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教学改革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战场,是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促进教师发展、引导学生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为了贯彻落实县局构建“快乐课堂”的“双自 六环节”课堂模式的实施,扎实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的高效率课堂教学模式,引导教师将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行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校办学水平,特制订本方案。
一、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两年多来,我校按照中心校倡导的课堂新模式,尝试体验,实践反思。教师们有了全新的教育理念、育人观,课堂上也试着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了,学生逐渐活跃起来,思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纵观我校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暗含表面的繁荣,实质无物的隐忧:对课堂教学改革认识上有偏差,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讲得还是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重视知识的传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不够;合作学习形式化,没有实效,假问题、无效问题时常出现等等。忽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作业量过大,过多的占用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因此,我校必须要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从学校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研究形式,探索出一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师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二、基本理念
1、构建“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训练”轻负高效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2、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要使课程适应学生的学习,让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低层次的学生参加活动。
4、授课必须体现精讲精练,对于难懂的,教师要启发,适当点拨,指点迷津。一堂课学生直接使用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教师要把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思考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总目标 :课堂中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有效落实三维目标,要做到一个信任、两个提高:相信每一个孩子内在的潜力,给每个孩子创造一个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孩子的思维、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促进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教师目标:加强科研意识,提高理论素要,提高备课能力,在不断实践和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师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学生目标:明确学习目的,是课堂中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善于合作,有独立学习的能力,积极思考问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成效目标: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探索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师生愉悦。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为了使教师能轻松积极研究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我校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依据课改的总目标,杜绝搞形式主义,找出制约教学效果的因素,制定出可行的教师评价标准,本着解决身边小问题、促进教师快速提高的原则,学校确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下:
1、倡导教师做“三能、三会”教师,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三能即:教师有独立研究教材的能力、教师有独立分析学情的能力、教师有独立设计教学预设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会即:课前教师会研究、课上教师会引导、课后教师会反思。
2、构建“六步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我们按照学科、年级的不同构建了两个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先全力构建完善语文、数学课堂新模式,在此带动下,使所有学科全面铺开,逐步使课改均衡、协调发展。
三至六年级: 独立预习----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点拨释疑----拓展应用----检测提升
