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共财政改革

公共财政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共财政改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共财政改革

公共财政改革范文第1篇

WGA是指覆盖英国所有公共部门的一组合并财务报表。它借鉴商业会计方法,为整个公共部门制作一套基于通用会计准则(简称GAAP)的、统一的合并财务报表,其目的在于:提供质量更高的、更透明的信息,支持财政政策的发展,更好地管理公共服务,以及更有效地分配资源。

1、WGA涉及的范围。

《政府资源和会计法案2000》为WGA提供了立法框架,它要求财政部为每个履行公共职能的实体,以及部分或全部由公共资金支持的实体准备WGA。具体来讲,基于GAAP的WGA的合并范围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四个地域的各种类型的1300多个公共实体。这些实体分为以下几类:

(1)中央政府。包括核心政府财政基金(’Coregovernment’financialfunds,例如:国家贷款基金账户);政府部门资源账户;非部门公共实体;养老金计划,包括中央政府养老金计划,国民保健服务、教师等其它非基金性的雇员养老金计划);部门资源账户中未包括的国民保健服务实体等。

(2)地方当局(Localauthorities)。包括四个地域的各类议会(如:单一制议会、郡议会、自治市镇议会、区议会等等);消防机构、警察机构、缓刑委员会、旅客运输机构;废物处理机构、资源保护局;地方教育当局及学校等。

(3)公营公司(Publiccorporations)。包括国有行业、其他公营公司、营运基金等。

2、建立WGA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合并的方法论问题。由于合并的工作量非常大,采取财政部与政府部门相配合的方法,由财政部负责整个合并过程及账目的编制,并利用政府部门作为中间人,由它们负责其主办实体的子合并(sub—consolidation)。在合并步骤上,采用阶段性方法,先发展中央政府统一账户(CGA)和未经审计的、基于统计原则的WGA,再过渡到基于GAAP的WGA,并且对账户进行几年的模拟运行,以确保质量。财政部还通过成立专门的项目团队和咨询组,制定详细的合并进度表,要求每个相关公共实体制定年度数据进度表等多种措施,来确保WGA项目的顺利实施。

(2)集团内部交易的问题。WGA把所有的公共部门看成一个完整的实体,因此必须排除集团内部交易的影响,即从合并的WGA数字中对销掉不同公共实体之间的所有物质交易和结余。此外,对在多个账户中报告的交易要进行调整以避免重复计算,这主要涉及到集中基金账户、国民贷款基金、国民保险基金。

(3)会计政策和会计惯例的一致性问题。合并必须基于统一的会计政策框架,这是一个基本原则。而英国各类公共实体采用的会计政策体制并不一致,具体会计政策的差异也加大了合并的难度。为此,必须比较、调节和集中公共部门中各类法规及会计指导系列,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惯例。

(4)WGA报告的形式和内容。《政府资源和会计法案2000》指出,早期的WGA报告至少要包括三个核心报表:财务绩效报告(即收入与支出账户,相当于损益账户)、财务状况报告(即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要解释主要的数字是如何得出的。通过这些高度集中的报表,为议会和其它使用者提供有用的宏观经济信息。

(5)审计问题。为了增加WGA的可信度,其账目必须进行独立的审计。这一审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并入WGA的各个公共实体的法定审计,为此,应当建立与公共实体审计行业标准类似的审计标准,规范审计意见的形式,明确审计权限,并且协调不同审计人员的工作。例如:根据合并范围,明确主计审计长(简称C&AG)、私营部门审计人员、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审计委员会指定的审计人员、北爱尔兰主计审计长等不同人员的审计权限和范围,协调不同审计人员对会计确认等问题的差异。此外,可以开展一至几年的审计模拟运行,以检验其效果。

3、WGA的发展目标。

(1)中期发展:建立基于统计的WGA。在开发和实施基于GAAP的WGA的同时,财政部决定先为整个公共部门开发未经审计的、基于统计原则的WGA。它可以在财政年度结束后较短的时间内生成,有利于为短期或中期财政政策及时提供所需的数据,以促进财政政策的发展,此外,它有可能提高基于欧洲账户体系(简称ESA)的国民核算账户的质量。

