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股权激励的方法

股权激励的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股权激励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股权激励的方法

股权激励的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实物期权 专利权 净现值法 期权定价模型

无形资产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特别是20世纪80年的以来,信息、通讯、交通、管理等领域的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使得无形资产成为国家经济增长、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事实证明,拥有重要专利、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的企业在经济效益上远大于一般企业。可以说现代企业价值“已经从砖瓦等有形资产转向专利、顾客名单、品牌等无形资产”。2008年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明确指出,为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国家综合实力,要推动以专利权为代表的知识产权的产业化进程。

专利权价值评估是专利技术转让、专利权证券化等重要交易行为的核心问题。加强对专利权评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传统专利权评估方法及其局限性

我国对专利权的三种传统评估方法有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但是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成本法是指在现行市价的基础上,用重置成本扣减各种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从而确定被评估专利权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成本法的主要缺点是现行重置成本、折旧额的确定缺乏客观性。其次,重置成本法未能体现专利权的超额获利能力。专利权的价值取决于其带来的预期收益,而成本高的专利权未必能带来高的收益。再者,成本法未能体现专利权最重要的特点,即隐含的未来不确定性。成本法缺乏对市场和获利能力的考虑,一般很少使用。

市场价格法是国际上使用较为普遍的评估方法,但也存在着自身的缺陷。专利权交易活动有限、专利权之间的差别大、保密性强、不确定性高等特点使得市场法需要的各种参数都难以获得。市场法进行专利评估时要求拥有充分发育的专利权市场和专利资产证券化市场,我国目前并不存在这样的条件。市场法被国际评估界所接受,但我国缺乏完善的市场竞争环境、发达的金融市场,所以在我国使用存在一定困难。

收益法也称现金流折现法(DCF),是目前最为常用和流行的评估方法。DCF是从静止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假设未来的变化总是按决策之初的既定环境发生,不论是对未来现金流量还是所需采用的风险折现率,均未考虑管理者对未来变化的适时调整。专利权的不确定性和柔性管理特点与收益法的隐含假设存在矛盾。

期权定价理论充分考虑了管理的灵活性,并将专利权投产后产生现金流量的波动看作是一种正面、向上的因素,正好符合专利权的特征。并且实物期权避免了DCF法折现率选取不准确的问题。

二、专利权的实物期权特性

麻省理工学院的Stweart Myers于1977年最早提出实物期权的概念,所谓的实物期权是把实物资产而非金融资产当作标的资产的一类期权,此时期权的交割不是决定是否买进或卖出某种金融资产,而是代表在未来的一种选择权。Tom Copeland &Vladimir Ankikarov (2001)如此定义实物期权:实物期权是在预定的时间(期权有效期)内,以预定的成本(执行价格)采取行动(如延迟、扩展、收缩、放弃、转换等)的权力,而非义务。实物期权是金融期权在实物资产上的扩展,两者在估价中的参数是相同的,只是所对应的含义不同。见表1。

企业自行开发和研制专有技术,等研发成功就拥有了开发和生产该专有技术的权利,有些企业可能申请专利成功,则拥有了专利权。在具体实施专利权的过程中,企业会面临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市场风险等。传统的折现现金流法认为,不确定性越高,其折现率越高,从而降低投资项目的价值。而实物期权认为,不确定性是实物期权的价值所在。因为,如果专利产品的市场条件较好,则会花费一定的费用进行专利产品的具体生产,并将产品投放市场;反之,则放弃专利产品的具体生产。由此可见,投资者可以延迟投资,专利权的价值中含有延迟性;专利权拥有者还可以根据市场条件变化来更改专利权的投资规模,预计市场条件会变好,专利权投产后能产生更多收益,此时扩大投资规模可以获得更大价值,这正是增长期权的特性;专利权存在二手交易市场,在市场条件不好时可以变卖获得残值收益,此时专利权具有放弃期权的特性。许多环境方面的不确定性会随时间的推迟而得以消除,实物期权方法考虑了管理决策者在投入生产和产品研发等问题决策中的选择权,即管理灵活性。

为专利权付诸实施所支付的生产、销售和管理方面的各项投资总额即为执行价格。当预期投资项目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高于专利权、专有技术的执行价格时,企业就选择投资,否则放弃投资。这就是典型的看涨期权特性。所以,运用期权定价方法评估出来的专利权、专有技术的价值更合理,更具有说服力。