(三至六年级学生已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每天放学前老师布置预习目标,并作简单要求,学生在家进行课前独立预习,搜集相关资料或记录下自己的疑问。)
一、二年级:指导预习----提问质疑----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相机引导-----当堂检测
(一、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小,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及时有效地引导。)
五、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独立预习——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点拨释疑——拓展应用——检测提升
模式语文科诠释:
独立预习:是课前学生依据课后题或老师布置的预习目标对课文的自学和初步了解,以及教师对课文的教学思路设计。
每课授课前,布置学生独立预习课文,包括查找有关资料和相关信息,通过查字典掌握文中生字、生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并提出自己的困惑,一并记录在课前预习本上。教师利用集体办公时间,对新授内容进行同级交流,设计出科学的教学思路,提出预设性问题。
合作交流:是指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先将自己预习本上的内容进行交流学习,质疑解疑,并结合老师的预设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学习,本环节突出让学生人人发言,各抒己见,读中感悟。
汇报展示:各小组汇报本组的交流结果,从读中展示自己对文本的领悟,小组间展开竞争,激发学习兴趣。
点拨释疑:对于学生出现偏差的结论或想不出结论的问题,老师要及时引导点拨。
拓展应用: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和特殊句式,进行仿写练习,利用文中的空白点,进行想象写话或续编故事,让学生学以致用,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检测提升:针对本课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达到“堂堂清、人人清”。
新模式数学科诠释:
独立预习:是课前学生对新知识进行自学以及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课前布置学生独立预习,收集相关信息并找出自己的困惑,记录在预习本上。教师利用集体办公时间对新授内容进行同级交流,设计出科学的教学思路,提出预设性问题。
合作交流: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将自己预习本上的内容进行交流学习,教师及时点评并归纳出本节教学重点,本环节设计在激发学生人人发言,积极展示自己收集的信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汇报展示:针对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索学习,各小组汇报演示过程或推导过程,促进小组间互相借鉴,互相质疑,共同提高。
点拨释疑:对于学生出现偏差的结论或想不出结论的问题,老师要及时引导点拨。
拓展应用: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走进生活。
检测提升:针对本节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达到“堂堂清,人人清。”
六、实施策略
我校把教学课堂改革,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作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为保证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我校计划从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完善制度,落实集体备课效益等方面进行改革。
1、健全课改机制 学校成立课改领导小组,由秦淑霞校长为课改组组长,由领导组其他成员及教研组长为课改组成员,全面负责改革方案的实施。
2、落实集体备课效益 改变以往坐班、坐点的集体办公制度,真正促使教师在有效的办公时间内,使教师的个案形成定案。每课授课前,教师利用办公时间对新授内容进行同级交流,设计科学的教学思路,提出预设性的问题。教师务须积极参与备课,基本做到一课一案,一课一反思。
3、改变学习方式
(1)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2)接受式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3)课堂中学生座位编排可以呈多样化,老师要在行动上把教师的讲台变为学生的展示台,要常走在学生中间关注、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拉近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4)倡导小组合作,具体安排:每个小组以6人左右为宜,基本要优、良、中、差相结合,每个小组中男女生搭配要协调,学生性格要互补。要设立语、数小组长各1名,小组成员必须分工到位,要开创“人人都是班干部,生生争做学习星”的局面。小组里要建立互助意识,小组间要打造竞争意识,任课教师要有针对性制定组内评价体系和组间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良性竞争的品格的形成,做到以学风导班风。
4、反思提升
学校每个阶段要依据实施方案所制定的学习研讨、实践反思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课改工作中针对出现的种种问题及时反思总结,非常关键,前一阶段的总结是后一阶段工作调整提高的依据,使“推进活动”丝丝相扣,一环紧扣一环。
5、以制度促落实,以活动促发展
学校不定时进行片段听课,把握课堂设计情况,严把教师讲课时间不得超;备课检查做到经常化,评价备课质量改进;积极开展课改教学活动,着重检测学生素养能力,力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6、完善评价机制
(1)能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并有自己独到的处理方式,依据平时查看听的情况及备课效果依次进行评价。
(2)根据课堂教学改革进展情况分科目、分年级听课,由各教研组长组织本段教师,着重抓住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生成、学生的学习方式、参与状态、目标达成等环节集体评议。