(2)中期目标。建立WGA的中期目标是以GAAP为基础,准备一套完全经审计的WGA,它既会流入(feedinto)基于ESA95的国民核算账户,也会流入基于统计(也基于国民核算账户)的WGA(如图1所示)。经审计的、基于GAAP的账目以年度为基础生成,它要经过议会的详细审查,并且为财政政策和经济政策服务。其主要的信息来源为:部门的资源会计与预算(简称RAB)账户、信托和养老金计划的财务报告、地方当局和其他公共部门实体的账户。

基于统计的WGA年度或季度为基础产生。为了产生季度信息,它需要从国民核算账户和部门RSB账户中生成综合的数据,并且对国民核算账户分类进行调整以生成使用RAB分类的账户。这些未经审计的季度信息应当及时准备好以进入短期的财政政策规划过程。

为了生成图中所示的结果,一些来自WGA的数据可能需要进行调整或者与其他数据相结合。例如:考虑到ESA分类,可能要进行数据调整以编制国民核算账目;一些预测可能需要把GAAP信息与人口统计规划的数据相结合等等。

二、对WGA的评价

1、英国政府对WGA的期望。

近年来,在新工党的领导下,WGA已经从最初的关注增加透明度、增加各类政府部门和公共实体之间的财务责任,发展到与政府决策(尤其是经济层面的决策)直接相关。不论对政府本身,还是对议会、纳税人等其它潜在使用者而言,建立WGA都具有明显的好处。

政府希望WGA能够为各个层次的政府部门、议会、纳税人等用户提供质量更高、更透明的信息,以辅助经济政策的发展,通过更好的决策促进经济绩效的改善,从而使纳税人受益。

2、对WGA的批判性分析。

(1)WGA辅助宏观经济决策的局限性。政府期望通过WGA提供对宏观经济决策有刚的信息,特别是帮助处理代际公平问题和财政可持续性问题。这里隐含的假定是:WGA能够包括养老金、税收、社会保障人口预测、固定资产使用期限等黄金法则管理所需的重要信息,但是WGA信息难以达到这些要求。为了责任目标,必须确保这类资产的保护成本、维修成本等信息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在政府账目中。

(2)政府债务合并的困境。现实的困境是:政府一方面希望WGA提供所有公共部门债务的合计数据,另一方面又不想将一些重大的债务(如养老金负债)列入资产负债表。这种矛盾心理直接影响了WGA信息的可用性及其合并的进程。债务合并困境的典型例子有:(a)关于“铁路网”(NetworkRail)实体21万亿英镑债务的会计处理问题。主计审计长应用英国GAAP,认为铁路网的债务应该列于资产负债表中,而国家统计署应用ESA95原则,认为这一债务应该在表外。(b)对私人主动融资(PFI)、公私合作(PPP)项目的会计处理。根据FRS5中设定的基本原则,WGA合并中应当包括PFI项目(因为政府确实从项目中受益并且承担了在长期中为项目提供经费的义务),但是PFI项目却被保留在表外。PPP项目中与政府合作的私营公司的资产、负债既没有列入公共部门资产负债表,也没有列入特定用途实体(简称SPE)的资产负债表。

(3)合并会计技术的问题。同私营部门相比,公共部门在使用合并会计技术的概念及操作上都更为困难。主要表现在:(a)由于高度合并的数字,WGA可能掩饰了一些绩效较差的政府单位,而且低估了那些绩效较好的单位的贡献,难以提供评价政府财政状况和财政业绩的充分信息。(b)合并界限难以确定。关于公共部门的定义多种多样,不同的界定标准反映了不同的政治责任。反对编制WGA者认为:将非部门公共实体、地方政府、国有行业等纳入WGA会引起误导,因为这些实体与中央政府在宪法上是独立的,中央政府不拥有这些实体的任何资产和负债。但是支持WGA者认为:如果尊重这些实体的宪法独立性,WGA将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些实体或多或少地从中央政府那里接受资助。(c)WGA审计中涉及的实体众多,难以协调。一方面,主计审计长、四个地域各自的审计机构、私营部门审计人员都有自己独立的审计权限,另一方面,主计审计长等主要审计人员必须依靠次要审计人员的工作。要想管理次要审计人员的工作,主计审计长必须拥有否决他们工作的权利(如果审计缺乏质量)。但是,目前并没有清晰的审计直线职权,不同公共部门审计实体之间又竞相争夺地盘,使得WGA审计过程存在重要的结构缺陷,在会计确认问题上各种审计实体之间可能存在大的分歧。(d)WGA要求公共实体实施权责制基础的会计系统,大量的中央政府账目也已经改为权责制基础,但是由于获取信息的技术难度,税收的计算仍然是现金制基础的。部门RAB的合时性和质量,以及上述未解决的问题都会危及WGA的效用。