假设公司拥有的专利权、专有技术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是S,执行价格是K,则专利权、专有技术价值=S—K(当S>K时)

0 (当S?燮K时)。

由此可见,专利权、专有技术可以看作以未来收益现值为标的资产的看涨期权,其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

三、基于实物期权的专利权评估

1、B—S模型

根据B—S公式,欧式看涨期权的价值可表示为:

Ct=StN(d1)—Ke—rTN(d2)

其中,d1=■,d2=d1—?滓■。

股权激励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权益法;转换

一、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1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缘由

(1)增加投资。例如:原投资持股比例15%,采用成本法核算,又购入20%的股权,持股比例达到35%,改为权益法核算。

(2)减少投资。例如:原持股比例60%,属于母子关系,卖掉30%股权,剩余30%改为权益法核算。

(3)其他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由控制转为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情况出现。

2 核算案例与分析

案例一(追加投资):长江公司于2005年1月取得黄河公司10%的股权,成本为900万元,取得时黄河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8400万元(假定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重大影响且无法可靠确定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长江公司对其采用成本法核算。本例中长江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2006年2月10日,长江公司又以1800万元的价格取得黄河公司12%的股权,当日黄河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12000万元。取得该部分股权后,按照黄河公司章程规定,长江公司能够派人参与黄河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对该项长期股权投资转为采用权益法核算。假定长江公司在取得对黄河公司10%的股权后,双方未发生任何内部交易。2005年黄河公司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净利润为900万元,未派发现金股利或利润。除所实现净利润外,未发生其他计入资本公积的交易或事项。

(1)2005年1月长江公司取得黄河公司的股权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

900

贷:银行存款

900

2006年2月10日,长江公司追加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

1800

贷:银行存款

1800

(2)成本法改为权益法,应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

运用追溯调整法处理时,就当作该投资业务一开始就是采用权益法,与本来成本法计算的结果之间的差额调整留存收益。

容易得出:05年1月初始投资与06年2月10日追加投资时成本法与权益法会计处理相同;不同的是当投资后被投资单位2005年实现净利润900万元,权益法下投资单位按照持股比例应享有90(900X10%)万元,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同时调整留存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

90

贷: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90

借: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9

贷:盈余公积

9

上述两笔分录可以合并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90

贷:盈余公积

9

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81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两次投资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是否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相同,如果不同,则说明被投资单位有其他权益的变动或者是再次投资时被投资单位进行了资产评估,导致权益发生变动,因此还要追溯调整资本公积。

本例中,长江公司追加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由8400万元增加到12000万元,增加了3600万元,投资单位按照持股比例应该享有360(3600X10%)万元。其中90万元属于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时投资单位应享有的部分,剩余的270万元是由于资本公积变动引起的。因此应增加相应的权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

270

贷:资本公积一其他资本公积270

案例(减少投资):长江公司原持有黄河公司60%的股权,其账面余额为90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2006年1月10日,长江公司将其持有的对黄河公司20%的股权出售给某企业,出售取得价款5400万元,当日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24000万元。长江公司原取得对黄河公司60%股权时,黄河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13500万元(假定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自取得对黄河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后至处置投资前,黄河公司实现净利润7500万元。假设黄河公司一直未进行利润分配。除所实现净损益外,黄河公司未发生其他计入资本公积的交易或事项。本例中长江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1)长江公司在出售20%的股权时:

借:银行存款

54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3000(9000/60%>

投资收益

2400

(2)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投资单位在减资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时,只追溯调整应享有的净利润部分。上例中第一次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13500万元,出售股权当日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24000万元,增加10500万元,其中净利润为7500万元,剩余部分3000万元。也就是说投资方取得投资以后,在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为4200[(24000--135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

3000

贷:盈余公积

300

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2700

剩余的1200(4200-3000)万元不需再调整资本公积。

总结:增资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时,既要调整留存收益又耍调整资本公积;减资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时,只调整留存收益,不调整资本公积。

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由权益法转为成本法

1 权益法转为成本法的缘由

(1)减少投资。例如:原持股比例40%,卖掉25%股权,剩余15%改为成本法核算;

