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数学中的环保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注重环保教育
严峻的环境污染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全球性问题,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环境教育对培养人的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小学数学是一门以传授数学知识为基础的学科,也是一门宣传环保知识、渗透绿色教育的重要学科。在小学数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从小培养正确的环境态度,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掌握环保知识和技能。数学源于生活,教师不仅要讲授教科书上的数学知识,而且要结合学科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努力挖掘生活中的环保问题,把它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环保知识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环保知识,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巧妙渗透环保知识,抓住契机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了解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例如 在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我创设了同学们进行环保活动的情境:学校每年节约用水16吨,半年可以节约用水多少吨?在练习题中也渗透绿色教育:如六年级同学收集废电池288节,一班35人,二班37人,平均每人收集多少节?这些应用题的内容说的就是同学们自己的环保行为,所以做起题来大家感到既亲切又熟悉,同时也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这种潜移默化的环保教育,很容易被学生接受,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环保意识。
二、发掘环保素材,发挥教材功能,加强环保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绿色教育素材,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环保教育功能,选择大量有说服力的数据、资料,向学生进行爱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环保教育。例如在学习和倍应用题时:教室里有桌子和凳子共108张,桌子的张数是凳子的1/2,求桌子和凳子各有多少张时,可先让学生说说桌子和凳子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在让学生计算出桌子和凳子有多少张后,我借助电脑用低沉的声音介绍:近十几年来人们由于大量砍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严重危害,这样,把环保教育与书本知识有效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爱护植物的情感,养成他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教学,我再引申相关的材料,使学生既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又加强了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加强动手能力,多种活动感受,深化环保教育
一、巧用教材,适时渗透
环保意识的提高,要通过教育来改善,人们的思想意识,要从小抓起,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有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优势。
首先,我结合教材中环境教育的内容进行分类,结合身边近年来环境的变化,绿化面积的提高等一些具体数字,制订出相应的教学计划。为了把环境教育自然适度地渗透到教学中去,我主要从应用题中挖掘可渗透的内容,并找贴切的结合点,融于教学设计。如:在低年级学生练习数数的同时,教育学生要爱护我们周围的一草一木,爱护公共设施,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杂物等,使我们生活的环境多姿多彩,生气勃勃。又如三年级“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中,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牛、马、羊,蛇、蛙、鸟等动物,让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的同时,还使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只有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共同生活,地球才完整、美丽,所以我们要爱护身边的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还有通过举例介绍风景秀丽的桂林有多大面积,每天游客量,每天的旅游收入,让学生感受我国的大好河山秀美的同时,了解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引导他们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其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从居住环境到校园环境,从自然环境到人工环境,组织开展数学知识的教学。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爱周围的环境……类似这样的题目还有很多,虽然教学大纲上没有明确提出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但我想,面对现实社会,这种内容的问题会在学生做题的同时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孩子环保保护意识,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品行。
二、调查周围数据,融入课堂教学活动
社会飞速发展,信息量变化和信息传递的速度日新月异,因此,要在数学教学中自觉地、有目的地体现环境变化教育,高质量的生活享受,就要善于搜取当代社会与数学紧密联系的相关信息。一是平时广泛阅读书报,时时留心有关数据,以便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提供环境教育的数据。如:收集植树对于我们有哪些益处?节约用水的好处?为什么要节约粮食,不浪费一粒米?为什么要减少使用塑料袋,杜绝白色污染?通过提倡低碳生活,你感受到哪些变化,对比相关数据,看看生活的变化有多大,从而了解环保、节约的重大意义。教师再出示以下题目供同学们做准备,以备课上使用:
1.树木就像空调机一样,每平方米的树木每天向空中散发5千克的水分,这样水分吸热而降低气温,那么1000平方米的树木可向空中散发( )千克的水分。
2.你们知道一双一次性筷子,有多重?(5克);一棵树能产出多少双筷子?(5000双);我们学校一天要消耗多上双筷子?那么全县、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一天、一月、一年又消耗多少双筷子呢?这样得砍伐多少树木呢?每棵树木每天可以释放多少氧气,吸收多少二氧化碳?这些树木又会怎样呢?对我们的环境影响有多大呢?不算不知道,一算真是下一跳 。通过你的认知进行核算数据,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受到教育,逐步影想和改变学生的生活习惯、增强低碳环保意识。
教学时结合学生的实际,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引发学生思考: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数字,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培养学生养成“爱绿护绿、节约环保、”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做保护地球的好公民。