WGA是对现有国民核算账户的重要补充。国民核算账户、基于GAAP的WGA、基于统计的WGA,这三个账户都有可能彼此接受数据,例如:可以通过WGA生成的数据改善国民核算账户的数据。

公共财政改革范文第2篇

(一)公共财政的内涵

公共财政是政府凭借政权的力量获取资源、筹措收入,为社会提供满足公众需要的公共产品与服务,是政府实现资源配置的活动。公共财政的核心在于“公共性”。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与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内在关联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所有的职能都是财政活动”,不论是经济建设、行政管理还是公共服务,政府的任何活动都要通过财政来实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提出,就是要求调整和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的职能重心放到公共服务上来。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内在要求,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系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物质保障。

二、当前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现状分析

1994年以来的财政体制改革从加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出发,主要致力于提高“两个比重”,即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关注于财政收入体制改革。公共财政框架下的预算会计,又称为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它是一般会计原理在企业之外领域的应用,是用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社会公众和经济组织提供行政管理、社会服务等“公共产品”,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政府单位、社会团体和各类公共机构、公益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及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系统。但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非盈利性组织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对预算会计进行一定的改革,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当下社会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需要。财政支出体制,尤其是各级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相对滞后,对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功能定位、各级财政的职能分工等方面的改革不够深入,因此,当前我国公共财政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

三、我国预算会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一)现行预算会计范围过窄,难以全面反映政府资金运动

目前的预算会计仅限于与预算资金收支有关的范围,并没有全面反映政府的资金运动及结果。

1、对政府固定资产的核算和反映不全。目前的预算会计制度中,总预算会计没有核算和反映政府的固定资产。这意味着用于购置政府固定资产方面的财政资金,一旦支出以后就退出了政府和公众的视野,不利于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不利于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

2、总预算会计制度不能适应政府资产多样化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投资形式除了无偿拨款及部分有偿贷款以外,还有政府参股等多种形式。在政府参股的情况下,现行的总预算会计核算制度只能反映为当期的财政支出,不能对国有股权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无法真实地反映政府资产状况,也难以实现对国有资产所有权和收益权的管理。

(二)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基础存在局限性

随着预算会计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经济对政府资金管理的需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制度在很多方面暴露出局限性。

1、无法全面准确地记录和反映政府的负债状况,不利于防范财政风险。由于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实际支付作为确认当期收入和支出的依据,在这种记账基础下,财政支出包括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并不能反映那些当期虽已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政府债务,使政府的这部分债务成为“隐性债务”。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政府的这些债务被“隐藏”了,政府的财务状况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其产生的不良结果。一是,不自觉地夸大了政府可支配的财政资源和造成虚假平衡现象,对宏观经济决策和市场运行产生错误导向。二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相同会计期间政府权力和责任不相匹配,有可能出现政府代际的债务转嫁,导致各届政府间权责不清,不能客观、全面地评价和考核政府绩效。

2、不利于正确处理年终结转事项,造成会计信息不实。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进行的总预算会计核算中,存在因跨年度支出而出现结余不实的问题。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经常会遇到预算已安排,但由于各种原因当年无法支出的问题。如果按照收付实现制的要求处理,容易造成当年结余不实。类似情况在中央及其他地方财政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今后随着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办法的推广,类似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三)会计报告信息不完整,透明度不高

从目前来看,虽然我国有着覆盖上百万预算单位和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预算会计体系和层层汇总上报的会计报表制度,但从总体上看,预算会计信息的报告和使用都是不够充分的。

1、缺少统一的政府财务报告制。目前我国没有实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预算会计信息主要是通过政府的预算和决算形式来间接地传达给立法机关和公众的。由于政府预算的主要任务是向公众提供政府预算的收支计划和执行情况,所能传达的预算会计信息非常有限,政府的债权、债务、债务资产等财务状况不能得到全面的反映,在预算编制比较粗放的情况下,就更为有限。

