,甚至不可能。这二者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当年北青传媒之所以从国内赴香港H股上市,主因之一就是关联交易比例过高。
2.采编经营“两分开”带来诸多问题
上市公司要使股东利益最大化,但报业企业的特殊社会责任不同于一般上市企业,必须追求社会效益与股东效益的双向平衡。而在报业上市采编经营“两分开”的情况下,报社采编者追求受众满意度,看重长期利益,而上市公司经营者则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采编部门是事业编制,而经营部门则是市场化运作;采编业务不上市,经营性业务上市。这二者最终目标的不一致容易导致协调上的问题,成为报业上市企业的一大难题。
2007年12月,辽宁出版传媒的成功上市,实现了出版编辑和经营业务捆绑上市的突破。但出版社的编辑业务与报刊采编业务区别较大,业内普遍认为,辽宁出版传媒的上市突破,并不意味着报刊采编业务的上市有机会可寻,这方面的突破还需耐心等待。有迹象表明,关于报刊业采编资产的上市,管理层有意通过非时政类报刊的试点来寻求突破。事实上,江西出版集团正在运作的借壳上市,拟将旗下的《致富报》整体注入,有望成为国内非时政类报刊采编资产上市第一股。已上市的报业企业也期待采编业务上市的早日开闸,如北青传媒董事长张延平就希望管理层能够早日出台政策,将纯粹公益性以及党报党刊外的市场化媒体彻底转为企业,并允许采编业务上市。
然而,随着非时政类报刊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对已上市的报业企业而言,出版权和采编业务以怎样的方式与采编业务合二为一,完成出版权的转移合法化和规范化,还有待政策的进一步澄清,这也将成为已上市涉报企业面临的又一大运营难题。
3.激励机制普遍不足
目前,已上市的涉报企业在激励机制上多数采用年薪制,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不多,通过上市并没有建立有效科学的激励制度。这主要是因为政策所限,如国资委于2008年9月公布了《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这是国家层面的对国有企业职工持股参与企业改制和投资进行规范的文件,其主导思想是“控大放小禁关联”,即鼓励国有中小企业职工在自愿基础上持股参与企业改制,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中职工持有改制辅业企业股权,严格控制职工持有国有大型企业股份,禁止国有企业职工向关联企业投资持股。目前报业企业一般属国有大中型企业,原则上只鼓励在辅业企业改制中实施员工持股。另外,这些报业企业即使成功上市了,由于传媒企业的特殊属性,要实施股权激励也有难度。截至2010年12月底,8家报业上市公司中,实施股权激励的只有博瑞传播一家。报业企业高管利益普遍不能与公司利益有效捆绑,难以激发其积极性、创造性与内在发展动力。
反观博瑞传播,从2006年至今,博瑞传播先后实行了三次行权,管理层合计持股3392万股,按2010年8月31日收盘价18.52元计,管理层持股总值62820万元,较初始行权成本16683万元增加46137万元,升值276.6%。对公司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既稳定了公司业绩预期,又给公司提供了一笔再融资,还为公司管理层带来股票升值收益,一举多得。
尽管报业上市有利有弊,但从长远考虑,传媒上市利大于弊。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报业整体步入下降轨道,改制上市成为报业转型升级的有利契机。涉报公司可借力资本市场,实现跨媒体、跨区域和跨行业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真正做大做强。
大北农主营饲料产品和种子业务,兼营兽药疫苗和生物农药。作为一家被农业部、科技部等多家部委认定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及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大北农是国内唯一横跨饲料和种子两类业务的高科技、高成长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业内拥有较高的市场地位和良好的声誉。目前拥有发明专利137项(含申请专利),是全行业拥有专利最多的企业之一。公司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29项,获政府科技进步奖励4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数共计184项,多项技术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国家总理基金项目重大研究成果及国家技术发明相关奖项。目前,公司拥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覆盖全国的营销服务体系和富有竞争力的团队建设等三大核心竞争力。
谈到大北农的发展历程,大北农集团董事、副总裁、财务总监、信息总监薛素文如数家珍。因为过去的15年,薛素文亲历了大北农的快速发展壮大,也是他个人职业生涯从起步成长到成熟的15年。