三、开展绿色环保行动,提倡低碳环保生活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环保,关注环保,参与环保,在教学中我注意融合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努力创造环保教育氛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理解和应用的同时,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如: 在数学实践课中我们依据学生渴望对课本以外知识的吸收与理解,我们组织了“探索绿色世界”活动。这个活动是利用学生每个学期的社会实践时间,我们组织“绿色环保小队”去探索绿色世界,通过调查、总结、反馈以后,使学生惊奇地发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不自觉地在制造着污染,破坏环境,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统计人们由于环保意识的浅薄所造成的损失与危害。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资源,减少垃圾,防止废弃物污染环境。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环保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渗透;感恩教育
一、利用教材的素材,发掘感恩资源
(一)发掘素材,感恩祖国
数学课堂,曾经被认为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知识传授,没趣味性和育人功能课堂,其实这是一种对学科的偏见。在数学教学中,同样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和价值观,只要有育人之心,在备课时,善于利用教材内容,任何一节课在情感培养中都可以渗透感恩教育。我们只要钻研教材,发掘教材中内在思想教育因素,并把感恩教育结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教学,就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现在的北师大新版数学教材出现许多“你知道吗”的片段文字,使用好这些文字段,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教育,科学精神的启迪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比如,数学家的故事、我国数学史上许多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的事迹等都可以渗透到课堂。
新版教材中还编写了许多来自生活情景的数学题型。在备课与制作课件时创设丰富的生活经验的情景,这不但有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的“有效对接”,更有利于把感恩教育融于其中。例如在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校周一升国旗的情景(在庄严雄壮国歌中升起的五星红旗),设计问题:五星红旗是什么图形?引出学习认识长方形课题,这自然而然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之情。如在“统计”图表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教材提供的年度工农业生产值、财政收入或城镇、城镇周边农村百姓生活消费水平进行比较,不但让学生学习利用这些数据可作统计图,而且让学生知道这也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成果。点评:我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
(二)数形结合,感恩自然
数学这门课程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体验与应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教材中发掘,把日常有关的环保教育与数学教学进行相结合。例如,我在教学一块长方形的公园面积的时候,让学生先说说花草树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并让学生讨论应该如何保护地球的一草一木。点评:从小爱护花草树木,热爱环境,树立感恩大自然的情怀。
在教学整数的乘法时:全班分成5个小组(一周5天)打扫卫生,每组有9人,这个班有多少人?通过这到例题并结合我们班的情况我说:我们在同一个班里学习和生活,每个同学都有责任和义务把班中负责区域卫生搞好。点出:环境卫生都应该由大家来完成,可是有个别同学在打扫卫生是不认真。
通过发掘教材与情景教学,学生既学到新的数学知识又渗透了环保教育。
二、利用题与算式,增添感恩色彩
(一)创设问题,感恩父母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着最基本的数据与算式可以编成富有感恩教育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在解答中增添感恩色彩。例如,在教学小数的乘法:结合母亲节的到来,我们四(6)班同学做亲手做礼花送给母亲,每人每小时做21朵花,1.2小时共做多少朵花?让学生知道在数学学习中记住母亲从怀上我们到出生乃至到今天都是为了我们成长而不辞劳苦。点评:我们要孝顺父母!
又如在“购物”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用子女为父母选购衣物的小品表演,计算消费过程,在问答和计算中流露对父母的感恩。在此基础上,老师点拨:尊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千年传统美德,人人都应自觉履行。
(二)巧用算式,孝顺长辈
在教学加减乘除等混合计算题目时,要善于将日常生活中买文具、书本、玩具、衣服等消费情况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关爱父母,勤俭节约,爱惜资源的品行。再通过算式的意义,结合对话互动,让学生阐述父母生活中探亲访友的开支情况。点评:让学生在实践行动与生活中理解感恩教育的真正内涵,做到人人都应自学履行,这样利于知识与美德双收。
三、利用课堂的互动,体验感恩情怀
(一)团结互助,感恩他人
数学课堂提倡合作学习、分组讨论的互动课堂。我们可以利用课堂的互动,营造团结互助、协作探索、齐心求知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扬团结友爱,合作奋进的时代精神。
在教学“分一分”时,我设计让学生上台来表演,让他们动手演示,并说明有了任何好东西,不能自私独占,而应该发挥团结友爱的精神,分给自己的同学、兄弟、亲友、伙伴。点评:从小养成在团结互助学习中要学会感恩他人的好品德。
(二)合作学习,尊重他人
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可先将班级同学分成几组,提出问题:让他们分给对方5个李子,合作讨论并操作。学生各自拿数目不一的道具(李子)进行模拟分配。在分配完全后,让各组长汇报分配结果,有的正好分完,有的则剩下1个、2个、3个或4个。这时,教师引导出:“会不会出现余5个,或者5个以上的情况?”通过这种分组合作,就能让学生加深对“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的理解。同时,在课堂练习、提问回答中,也可加强学生的沟通合作,让学生在课堂合作讨论中不断强化学生合作学习中尊重同学做法。点评:合作学习要包容他人、尊重他人。
四、利用课后的作业,延伸感恩的心镜
关键词:小学数学 渗透 德育
小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是数学教学目的的任务之一。作为数学课不仅要传播基本的数学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数学是小学教学的一门主要学科。新课标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指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当务之急。如何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笔者根椐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数学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大致可以从显性的、隐性的、理性的三个方面展开。
一、巧抓情境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众所周知,新旧教材的一个明显区别是新教材增加了更多的情境图。这些情境图内涵丰富,含义深刻。巧妙利用情境图,充分挖掘情境图中的资源,将是新教材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亮点。
1、以故事形式妙用情境图。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因此,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如在教学《比多少》一课时,就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想象,然后编一个故事。学生都争先恐后编出了非常有趣的“小猪帮小兔一起造房子”的故事。教师适当点拨,如果没有小猪的帮忙会怎样呀?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乐于助人的思想教育。
2、以讨论形式领悟情境图。