2、会计报告内容不完整。反映信息过于简单。目前的预算会计报表内容不能全面反映政府的资产和负债状况。这一点尤其表现在总预算会计及其报表之中。因此在总预算会计报表中并不能反映。对此类情况,不仅立法机关和公众难以进行监督,财政部门自己也缺少准确的了解。3、会计报表项目列示不科学,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首先,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列示不科学。其次,收入支出表的项目列示不合理,难以操作。再次,预算内外资金核算方法不统一,影响会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

四、公共财政框架下预算会计的改革思路探讨

(一)建立和支出预算管理相互适应的公共财政的管理框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公共财政的框架逐步完善,这使得公共支出预算的范围将会以社会共同发展的需要作为界定。在实践中,一些单位不符合这显示标准,则不应该纳入到公共支出的预算范围之内,也不应该继续由财政对其进行经费的供给,对于这些单位来讲,应该逐步的退出公共预算的范畴,进入到市场,通过企业会计的方法来进行核算。对于目前不断增加的事业单位和其他的非盈利组织,则应该明确的纳入到预算会计的体系之中,这不仅仅有利于对各个组织规范化的进行管理,同时也有助于创造更加公平的环境,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与此同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应当开展必要的改革,将基建资金纳入到会计单位来开展核算。

(二)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政府会计体系

实践过程中,政府的会计准则理论结构重要是指在一定的会计环境中,基于会计假设、会计目标和会计原则所构筑的会计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构筑完善的会计体系已经成为了社会各方的共同要求,这同时也是日后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开展预算会计改革,应当强化政府的会计准则研究,尽快的制定出一套科学完善,有先后顺序,并且概念统一的政府会计准则。值得注意的是,在政府会计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依据国家发展的现实情况开展具体的体系制定工作。

(三)完善政府财务报告和相应的审计制度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很少编制全面和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这显然不利于新形式下政府工作的顺利开展。虽然目前每年都在召开政协和人大的会议,政府也做了相应的工作报告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但是这些报告除了预算执行报告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年度预算的收支情况之外,并没有完整的、详细的全年政府财务报告。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这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加强群众对于政府监督的作用,为构建廉洁、高效的政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还应该完善对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计工作,审计工作的参与有利于提升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督促政府官员更加高效、廉洁的开展工作,最大限度的防止和杜绝政府官员的和贪污腐化现象。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体系的完善不仅仅有利于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同时也能够使得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加科学有效,因此审计报告毕竟要成为政府财务报告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部分。

(四)政府会计中应当实行权责发生制的会计记账方法

公共财政改革范文第3篇

1994年以来的财政体制改革从加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出发,主要致力于提高“两个比重”,即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关注于财政收入体制改革。公共财政框架下的预算会计,又称为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它是一般会计原理在企业之外领域的应用,是用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社会公众和经济组织提供行政管理、社会服务等“公共产品”,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政府单位、社会团体和各类公共机构、公益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及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系统。但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非盈利性组织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对预算会计进行一定的改革,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当下社会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需要。财政支出体制,尤其是各级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相对滞后,对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功能定位、各级财政的职能分工等方面的改革不够深入,因此,当前我国公共财政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我国预算会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一)现行预算会计范围过窄,难以全面反映政府资金运动

目前的预算会计仅限于与预算资金收支有关的范围,并没有全面反映政府的资金运动及结果。

1、对政府固定资产的核算和反映不全。目前的预算会计制度中,总预算会计没有核算和反映政府的固定资产。这意味着用于购置政府固定资产方面的财政资金,一旦支出以后就退出了政府和公众的视野,不利于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不利于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

2、总预算会计制度不能适应政府资产多样化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投资形式除了无偿拨款及部分有偿贷款以外,还有政府参股等多种形式。在政府参股的情况下,现行的总预算会计核算制度只能反映为当期的财政支出,不能对国有股权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无法真实地反映政府资产状况,也难以实现对国有资产所有权和收益权的管理。

(二)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基础存在局限性

随着预算会计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经济对政府资金管理的需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制度在很多方面暴露出局限性