(3)以年级为单位,每月评选出优质课案、论文、课改反思及随笔等。
(4)初步对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有转变行为的,通过书面东西及教师参议评议打分。
(5)对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做的突出的教师,可在年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优秀教师评选中给予倾斜。
(6)对不积极参与课改的教师,将采取:“一谈”(谈话指出问题)、 “二警”(提醒警告)措施,督促参与。
当前部分实验仍存在着灌注式、机械式的教学方法,教师牵着学生的思维走,实验方案、实验步骤等都由教师确定;实验内容大部分是验证性的实验,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方法缺乏创新性,基本是机械模仿;实验过程中学生一般只是机械重复,缺乏积极主动的思维及创新。这种实验模式缺乏对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如何改变这些弊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内容及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提高实验室开放率,使实验教学与管理更加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二、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校2010年增设了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在专业开办之初就建立了专业实验室,包括矿井通风与安全、矿井瓦斯防治、安全人机工程、矿井仿真模型等实验室;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对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条件的建设,使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拥有较为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设施。实验教学是大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至关重要。学院一直坚持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改革和实践,实验教学在培养和提高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保证实验教学时数及质量
在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总学分始终保持在25%以上,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了时间保障,同时也为实践教学改革创造了条件;此外,我们还不断加强实验教学的过程监控,确保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实验教学及管理模式改革
根据我校安全工程学科专业方向、师资队伍及实验室的建设情况等,对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的管理和使用进行了改革,按照实验设备的功能属性将实验室分成三个研究分室,再依据教师的个人研究方向把他们分配到相应的研究分室中,既承担本分室实验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又承担学生在本分室的实验指导。教师既是授课教师,又是实验教师。各实验分室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适当调整学生实验时间,并且可以开设课程以外的综合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学生业余时间下实验室,达到实验室的充分利用。通过改革,实验室与教研室相互协调,加强了实验室与教研室及任课教师之间的联系,使实验与理论教学更好地交叉与互补。
(三)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从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出发,实验教学的类型不能停留在验证性实验的水平上,而应根据学生能力实行分层次教学。既要有基础性实验的训练,也要有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运用知识、创新等适应工程实践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经过前两年对安全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实验进行筛选优化,逐步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内容和方法,初步形成了“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三个层次的实验体系。目前,基础性实验已经减少到40%以内,更多地安排了如瓦斯放散初速度测定、高压容量法吸附测定、煤层瓦斯含量测定、矿井(巷道)通风阻力测定等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
(四)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深入实验室
为了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安全学科的新技术、新成果,拓宽视野,学院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申请创新基金等多种形式开展科研活动,与教师一起深入到实验中来。老师结合自己的科学研究方向及课题,将课题中与实践联系紧密且有一定难度的实验项目交给学生,学生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理论知识,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自己确定实验方案并组织实施,从而掌握具体实验的设计思路,提高动手、分析解决问题及科学研究能力。
(五)实验室开放展望