有很多情境图,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如在教学《6、7的认识》时,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大扫除的情境,让学生在数数的同时展开对图上小朋友的讨论,使其深受爱劳动、爱清洁的教育。又如在教学《8、9的认识》时,教材本身就是一个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环保教育图片,让学生讨论图上的小朋友都是怎样保护环境的,我们平时又应该怎样做?使学生领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总之,情境图都是以学生平时易于接触的事物为对象,不失时机地抓住情境图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由用数学入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思品教育与用数学相结合,是最灵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结合教学内容,我们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编出一些思想性强和教育性强的应用情境,就是很好的思品教育素材。
例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部分用数学的内容时,我们可以在引导学生数小动物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保护小动物、当一个文明礼貌的小观众等思想教育。再如学校组织植树活动,小明栽了9棵树,小红栽了8棵树,一共栽了多少棵树?并从中贯穿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可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由此可见,一幅用数学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是非常深广的。作为教师应该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三、在数学习惯上下功夫,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数学对学生理性精神是培育德育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一种理性的德育功能。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思维高度抽象的学科,数学中一些概念的界定、法则的运用、结果的验证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和规定,稍有疏忽往往会使解题过程前功尽弃。很多数学问题的求解常常要为一个符号的确定,一个式子的建立,一个辅助平面的作出……绞尽脑汁。这就使某些意志薄弱者望而却步,因而教师在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同时,也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磨练吃苦耐劳的品质,培育坚忍不拔的意志。在解题的实践中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不懈探索的科学态度。
作为教师,必须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要切实注意并发掘教材所蕴涵的思想教育因素,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学习中的表现,及时地、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那种认为数学是属于自然科学范畴,思想教育与此无关;认为自然科学本身就含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相内容,教学中就能灌输这方面思想的消极态度是不利于数学教学的。任何脱离数学教学、牵强附会、穿靴戴帽的教育教法都是不利于思想教育目的、削弱基础知识的教学的。因此,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重在渗透。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209-01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1.结合小学数学中的内容渗透德育
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小学数学课本中收入了许多生动的素材,教师要结合有关数学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家的杰出成就,介绍现代中国人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例如,我国商代形成的十进制,比西方早2000年;公元3世纪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分数除法法则,给出了最小公倍数的严格定义;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在世界上首先提出了3.1415926
2.言传身教,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
教师是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教师自身的师德示范,在所有的方法中,是最有效、最有影响力的。不少学生之所以喜欢数学,往往是因为他喜欢那个数学老师,而之所以喜欢那个数学老师又是与老师的为人师表密切相关的。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深远的。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因此,教师要时时、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以身立德,并真诚的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爱的沐浴中逐步发展。
3.认真钻研,充分挖掘教材德育内容
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材料,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用充满智慧的眼睛充分发掘教材中教丰富的德育素材,同时把课堂扩展到了无限丰富的大自然、生活中,以至整个人类社会,让学生不仅学会书本上的知识,也学会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地球……从这个层面来讲,课程内容已经赋予了不同的意义,教师已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课程内容的创造者。例如在概念教学引入、推导和应用的辩证分析过程中,在沟通数学知识间的紧密联系过程中,有机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让学生在变化中求发展,实现知识迁移。教材中还有许多的数学史料或插图,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只要教师能认真挖掘教材,可以找到更多德育教育的素材,一旦学生将崇高理想和眼前的学习结合起来,他们的兴趣是长久的,其间发挥的潜能更是不可估量的。
4.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5.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是培养人的健全人格,而培养健全的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数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如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我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边审边思考:"题目有没有抄错?先计算什么?再计算什么?能否简便计算?"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步一回头,自觉进行检查,及时纠错,自觉分析错误原因,防止再错,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小数点等必须写清楚工整、规范,做完作业后要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
总之,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应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这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起点。数学教学中德育功能渗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教学能真正为新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材服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董景霞;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之我见[J];学周刊;2011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