。1、无法全面准确地记录和反映政府的负债状况,不利于防范财政风险。由于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实际支付作为确认当期收入和支出的依据,在这种记账基础下,财政支出包括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并不能反映那些当期虽已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政府债务,使政府的这部分债务成为“隐性债务”。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政府的这些债务被“隐藏”了,政府的财务状况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其产生的不良结果。一是,不自觉地夸大了政府可支配的财政资源和造成虚假平衡现象,对宏观经济决策和市场运行产生错误导向。二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相同会计期间政府权力和责任不相匹配,有可能出现政府代际的债务转嫁,导致各届政府间权责不清,不能客观、全面地评价和考核政府绩效。2、不利于正确处理年终结转事项,造成会计信息不实。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进行的总预算会计核算中,存在因跨年度支出而出现结余不实的问题。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经常会遇到预算已安排,但由于各种原因当年无法支出的问题。如果按照收付实现制的要求处理,容易造成当年结余不实。类似情况在中央及其他地方财政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今后随着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办法的推广,类似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三)会计报告信息不完整,透明度不高

从目前来看,虽然我国有着覆盖上百万预算单位和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预算会计体系和层层汇总上报的会计报表制度,但从总体上看,预算会计信息的报告和使用都是不够充分的。

1、缺少统一的政府财务报告制。目前我国没有实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预算会计信息主要是通过政府的预算和决算形式来间接地传达给立法机关和公众的。由于政府预算的主要任务是向公众提供政府预算的收支计划和执行情况,所能传达的预算会计信息非常有限,政府的债权、债务、债务资产等财务状况不能得到全面的反映,在预算编制比较粗放的情况下,就更为有限。

2、会计报告内容不完整。反映信息过于简单。目前的预算会计报表内容不能全面反映政府的资产和负债状况。这一点尤其表现在总预算会计及其报表之中。因此在总预算会计报表中并不能反映。对此类情况,不仅立法机关和公众难以进行监督,财政部门自己也缺少准确的了解。

3、会计报表项目列示不科学,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首先,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列示不科学。其次,收入支出表的项目列示不合理,难以操作。再次,预算内外资金核算方法不统一,影响会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

三、公共财政框架下预算会计的改革思路探讨

(一)建立和支出预算管理相互适应的公共财政的管理框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公共财政的框架逐步完善,这使得公共支出预算的范围将会以社会共同发展的需要作为界定。在实践中,一些单位不符合这显示标准,则不应该纳入到公共支出的预算范围之内,也不应该继续由财政对其进行经费的供给,对于这些单位来讲,应该逐步的退出公共预算的范畴,进入到市场,通过企业会计的方法来进行核算。对于目前不断增加的事业单位和其他的非盈利组织,则应该明确的纳入到预算会计的体系之中,这不仅仅有利于对各个组织规范化的进行管理,同时也有助于创造更加公平的环境,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与此同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应当开展必要的改革,将基建资金纳入到会计单位来开展核算。

(二)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政府会计体系

实践过程中,政府的会计准则理论结构重要是指在一定的会计环境中,基于会计假设、会计目标和会计原则所构筑的会计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构筑完善的会计体系已经成为了社会各方的共同要求,这同时也是日后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开展预算会计改革,应当强化政府的会计准则研究,尽快的制定出一套科学完善,有先后顺序,并且概念统一的政府会计准则。值得注意的是,在政府会计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依据国家发展的现实情况开展具体的体系制定工作。

(三)完善政府财务报告和相应的审计制度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很少编制全面和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这显然不利于新形式下政府工作的顺利开展。虽然目前每年都在召开政协和人大的会议,政府也做了相应的工作报告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但是这些报告除了预算执行报告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年度预算的收支情况之外,并没有完整的、详细的全年政府财务报告。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这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加强群众对于政府监督的作用,为构建廉洁、高效的政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还应该完善对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计工作,审计工作的参与有利于提升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督促政府官员更加高效、廉洁的开展工作,最大限度的防止和杜绝政府官员的和贪污腐化现象。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体系的完善不仅仅有利于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同时也能够使得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加科学有效,因此审计报告毕竟要成为政府财务报告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部分。