开放实验室是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充分发挥实验室功能的有效措施。开发实验室给了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向纵深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014年,在综合考虑了实验室已有条件、人员配备等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将实验室的研究领域、方向及成果通过多种渠道向学生进行广泛宣传,增加学生对开发实验的了解和兴趣;制定对本科生开放的年度开放计划、实践内容和规章制度。每年指定专门教师或科研人员负责和开展本科生科研实践活动,设计适合于本科生从事的科学实践项目,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结束语
1.开展实验室与教研室(双室)融合性教学模式改革,实行双师制(教师实行授课教师与实验教师的双重身份),使实验室与教研室及任课教师加强联系,使实验与理论教学更好地交叉与互补。
2.结合课程更新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初步形成了“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三个层次的实验体系,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 教学改革 方案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当前技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它需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进而全面推广一体化课程教学。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大课程创新和教学改革力度,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贯通融合的课程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技能人才规模化培养,探索符合技工教育特色的改革与发展之路。
二、基本原则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尤其是要结合各专业特点,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2.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要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以学生为中心
构建有效促进学生分组互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工作的责任、获得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加快实现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三、具体方案
1.实施理实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模式,理论教师只讲理论,而实习指导教师只管实习教学,这就势必造成理论与技能的脱节。
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按企业的一个个典型工作任务使理论与实习教学穿行,强调知识的“实用、必须、够用”及“教、学、做”紧密结合。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分为若干个工作模块,每个模块由2名双师型教师指导,以分工协作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学生在某一工作站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即可进入下一个工作站进行下一个工作任务。
2.全面更新人社部一体化教材
根据人社部一体化教材发行情况,各专业将全面更新一体化教材。专业建设中心组可搜集与一体化教学相关的教材、习题册作为教辅材料。在对人社部一体化教材使用一年后,专业建设中心组根据校企合作企业的需求,依据人社部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开发技术规程,借鉴德国、英国、北美、澳大利亚、新加坡等职业教育模式和一体化教材编写模式,对人社部一体化教材进行修订完善,教学模块增加校企合作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组织开发适合本校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校本教材及辅助教学材料,力争构建以企业需求为核心,更接近企业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高度结合。
3.严格按照分组互动教学法实施课堂教学
将每班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教师策划、组织和引导下,以工作页为基础,以分组讨论、个人展示、集体评价和教师点评等形式组织教学。整个教学流程包括:提出任务分组讨论展示汇报点评归纳评价记录。
教师按照一体化教材工作页中的课程学习目标创设情境,提出典型工作任务。各学习小组针对典型工作任务中的问题查阅资料、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各组选出代表展示讨论结果或实施方案。教师对学生展示内容点评和指正、归纳总结,并对学生讨论结果做出评价,记录在课堂教学跟踪记录表上,该表作为学生课堂表现、平时成绩和该课程学分的参考。
4.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工作站
按照“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理念,根据专业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建设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具备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工作站。增加学习区、工作区、材料区、产品展示区、企业文化区以及效仿企业的加工设备、计算机网络信息查阅系统等设施,将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一,集教学、实训、生产、鉴定于一体,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条件。
专业建设中心组在构建一体化教学工作站时需要充分考虑本专业特点、人社部一体化教材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和校企合作企业的需求。