(2)增加投资。例如:原投资持股比例30%,又购入25%的股权,持股比例达到55%,改为成本法核算。

(3)其他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的情况出现。

2 核算案例与分析

案例一(追加投资):2007年1月1日,长江公司以1500万元取得黄河公司30%的股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黄河公司2007年1月1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5000万元(假定其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因对黄河公司具有重大影响,长江公司对该项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江公司每年均按10%提取盈余公积。2007年黄河公司实现净利润i000万元,未分派现金股利。

2008年1月1日,长江公司又以1800万元取得黄河公司30%的股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当日黄河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6000万元,取得该部分股权后,长江公司能够对黄河公司实施控制,因此长江公司将对黄河公司的股权投资转为成本法核算。

要求:编制长江公司股权投资的有关会计分录。

解析:

(1)2007年1月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黄河公司(成本) 1500

贷:银行存款

1500

(2)2007年末: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黄河公司(损益调整)300

贷:投资收益

300

(3)2008年1月1日

①购入30%股权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黄河公司

1800

贷:银行存款

1800

②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因为在成本法下,在被投资单位实现利润时投资单位不需要账务处理,因此要对权益法下确认的利润部分追溯调整。

借: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3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黄河公司

300

借:盈余公积

30(300X 10%)

贷: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30

上述两笔处理可以合并为:

借:盈余公积

30

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270(300-3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黄河公司

300

案例二(减少投资):长江公司持有黄河公司30%的表决权股份,因能够对黄河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施加重大影响,长江公司对该项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2006年11月,长江公司将该项投资中的50%对外出售,出售以后,无法再对黄河公司施加重大影响,且该项投资不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无法可靠确定,出售以后长江公司对该项投资转为采用成本法核算。出售时,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4800万元,其中投资成本3900万元,损益调整为900万元,出售取褂价款2700万元。

长江公司确认处置损益应进行以下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27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400(4800X 50%)

投资收益

300

我们知道: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有明细科目,成本法下不需要写明细科目,所以要做如下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黄河公司

24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黄河公司(成本)1950

股权激励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股权激励;完善体系;企业管理制度

一、股权激励机制发挥的激励作用

公司股东为了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加大管控力度,往往采取股权激励机制加大经理人“主人翁”意识以强化公司地位,实现公司长远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1.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并做到与股权激励机制相匹配;企业管理层过高的薪酬对股权激励产生的效果并不明显,公司在耗费成本的同时,并达不到激励效果,这样股权激励机制收效甚微。只有调整合理的薪酬结构,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股权激励机制。

2.适度调整股权激励机制在现有薪酬结构中所占比例,股权激励机制是企业一项长远的战略计划,而现有的工资、奖金、福利制度只是对企业员工的短期激励,短期激励发挥的激励作用远远不利于战略目标的长期实施,这样加大比例后有利于建立公司长效激励机制。从而尽量充分发挥股权激励机制的激励作用。

3.做到有奖有罚、奖罚分明;企业为了达到激励作用而实施股票激励机制的同时,也应考虑公司管理层达不到相应绩效指标时给予的惩罚,如建立行权保证金制度,当公司管理层达不到企业既定目标是,不但不给予奖励,还没收保证金,从而警醒企业管理层,使其充分感受到激励与惩罚相结合的制度,建立有效和长效的约束机制。

二、影响股权激励机制成功与否的因素

1.公司自身特点(人才;薪酬)

人才需求的渴望程度对股权机制机制的选择具有正相关作用,通常:对人才需求程度越高的企业,为了笼络人才,更好的服务于公司治理,通常采用公司激励机制。另外,一般来说:公司薪酬高的企业对股权激励机制的激励作用就会下降,反之,薪酬较低的公司采取股权激励机制的作用相对明显。对激励对象的筛选至关重要,对于激励对象的选择也要有一定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激励对象要选择不同的激励方案,以适应公司长远发展。

2.激励方法

每种激励方法都要自身的优缺点,不同性质以及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以适应企业自身性质和行业特点等。

3.确定员工持股总额和分配总额

如何确定每位收益人的股权激励数量、股权激励的总量、用于后期激励的预留股票数量,由于每个公司都有自身实际情况,不同公司会采取不同方案。其中上市公司具有特有的处理办法,根据员工工龄也是计算和确定持股和分配总额的方法之一。