薛素文,目前负责大北农集团的财务、信息、投资者关系和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专注于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员工持股制度、企业IPO、企业流程建设、内部控制、集团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财务体系及团队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有一套成熟的经验和方法,并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得到印证,取得突出成绩。
文化先行
谦虚内敛和对公司的热爱是薛素文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原本非常低调的他,一淡到公司,那份深深的责任和感情溢于言表。15年来,一心扑在工作上,或许只是对薛素文表象的描述,事实上,经过这15年,他的工作、生活、理念、思维、情怀已经与公司融为一体。这是他本人也未曾想到的。
工作得久了,薛素文慢慢地体会到,企业文化带给大北农无形的力量和价值。也更加体会到财务文化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在薛素文眼里,一个优秀的财务总监不但是财务管理和资本运营的高手,更是企业财务精神、理财思想、财务战略、财务团队及领导力建设方面的开拓者。
薛素文相信,“财务管理不应仅仅管事管钱,更要管人管心。”在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成摞的书籍和资料,一本厚厚的黄色大本,醒目其间――《大北农集团财务工作手册》。看似普通的手册,翻阅了才发现,它更多的是一本生动的大北农财务文化和精神。薛素文介绍,他们每年都会在前一年的基础上修订出台新的财务工作手册,全集团300多位财务人员,人手一册。这不是一种形式,而是实实在在地将财务的目标、精神、文化、内涵、制度要求等深入传达至每一位大北农财务人员的心中、行动中。“财务人员不仅仅是数字、分录、报表的生产者,更应该成为大北农最具战斗力的尖刀部队,成为企业价值的创造者。”他如是说,而事实也的确如此。
大北农的文化和精神,足以让薛素文引以为豪。他非常欣慰地肯定到,对优秀的企业文化的传承,让大北农人能够脚踏实地、不断进取,也让财务这支队伍越加优秀。
薛索文坦言自己是幸运的,能够在正值青春年少怀揣梦想的年代,进入大北农,遇到可敬可佩可亲可近的同事,濡染到优秀独特的企业文化,并能得到充分的信任,放手去干、施展才华,这样的机会的确并非大多数人可以遇到的。当然,幸运的背后与薛素文极强的学习思考能力和他不懈的努力进取是分不开的。
IPO之路
2010年4月,大北农成功登入深圳中小板。为此,公司上下前后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和心血。作为上市管理团队的负责人,几年来,薛素文致力于公司的股改方案及股权激励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公司股份制改制、内部规范化管理、上市筹备与申请。通过不懈努力,公司的治理结构、流程建设、内部控制等方面取得了质的变化。
2009年12月25日,大北农顺利通过中国证监会的审核,获得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的通行证,经过认真筹备和规划,通过北京、上海、深圳的三地路演,公司的价值获得投资者高度认可,并取得每股35元发行价格,总体募集资金超过21亿元,为目前国内同行业IPO募集资金最多的农业类公司,在公司股票顺利发行之后,公司于2010年4月成功登入深圳中小板,当日发行价60元,公司总市值240亿元,为当日市值最高的农业类上市公司,也是到目前为止,创造的亿万员工、千万员工最多的农业类公司。截止2009年12月31日,公司的净资产为8.7亿元,2009年度公司营业收入39.75亿元,净利润为2.81亿元,通过上市和资本运营,公司的价值被迅速放大,从一个普通的农业企业一跃成为最有价值的农业高科技企业之一,这和公司上市团队最近一年辛苦而卓越的努力是分不开了,通过大北农的成功上市,也印证了大北农财务人中的一句话:大北农财务人员也可以成为大北农企业价值的创造者。
信息化领先
薛素文相信,信息化应用是企业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为了让大北农迅速崛起,信息化手段就要走在前面。他们自主研发的信息化系统,如今已经走在行业内的最前面。
还在大学期间,薛素文就对计算机应用有着浓厚的兴趣。工作后,他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直接领导组建了一个专注于集团信息化开发和实施的专业团队。经过几年的摸索,到2010年,已初步构建了集SCM、ERP、CRM、OA和BPM等为一体的适合中国农业企业及大北农集团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该方案以信息的普及化、一体化及商务化为发展方向,坚持以信息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主导目标,本着“关键业务、关键流程、关键应用”的开发思路,以自主研发为基础。目前已经成功上线并实施了办公自动化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财务管理、客户服务网、手机网及其他信息化系统,涵盖了公司及各控股子公司的办公、人事、采购、销售、生产、科研、营运、财务、客户管理及电子商务等方面,全部实现了以集团总部为中心的网络化、一站式办公模式,平均日在线人数超过2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