5.建立一支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教师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首要条件。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是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要求既是教学行家,又是技术能手,能将各种知识、技能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
在一体化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教师企业实践能力、一体化课程开发能力,形成一支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示范性强的优秀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
加强一体化教师培养的途径有:通过政策引导,举办形式多样的校内外培训和学习;通过“请进来”的方法,聘请各类专家到校讲座、指导或担任兼职教师;通过立标课、教师技能大赛等活动促进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广泛开展“师徒结对”活动;通过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认证考核提高教师技能水平;安排教师进行企业实践锻炼,带来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提高专业技能素养;通过产学研结合,在科研应用、课题开发中提高教师创新能力;通过技能竞赛锻炼和提高教师操作技能。
6.创设一体化评价机制
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强调过程性考核,特别是要加强核心技能的培养,通过合作、探究、交流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打好坚实基础。同时要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融核心技能到行业通用技能之中,避免学习、考核两分离。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是灵活且个性化的。
7.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相关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工作
及时总结改革中的经验教训,用正确的教改理论来指导教改实践,使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按照各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十二五”规划科研课题指南的要求,广泛开展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与实践研究相关的课题研究,总结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经验与教训,形成相对系统的一体化教改理论体系,以进一步指导一体化教改实践。这样就保证了一体化教改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使一体化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四、保障措施
一、《消防管理学》课程教学服务社区安全建设的意义
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高技能的技术型人才的任务,如何在高等院校教学模式上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突出高等人才的实用性,突出高等技术人才的实践能力是高等院校老师一直在研究的问题。同国外成熟的社区学院相比,我国高职院校服务社区的功能还有很大的差距[1]。因此,高职院校的老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既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进行知识能力和知识结构的教育,还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服务社区安全的能力[2]。社区安全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是消防安全,“消防安全,人人有责”是消防工作的方针,消防安全是跟每个社区群众息息相关的部分,加强社区消防安全工作是预防和减少火灾的有效措施,是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部分[3]。
由于社区群众的文化层次、年龄层次、职业层次等各个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消防管理一直是保障社区消防安全的重要措施。高校的《消防管理学》课程一般是从消防设备和消防相关规范两个方面进行教学,课程内容偏向于理论,教学方式也偏向于理论化教学,不能很好的体现授课对象的实践能力和课程的服务社区功能。因此,本文在进行《消防管理学》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对《消防管理学》课程服务社区安全建设的功能进行研究,以求合理的展开该课程,使其最大限度的服务社区安全。
二、《消防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服务社区安全建设的措施
一般院校消防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有燃烧的原理、火灾的特点、灭火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灭火剂的原理和灭火范围、常见的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火灾自动报警联动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法规、火灾调查等内容,理论性非常强,有些院校由于实训材料等原因,教学方法全是课堂讲授,不能体现消防管理的实践性,在服务社区消防安全中的实际应用性不高。
针对以上方面,《消防管理学》课程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做了改进。