4.库存股数量

当公司股东选择采取股权激励机制时,库存股的持有量是实施此项制度的重要保障。也是影响股权激励机制成功与否的关键。

5.公司掌控度(退出制度)

股权激励机制并非永久行为,当员工正常离职,如:退休、伤残、死亡等因素时,员工通常可以继续享受股权。当员工非正常离职时,如无故主动离职时,企业不再负有股权激励的义务。当员工被开除时,理所当然不满足股权激励的条件。

6.管理的具体操作

将股权激励机制的管理常态化,如设立专门机构对股权激励计划负责,定期举办会议阐释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具体方案,实施,疑惑等,做到责任到部门,责任到人,为股权激励计划保驾护航。

三、股权激励实施的效果

农产品走的是让公司高管、关键技术人员以及业务骨干持股的路。在农产品对信托投资失败后,其初衷是通过对公司管理层和核心技术人员进行股权激励从而使公司拜托困境,尽量减少损失。然而公司管理层在激励机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找思路,想办法,帮助企业摆脱困境,而是一味的蛮干强干,通过出售公司股权,出售公司固定资产,变卖公司物业管理权,来获取利润,从而达到公司股东设定的股权激励目标。

1.风险规避

股权激励制度设计不合理,监督不到位,考核指标单一化,考核条件合理性欠缺,理人自身素质不过硬等原因极有可能造成国有上市公司资产的流失,由于国有上市公司特有的公司性质,其推动股权激励机制的源动力和方案实施的可操作性,合理性有所欠缺。所以,在考虑股权激励机制的风险规避时,应特别注意对国有企业的管控。反之,则会尽量减少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结合案例发现,农产品公司流失了大量国有资产,明显是在股权激励计划制定后发生的。规避国有资产流失的可能性要做到:股权激励评价指标多元化,加入非财务指标进行测评,从而减少为追求单一的财务指标使公司管理层做出一些非理性和过激行为。

2.政策指导

证监会作为维护期货市场秩序,保证其合法运行的正部级单位,应加强国有上市公司对股权激励机制中相关规定的监管,证券市场上快速发行与交易的过程,投资者们往往应接不暇,因此只有随时随地了解上市公司的信息,才有可能在尽短时间内做出相应正确的决策。所以应加强信息披露。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的《证券法》上并没有对于股权激励制度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是否能够在下一部《证券法》或者修订案中有所增加,是值得期待的。因为只有做到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及时才能达到公司进行更深入的监督的目的。

3.激励薪酬与企业组织问题的关系

激励薪酬不能完全削除组织关系,激励薪酬体制主要强调激励的作用,而组织关系是在两权分离的组织形式下应运而生的,遵循决策,监督和执行权三权分离的原则.

4.终结“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便宜的企业家,却拥有最昂贵的企业组织制度”

企业经营者和高层管理者理所应当的享有与其劳动相匹配度的报酬,而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管理阶层与国外同行业管理层相比,薪酬普遍偏低,待遇普遍低下,在这样的组织制度下,很难实现企业的良好运转和长远发展。要终结这种制度,应当做到:

(1)建立与企业管理层劳动成果相匹配的薪酬制度,重视企业家在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2)分清企业产权,订立公有企业原发性合同。

(3)在国有企业公有制性质的基础上,明确企业资产产权。

(4)将企业资源转向合同基础。

(5)实施存量改革。

(6)建立企业家定价制度,按能力付薪。

股权激励的方法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以国内外研究文献资料为基础,阐述了实施股票激励制度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对 2010 年间实施股票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并且如今依然实施的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主要采用数理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进行检验,为未来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提供参考。

关键词:股权激励 ;公司绩效; 主成分分析

一.引言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产生了委托关系。为解决这种关系可能带来的风险,美国率先推出了股权激励制度,并在在全世界广泛传播。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使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的形式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权利,是一种长期性激励机制。

中国股权激励计划从2006年至今的增长趋势均是强势的,我国各家上市公司对于利用股权激励填补问题、管理人才和促进公司发展的逐渐认同。但是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家数仅占境内上市公司总数的4.78%,可见还有很多公司由于各种原因处于观望状态,也可以看出股权激励制度在中国的推行和完善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本文正是基于这个考虑,以我国 2010 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并且如今依然实施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旨在了解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本文选取 2010 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而且现在依然处于实施状态中的上市公司研究对象作为样本,以其2012年的财务报表数据为研究内容,共计29家。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股权激励水平解释变量的界定