(四)政府会计中应当实行权责发生制的会计记账方法

公共财政改革范文第4篇

当前,我国地方财政职能正在开始经历从对辖区经济社会的直接建设投入、主观规划,向提升地区公共服务质量、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的职能转型,这一转型过程既与我国财政分权改革不断深入的大环境有关,更与多年来地方财政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特别是所取得的经验教训有关。依据Musgrav。DlMusgrave的公共财政理论及其分权思想,地方财政职能被主要定义在受益范围具有地域特点的公共产品供给的资源配置调节方面,而非积极主动地寻求地方经济增长。虽然我国公共财政制度改革从20世纪90年代就己开始,但地方公共财政职能的确立与法定至今还处于探索阶段。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新常态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地方财政职能的公共化转型也将迎来重要契机。其中,如何客观看待以地方债务问题为主要矛盾的地方财政运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寻求现实可行的公共化财政职能转型路径,很可能成为未来我国地方公共财政改革取得突破的重要路径选择。

二、研究假设与变量选取

1.研究假设

基于现有文献的研究结论和对我国地方债务现状的分析,从长期动态角度来看,地方债务规模的变化与地方政府性投资、地方民生支出和地方土地出让金收入之间应存在某种多边双向互动关系,而地方财政收支缺口、地区城镇化水平同地方债务规模变化之间的关联很可能是单方向的。然而,模型所探讨的问题并未到此结束,作为模型中设定为地方债务形成原因的各要素之间同样存在着各种长期动态的联动关系,而这种关联将通过各种不同路径综合作用于地方债务规模的变化,这也正是以下理论模型构建和之后计量分析方法选择的初衷。各要素间的具体主观假设如下: 假设1:地方财政民生支出压力将与地方债务规模变化之间形成长期正向互动关系。假设2:地方政府投资性支出增长将与地方债务规模的变化构成长期相互刺激。假设3: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支缺口将导致地方债务规模长期趋于膨胀。

2.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本文将假设推论中所关注到的要素具体定义为地方财政民生支出(LEG)、地方政府性投资支出( FIE )、地方公共预算收支缺口(LFG)、地方土地出让金收入(LT)、地区城镇化水平(UR),以及地方政府负债规模(LDG)六个核心变量,并辅之以必要的对数和差分变换。其中,地方政府负债规模以地方性国有企业负债为测度依据,地方政府投资性支出以地方性国有企业投资来代替,地方财政民生支出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和就业,地方土地出让金收入来自于相关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决算数而非土地出让收益(纯收入),地区城镇化水平采用通常意义上人的城镇化的含义,即本地区城市居民占人口总量的比重来反映。

三、实证方法与结果分析

为了有效观察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我国地方财政职能从建设投入向公共服务转变的历程,特别是地方债务因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所起到的积极或消极作用,本文在对变量数据进行必要实证检验的基础上,①采用VAR与VEC模型对变量间的长期动态关系进行了估计,估计结果如下:

其中,VAR模型整体检验结果中AIC与SC统计量的值分别为一5. 7584和-4. 3016 VEC模型整体检验结果中AIC与SC统计量的值分别为-4. 4633和-3. 5567均较小,说明两个模型的整体估计效果均较好。

当然,本文构建以上模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寻找各变量在不同时期的短期内生关系,而是关注它们彼此之间的长期动态联系。因此,围绕地方债务变量并借助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筛选出有实证意义的脉冲响应函数及其图像,模型研判将得出变量间随机波动的长期动态影响结论。地方债务规模的变动为地方财政民生支出、区域城镇化发展带来单方向的长期正向冲击,说明地方民生支出压力的增强并未引发地方债务规模的膨胀,应该是更多地通过地方公共预算予以消化,而地方债务收入的扩大却着实推动了地方财政民生支出的长期增长,可见地方债务收入对增强地方财政民生支出资金保障能力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同时,实证结论否定了城镇化的加速扩张是推动地方债务规模膨胀长期动因的主观假设,而反方向的因果关系及长期正向影响成立,这进一步说明了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主观能动性极强,其举债行为并不出自客观环境的需要,但却反作用于如城镇化这样客观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因此,从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把控与疏导出发,将其作为未来我国地方公共财政改革突破的重要路径,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其满足地方公共需求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将逼迫地方政府公共预算制度的实质性变革,以及地方财政职能的公共化确立。