1.课程内容方面。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于火场中人员逃生和疏散、灭火器扑救火灾的范围和操作方法、火灾自动报警联动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主要构件和动作原理、防排烟系统的主要构件、消防安全检查、危化品管理的内容,重点在于消防器材、消防设施的操作、维护和管理,以及日常消防巡查和消防检查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消防设施设备、消防检查的内容,并能够将这些内容应用到实际社区安全检查、社区初期火灾扑救、社区宣传教育中。能够及时发现并消除社区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能够对社区的消防系统进行检测和维护,保障消防系统的正常运行,能够及时发现初期火灾并正确报告火警,能够正确使用灭火器、消火栓等社区常备消防设备扑救初期火灾,能够有效组织消防宣传教育,提高社区群众的消防意识和防火警惕性,达到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去服务社区安全的目的。
2.教学方法方面,为了增强教学效果,丰富课堂形式,除了传统的讲授法之外,还采用案例法、模拟训练法、实训法、实验法、兴趣小组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2.1案例法,比如,利用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件,讲解以硝化棉为例的易自燃物质的火灾特点以及扑救此类火灾宜采用的灭火物质,并说明此类危化品储存、运输时的注意事项;利用蓝极速网吧案件讲解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规范,并说明放火罪具有主观故意、直接实施放火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等特点,此外,案件中有一防火人由于未满14周岁未受到刑事处罚,这是由于放火罪对年龄的界定条件是年满14周岁的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行为人。案例法可以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2模拟训练法,比如,在消防宣传教育中,宣传对象不同时,宣传教育的方式和内容肯定会有所不同,据此,把学生分为四组,一组进行宣传教育,其他三组扮演宣传对象,通过模拟真实的宣传教育场景,分别模拟对象为小学生、大学生、老社区居民、企业员工四种情况下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效果良好。另外,通过释放烟雾弹和打响火警铃声,模拟真实的火灾场景,组织学生在火场中快速疏散逃生,使学生熟悉火场环境,克服人在火场经常出现的从众心理、归巢心理、向明心理、恐慌心理等影响疏散逃生的心理活动,理智的进行疏散逃生。模拟训练法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增强了学生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3实训法,带领学生进入郭溪街道,对社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并提出改进措施,包括二氧化碳灭火器压力不足应该重新重装、消火栓水压不够应该维修、感烟探头不灵敏为误报禁止在附近抽烟或使用明火、楼道内乱拉电线违反相关规定有引发电气火灾的危险应该立即拆除等内容,这些整改措施大多被社区采纳。实训法增强了学生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
2.4实验法,组织学生使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和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对铁桶内燃烧的汽油进行火灾扑救,并要求学生在使用灭火器之前检查灭火器的铭牌和压力,确保灭火器处于可有效工作范围,加强了学生对灭火器检查内容的掌握,锻炼了学生操作灭火器的能力。
2.5视频演示法,通过flash动画和视频演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的动作原理,讲解其中主要的构件及其作用,带领学生到实训室观摩实际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防排烟系统,要求学生画出其动作顺序图,并注明主要构件的作用和动作机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6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形成一个兴趣小组,在节假日之前进入郭溪街道的社区,采用海报、灭火器演示、防火小贴士等多种形式对社区群众进行消防宣传教育,在11月9日全国消防日,组织开展消防展览,包括常见消防标识展示、危化品标识展示、灭火器使用展示、火灾自动报警联动系统展示等内容,参观群众还可以参与到灭火器的使用、消防知识问答等活动。
三、《消防管理学》课程服务社区安全建设的困难和展望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改革 酒店、烹饪专业 现场服务实训教学 方案设计
一、我校酒店、烹饪专业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一)我校酒店、烹饪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安排上,欠缺统一的要求和整体的规划;第二,实习实训设备欠缺,实习项目上比较单一,在操作训练上达不到要求;第三,教学团队上欠缺一支精良、高效的教科研骨干队伍;第四,目前培养出的学生欠缺对本专业的了解,缺乏对职业生涯的规划。
(二)适应社会发展,改革专业课程设置。
1.酒店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建议。
(1)以酒店的需求,划分不同的工作岗位目标。通过划分不同的岗位,我们了解了酒店不同部门的需求,因此在设置课程中要突出“仪容的修饰”、“仪态训练”、“语言表达能力”、“酒店营销知识”、“前台服务与操作技能”、“餐饮服务技能”、“客房操作技能”、“调酒技能”、“会议服务”、“计调业务”,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个“能力”不局限于一般的操作本领,而是包含这个职业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及态度。
(2)根据主干课程,设置不同的环节。对于“前台操作技能”、“餐饮服务技能”、“客房操作技能”、“导游业务”课程教学分为“到店前的准备工作、到店时的引领工作、到店后的接待服务、离店时的送别工作”等环节。如餐饮服务岗位技能分析:通过餐饮服务岗位技能的分析,餐饮服务模块包含的内容:礼仪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把握客人心理能力、推销能力、服务技能、服务意识、清洁卫生特殊问题的处理融合的一体化教学。
2.烹饪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建议。