在建立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模型时,需要面临股权激励变量的选定问题,总的来说,文献作者在选择不同的样本研究时,选取的了不同的变量,主要有三种选取的方法:(1)选取管理层持股比例作为股权激励变量。(2)公司股票变动 1%时公司管理层的股价与期权价值的变化。(3)当公司价值变化一美元时,管理层股票及期权价值的变化。而中国的大量学者也采取了管理层持股比例作为解释变量。但是目前在中国由于股票市场还不成熟,所以本文将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采取管理层持股比例作为解释变量。

2.公司绩效评价指标的界定

不同绩效评价指标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自身的局限性,首先对于非财务指标的应用,由于各个上市公司所面临的环境、行业、规模不同,如果采用非财务指标,那么不同公司采取的非财务指标的差别也很大,对其进行分类是非常困难。其次,EVA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受资本成本波动的影响。由于其评价目的主要是企业经营的真实盈利性,它无法顾及到企业的成长性。所以它的应用存在很多比如行业、企业成长性等限制。

综合以上分析,从目前研究的阶段性及企业操作实践来看,财务指标仍然是研究和应用中的首选。鉴于此,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 9个不同类别的财务指标进行多指标综合分析,并提取主要指标进行公司绩效评价,以期为企业管理中绩效的合理评价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

(二)股权激励效果实证过程及分析

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则可以在定量分析的过程中,实现变量较少,得到信息量多的理想的分析结果。

三、研究结论

本论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的结论:中国股权激励经过不断的探索,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不断增多,股权激励计划也越来越成为广大公司所接受的进行长期激励的方式。但是中国目前管理层持股与在公司绩效不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所以股权激励效果不明朗也不明显。这主要因为影响公司绩效的因素众多,使得最终反映到公司的绩效未能按照预想的效果呈现。尤其是中国存在的宏观市场环境、政策条件等限制条件,以及微观上很多企业自身没有结合自身特点实施合适的股权激励方案,所以实施股权激励这种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就更加不明显了。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参考文献

[1]陈计专.股改中股票期权激励效果的分析研究[D]. 硕士学位武汉理工大学 ,2007,(3).

[2]周海岭.我国股票期权制度的现实分析[J]. 经济师, 2009, (l):106-107.

[3]侯静怡.上市公司职业经理人股权激励制度的研究-—基于委托理论[J].东方企业文化·企业管理,2012,(2).

股权激励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股权激励 作用 问题

股权激励法本质上就是激励法的一种,实际上它是指企业的经营者得到企业的部分股权,分的企业的部分利润,运用这样的奖励方法使得经营者更好地为企业服务的做法。在全球经济化的今天,股权激励法越来越受到青睐与重视。当然了,经营者不仅仅只分担部分利益,相应的风险也是需要承担的。所以,股权激励法不只是奖励经营者的一种方法,更能良好的监督经营者,使其发展的更加完善,两全其美。所以企业可以运用股权激励法来对于企业进行良好的管理,获得更多的利润 。

一、股权激励的具体类型

股权激励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思考,来选择最适合企业发展的股权激励类型。作者在此根据自身的理解简单地将股权激励的类型分为了以下几种:

(一)根据业绩来制定的股权激励类型

实际的业绩股票类型是指企业制定某一阶段的经营目标,如果激励的对象在规定的期限内按时按质量的完成了设定的目标,那么公司就分一定的股票或者是基金给被激励的对象的做法。

(二)根据股票期权来制定的激励类型

这种方法是企业中运用最广泛的,拥有着最广泛的应用基础。一般来说它是指企业分给被激励者一定的权力,被激励者可以在确定的时间内以商量好的价格来购买企业的股票。在这个过程中是有一定的时间限制的,而且被激励者使用的一定要是现金。所以它有着独特的好处与坏处,好处是可以激励经营者更好地管理自己,同时对于企业来说也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它的缺点就是股市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最终有可能会损害企业的利益。有好处有坏处,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思考。