四、政策启示

以上分析结论对于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地方财政职能公共化转型、体制创新、地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城镇化进程的理性推进,特别是地方债务收入的管控、风险防范,以及背后更为综合的财政因素分析、机制把控与问题疏导,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政策启示作用。

首先,加大纵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力度,构建自治型地方财政体制。当前,虽然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的试点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进,但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风险的警惕始终牵动着中央财政的敏感神经。在集权模式仍占主导地位的财政体制中,地方政府直接显性举债是否会加剧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信用透支,引发政绩或赤字竞赛,地方债务总规模及风险控制应以何种尺度为标准,地方政府的债务人身份及其义务应如何在法律、制度、政策上予以明确,等等,这些问题的规避或是解决,要么缺乏体制条件,要么无经验可循。

公共财政改革范文第5篇

关键词: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单一帐户;预算会计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自本世纪初期开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开始进行重大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措施包括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效绩评价,以及参照国际惯例改革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等。我国目前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侧重点是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单一账户。

一、目前我国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侧重点

1.部门预算

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它是由政府各部门编制的一个涵盖部门所有公共资源的完整预算。编制部门预算的基本要求是将各类不同性质的财政资金统一编制到使用这些资金的部门。实行部门预算可以正确反映一个部门的资金使用全貌,加强对投入产出效果的测量,增加资金使用的灵活性、透明度,有效地抑制腐败等。可以说,实行部门预算是建设公共财政体系的重中之重。部门预算的编制采用综合预算形式,部门所有单位的各项资金,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财政专户核拨资金和其他收入,统一作为部门和单位的预算收入,统一由财政核定支出需求。按部门编制预算后,可以清晰地反映政府预算在各部门的分布,从而取消财政与部门的中间环节,克服单位预算交叉、脱节和层层代编的现象。

2.政府采购

在财政支出预算管理改革中,政府采购制度应是一项重大的工作。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所属实体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和为公众提供社会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按国际规范一般应以竞争性招标采购为主要方式),从国内、国际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公共部门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行为。实行政府采购后,对于行政单位专项支出经费,财政部门不再简单地按照预算下拨经费给行政单位,而应当按照批准的预算和采购活动的履约情况直接向供应商拨付货款,即财政对这部分支出采用直接付款方式。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现代政府采购制度是强化财政支出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政府采购制度的实质是将市场竞争机制和财政预算支出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使政府可以得到价廉物美的商品和服务,实现物有所值的基本目标;另一方面使预算资金管理从价值形态延伸到实物形态,节约公共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应积极推行政府采购的招标制度。招标是采用市场化的方式,通过竞争性的招标来引导财政资金的使用,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对所有财政资金实行竞争、择优、公正、公开、公平的方式进行采购,杜绝财政资金使用的浪费和腐败,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3.国库单一账户

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对从预算分配到资金拨付、资金使用、银行清算,直到资金到达商品或劳务供应者账户全过程进行监控的制度。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政府财政资金管理办法。它是市场经济国家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强财政收入管理,解决财政性资金分散支付所存在的弊端而采用的一种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其核心内容是集中支付。在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下,所有财政资金都要通过单一的国库账户和一个总分类账系统进行收支核算,收入通过银行清算系统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通过银行将款项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商或用款单位,财政资金只保存在国库单一账户,对财政资金余额实现现金管理。

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财政资金管理分散,部门单位开户混乱的问题,而且增强了财政部门库款调度的灵活性,从而提高了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和实施效果,从而有利于实现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建立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后,财政收入将直缴国库单一账户,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目前收入缴库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跑、冒、滴、漏现象,真正解决财政收入不能及时、足额入库的问题。对于在预算范围内的合理支出,财政资金拨付一次到位, 不需经过层层划转,有利于保证项目资金的及时需求,大大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财务收支程序规范化,资金运作过程透明度高,制约机制更加完善,可以对财政资金的收入、支出实施全过程的有效监督,有利于防治腐败现象的滋生,促进资金使用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

部门预算、国库单一账户、政府采购作为当前我国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侧重点,三者环环相扣,为了合理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积极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我们有必要对预算会计制度重新进行审视,以达到制度的衔接。

[NextPage]

二、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对预算会计的影响

我国的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预算以及事业行政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随着中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按照公共财政理论设计的预算管理模式已开始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等环节的管理制度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我国预算会计环境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

1.部门预算对预算会计制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