根据烹饪专业课程体系及其特点,借鉴临沂市技师学院烹饪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经验,将理论课与技能训练课融合,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五个大模块,进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
(1)原料质量鉴别与采购保管模块。这一模块对应的专业课程是“原料知识”。在实训教学中我们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天由指导教师带领,轮流采购实训原料。在此过程中,学生对“原料知识”中的有关原料采购、保管、质量鉴别等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提高了原料采购、保管、质量鉴别技能,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2)菜单设计与成本核算模块。这一模块对应的专业课程是“烹饪基础知识”。由于实训菜品主要服务于我校师生,学生既是制作者又是顾客,可以在校内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设计出令客人满意的菜品。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学生严格核算菜品成本,既增强了节约意识,又提高了菜单设计与成本核算技能。
(3)冷热菜加工与制作模块。这一模块对应的专业课程是“原料加工技术”、“烹调技术”等。在教学中,教师将以上知识融合在菜品制作中进行讲解,学生容易掌握。由于要进行成本利润的核算,有利于督促学生节约原料、精细加工、讲究卫生。
(4)面点加工与制作模块该模块,对应的专业课程是“原料加工技术”、“面点技术”等。在教学中,教师将以上知识融合在面点制作中进行讲解,学生容易掌握。
(5)管理与销售模块,此模块对应的专业课程是“厨房管理知识”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人员分工、同学合作、实训准备、设备养护、安全生产、原料利用、面点成品的销售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锻炼,便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才能,同时将“营养卫生”等知识与菜品质量控制贯穿于各模块当中进行教学。
二、我校酒店、烹饪专业学生现场服务实训教学方案
我校老城校区2011年秋季进驻学生将达到4000余人,为了满足新校区师生用餐要求,学校将扩建原有学生食堂,并在食堂三楼开辟一个休闲吧,提供区别于学生食堂的特色餐饮服务。为了提高我校旅游部酒店、烹饪专业学生的技能操作及服务水平,利用休闲吧开放营业的时机,开展二年级学生校内的餐厅经营服务实战演练,让这两个专业的师生在真正的经营服务中得到专业教学及技术能力的提高。以下是现场服务实训的具体方案。
(一)实训地点。
老城校区食堂三楼休闲吧,面积200平方米,可供80人同时用餐。
(二)实训对象。
1.酒店专业。
10旅游6班、10雨露3班、10雨露4班
2.烹饪专业。
10旅游2班、10旅游3班
以上班级轮流到休闲吧进行现场服务实训,每月轮换一次,每个专业选派2名专业教师担任实习指导老师进行全程指导。
(三)实训目的及相关专业课程。
通过休闲吧营业时学生所提供的现场服务,充分锻炼烹饪专业学生的烹饪技术水平及酒店专业学生的餐饮服务水平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1.与实训相关的烹饪专业课程。
烹饪原料知识、烹饪原料加工技术、热菜制作、面点制作、餐饮成本核算、餐饮企业经营与管理等。
2.与实训相关的酒店专业课程。
旅游心理学、饭店管理概论、礼貌礼节、餐饮服务与管理等。
(四)实训时间。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具体安排见下表:
(五)实训具体构思。
1.前期准备工作(在七、八月暑假时准备完毕,休闲吧于九月正式营业)。
(1)关于休闲吧的起名:旅游部先设想好若干名字,并在全校师生中征集意见,确定最后名字后请校领导或知名人士为餐厅题名。
(2)关于休闲吧的设施设备、餐厅的格调布置:厨房及餐厅设施设备均在准备阶段采购完成。
(3)关于厨师、餐厅服务员工作服的定制:由于我部学生均有工作制服,建议定制本休闲吧专用的围裙(含厨师、服务员),学生在实训服务期间可穿工作服,佩戴围裙即可统一着装。
(4)关于菜单的设计及菜式的选择、成本定价:采用每日菜单的形式,由烹饪及酒店专业教师先期制定出一周菜谱。
(5)实训学生的身体健康检查:要求所有在休闲吧参与实训的学生必须取得健康证,否则取消实训机会。
2.现场服务实训期间。
(1)轮班安排:按照营业时间把烹饪及酒店专业学生分两班倒,中午及晚上为同一批人,下午为一批人。
(2)每班次各个岗位设置及人员配置。
①厨房区域(25人):原料检验员(2人)、刀工切配员(4人)、打荷(2人)、热菜师傅(4人)、卤水师傅(2人)、面点师(4人)、传菜员(4人)、洗碗工(3人)、厨房总管(1人,由烹饪专业指导老师担任)
②餐厅区域(25人):预订员(2人)、迎宾员(2人)、点菜员(3人)、茶水饮料吧(2人)、值台员(12人)、收碗工(2人)、收银员(1人)、餐厅主管(1人,由酒店专业指导老师担任)
(3)轮岗安排:每月每位实训学生在一个岗位实训周期为一周,到期由实习指导老师安排轮岗。
(4)休闲吧开放营业时全程由学生进行服务(含食物供应),实习指导老师现场进行指导。
3.休闲吧未营业时间的安排,在三楼学生食堂区域由指导老师负责。
(1)原料采购(烹饪专业师生);
(2)对前一工作日的营业状况及实训情况进行小结;
(3)进行意见收集、研究制定下周菜谱,设计菜单;
(4)餐饮服务、烹饪技术专业技能培训;
(5)中式烹调师、餐厅服务员职业资格考证复习。
4.关于休闲吧经营管理及成本收入等问题的确定。
(1)餐厅服务对象:本校师生及住校家属、家长
(2)经营方针:微利经营,用心服务于我校师生
(3)实训时间安排表:
(4)原料采购:由厨房总管(烹饪专业教师)提前一天下单,由专业教师带领烹饪专业学生会同后勤食堂部统一采购,后勤处负责采购的先期付款,休闲吧负责原料的验收入库及入账管理,采取签单按周结算。
(5)中午及下午当班期间实训服务员工的工作餐由本休闲吧提供。
(6)休闲吧的经营利润由旅游部与校食堂按4∶6的比例分成,旅游部的利润所得用于指导老师的课时补助及实训表现优秀学生奖励。每班实训结束评选出5名优秀实训学生给予奖励。
以上方案设计顺应了当前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趋势,使老师和学生均能在现场服务的实训教学中得到教与学技能的提高,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巨红.浅析酒店服务专业的一体化教学.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月下旬刊).
[2]烹饪专业一体化教学探讨.临沂市技师学院商务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