(三)根据虚拟股票制定的激励类型

这种是指企业分给被激励者一种虚拟的股票,到既定的时间后也可以进行分红,但是被激励者没有实际的权利,同时这些虚拟的股票不能出售以及转让。

(四)根据股票的增值规律来制定的激励类型

实际上这是一种给予激励者权利的做法,当企业股票升值的时候,激励者可以根据当时的股价来分的一定的利润,在这个过程中被激励者可以不使用现金。这种方法相比于股票期权来说更加容易操作,当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缺陷就是会导致企业的压力增加,而且还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五)让企业员工购买股份的激励类型

这是指企业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让员工来购买公司的股票,从而成为企业的股东之一,无论是风险还是利益都相同分担的做法。企业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调整企业的股权结构,最终对企业实施更好的管理。

(六)利用延期支付的方式来建立新的激励类型

这种类型的意思是企业制定一系列的员工薪酬计划,这些薪酬不是及时发放给员工的,而是在一定的期限后发给员工。这种方法也可以很好地进行激励。

二、股权激励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

股权激励对于企业来说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它可以使得企业拥有更好的管理模式,也可以让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作者根据自身的理解将其意义主要分为了以下三点:

(一)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利润

企业通过将经营管理者的利润与企业的利润结合起来,在保证经营者的利益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将企业的股份、股权分给员工,他们就可以拥有更好的利益,从而必然会更加努力的为企业服务,企业的利润自然的就会增加了。股权激励对于企业提高利润是非常有效的。

(二)对于企业的员工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对于吸引人才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无论在哪个企业中人才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企业原来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于人才的重视。现在有了股权激励政策,为人才提供了更多更丰厚的利润。同时,股权不仅仅是一时的财富,就算员工将来离开了企业,还是可以通过股权来获得企业的利润。其实对于员工来说,股权激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奖励,更能从精神上激发他们的斗志,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三)对于企业未来长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股权激励的政策从根本上来看,是对于企业各方面监督体系的完善。股权激励是对于企业未来发展制定的策略,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起着监督的作用,同时还有利于企业未来利益的增长,企业要想在未来获得很好地发展就不能忽视股权激励的政策。

三、进行股权激励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虽然企业实行股权激励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各大企业也在逐步实施,可实施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本文作者提出了企业在进行股权激励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企业应该把握激励的程度,不可激励过度也不可激励不够

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于企业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往往经营者的一个决定就会导致企业运行的成败。所以,企业在对于经营者进行股权激励时,应该仔细小心。比如说,企业在股权、股份激励之余,还要进行一定的精神鼓励,将二者结合,才能达到最优的效果。可是在现在的企业的股权激励中,企业一般都只注重了物质方面的激励,很少去在意精神方面的,这可能会适得其反。再比如说,过度的股权激励也会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过度的股权激励会导致部分的经营者盗取企业的利益,乱用职权。企业只有将股权激励政策与企业实际的发展状况结合起来,既做到有效地激励工作人员,又不至于过分的权利滥用,不断的加强员工们的自我激励,才能实现最好的激励效果。

(二)应该建立共同的目标

在很多时候企业与被激励者所需要的并不是相同的,目标会有所不同,这个时候就会产生一定的企业风险。但是大多数企业与被激励者的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获得利益,企业希望依靠经营者的管理来获得更好的利益,经营者也希望通过企业来得到报酬,这样的话,企业就应该积极地建立双方统一的目标。在建立了统一的目标之后,被激励者才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企业的各种风险才会逐步降低。

(三)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不能只是表面空洞的说法

企业在对经营者进行股权激励的过程中,必要的监督是不可缺少的。现在的股份制应该逐步成为国有企业的主要形式,在股份制之中,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监督部门,来对于被激励人进行一系列的监督。只有对于被激励者进行了有效良好的监督,才可以保证股权激励政策的质量。企业要想股权激励制度得到良好的实施,并且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就应该重视作者提出了几点意见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善。

四、结束语

股权激励制度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制度,它对于被激励者来说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激励,更是精神上的激励。总的来说,在企业中实施有效地股权激励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是非常有效的。在企业进行股权激励的时候,要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长期发展的策略结合起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股权激励策略,只有做到了这些,股权激励制度在企业中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企业与经营者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亮.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现状及改进建议[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2]肖淑芳,张晨宇,张超,轩然.股权激励计划公告前的盈余管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09

[3]曹晓雪,杨阳,吴英哲.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情况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